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想一個人,不行嗎?》時而抒情時而犀利,捍衛想要一個人的權利,
《如果那是一種鄉愁叫台南》娓娓道來家鄉故事,既是感性又是懷舊,
獨立評論@天下週三〈粗茶淡飯〉專欄作家米果最受好評食療札記終於出版!
在自律的日常生活中,自行料理三餐是種幸福也是對自己負責,
這其中還包含了對生活的堅持、對記憶的依戀與享受下廚的自在樂趣。
一個人住,在家工作,並且以規律的方式生活著,米果也自己料理自己的三餐。「從搭車到四個站牌之外的傳統市場採買,到搭捷運經過十數個站之外的生鮮超市採購,每週一到兩次的買菜行程,有時候透過網路跟小農直接訂貨,已經成為我的日常課業。」
年輕時曾經厭惡的事情,現在卻是甘之如飴,並且異常堅持。不追求犒賞自己的大餐,捨棄充滿食安危機的外食,依循著時節採買食材,悉心洗滌備料烹調跟食用。米果選擇的這樣的飲食規則,選擇為自己吃下肚的食物負責,並且在料理之中,暗藏對家人的思念。
【家裡的味道】:引領你一同回味自家餐桌上屬於媽媽及阿嬤的家族口味。
【台南的味道】:最講究吃的台南嘴巴,自豪的在地小吃隱藏著各種堅持。
【粗茶淡飯】:關於時節的飲食樂趣以及食安問題、飲食習慣改變的省思。
【自慢滋味】:不見得是功夫菜餚,拿手菜其實就是每日料理的經典款式。
【小菜一碟】:越簡單的食材,料理起來越是行雲流水、韻味十足。
米果說:我喜歡自己把自己餵飽,
薑燒醬油、台式蛋包飯、老派沙拉、番茄蛋花湯……
即使難吃,也要負責任地,直到最後的湯汁都不能閃躲。
雖然只是小小的日常,卻是我的人生「流儀」。
作者簡介:
米果
文字工作者,小說與隨筆雜文書寫者,網路重度使用者,台南出身,喜歡棒球與日本推理小說,不愛好萊塢電影和韓劇。曾獲幾項文學獎,手上有四個專欄。最怕受邀演講座談,也怕走在路上被認出來。最喜歡逛菜市場跟超級市場,把自己餵飽是現階段最熱中的人生志業。
已出版紙本作品《慾望街右轉》《極地天堂》《如果那是一種鄉愁叫台南》《朝顏時光》《只想一個人,不行嗎?》《13年不上班卻沒餓死的秘密》等十餘本書。
個人部落格:【私.生活意見】 blog.roodo.com/chensumi
Facebook:【米果大會堂】www.facebook.com/mimikoteam
章節試閱
家裡的味道‧特別來賓之台式蛋包飯
我家餐桌很早就出現「蛋包飯」這道料理,在那個「蔣總統萬萬歲」的年代,光是殺日本鬼子的題材就可以拍好幾部愛國電影的年頭,類似「蛋包飯」這款日式料理出現在餐桌上,其實很刺激。
「哇,是日本料理耶!」
第一次吃到蛋包飯,應該是在台南東門城外,靠近東安戲院,約莫在目前東門路與長榮路的交叉口,忠泰文具店前方,有一個傍晚才會在路旁亮起電燈泡營業的攤子,那攤子的老闆是個理平頭、很像山口組老大、個性卻很爽朗熱情的中年壯男,老闆娘則是燙一頭時髦捲髮,頭髮染成葡萄紫紅色,喜歡穿豹紋緊身上衣,身材相當火辣的奇女子。那攤子的主力應該是海鮮熱炒,也有生魚片和生啤酒,但是豹紋老闆娘最噴火的料理,卻是蛋包飯。單柄鐵鍋,炒起飯來,飯粒一顆一顆,在空中翻滾,另起一鍋煎蛋皮,再用大圓杓扣一碗份量的炒飯在蛋皮中央,蛋皮周邊往內收攏,再用盤子倒扣在炒飯的小山丘上面,隨即用一手按住盤子,一手把鍋子翻轉過來,就是一份漂亮的蛋包飯。
