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者的生活工作最佳指南
自我相處‧交友‧婚姻‧育兒‧打造舒適城堡
人際關係‧談判協商‧組織領導‧上台發言‧職場能力大突破
德國亞馬遜讀者一致評價 ★★★★
心理勵志類 NO.1
《明鏡周刊》封面故事
翻譯授權8國
你自以為外向,其實是錯誤認知,因為每3人中至少就有1個內向者!
你對內向與外向的基本需求無知無覺,如何適性生活、事業成功?
你還相信內向就是宅、羞怯、敏感,卻沒看見自己擅長分析、懂得傾聽、獨立、專注、穩定……
不用懷疑,創造力、領導力與影響力都是內向者的優勢,只要懂得發揮你的天生好潛力!
你善於傾聽,回答問題之前喜歡先有一番深思熟慮?
經過忙碌紛擾行程滿檔的一天,你最想要的就是獨處片刻?
你的朋友不多,但每個都是深交的知心好友?
或許你就屬於內向者,寧可安靜地回歸自我,也不願隨著外在世界喧嚷起伏?
研究顯示,世界人口中外向者絕非占大多數,30%~50%的人是內向者,比例甚至更高,但因外向者健談、喜歡社交,輕鬆吸引到更多的目光。長久以來,內向的特質與需求,沒有得到相對的重視,連內向者自己也忽視甚至貶抑了它們。
從本書中你將了解,原來,安靜,最能影響人!世界需要內向者的力量,內向的人不需要迎合世界而扭曲了自己,請全然的接受自身強項,因為安靜絕對有理!
本書會告訴你,身為內向者如何在生活與工作領域發揮所長。先徹底認識自己的基本需求以及各項長處,全心全意接受它們,包括專注、擅長分析的能力、行事穩定堅毅……。接著學習掌握適當策略,在關鍵時刻有意識地運用它們,例如在人際關係上、溝通討論中、談判協商時,或是在會議桌上、講台前,展現你身為內向者長處,輕鬆克服障礙,並扭轉為優勢,成就你的夢想。書中還會告訴你,內向者如何成為沉靜內斂的優秀主管,創造自己的領導風格。
此外,內向與外向在許多方面各不相同,書中將透過許多實例一一為你解說。作者也分析了幾種不同的內向類型,什麼對他們有助益,什麼能幫助他們達成目標。除了職場工作,也在交友、婚姻、育兒方面,實現自我,和諧自在。只要認識自身特質,重視它們一如珍貴的寶藏,內向者便能在個人生活中,順意適性;在團體互動中,贏回強烈的「存在感」,獲得他人的傾聽與高度重視。
書中還共同指導了內向者與外向者,以自己的方式並尊重彼此的差異,攜手努力創造出相輔相成的最佳合作成果。
本書三大內容:
● 安靜的人的強項、需求以及挑戰
● 個人生活領域以及工作領域的內外平衡
● 針對與他人合作、領導團隊、會議討論、談判協商、上台報告演講的實用建議
本書五大特點:
● 援引關於「內向」與「外向」的最新研究,融入行文中佐證,具說服力,持平面對「內向」與「外向」的特質,觀念與態度令人認同
● 讓內向者更深刻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有什麼不同於外向者的需求,有何特質與優點,要如何發揮,又有什麼障礙,進一步理解之後,如何轉為優勢
● 根據內向者的特質與需求,在個人生活方面提供具體建議,以改善自我、伴侶、婚姻以及親子關係
● 根據內向者的特質與需求,在工作職場方面提供具體建議,以建立良好人際關係、加強協商與談判技巧、提升會議或小組討論以及向眾人發表談話的能力
● 文字平易流暢,有真實案例,附自我檢測或練習表單,有高度實用性
作者簡介:
希薇亞.洛肯(Sylvia Löhken)
語言學博士,通過認證的企業講師,從事過多年的教學及研究工作,並有十年之久於「德國學術交流資訊中心」(DAAD)在德國及日本擔任領導職位。自2003年起,從事科學、政府部門、IT產業中專業與領導人士的企業訓練,提供改善溝通能力的課程。
洛肯博士協助內向者實現其生活與工作理想。從身為研究者與大型國際組織經理人的經驗中,她十分清楚其客戶在工作職場上面對的課題。
她與丈夫育有一子,居住在波昂及柏林,往來德國與美國文化之間,因工作需要曾在日本生活三年,留下美好經驗。她總是不停在尋覓好書、有趣的談話對象以及些許的智慧。
經常諮詢的對象是安靜的人,並與他們合作,包括──
● 企業領域、科學研究領域、學術組織中的領導者
● 清楚了解自己所擁有籌碼的人:管理者、資訊科技工作者、社區與地方社會工作者
● 自由工作者與創業人士
譯者簡介:
王榮輝
曾就讀東吳大學政治系、政治大學歷史系與法律系。大學畢業後前往德國哥廷根大學(Universität Göttingen)攻讀碩士,主修哲學、西洋中古史與西洋近現代史。通曉英、德、法、日與拉丁文等外文。2009年起,擔任台北歌德學院特約翻譯。
各界推薦
媒體推薦:
在本書作者所指導的客戶中,有不少人是從「安靜」的研究領域跨入了「說話大聲」的商業領域,彷彿掉入另一個世界。作者嘗試讓這兩個世界相互理解、融和,同時創造出雙贏的局面。──明鏡周刊Der Spiegel
內向的人不喜歡在聚光燈下工作,然而安靜的他們可以創造出偉大的事物。──商報Handelsblatt
成功屬於擅長展現自我、登得了台面的人──至少許多人是這麼想的,然而成功未必只能這麼高調。本書作者是一位明顯的內向者,在書中她要告訴你,內向安靜的人用不著扭曲自己,只要懂得善用內向的潛能,便可化阻力為助力,達到你想要的成功。──法律論壇Legal Tribune Online
洛肯是個內向的人,她不會要求內向的你去改變你的特質,而會幫助你找到所需的能量與動力。她的方法更具說服力:認識自身長處,重視它們,學習在關鍵時刻發揮它們。同時,也要了解你的自我設限,讓它們不再阻礙你。──德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Deutschland
內向的人可以是站在群眾前神情自若的演說家,本書作者希薇亞.洛肯就是最好的範例,她被選為年度優秀的演說家。──西德匯報WAZ
誰大聲說話,誰就能被聽到,所以成功屬於外向者?然而內向者擁有許多強項,都是我們今天迫切需要的。──Brigitte
洛肯精采說明了,安靜內向的人需要什麼,以及如何獲得所需。──Petra
本書提供內向者各種人生處境的寶貴建議,包括如何在團隊中有所堅持,如何展現領導力,以及如何經營和諧的伴侶關係。──經營管理叢書網managementbuch.de
現在能有一本專為內向者量身打造的職場工作策略,真是太好了!──情緒雜誌Emotion
這是一本內向者的求生手冊。──電腦週刊Computerwoche
媒體推薦:在本書作者所指導的客戶中,有不少人是從「安靜」的研究領域跨入了「說話大聲」的商業領域,彷彿掉入另一個世界。作者嘗試讓這兩個世界相互理解、融和,同時創造出雙贏的局面。──明鏡周刊Der Spiegel
內向的人不喜歡在聚光燈下工作,然而安靜的他們可以創造出偉大的事物。──商報Handelsblatt
成功屬於擅長展現自我、登得了台面的人──至少許多人是這麼想的,然而成功未必只能這麼高調。本書作者是一位明顯的內向者,在書中她要告訴你,內向安靜的人用不著扭曲自己,只要懂得善用內向的潛能,便可化阻力為助力,達到你想要...
