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脫傳統歷史讀本
《三國時報》讓你一手掌握三國大小事
‧編年紀事,圖文並茂
‧既有歷史的真實,又有KUSO的趣味
‧既是初識三國殿堂的入門書,也可當作查考三國事件流轉的工具書
《三國時報》縱引《資治通鑑》為時間軸,重建三國時代真實歷史。以新聞報導的方式,引導讀者一起進入三國時空,宛如親臨魏、蜀、吳奇謀鬥智、奪險爭霸的現場。也讓距今兩千年前的歷史事件,彷彿即時新聞般重現眼前。隨著年份不斷更新的報紙版面,了解政治、經濟、軍事、謀略各方面如何同步演進,了解英雄們如何造就出此一恢宏璀燦的大時代。隨著輪番搶占新聞頭條的話題人物,客觀的還原三國時代諸侯霸主、智士武將的鮮明性格。不論是仁義勇武、權謀治術,或是陰暗殘暴、自私貪狂,皆不假掩飾,不加扭曲的忠實呈現。以見證漢末亂世英雄的崛起、奮鬥與衰亡,勾勒三國時代完整之印象。
歷史真相是嚴肅的,但作者選擇輕鬆的方式進行切入;文字記敘是平面的,但作者利用有趣的圖像加以突出。捨棄無趣沉悶、只有一堆箭頭和方塊的流程圖解,改以模擬新聞畫面的生動漫畫作為插圖。把人物圖像化,以突顯其個性;把事件圖像化,以加深其脈絡。藉著圖像重構場景,讓三國更顯有趣,讓讀者可以輕鬆閱讀歷史事件,幽默窺看真實三國。或許文字在一段時日後會逐漸淡忘模糊,但令人會心一笑的插圖卻必定會鐫刻在記憶銘板之上。
作者簡介:
黃榮郎
一九七○年生,魔羯座,台灣台南人。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目前為專職教師。自小熱愛畫圖、看漫畫、說故事與觀察世界,大學時期念的是自然科學,青春的歲月幾乎都沉浸在音樂、自然探索、科學實驗、教育,以及電腦程式之中。工作多年後,發現聰明的人類一直繞圈而行,不論市井小民或是高官顯要,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下卻不斷重複同樣的劇情,對於這種現象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便繼而投入有趣的歷史研究及寫作。但由於無法忘情幼時的最愛,所以便嘗試著在創作時加入一些漫畫的元素,於是便有了一系列「圖像編年史」的構想,希望能和讀者朋友們一起分享歷史所帶給我們的驚奇之旅。著作有:《咪咪戀愛講義》、〈明代正德及嘉靖朝廷杖之研究〉。
作者序
序
在動手寫這本書之前,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能跳脫傳統歷史讀本的呈現方式,找到一個全新的切入點,讓讀者可以坐在舒適的椅子上,伴著一杯喜歡的飲料,輕鬆的了解這些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事件。在歷史寫作的範圍中,已經有太多的前輩,以精彩的故事鋪陳及華彩炫麗的文辭,創作過許多膾炙人口的歷史小說。也已經有太多的學者,以精實的考據及嚴謹的筆法,發表過許多極富價值的專題論文。但對於讀者而言,是否真的只能在精彩的小說故事與平淡的史實描述之間選邊站?是否真的沒有辦法在無壓力的情況下,伸手觸摸那些真確發生過的歷史事件?喜愛看歷史劇的人,難道不想知道劇中人物在千百年前的真實樣貌?為了明天的歷史考試正背得焦頭爛額的同學,難道沒有辦法很輕鬆的就搞懂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我試過很多方法,想要找出這些問題的解答,結果是……資源回收的時候,得把一堆一堆試寫的手稿送給巷口回收的阿婆。
不知道大家是否也跟我有同樣的習慣,每天總是得撥出時間翻翻報紙,看看新聞,尤其是在工作疲累或讀書讀到悶的時候,總想藉著這樣的方式來轉換一下心境。或許是看看政治新聞罵一罵政府,或許是讀讀社會新聞關心周遭發生的事,也或許只是翻翻八卦新聞來放空自己。新聞是真實的,是有趣的,也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而所謂的歷史事件,不就是當時所發生的新聞嗎?在這樣的靈感之下,我決定以新聞報導的方式,和讀者共同來「穿越」一下,就把自己當成古人,經由報紙來得知當時所發生的事吧。當然,古代沒有記者,沒有照片,也沒有電視名嘴,明代的羅貫中更不會跑到三國時代去發表專欄。但我想這並不是個問題,因為聰明的讀者一眼就能清楚的分辨,不可能會產生混淆的感覺。適當調味的食物才是比較容易入口,也才有機會吸收到食物所含營養的,不是嗎?
