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評析多為知名作家作品,如:魯迅〈狂人日記〉、呂赫若〈牛車〉、朱西甯〈鐵漿〉、黃春明〈兒子的大玩偶〉、郁達夫〈沉淪〉、白先勇〈花橋榮記〉、金庸〈白馬嘯西風〉、鍾理和〈蒼蠅〉等。
2.研究論述多元並呈,以敘事學、符號學、現象學、空間理論及各式文化等研究概念。
小說正是一個文本的世界、符號的世界,小說作者在意識表述中建構出來一個「人與人相處的所在」。現象學可以發現其中作者在符號中隱藏的深意,發現文本中主體和客體的構成與被構成,將表述符號還原為意識的體驗。
小說是作者的意識想像與意識構成,同時也是我們讀者的意識想像。我希望能夠透過現象學式的意識分析,能更理性、更純粹發現我們和作者共同的想像,共同的世界。
作者簡介:
劉益州
筆名楊寒,創世紀詩社同仁,現任台中教育大學兼任助理教授,曾獲青年優秀詩人、安高詩集整理獎、中縣文學獎、創世紀五十週年詩創作獎等,出版詩集《我的心事不容許你參與》、《與詩對望》、《巫師的樂章》、《楊寒短詩選》(中英對照)以及小說集《大刀歌》、《巫師的樂章》。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魯迅〈狂人日記〉
呂赫若〈牛車〉
朱西甯〈鐵漿〉
黃春明〈兒子的大玩偶〉
郁達夫〈沉淪〉
白先勇〈花橋榮記〉
金庸〈白馬嘯西風〉
鍾理和〈蒼蠅〉
名人推薦:魯迅〈狂人日記〉
呂赫若〈牛車〉
朱西甯〈鐵漿〉
黃春明〈兒子的大玩偶〉
郁達夫〈沉淪〉
白先勇〈花橋榮記〉
金庸〈白馬嘯西風〉
鍾理和〈蒼蠅〉
章節試閱
焦慮的兩性:論呂赫若〈牛車〉中的現實表述
呂赫若〈牛車〉是一篇以樸實語言反映農民面對社會變遷艱辛生活的小說,雖然小說是描寫「人物」角色的故事,但呂赫若並不是僅用小說之筆來對人物的心理意識所寫實刻劃,而是以社會為對象來描寫人在社會場域中,如何去應變時代的變遷以及人際權力的互動,因此本論文以人際場域中的「家」作為討論的奠基,從家中成員的關係、互動、情緒表達以及活動,看見呂赫若在〈牛車〉小說中所欲開展的小說情節:從主角夫婦楊添丁、阿梅的心理與互動,開展出兩人如何面對社會變遷與經濟困境的情節。我們觀察小說裡家庭場域中「人-家」的兩性結構反映出農民對社會時代變遷的種種困境,故「人-家」結本質上是對「人-社會」的問題意識,本論文即據此作為討論的方向。
關鍵字:呂赫若、牛車、兩性、人際場域
一、 前言
呂赫若〈牛車〉是他於一九三五年於日本《文學評論》發表的第一篇作品,這篇作品透過樸實的語言,深刻反映卑微的農民在生活的辛苦,如林明德所說:
〈牛車〉是典型的鄉土小說,因此,小說語言非常素樸、真切,完全配合卑微人物的觀點來敘述,粗而不野,聲情合一,所以傳神 。
〈牛車〉是典型反映鄉土社會狀況的小說,其語言筆調非常樸實地貼切貼近鄉土的卑微人物,使小說描寫的人物栩栩如生,所描寫的鄉土社會狀況亦仿若親眼所見,透過素樸生動的描述,讓呂赫若的小說能對社會現狀深刻的批評,呂赫若其人的小說一貫是以反映社會為目的,他自言:
我並不是不會寫以人的個性美為對象的小說。而是一直更想以社會為對象,描寫人的命運的變遷 。
雖然小說是「人物」角色的故事,但呂赫若並不是用小說之筆來對人物的心理意識所寫實刻劃,而是以社會為對象來描寫人在社會場域中,如何去應變時代的變遷以及人際權力的互動,也就是說呂赫若的小說雖然以社會為描述的主體,但卻以人作為社會主體的表徵,其實,巴赫金亦認為小說是以呈現社會為主 ,然社會如何描述?社會一方面具有雜多性的多重意義,一方面是被意義結構的統一體,被許多「拋入」社會場域的存有「人」所構成 ,因此人與社會本質上互為表裡,透過人的命運變遷來理解社會,透過社會的現狀來發現人的命運變遷;而人在社會化的過程中,所際遇到的第一個社會結構就是「家」,「家」是人的存有和意義凝聚的主要空間中心 ,是「我」被拋入「人」這個身份的第一個社會結構,如畢恆達所說:
