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30代的獨立宣言──
學習與孤獨相處,是尋找自我的唯一道路,
所有折磨你的難題,答案其實都存乎於內心。
唯有歷經苦澀和痛楚的洗禮,
才能讓你與內在的自我相遇。
在韓國心理學界素有「福爾摩斯」之稱的黃相旻醫師,
透過生活中再平凡不過的實際案例,
以鍥而不捨的追蹤、一針見血的剖析,
激勵年輕人正面迎戰那些動搖心靈的孤獨、糾纏和艱苦。
為了活得更像自己,本書提出以下建言:
關於 自我認同──「我如何看待自己」比「別人如何看待我」重要
關於 同儕團體──為了做自己,即使成為和別人不一樣的外星人也無所謂
關於 面對挫折──唯有痛快地說出內心的創傷,才能與不安告別
關於 戀愛課題──拋開「理想型」的條件,能一起快樂生活才是適合伴侶
關於 家庭關係──學習尊重家人彼此之間不同的價值觀
關於 自我實現──找到專屬於你的優勢,確認應該前往的方向
作者簡介:
黃相旻
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現任首爾延世大學心理學教授,是韓國第一位引進表情諮商法的心理學家。摒棄艱澀難懂的專業用語,以通俗的大眾語言來解釋及分析心理學論述。他的研究從心理學跨足至社會、文化、經濟、日常生活等領域,有心理學界福爾摩斯的美譽。
為了探究「為什麼我會跟別人不一樣」,不顧父母期待他成為公務員的宿願,赴美留學並取得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學位,之後於哈佛大學科學中心和加州大學進行研究活動。
目前於以社會、經濟、行銷及消費取向為主的Wisdom Center,致力於研究韓國人的內在心理分析。
譯者簡介:
林筱慈
正在韓國成均館大學攻讀現代文學碩士。希望自己不只是本書的譯者,更是與每位讀者一起練習獨立並享受獨立的幸福獨者。
作者序
讓內心成熟,是需要練習的
「請找出屬於自己的色彩。」
「怎麼做才能找到自己的色彩呢?」
生病了就需要對症下藥,每一位來找我心理諮商的人,都希望我能開給他們有效的處方箋。即使我已經詳細地一一說明,大家依然帶著疑惑、不斷詢問我類似的問題。
然而,「自我」原本就存在於每個人身上,為什麼還要來問我它在哪裡呢?
就像你不會向其他人詢問自己的長相一樣,只要低頭看看水窪,就可以看見水中映照出的樣貌,只要池水夠乾淨、平靜無波紋,就更清晰可見。同樣地,當內心越平靜、孤寂,你就越能與自己相遇。你該做的不是大聲吶喊:「到底要去哪裡才可以找到自己呢?」,而是靜下心來審視內心,所謂的「自我」就存在於我們的身上。
如果不去接受「原本就存在的我」及「毫無修飾的我」,就無法遇見真實的自己,因為呈現出來的表象都不是真實的,而是經過修飾的美麗面具。請脫下面具,接受最真實的自己,才可以知道你到底是怎樣的人,也才可以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厭惡什麼?