小時候,我經常站在路邊看豹紋老闆娘表演快速料理蛋包飯的「實境秀」,想要在家吃蛋包飯,成為我們家小孩三番兩次向母親「注文」的請求。「注文」是日本時代留下來的台式外來語,有「點菜」「點餐」的意思,我們家用「注文」這個詞彙用得很頻繁,譬如童年辦家家酒遊戲,就裝模作樣問玩伴,「今天要注文什麼」,直到長大開始學日文,才知道日本人也用同樣的漢字,幾乎是同樣的意思。
跟蛋包飯一樣,番茄醬也是時髦的東西,認識番茄醬的契機是透過中正路王冠百貨頂樓遊藝場的熱狗牽線,熱狗裹一層厚厚的粉,油炸之後,插好竹籤,再淋上紅紅的番茄醬,大概是那個年頭的逛街必吃熱門點心。後來家裡的冰箱也出現玻璃罐裝的番茄醬,有一陣子,我甚至拿來抹土司吃。
總之,母親應該也站在路邊觀賞過豹紋老闆娘的蛋包飯美技,後來,只要是父親提著皮箱到台北迪化街出差,可以不用張羅四菜或五菜一湯的時機,形同特別來賓身份的蛋包飯,就會翩然到來,變成娛樂小孩的餐桌嘉年華。
最好是隔夜飯,隔夜飯炒起來,比較Q彈。炒飯的配料是豬肉跟蝦仁,炒到飯粒油亮光澤,再淋上番茄醬拌勻,整鍋飯就呈現漂亮誘人的粉紅色,這時,把飯盛出來,按個人食量分配好,接下來,就是把雞蛋打勻,大概一份蛋包飯要用掉一顆蛋,將蛋黃蛋白打到充分融合,還冒出泡泡,拿捏好一盤蛋包飯的蛋皮份量,倒入熱油鍋內,搖晃鍋子,散開成一張略大於盤子面積的圓,然後把分配好的飯,置於蛋皮中央,將蛋皮四周收攏,模仿路邊那位豹紋老闆娘的身手,一首按住倒扣的盤底,一手將鍋子翻轉,如此重複,直到一人一盤的蛋包飯部隊排在餐桌成一個圓,就大功告成了。
因為太貪戀番茄醬的酸甜滋味了,因此在蛋包飯的表層,又塗抹薄薄一層番茄醬,好像進行什麼嚴肅的粉刷工程,非要均勻不可,拿著銀色湯匙,反覆塗抹,比洗臉還要認真。
銀色湯匙挖下第一口蛋包飯的瞬間,是幸福破表的頂點。
到了中學時期,只要中午便當出現蛋包飯,就會覺得那一整日都充滿驚喜,畢竟是特別來賓大駕光臨啊!
母親用不銹鋼便當盒倒扣蛋包飯的功夫也相當厲害,便當盒一打開,飽滿的蛋皮,像一張俏皮的臉,臉皮還有稍許咖啡色不規則紋路,看起來,也像豹紋。
後來,陸續吃過傳統的日本蛋包飯,有更時髦的說法叫做歐姆蛋包飯,或淋上紅酒燴牛肉,也有咖哩口味,就連電視節目「料理東西軍」都進行過蛋包飯對決,也才發現,所謂蛋包飯的傳統主流,根本不是把蛋皮煎成焦黃薄皮,而是蛋汁入油鍋之後,快速攪拌,做成鬆鬆軟軟帶有水份的「蛋糰」,保留蛋汁的滑潤juicy,也沒有倒扣盤子這道程序,而是把炒飯先盛在盤內,做好造型,再把鬆軟的「蛋糰」,直接從鍋子滑向炒飯堆,再用刀或叉,把那團鬆軟的蛋,從中間劃開,彷彿火山熔漿從山頂滑落,迅速將炒飯覆蓋起來,這過程,猶如魔法。
我和母親一起看過電視節目示範的蛋包飯「製程」,母親只是嘴邊「嘖」了一聲,沒什麼感想,就起身走開了,之後又繼續她的蛋包飯絕活,沒有意思要跟傳統主流妥協。
我自己嘗試用大炒鍋做蛋包飯,因為力道拿捏不好,總是在翻轉倒扣的階段卡關,不是翻不過去,就是灑了滿地,可見這功夫不簡單啊!後來也試過用平底鍋,但是倒扣不出漂亮的圓弧狀而作罷,最後終於想到一個替代方案,把煎過的蛋皮鋪在淺底的大碗,再將炒好的飯盛入碗內,找一個盤子倒扣,翻轉大碗,耶,大功告成。
