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異學是根深柢固、潛藏人心的文化現象,
本書藉由《漢書.五行志》所載述之西漢災異學說、災異類型研究,
發掘災異學內隱於中國人文化意識中的「深層結構」。
中國災異學的學理創發與論述成果大抵確立於西漢一朝,主要資料則集輯呈現於《漢書.五行志》。
《洪範五行傳》問世是西漢災異學發展的大事,其將原屬《尚書.洪範》九疇的五行、五事、皇極、咎徵、六極等融攝、轉化成災異理論的本體,催化原始〈洪範〉諸疇之對應關係與意義設定的質變。班固依此撰述《漢書.五行志》,統合西漢災異理論創說與學者論述成果,發之以充滿想像力及個人色彩的表述形式,透過編年記事、方便檢索的災異分類配置,讓叢生於古今政治場域的災異例說,能經由事件類比、理論歸納或演繹,總結出可以反饋現世政治、提供統治階層參酌依循的歷史經驗與施政綱領,以及隱藏於政治神學背後,一組立體、動態的災異宇宙圖式。
作者簡介:
蘇德昌(Su Te-chang)
臺灣臺南人,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學士、碩士,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學術撰著、論文有《先秦兩漢天地崩壞思想研究》、〈王國維《人間詞話》「豔詞可作」思想初探〉、〈「滄海桑田」意象之結構性意義及宗教解析〉、〈先秦道家之天地崩壞思想與崇道哲學〉、〈中國天柱神話淺析〉、〈《韓非子》「以刑去刑」說疑義論析〉等。
章節試閱
何謂災異學?原則上,只要自然、人世發生災害變異,從現象本體開始及由此衍伸的一切應對思考與作為,皆屬本文所定義災異學之範疇,具體內容如災異文獻的察考、災異學說的分析、災異原理的說明、災異類型學的建構、受災心理的關照、災異學的影響與評述等等,凡是於現象、資料、思想、因果層面與災異的發生有所連繫,不論程度輕重、關係強弱,皆可視為災異學研究的命題與對象。
由災異學基礎定義出發,本文主要研究範圍為〈五行志〉所載述之西漢災異學說、災異類型研究。以研究時間的斷限論之,班固撰述〈五行志〉採納先秦至西漢編年記事的通史體例,相關學說的觀察自有上溯先秦,甚至神話時代的必要;又〈五行志〉與西漢災異學影響深遠,學者評述亦緜延歷朝,下探後世乃至現代當無可避免。就主要資料文本而言:先秦文獻以《書》、《易》、《詩》、《春秋》經傳為主,旁涉殷商卜辭、甲骨文字的考古資料、簡帛出土文獻及《國語》、《管子》、《呂氏春秋》等史、子之書;西漢則以〈五行志〉、《漢書》資料相關的紀、傳、志為主,兼及《史記》材料的輔助與比對、當世重要災異學的著作如《洪範五行傳》、《春秋繁露》、《京房易傳》等;西漢之後,班固參與撰作之《白虎通義》、後史〈五行志〉、學者相關的評述資料亦皆屬之。
所須處理之研究論題:首須辨明〈五行志〉之災異敘事體例與災異理論規模;次論班固撰作〈五行志〉之背景及目的、西漢主要災異學說與災異類型的分析、學者論述所體現普遍、個別的質性;終及〈五行志〉、西漢災異學說的整體價值與影響評定。統論研究對象則以〈五行志〉資料引述來源的董仲舒、劉向、劉歆、京房諸人災異學之理論闡析探究為先,另外,應對、感知、詮釋與操作災異事件的西漢統治階層與經術之士及直接承受、視見災異的庶民社會亦屬討論的範疇。
人類生活於自然巨力下無可避免須承受自然環境斷裂性變化造成的傷害,對於自然及自然災害的認識,構成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災異學不只是一種思想流脈,亦是根深柢固、潛藏人心的文化現象,存在結構主義者所謂的「表層結構」與「深層結構」。「表層結構」即現象的外部連繫,通過人們感覺就可以知道;「深層結構」則屬現象的內部連繫,只有透過模式才得以認識。因此,本文所採研究方法之功能設定,一方面既須探明隸屬災異現象外部連繫的「表層結構」,更希望透過「表層結構」之分類歸納與模組討論,進一步發掘災異學內隱於中國人文化意識中的「深層結構」,如是方能窺見〈五行志〉所載災異事件與學說背後的最終真實。
