朱耀沂教授,畢生投入昆蟲學研究,而有「昆蟲博物館」之稱號
本書為朱耀沂老師數十年心血研究的結晶與菁華
從清領到日治時期,以昆蟲學研究為線索,勾勒臺灣史發展的不同面向
臺灣,雖為面積僅3萬6千平方公里的蕞爾小島,但從平地到高山,卻呈現熱帶、亞熱帶、溫帶及亞寒帶不同的氣候帶,造就複雜多樣的植物相及昆蟲相,目前已知昆蟲種類已超過兩萬種以上。
本書作者朱耀沂以其豐富的昆蟲學及歷史學知識,透過輕鬆、漫談的說故事方式,娓娓道出臺灣昆蟲學將近四百年的發展。全書以恢弘雄偉的氣勢呈現臺灣地理環境的特殊性,將臺灣的自然史上溯至億萬年前的洪荒時期,並且從臺灣早期漢人在地方志留下的昆蟲記載切入,娓娓道出十九世紀中葉西方博物學者斯溫侯、傳教士馬偕等的採集行蹤,以及日本治臺後素木得一、大島正滿、一色周知對臺灣產昆蟲帶有殖民性格的研究歷程。
藉由科學史的角度,本書勾勒出臺灣昆蟲學以害蟲之研究和防治為主的發展脈絡,以科學史的角度勾勒另類的臺灣史書寫面向,更論及臺灣博物館、臺北帝國大學、臺中農林專門學校的創設,揭櫫「臺灣昆蟲學的興起與近代臺灣的命運息息相關」的事實。
作者簡介:
朱耀沂
日本九州大學博士,國立臺灣大學昆蟲學系名譽教授,曾任國立臺灣大學植病系系主任、中華昆蟲學會理事長 、中華植物保護學會理事長、亞太昆蟲學會理事長、高考典試委員、農業國家標準起草委員、臺灣省通志審查委員、臺糖評議委員、農林廳評議委員等職,除學術著作外,著有多本昆蟲科普書籍。
作者序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我對臺灣的昆蟲學發展史產生興趣,我想還是先把這件事交代清楚。
在一些書上我曾經寫過,我自小喜歡包括昆蟲在內的一些動物,但和大多數年輕人一樣,到了高中時代對人生哲學、社會、政治的現況也開始產生莫大的關心,於是讀了一些相關的書籍。此時正值所謂「白色恐怖時期」,而且我家又是其標的之一,其間的情況在先父的《朱昭陽回憶錄》、《螢光曲──延平之父、朱昭陽之歌》等書,已寫得很清楚,在此不再重述。父親看到我在讀一些被列為禁書的書籍,雖然沒說什麼,但從他的表情我能窺知他的憂心,因為以我的個性,如果蹈入這方面的世界,必定凶多吉少。既然思想、政治問題不能碰,那歷史呢?念歷史也並不是沒有問題的,尤其是臺灣的歷史!雖然臺灣的近代史、現代史中有不少抗日的事蹟,但也有與「反共抗俄」、「光復大陸」等大政策相違背的史實,加上當時禁用臺灣話,一切以反攻大陸為念,不可有「本土化」的行為,著手探討臺灣的歷史也屬於危險的行為。那麼把「臺灣」、「昆蟲」和「歷史」這三個關鍵詞連起來,完全淡化裡面的政治色彩,應該不算什麼「危險思想」吧,但當我有這種初步概念時,已經是唸大學的時候了。
後來我從大學、研究所畢業、當完兵,回到臺大當助教,那段時期為了建立自己工作的基礎,我幾乎忘記結合三個關鍵詞的構想。1969年,我自日本留學回來,在工作上似有一點點穩定的感覺,於是開始利用週末時間,以從事休閒活動的心情慢慢地蒐集相關的資料。當時我的一位日籍友人、也是天牛專家的中村慎吾,任教於臺北的日本人學校,與他討論後,我們以我所蒐集的資料為主,用日文合寫成《臺灣昆蟲學史話》,並分十四篇,自1974至1975年連載於《昆蟲と自然》期刊。由於該文以日文撰寫,又發表在日本雜誌上,臺灣的昆蟲同好閱讀到的機會自然不多,更不用談它的意義了,而這點也是我一直掛念的。所以我決心把它譯成中文重新發表,但沒想到我忽然有個參加農業技術團赴印尼的機會,翻譯工作因而擱置。在印尼為期兩年的生活,讓我在昆蟲學上的研究有許多的收穫,但回國後生活忙碌,根本無法抽出時間來翻譯。
1997年,我屆齡退休,以「該做的事情終於我都做完了,接下來我只做我想做的事」的心情,開始我的退休生活;雖然將日文版的《臺灣昆蟲學史話》譯成中文的念頭一直存在我心裡,但直到2004年我才真正開始著手翻譯。其間我又蒐集到一些資料,也發現舊版的小錯誤,心想既然要著手中文版的翻譯工作,那就多下點修正、增訂的工夫,寫部更完整的《臺灣昆蟲學史話》吧。當然我志在編寫一部「臺灣昆蟲學史」,但我非歷史專業出身,無法做到正統的歷史學分析,只能以「史話」的方式敘述在臺灣昆蟲學發展過程中的點點滴滴。