看到這裡,或許有人會說:「我已經找到自己了,只是還不知道該用什麼樣的方式度過人生。」,當我回答:「就做你想做的事呀!」他們沉思一下,又說:「我不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
對於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的人說:「做你自己想做的事」,就跟告訴他:「不要玩,快點去讀書」是一樣的,彷彿走進了迷宮一般。找我諮商的人陷入深深的絕望之中,看著他們沮喪的表情,我的內心也不好受。
也有些人找到了自己想要做的事,當他們沉浸在夢想中,大聲地說:「我要做這件事,我真的好想做這件事。」周圍的人卻異口同聲地挖苦:「做這件事有飯吃嗎?不可以!不要做!」
遺憾的是,大部分即將三十歲的年輕人都遇到這樣進退維谷的難題。有些人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有些人雖然知道,卻因為實際的考量而無法邁出步伐。就算過著他人稱羨的生活,卻充滿了難處與無奈,就這樣邁入三字頭的人生。
通常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只能採取折衷的作法。百分之五十的人選擇比較不會失敗的路,剩下百分之五十的人則選擇不討厭但能接受的路。因為企圖心只有一半,所以獲得幸福跟成功的機率也只有一半,打算這樣安慰來自己,但事實並非如此。當你對生活妥協的時候,幸福也就隨之煙消雲散了。
明明不喜歡現在的生活,卻還要裝作很滿意的樣子,是世界上最辛苦、最無趣的事。於是,人們開始張望著周遭的人,那個人過得幸福嗎?那個人對自己的生活滿意嗎?每個人都帶著成功的面具,所以沒有辦法看到真實的樣貌。於是心想,大概除了我之外,其他人都過得很幸福吧?做著自己想做的事情,生活充滿成就感。越是這樣想,就越不由自主地感到不安與寂寞,開始覺得大家都在好好經營自己的人生,只有自己搞砸了。
沒有什麼好擔心的,這些想像都只是你個人的內心小劇場而已。就像再怎麼擺出高姿態,脫掉了高跟鞋,一切都會回歸160cm高的現實人生。千萬不要覺得全世界只有你會感到不安與寂寞。
1986年,我為了留學前往美國。在宿舍裡安頓好一切之後,開始思考明天早上要吃什麼?聽說美國最便宜的就是香蕉了,便決定出門去買連猴子都可以盡情吃的香蕉。
走進路邊一家叫STAR 24的小店,打開店門,店員沒有任何招呼,只是睜大雙眼盯著我看。結完帳之後,發現店內監視器的我突然愣住了,原來不只是店員在盯著我,就連監視器也盯著我,讓我感到相當不舒服,丟下香蕉從店裡氣沖沖地走了出來。就在此時,我覺得自己與這個國家格格不入。
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我走向一家名叫AU BON PAIN的咖啡店。排在長長的人龍後面,過了好長的時間才輪到我點餐,我很有禮貌地開口道:
「請給我一個火腿起司三明治。」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聽不懂我的英文,那位店員就只是聳聳肩,於是我又慎重地再重複一次我要的餐點,但那位店員就只是反覆地說:「Excuse me」。不對呀!美國人怎麼可能聽不懂英文呢?雖然當時我也感到不耐煩,但還是耐著性子一個字、一個字地說出我要的餐點。此時,店員才點點頭,繼續向我詢問:「要搭配哪一種麵包呢?」什麼!連麵包都要自己挑?我努力地掩飾著不知所措,詢問店員有什麼種類的麵包。後面排著許多要點餐的人,但我卻一直重複著相同的話,真是讓我分外尷尬。
此時,我發現櫃子中陳列著各式各樣的麵包,其中有我曾在韓國PARIS CROISSANT麵包店看過的牛角麵包,於是點了牛角麵包,就在我覺得可以稍微喘口氣的時候,店員又問我:「你要哪一種起司呢?」
我的天呀!原本以為只會出現在法國小說中的各種起司,現在卻發生在我的眼前、等著我一一做出選擇。留學生活的第一天,我就因為麵包、起司類而手忙腳亂,真想趕快逃離這裡、避開大家的異樣眼光。索性再次把目光瞥向餐櫃,但卻沒有看到起司,不耐煩的店員快速地唸出所有的起司名稱,我只好在店員念出最後一個起司時,趕緊說了一句YES,但起司還不是最後出場的。
「你要加萵苣嗎?」
「YES。」
「需要番茄嗎?」
「YES。」
我完全沒想到店員連油醋的種類都會詢問我的意見。
「一半或是整個?」
「YES。」
一路手忙腳亂的我,對於這個問題直接反應回答「YES。」店員冷不防地哈哈大笑,那時候的我就只想挖個地洞鑽下去。好不容易穩定自己的情緒,我又問了店員一次:「那是什麼?」,店員說:「一半就是一半,整個就是整個。」
這是什麼回答?有解釋等於沒解釋。兩者有什麼差別呢?店員說價格不同。「哪一個比較便宜呢?」店員不耐煩地說:「一半的比較便宜」。當時的我只覺得比較便宜,就點了它。我才一說完,店員就喊:「Next」,繼續幫其他客人點餐。被趕到一旁的我有些生氣,餐點都還沒給,就叫我到一邊去,這樣對嗎?為什麼不給我三明治呢?還沒來得及發問,店員就對我說:「請拿著發票到一旁等候餐點。」
後來我才看見點餐台旁有專門製作三明治的地方。在等待餐點的過程中,我發現其他客人在點餐時都很隨意,並不會刻意注意說話的禮節,彷彿這些禮儀都不重要似的。
等了一會,我的餐點好了。才知道切成一半的牛角麵包小得像車輪餅一樣。花了十塊美金只買了小小的牛角麵包跟一杯咖啡。十塊美金在韓國學校的餐廳可以吃上十餐。在我冒著冷汗辛苦點餐、掏出十塊美金之後,竟然只拿到一塊小小的麵包,裡面包著不知名的起司一片、火腿兩片、枯黃的萵苣葉,以及一片薄薄的番茄。
那天,我雖然非常飢餓,卻因為內心的不安與憂慮而食不下嚥。不是因為語言的隔閡,而是我跟美國人之間一定存在著某些差異。那種鬱悶的心情,至今都還留藏在內心深處。美國人與韓國人之間到底存在著怎樣的差異呢?
