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心跟隨上帝,平凡人也能活得精彩。
想要看看自己人生的風景有多麼美麗嗎?那你需要有點勇氣踏出冒險的第一步,然後,不管路途如何艱險遙遠,都要有決心踏穩每一腳步,直到最終「完成」你的路途。
我們每個人都僅此一生,什麼樣的人生抉擇與投資,才有「永恆」的價值呢?
五十多年來,台灣校園學生福音工作的興起,內地會(OMF)宣教士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從一九四九年,內地會由中國大陸遷移來台灣的宣教事工,學生福音工作占著一個非常重要的區塊,當時有幾位宣教士,如繆學理、魏德凱、韓婆婆、蘇美恩等等,開拓了初期台灣的學生福音工作;當本地人才興起,他們就退居後線,扮演培育、陪伴本地人的角色。
石明理與安莉算是內地會(今「海外基督使團」)長期來台灣的第二代西方宣教士,在年輕、意氣風發的年紀,勇敢離開自己英國的家鄉,冒險踏上一個陌生的國度,克服各樣適應異文化的挑戰,努力要對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們有所貢獻,透過將近四十年的漫長歲月,他們所付出的一點一滴生命影響力,特別在台灣青年學子身上,遠遠超過他們當初所預期與想像的。一代又一代,影響深遠。
隨著年歲漸長,石明理與安莉夫婦即將完成他們在台灣最後任期的事奉、退休回英國,本書藉由他們以內地會宣教士參與在校園福音團契學生工作的代表性,以及他們來台長期宣教的心路歷程,深盼台灣的眾教會對跨文化宣教工作有所認識與看重;也從他們效法前人無怨無悔付出的生命榜樣中,期許華人教會也能興起新一代願意長期委身的優秀宣教士,相信這也是他們這一代老宣教士的期待與交棒心願。
作者簡介:
程亦君牧師
曾為校園福音團契資深傳道同工,亦為資深文字工作者、聖經教師。擅長雜誌企畫編輯、文字創作;近年投入專題記錄片創作,探討宣教議題「跨越邊界三部曲」為代表作。
‧2001年長篇創作小說《藏書票的祕密》(2009年再版更名為《舊約會說話》),獲得2002年香港湯清基督教文藝獎文藝創作組年獎。
‧2012年第二本長篇創作小說《夜光──耶穌家譜女性的冒險旅程》由香港浸信會出版社出版。
以上兩本均為聖經題材長篇創作小說;本書則為作者第三本著作,為向宣教士致敬而寫。
章節試閱
跨越邊界的挑戰
──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事奉位置
作為跨文化宣教士,要能在宣教工場發揮影響力,必須通過異文化的適應、語言學習、自我的調適,以及人際關係的建立等。通常這樣的人都有一些強韌的個人特質與優點,才能跨越適應異文化過程中的種種挑戰與障礙。
@克服思鄉病
一九七五年,石明理和安莉一人分別攜帶二十二公斤的行李,飛越千山萬里來到陌生的台灣。
頭髮發白的石明理回憶剛來台灣的印象說:「三十多年前來到台灣的時候,那時候車子不多,一般人是騎腳踏車的,我們也喜歡騎腳踏車,那時台灣比較簡樸,我們就是喜歡這種生活方式,我們的房子也滿簡單的,但是我們喜歡,我不是要求很高的生活水準,我就是喜歡一般台灣人的生活方式,所以當初來台灣的生活適應並不困難,反而我們真的喜歡。」
對安莉而言,除了學習語言的挑戰外,最需要克服的是自己的「思鄉病」。
初到台灣的第一任期,因為語言不通、人生地不熟,她非常想念英國一種口味很重的藍紋起司,一位內地會同工,聽到她的狀況,很熱心地去找到一塊藍紋起司送給她,緩解她的鄉愁。安莉也請她妹妹郵寄英國春夏秋冬的風景圖片及英國婦女雜誌給她;當那些圖片、雜誌寄來的時候,她會進入另一個世界兩、三天。
另一個對他們夫婦很重要的東西是「英式幽默」。白天他們努力學中文,晚上的休息時間,就會一起收聽英國脫口秀的錄音帶,他們夫妻倆會一整晚開懷大笑,笑到眼淚流出來還在笑。