我不是「哈日族」,而自認為是略懂日語及日本文化的「知日族」,但寫完本書後,我深深感覺日本統治臺灣的五十年期間,為臺灣的社會治安、交通、經濟建設等打下良好的基礎,至少在昆蟲學的研究是如此。「如果沒有那次戰爭,日治時代再維持廿年,臺灣的昆蟲學必有另一番進展」,明知道這樣的想法會受到不少的質疑,也和我認同鄉土的感情有極大的矛盾,但我仍然這樣認為。
臺灣脫離日本統治已近七十年,在這段期間,以過去的成果為基礎,臺灣的昆蟲學研究著實有令人矚目的的進步,希望有志研究昆蟲學史的年輕人能執筆記述本書末期1945年以後的臺灣昆蟲學發展。雖然本書的內容不算是歷史學的,但我認為讀者仍可從此窺知臺灣昆蟲學的發展軌跡,從這個角度來看,本書自有其存在的價值。而且,我期待不只是研究昆蟲的人,即使在其他領域工作的人,也能透過本書多多少少瞭解先人們為鄉土奮鬥的歷程。
另一方面,讓我感觸良多的是,在臺灣昆蟲學的發展過程中,幾乎看不到臺灣人的名字。最主要的原因無異是,日本人對本島人(日治時代日本如此稱呼臺灣人)的差別待遇。所以當時本島人若是參與研究昆蟲的行列,只能分配到基層中的基層工作,如無名戰士般默默從事重要但不受重視的工作。這種現象,與現在「臺灣昆蟲學會」擁有四百多名會員,其中還包括多位在國際學術評價甚高的昆蟲專家的盛況相比,真有隔世之觀。的確,隨著社會的安定、經濟的發展,在生根於臺灣的理念蔚為風潮下,臺灣昆蟲學的研究,無論在基礎或應用方面,都已上了軌道,所以我們更該珍惜如此的風潮,讓它永續下去。
三十多年前我在印尼工作時,曾參觀過首都雅加達郊外一處荷蘭時期的遺跡,在那裡看到一個用印尼文寫的牌子,上面寫的是「在過去三百多年,我們的前輩們在荷蘭的苛政下過著極為悲慘的生活,這裡就是那時代的證據之一。但現在我們把荷蘭人從國土趕出去了,獲得獨立及自由重生的日子,為了不要再經驗過去那種日子,我們要團結一致,維持現在的自由和幸福,更要向更美的將來努力並邁進。」當時的那種感動至今還清晰刻印在我心裡,並使我深深感覺:不管過去的條件對我們如何不利,不要埋怨過去,更不要以它作為我們不盡力的藉口;只要我們的智力、體力和幹勁發揮到極致,不久的將來我們或可寫下內容更為豐實、成果更為輝煌的《臺灣昆蟲學史話續篇》。我如此衷心期待!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我對臺灣的昆蟲學發展史產生興趣,我想還是先把這件事交代清楚。
在一些書上我曾經寫過,我自小喜歡包括昆蟲在內的一些動物,但和大多數年輕人一樣,到了高中時代對人生哲學、社會、政治的現況也開始產生莫大的關心,於是讀了一些相關的書籍。此時正值所謂「白色恐怖時期」,而且我家又是其標的之一,其間的情況在先父的《朱昭陽回憶錄》、《螢光曲──延平之父、朱昭陽之歌》等書,已寫得很清楚,在此不再重述。父親看到我在讀一些被列為禁書的書籍,雖然沒說什麼,但從他的表情我能窺知他的憂心,因為以我的個性,...
目錄
自 序
誌 謝
第一章 臺灣的自然環境──昆蟲王國的由來
第二章 記載臺灣產昆蟲的地方志
第三章 臺灣昆蟲學的曙光
第四章 臺灣昆蟲學的開拓(I)──昆蟲的採集與昆蟲相的調查
第五章 臺灣昆蟲學的開拓(II)──關於森林昆蟲學
第六章 臺灣昆蟲學的開拓(III)──關於甘蔗害蟲的研究
第七章 臺灣昆蟲學的開拓(IV)──臺灣總督府農事試驗場與素木得一
第八章 臺灣昆蟲學的開拓(V)──衛生昆蟲學的萌芽與發展
第九章 關於昆蟲的專題
第十章 有用昆蟲的利用與昆蟲保育
第十一章 業餘的歐籍昆蟲專家
第十二章 臺灣博物館與臺灣博物學會
第十三章 關於植物檢疫工作
第十四章 臺中農林專門學校、臺北高等學校與臺北帝國大學的研究人員
第十五章 與臺灣有關的愛蟲人士
第十六章 結語
圖片出處
參考文獻
附錄 臺灣昆蟲學史話年表
索引
自 序
誌 謝
第一章 臺灣的自然環境──昆蟲王國的由來
第二章 記載臺灣產昆蟲的地方志
第三章 臺灣昆蟲學的曙光
第四章 臺灣昆蟲學的開拓(I)──昆蟲的採集與昆蟲相的調查
第五章 臺灣昆蟲學的開拓(II)──關於森林昆蟲學
第六章 臺灣昆蟲學的開拓(III)──關於甘蔗害蟲的研究
第七章 臺灣昆蟲學的開拓(IV)──臺灣總督府農事試驗場與素木得一
第八章 臺灣昆蟲學的開拓(V)──衛生昆蟲學的萌芽與發展
第九章 關於昆蟲的專題
第十章 有用昆蟲的利用與昆蟲保育
第十一章 業餘的歐籍昆蟲專家
第十二章...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