韓國人吃的是別人準備好的食物,美國人吃的是自己喜歡的食物;韓國人依循前人的方式過人生,美國人卻是過著自己想要的人生。選擇自己的生活,其實和選擇麵包、火腿、起司或蔬菜是一樣的。為了找到理想的生活,就必須逐一去發現跟自己的價值觀相近的事物。經過一連串的選擇後,就是嚮往的幸福人生。
價值觀與人生都沒有制式的標準,每個人只要設立好自己的價值觀就行了。到底要不要在三明治裡放萵苣,沒有人可以發表意見。但是,選擇怎樣的價值觀和要不要在三明治裡放生菜是不能相提並論的,因為價值觀會決定你的人生。
我們在購買昂貴的汽車或皮包時,總是會斤斤計較價錢。因為人生只有一次,時光無法倒流、發生的事情無法改變,這樣的人生更不能輕易決定。隨著不同的選擇,人生結果也會有所不同。不是忍住辛苦,幸福就會來敲門,必須建立自己的價值觀,再去實現、鞏固它,幸福才會到來。
許多人總是夢想著自己成為獨立的個體,但現實中,卻又過著附屬於他人的生活。面對獨立或附屬的人生岔路,怎麼樣才能獲得幸福?諷刺的是,所有幸福都是由「我」決定的,所有事情最終都將歸結於「我」。因此,唯有改變不幸又孤獨的自己,才能獲得幸福。當幸福不再取決於外在因素時,將是多麼令人感到安心啊。
也許你想說的話有好多,就快要滿出喉嚨了。「我的家世背景不好」、「我長得不好看」、「我的功課不好」、「我找不到想要做的事」……就算存在種種藉口,所有的幸福還是因自己而來。從這一刻起,請面對那個你一直逃避、忽略的內在自我,才可以找出問題的癥結。必須解開心裡的結,所有的孤寂才會消失,當孤單都消失時,幸福就會來填補空缺了。
雖然說人心難以捉摸,但我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參加MBC電台〈金於俊的特別諮商所〉的節目,幸運地可以透過該節目來探究人們的內心。這本書集結了聽眾的心聲,雖然是再平凡不過的故事,卻值得一再回味,因為它也可能發生在你我身上。
節目中,許多年輕人傾訴著自己的心事,有些已經快要邁入三十歲,有些則是已經過了三十歲。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之下,卻為了各自的孤獨與不安感到不知所措。他們抱怨著:不知道自己怎麼會變成這樣?怎麼會愛上這樣的人?為什麼大家都覺得我好欺負?我跟另一半為什麼會那麼不同?為什麼我沒有朋友?