母親成為阿嬤之後,只要孫子開口「注文」,還是會立刻變出好吃的蛋包飯,孫子甚至會特別要求蛋皮焦一點,而炒飯的配料也多了青豆仁、紅蘿蔔和玉米粒,升級為豪華版。母親的臂力還是很有水準,倒扣盤子的實境秀,成功率逼近百分百。
幾年前,我還在雜誌社上班的那段日子,發現信維市場有個熱炒攤子也賣蛋包飯,幾乎跟母親的作法一模一樣,也是走蛋皮焦黃的台式路線。有一次截稿期,整個編輯部竟然無異議達成共識,請工讀生妹妹去熱炒攤子外帶十幾份蛋包飯,可以想像老闆分批煎蛋皮、分批將蛋包飯倒扣進紙餐盒的揮汗模樣,大家開玩笑說,真是讓老闆吃盡苦頭的訂單啊!可是幾年之後,再路過信維市場,已經找不到昔日那個賣蛋包飯的攤子了,不曉得是歇業,還是搬家了。
我還是獨鍾家裡吃習慣的台式蛋包飯,但或許也不算是普遍的「台式」作法,而是母親的主婦魂堅持,因為是我們這輩子的蛋包飯啟蒙,沒得商量,不能妥協,畢竟,是特別來賓的身份啊!
粗茶淡飯‧湯頭是熬煮的心意不是化學添加的魔術
熬湯,是一門耐心的修行,只要是喜愛烹煮的人都知道,所謂湯頭滋味好不好,絕對不是入口瞬間的短暫香氣,而是沉入喉間的回甘心意,沒有誠摯的心意,就不要拿「天然」的藉口出來開玩笑。
約莫在兒時有味覺與嗅覺的記憶以來,家裡的餐桌圓心,一定會有一鍋湯,倒也不是直接把湯鍋端上桌,而是盛裝在大同瓷器的碗公裡,碗公的邊緣,有一圈粉紅色小花。那碗湯,就端坐在圓桌的中心點,圍繞碗公的外圈,有青菜、魚、肉、蝦、豆腐等大小盤子,外加醬油一小碟、豆腐乳一小碟,接下來的一圈,則是碗筷湯匙,最外圍則是無論如何都要等到全員齊全才會開動的一家人。
那樣圍成一圈的用餐儀式,每每以喝湯作為完滿的終結,而那碗湯,是母親當日烹調最費時費心的一道料理。無論餐桌上的湯品,最後以何種風貌呈現,做為基底的湯,都不是清水加味精鹽巴就能交差,倘若是那樣草率,對於所謂的主婦料理魂來說,顯然不敬。
熬湯所要花費的心力,絕對是一場完整一到九局的正規比賽,甚至連賽前的熱身或偶有的延長賽,都馬虎不得。
清早上菜場,要跟熟識的肉販採買豬大骨,那個年頭,沒有化學湯塊,湯要好喝,豬大骨是靈魂,非常搶手,有些時候沒有特別吩咐,還搶不到。那大骨的份量倘若K到小孩的腦袋,如果不是淤青就是暈眩半天一日,大約是那樣的體積與重量,類似打擊力道驚人,一出手就能穿越全壘打牆的中心強棒。
大骨要先用煮沸的水燙過,再用清水洗一次,才能放入大鍋裡面熬煮。母親對於大骨湯的品質很講究,起碼要幾個小時在爐邊看顧,火候大小,撈油的時機,全都在她的專業掌控下,沒有妥協的餘地。
比較「頂真」的時候,譬如年節要圍爐吃鍋,那就要先把扁魚炸過,再加入大鍋跟大骨一起熬煮,另外加入小干貝,有時候還有小魚干,最終撒入大把柴魚片,熄火,蓋上鍋蓋,必須是那樣的陣容,經過紮實的磨合,才夠格作為火鍋湯底。
那一大鍋大骨湯底就成為每餐料理湯品的靈魂,煮黃帝豆排骨湯、或豆薯剉籤打顆蛋花加一把蒜苗切片、或湯裡添少許醬油煮成茼蒿菜魚丸湯……倘若飯不夠,就下一把麵條,用大骨湯做底,加一大匙肉豉仔和一把小白菜,就是緊急登板救援的陽春麵。