雖然父母反對他們來台灣宣教,卻在他們初到台灣的第一任期,石明理的父母親寄來一個非常大的包裹,裡面竟然有一包重達五公斤的卡士達粉和英國的MARMITE醬,都是石明理愛吃的食物。那是他父親要他母親寄來的,他父親對母親說:「妳一定要寄卡士達粉給他,因為是我害他那麼喜歡吃卡士達Cream!」
安莉的母親,也在他們來到台灣的第一年,寄來一個親手做的聖誕蛋糕。之後石明理與安莉就很少收到家人寄來的東西,相較於其他內地會宣教士,剛開始他們會羨慕那些時常收到家鄉包裹、禮物的人,也很想念他們的父母親。之後,他們就慢慢習慣沒有包裹會寄來,到第二任期逐漸適應台灣文化後,他們就不再介意這件事。
當他們好不容易第一任期結束回英國述職,再回到台灣,他們已經知道哪些東西是非帶不可。直到現在,還有幾張英國春夏秋冬的風景圖片仍掛在他們台中家客廳的牆上。現在他們改上網收聽英國有名幽默家的笑話,那種「幽默」,只有他們英國人能深刻體會箇中滋味。或許深受「幽默」薰陶,石明理和安莉在講話中也都有一種幽默感。「幽默」是他們忙碌生活中的重要調劑。
早已度過初來乍到的適應期,原先那些英國風景圖片、婦女雜誌,對安莉已經不再重要,卻使她體會到宣教士「跨越國界」的真正挑戰,原來最不容易離開的是自己母國的文化,除非有出國經驗。三十多年前他們來台灣是人生中第一次跨出國門,根本不知道在國外生活是怎麼一回事,當「離開」自己國家時,才知道那是多大的改變。安莉說:「要適應一個新文化,最主要是自己有一個願意努力的心,因為『適應』不是一剎那,或一年、兩年的事情!當你進入新的文化,你必須一直說服自己,有一個願意改變的心,而不是一直以自己的文化為傲。」三十幾年過去,安莉坦承自己有時還是不太瞭解台灣人會這樣、那樣的一些想法。
@跨越自我邊界與文化差異
石明理夫婦在初次來到台灣前,先至新加坡接受職前訓練三個月,內地會總負責人高力富(Michael Griffiths)給他們一句話:「要培養永不放棄的好奇心,要不斷去問問題、找答案。」這原則幫助他們夫婦立志要在一個與本國截然不同的異文化中,作一個不斷學習的「學生」,積極融入台灣生活。
他們用一種正面的態度,看待不同文化差異。比如英國人洗碗是用熱水,台灣人是用冷水;英國人習慣泡澡,台灣人卻喜歡用淋浴。面對這種生活習慣的不同,他們不會認為是對或錯的事情,而是不同的文化習慣使然,每種文化習慣背後都有它們自己的道理,方法不同卻都可以達到相同目的,因此就不需要太堅持一定要什麼方法。這種接納彼此不同的態度,使他們可以「入境隨俗」,積極地融入台灣人的生活。
關於「接納」,安莉提到內地會是個國際機構,自己的思考模式一直在被調整,內地會同工們都來自不同國家,每個人都必須學習接納不同國家的人。安莉提到來台灣第一任期結束後的一個自我發現與成長,之前她在倫敦教書,學生中有很多黑人,很難教導,她在心中批評他們,卻沒有說出來,以為自己已經接納他們;直到第一任期結束回英國述職,有機會去那個學校代課,才體會到什麼叫「接納」,透過在台灣接觸異文化的經驗,培育了她一種新想法:「你與我不一樣,我會想多瞭解你!」在那次代課中,她願意與那些黑人學生坐下來聊天,那是她作為他們的正式老師時沒有做到的。
因為好奇心,讓石明理發現中醫比西醫有趣得多,有段時間,他去中醫院治療「五十肩」,由於是開放空間,一些候診的人看到一個老外居然可以接受推拿治療,又很會說台語,紛紛好奇圍攏過來,七嘴八舌給他許多民俗調理的建議,讓石明理感到被接納的喜悅。
台灣的人情味也幫助他們適應新生活,他們剛到台灣的第一個星期,去台中的一個教會聚會,會友們很歡迎他們,對他們非常友善,讓他們印象深刻。有一次週末,石明理騎腳踏車去台中大坑,休息時停在一個地方,有個農夫主動來跟他聊天,之後那農夫進到他家,很快地走出來,拿著一瓶汽水和杯子問石明理要不要喝,讓他非常感動。
在第一任期後期,他們夫婦被調去香港做行政工作並回國述職,有兩年沒在台灣。當他們再回到台灣,進行第二任期,韓婆婆已經退休、雷恩培牧師去台北,跟他們同期來的德國同工已經不再回來,晚他們一年來台灣的宣教士,劉大衛教授已經在清華大學服事、安得森即將轉去香港、戴德理也已經在台北中華福音神學院教書。第一任期他們所接觸的人物,大多已經散了。
