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修訂版。以《薄伽梵歌》為主,闡述有關「身心靈淨化」與「意識提昇」的內涵與方法。
帶給愛因斯坦、林語堂等世界名人無限啟發的《薄伽梵歌》,
愛默生更直接稱之為「天下第一書」,
與《道德經》、《聖經》並列全世界翻譯版本最多的三大經典,
現今已成為歐美商業時代的新聖經。
如何無懼面對生死?
如何提升心靈意識?
什麼才是人生的長久之計?
怎樣實踐真正的瑜伽之道?
本書闡述印度最精要經典《薄伽梵歌》的核心要義,
幫助你瞭解古印度的智慧,並運用在現代生活中,
從中找到心靈的出路。
在這眾聲喧嘩的時代,游離在各種宗教哲學邊緣探索心靈問題的人,你找到提升自己的精神力量了嗎?本書以有根據、有實證的古印度經典《薄伽梵歌》為本,讓你瞭解,從物質世界到精神層面、從個人自己到周遭環境的所有世間真相,進而提供「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的依循準則,對於期望達到「身心靈淨化」的人,能提供實質的幫助。
本書詳介《薄伽梵歌》的五項真理:「神、時間、物質能量、你自己、行動」,是認識印度智慧的最佳入門;同時,深入瞭解之後,我們也明白前四項是既定存在的;最後一項「行動」,則是唯一一個你能加以選擇、改變的部分!人生的向下沉淪或往上提升,就取決於「當下的行動」。懂得如何去抉擇你的行動,才能進而提升你的意識,最後真正改變自己的命運!
【專文推薦】
《薄伽梵歌》的原始經文若無合適的人指導,就很難正確理解,但本書作者的呈現方式讓《薄伽梵歌》變得容易親近,讓人閱讀愉快。同樣重要的是:本書也邀請讀者善用《薄伽梵歌》的智慧,以務實的方式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香港中文大學、英國牛津大學印度研究中心教授,肯尼斯‧華培博士(Dr. Kenneth R. Valpey)
◎關於《薄伽梵歌》
印度兩大史詩之一《摩訶婆羅多》,是全世界最長的史詩,約有十一萬句詩。表面上,其內容是古印度文明的歷史和教化;但實際上,它是以故事的形式,來闡述深奧的生死哲理和人生目標。影響印度、東南亞各國及佛教之文化生活、哲學思想甚鉅。而《薄伽梵歌》雖然只占了其中七百句,卻是古印度部族及現代印度民族的最高精神象徵,如果不知《薄伽梵歌》,就難以理解印度民族。
《薄伽梵歌》是印度哲學及宗教的根基,它不僅受到古印度大師商羯羅的讚揚,兩百年前也震驚了歐美思想界,甚至成為歐美商業時代的新聖經,而祂更是全世界追求身心靈完美的人必讀的經典。
作者簡介:
楊逢財
台灣大學哲學系學士。著有《瑜伽飲食養生全書》、《最後一堂瑜伽課:薄伽梵歌第十五章的故事》、《Discover Yoga:探索瑜伽》、《薄伽梵歌——瑜伽奧義書》。
江信慧
政治大學英語系學士、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碩士。著有《瑜伽飲食養生全書》、《最後一堂瑜伽課:薄伽梵歌第十五章的故事》、《Discover Yoga:探索瑜伽》、《薄伽梵歌——瑜伽奧義書》。譯有《歸徒》、《達賴喇嘛的貓》。
相關著作
《印度智慧書:認識《薄伽梵歌》的第一本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薄伽梵歌》是永恆哲學(Perennial Philosohy)迄今最為說理明晰而又包羅甚廣的摘要書之一。因此祂那不朽的價值,不僅對印度人如此,對全人類皆然。
——英國作家,赫胥黎(Aldous Huxley)
祂是天下第一書,……只有廣博、寧靜、一致,以及迴盪在另一個年代、另一片蒼穹下的古老智慧之聲。
——美國作家,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
我要對閱讀經典的人說,如果他們期望讀一本好書,那就讀《薄伽梵歌》。
——美國作家,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
《薄伽梵歌》是古印度神祕主義中最趣味無窮的不朽之作。
——法國哲學家、歷史學家,維克托‧庫辛(Victor Cousin)
把《薄伽梵歌》銘記於心的人,每天都能從中找到新的喜悅與意義。
——印度聖雄,甘地(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
我毫不猶豫的斷言:《薄伽梵歌》是非凡的曠世之作,其概念、推理和語言均臻於極致,無與倫比。
——印度首位英國總督,沃倫‧哈斯丁(Warren Hastings)
讀著祂,我內心時刻湧流著對生命的感激之情,感謝祂讓我繼續活著,以研讀這部著作。
——德國哲學家、語言學家、教育家,威廉‧馮‧洪堡(Friedrich Wilhelm Christian Carl Ferdnant von Humboldt)
《薄伽梵歌》是一本具不朽意義的著作……提供對一切時代、一切宗教生活都適用的深邃洞見……
——德籍梵文學者,雅各‧萬格勒‧哈爾(Jakob Wilhelm Hauer)
我在閱讀《薄伽梵歌》時,所想到的只有一個問題:神是如何創造宇宙的?