那時麵攤的基本配備就是一口大又深的鍋,鍋子分成兩半,一邊熬大骨,一邊沸水燙麵燙青菜,鍋蓋也分成兩半,可以左右掀開、又可轉來轉去。下麵的時候,先用長筷子勾起鍋蓋,用手把麵撥散下鍋,鍋蓋轉半圈,用大鍋杓取大骨湯入大湯碗,再蓋上鍋蓋,等到麵煮軟之後,再用長筷子勾起鍋蓋,摘幾片小白菜,灑入鍋內,隨即用竹編漏杓撈起,放入湯碗,淋上肉燥,整個下麵煮麵撈麵的過程彷彿嫻熟的戲法,我拎著湯鍋站在一旁,看到出神。
普遍稱為陽春麵,但是台南另有一說法為「外省麵」。外省麵的湯底必然是大骨熬煮,如果麵攤那鍋肉燥是攻擊力,那麼,大骨湯就是滴水不漏的防守功力,將整碗麵的實力,平衡到極致。
家裡熬過的大骨,其實已無滋味,就拿給小狗磨牙。小狗愛到死心塌地,咬著咬著,咬到入睡,還抱著不放。
湯底是時間淬練出來的魂,時間拉長了滋味的餘韻,最貴的成本,其實是跟食材對話的耐性。
可是,時間變成煮食過程當中,最容易被捨棄的環節,有了簡便的湯塊和號稱濃縮之後又可還原的湯粉,為了節省烹煮的瓦斯費,為了減少看顧大骨湯的人力時間,為了增加連鎖店獲利的空間,為了讓消費者花很少錢也能喝到「美味的湯頭」,於是那些必須花費在熬湯的金錢與時間成本,只要有漂亮的廣告文宣跟各種化學香料,要什麼味道,就有什麼味道,要什麼色澤,就有什麼色澤,這是一場你情我願的吃食大騙局,消費兩端彼此心知肚明,只要不被戳破,只要吃了不會馬上死掉,那就來吧,「美味湯頭」。
唉,如此也就枉費了熬大骨湯的那種時間入味的心意了!化學香料雖有合法添加的法條作為掩護,不管是做生意的人還是花錢消費的人,都說這年頭吃飽已經不容易了,說謊或被騙的背後各有委屈跟理由,但這些添加物是真的吃進肚子裡的啊,湊足體內腸胃的化學元素表之後,從嘴裡打嗝出來的氣味,應該也很悲傷吧!
粗茶淡飯‧過於夢幻的賞味期限
「對於市售食品標示的『賞味期限』,你有什麼看法?」
最近,常常自問自答。我必須坦承,對於「賞味期限」,確實存在過於夢幻美好的想法,甚至產生病態的依賴。賞味期限的長短,曾經是我選購食材的標準,即使到現在,在瞬間必須做決定的幾秒間,仍然會陷入迷思。
雖然,賞味期限的說法來自日本,可是這四個漢字看起來並沒有語言隔閡的問題,過去台灣食品業還沒有標示賞味期限的規定,甚至連生產日期都很少誠實告知消費者,那時,我們站在超商超市的貨架前,喔,不對,可能只是柑仔店老闆直接把商品遞給我們,我們到底依照什麼標準來決定要不要買?要買哪個牌子?買回家之後,在多長的期限之內必須完食?或者根本沒想那麼多,就讓它們在冰箱裡面默默腐敗發霉變質,某一天驚覺它們的存在,如果還能吃,就繼續吃,不能吃,就丟棄。
我先坦白自省,過去有很長一段時間,如果去超商買鮮奶豆漿,會挑選製造日期最靠近的,賞味期限比較長的那一款,同樣品牌同樣價位的,就想辦法取走10天後到期的,而不會拿2天後到期的,甚至會想辦伸手挖到冷藏櫃深處,把店員處心積慮按照時間序列排好的隊形,徹底破壞。
選購盒裝豆腐豆干或雞蛋的時候,一定挑選保存期限比較長的,冷凍水餃也比照辦理。
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採買加工食品的剎那間,很直覺的反應,就是這東西要新鮮,最好當日出廠,也要能夠放得久。
如果食品標示的賞味期限不長,會誤以為這東西不好,一下子就壞掉,那可不行,放棄吧,我們無緣。
可是我最近一直在檢討自己對於賞味期限的依賴和迷思,這當中一定出了什麼問題。