第二任期開始,他們的語言能力表達得比較好,藉著主動積極融入台灣人的生活,克服了人生地不熟的孤單。
他們開始參與台北聖教會大專團契,石明理感到宣教士被當地人接納的重要性:「當我們慢慢被一些台灣當地同工和會友接納,這使我們更有把握上帝要我們留在這個地方。我們被接納以後,就開始做一些個人工作,個別幫助教會的一些年輕人在信仰方面長進。我特別記得一個台大學生,他對耶穌基督的福音有好感,有一段時間常常到我們家問問題,希望能夠更認識真神上帝,有一天他就信了耶穌,使我們很快樂。另一方面,當我們在鼓勵團契會友時,發現一些人有帶領別人的恩賜,我們也鼓勵他們去帶領別人。」
第二任期頭兩年過後,石明理和安莉在聖教會大專團契的服事愈來愈被接納和看重,但因為內地會非常看重新來宣教士的照顧與語言學習,希望他們回到台中去接任那個工作。一九八一年,他們再次面對調動搬遷的掙扎,石明理還記得當年自己心中的掙扎:「台北聖教會大專團契已經接納我們了,也有愈來愈多的工作可以做,好像很難離開台北。我想到新約聖經使徒行傳中的使徒腓利,當上帝要他離開撒馬利亞下去沙漠,腓利立刻就順服了,所以我們也學習順服。
「回到台中,我們就去台中聖教會大專團契配搭,那三年的時間,也很快樂。那時我們也覺得既然上帝要我們長期在台灣,學台語也會對事奉有幫助,所以我們就回到華語學校,有半年的時間每星期有四天學台語,這個也很好,因為我們所照顧的新來宣教士,他們也在學習國、台語,他們覺得我們比較容易認同他們的困難,因為他們正在流淚、流汗,我們也在流淚、流汗,所以那段時間也覺得上帝在使用我們的恩賜幫助新來的宣教士,使他們從完全不會到會,並且慢慢進入他們的事工,這也是讓我們非常喜樂的事情。」
從適應到被接納,石明理深刻體會到一名宣教士要融入當地文化,最主要的是本身是否具有幾樣重要特質:第一,是好奇心,當宣教士看到一些東西是他本國沒有的,因為好奇心驅使,他就會向當地人發問:「這是什麼?」;第二,跟好奇心有關的是觀察力,到處觀察、並且喜歡觀察,對適應新文化也很有幫助;第三,是同理心,尤其在與別人建立關係上,同理心是很重要的,同理心讓人可以敏銳於別人的需要,肯用心去學習。
@石明理的冒險
一個願意委身「長宣」的宣教士,除了本身有異象、負擔外,也需要在宣教工場中找到自己恩賜能發展、最適合自己的角色與事奉位置,才能留得長久。
通常宣教士從第三任期開始,由於掌握新語言的能力愈來愈好,就像幼鷹的雙翼長成般,開始用力展翅飛翔,尋覓自己最能發揮影響力的地方。
石明理當初來台灣的負擔,就是希望能發揮自己做行政的恩賜,使其他宣教士可以專心做第一線的傳福音工作。他回想自己的服事,開心地說:「我很清楚上帝給我的恩賜,而且我就是喜歡做會計、行政方面的工作,所以我很快就進入狀況,天天去上班很快樂,沒有被關在辦公室的埋怨,事情很快就做完,不需加班,也與工場主任雷恩培牧師配搭相處得很快樂……。」
從第一任期到第二任期,石明理與安莉在積極學習語言的同時,也配合內地會的需要,一個做財務會計的行政工作,一個做宣教士招待所的管理人。這些工作看起來很「平凡」,他們卻忠心盡責,即使住在老舊的日本房子,會漏水、有老鼠、白蟻,也沒有怨言。無論任何事情,他們總是以積極正面的態度去看待。沒想到這些過程,是上帝在他們生命中所埋下的伏筆,上帝最瞭解他們的恩賜與潛力,對他們有進一步的奇妙帶領。
漸漸地,樂於做行政工作的石明理,發現他的工作很輕鬆上手,幾乎不需要英國正牌的會計師,還有許多剩下時間可做其他事。
一九八○年,內地會需要有同工負責新來宣教士的語言學習,他們找上石明理和安莉。那時石明理認為宣教士所用的語言教材都已老舊過時,應該要有人重新編寫那些教材,他心中開始產生負擔。但從未學過語言學、完全是「外行」的他,要編寫新的語言教材,是個不小的「冒險」,他心中的負擔很明確,願意嘗試去做做看。