家包含了我們賦予空間的心理、社會與文化意義。所以金錢可以買到住屋,卻無法買到一個家 。
「家」不僅是居住空間,而是一個具有「微社會」的意涵的意義空間、人際空間,呂赫若擅長以家庭關係結構來描寫人的命運以及人意識到命運的行動與心志,林瑞明即言:
呂赫若的小說以「家」為最基本單位,藉著成員間的應對進退、舊慣習俗、道德人性、社會變遷及殖民統治的影響,千絲萬縷的被牽引出來,構成一個綿密完整的小說世界 。
呂赫若對「家」這個場域的描述,使家中的人、習俗、家中的人面對社會變遷、社會現況所產生的行動在小說中構成一個完整綿密的世界,呂赫若即常透過「人-家」的結構來表述他所欲表達的小說世界,表述小說世界中的故事,因此欲意深入瞭解呂赫若小說中的故事意涵,可以先就小說中「家」的場域進結構行探究,從家中成員的關係、互動、情緒表達以及活動,看見呂赫若所欲開展的小說情節,如〈牛車〉這一篇小說,就是從主角夫婦楊添丁、阿梅的心理與互動,開展出兩人如何面對社會變遷與經濟困境的情節,我們觀察小說裡家庭場域中的「人-家」兩性結構,實際上是對「人-社會」的問題意識,以下我們從〈牛車〉小說的家庭場域出發,去深入發掘作者在〈牛車〉小說中所表述的意識。
二、 「家」的結構表述
在〈牛車〉小說中一開始是用家庭中小孩的對話來展開劇情的:
「小鬼,還要哭嗎?」
惱了火,歪著自己也要哭的臉,木春敲了弟弟底頭,弟弟就更「呀──呀」地張起了和破了喉嚨一樣的聲音,睡到地上,胡亂地打著手腳,把油瓶弄翻了。
「這鬼兒……」木春捏緊了拳頭,彎下身子。「又要打呢!」但抬起了的手臂陡然失去了利器。木春溫和地說:
「發昏呀,哭,哭,怎麼辦呢?媽媽就要回來啦。衣服弄髒的呀! 」
焦慮的兩性:論呂赫若〈牛車〉中的現實表述
呂赫若〈牛車〉是一篇以樸實語言反映農民面對社會變遷艱辛生活的小說,雖然小說是描寫「人物」角色的故事,但呂赫若並不是僅用小說之筆來對人物的心理意識所寫實刻劃,而是以社會為對象來描寫人在社會場域中,如何去應變時代的變遷以及人際權力的互動,因此本論文以人際場域中的「家」作為討論的奠基,從家中成員的關係、互動、情緒表達以及活動,看見呂赫若在〈牛車〉小說中所欲開展的小說情節:從主角夫婦楊添丁、阿梅的心理與互動,開展出兩人如何面對社會變遷與經濟困境的情節。我們觀察...
作者序
序
我們對表述與符號的世界想像
小說文本是作者建構的世界,是作者將世界作為一個意向對象並經過意識的內化轉化成文字表述的過程,其中必然有意識的參與,正如大江健三郎所說:小說是由許許多多詞句堆砌而成的。但是,在這一過程之前,自己的意識和無意識是相互重疊的,這裡有一個給予或尋找詞語的模糊構思階段。
在作者構思小說的階段,意識在尋找一種表述意識並同時表述世界的方法,若如海德格說:「詩與思是近鄰。」小說則是思與真實世界的近鄰,小說是同時居住在思與世界之間,作為作者與讀者認識真實世界的方式之一,作者找到小說這種表述方式,在語言符號的建構過程中,我們更清楚意識怎麼樣去表述對世界的觀察、對世界的想像。
小說所構成的世界無疑是繁複的意識想像與表達,伽達默爾(Hans-Georg Gadamer)說:……每種語言都不斷地構成和繼續構成,它越是把自己的世界經驗加以表達,這種構成和繼續構成就越頻繁。
小說的語言文字無疑就是繁複的構成和繼續構成,不但作者在語言構成中尋找自我的意識,讀者也在閱讀的反映裡尋找作者和讀者的意識想像。
面對小說中繁複的時空與人事敘述,我們又怎麼能發現其中作者意識的參與?怎麼能透過文本與作者產生「互為主體」的想像關懷?