首先,我們把製造、購買到吃進肚子的這段旅程,從每天的小旅行,拉到長天數的跋涉,而且終點是越遠越好。古老年代的家庭可能沒有冰箱,而且家庭主婦習慣當日採買當日烹煮,頂多就是食用油與醬油等調味醬料才會有保存的問題,現在不一樣了,多數家庭都是一週或兩週採買一次,冰箱也夠大,就算網路訂購生鮮冷凍食品,也有冷藏冷凍車宅配,所以就必須顧及到青菜蔬果能不能「久放」,牛奶豆漿飲料的保存期限夠不夠長,加工食品有沒有辦法撐很久還保持原本的風味,甚至要顧慮到未來的一週到兩週之間,糧食夠不夠?可以簡單調理可以快速應急的加工速食充分嗎?如此一來,冰箱變成賞味期限的競技場,畢竟什麼時候要吃什麼東西,完全無法預期,所以就先發、中繼、後援投手,一併叫到牛棚熱身,永遠保持隨時可以上場的程度,因此,賞味期限變成競爭力的一種,這是消費習慣使然,我們面對食物的態度已經徹底改變。
問題來了,蔬菜水果以其本質與栽培和季節因素,原本就有保存保鮮的各種難度,「盡快吃完」「趁新鮮吃」絕對是要訣,至於加工食品,如果要滿足消費者對於賞味期限的挑剔,最省事的方法,就是化學添加。
只要產品的成分標示出現許多化學專有名詞,可別以自己在學校的化學成績不好作為藉口就輕易漠視,那些添加物除了讓加工食品色澤更美、口味更佳之外,還有一項魔力,就是有辦法讓它們在這世間活存得更久而不腐敗,然後食品大廠跟政府權責單位會告訴我們,那是合法添加物,不用過於恐慌。
對於賞味期限的迷思,還有一個例子,就是糕餅甜點。舉凡訂婚結婚的傳統漢餅,中秋月餅,生日彌月蛋糕,大家介意的,仍然是賞味期限夠不夠長的問題,如果有辦法放得久,好像在競爭力上面取得一些領先的好感,要是賞味期限不長,在採買的時候就會有點猶豫。譬如,家人會用讚賞的口氣說,「這個餅不錯,從中秋放到現在都沒有壞」,或說,「這家的產品很厲害,可以放一個月,真不簡單。」
也許,我們對於什麼時候要吃什麼,太沒有把握了,因此,把加工食品囤積起來,塞進冰箱,就以為能夠天荒地老。端午的粽子放到中秋,中秋的月餅放到過年,過年的年糕放到清明,類似這樣的食品壽命,最好,那是一種夢幻的安心感。
最近這幾年,我開始檢討自己對於賞味期限標示的態度,如果不是有絕對把握能夠在最快期限內完食的醬料或加工食品,就盡量不採買,即使它們的標示夠長遠,也不要高估自己的記性,畢竟多數的瓶罐醬料跟冷藏冷凍加工食品,有很大機率是在冰箱裡面默默過期,成為廚餘垃圾。
想辦法約束自己,採買的青菜蔬果肉類魚類沒有吃完之前,不會重複採買囤積,但這樣的作法必須有很好的自制力跟掌控力,突然出現存糧空窗期的時候,起碼還要有醬油烏醋麻油乾拌麵條這招,還不至於餓死。
某一次食品展,發現京都老舖醃漬的醬菜,保存期限竟然只有一個禮拜,跟店家提到這個問題,日本來的師傅想了一下,「好吃的東西,不是應該快點吃掉嘛!」他進一步解釋,純天然食材必須趁早食用,這才是善待食物的方法,而不是想辦法讓它們不會壞掉。
恍然大悟啊,當時簡直五雷轟頂,是這樣沒錯,我這蠢蛋。
捨棄過於夢幻的賞味期限,不過份囤積,畢竟時光飛逝的速度往往超乎預期,不信你去翻一下家裡的冰箱,有多少過期一年或兩年的醬料跟加工食品,當初將它們買回家的時候,不都是信誓旦旦彼此相愛可以長期交往才去結帳的嘛,是該好好檢討,不要太倚賴賞味期限的神話,起碼不要讓自己變成對食物絕情的人啊!
