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冷靜的頭腦,溫暖的心
《關鍵時刻》主持人 劉寶傑
俊相是個很特別的人,他的資歷特別、風格特別,對新聞的看法與處理更是與眾不同。他的理工背景,他對新聞的執著與熱情,讓他兼顧冷靜的頭腦與溫暖的心,他處理社會案件,跳脫過去一味強調血腥煽情的傳統手法,他像是偵探般抽絲剝繭,讓觀眾在收看這些社會事件時,不只是知道發生什麼事,更可以理解這些案件背後,証據與破案之間的微妙關係,以及人與人之間千絲萬縷的牽連。
如果,你花了六年的時間在國立交通大學的機械系與機械研究所取得一身本領,取得別人求都求不到的學位與能力,穩定且豐厚的收入垂手可得,這時候,你會願意放棄一切歸零重來嗎?99.99%的人所給的答案一定是否定的,但是,俊相卻是在退伍前,讓自己一切歸零,他追尋著內心的聲音,找到港都電台的工作,從每個月二萬元的微薄待遇做起。
「我想要應徵。可不可以跟你們聊聊?五分鐘就好!」就這樣一個沒有傳播科系背景,不曾有過媒體經驗的俊相,踏上征途,展開他的媒體工作生涯。而錐子不管放在那裡,總是會破袋而出,俊相很快地受到賞識及重用,成為港都電台爬升最快的主持人,同時,很快被同業發掘而轉戰電視台,再從高雄分部,直達台北總部,成為明星主播。
看著俊相的歷程,除了熱情之外,很難想像還會有其他的理由,支持他做出如此重大的生涯轉變,這股熱情,數年如一日地表現在他的工作上,俊相製作〈法眼黑與白〉時,他不是在公司剪接帶子就了事,他還會賦予每個故事全新的註解,他親自南北奔波,上山下海,親臨案發現場,再找到所有的相關人,包括當事人、辦案刑警與鑑識人員,完整又有脈絡地把故事清楚的呈現在電視螢幕上。
看著節目時,你就會發現,俊相的理工背景讓他的敘事更有層次,因與果之間更有脈絡可尋,他對追尋事實充滿熱情,但敘事的邏輯卻又清楚明瞭,每一個案件之中的疑點,心中的問號,一定是窮極各種手段,找到最合適的答案與理由,看完俊相的報導後,不只是得到充滿感官刺激的案情,更對案件背後糾結因果的愛恨情仇與人性衝突有更進一步理解。
俊相的資歷在新聞界十分罕有,新聞界不乏充滿熱情的好手,但能結合溫暖的心與冷靜的腦的人,則是屈指可數。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刑事局鑑識中心主任 程曉桂
每一起刑案的發生,背後都有一個真相,科學鑑識正是解開謎團的工具之一。〈法眼黑與白〉就是從科學證據的主軸出發,以淺顯易懂的方式,介紹鑑識科學應用在刑案的節目。
我在節目上,關注到一則報導。那是一起發生在嘉義的血案,一對新婚夫妻帶著襁褓中的女兒,睡夢中闖進惡煞,砍殺丈夫致死,而後現場DNA檢體送到刑事局法醫室比對,但礙於當時DNA資料庫建檔有限,並沒有比對出特定對象。案子一懸十年。直到二○一○年,一起強盜案採集DNA檢體,我們根據標準作業流程,採證、受理、送進資料庫比對,結果比中了十年前的這起血案。我們經手過許多案件,為什麼這則會特別引起我的注意,這是因為在節目中,我們看到了數據之外的溫度。
節目邀訪了十年前血案倖存的未亡人,雖然我只看到她的背影,看到她訴說著,當年強褓中的女娃,十年來常常會問:「殺爸爸的壞人抓到了沒有?」 身為鑑識人員,我深深感受到每一筆送來化驗比對的數據背後,都代表著那一家的命運跟悲劇,我也以此期勉我的同仁,在埋首實驗室比對的時候,想一想:每一筆檢體背後,還會有多少人一直在等待真相。
如今,科學辦案已經是時代趨勢,科學證據成了定罪關鍵,關於鑑識,更值得積極拓展的價值是,還無辜者清白!在二○一一年,DNA擴大建檔條例通過之後,除了強化科學鑑識定罪能力,讓犯罪者無所遁形,更重要地,希望透過「凡走過留痕跡」這個概念,藉此達到嚇阻犯罪的功效,那才是全民之福!
蕭開平教授的愛,法眼黑與白
法務部法醫研究所法醫病理組組長 蕭開平
我身為法醫師常以「抽絲剝繭」、「辨冤白謗」為願景,思考如何把案件的是非黑白,透過人性面的剖析去教化大眾。思考著不僅要懲惡除奸,更要用人性、法眼去進行剖析,描繪事實的真相與人性掙扎。三年前「法眼黑與白」節目的誕生,製作人徐俊相、廖啟光以感性的語言,訴說黑白劇情背後的人性與故事,達到寓教於民的效果。
法醫工作中最痛心的,莫過於看到洋溢著青春活力的莘莘學子,落入毒品的陷阱無以自拔。看著無數位吸毒者,因為吸食K他命,造成膀胱纖維化,輸尿管嚴重堵塞。這些年來,解剖過無數吸毒者一對對導尿的雙J管,所累積的數目之多已足媲美醫美醫療儀器行的展示櫃。我常謬思著,這些年輕人的身體不痛嗎?內心不後悔嗎?為什麼,他們仍然執迷不悟的穿戴著紙尿布,繼續吸毒,最後因吸食過量而死。
我與俊相、啓光分享著躺在解剖台上的個案,他們爲甚麼會來到我的面前,老的、少的、男的、女的……他們彷彿是我的父母、我的兄弟姊妹,我彷彿看到了真實人生故事:「我弟弟是巴士司機,開車時撞到了我白髮蒼蒼的母親」、「我的弟弟妹妹因吸毒而死」、「我的……」,每一個悲慘的故事,彷彿都有我的親人、故友,這就是〈法眼黑與白〉的故事。
〈法眼黑與白〉是一個電視節目,是一本書,也是一則又一則人性反思的故事,節目團隊用簡潔卻具張力的畫面,輔以最真實、感性的文字,去述說與教化百姓,這就是愛,這就是〈法眼黑與白〉,用愛描繪黑白生命週期與擘劃真實故事情節。
法眼中,見希望
東森新聞部副總經理 孫嘉蕊
兩年多前的一個下午,我召集東森新聞的相關主管,商討開一個社會新聞類型的節目,名稱叫法眼黑與白。也因為法眼黑與白的成功,其他新聞台也陸續開出同類的刑案報導節目。但他者一定不了解,法眼黑與白,為什麼叫法眼?