現象學提供了我們線索,模利士‧那坦森(Morris Natanson)就說:「現象學的還原法,把探究者從人與人相處的世間世界領引到純粹我本學的意識領域3。」小說正是一個文本的世界、符號的世界,作者在意識表述中建構出來一個「人與人相處的所在」,現象學可以發現其中作者在符號中隱藏的深意,發現文本中主體和客體的構成與被構成,將表述符號還原為意識的體驗。
小說是作者的意識想像與意識構成,同時也是我們讀者的意識想像。我希望能夠透過現象學式的意識分析,能更理性、更純粹發現我們和作者共同的想像,共同的世界。
這可能是包含我們人類情感及哲思的世界,我們可以更純粹去發現那世界的快樂與悲傷,不安與哀愁……然而這本論文集必然也包含了我些許不安與憂慮。此書收錄我2010 年至2011 年發表的小說論文,約十萬字左右,共八篇論文,大抵是在台中教育大學開「現代小說選」的課時,因為備課緣故的額外副產品。那時正經歷一些情感人事上的苦悶糾葛,約末只有寫論文才會讓我獲得知識上的快樂,
或許論文集中所收錄的〈焦慮的現實:論呂赫若〈牛車〉「家屋」場域中的表述〉、〈焦慮的視角:論郁達夫〈沉淪〉中存有的意識表述〉等,所述說的焦慮並不是屬於作者,而是屬於論者我也說不一定,但願我在寫論文時,確實將這些外在的情緒「現象學式」的懸擱起來。
而隨著這本論文集的出版,益州再次瀏覽這些論文篇目和這幾年對於現象學粗淺的吸收與認識,仍然對時間流中那些曾經的人事而覺得感謝。
但願,在時間之流中,我們的「滯留印象」總是美好而不帶惆悵,也希望這本論文集能讓某些讀者也覺得美好,透過閱讀,我們肯定會有如小說中某些美好的情節那般美好。我想像。
20111129 AM12:19 劉益州
序
我們對表述與符號的世界想像
小說文本是作者建構的世界,是作者將世界作為一個意向對象並經過意識的內化轉化成文字表述的過程,其中必然有意識的參與,正如大江健三郎所說:小說是由許許多多詞句堆砌而成的。但是,在這一過程之前,自己的意識和無意識是相互重疊的,這裡有一個給予或尋找詞語的模糊構思階段。
在作者構思小說的階段,意識在尋找一種表述意識並同時表述世界的方法,若如海德格說:「詩與思是近鄰。」小說則是思與真實世界的近鄰,小說是同時居住在思與世界之間,作為作者與讀者認識真實世界的方式之一,作者找到小說...
目錄
序/許又方
序 我們對表述與符號的世界想像/劉益州
注視的他者與他者的注視
──論魯迅〈狂人日記〉中「互為主體」的表述結構
摘要
前言
奠基:注視是人對世界的好奇
當下注視的他者
回顧活動中注視的他者
前瞻活動中注視的他者
他者的注視
結論:讀者的注視
參考文獻
焦慮的兩性:論呂赫若〈牛車〉中的現實表述
摘要
前言
「家」的結構表述
男性的焦慮
女性的悲哀
結語:焦慮與悲哀
生命現象的注視與開展:從朱西甯〈鐵漿〉看生命時間經驗的開展
摘要
前言:〈鐵漿〉的主題與生命現象的表述
〈鐵漿〉中火車鐵道所開展的時間現象
孟昭有的生命注視與開展
孟憲貴的生命注視與開展
結語:時間流中生命的示現以及際遇性問題
參考書目
被注視的符號:論黃春明〈兒子的大玩偶〉中「奇特裝扮」的現象
摘要
前言:人際場域與符號的示現
坤樹自我對「奇特裝扮」的身體符碼的現象認知
在家庭場域中對「奇特裝扮」的感知現象
在社會場域中對「奇特裝扮」的幾種反映
結語:「奇特裝扮」的身體符號在被注視下的差異解讀
參考文獻
焦慮的視角:論郁達夫〈沉淪〉中存有的意識表述
摘要
前言:孤獨、病態的意識表述
存有的意識意向性行為與特徵
空間場域中的人際結構
存有的意識表述:人際關係、國族認同與性
性慾與自我的沉淪
結語:病態、焦慮與陌生化的視角
參考書目
空間場域的時間性:論白先勇〈花橋榮記〉的時間表述
摘要
前言:人是空間場域的時間徵象
意向主體所意向的空間場域
意向主體與意向對象在空間場域中的位置與時間性
時間流中的際遇性──以盧先生的際遇為討論中心
結語:人與空間的時間性
符號、象徵與場域:論金庸〈白馬嘯西風〉中的符號意涵
前言
民族間的符號象徵:民族背景、高昌地圖
愛情的符號象徵:天鈴鳥、玉鐲、毛皮
結語
情與眼:鍾理和小說〈蒼蠅〉中愛情意識的視覺與聽覺感官
表述之現象學討論
摘要
前言:注視中的注視
他的愛情意識與視覺意向活動
她以及眼波記號的示現
聽覺意向活動的表述
愛情世界的他者
結語:兩個方向的「意向活動」表述澄明愛情
參考文獻
序/許又方
序 我們對表述與符號的世界想像/劉益州
注視的他者與他者的注視
──論魯迅〈狂人日記〉中「互為主體」的表述結構
摘要
前言
奠基:注視是人對世界的好奇
當下注視的他者
回顧活動中注視的他者
前瞻活動中注視的他者
他者的注視
結論:讀者的注視
參考文獻
焦慮的兩性:論呂赫若〈牛車〉中的現實表述
摘要
前言
「家」的結構表述
男性的焦慮
女性的悲哀
結語:焦慮與悲哀
生命現象的注視與開展:從朱西甯〈鐵漿〉看生命時間經驗的開展
摘要
前言:〈鐵漿〉的主題與生命現象的表述...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