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貫古今,傳承、傳統醫學醫學的領域中,
似乎沒有如針灸醫學一般跨越時空和世界各國、和不同地區文明互相融合,
且獲得諸多愛用的全人性健康照護方法了。
2006年10月,共有兩個組織,計有九個國家的參加於筑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的WHO經穴部位國際標準化的相關會議,針對361個穴位取得共識。2009年開始,《WHO/WPRO標準經穴部位》於各國陸續出刊,在日本也推出了《新版 經絡經穴概論》,作為針灸教育用的教科書。
針灸醫學就好比火鳥一般,飛越新的起跑線,在不同的時空展翅高飛,奠基於實證基礎之上不斷發展於教育、研究和臨床。
第二版改以彩色圖解全面性地介紹WHO/WPRO的標準經穴部位。本書以古典14經脈經穴為縱軸,以現代醫學的體表解剖標記為橫軸來帶領讀者一覽WHO/WRO的標準經穴部位。改訂版中則捨去了「經穴爭鳴」的專欄部分。
基於筆者對於日本文化的熱愛,新版書中仍和初版一樣,於各章節放置了東海道五十三次的作品。希望讀者能以日本橋為起點環遊各地,同時也能藉由經穴巡禮了解WHO/WPRO標準經穴部位之內容。在旅途之中,不妨輕鬆閱讀「經穴春秋」專欄,彷彿品嚐抹茶般稍作歇息,還能獲得經穴的由來等相關知識。
本書特色
易解:因為全書以經絡、經穴圖表為主心,讀者能一目暸然地掌握整體、全面理解經絡與經穴,背誦也非常方便。 本書不只提供了傳統經穴圖,經穴與現代醫學的相關性以及取穴技巧,都具體圖示。
有趣:針對經穴的由來、經穴部位以及取穴技巧等,另外有《經穴春秋》項目,詳細解說。藉此,讀者可以了解經穴產生的文化背景、時代以及經穴的彼此關連性,用更寬闊的視野掌握經絡與經穴。
輕鬆學習:喜歡才能學會,確實,做學問成功的前提在於好奇心甚至喜歡,若能產生興趣而持續學習,就能不很費力地成為專家。
總之,本書依據「易解、有趣、輕鬆學習」的原則,希望藉由圖表來增加記憶及學習的成効,並期望能對讀者學會經絡與經穴有極大的助益。
作者簡介:
王暁明[オウギョウメイ]醫學博士。
1982年中國遼寧中醫薬大學中醫學部卒業。
1983年中國遼寧中醫薬大學鍼灸學部助手、講師。
1991年同大學大學院鍼灸修士課程、中醫基礎理論博士課程を修了、醫學博士。
2004年鈴鹿醫療科學大學准教授。
2008年鈴鹿醫療科學大學教授。
2011年帝京平成大學ヒューマンケア學部鍼灸學科教授。現在、帝京平成大學ヒューマンケア學部鍼灸學科教授、中國遼寧中醫薬大學客員教授(本データはこの書籍が刊行された當時に掲載されていたものです)
目錄
仿若火鳥的針灸醫學/iii
第一版序文/iv 本書大綱/x
第1章 經穴的基礎
1. 何謂俞穴
1— 定義與分類、經穴的發現與確立
2— 經穴名稱的由來與標記
3— 經穴與陰陽、臟腑、經絡的關係
2. 經絡的分類與氣血流注
1—經絡的分類
2—十二經脈(氣血)流注的方向與循環
3—十二經脈間的體表配置與銜接部位
3. 取穴用的體表標記
1—頭部
2—上肢
3—下肢
4. 取穴用的解剖學指標
1—解剖學姿勢和方向
2—取穴用的體表分區
3—頭頸部
4—軀幹部
5—軀幹部、上肢
6—下肢
5. 骨度法、同身寸法
1—前面
2—後面與頭顳部
3—同身寸法(指寸取穴法)
第2章 十四經脈的經穴
2-1 任脈、督脈
任脈
1—流注(CV, 24穴)
2—經穴部位、取穴技巧
3—經穴的主治
2-2 手足太陰、陽明經脈
手太陰肺經
1—流注(LU, 11穴)
2—經穴部位、取穴技巧
3—經穴的主治
手陽明大腸經
4—流注(LI, 20穴)
5—經穴部位、取穴技巧
6—經穴的主治
足陽明胃經
7-流注(ST, 45穴)
8—經穴部位、取穴技巧
9—經穴的主治
足太陰脾經
10—流注(SP, 21穴)
11—經穴部位、取穴技巧
12—經穴的主治
2-3 手足少陰、太陽經脈