章節試閱
◆第二章 內向者的長處:祕密的寶藏◆
%長處藏寶箱%
本章就如一只藏寶箱,在這裡你可以對內向者特有的長處有所認識。對我而言這部分格外重要。在一個看重外向的溝通方式的世界裡,內向者的才能、成就與不可或缺的特質很容易被忽視。事實上,內向者憑藉其長處同樣可以遂行其利益、鼓舞他人、展開並深化與他人的接觸、充滿自信地迎接挑戰。簡言之,所有在溝通方面外向者辦得到的,內向者同樣也辦得到。他們會採取自己的方式,運用自己的工具。
%內向者具有自我批判的傾向%
以下內容正是以這些工具作為主軸。在多年來研究內向者的過程中,我將這些工具收集起來,並將它們做了整理。某些當事人甚至對自己在溝通方面的這些長處渾然不覺。內向者具有嚴以律己的傾向,往往必須先有意識地發現自己好的一面。嚴以律己是件好事,因為他們會以高標準要求自己,期許自己的所做所為達到所立下的標準,然而過於批判自己容易降低自信,在嚴重的情況下甚至會導致自我毀滅。
%內向者往往被人聽而不聞%
為了不(再)讓這樣的事發生在你身上,你不僅要清楚觀察自己的長處,還要培養一種能力,去認識自己長處所具有的價值。接下來的內容將幫助你完成上述任務。這或許意味著,你將有許多全新的發現,因為眼前所擁有的往往被看作是理所當然的。此外,由於內向者的長處通常也很低調安靜,同樣因此而被忽略。其實內向者的長處可以在與自己或與他人的溝通中發揮巨大的影響力。我保證,在閱讀完本章之後你必將逐步找出自己的優勢。
透過第一章的說明可以知道,在神經生物學方面內向者的「運行方式」與外向者不同。內向者的大腦傳導通道與植物神經系統特別有利於專注、學習、自省與記憶。相對地,外向者的大腦則是較有利於活潑的行動以及接受外來的刺激。
兩種類型的特殊長處同樣也奠基於此差異上。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所有」內向者都具備以下「全部」十種強項。此外,這也不代表著,所列舉的強項完全只屬於內向者,事實上,外向者也可能強於分析或精通寫作。只不過,以下十種長處特別常出現在內向者身上,這不單是我個人長期觀察的結果,與內向者有關的各種研究也都得出相同結論。閱讀本章時,請最好不斷反問自己以下這個問題:
⊕■ 我能在自己身上觀察到這些長處嗎?⊕
%各項長處的概觀%
在閱讀完本章後,你可以將自己的答案以一目了然的方式整合起來,讓那些成果成為你個人專屬的藏寶箱。為了方便讀者們有個初步的認識,先以關鍵字整理出一個概述:
#Box!
$內向者的長處概述:$
長處一:謹慎
行事小心,避免風險與冒險,仔細觀察事物,態度恭敬,發言之前先經思考,不冒失,逐步釋放與自己有關的資訊
長處二:實在
依據自己的深刻體驗,強調本質,傳達有意義、深度與素養的內容,言之有物
長處三:專注
能集中注意力、將能量投注於某個內在或外在的活動上、密集且持續關注著某件事、聚精會神
長處四:傾聽
從對方的言談中過濾出資訊、立場與需求、能建構對話
長處五:平靜
以內心的平靜作為專注、放鬆、清楚認知以及實在的基礎
長處六:擅於分析
擅於計劃與組織、擅於對錯綜複雜的關係抽絲剝繭並藉此有系統地從中找出資訊、立場、解答與對應措施
長處七:獨立
能獨處、自主、不在乎別人的看法而恪守自己的原則、能自我節制
長處八:穩定
富有耐心並且能在某件事情上長期奮戰以求達成目標
長處九:書寫(取代談話)
相較於用口語更偏好也更擅長以書寫的方式來溝通
長處十:為人著想的能力
能體諒溝通對象的處境、較少與人發生衝突、優先考量共同點與共同利益、願意妥協、能有謀略地斡旋
#Box!
*長處一:謹慎*
%在細膩的互動中表現出敬意%
乍看之下,在溝通方面謹慎似乎根本不是什麼特別的長處。然而,這種看法是錯的。一個謹慎的人會在與他人的互動中以細膩來取代粗野與壓迫,他會去理解對方、尊重對方,不會堅決主張自己的立場。
如你所知,內向者與外向者具備不同的神經生理條件,這導致外向者的行為有報酬取向,內向者的行為則有安全取向。而謹慎這個長處正是追求安全的正面結果。在冒風險之前內向者會先全盤觀察並深思熟慮一番,如果他們非得冒風險不可的話。
並非只有在高空彈跳或金融資產方面才有風險,就連溝通也可能危機四伏。諸如大膽的比喻、具有攻擊性的建議、突發奇想或正面攻擊,這些都不是謹慎的內向者所樂於採用的工具。在與他人的互動中他們很重視兩件事:首先,他們偏好採取敬而遠之的態度。不會輕易對人掏心掏肺。他們煩惱些什麼、重視什麼、傾心於什麼,這些只會保留給真正的好朋友。他們對人客客氣氣,寧可先保持安全距離。其次,謹慎的人不喜歡脫口而出一些未經思考的話,也不喜歡因一時衝動而做出決定。他們對自己有更多的期許,在表達意見之前會再三斟酌。對於他人未經思索的言語,他們也會給予負面的評價。
%當謹慎變成畏首畏尾%
謹慎也可能帶來過度矜持的反面效果,影響到內向者不容易與他人談論自己或分享自己有興趣事物。這會讓外向的對話者覺得內向者冷漠、拒人於千里之外。在極端的情況下,謹慎甚至會變質為恐懼,反倒成了內向者的障礙。下一章就會從這個問題談起。
事實上,內向者的謹慎態度可以讓對話者產生好感,他們會感到自己受對方重視,但不會有遭人咄咄相逼的負擔。此外,內向者以謹慎的態度所表達出的意見得體且言之有物。這一點正可以順勢接續到第二項長處上。
*長處二:實在*
%有深度的溝通%
內向者幾乎是不斷在消化各種外來的刺激,他們總是持續在處理自己所觀察、思考與經驗到的事情。在醒著的時間裡,他們思索自己與他人、意義與價值、應然與實然等問題。這種內向者大腦特有的幕後活動讓他們積累出「實在」這項資產,這是相當美好的結果。這意味著,內向者所做的溝通(與他人分享的事)基本上都是有深度的。由於所陳述的內容泰半已先在腦海裡經過一番過濾與檢驗,諸如重要性、正確性、準確性、事情原委等。因此,內向者的陳述往往具有意義、深度或素養。所謂的「實在」指的便是這三方面。
%看重深厚、真摰的友誼%
「實在」也會影響到與他人來往的方式。對於一個「實在」的人來說,在社交場合中,與少數人進行真正的對話會比粗淺地結識一群人來得值得且愉快。此外,相較於意見的措詞與表達,他們更重視的是意見的內容本身。他們可以與人建立起深厚、真摯的友誼,並且至死不渝。相較於龐大卻鬆散的人脈,這些極為罕有的關係對他們來說更為重要。
%被動的印象%
