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佛法、用感動、用真誠結書緣
「文學是生命的詮釋」,在不安定的時代,眾多讀者渴求從文學作品中去尋找佛教的理念,為生命解惑。星雲大師提倡的人間佛教,透過各種方式直接、間接,走進人群、接近人心,喜愛文學的他更透過文字弘法,鼓勵創作,滋養了許多人的心靈。
「閱讀是生活的提升」,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的舉辦,是為提倡現代文學的閱讀與寫作風氣,以及發掘優秀作家及作品。這些撼動人心、感人肺腑,且兼具人生探索與生命感懷的文章,值得推薦和出版。
香海文化多年來以星雲大師對文學的信念為出版經緯,並向外延伸、擴展佛教文學閱讀群眾的深度和廣度,持續出版優質的書籍,以「我在香海閱讀」吸引愛書人成為香海之友。
為了記錄這些動人的文字和作品,香海文化將第一、二、三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散文輯為三冊出版,透過書籍的出版表達對此活動的支持,以及將此一善美分享更多喜愛文學作品的讀者。
作者簡介:
丘愛霖 二手物商人
一九六八年生,中山大學畢業,又念了一年中興大學植物學研究所後,在各大醫學中心任研究助理,前後十餘年。今以二手物交易為業。二○一○年以〈親愛的克勞薩大人〉寫給卡漫人物的一封信,得到時報文學獎,由此可證佛門之大。
吳奕均 華梵大學兼任講師
筆名黃玄,北京師範大學國學所博士班畢業,作品曾獲新聞局國片輔導金、陸委會紀實文學獎、海基會新詩獎等。現任天母書院作文老師,兼任華梵大學講師及宜蘭人文行動中學寫作老師。
呂政達 輔仁大學心理系講師
臺南市人,二十歲前住在臺南,來臺北求學後即定居臺北,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曾擔任過記者和雜誌總編輯,目前就讀輔仁大學心理系博士班,曾任龍華科技大學通識中心兼任講師,也專事寫作。作品以散文體見長,專長在親子關係和家庭心理學,出版《孤寂星球‧熱鬧人間》等書。
沈志敏 自由職業者
一九五六年出生於中國上海,童年時就讀於長沙路民辦小學,少年時就讀於第六十二中學。青年時下鄉務農。
一九七九年回城工作,晚上在普陀區業餘大學進修中文專業,後在上海無線電廠技校擔任語文教師。一九九○年出國赴澳大利亞,打工之餘,喜歡筆耕,曾多次獲得各類文學獎項。中篇小說〈變色湖〉二○○○年獲中國文聯「盤房杯世界華文小說優秀獎」,長篇小說《動感寶藏》二○○七年獲臺灣僑聯華文著述獎小說類第一名。散文也數次獲獎。
林佾靜 外交部駐外人員
出生於高雄市,目前外派於美國舊金山。大學主修企業管理,研究所轉念公共政策,曾有媒體智庫及NGO工作經驗,博士班專攻國際關係。小說是校園時期最初的創作型態,結束校園生活,開始新詩的漫長寫作,呈現了個體成長的光譜;而散文創作則是在歲月的河流裡開始擺渡的沉澱作用。
徐金財 樹人醫專講師
筆名秦就。京都大學文學研究所畢業,現任教高雄樹人醫專。曾獲雙溪現代文學獎、全國學生文學獎、中央日報報導文學獎、長榮寰宇文學獎、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後由公視改編為電視劇)、教育部文藝創作獎、馬祖文學獎等。著有《禪味京都》、《禪味奈良》,及小說、傳記、劇本、譯作數本。
徐萬象 中國蘭州石化公司乙烯廠辦公室主任
散文〈掌心,滿滿一捧感恩〉獲二○一一年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指導,全國多家知名網站主辦「首屆全國溫馨感人優秀博文」。