有一天,石明理內地會辦公室的秘書,跟他說想去參加一個教外國人學中文的培訓班,石明理表達自己也很有興趣去參加,結果那位秘書沒有去,反倒是他去了。他參加連續六個星期的晚上課程,認識一位對中文語法非常有研究並任教於台北師範大學的老師,後來成為他編寫新教材的顧問;還有一位內地會宣教士徐毅榮(David Seiboth)也對新語言教材的編寫很有興趣,他們三人就成為一個小團隊,上帝在他們的工作上動工,當第一本《實用華語》教材寫出來,學生的反應良好,使華語中心的負責人刮目相看。就此,石明理開始了他自己的另一種宣教士服事生涯,日後多年編寫中文語言教材,也用所編寫的教材,開始到處去幫助西方人或宣教士學習中文。
@安莉與台灣的學生福音工作
第一任期到第二任期,無論在台中或台北,安莉與丈夫已經開始接觸並帶領台灣的大學生。一九八六年,安莉與丈夫開始第三任期的服事,原以為會回到台中繼續原來的工作,但是內地會台北辦公室,又需要石明理回去做會計工作,他們夫婦又再次調往台北。
這個任期是安莉正式投入台灣學生福音工作的開始。
到台北居住沒多久,安莉就接到當時的校園福音團契總幹事林芳治的電話,邀請她去台北醫學院團契當輔導;教會方面,她同時接到康華禮拜堂與和平長老教會的邀請,希望她能去協助青少年團契。考慮許久,安莉選擇了說台語與離家較近的和平長老教會。
透過擔任台北醫學院團契的輔導,安莉正式成為校園福音團契的義工,開始參加校園福音團契的重要營會「大專靈修班」,也擔任校園出版社外文書的「審書」顧問(推介適合翻譯給台灣讀者的外文書籍)。
這時期,安莉在聖經與認識自己方面有許多成長。為了擔任大專靈修班C組(整卷研經)的輔導,安莉開始與大學生一起學習用歸納法查經方式研究聖經,每次營會她都有充分準備,自己對聖經的理解愈來愈豐富。此外,由於協助校園出版社審書,頭兩年,她很盡責地閱讀校園出版社所給的書,有一些雖不是她有興趣的書,卻透過認真閱讀,擴大了她的靈命視野,特別是家庭輔導方面的書,讓她開始瞭解自己,也知道如何面對自己的原生家庭問題,進而去幫助別人;當她結束第三任期回英國述職,有機會去參與短期輔導訓練,更讓她在「如何輔導別人」方面得到許多收穫,自己也更成熟。
第三任期中,除了北醫團契,安莉在和平長老教會雖參與青少年工作,但在婦女工作方面也頗能發揮影響力,這時面臨四十歲的她,開始思考自己下階段的服事定位,她心中猶豫到底該繼續做學生工作,還是改做婦女工作。而影響她日後事奉路向的關鍵,竟然是一對雙胞胎的出生。
一九九○年,安莉和丈夫從英國回來的第四任期,原以為還會留在台北,繼續參與台北醫學院團契與和平長老教會的服事,然而,這次又被調往台中,負責訓練新來的宣教士。一切又得重頭開始。
回到台中,因為在台北有輔導醫學生的經驗,安莉原想去離家較近的中國醫學院團契,那時校園福音團契在台中的傳道同工黃振華夫婦生了雙胞胎,無力兼顧中興大學團契的輔導工作,迫切希望安莉能去接手,這讓熱心腸的安莉有一種「非去不可」的使命感;再加上她剛去民族路長老教會,他們不知道安莉在台北有婦女工作的經驗,希望安莉和石明理投入社青的輔導工作。因此,安莉就沒有機會將主力放在婦女工作上,她也發現中興大學的學生很有潛力。自此,學生福音工作就成為安莉主要的事奉,無論是對學生的個人關懷、信仰建造,甚至她所擅長的廚藝,都有徹底發揮的空間。
內地會宣教士們的每一次回國述職,都要徹底整理家當,只留下最需要的物品暫時放在差會的倉庫裡。面對四個任期以來,一下在台中,一下又在台北的調動,那種不確定,使安莉深刻體會作為一個宣教士「保持彈性」的重要。十多年來,她和丈夫都在「順服」與「彈性」的路上,努力調適與學習。
跨越邊界的挑戰
──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事奉位置
作為跨文化宣教士,要能在宣教工場發揮影響力,必須通過異文化的適應、語言學習、自我的調適,以及人際關係的建立等。通常這樣的人都有一些強韌的個人特質與優點,才能跨越適應異文化過程中的種種挑戰與障礙。
@克服思鄉病
一九七五年,石明理和安莉一人分別攜帶二十二公斤的行李,飛越千山萬里來到陌生的台灣。
頭髮發白的石明理回憶剛來台灣的印象說:「三十多年前來到台灣的時候,那時候車子不多,一般人是騎腳踏車的,我們也喜歡騎腳踏車,那時台灣比較簡樸,我們就是喜歡這...