不過「實在」也有其缺點,它跟許多美好的事物一樣都需要熟成的時間。換言之,在需要「迅速」溝通的情況中,極為「實在」的人往往動作太慢,因為若想達到期望的深度,大腦需要付出相應的處理時間。在權衡利弊或據理力爭的情況下更容易陷入這樣的困境。如此一來,極為「實在」的人會給人一種被動或遲鈍的錯誤印象,因為在他們腦袋裡的密集活動是不會被人看見的。
相反地,虛榮的行為與無關緊要的交流對「實在」的人而言並不重要,有些人甚至對此完全陌生。這種態度在許多情況下都有利於內向者,包括要進行一場好的談話、學術辯論,研讀哲學性文章,或是在一場解決問題的企劃會議中。
*長處三:專注*
%在專注中成長%
許多內向者都具有相當厲害的專注本事,他們可以長時間全神貫注於某件事情上。這點不難理解,因為不同於外向者,內向者不太需要反饋,也不依賴外來的感官刺激。深度專注能在許多方面帶來好結果,例如專注的人做起事情來會比容易分心的人更順利更好,而他們所專注的事情有很大的可能會持續成長。溝通研究方面的前輩尼古勞斯‧恩克爾曼(Nikolaus Enkelmann),曾將這項舊有的成長原則列為人生發展的十四項法則之一,並稱為「專注法則」。
%專注所帶來的強大實力%
專注的人會付出全部精神與氣力來處理現在正面對的事,他們會散發出某種力量,不僅能增加氣勢,還能讓與他們對話的人留下深刻印象。例如演講時內向者能運用這些低調的手法來吸引觀眾的注意,而不需要依賴投射在你身上的聚光燈。溝通時你既不需要舞台的中央位置,也不需要大批聽眾。對你的談話對象來說,這會帶來愉快的結果:你可以配合他們,給予他們真正的關注。在社交中關注是很有價值的「貨幣」,因為每個人都需要「被別人認真對待」的感覺。專注的能力是多麼珍貴的一項資產啊!
溝通時能真正給予他人空間的人,將在社交場合中體驗到許多美好的交談,這些交談還會從長處二(實在)那裡得到額外的養分。接下來的長處也是一項助力。
*長處四:傾聽*
%獨白取代了真正的對話%
傾聽可算是人際關係中被嚴重低估的一項能力。若仔細觀察典型的交談,將會發現,特別是在那些外向者的對話組合裡,所謂的「對話」其實只是一系列的獨白,當一方說話時另一方並沒有全心聆聽,而是在思索自己想說的話。然而傾聽是有機會在互動中創造一段真正的對話,讓對話的一方針對從對方那裡所聽到的事,進行更深刻的討論。如此一來,對話結束後才能完全明白對方的觀點。
%內向優勢:真正的傾聽%
許多內向者的傾聽能力遠超過平均水準。身為天生的觀察者與外來刺激處理者,他們會吸收清楚理解的資訊,並運用到接下來的思考與回答中。他們懂得從陳述中過濾出扼要的內容,並藉此釐清,什麼對他人是重要的?哪些資訊是有意義的?一切又如何相關?因此,真正的傾聽是一種非常主動、密集的活動,它們會從長處三(亦即專注)那裡獲得額外的動能。
對於說話受到傾聽的人而言,傾聽是難能可貴的長處,因為對方的洗耳恭聽給予他全然受尊重的感覺。人人都能從中獲益,無論是要建立關係、緩和交涉的氣氛或是解決紛爭,傾聽都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正面影響。
*長處五:平靜*
%內在與外在平靜的意義%
平靜這個概念具有雙重含義。「外在的平靜」意味著沒有外來刺激,「內在的平靜」則是一種心靈狀態。雖然這兩種面向都可以在溝通中幫助內向者,可是嚴格說來,只有內在的平靜才屬於個人的長處。儘管如此,外在的平靜對內向者的重要性仍是不可小覷。
⊕外在的平靜⊕
%在平靜中汲取能量%
內向者都知道,密集工作或是補充新能量時,外在的平靜對他們是有益的。例如若必須思考或是在一段令人身心俱疲的經歷後,內向者會將自己抽離到安靜的空間,以取得平靜。在日本這種傾向內向的文化裡,即便會談時保留共同沉默的空間,仍能維持良好的氛圍。溝通專家建議,在某些情況不妨刻意保持沉默。對於內向者而言,這可當作一種有力的修辭工具,不論是在閒聊時(參閱第六章)或是在與人談判交涉中(參閱第七章)。外在的平靜所帶來的益處就在於排除了刺激,這不僅有利於消化所吸收的資訊,也能幫助內向者獲得內在的平靜。內向者若無法讓自己在少有刺激的環境中得到平靜,便會明顯感覺到緊張、神經緊繃、疲憊等徵狀。
%平靜是健康的%
外在的平靜是舒適感的來源之一。芬蘭有一項與心血管疾病相關的長期研究(《芬蘭青年心血管風險研究》〔Cardiovascular Risk in Young Finns Study〕),結果顯示,對聲音敏感的女性其死亡率比一般人高出八成。在聽覺壓力與身體壓力之間顯然存在著某種關聯性,這會導致脈搏與血壓升高,增加中風與心肌梗塞的風險。內向者往往聽覺敏感,這項研究的結果對內向者是重要的警訊。儘量安排較長的聲音貧乏期,不僅能讓內向者感到舒適,同時有益健康。不過目前尚不清楚,這樣的狀態對外向者是否同樣有益?
榮格早已指出,內向者顯然比外向者較不需要外來的刺激。許多內向者覺得外在的平靜會讓他們感到自在,無關乎能量的汲取。事實上,他們藉由自己旺盛的「精神生活」已獲得充分的刺激,所以較不容易受外界的吸引而分心。這讓他們有更多空間去進行思考或消化知覺到的事物。內向者的平靜對外向者而言也是很有價值的,因為內向者能激勵他們留意自身以及自己的需求,並且三思而後行。從這個角度來看,創造外在平靜的能力應被視為一項長處。
⊕內在的平靜⊕
%通往明晰之路%
然而,平靜並非只是無外來刺激而已,它也是通往明晰的唯一道路(誠如千百年來的心靈傳統所示),包括認識自己、別人或生命。這裡指的是「內在的平靜」,此狀態能在腦部引發可測度的改變。
%沉思所帶來的內心平和%
從經常沉思的人身上可以得到證實。神經學的相關研究(例如安德魯‧紐柏格〔Andrew Newberg〕與尤金‧達基里〔Eugene D’Aquili〕)顯示,當人處於沉思狀態時可以測量到,大腦中專司幸福、內心平和以及聯繫自我與外界的區塊,活動較為旺盛。與此同時,沉思者投注到專司攻擊、逃逸或強迫行為區域的能量比較少。
⊕■ 內在的平靜造就了明晰、正向的世界觀以及專注⊕
另一項重要的結論對內向者也是一大福音:沉思可以增進區別重要與不重要刺激的能力。如此一來,大腦的總體活動降低,必須付出的能量因而減少,整個運作會變得更有效率。另一方面,這也更能提高對重要事物的專注程度。換言之,長處三(專注)與長處五(平靜)應一併觀察,越是平靜,越能讓人專注!