筆名水上狂草,才智作家,蘭州大學畢業,現為蘭州石化公司文員。小時家貧,無書可翻閱,唯以翻閱黃土為樂,父母目不識丁卻心有靈慧,啟普世慧心,常以打魚曬網式筆耕為趣,以為散文乃自然文章,散步放牧身形,散心放牧性靈,作品在性靈光影與繽紛才智之間自由穿行,漸成一格。
篤信「土到極,心有佛」,寧願自己是抹布,為了乾淨而弄髒自己;為了抹去灰塵而沾上灰塵,從不灰心。
梁玉明 《圓覺天地》雜誌總編輯
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系,從事著編輯的工作,任職母校期間,編的是校內刊物。二十多年來浸淫在佛法的環境裡,筆耕不曾間斷,二○一○年獲得時報文化公司的青睞,將生活化的修行心得,編輯出版了《轉轉念,幸福就在心裡面》一書,廣受讀者喜愛,嚐到了文字弘法的樂趣,也為自己往後的生活立下了目標。二○一三年出版《不怕‧ 生老病死早知道》。
連明偉 自由文字工作者
一九八三年出生於宜蘭。二○一○至二○一一年間以僑委會教育替代役身分,任職於菲律賓尚愛中學華文教師。目前正進行長篇小說、電影劇本與報導文學等創作。
劉曙彰 諾奕思有限公司講師
工程師出身,出版過幾本心智潛能開發的書籍,現為講師。近兩年開始嘗試文學創作,一切還在摸索中。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寫人間萬事 ◎李瑞騰
星雲大師喜歡文學,曾不只一次說過,他從文學經典的閱讀中得到許多人生的
啟迪,並以之用於弘法利生的志業,因此而有辦文學獎的意念,他以為這是他回饋文學的最佳方式。
如所周知,佛光山人才濟濟,面向社會且特有實踐的行動力,要辦文學獎一點
都不困難,但星雲大師一開始就想把文學獎交給一個獨立運作的評議委員會,希望我協助他。我多年來日讀《人間福報》,於星雲大師的文教事業略有所知,甚為感佩,很高興有這個機會追隨他做點有意義的事,為此我上山幾次,當面請益,最終決定以『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為名,有貢獻獎、有創作獎,前者獎勵具累積性成就的資深作家,後者鼓勵創作歷史小說、報導文學和人間佛教散文。
以小說的虛構面對歷史的真實,其中的歷史想像非常重要,大體來說,深入過
去的歷史,再現其中的人事物,增加些什麼?減少些什麼?然後重建歷史場景,重組其脈絡,使之合乎小說的構成要件。說真的,要寫好這樣的小說實在不容易,特寫人間萬事別是獎金頗高,評審委員也就高懸標準,以至於前二屆都只給出評審推薦佳作,直到第三屆終於有了第三名。
如果說歷史小說是現代人之面對歷史,報導文學即是面對當代社會現實,但不
能虛構,而是用『報導』來表現;由於重要的是來龍去脈,所以有關的文獻資料之剪輯、現場之觀察以及當事人和關係人的訪談等,如何有機組合成可讀且感人的篇章,報導文學家的理性和感性必須有效結合。
至於人間佛教散文,倒不一定非得寫佛事、佛理,主要還在於精神面的相契,
寫人間萬事,表現寬容、慈悲與人道諸要旨,當然一定要是好的散文。
順利辦完三屆,承辦的評議委員會獲得充分授權,主辦的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
育基金諸執事,為我們做了所有的行政事務;委員建議得獎作品應該要出版,經討論,決定先出版三屆的『人間佛教散文』得獎作品集,各以一篇得獎作品的篇名化成書名,分別是『瞬間明白』、『推開黑夜』、『娑羅花開』,各請一位決審委員作序,略述作品旨趣。我看了典雅的裝幀設計,甚感欣慰,更堅定辦好這個文學獎
