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填海,
香港會是什麼樣子﹖
香港自開埠以來,透過填海新造大量土地。若從沒填海,中環絕不能成為香港的商業中心;若從沒填海,灣仔只是一個小海灣,既無電車路,又無修頓球場,更遑論會議展覽中心了。然而,在連番填海之後,維港由港變河,那些曾經矗立海岸,見證香港歷史的建築物,亦隨着城市發展而灰飛煙滅。為了重塑已然掩埋於土石之下的城市風貌,作者建立「香港舊照片」網上專頁、網站,與一群義工四處搜羅珍貴照片、研究古今文獻、設計簡約顯淺的填海地圖,最後編著成書,藉以勾勒港島百年填海歷程。本書組合各區分割的歷史影像,還原了各時期的街景風貌,更透過不同年代的鳥瞰照片,展示港島北岸百多年來的海岸線變化,讓讀者重歷香港經濟的急速發展。
作者簡介:
余震宇
土生土長香港人。博士候選人、北京大學中文系碩士、樹仁學院畢業,現職中學教師。熱愛香港歷史。「香港舊照片」網主,專頁讚好人數超過十萬人次。
香港舊照片專頁:http://www.facebook.com/oldhkphoto
香港舊照片網站:http://www.oldhkphoto.com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本書以精簡的文字、配以舊照片、舊地圖、舊報紙縷述港島沿海岸百年之變化,介紹了不少早已拆卸的舊建築及湮沒的景物,令人有滄海桑田之歎。
丁新豹
前任香港歷史博物館總館長
名人推薦:本書以精簡的文字、配以舊照片、舊地圖、舊報紙縷述港島沿海岸百年之變化,介紹了不少早已拆卸的舊建築及湮沒的景物,令人有滄海桑田之歎。
丁新豹
前任香港歷史博物館總館長
目錄
序 丁新豹
自序 余震宇
港島北岸
西環/28
上環/46
荷李活道/47
文咸東西街/51
干諾道中/53
中環/60
皇后大道中/60
德輔道中/64
干諾道中/74
愛丁堡廣場/94
天星、皇后及卜公碼頭/96
金鐘/112
灣仔/126
皇后大道東/127
海旁東(莊士敦道)/136
告士打道/139
博覽會/158
銅鑼灣/164
銅鑼灣、大坑/170
東角/184
鵝澗/188
北角/194
七姊妹道以西/202
七姊妹道一帶214
鰂魚涌/232
筲箕灣/252
柴灣/262
香港仔、鴨脷洲/272
序 丁新豹
自序 余震宇
港島北岸
西環/28
上環/46
荷李活道/47
文咸東西街/51
干諾道中/53
中環/60
皇后大道中/60
德輔道中/64
干諾道中/74
愛丁堡廣場/94
天星、皇后及卜公碼頭/96
金鐘/112
灣仔/126
皇后大道東/127
海旁東(莊士敦道)/136
告士打道/139
博覽會/158
銅鑼灣/164
銅鑼灣、大坑/170
東角/184
鵝澗/188
北角/194
七姊妹道以西/202
七姊妹道一帶214
鰂魚涌/232
筲箕灣/252
柴灣/262
香港仔、鴨脷洲/272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