%透過有目標的集中力量取得成功%
更少的能量與更高的專注,兩者並不矛盾。喬治‧普洛契尼克(George Prochnik, 2010)在他與寧靜有關的書中,將這看似矛盾的說法拿來與某位頂尖運動員的情況做比較,他的靜息心率比普通運動員還低,卻能在競賽中取得更好的成績,因為他能夠有目標地集中力量,然後快速地提高能量的付出,並再度降低其消耗。
⊕■ 專注與內在的平靜,兩種長處相互結合⊕
內在的平靜與所身處的環境一樣,都能夠讓人放鬆。談話的速度、停頓、共同思考等,都能在溝通的互動中帶來平靜。善用它們,便能在閒聊、激烈的討論或談判交涉中塑造宜人的氛圍,從而消除些許壓力。
*長處六:擅長分析*
%與外界保持更多的距離%
擅長分析雖非內向者所獨有,不過許多內向者在這方面的確格外在行。由於持續進行心智活動,因此比起外向者,內向者與外界保持更多的距離。他們利用自己的專注與穩定(長處三與長處八)不斷過濾、消化各種想法,不僅思考得更久,也更為細膩。
%人類的左腦與右腦%
在內向者中還有一部分人尤其精於分析。瑪蒂‧蘭妮在二○○二年發表的著作中首次提出這項進一步的區分,說明了內向者中不同類型之間的差異。不論是外向者或內向者,大腦皮質的左半邊或右半邊都會明顯與另一邊不同。由此衍生出「左腦」內向者與「右腦」內向者的區別。大腦的右半邊專司直觀、圖像思考,而左半邊則具備了處理文字、數字以及邏輯關係的能力。
%右腦內向者%
右腦較發達的內向者在處理資訊時相對較主觀與直觀,也就是「一根腸子通到底」。他們往往具有藝術方面的天賦,面對事情時的反應比「左腦族」來得更為情緒化,此外他們還善於即席創作。他們能更輕鬆地同時面對不同的挑戰。
%左腦內向者%
如瑪蒂‧蘭妮所述,左腦較發達的內向者較接近內向者的原型,他們需要的社會接觸比較少,屬於客觀與理論取向。這也讓他們會與周遭的環境保持一定的距離,對於分析這是一項有利的條件。無論在自己的腦袋裡、或在身處的環境中,左腦內向者皆能維持井然有序,他們所做出的決定基於自己的認知多過於情緒。在同時面對許多要求時,他們比右腦族更容易感到不堪負荷,寧可有系統地一件接一件處理事情。他們正是格外擅長分析的類型。
⊕■ 擅長分析特別是左腦內向者享有的紅利⊕
%擅於分析的優勢%
擅於分析的人對於窮究事理頗為在行,舉凡探查、比較、研究等都是他們的強項。他們可以把複雜的關係拆解成個別的組成部分並進一步分類,然後在這個基礎上發展出自己在言行方面的策略。至於像談話對象的立場、解決方案、待行措施等,他們都能以同樣的方法推導出來。擅長分析的思考者是傑出的規劃者,對於文本(即便其中帶有許多數字)的處理也十分在行。
在精確的資訊、理論的建立、新知識的條理顯得重要的領域中,擅長分析具有高度價值,例如學術研究以及指揮控制等方面,還有所有以解決問題為思考重點的領域,包括醫學、資訊科技或是處理高風險的科技等。
%分析能力可防止過度刺激%
此外,分析能力不但能在混沌不明的情況中理出梗概,還可以在某種程度上防止過度刺激(這一點對左腦族尤其重要,下一章將在障礙三的部分對此進一步說明)。例如當一場會議變成爭吵,此時擅長分析的思考者便會問,其中哪些資訊是重要的?什麼人主張什麼立場?這種做法首先可以在眾說紛紜之中理出頭緒,此外,它也為自己的內心找到冷靜面對情況的距離。這兩者都能發揮很大的緩解效果,對於特別敏感的內向者尤其重要。
*長處七:獨立*
誠如第一章所闡述的,內向者不太依賴旁人的反饋與外來的刺激,這是內向者與外向者本質上顯著的差異之一。內向者也因而較為獨立。
%滿足於獨處%
內向者的獨立性表現在能夠輕鬆自在地獨處,而他們的能量補給還非得靠獨處。獨立的人不太依賴他人的評價,因此相對較容易去說或做自己認為正確或重要的事。(這點描述並不符合右腦內向者,因為他們在情感上對外界的反應較強烈,參閱長處六的說明。)屬於內向者的英國女演員蒂妲‧絲雲頓,她不尋常的人生便是個適例:她嫁給一位較年長的畫家暨作家,與他育有一對雙胞胎,同時和一位較為年輕的藝術家維持著婚外情。她在受訪時卻透露,她所認為的幸福其實是能在自己的床上孤枕獨眠六個月。
獨立意味著自主與心靈自由,並在自我負責的情況下做出判斷,不必總是要徵求他人的認可。不過它是有代價的,那就是讓溝通、集體生活與團隊能力受到影響。
%無私的能力%
或許該順道提一下獨立的最高形式,即大公無私的能力。對於成熟而獨立的人來說,自我行為的驅動力並非自己的虛榮、驕傲、野心或對名利的追求,而是諸如「大我」、重要且有意義的事(長處二:實在)、他人與其需求(長處十:為人著想的能力),這些才是重點。耐人尋味的是,無私的能力只建立在健全的自我意識上。
*長處八:穩定*
%針對目標的耐性%
穩定是「堅持」於某件事或某種想法的能力,即便成功需要漫長的等待、過程中充滿了險阻。這種特質有別於「僵固」(相關說明在下一章的障礙部分),在僵固中缺乏靈活性,以致當事人停滯不前。而穩定這種長處指的則是一種針對目標的耐性。
內向者的穩定同樣也表現在工作方式上,他們往往比一般人更樂於貫徹「愚公移山」。他們會認真地要把事情做好,不會像易受外來刺激而轉移注意力的外向者那樣輕言放棄。
%持之以恆,日起有功%
這個長處可讓重要的對話與談判交涉變得易於計劃與實行。它有助於判斷何處值得堅持立場,何處有商議的空間。它能實現持之以恆(這一點是許多外向者遙不可及的夢想),並日起有功地開闢一條通往大師級的道路。認知心理學家安德斯‧艾瑞克森(Anders Ericsson)在他的研究中指出,想要在某個領域取得真正的能力,必須有目標地在該領域研習超過一萬個小時(轉引坎恩,2011)。
%瑪麗‧居禮的例子%
諾貝爾獎雙料得主(一九○三年物理學獎,一九一一年化學獎)瑪麗‧居禮女士便是穩定性的傑出楷模。她很早就獻身科學,儘管遭遇重重阻礙,依舊不畏艱辛地走下去。她想進入華沙大學卻不得其門而入,便轉赴法國求學。最初為了籌措一些研究經費,她到女子學校擔任教師。她在放射性物質領域裡取得的劃時代成就,其實是由動輒上百次反覆進行的特定實驗所累積出來。穩定似乎是此等不凡成就的一個重要條件。
*長處九:書寫(取代談話)*
%內向者最愛的媒介%
許多內向者偏好以書寫的方式來溝通,不論是與自己(例如日記、一週規劃、寫作計劃)或是與他人(例如簡訊、電子郵件、信件、部落格、線上聊天室)。溝通前他們會先斟酌自己的想法,然後將其轉化為文字,而書寫顯然是將此成果由內而外表達出來的最佳媒介。此外,書寫可依照個人的節奏進行,它能放慢溝通的步調,不被對方牽著走,讓書寫者可以掌握溝通的速度。
數位網路(如推特、臉書、XING專業人脈網)、線上論壇與聊天室,在書寫方面是十分獨特的。許多內向者很重視這類交流型態,因為是以書寫的方式來進行,所以可以確保一定程度的安全距離。第六章將有更多與這類網路交流有關的資訊。
%書寫溝通的優點%
即便在職場上,仍有許多可行的方式適合那些喜歡書寫勝過言談的人。例如電子郵件便比電話交談更能準確表達與理解溝通的內容。以書面方式在企業內部的網路發佈企劃案的資料,可讓團隊所有成員隨時隨地追蹤並更新工作進度。一份與目標協議有關的書面簡報,或許比在會議中做口頭報告來得更有效率。在進行小組會議與討論時,先將重點整理成書面摘要,可讓偏好書面文字的內向者在團體中更有安全感,對重要事項進行深入思考,並透過文字具體呈現出來。
不過先決條件是:書面溝通應配合實際情況,切不可只是為了逃避直接的互動!