作者序
平凡人生,一幅美麗的風景
二○○八年十月二十六日是我在英國採訪石明理、安莉夫婦述職生活的最後一天。
早上起床後,發現是個下雨天,因傍晚就要坐飛機返回台灣,本想好好把握時間,出去欣賞河岸的風景,不料雨愈下愈大,只好先整理行李,之後感到腰痛,全身累到不行,於是跑上床躺著休息。半醒半睡,享受雨天裡溫暖舒服的被窩,好久沒有這樣的「享受」!
吃完中餐,發現雨好像變小了,決定即使撐著笨重的雨傘也要出門。走在利河谷公園(Lee Valley Park)美麗的運河步道,雖然天空灰濛濛的,但是沿路河岸的風景依然美得「如詩如畫」。
雨乍停不久,灰色的天空相當純淨,出現了衝破烏雲的一抹藍天,好像故意就是要供我拍照用的。在路上走著,看到一幕幕的風景:有兩名釣魚青少年,一起用力拉著釣竿,我看到水中的鉤子劇烈晃動,他們拉起一條又肥又大的魚,興奮非常,他們的晚餐可以加一道菜了;有位女士在燒著柴火的船邊為愛狗梳毛,那木柴的松香味在冷冽的空氣中,非常好聞,且帶有一種狂野、濃烈的溫暖,她緊抓著梳毛的狗,而她的另一隻狗,友善且好奇地向我走來。
我走到水鳥觀賞區,呀!真是美極了!佇立在圍欄邊凝視美景許久,看見雲層漸亮,我用相機望遠看到一些美麗的鳥,之後,原本坐著等候用大砲相機拍攝水鳥的人,也展開了他們的工作,來看水鳥的人愈來愈多。我繼續走著,一路上有人散步、跑步、騎單車或全家出遊餵鴨子、天鵝。可能是雨停了,大家都出來疏散身心吧,真喜歡這樣的悠閒。英國人很會享受美麗的風景,相對之下,台灣人過度的工作,導致身心失調。
從我頭上有一大群雁鴨飛過,看著他們飛翔的姿勢,展動翅膀,鼓足力氣繼續飛行,給我一些啟發和感動:我的人生就是要這樣「飛行」!雖然常感到軟弱無力,仍要讓自己像這樣「振翅飛行」,心中禱告讓自己時常以正面思考,是為了有力地繼續飛行!
運河兩岸的一路上充滿著各式各樣的風景,包括各式各樣活動的人們,使我想到自己的人生小徑,一路走來,不也充滿了各式各樣的風景?有時陽光普照、有時灰色黯淡,有時甚至是充滿掙扎、艱難的險路,我辛勤踏實地踩著每一個腳步,勇往直前。現今回顧自己所走過的一切路徑,為自己能擁有如此精彩豐富的人生風景,向上帝獻上感恩!