手少陰心經
1—流注(HT, 9穴)
2—經穴部位、取穴技巧
3—經穴的主治
手太陽小腸經
4—流注(SI, 19穴)
5—經穴部位、取穴技巧
6—經穴的主治
足太陽膀胱經
7-流注(BL, 67穴)
8—經穴部位、取穴技巧
9—經穴的主治
足少陰腎經
10—流注(KI, 27穴)
11—經穴部位、取穴技巧
12—經穴的主治
2-4 手足厥陰、少陽經脈
手厥陰心包經
1—流注(PC, 9穴)
2—經穴部位、取穴技巧
3—經穴的主治
手少陽三焦經
4—流注(TE, 23穴)
5—經穴部位、取穴技巧
6—經穴的主治
足少陽膽經
7-流注(GB, 44穴)
8—經穴部位、取穴技巧
9—經穴的主治
足厥陰肝經
10—流注(LR, 14穴)
11—經穴部位、取穴技巧
12—經穴的主治
第3章 經穴與局部解剖
3-1 頭部
頭部前側的經穴
1—體表解剖
2—肌肉
3—動脈、靜脈
頭部後側的經穴
4—體表解剖
5—肌肉
頭部側面的經穴
6—體表解剖
7—肌肉
8—動脈
9—靜脈
頭部經穴
10—三叉神經
11—三叉神經的分布區域
12—顏面神經
13—頸神經的分布區域
3-2 頸部
1—肌肉
2—總頸動脈
3—淋巴結
4—頸神經叢
5—自律神經
6—副神經
3-3 軀幹部
軀幹前側的經穴
1—肌肉
2—胸神經
3—皮神經、皮節
軀幹後側的經穴
4—肌肉
5—脊神經
6—皮神經、皮節
軀幹部的經穴
7—自律神經
8—腰部和腹部的經穴與自律神經
9—胸部經穴與肺、胸膜
10—胸部經穴與呼吸系統的神經支配
11—胸部經穴與膈神經
12—胸部經穴與心臟
13—腹部經穴與腹腔內臟
14—背部、腹部的經穴與胃
15—背部、腹部的經穴與小腸、大腸
16—背部、腹部的經穴與肝臟、膽囊
17—背部、腹部的經穴與腎臟、輸尿管
18—背部、腹部的經穴與男性生殖器
19—背部、腹部的經穴與女性生殖器
3-4 上肢
上肢帶經穴
1—臂神經叢
2—肌肉
上肢經穴
3—體表解剖
4—肌肉(屈肌)
5—肌肉(伸肌)
6—外側的經穴與肌肉
7—動脈、靜脈
8—神經
9—肩胛神經、腋窩神經
10—橈神經
11—肌皮神經
12—正中神經
13—尺神經
14—皮神經
15—皮節
16—手部經穴與體表解剖
3-5 下肢
下肢前側的經穴
1—體表解剖
2—肌肉(伸肌)
下肢後側的經穴
3—體表解剖
4—肌肉(屈肌)
下肢外側的經穴
5—體表解剖
6—肌肉
下肢經穴
7—動脈、靜脈
8—腰神經叢與薦神經叢
9—大腿經穴與股神經、股外側皮神經
10—大腿經穴與閉孔神經
11—內側的經穴與神經
12—後側經穴與坐骨神經、脛神經、腓總神經
13—小腿經穴與脛神經、腓總神經
14—皮神經
15—皮節
16—足部經穴與體表解剖
第4章 要穴
4-1 原穴、絡穴、郄穴、五俞穴
1—十二原穴
2—十五絡穴
3—十六郄穴
4—五俞穴
4-2 其他要穴
1—募穴與俞穴
2—八會穴
3—八脈交會穴(八總穴)
4—四總穴與下合穴
第5章 奇穴
1—頭頸部的奇穴
2—軀幹部的奇穴
3—上肢的奇穴
4—下肢的奇穴
第6章 耳穴、頭針
6-1 耳針
1—耳廓的體表解剖
2—耳穴
6-2 頭針
1—額區
2—頂區
3—顳區
4—枕區
附表、索引
仿若火鳥的針灸醫學/iii
第一版序文/iv 本書大綱/x
第1章 經穴的基礎
1. 何謂俞穴
1— 定義與分類、經穴的發現與確立
2— 經穴名稱的由來與標記
3— 經穴與陰陽、臟腑、經絡的關係
2. 經絡的分類與氣血流注
1—經絡的分類
2—十二經脈(氣血)流注的方向與循環
3—十二經脈間的體表配置與銜接部位
3. 取穴用的體表標記
1—頭部
2—上肢
3—下肢
4. 取穴用的解剖學指標
1—解剖學姿勢和方向
2—取穴用的體表分區
3—頭頸部
4—軀幹部
5—軀幹部、上肢
6—下肢
5. 骨度法、同身寸法
1—前面
2—後面與頭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