*長處十:為人著想的能力*
%直觀的能力%
擁有為人著想這種能力的人,會設身處地站在溝通對象的立場來想事情,這並非出於某種權謀,而是一種直觀的能力。他們能夠看出對方是如何「運轉」,並找到對方在乎什麼,又有哪些需求。這種設身處地的能力有時也稱為「同理心」。高度敏感的右腦內向者多半比左腦內向者更具備這項能力(參閱長處六的相關說明)。
%鏡像神經元促成同理心%
根據神經生物學的研究顯示,在人類大腦中所謂的「鏡像神經元」(Mirror Neuron)促成同理心的產生。內向者或外向者當然都有鏡像神經元,可是為何為人著想的能力會是內向者的一項長處呢?答案就在內向者的某個典型特質上。比起外向者,內向者較不需要旁人的確認與肯定。若與對方相比,自己是否地位高、人風趣、事業成功,對內向者來說也不是那麼重要。大部分的內向者在自己心裡都有一位「裁判」,他們總是一直在跟他辯論。這種獨立於他人的特質(與擅長分析結合)賦予內向者一個特殊的空間,能更加留意他人的特質與需求,並在溝通行為中考慮到相關的面向。這會帶來正面效應,因為溝通對象的感受與發言都得到真正的關注。
%藉由同理心贏得信任%
內向者善於觀察四周環境,而且能夠消化所獲得的印象,因而加強了為人著想的能力。懂得為人著想的內向者容易贏得他人的信任。如果實在(長處二)與傾聽(長處四)的優點也集於一身,這樣的人便會是非常珍貴的伴侶與益友,從他們身上能感受到關心、接納,負荷有人分擔。而在談判交涉的過程中,若能同時發揮為人著想與擅長分析(長處六)這兩種能力,必然會令對方折服。
懂得為人著想的人也能看見妥協的可能性,從而達到成功的斡旋。因為他們並非只固守某種利益,而是見到不同面向的要求,同時也顧及道德觀點。他們深知,這個世界不是繞著自己運行。能夠為人著想的內向者鮮少會因為自己的行為引發衝突,他們會關注他人並與他人共同尋求解答。此外,他們也不太具有攻擊性,因為他們很清楚,充滿攻擊性的態度會引發多大的壓力。
然而恐懼或過度刺激(參閱下一章裡障礙一與障礙三的部分)造成的負擔會減損同理心的能力。
*你的長處何在?*
%評估自己的長處%
如本章開頭所言,內向者對於自身長處所抱持的態度多半是批判大於自豪。從上述說明中你認識到許多內向者所擁有的強項,現在你是否也能舉出自己的長處呢?如果你還不是很有把握,也不必太意外。下列的問題將幫助你前進一步。請回答以下三個問題,它們能安撫你內心的批判者,引領你逐步接近自己的長處。
※Box?
$請回答以下三個問題:$
1請想出一位令你欽佩的典範或楷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人有哪些長處令你欽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想出一位你很喜歡、也很看重的人。當我向這個人詢問你的長處何在時,他會如何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具備了哪些長處?
請將第一題與第二題的答案一併列入以下清單!
長處一:謹慎 □
長處二:實在 □
長處三:專注 □
長處四:傾聽 □
長處五:平靜 □
長處六:擅長分析 □
長處七:獨立 □
長處八:穩定 □
長處九:書寫(取代談話) □
長處十:為人著想的能力 □
其他長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較偏向左腦族 □我較偏向右腦族 □
我最大的三個長處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ox?
%典範是認同的對象%
你或許會納悶,為何要將第一題心目中的典範的特質納入自己的長處清單裡,原因就在於,典範是一個認同的對象。我們會無意識地根據對自己而言重要且有意義的特質去尋求認同。因此,認為地位與財富格外重要的人,便會傾向於選擇洛克菲勒(John Rockefeller)而非德蕾莎修女(她還是個內向者!)當作自己的榜樣,而對科學抱有高度熱情的人,喜歡愛因斯坦(屬於內向者!)會多過女神卡卡(Lady Gaga,我認為她應該不是內向者,可是誰曉得呢)。因此非常有可能,你在某種程度上也擁有心目中的典範所具備的特質。
%維護長處%
請你仔細看看自己的長處,並對自己的發現感到自豪!下一步你該做的便是有意識地發揮自己的長處,最終它們將成為你的重要資產、個人的藏寶箱。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建議我們,在人格發展的過程中尤應確立自己的長處並予以妥善運用。諸如「能力發現剖析測驗」(Strengths Finder)或「賴斯個人評估」等人格測驗,目的都是分析一個人的長處所在。將心力投注在自己的長處上會比吃力地鍛鍊自己的弱點,創造出更多成就,因為你形塑出了自己的基礎與才能。你不僅更容易取得成功,也會比只顧著改善缺點,屈從於他人的優點來得有自信,而那樣只會讓你事倍功半。
※Box?
$請回答以下三個問題:$
稍微回想一下你的求學階段。你成績最差的科目是哪一科?
最差的科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投入很多時間與精力準備的情況下,你能獲得多少改善?
非常努力得到改善的程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練習時有何樂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反地,在投入同樣多的間與精力準備的情況下,你能在自己最擅長的科目取得多好的成績?
最好的科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常努力得到改善的程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練習時有何樂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ox?
%將長處運用在溝通中%
學校的求學經驗確實可以套用到我們的生活上。做那些我們不在行、無法讓自己樂在其中的事,到頭來往往是成效不彰。因此,你還不如去優化剛剛才確認的那些長處!首先要做的便是,仔細觀察一下你平時是如何將自己的長處具體運用在溝通上。觀察時請你同時留意不像自己三大優點那麼明顯的其他長處,畢竟,這裡討論的是與他人相處的發展潛能!下方表格的第一行是參考範例,你可以接著填寫出屬於自己的「藏寶箱」。
#Box!