的決心。
人間‧佛教-相倚相伏 ◎何寄澎
一般人都說,中國是一個『詩』的民族,其實,中國更是一個『散文』的民
族。就文學史的事實而言,古典散文早在先秦就已成熟,並且立下各種典型〈孟、荀、老、莊各有其風貌,左傳、國語、戰國策亦各有其神采〉,為後世不替之楷模。相較而言,先秦雖有詩、騷為後代詩歌之祖,但詩之真正成熟必待五、七言詩體之正式確立,則已是漢末以後的事了。何況,古典詩恆以言志、詠懷為其內涵;古典散文則議論、說理、敘事、抒情無不可為,於優秀之作者亦無不輕易兼得。如果說『詩』是古代知識分子內心幽微的流現,則『散文』就是他們生命、生活全面的具體描述了。就古典文學的傳統言,『散文』包籠之範疇遠比『詩』大得多;其所內蘊的思想、情懷、體貌、格調,以及書寫之義法也遠比詩來得千變萬化,更為繽紛。
而中國文學的豐美,除了源於它本身文化的豐實外,亦頗有得於外來學術、經
典的滋潤,此中最普遍、最深入、最明顯的即是佛教與佛典的吸收、轉化、含融-詩之王維、文之東坡,固其中之著例而已。質言之,如果沒有佛教、佛典的滲透,人間. 佛教─相倚相伏中國古典文學之弘大奧微不會是我們今天所見的面貌;而作者所展現的啟示意義與動人力量也不會像我們今天所見的那麼深刻與巨大。
這樣的事實流衍至新文學也依然有典範可尋,許地山、豐子愷允為其中之代
表,而即使公認為浪漫唯美典型的徐志摩,也有〈天目山中筆記〉這樣的散文著錄其靜聆和尚敲鐘所興發的啟示-『聞佛柔軟音,深遠甚微妙』、『聞如是法音,疑悔悉已除』。『佛』之於中國文學姿采之煥發,由此可見。
回顧上述的歷史事實之後,我們反觀一甲子以來台灣現代散文的創作,依稀可
以察覺,這樣的傳統似漸消褪崩壞。數十年來,文學獎之舉辦不為不多矣,才秀之作者誠亦不鮮見,然於『傳統』〈自包括古典傳統及現代傳統〉,理解日益缺乏、取法日益稀少,遂使題材平易日常、文字簡淨精潔、內涵親切動人之作愈難一求,則去『散文』此一文類應有的『本質美典』甚遠矣!入迷途猶未知返,固待識者予以導之。
如是以觀,則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人間佛教散文』之徵選與獎勵,其深遠意
義自不言可喻矣!散文最應書寫之內涵本即是人間眾生以及萬事萬物,而平凡之眾生、事、物中,亦自有深摯之情與奧妙之理可供興感興悟;至所謂佛教、佛經,則既莫不入乎人間復出乎人間;亦捨人間眾生、事、物即無能見。『人間』、『佛教』二者相倚相伏、相融相生,前揭悟佛入文之古典與現代作者,於此皆深有體會。此外,『人間佛教散文』每屆取優選十篇,不分名次,蓋先覺於各篇或為綠葉、或為落花、或為崇山、或為流水、或為星辰、或為日月,各有其獨特容顏與動人美感,又何須以斤斤尺寸定期先後-此亦『眾生平等』『無分別相』之義也。至若各篇姿采,爰有評審意見隨附,讀者自可參閱商略,若再作叼絮,難免畫蛇添足,茲不贅,是為序。
名人推薦:寫人間萬事 ◎李瑞騰
星雲大師喜歡文學,曾不只一次說過,他從文學經典的閱讀中得到許多人生的
啟迪,並以之用於弘法利生的志業,因此而有辦文學獎的意念,他以為這是他回饋文學的最佳方式。
如所周知,佛光山人才濟濟,面向社會且特有實踐的行動力,要辦文學獎一點
都不困難,但星雲大師一開始就想把文學獎交給一個獨立運作的評議委員會,希望我協助他。我多年來日讀《人間福報》,於星雲大師的文教事業略有所知,甚為感佩,很高興有這個機會追隨他做點有意義的事,為此我上山幾次,當面請益,最終決定以『全球華文文學星...
章節試閱
(試閱1)
人間‧ 佛教
朋友問我最近忙些什麼?