《三國時報》這本書,縱引《資治通鑑》為時間軸,重建三國時代真實歷史。以新聞報導的方式,引導我們一起進入三國時空,宛如親臨魏、蜀、吳奇謀鬥智、奪險爭霸的現場。也讓距今兩千年前的歷史事件,彷彿即時新聞般重現眼前。隨著年份不斷更新的報紙版面,了解政治、經濟、軍事、謀略各方面如何同步演進,了解英雄們如何造就出此一恢宏璀燦的大時代。隨著輪番搶占新聞頭條的話題人物,客觀的還原三國時代諸侯霸主、智士武將的鮮明性格。不論是仁義勇武、權謀治術,或是陰暗殘暴、自私貪狂,皆不假掩飾,不加扭曲的忠實呈現。以見證漢末亂世英雄的崛起、奮鬥與衰亡,勾勒三國時代完整之印象。
歷史真相是嚴肅的,但我們選擇輕鬆的方式進行切入;文字記敘是平面的,但我們利用有趣的圖像加以突出。捨棄無趣沉悶、只有一堆箭頭和方塊的流程圖解,改以模擬新聞畫面的生動漫畫作為插圖。把人物圖像化,以突顯其個性;把事件圖像化,以加深其脈絡。藉著圖像重構場景,讓三國更顯有趣,讓讀者可以輕鬆閱讀歷史事件,幽默窺看真實三國。或許文字在一段時日後會逐漸淡忘模糊,但令人會心一笑的插圖卻必定會鐫刻在記憶銘板之上。
本書內文共約十九萬字,輔以四百多張我自己依新聞需求所畫的插圖。內容依時間之演進分為六部,詳盡記錄西元一八四年至二八○年間,六百多條的重大新聞事件。而為求擴展閱讀的廣度,在相關新聞的同一版面,特別安排了「專題報導」,讓讀者在閱讀事件的同時,也可以對新聞中所提如「太平教」、「傳國玉璽」、「霹靂車」……等事物有進一步的認識。同時,也在適當的時間點,以「羅貫中專欄」的方式,節錄如「桃園三結義」、「呂布與貂蟬」、「過五關斬六將」、「空城計」……等多篇《三國演義》中膾炙人口的橋段,不但可以釐清史實和演義之差異,也呼應演義小說情節之燦爛。
本書既是初識三國殿堂的入門書,也可當作查考三國事件流轉的工具書。最後特別收錄之新聞標題索引,也方便讀者可以依循時間點瀏覽重大事件,了解前因後果,並快速的查閱該事件的詳細始末。在每一頁的新聞版面,都清楚的標註了事件發生的西元年代,每一個古地名都標註了今日的大略所在,每一個難懂的職官名稱,也都標註了可以對照的現代稱謂。讓讀者對於三國的認識,不再因只熟悉片段情節而支離破碎,也不再因演義小說之誤植而時空錯置。不過,在整段三國的歷史進程中,難免有些年份較為平淡,沒有特別的事件可以記載。在寫作的過程中,我也曾考慮是否要將這些年份補齊,讓時間可以一年一年的接續下去。但後來我還是決定就讓這幾個太平無事的年份跳過,免得讓讀者讀起來有拖泥帶水、強占篇幅的感覺。此外,關於紀元的部分,不可諱言的,我受到史學前輩柏楊先生極大的影響,認為以西元紀年對讀者來說是比較友善的,可以很容易的查考出前後事件的時間定位及關係。但由於本書主要是以《資治通鑑》為寫作的藍本,若連月日都改採陽曆的話,只怕會出現許多日期和原文牴觸的地方,也可能會和讀者們曾接觸過的史料不同,反而更容易有混淆的感覺。所以除了紀年部分以西元年份呈現之外,事件中的月日仍以《通鑑》所載為據,若因此而造成讀者的不便,也請多多包涵。
最後,我要特別感謝遠流出版公司的游主編及諸位朋友,願意和我一起嘗試這種全新體裁的創作方式,並在編輯與出版時提供許多的指導與協助。謝謝我的家人在我寫作時給我的包容與支持,也謝謝未曾謀面的讀者朋友,可以挪出時間和我們一同進入歷史的時空中冒險。不論是站著翻翻圖片及新聞標題,或是坐著慢慢細讀,都謝謝你們。
序
在動手寫這本書之前,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能跳脫傳統歷史讀本的呈現方式,找到一個全新的切入點,讓讀者可以坐在舒適的椅子上,伴著一杯喜歡的飲料,輕鬆的了解這些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事件。在歷史寫作的範圍中,已經有太多的前輩,以精彩的故事鋪陳及華彩炫麗的文辭,創作過許多膾炙人口的歷史小說。也已經有太多的學者,以精實的考據及嚴謹的筆法,發表過許多極富價值的專題論文。但對於讀者而言,是否真的只能在精彩的小說故事與平淡的史實描述之間選邊站?是否真的沒有辦法在無壓力的情況下,伸手觸摸那些真確發生過的歷史事件...
目錄
序
第一部 黃巾動亂 董卓暴起
(西元一八四年~一九二年)
第二部 官渡大戰 曹操稱雄
(西元一九三年~二○○年)
第三部 赤壁鏖兵 孫權東踞
(西元二○一年~二○八年)
第四部 三分天下 劉備入蜀
(西元二○九年~二一五年)
第五部 英雄末路 孔明北伐
(西元二一六年~二三四年)
第六部 天下一統 三國歸晉
(西元二三五年~二八○年)
新聞標題索引
序
第一部 黃巾動亂 董卓暴起
(西元一八四年~一九二年)
第二部 官渡大戰 曹操稱雄
(西元一九三年~二○○年)
第三部 赤壁鏖兵 孫權東踞
(西元二○一年~二○八年)
第四部 三分天下 劉備入蜀
(西元二○九年~二一五年)
第五部 英雄末路 孔明北伐
(西元二一六年~二三四年)
第六部 天下一統 三國歸晉
(西元二三五年~二八○年)
新聞標題索引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