$我的長處$
$在與他人相處中運用此一長處我格外能夠做好$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格外能夠發揮此一長處$
實在 將對話帶進更深的層次 當我很熟悉對方
當氣氛平靜而輕鬆
#Box!
%照料好自己的長處珍寶%
現在你對自己有了更清楚的認識。請你好好關心自己珍貴的長處。在與他人溝通之前與溝通過程中,請仔細想一想,你能為順利達成溝通做些什麼?盡可能將情況形塑成最適合你發揮自身長處的狀態,你會驚訝地發現(我可以向你保證),當你有意識地去發揮內向的長處,你將徹底改變他人與你相處的模式,並能成功落實自己的目標與願望。
△本章重點整理
● 內向者擁有許多典型的長處。它們可以在與自己或與他人相處中、在應對各種不同的要求時發揮助益。
● 這些長處分別是:謹慎、實在、專注、傾聽、平靜、擅長分析(在左腦內向者身上)、獨立、穩定、書寫(取代談話)、為人著想的能力。
● 完善並應用個人長處可以改善溝通品質,並開創充實的人生。△
◆第九章 群體規則:參加會議與討論◆
電腦是保羅最喜愛也最重要的工具。身為資訊科技企業顧問的他,主要的工作就是解決在轉換操作系統與採用新軟體時所遭遇到的問題。迄今他與一位高級顧問共同為客戶服務,並與各公司的資訊科技專業人員保持著良好的關係。可是這星期那位層級較高的顧問生病了,他拜託保羅幫他去某個重要客戶那裡主持一場會議。這場會議沒辦法延期,因為它關係到這家公司既定專案的工作分配,所有參與者好不容易才敲定了出席時間,其中包括了企業負責人、預算負責人、多位主管以及資訊科技部門的員工。
這場會議讓保羅頓時陷入愁雲慘霧。他該如何讓一屋子能言善道的人達成一致的目標呢?他最想要的就是埋首於資訊科技部門裡,在那裡他可以做自己最在行的,即解決與溝通技術方面的問題。另外,在上述這家公司的資訊科技部門裡,員工莎賓娜同樣愁眉不展,她也將出席這次的專案會議。為了執行這次的專案至少還要再多加一名人手,莎賓娜深知她得在會議中為自己的部門爭取更多預算。可是她要如何才能在這次的全體會議上達到這個目的?此外,最高層的老闆也將親自出席……。
對於像保羅與莎賓娜這樣的內向者而言,在團體中開會或討論經常都是讓人精疲力竭的苦差事,尤其現場來了一堆逮到機會就想發言的外向者,那就更讓人苦不堪言。遇上這種情況,內向者的典型反應包括:感覺受到過度刺激(障礙三),於是自己企圖退縮,且將大多數的意見表達當成說大話。許多內向者在全體大會上都感覺不到自己的存在感。我的一位客戶曾對我說:「我老是覺得大家都無視於我的發言,而最讓我無奈的,莫過於上個星期的一件事。當時我滿懷誠意向大家提出一項我覺得真的很重要的建議,但所有人都把它當成耳邊風!可是等到稍後另一位同事提出一個幾乎一樣的看法時,所有人居然都稱好。我不禁懷疑,我是不是走錯地方了!」
%成績遭到漠視%
發言得不到預期效果只是內向者所見到的劣勢之一。在團體中保持沉默的內向者,不但會讓自己的成績與想法得不到足夠的能見度,更慘的是,有時自己的建議(一如我的顧客所述)還會遭到其他參與者剽竊或加工,反倒讓人奪走了原應屬於自己的成功與共鳴。再者,出席的長官也會以為,在發言中畏畏縮縮的內向者顯然欠缺「團隊合作的能力」(詳情參閱後文)。這一切都會讓你的事業亮起紅燈!
身為內向者的你如何在這樣的「大話氛圍」中為自己爭取到聽眾與注意力?你又如何在耗費適當能量的前提下,挺過這一切?這些問題正是本章要討論的重點。
*全體大會:適於內向者的六項守則與六種結果*
%能見度、自信、說服力%
在本節中將觀察一下形塑發言類型的守則。當你越清楚這些守則,你就越容易達成那些在會議裡「算數」的事,即能見度、自信與說服力。也許更有助益的是,你會在各項守則中發現內向者在開會方面的典型長處(你能如何運用它們),以及典型障礙(你該如何遏制其後果)。
⊕開會守則一:唯有表現才能被看見⊕
%低調的貢獻也算數%
如果你想在會議中被人視為有能力或有建設性,那麼你就必須有所表現。這並不代表你該滔滔不絕說不停,但請在每次開會中都做出些許貢獻。我認識一些說話輕聲細語的內向者,每當他們發言時總是很有內容,因而獲得所有與會者的重視。
在各項長處中,實在對內向者大有用處(其他將於後文探討),因為內容要實在,所以開口說的話大都經過詳盡思考且深具意義。許多內向者不會做空洞、拐彎抹角、裝模作樣的表述,因為對他們而言重要的是事實,不是他們自己。當團體想要尋求某項意見或決定時(或是讓其他人也說說他們的看法),格外能從內向者的這點長處中受惠。實在若能結合傾聽、專注及分析能力等其他長處,更能提升內向者的發言在事實層面的價值。請好好善用它!
%恐懼當作煞車%
恐懼(障礙一)會阻礙所企求的能見度。在會議中發言也算是一種上台說話,這個主題第八章已討論過,對這兩方面來說,恐懼都是一種障礙。請參照前一章的說明來改善恐懼的問題。
此外,某些目的是要討論出新點子的會議,又是另一種特別的障礙。這時對內向者構成威脅的是過度刺激與消極(障礙三與四)。萬一身為內向者的你必須參與某個腦力激盪的會議,最好在準備階段時便善用書寫(長處九)的長處。請你取出一張紙,然後為自己舉辦一場個人的書面腦力激盪!你會發現,在這種「便利的」會議中,你能輕而易舉地發言!
