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臨床必讀!
血證是指血液不循經脈而滲溢脈外的各種出血證,凡以出血為主要表現的病證,均屬血證的範疇。臨床常見的血證有吐血、咳血、咯血、崩漏等。
血證學說起源於周秦,形成於漢代,發展於明清。《黃帝內經》對血證的病因病機論述較詳細,但沒有證治方藥。漢代張仲景專門論述各種血證的病因病機,證治方藥、禁忌預後等,奠定了血證的臨床學基礎。明清時期血證學說更為充實,研究者不乏其人,有關血證的論著也很多,對血證不斷探索,不斷補充。其中清代名醫唐容川的《血證論》貢獻尤為突出。
血證的治法,在歷代醫書中,只是偶有參雜,未有整理講解如此之詳細者。著者唐容川是有別於其他醫家,因其已會通中醫之本,本於氣血陰陽水火?何以言之,觀《血證論》,其於氣血水火之論,篇中所述,可知其通達會悟矣。故此書為求本之學,不似有些醫家,在氣血陰陽水火上,未曾著墨,好比失根之蘭花,空泛而無本。
然《血證論》於邏輯推理的觀念上並不周詳,致文字之中常出現許多犯駁的地方,是其著作上的一大瑕疵,陳永諸醫師根據立基於《血證論》之原點,結合自己多年的臨床實踐,對中醫學基礎知識、醫古文、中醫診斷、中藥、方劑和中醫各科臨床知識作了適當編校,力求正確傳達中醫古籍。
作者簡介:
唐宗海
字容川,四川天彭人,生於清代咸豐光緒年間(公元1851-1908?),晚清著名醫家。
由於其父體弱多病,所以早年即習醫,以替父親調治。癸酉年六月,其父病情惡化,突然吐血不止,再又轉為下血。唐宗海遍查萬書,及拜請名醫均無法確定病情及施治,至拖延至死,因此唐氏後來花費多年,於正統醫學上之研究,終於觸類旁通,領悟到血證的治療意義。
後因臨床施治,功效不凡才寫成《血證論》一書,其學術思想來源,受東垣、丹溪及溫補學派的影響甚深,但卻能成為一家者言,惜當時唐氏對西醫的生理解剖,尚在一知半解之中,致其文字之中出現甚多謬誤,但其著作對後世的中醫,仍俱莫大的指導作用。
編校
陳永諸 中醫師
學經歷
中國醫藥學院醫學士
高雄醫學大學藥學系
高雄醫學院附設醫院
治療項目
各種重症患者,如惡性腫瘤、心臟病、糖尿病、腎臟病、紅斑性狼瘡、白血病、類風濕關節炎、小孩癲癇、婦女子宮腫瘤、肝硬化腹水、水腫。
輕症者,如地中海貧血、偏頭痛、過敏性鼻炎、鼻竇炎。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