雖然有時不知前路如何,可是就像這天,雨後的天空儘管還滿布著烏雲,一路上仍充滿著與晴天不同的景致。在這樣灰色的天空下,上帝還是讓我看到沿路上許多充滿活力的人們,以及狗和鳥、鴨群和天鵝們,大夥在陰天裡都還活得挺開心的。
要去機場的時間快到了,在走回安莉家的最後路上,在利河谷公園橋邊的另一端(往倫敦的方向),拍下最後一張河岸風景,默默地為自己寫作石哥和安姐在台灣的宣教故事禱告。
#關於本書
我在大學時代的屬靈生命成長與事奉觀,深受西方宣教士傳記的影響,特別是內地會宣教士(如戴德生、富能仁等)。沒想到,我後來亦加入校園福音團契成為全職學生工作者。由於校園福音團契是個著重學生宣道關懷的機構,讓我對普世宣教的關懷,從未中斷。
二○○七年,我為第十屆「青年宣道大會」,拍攝了「老園丁的願望」*紀錄片,是三段內地會宣教士在台灣從事學生工作的故事,其中第三段故事,是石明理、安莉的故事。二○一○年,我又為第十一屆「青年宣道大會」,企劃導演、製作了「跨越邊界三部曲」專題紀錄片,探討台灣本土、跨文化宣教議題。幾年中訪談多位宣教士事奉的過程,使我更加體會上帝愛世人的心意,以及祂對普世宣教的關注。
為何會寫作此書?其實是一個「奇妙」的過程,大學時代是透過「閱讀」認識宣教士的事奉生命,沒想到之後透過與外子正宏認識石明理、安莉,並與他們(特別是安姐)一起同工配搭事奉二十年,有幸從他們身上學習,親身體驗到西方宣教士的生命與見證。
五十多年來,台灣校園學生福音工作的興起,內地會(OMF,今「海外基督使團」)宣教士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從一九四九年,內地會的宣教事工由中國大陸遷移來台,學生福音工作占著一個非常重要的區塊,當時有幾位宣教士,如繆學理、魏德凱、韓婆婆、蘇美恩等等,開拓了初期台灣的學生福音工作;當本地人才興起,他們就退居後線,扮演培育、陪伴本地人的角色。石明理與安莉算是「海外基督使團」長期來台灣的第二代西方宣教士,他們兩位來台灣的時間將近四十年之久,長期與校園福音團契配搭,投入在學生福音工作上的時間比第一代宣教士更久。特別是安莉跨越自己年齡的限制,不斷服事台灣的大學生,一代又一代,影響深遠。
隨著年歲漸長,石明理與安莉夫婦即將完成他們在台灣最後任期的事奉、退休返回英國,本書藉由他們以內地會宣教士參與在校園福音團契學生工作的代表性,以及他們來台長期宣教的心路歷程,深盼台灣的眾教會對跨文化宣教工作有所認識與看重;也從他們效法前人無怨無悔付出的生命榜樣中,期許華人教會也能興起新一代願意長期委身的優秀宣教士,相信這也是他們這一代老宣教士的期待與交棒心願。
從二○○八年十月去英國採訪,至二○一二年九月,我完成了此書的寫作,雖然一直是在與「時間」賽跑中度過,是上帝幫助我克服各種寫作困境,使我可以堅持心中對寫作此書的負擔,以致能跑至終點。
本書故事主角石明理與安莉夫婦,他們常自謙是平凡人。或許他們的故事沒有第一代宣教士那種開疆闢土的傳奇性,但是他們一生忠於自己的使命,勇於承擔事奉過程中的一切酸甜苦辣,活出精彩人生,就是一種「不平凡」!他們作為跨文化宣教士,所經歷的一切,是上帝工作的見證!而我記錄與書寫宣教士的故事,就是在記錄上帝工作的故事!
本書的完成,要感謝許多人的協助,樂意提供時間接受採訪,特別感謝提供本書見證文稿的陳正宏、連嫣嫣、劉家堯、游本義、許晉褘、李孟松、韓帆、吳岳樺等。因字數空間有限,一些受訪者的故事資料無法全數納入,請包涵!感謝提供照片的劉尊榮、陳正芳、吳岳樺,也感謝張予晅協助拍照、靳芸芝協助錄音整理、榮婉伶協助錄音整理與採訪。
祈願本書的出版,能讓許多讀者透過石明理、安莉的故事,獲得「忠心跟隨上帝──平凡人也能活得精彩」的生命啟發。
想要看看自己人生的風景有多美麗嗎?那你需要有點勇氣踏出冒險的第一步,然後,不管路途如何艱險遙遠,都要有決心踏穩每一腳步,直到最終「完成」你的路途。
我們每個人都僅此一生,什麼樣的人生抉擇與投資,才有「永恆」的價值呢?