⊕開會守則二:注意力是種稀有資源⊕
%溝通主旨%
說話是件普通的事,但唯有別人把你說的話聽進去,你的說話才算成功。內向者在內容方面所遭遇的一大障礙便是瑣碎(障礙二)的傾向,他們容易迷失在細節裡,將主軸化為剪不斷理還亂的旁枝末節。
因此,請當心,千萬別讓自己的發言迷失於鑽牛角尖!那樣特別容易讓外向者感到不耐煩,因而喪失了注意力。鉅細靡遺的回答容易讓所有與會者煩悶無力,最後便聽而不聞。因此,請你像演說那樣,在發言之前先想一想:我的主旨是什麼?也別忽略了發言的形式,最好盡可能採取結構簡單的短句。
%大聲發言%
吸引注意力也有賴於良好的發聲狀態。如果你將原本十分有趣的內容以唸弔詞的語調說出來,興致再高昂的聽眾也會變得昏昏欲睡。無論在事實層面上你的內容有多麼充實,喃喃細語的聲調、缺乏停頓,或是機關槍一般劈哩啪啦,這些都會讓你的發言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請在語調方面多加留意!每個句子都會有一個內容上的重點,該適當地透過語調把它們突顯出來。此外,在句子的末端以向下的語調來收尾,這麼做可以將你的句子定義成一個意義單位,並彰顯出其中的意義。還有,注意發言時的音量,必須讓每個人都聽得到你在說什麼。再者,你若不想讓說話的速度快到讓人著火,或是慢到將人催眠,發言時不妨請一位友善的同事幫忙留意一下你的說話速度。
%與聽眾目光接觸%
另一項能幫你獲得關注的肢體工具便是目光接觸。尤其要與會場裡的決策者做目光接觸,藉此贏得對方的關注與信任。比起在一群人面前演說,個別與人交談多半會讓內向者覺得更安全舒適。善用這項事實,當你在會議中發言時,可以個別注視你的同事,就當成此時正在與這個人交談。個別與人目光接觸不但會讓你感到比較安心,你也能藉此表現出存在感與誠懇的態度,進而讓你更具有說服力。倘若你能成功吸引他人的目光,之後自然就不太可能有同事會盜賣你的點子!
⊕開會守則三:沒有地位便沒有決定權!⊕
%發言時間與地位有關%
當參與討論的人互相釐清了彼此的地位,此時才有可能進行內容上的討論。對於欠缺地位意識的人而言(很多內向者是如此,尤其是女性的內向者),這項事實令人十分沮喪。瑪麗安‧克娜斯在她的《女人要有權》(Spiele mit der Macht)一書裡說明了,當一個團體剛組成時是如何完成地位的釐清。她發現到,地位會優先於內容!就連發言時間也都與地位有關。層級越高便發言越久,甚至還能隨心所欲地離題。相對地,層級較低的只能簡短說幾句,不僅如此,他們還經常會被打斷,而且發言也只得到少許回響。
%爭取發言時間%
具有避免接觸(障礙九)傾向的內向者,最喜歡閃避那些令他們感到困擾的人。那些偏愛比較地位的同事很可能就是屬此類。你應該有意識地運用自己的工具加以抵制。因此,你要從容不迫地發言,發言時間至少要和與你地位相當的同事一樣長。如果你不喜歡長篇大論而偏好簡短地發言,那麼請你多爭取幾次發言的機會來平衡。由於那位層級最高的人是全場最重要的,所以在你發表意見的過程中應該盡力去說服他。你只要觀察一下與會者都一直在看誰,便能認出此人,大家會想確認此人的聆聽態度,以及對於發言內容的反應。倘若這位層級最高的人物有在聽你說話,你八成就不會被打斷!
%自信的體態%
請在肢體語言上展現自信並面對其他人,不妨在不會過於隨便的前提下,自信地運用空間。你可以坐滿座位的全部面積,不過要避免伸懶腰或伸出手肘碰撞到他人。坐姿坦然而端正。遇到令人不愉快的狀況時,避免表現出把頭歪到一邊或望向別處等受壓制的姿態。請盡量讓自己的動作明確,應該要有頭有尾,不要搖擺,也不要抖動!這點同樣適用於聲音方面,只要語調正確、完整且有力地陳述到句尾,聲調就能顯得平靜(長處五)。也別忘了深呼吸(參閱第八章)!在聲音與動作方面切忌毛躁,那會降低你的地位形象。整體來說,你所傳遞的訊息應該表明一件事:(友善、有禮、態度合作的)你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
如果你對於在會議中發言感到猶豫不決,可以參照開會守則五的小祕訣,在準備階段就先策略性地打點好各項議題。就算是「藏鏡人」也會遇上許多與地位有關的情況的。
⊕開會守則四:有時是公平的!⊕
%當事實層面遭到背離%
在大同世界裡所有的人都照章辦事,就連會議也不例外。不過你心知肚明,現實生活中可不是這麼回事。沒錯,確實有公平這種事,也有基於事實的溝通,只不過並非總是如此!對於許多會議參與者而言,倘若他們不被認可,卻又想找機會讓自己更上層樓(例如提高能見度或地位上的競爭),做些諸如打斷他人發言或人身攻擊等違反規則的事是很值得的。偏偏對於內向者來說,不公平的行為會讓他們感受到很大的壓力。當他們無法自信地處理這種情況,往往就得在地位與影響力方面付出代價。尤其當畏懼衝突(障礙十)很不幸地是他們的死穴時,情況就更不樂觀。
為了讓你在遇上這種情況時能迅速採取行動,在此謹奉上一只「急救箱」,它會幫助你在最常見的五種違反議事規則的情況中,做出扭轉局勢的因應。
#Box!
$處理違規情況的祕訣$
違規情況 因應措施
1. 某位與會者在你說話時插嘴,打斷了你的發言。 特別適用於遭同級或下級打斷的情況:請你泰然處之(長處八:穩定),繼續發言!並清楚地加入以下這句話:「請讓我把話說完……。」
當打斷發言的人層級較高時,有時乾脆允許打斷(例如老闆突然有話要說)會比較明智,並在對方說話時,藉由目光接觸與點頭示意來與對方保持互動。倘若剛好可以的話,不妨直接回應對方的發言。
2. 某位同事解釋你的意見:「莎賓娜想說的是……。」 這是一種明顯的地位競爭:該同事想突顯他對於莎賓娜的發言有詮釋權。
倘若你是莎賓娜:請不要對這種舉動不予置評。建議你,不妨如此回敬對方:「親愛的漢斯,謝謝你的支持!不過,這裡特別重要的是……。」
3. 某位同事企圖以緩兵之計來凍結你的意見,例如:應該先交由一個工作小組仔細審查、預算案應該先暫緩、應該先收集更多相關資料……。 其中的風險在於,雖然同事表面上好像是支持你,不過你的意見會因為暫緩進行而動力全失,甚或「夭折」。
你不妨在會議上針對「進行革新的確需要考慮許多事情」這一點附和該同事。接著再補充說,你與你的團隊早己完成了這方面的工作。你可以如此回應:「沒錯,在我們將這個專案部分外包之前,的確有許多因素該仔細思考。而這正是我們在過去一個星期持續在做的事。最終得出的分析結果十分正面,而今天要做的便是決定。況且,只有在及時發包的前提下,我們才能在時限內完成這項專案。否則的話,之後的代價會更高!請問對於我們的分析結果有任何疑問嗎?」
4. 某位同事在背後捅你一刀,反對先前達成的協議。 如果協議是非正式的,你幾乎無法在會議裡反駁。不過請你在會後立刻去找那位同事談一談,設法找出是什麼讓他改變了態度(亦或只是在耍什麼手段)。
如果事涉正式的協議,那麼你就該表明:「現在我感到好奇,在上回的部門會議裡我們已達成協議……。這要如何說得通呢?」
5. 某位同事在會議中不公平地攻擊你:「這些數據根本就是垃圾!」 請你深呼吸:這也是一場赤裸裸的權力遊戲,攻擊你的人當然是想以贏者的姿態從中勝出。
理想的回應要針對事實:「可否請你具體指出是哪些數據?」
萬一你一時想不出適合的回應,不妨在會議中暗示你不會讓此事不了了之。例如你可以這麼告訴對方:「某某先生╱小姐,等一下到外面我有事想跟你討論一下!」
#Box!