家裡的味道‧特別來賓之台式蛋包飯
我家餐桌很早就出現「蛋包飯」這道料理,在那個「蔣總統萬萬歲」的年代,光是殺日本鬼子的題材就可以拍好幾部愛國電影的年頭,類似「蛋包飯」這款日式料理出現在餐桌上,其實很刺激。
「哇,是日本料理耶!」
第一次吃到蛋包飯,應該是在台南東門城外,靠近東安戲院,約莫在目前東門路與長榮路的交叉口,忠泰文具店前方,有一個傍晚才會在路旁亮起電燈泡營業的攤子,那攤子的老闆是個理平頭、很像山口組老大、個性卻很爽朗熱情的中年壯男,老闆娘則是燙一頭時髦捲髮,頭髮染成葡萄紫紅色,喜...
作者序
關於自己把自己餵飽這件事情
人過中年,開始會做一些年輕時期厭惡做的事情,而且越來越執著,甘之如飴,甚至不理會別人的側目,就算被嘲笑,被說是傻瓜笨蛋,也無所謂。
為何如此?可能是因為人生已然來到下半場,可以出手攻擊的機會不多了,必須將領先的局面守下來的壓力卻不小。
以前總以為花錢打發一餐兩餐,是犒賞自己的恩典,後來漸漸覺得,有本事自己料理菜色,自己把自己餵飽,才叫做幸福。
「很花時間啊!」
「沒有比較省錢啊!」
「麻煩!」
「外面買一買就好了啊!」
「還要洗碗,很討厭!」
諸如此類的,還搭配不耐煩的表情,或雙手插腰,食指直接朝著鼻頭戳過來,「你這傻瓜,這樣子有什麼好拿出來說嘴的。」
對方大約是那樣的意思,即使沒有明白說出口,也大概是那樣的表情。
之前還會費盡唇舌去爭辯,漸漸地,就算了,笑笑即可,畢竟,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從搭車到四個站牌之外的傳統市場採買,到搭捷運經過十數個站之外的生鮮超市採購,每週一到兩次的買菜行程,有時候透過網路跟小農直接訂貨,已經成為我的日常課業。
採買當時,腦袋其實就已經同步構思菜色如何搭配,也就是先在心頭揣摩那些味道,但也有不按照計畫來的,發現當令蔬菜,想吃的海鮮,便宜又好,先買了再說。因為當令新鮮的食材,都有配合節氣、調理體質的使命,只要肚子餓了,走入廚房,那些採買當時美好邂逅的心情,自然而然就會找到味道的歸宿。
反正在家工作,坐久了,總得起來走動,於是,走動的時候,就晃到廚房水槽邊,打開水龍頭,洗菜,如果是葉菜類,就盡量在水中搖晃沖刷,如果是瓜果根莖類,就先用軟刷子謹慎刷洗,接著浸泡,浸泡過後再沖洗,比自己洗臉SPA還要費力的態度。
該解凍退冰的,該事先調味的,該切絲切塊的,該滾水燙過的,一次一次的離座走動,一次一次備料完成,我像個每天都要拿著手套到牛棚熱身的中繼後援投手。
人生到這個階段了,什麼熱量、膽固醇、三酸甘油脂,什麼農藥殘留、化學添加,都不只是如影隨形的背後靈,每次躺在沙發上,一邊看電視一邊摸肚子,總會揣測肚子裡面到底藏了什麼不該出現的東西,諸如此類的不安,已經變成人生難以逃避、非得認命不可的微小卻巨大的疑神疑鬼了。
那就盡量自己料理,清清楚楚知道從採買到清洗到調味的過程,是怎樣的山水相逢,總也是對自己負責的態度。雖然這樣講,實在很矯情。
即使是自己煮給自己吃,也盡量有飯有青菜有肉有魚有湯,當日烹煮,當日完食,還要用心擺盤,當作一種款待的心意。
朋友問我,煮食對我來說,算不算是療癒?或是幸福感?