我說:『我在學佛。』
我見他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補充說明道:
『我最近到道場當義工,還誦《心經 》,學打坐,我要做一個快樂的修行人!』
友人不以為然地說:『當義工就當義工,講什麼「學佛」,嚇死人了!』
我說:『當義工是修慧,學打坐是修定,定慧等持,就是學佛。』
『妳是不是最近壓力太大,所以想學佛舒壓?』
『才不是呢,我學佛,是為了成佛。』我說。
友人聽了差點昏倒:『成佛?我看妳最好去看精神科!』
想成佛要看精神科,真是對『未來佛』太不敬了!話雖如此,我很能體會朋友
的感受。基督徒不會有『變成上帝』的想法,穆斯林也不會有『做阿拉』的念頭,咱們佛教主張眾生平等,人人都有成佛的潛力和權力,學佛而想成佛,並不是什麼離譜的想法。
我雖然眼光宏大,可惜眼高手低,佛號持不到三句,屋外稍有動靜,立刻套上鞋子走人。佛說:『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成佛還得因緣具足,不是拋頭顱、灑熱血就能成就,發大勇猛修行,那是法師的任務,人家精進我隨喜,一樣功德無量。
一日在大寮撿地瓜葉,一位師父走來,笑容可掬地說:
『當義工是累積資糧道,廣結善緣也很好。不過,學佛最重要的,是善用其心。』
話說完,送我一本《心經 》,勉勵我詳加閱讀,我讀了一年,總共讀了二十六個字。我讀書不但龜速,而且龜毛。只要稍有不通,必定再三琢磨,一定要完全通透,才能繼續向前。以前閱讀《了凡四訓 》,心裡一直疑惑著,因果和業力,到底是怎麼交互作用的?讀《心經 》,那更是大疑,五蘊皆空,是怎麼空法?越思索,越是墜入五里霧中,終於弄到魂不守舍,連吃飯也不能專心的地步,最後決定學習打坐,希望透過禪修,多少體悟『照見』的狀態。
(試閱2)
瞬間明白
晨起的第一念要好好把握住,涵泳在幸福自在的海洋裡,祝願自己有著寬容的
品格,有著海納百川的雅量,在一片寧靜祥和中,若要升起一些情緒,那就升起愛吧!升起感恩與回饋的心吧!
這是我前一晚睡前跟自己的約定,也可以說是對自己的催眠。即便自己的概念
已經日漸模糊,慢慢淡化成了一個角色,也要讓這個角色身心健康,在人生的舞臺上無愧無怍,無怨無悔,好好經驗每一個美好的當下。
當我確實相信自己是局部時,才有看見全部的可能,否則我永遠只能看見以自
己為中心,所輻射出去的方圓幾十里、幾百里、乃至千萬里的人事物。
縱有千里眼順風耳,終究還是有限度的。
至於心靈的無限延展,宇宙的無限浩瀚,則是我作夢都想不到的。我無意中撞
進了一個未知的領域,卻以一種全知全能的狀態呈現,讓我體驗到身體之外的覺知無限寬廣,雖然時間只有短暫的幾秒鐘,卻動搖了我原有的觀念和想法,這款欲語還休,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改變,正以一種靜悄悄的方式,慢慢流洩在我的生活中。
我曾經聽師父說過,若有超常識的體驗,最好保留住,不要說出來,否則就再
也進不去那個境界了。
外在環境會因為你的分享而改變,包括大家對你感到興趣,你就不得清閒了,
或者沾染上無形的業障,讓你身心俱疲;內在感受會因外來的刺激而改變,包括你的貢高我慢心升起,你的自我不斷擴大,遲早會淹沒那一點靈光。於是我就敝帚自珍地,私自保留著這個祕密,在夜深人靜時,仔細回味那短暫的空白,時時品嚐它在生活中發酵的蛛絲馬跡。
大半年過去了,我沒有再重複體驗過那未知的領域,但也確認了那不是什麼超
常識的體驗,只是大腦短暫的停頓,腦中一片空白,平常吵雜紛亂的第六意識,忽然靜默了幾秒鐘,然後啟動了一些人體自然存在的機制,說出來不值一文錢!我的朋友研究病理解剖,他甚至於說:『掐住白老鼠的脖子,讓白老鼠窒息兩分鐘,牠的體驗或許不亞於妳喔!再不然給牠注射一點多巴胺,牠的靈魂恐怕都要羽化登仙了呢!』朋友的笑謔讓我心懷大開,我不想為了守住一層波浪,而失去了一片海洋。
於是趕快將我珍藏的波浪,潑向我的先生,推向我的老闆,揮灑在同修的眼前,他們都很認同我的體驗,覺得是一個很難得的分享,但並沒有驚濤拍岸的水花濺回到我身上,我想大概是美味佳餚儲藏太久,早已經過了賞味期啦!