⊕開會守則五:結盟確保成果⊕
%重要的事情發生在會議之前%
在會議中多半會由許多人員與部門共同參與決定。若說我在參與委員會工作的那些年中有學到什麼,其中一件應該就是:如果事關某項重要決議,其實多半已在會議之前事先喬好了。也就是說,那些與決議利益有關的人會相互結盟,主要是就是幾位意見領袖,但也不排除其他與會者。結盟者巧妙地以這種方式確保了某位候選人的勝出、資源的分配或決議的走向。
%在準備階段先與決策者商談%
以本章開頭保羅的個案為例。我建議他,不妨在開會之前先找參與決定這次專案工作分配的人個別談一談。目的不外乎,藉由事先過濾不同的利益,來為一個盡可能對大家都有利,並且能讓大家接受的決議鋪路。身為內向者的保羅本來就偏好個別對談勝於面對團體,這項任務對他而言並不困難。他為人謹慎,能夠小心應對(長處一)。此外,他也會仔細傾聽個別與會者的意見(長處四),懂得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的立場來想,而不是只看到自身利益(長處十)。在這個基礎上保羅協調出一個妥善的折衷方案,並在會議前將結果呈報給企業負責人。此舉讓負責人覺得自己掌握了訊息與全局。在地位遊戲中,這是很重要的小地方!
結盟的好處顯而易見:你可以對會議的重點進行推估,獲得一般情況下無法取得,或僅能在會議稍早前得到的資訊及輿論。你還能降低被某個與會者從背後捅一刀的機率。在開會這件事上,結盟帶給你的益處莫過於:安全感與可預測性。
⊕開會守則六:商議與執行是兩回事⊕
%當執行有問題時%
我從董事會與經營會議中學到的另一件事就是:決定或批准的事會被執行,有時候!事實上,會議是否有意義,端視會議的後續。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這裡有幾種不同的情況。如果是選舉,被選出的人鮮少會發生更動。相較之下,在會議室中議決的工作任務就非常不穩定。原因不一而足,諸如漠視、失職、惡意破壞,甚至有可能因為開會時老闆沒來,而原先的決議裡有什麼他不樂見的結果,於是事後逕行修改,或是做了相反的決定。
具有避免接觸與畏懼衝突(障礙九與十)兩種障礙的內向者,特別容易掉進這個陷阱。他們滿懷期望地將執行決議預設為既定事實,結果卻接到晴天霹靂。因此,有一個問題特別重要:你如何才能提高(對你而言)重要決議的執行率?
%以書面確定決議%
你具備了穩定(長處八)這項長處。所以如果你掛心某件事,你就該持續關注並與負責執行的同事保持對話。一切皆如計劃那般順利嗎?有沒有什麼阻礙?倘若你想要鞏固某項決議,就設法讓它白紙黑字寫下來,一旦成為書面決議,就會更確定,也更容易審查,這有助於反駁諸如「我們從未這樣表示!」之類的說法。有多種合適的媒介可供書面化,例如電子白板的拷貝、發給所有參與者一封電子郵件、傳統的會議記錄等。其中必須包括三項問題的答案:什麼人到什麼時候為止該完成什麼?
如果是老闆在事後出面干預或改變決定,基本上是無法阻止的。不過你倒是可以藉由針對性的資訊操作策略多少做點預防,關於這點請參考開會守則五!
※Box?
$請回答以下三個問題:$
在開會方面什麼事讓你覺得格外困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會造成什麼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未來你想採取什麼不同的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ox?
◆第二章 內向者的長處:祕密的寶藏◆
%長處藏寶箱%
本章就如一只藏寶箱,在這裡你可以對內向者特有的長處有所認識。對我而言這部分格外重要。在一個看重外向的溝通方式的世界裡,內向者的才能、成就與不可或缺的特質很容易被忽視。事實上,內向者憑藉其長處同樣可以遂行其利益、鼓舞他人、展開並深化與他人的接觸、充滿自信地迎接挑戰。簡言之,所有在溝通方面外向者辦得到的,內向者同樣也辦得到。他們會採取自己的方式,運用自己的工具。
%內向者具有自我批判的傾向%
以下內容正是以這些工具作為主軸。在多年來研究內向者的過程...
目錄
前言
導言
外向與內向:兩個世界合而為一
第一部分
你是誰?你會什麼?你需要什麼?
第一章 為何內向?!
請問,什麼樣的人是內向的?
外向者與內向者:關於他們的發現與新知
正確劑量的人
你是內向的人嗎?
內向與外向對照表
本章重點整理
第二章 內向者的長處:祕密的寶藏
長處一:謹慎
長處二:實在
長處三:專心
長處四:傾聽
長處五:平靜
長處六:擅長分析
長處七:獨立
長處八:穩定
長處九:書寫(取代談話)
長處十:為人著想的能力
你的長處何在?
本章重點整理
第三章 內向者的需求——內向者的障礙
障礙一:恐懼
障礙二:瑣碎
障礙三:過度刺激
障礙四:消極
障礙五:逃避
障礙六:過於尚智
障礙七:自我否定
障礙八:僵固
障礙九:避免接觸
障礙十:畏懼衝突
你的障礙何在?
本章重點整理
第二部分
你該如何獲得幸福的生活與成功的事業?
第四章 我的家就是我的城堡:打造私領域
內部的社交圈
尋找伴侶
與伴侶一起生活
單身內向者的生活
陪伴孩子
本章重點整理
第五章 公共生活的人際關係:形塑適合內向者的職場
團隊裡的「安靜的人」
內向的管理策略
彰顯成績
善用溝通管道
出差
本章重點整理
第三部分
你該如何展現自己的存在、獲得他人的傾聽?
第六章 大膽嘗試:建立與維護聯繫
維護聯繫:建立人脈
在與人互動方面內向者的長處
在與人互動方面內向者的需求
在舒適區裡的互動:Web 2.0
本章重點整理
第七章 人、事之間:談判交涉
釐清自己的立場
談判交涉的各個階段
內向者在談判交涉方面的長處
內向者於談判交涉中所面臨的障礙
本章重點整理
第八章 冷水:演講
公開登台—一個培育計劃
怎樣才算是一場成功的演講?
機會與保障:準備!
在演講中利用長處
消除演講時的困難
本章重點整理
第九章 群體規則:參加會議與討論
全體大會:適於內向者的六項守則與六種結果
主持議事:進階者的開會祕訣
處理會議中麻煩的情況及與會者
本章重點整理
低調執照—展望充實的內向人生
附錄
進階閱讀之參考文獻
進階閱讀與研究之網路資源
感謝
前言
導言
外向與內向:兩個世界合而為一
第一部分
你是誰?你會什麼?你需要什麼?
第一章 為何內向?!
請問,什麼樣的人是內向的?
外向者與內向者:關於他們的發現與新知
正確劑量的人
你是內向的人嗎?
內向與外向對照表
本章重點整理
第二章 內向者的長處:祕密的寶藏
長處一:謹慎
長處二:實在
長處三:專心
長處四:傾聽
長處五:平靜
長處六:擅長分析
長處七:獨立
長處八:穩定
長處九:書寫(取代談話)
長處十:為人著想的能力
你的長處何在?
本章重點整理
第三章 內向者的需求——內向...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