我想了一下,好像也沒有到「療癒」或「幸福感」那種浪漫偉大的層次,如果硬要定義,可能比較接近於「責任感」的訓練吧!
對現階段的自己來說,料理三餐,看似毫不起眼的日常,最小限度的善待自己,卻巨大如人生志業那樣。我喜歡自己把自己餵飽,即使難吃,也要負責任地,直到最後的湯汁都不能閃躲。套一句日本人愛用的說法,雖然只是小小的日常,卻是我的人生「流儀」。
關於自己把自己餵飽這件事情
人過中年,開始會做一些年輕時期厭惡做的事情,而且越來越執著,甘之如飴,甚至不理會別人的側目,就算被嘲笑,被說是傻瓜笨蛋,也無所謂。
為何如此?可能是因為人生已然來到下半場,可以出手攻擊的機會不多了,必須將領先的局面守下來的壓力卻不小。
以前總以為花錢打發一餐兩餐,是犒賞自己的恩典,後來漸漸覺得,有本事自己料理菜色,自己把自己餵飽,才叫做幸福。
「很花時間啊!」
「沒有比較省錢啊!」
「麻煩!」
「外面買一買就好了啊!」
「還要洗碗,很討厭!」
諸如此類的,還搭配不耐...
目錄
前言:關於自己把自己餵飽這件事情
一、家裡的味道
外婆的薑燒醬油味
草地阿嬤的餐桌
多謝款待之母親的廚房身影
炸肉油的午後
幫媽媽煮飯
來吃粥吧!
歡迎特別來賓……台式蛋包飯
代打上場的飯湯部隊
天涼了,來吃麻油料理吧!
最昂貴的便當
歡迎回來,好兄弟們
鹹肉……思念阿嬤的味道
與母親手作布丁的久別重逢
老派飲料的人情記憶
二、台南的味道
肉燥飯與飯桌仔
魚丸湯原來是鄉愁
台南米糕絕不妥協的風骨
有吃有保庇的三王爺糕仔餅
散步就能吃到的虱目魚粥就很美味
台南菜市場完全制霸的珍珠玉米
無法拒絕紅豆的好意
被空軍市場的涼麵寵壞了
三、粗茶淡飯
是誰偷走家裡的餐桌?
冰箱為何變成食物的墳場?
菜市場好療癒
湯頭是熬煮的心意不是化學添加的魔術
老夫子,魚蛋米粉,我的香港鄉愁
越來越不愛「吃到飽」,原來是我老了
過於夢幻的賞味期限
親愛的米粉
小而嗆辣的台灣蒜頭正「得時」
回不去的鮮奶消費年代
四、自慢滋味
茄子的淡淡憂傷
月領11K那些年的寂寞超市滋味
進擊的煎魚一定要「赤赤」
豆芽菜你到底怎麼了
女子高校之老派沙拉的必要
偶爾也想要吃「今日特餐」
滷肉的餐桌地位
雞胸肉的甜蜜復仇
清寒蛋餅
緊急登板又一餐
自慢料理
白菜滷的生存意義
王牌救援炒麵
七月半的濃情與清淡
五、小菜一碟
不必拘泥的紅白蘿蔔
乾煎豆皮
紅蘿蔔絲蛋
醬油蒜頭炒筍
我愛杏鮑菇
毛豆還是清純的好
只是番茄蛋花湯
魚湯‧一人份
透抽是快樂的
清冰箱的最後兩道小菜
前言:關於自己把自己餵飽這件事情
一、家裡的味道
外婆的薑燒醬油味
草地阿嬤的餐桌
多謝款待之母親的廚房身影
炸肉油的午後
幫媽媽煮飯
來吃粥吧!
歡迎特別來賓……台式蛋包飯
代打上場的飯湯部隊
天涼了,來吃麻油料理吧!
最昂貴的便當
歡迎回來,好兄弟們
鹹肉……思念阿嬤的味道
與母親手作布丁的久別重逢
老派飲料的人情記憶
二、台南的味道
肉燥飯與飯桌仔
魚丸湯原來是鄉愁
台南米糕絕不妥協的風骨
有吃有保庇的三王爺糕仔餅
散步就能吃到的虱目魚粥就很美味
台南菜市場完全制霸的珍珠玉...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