這些都是發自心中傷痕累累的悲鳴。
我一層層撥開他們的防禦網,慢慢地進入他們的內心。陷在陰影中的他們,需要有人發現他們的傷口,替他們上藥,但我卻反其道而行。我不會為他們擦藥,只是告訴他們傷痕在哪裡。有趣的是,其實他們早就知道問題在哪裡。那麼,為什麼還需要尋求諮商呢?因為他們需要專家的安慰,並且為心中早已知道的答案背書,但我不會這麼做,別說是安慰了,還會冷靜地告訴他們:「活出你自己」。這是最一針見血的說法,要他們活出早已存在於內心的自己。唯有打理好自己,才能與他人建立關係,尋找「自我」是一生唯一的道路。
這是一本幫助大家與內在的自我相遇,並大聲宣告獨立的心靈成長書籍。鼓勵大家擺脫那些動搖心靈的孤獨、糾纏和艱苦,努力尋找「自我」。也許我這樣的應援方式會讓你不知所措,明明是想聽到安慰才來諮商的,但我卻冷靜地說出:「人生本來就很苦,所以你應該去感受疼痛,活出自己。」
雖然探究自己內心的過程是痛苦的,但卻是非常值得經歷的一段旅程。就算在旅程之後,你會發現傷痕累累的自己,還有苦澀的孤獨感,但它絕對會在你的人生中留下特別的一頁。
讓內心成熟,是需要練習的
「請找出屬於自己的色彩。」
「怎麼做才能找到自己的色彩呢?」
生病了就需要對症下藥,每一位來找我心理諮商的人,都希望我能開給他們有效的處方箋。即使我已經詳細地一一說明,大家依然帶著疑惑、不斷詢問我類似的問題。
然而,「自我」原本就存在於每個人身上,為什麼還要來問我它在哪裡呢?
就像你不會向其他人詢問自己的長相一樣,只要低頭看看水窪,就可以看見水中映照出的樣貌,只要池水夠乾淨、平靜無波紋,就更清晰可見。同樣地,當內心越平靜、孤寂,你就越能與自己相遇。你該做的不是大...
目錄
前言
讓內心成熟,是需要練習的
第一章 宛如脫胎換骨般的重生
無法拒絕他人的天使背後
透明人需要的人生香氣
你的朋友現在過得好嗎?
可以不要碰觸我嗎?
與人生被道而馳的刻板觀念
第二章 先能獨自站立,才能與人併肩
笨拙的交際手腕,才是年輕的證據
拓展人際關係最安全的方法
一個可以打電話的人都没有
別人的失敗就是我的成功?
復仇只是一種自我虐待
媽寶和人云亦云女孩的脆弱愛情
哪怕是做一個外星人,只要幸福就好
主體性就是人生運轉的引擎
第三章 不要讓傷口成為藉口
自卑感的泥淖
溫暖的柴火也是被灼傷的樹木
創傷成為命運瞬間
被佛洛伊德制約的迷信
擔憂只會帶來更多擔憂
不想像媽媽那樣生活
「命運」不是所有問題的解答
還為了埋在內心的傷痛而哭喊嗎?
第四章 試著順從內心而活
乾枯的戀愛細胞
找回對愛情的怦然心動
命中注定的伴侶在哪裡?
變身怪物的費歐娜公主
因為不安而親自葬送的幸福
再痛苦也要瀟灑放手
聰明女人總被壞男人牽著鼻子走
不要把自己的人生賭在算命上
我的內心住著一個俗物
究竟跟怎樣的人結婚,才可以獲得幸福?
唯有結婚才能體會的事
第五章 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
我不是你,你也不是我
幸福的價格
心理學,尋找自我的工具
不說出來,就永遠不會懂
因為是家人,更不該成為彼此的負擔
所有的改變都伴隨著疼痛
內心還住著渴望被稱讚的孩子
孩子不會照著計畫成長
第六章 生命對任何人都是公平的
攻擊他人不是直率的表現
只看見缺點的悲傷眼睛
對待他人應有的禮儀
將部屬當作是自己兒子的男人
任誰都不能支配我
發展好是靠自己,發展不好就怪父母
偷看的漫畫若有趣,心就不會有罪惡感
以親情之名綁住家人並不是愛
寫給希望獨立的你
找到屬於我的edge
結語
給還在迷霧中徘徊的你
前言
讓內心成熟,是需要練習的
第一章 宛如脫胎換骨般的重生
無法拒絕他人的天使背後
透明人需要的人生香氣
你的朋友現在過得好嗎?
可以不要碰觸我嗎?
與人生被道而馳的刻板觀念
第二章 先能獨自站立,才能與人併肩
笨拙的交際手腕,才是年輕的證據
拓展人際關係最安全的方法
一個可以打電話的人都没有
別人的失敗就是我的成功?
復仇只是一種自我虐待
媽寶和人云亦云女孩的脆弱愛情
哪怕是做一個外星人,只要幸福就好
主體性就是人生運轉的引擎
第三章 不要讓傷口成為藉口
自卑感的泥淖
溫暖的柴火也是被灼...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