——物理學家,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這真是一本絕美的東方哲學思想概述。
——物理學家,菲傑弗‧卡帕(Fritjof Capra)
《薄伽梵歌》的偉大力量在於這樣的事實:祂教導了一個「愛的信仰」。
——華人巨擘,林語堂
媒體推薦:
2006年,印度經典也成為美國哈佛商學院、華頓商學院的必修課程。……應用《薄伽梵歌》在綠色企業、僕人領袖、永續發展的理論。
——摘自《遠見雜誌》向古人學習專題報導
在《薄伽梵歌》中有許多日常的經驗,許多公司都將《薄伽梵歌》中的一些經驗引入到日常的商業營運中。
——摘自星島環球網〈薄伽梵歌:歐美商業時代的新聖經〉一文
名人推薦:《薄伽梵歌》是永恆哲學(Perennial Philosohy)迄今最為說理明晰而又包羅甚廣的摘要書之一。因此祂那不朽的價值,不僅對印度人如此,對全人類皆然。
——英國作家,赫胥黎(Aldous Huxley)
祂是天下第一書,……只有廣博、寧靜、一致,以及迴盪在另一個年代、另一片蒼穹下的古老智慧之聲。
——美國作家,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
我要對閱讀經典的人說,如果他們期望讀一本好書,那就讀《薄伽梵歌》。
——美國作家,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
《薄伽梵歌》是古印度神祕主義中最趣味無窮的不朽之作。
——...
目錄
[目錄]
〈推薦序〉 實踐《薄伽梵歌》的智慧
〈作者序〉 知識的祭祀、佈施、苦行
第一篇 生與死的智慧
第一章 死神的謎題
一、面會死神
二、人生真理 Q & A
三、人生的意義何在?
四、尤帝世提爾王的智慧
第二章 薄伽梵歌的五項真理
一、《薄伽梵歌》的背景
二、《薄伽梵歌》的五項真理
三、相信真理、去除愚昧
第三章 「意識」與「行動」的循環
一、生死相繼
二、沉淪的意識狀態
三、提昇的意識狀態
四、意識──靈性個體的徵兆
五、意識與行動的循環
第二篇 時空中的人間萬象
第四章 物質世界的創造
一、靈性世界
二、原因之洋維施努
三、孕誕之洋維施努
四、牛奶之洋維施努
第五章 物質三重屬性
一、三重屬性控制一切
二、善性之人
三、激性之人
四、墮性之人
第六章 人的不同行動傾向
一、社會階層的種類
二、社會各階層的賦定職責
三、分工合作、創造多贏
四、人生階段
第七章 感官、心念、智性、假我
一、身體與感官
二、感官如馬
三、心念
四、智性
五、假我
第八章 時間是循環的源頭
一、時間的直線行進或循環交替
二、時間主導物質世界的運作
三、年代的循環
四、鐵器年代的預言
第九章 循環轉輪中的眾生
一、生老病死的循環
二、生死輪迴的循環
三、業報的循環
四、祭祀的循環
五、人生目標的循環
第三篇 改變命運的關鍵
第十章 業報法則
一、行動必有報應──業報法則
二、業報的移轉
三、去除惡報
第十一章 錯誤行動
一、三種行動
二、錯誤行動的內容
三、魔性──帶來束縛的六種品質
四、魔思與魔行
五、現代啓示錄
第十二章 正確行動
一、人該做的事
二、正確行動的內容
三、生活中的實踐
第十三章 信仰導致行動
一、信仰的具體內容
二、墮性的信仰
三、激性的信仰
四、善性的信仰
五、善性的典範
第四篇 身心靈的全人觀
第十四章 認識你自己
一、我是誰?
二、靈體的特質
三、靈體的源頭
第十五章 生命的不同里程碑
一、神──「絕對真理」的三個層面
二、梵光──對神的初階理解
三、超靈──對神的進階理解
四、薄伽梵──對神的終極、全面理解
五、至於無神論者……
第十六章 無上智慧的源頭
一、無數化身的源頭──奎師那
二、超越一切的奎師那
第十七章 人生的長、久之計
一、長久之計──賦定職責:人的基本責任
二、永久之計──超然行動
三、永恆的信仰
第十八章 瑜伽之道
一、四大瑜伽之道
二、奎師那知覺三部曲
三、奉愛瑜伽最重要的兩項修練
四、奉愛瑜伽的殊勝
五、回到靈性世界:你真正的故鄉
最終章 遠古聖王如何處理死亡
一、自訂死期的畢施瑪
二、離家苦修的持國
三、放下一切的尤帝世提爾王
四、七日解脫的巴力嗣王
附錄 感恩與憶念
一、永遠感恩的聖帕布帕德
二、回憶哈亞貴瓦.帕布
三、塔茂.奎師那.哥斯瓦米
◎註解
◎參考書目
[目錄]
〈推薦序〉 實踐《薄伽梵歌》的智慧
〈作者序〉 知識的祭祀、佈施、苦行
第一篇 生與死的智慧
第一章 死神的謎題
一、面會死神
二、人生真理 Q & A
三、人生的意義何在?
四、尤帝世提爾王的智慧
第二章 薄伽梵歌的五項真理
一、《薄伽梵歌》的背景
二、《薄伽梵歌》的五項真理
三、相信真理、去除愚昧
第三章 「意識」與「行動」的循環
一、生死相繼
二、沉淪的意識狀態
三、提昇的意識狀態
四、意識──靈性個體的徵兆
五、意識與行動的循環
第二篇 時空中的人間萬象
第四章 物質世界的創造
一、靈性世...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