大致而言,關涉災異記事、現象表述、學說分析與事應驗證的部分,當從古籍文獻的蒐羅、解讀與分析入手,配合災異時點及其前後政治、社會背景進行歷史考證與因果觀察。考古技術的進步、先秦兩漢文物大量出土亦有助於我們參酌比對文獻不足徵的資料或事物,此即王國維倡說的「双重證據法」,藉此可明古書實錄、百家不夠雅馴之言可能透露出來的部分事實。又傳統經史研究的經驗與成果自是我們解讀災異學文獻所須深倚借重,近代自然科學、天文學、氣候學、災害學等新知識,能夠準確、有效還原大部分災異事例的原始樣貌及相關災異類型的因果連繫,更為今日憑藉科學昌明之賜方具條件進行的研究方法,依此預料將可獲致豐富、新穎之成果,亦能有效減少災異記事的錯誤理解,避免於災異事象的分析上導生違背現實狀況的嚴重疏離。
基於災異學說的提出多由物象演繹或事例類推而來之考量,相關災異類型學的建構、災異理論模組的確立及推度原理原則的探究,將藉流行於西漢的〈洪範〉五行架構,整理歸納〈五行志〉載錄之災異事例以進行類型、模組的建構分析。此為一般研究者常常忽略或無法兼及的領域,卻是災異學內部較為隱密且無從由外在感知,僅能透過模式才能認識的深層結構,具有極其重要的研究價值,亦是本文將著力探究、揭示的災異學真相。
災異學所以能夠流行久遠,主要原因仍在於各種形態的災異事件跨越時空且絡繹不絕地發生,影響更遍及當代政治領域、社會階層與文化面向。美國資深心理衛生專家戴安.梅爾斯曾描述災難對於人類及社會的廣大影響:
災難是令人敬畏的事件。單單看到那種廣大的破壞性及可怕的景象,就會引起許多深刻的感覺。常常,那些受災難侵襲的社區居民即使非受難者,也會經歷哀慟、憂傷、焦慮、憤怒等負面感受。……每一個看到災難的人,就某種程度而言,都是受害者。
災難發生當下,不論直接承受或間接聽聞之人都應被視為廣義的受害者,亦皆因此產生程度輕重不一的災難心理。西漢統治階層與學者所以必須殷勤處理、積極詮釋災異事件,除了政治現實的權衡考量,亦不外是一種集體受災情緒的展現,涉及的不只是庶民生存環境的恢復與心理創傷療癒一類艱困的問題,更代表重建與掌握自然、人世秩序的強烈渴求。西漢多元災異論述的大量出現,目的即在將人類情感上定義為「不正常」的災難異變,有效轉化為透過既有知識或普遍經驗即可掌握、理解的正常現象與過程,重新給予整個朝代的受災者繼續生活的信心與勇氣。因此,從人類學與災難心理學的角度,觀察中國災異學所體現超越時空向度、社會階層、學科限制,同時貫串形下、形上的人類深層意識,應是可以積極拓展的新領域,亦為剖析災異學可資參考的新方法。
何謂災異學?原則上,只要自然、人世發生災害變異,從現象本體開始及由此衍伸的一切應對思考與作為,皆屬本文所定義災異學之範疇,具體內容如災異文獻的察考、災異學說的分析、災異原理的說明、災異類型學的建構、受災心理的關照、災異學的影響與評述等等,凡是於現象、資料、思想、因果層面與災異的發生有所連繫,不論程度輕重、關係強弱,皆可視為災異學研究的命題與對象。
由災異學基礎定義出發,本文主要研究範圍為〈五行志〉所載述之西漢災異學說、災異類型研究。以研究時間的斷限論之,班固撰述〈五行志〉採納先秦至西漢編年記事的...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第三節 文獻檢討與研究概況
第四節 災異學基本問題之釐清
一、「災」、「異」名義辨正
二、災異詮釋之基本原理──陰陽、五行
(一)陰陽
(二)五行
三、災異學說之運作關鍵──天人感應思想
四、災異模組之完成──成因推原與事應組附
第二章 《漢書.五行志》災異敘事體例與內容架構
第一節 班固《漢書.五行志》之撰述
一、班固家學與思想淵源
二、班固撰述〈五行志〉之背景
三、班固撰述〈五行志〉之意義與目的