(試閱3) 殘缺
自小,我就是一個有殘缺的人。
或者,更精確地說,在我國小五六年級的時候,我第一次意識到自己的與眾不同。個體生命的殘缺,在四肢完好、容顏無恙、五官不缺的包裝下,隱而不顯,除非我開口說話,馬上如照妖鏡般原形畢露,赤裸裸地展現在眾人面前,無所遁逃─是的,我是一個帶有『口吃』,俗稱『大舌頭』的語言障礙者。
很少人知道,在成長的過程中,像我這樣子的人,必須時刻在心頭反覆練習一
些極其簡單的句子,或對話,才能夠讓日常生活繼續前進。譬如,在車站、電影院或餐廳,我必須開口,這麼說:『新竹,一張,七點十分。』『C廳,兩張,學生票。』『大滷麵一碗,加大,加個滷蛋。』夠簡單的句子吧,但不論這些句子多麼簡單,也不論我在心頭練習過幾百遍,開口前的心情依然驚濤駭浪,彷彿死刑犯,在臨刑前被押往斷頭臺,一步一履,如行地獄,一個失神,就會看見自己被斬首,身首異處。而我,的確看見自己被斬首無數次。
那是一段張皇慘白的青澀歲月。
許多朋友問過我,在那之前,我有語言障礙嗎?或者,那『口吃』是突然出現的嗎?我仔細回想過,答案是,我也不知道。我猜,對於自身的狀況需要某種程度的自覺,才能夠發現自己存在的特點,或異於常人之處,而當時的我,一則年紀太小,二則缺乏這種能力。當我意識到自己的與眾不同時,那殘缺已明目張膽地立在面前,對我的人生張牙舞爪、咆哮嘲弄。
在李安的《飲食男女 》這部電影裡,扮演老廚師的郎雄,突然間失去了味覺能
力,從此吃不出食物的滋味,生命也開始走味。對老廚師來說,那簡直是一種背叛,被自己最鍾愛與珍視的能力所背叛。
我也覺得自己被自己背叛了。
那是在一個課堂上,窗外陽光燦爛,夏蟬唧唧,彷彿聽得見操場上殘留的笑聲。老師照慣例,點名要學生起來一段一段地唸課文。點到我的名字時,我起立,接續前一位同學停頓的地方,開始大聲朗讀,我卻發現,我一路坑坑巴巴地把那段文章給唸完了。
自從發現自己說話會結巴以後,我的人生,就進入了結結巴巴的階段,像某種
語言的癌細胞,在我的人生進程裡,隨著時光蔓延增殖、漸行長大。
從國中、高中、大學,到服完兵役進入職場社會,將近二十多年的時間,『口
吃』一直與我並肩而行,同我欣賞大自然的黎明與落日,也同我品嚐人生的成功與失敗、喜悅與悲傷。
『口吃』,成了我最親密的朋友。
(試閱1)
人間‧ 佛教
朋友問我最近忙些什麼?
我說:『我在學佛。』
我見他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補充說明道:
『我最近到道場當義工,還誦《心經 》,學打坐,我要做一個快樂的修行人!』
友人不以為然地說:『當義工就當義工,講什麼「學佛」,嚇死人了!』
我說:『當義工是修慧,學打坐是修定,定慧等持,就是學佛。』
『妳是不是最近壓力太大,所以想學佛舒壓?』
『才不是呢,我學佛,是為了成佛。』我說。
友人聽了差點昏倒:『成佛?我看妳最好去看精神科!』
想成佛要看精神科,真是對『未來佛』...
目錄
【推薦序】
寫人間萬事 ◎李瑞騰
人間‧佛教-相倚相伏 ◎何寄澎
人間‧ 佛教.......................................... 丘愛霖
善男信女............................................... 吳奕均
眾生散拍............................................... 呂政達
街對面的那間小屋............................... 沈志敏
瑜伽時間之涅槃進行曲........................ 林佾靜
父骨拼圖............................................... 徐金財
我一直住在井裡.................................... 徐萬象
瞬間明白............................................... 梁玉明
病者尊嚴............................................... 連明偉
殘缺....................................................... 劉曙彰
【推薦序】
寫人間萬事 ◎李瑞騰
人間‧佛教-相倚相伏 ◎何寄澎
人間‧ 佛教.......................................... 丘愛霖
善男信女............................................... 吳奕均
眾生散拍............................................... 呂政達
街對面的那間小屋............................... 沈志敏
瑜伽時間之涅槃進行曲........................ 林佾靜
父骨拼圖............................................... 徐金財
我一直住在井裡.................................... 徐萬象
瞬間明白.....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