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暴力拖延情緒蔣勳二手書現折5%民主世代扁平時代楊双子楊定一人生貓教練吉竹伸介哥吉拉52種走路方式
暫存清單
放入購物車
立即結帳

極度疼痛

Douleur exquise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蘇菲•卡爾

評價
106收藏
我要賣
行銷分紅
分享

優惠價: 79 NT$ 442 NT$ 560

優惠截止日:至2025年06月30日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即時庫存>5

圖書館借閱
二手書交易資訊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藝術近4年百大
藝術10年百大
2014藝術百大
商品資料
內容簡介

法國當代藝術教母 蘇菲‧卡爾 第一本中文版作品

Douleur exquise 一個無法翻譯的法文詞彙。在醫學上,指局部劇烈疼痛。
在情感上,指失去一個人,或明知愛一個人而不可得,卻仍無法割捨,
無時無刻不渴望待在對方身旁的椎心之痛。


失戀越糟糕,藝術越完美



視覺藝術通常無法像文學或電影那樣,激起觀者強烈的情感及共嗚,法國藝術家蘇菲.卡爾的作品卻是例外。她以攝影與文字敘事並行的手法,從個人的生命經歷出發,剖析現代人的脆弱、親密感與自我認同,開創了一種描述人類情感的新形式,被譽為「將個人私密性推向藝術高度的操控大師」。

蘇菲.卡爾自曾述:「在我的作品中,最重要的是文字,然而,影像卻是一切的開端。」 在這部《極度疼痛》中,她將自己及別人生命中最劇烈的傷痛經驗扒開、晾曬,既拍出自己失戀之痛的所有證據,也把她的失戀故事重述了三十六遍,同時也請三十六人講出生命中最痛苦的一刻。

在一次次的重述與聆聽中,她的話越來越短,字跡越來淡,心境也從炙烈的痛苦慢慢冷卻,直到漫不在乎。幾乎如同文體練習般,她在書籍的左頁上演了由深至淡的三十六種悲傷心境,而書籍的右頁,卻在一則則新加入的故事中,構成越來越龐大的劇痛,而讀者也在一頁頁的翻動中,參與了這場集體驅魔。

藝術家將二十年前的一場心碎分手,變成一部詩意、動人,甚至帶著幽默的藝術作品。這既是一場藝術演出,也是女性以精神及想像克服傷痛的計謀。

全書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疼痛發生前」是作者搭火車從巴黎一路經西伯利亞到香港,再搭船抵達日本的遊記,以照片為主角,構成一部思念情人的記憶拼圖。第二部分「痛苦發生時」,期待了九十二天的相會落空,一通簡短的電話宣告情人的分手,而客房中的一切,包括那部紅色的電話,也構成了作者痛苦的框架,在之後如影隨形。第三部分「痛苦發生後」是本書最重要的精神旅程,作者終於在三十六次的重述和三十六次的聆聽中,完成了痛苦的淨化。

作者簡介:

蘇菲.卡爾(Sophie Calle),攝影家、裝置藝術家,也是作家。1953年生於巴黎。十九歲出國遊歷七年,回到巴黎後,面對已經變得陌生的城市,決定拿起相機拍攝陌生人,以重新認識巴黎與巴黎人。
她對陌生人及自己永遠感到好奇,也永遠帶著玩心,常運用類似偵探、心理學家或法醫的方法,研究人類的行為模式及自己的生活,並加入操控、扮裝等內容,以重新定義真實與虛構、公共與私密。
她名列當代最重要的十位藝術家,也是全球首屈一指的概念藝術家,但又因作品的跨界特性,成為難以歸類的藝術家。無論如何,她的作品都能「喚起故事、情感及情緒,既能潛入觀者心靈深處,也反思了攝影的潛力與侷限。她讓我們更了解攝影這種媒材,並啟發了年輕一輩的藝術家。」她也以此獲得哈蘇基金會攝影三十周年攝影獎,該獎素有「攝影的諾貝爾獎」之稱。
蘇菲.卡爾的作品常以展覽與書籍出版並行的方式推出,每一本書都可視為完整的藝術作品(Artist’s Book),而每場展覽也都像攤開掛在牆上的書。作品包括:《好好照顧自己》、《真實故事》、《通訊錄》、《失明》、《鬼魂》、《威尼斯攝蹤記》、《跟縱者》、《睡眠者》、《旅館》,與保羅.奧斯特合作的《雙重遊戲》,以及紀錄片《昨夜不作愛》。



譯者簡介:

賈翊君。文化大學法文系畢,曾從事影視節目工作,後赴法學習電影。目前為自由翻譯,偶爾接觸劇場工作。

各界推薦
推薦序
購物須知
發表評論
歡迎你給予星評或評論
收藏這本書的人也收藏了
近期最多人購買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TAAZE | facebook 動態分享
同步facebook帳號,將您的冊格子收藏分享給facebook上的好友們!了解更多
不,我不想同步
facebook帳號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