第二節 《漢書.五行志》之敘事體例
一、總綱:〈五行志〉前序
二、架構:《洪範五行傳》
三、凡例:「經」、「傳」、「說」
四、例說:成因推原與事應組配
第三節 〈洪範〉五行架構之展開
一、從五行至〈洪範〉五行
二、〈洪範〉五行之序次
三、五行相沴
四、土為五行之主
五、皇極之參配
第四節 災異網絡之推衍
一、推衍一:五行失其性
二、推衍二:五事之失與皇之不極
三、推衍三:妖、孽、禍、痾、眚祥、五行相沴之參合
四、推衍四:先秦、西漢之災異例說
第五節 災異學說之引述
一、董仲舒
二、劉向
三、劉歆
四、《京房易傳》
五、班固
第三章 《漢書.五行志》災異例說分類論析(一)──木(貌)、金(言)
第一節 「木」類、〈貌傳〉災異例說
一、木不曲直
二、貌不恭不肅
三、恆雨
四、服妖
五、雞禍
六、青眚青祥
七、金沴木
第二節 「金」類、〈言傳〉災異例說
一、金不從革
二、言不從不艾
三、恆陽
四、詩妖
五、毛蟲之孽
六、犬禍
七、白眚白祥
八、木沴金
第四章 《漢書.五行志》災異例說分類論析(二)──火(視)、水(聽)
第一節 「火」類、〈視傳〉災異例說
一、火不炎上
二、視不明不悊
三、恆奧
四、草妖
五、羽蟲之孽
六、羊禍、赤眚
第二節 「水」類、〈聽傳〉災異例說
一、水不潤下
二、聽不聰不謀、恆寒
三、鼓妖
四、魚孽、介蟲之孽
五、豕禍、火沴水
第五章 《漢書.五行志》災異例說分類論析(三)──土(思心)、皇極
第一節 「土」類、〈思心傳〉災異例說
一、土失其性
二、思心不 不聖、恆風之罰
三、夜妖、臝蟲之孽
四、牛禍、心腹之痾
五、黃眚黃祥、金火水火沴土
第二節 〈皇極傳〉災異解析
一、皇之不極不建、恆陰之罰
二、射妖
三、龍蛇之孽
四、馬禍
五、下人伐上之痾
第六章 《漢書.五行志》災異例說分類論析(四)──傳統災異類型
第一節 水災
一、傳統水災災異說
二、〈五行志〉水災例說論析
第二節 火災
一、傳統火災災異說
二、〈五行志〉火災例說論析
第三節 地震
一、傳統地震災異說
二、〈五行志〉地震災異例說論析
第四節 日食
一、傳統日食災異說
二、〈五行志〉日食災異例說論析
第五節 星變
一、星孛
(一)傳統星孛災異說
(二)〈五行志〉星孛災異例說論析
二、星隕如雨、隕石
(一)傳統星隕如雨、隕石災異說
(二)〈五行志〉星隕如雨、隕石災異例說論析
第七章 《漢書.五行志》之災異學意義與影響
第一節 災異學發展軌跡之表述
一、五行向〈洪範〉五行之移轉
二、實體而象徵之質變
三、系統化分類之完成
四、自然往人事之攀附
五、感應至預占之傾斜
第二節 災異推度原理之使用
一、物類、形徵之取象
二、五行色系之相應
三、數字相副與推算
四、空間線索之比附
五、文字、符號之聯綴
第三節 災異論述特質之體現
一、學術、政治之目的
二、重大政治事件之依附
三、開放、動態之體系
四、模糊、複義之詮解
五、自然、科學之觀察
第四節 災異解消法門之提出
一、五行變至,當救之以德
二、修政以應之,災變自除
三、蠲除減省以便萬姓
四、宗教、象徵性作為
五、實體災害之防治
第五節 災異記事傳承之建立
一、《後漢書.五行志》之撰作
二、《晉書.五行志》之撰作
三、後史〈五行志〉之撰作
第八章 結論
參考文獻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第三節 文獻檢討與研究概況
第四節 災異學基本問題之釐清
一、「災」、「異」名義辨正
二、災異詮釋之基本原理──陰陽、五行
(一)陰陽
(二)五行
三、災異學說之運作關鍵──天人感應思想
四、災異模組之完成──成因推原與事應組附
第二章 《漢書.五行志》災異敘事體例與內容架構
第一節 班固《漢書.五行志》之撰述
一、班固家學與思想淵源
二、班固撰述〈五行志〉之背景
...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