程亦君 謹識
二○一二年九月十八日
平凡人生,一幅美麗的風景
二○○八年十月二十六日是我在英國採訪石明理、安莉夫婦述職生活的最後一天。
早上起床後,發現是個下雨天,因傍晚就要坐飛機返回台灣,本想好好把握時間,出去欣賞河岸的風景,不料雨愈下愈大,只好先整理行李,之後感到腰痛,全身累到不行,於是跑上床躺著休息。半醒半睡,享受雨天裡溫暖舒服的被窩,好久沒有這樣的「享受」!
吃完中餐,發現雨好像變小了,決定即使撐著笨重的雨傘也要出門。走在利河谷公園(Lee Valley Park)美麗的運河步道,雖然天空灰濛濛的,但是沿路河岸的風景依然美得「如詩如畫」...
目錄
推薦序一:跨越文化的學生工作者_黃振華
推薦序二:隱藏自己,彰顯基督_陳伯源
推薦序三:禾場耕耘的宣教士_董宇正
作者序:平凡人生,一幅美麗的風景
序曲:埋藏在歲月痕跡下的喜樂之歌
壹、 兩位「老英」的原鄉──拜訪石明理與安莉的述職之旅
‧在英國過「台中日」!
‧利河谷北岸風景:石明理的成長故事
‧利河谷南岸風景:安莉的成長故事
‧天路伴侶
‧英國教會的宣教觀
‧英國或台灣──宣教士的家鄉?
貳、酸甜苦辣的曲調──安莉早期任期的回憶自述
‧第一任期(1975~1978年):初來乍到,趣事點滴
‧第二任期(1979~1985年):融入台灣的生活
參、跨越邊界的挑戰──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事奉位置
‧克服思鄉病
‧跨越自我邊界與文化差異
‧石明理的冒險
‧安莉與台灣的學生福音工作
肆、落地生根、結實纍纍
‧安莉成為深具影響力的學生工作者
‧石明理成為語言教學專家
‧剛強中的軟弱
‧保持「活力充沛」的祕訣
‧我還有另一個媽媽
‧福音的小海嘯
‧融入教會的貢獻
‧從他們身上看見耶穌基督的愛
‧宣教士成功的祕訣:兩種的「給予」
‧多走一哩路的承擔
‧跨越文化的多元與豐富
‧給華人基督徒的啟發
後記:記錄宣教士的故事,就是記錄上帝愛世人的故事
附錄&後記
附錄一:石明理的「感恩List」
附錄二:「石博士」的宣教教室
附錄三:安莉的創意廚房
1.正統英式奶茶的喝法
2.省錢的創意優格作法
3.英國奶蛋作法
4.英式薯條的吃法
5.簡易果醬的作法
6.安莉的創意燉肉
7.安莉的創意燉飯
8.韓婆婆的巧克力蛋糕
後記:記錄宣教士的故事,就是記錄上帝愛世人的故事
插頁:從青澀到豐滿的歌(他們在我們生命中的故事)
1他們親如我的家人(陳正宏)
2他們家是我的禱告樓(連嫣嫣)
3亦師亦友的陪伴(陳文逸)
4她拉拔我長大(劉家堯)
5她化腐朽為神奇(游本義)
6從他們的「身教」體會上帝的愛(易亞東)
7生活在我們當中的「安姐」(許晉褘)
8生命關鍵時刻的良師(蔡佳玲)
9勇於真實的榜樣(韓帆)
10安姐對中興團契的影響(吳岳樺)
推薦序一:跨越文化的學生工作者_黃振華
推薦序二:隱藏自己,彰顯基督_陳伯源
推薦序三:禾場耕耘的宣教士_董宇正
作者序:平凡人生,一幅美麗的風景
序曲:埋藏在歲月痕跡下的喜樂之歌
壹、 兩位「老英」的原鄉──拜訪石明理與安莉的述職之旅
‧在英國過「台中日」!
‧利河谷北岸風景:石明理的成長故事
‧利河谷南岸風景:安莉的成長故事
‧天路伴侶
‧英國教會的宣教觀
‧英國或台灣──宣教士的家鄉?
貳、酸甜苦辣的曲調──安莉早期任期的回憶自述
‧第一任期(1975~1978年):初來乍到,趣事點滴
‧第二任期(1979...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