法眼黑與白,法眼看見什麼?犯罪新聞,起始於人性的不完美。人,不免犯錯而遺憾。人性的錯綜複雜,加害人,被害人,往往交織出連金像獎編劇都寫不出的真實劇本。然而社會新聞,短短一兩分鐘,無法窺得全貌,但是透過法眼黑與白的深入報導,揭露罪惡皆來自貪婪或恐懼,幸而還有勇敢與良善,讓不勝唏噓的背後,總留有一絲希望。法眼黑與白努力讓大眾,在地獄裏,看見天堂。
法眼黑與白,法眼看見什麼?刑事局鑑識中心主任程曉桂,法醫蕭開平,國內第一把刑案鑑識高手,都曾在法眼黑與白當中,為觀眾層層抽絲剝繭。不同於其他犯罪報導的腥羶情節,法眼黑與白則希望你看見,執法者如何掌握關鍵的蛛絲馬跡,讓犯罪者逐一現形;如何與犯罪人鬥智鬥法,行天道,還公道。努力的讓你看到,法律的重要,以及執法者的用心。
法眼黑與白,法眼看見什麼?一個老父親用榔頭打死吸毒的兒子,接受採訪時,老人家老淚縱橫,透過法眼,釋放了他的罪惡感與悲痛。一個九年前的命案,經過鑑識人員不棄不捨的比對DNA,終於緝捕真兇,被害人的妻子她說,當年才一歲的女兒,常常問她殺爸爸的兇手抓到沒?如今她總算可以告訴孩子,天理仍然昭彰。一個經常遭受兒子酒後家暴的父親,親手刃子,警方破案時,在抽屜裏找到一張紙條,上面寫著第幾號電線竿,老先生說,這是為了日後能記得埋屍處,好幫兒子撿骨。
佛教故事中,說到觀世音原已成佛,為了普度眾生,倒駕返航世間,聞聲救苦。一日觀世音嘆,世間眾生苦,總總救不完,此時佛祖開語,救人誓願不可倒轉,又以嗡嘛尼咒語相助,咒語一出,觀世音菩薩頭即爆散出朵朵蓮花。法眼黑與白看見的,幾乎個個都是傷心悲苦的故事。我們為什麼要不斷訴說這些悲痛?因為我們希盼,透過法眼的報導,能撫慰傷心警惕人心,能在不幸中,找到力量。
為你我點上一盞心靈的光明燈
《法眼黑與白》主持人 徐俊相
電視新聞非常即時性、分秒必爭,甚麼樣的新聞,會讓你放下手邊的筷子盯著螢幕看?我想社會新聞肯定是其中之一。打殺燒搶的社會新聞,滿足了人們偷窺、看熱鬧的慾望,也挖掘出潛藏內心深處的不安。然而,社會新聞只能這樣嗎?
我從一個電視社會記者做起,礙於電視新聞的篇幅,五十秒、一分半鐘一則,但是這能對觀眾交代什麼? 每一則社會新聞的背後,都是牽扯好幾個家庭的命運,怎麼可能只是「哀痛欲絕」一語帶過? 而人家說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警察辦案的曲曲折折,又豈是一句「循線偵破」就交代過去? 所以五十秒、一分鐘的新聞事件,又怎麼可能說成一段段的人生故事?
〈法眼黑與白〉在不影響警方偵查的前提下,彰顯科學辦案的價值:一枚縫補三年半的指紋,破了檳榔園女大學生命案;一滴滴在牛仔褲上的血跡,讓陳屍家中的無辜高職女生沉冤得雪,一根削了半節的手指頭,偵破了舞廳大班分屍案。殺人哪有不留痕跡?不是不報,而是時候未到?
有人說〈法眼黑與白〉像是台灣的CSI,從彰顯科學辦案的角度來說,或許是。但CSI影集是寫出來的劇本,而〈法眼黑與白〉所呈現的,是一段又一段的真實人生故事。我們的社會從來不是只有光明跟善良的,每天都有各種悲劇正在發生,誰都不敢保證下一秒,你我會不會變成下一個被害人? 於是我們增加更多犯罪防治的篇幅,希望大家能借由其中的案例,學到自我保護的經驗。 另外, 我們也希望這些故事可以啟發我們,提昇我們的生命層次,相同的事件、場景,如果以更宏觀的角度,不同的思維,採取更成熟理性的看待和對應,結局可以不一樣的!
最後,謝謝你們,對於〈法眼黑與白〉的支持。讓我們為自己點亮一盞光明燈。讓自己好過,也讓別人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