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蘊含菊的美,卻又顯露刀的鋒芒,
想了解充滿矛盾的日本人,
就一定要讀這本解說最透徹的
「日.本.人.說.明.書」
*二戰後美國用「菊與刀」改建日本,
現在世界用「菊與刀」分析日本人!
已被譯成30餘種語言.全世界銷量突破3000萬冊
性格蘊含菊的美,卻又顯露刀的鋒芒
充滿矛盾的日本人:
「愛美而又黷武、尚禮而又好鬥、喜新而又頑固、服從而又不馴」
「菊與刀」就是為了深入研究日本人而誕生。
●「菊與刀」與新渡戶稻造所著之「武士道」,
並列為深度研究日本必讀的傳世經典著作。
本書迄今已被譯成30餘種語言,足見其影響力。
●本書作者以西方人類學家的客觀角度,由各種層面剖析日本,
從獨有的文化傳統、欠恩與報恩的情結糾葛、道德觀、復仇觀、
情慾的世界到兒童的教養等,句句切入日本人的思想核心,
就像是本最完全的「日本人說明書」。
●本書不只受到西方各界的肯定,甚至在日本也引起熱烈迴響,
被譽為「現代日本學的鼻祖」。
作者簡介:
露絲.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
1887年生於紐約,
原姓富爾頓,其祖先曾參與美國獨立戰爭。
他本人大學時期主修英國文學。
1919年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人類學,
是Franz Boas的學生,1923年獲博士學位。
1927年研究印第安部落文化,
寫成《文化的類型》(Patterns of Culture,1934年出版)一書。
1940年著《種族:科學與政治》(Race:Science and Politics),
批判種族歧視。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從事對
羅馬尼亞、荷蘭、德國、泰國等國民族性的研究,
而以對日本的研究,即《菊與刀》一書成就最大。
第二次大戰後期,德日敗局已定,美國極需制定戰後對德日的政策,
於是1944年作者受命於美國政府,完成這份日本研究報告。
她根據文化類型理論,運用文化人類學的方法,
將戰時在美國拘禁的日本人作為調查對象,
同時大量參閱書刊和日本文學及電影,寫成這份報告,
並於報告中闡述個人的推斷。
結果美國的政策與她的意見一致,
事實發展如同她所預料和建議的一樣。
戰後,她繼續在哥倫比亞大學參加「當代文化研究」,
於1984年9月病逝。
作者序
蘊含菊的美,卻又顯露刀的鋒芒⋯⋯,一面似菊、一面似刀的日本人,性格充滿矛盾的雙重性:
「愛美而又黷武、尚禮而又好鬥、喜新而又頑固、服從而又不馴⋯⋯」
彷彿籠罩著層層神祕面紗的日本人,的確令人難以捉摸。
「菊與刀」這本書就是為了深入研究日本人而誕生。
「菊與刀」(Chrysanthemum And Sword)為美國人類學家露絲•本尼
迪克特所著,與新渡戶稻造所著之「武士道」並列為深度研究日本必讀的傳世經典著作。本書迄今已被譯成30餘種語言,足見其影響力。
本書作者以西方人類學家的客觀角度,由各種層面剖析日本,從獨有的文化傳
統、欠恩與報恩的情結糾葛、道德觀、復仇觀、情慾的世界到兒童的教養⋯⋯等,
皆鉅細糜遺的分析論理,句句切入日本人的思想核心,使當時佔據日本的美國能夠依據其研究結果,訂定最適合日本的接管政策方針。
本書不只受到西方各界肯定,甚至在日本也引起熱烈迴響,被譽為「現代日本學的鼻祖」,因此,無論只是單純對研究日本有興趣,或是想進而分析日本人性格對現今社會、政治、經濟⋯⋯等各層面有何影響的讀者,相信定能藉由本書而獲得深刻啟發。
蘊含菊的美,卻又顯露刀的鋒芒⋯⋯,一面似菊、一面似刀的日本人,性格充滿矛盾的雙重性:
「愛美而又黷武、尚禮而又好鬥、喜新而又頑固、服從而又不馴⋯⋯」
彷彿籠罩著層層神祕面紗的日本人,的確令人難以捉摸。
「菊與刀」這本書就是為了深入研究日本人而誕生。
「菊與刀」(Chrysanthemum And Sword)為美國人類學家露絲•本尼
迪克特所著,與新渡戶稻造所著之「武士道」並列為深度研究日本必讀的傳世經典著作。本書迄今已被譯成30餘種語言,足見其影響力。
本書作者以西方人類學家的客觀角度,由各種層面剖析日本,從...
目錄
出版前言
譯者序言
Chapter1任務—研究日本
●一面似菊、一面似刀的雙重民族性
●文化人類學家研究下的日本
●從日常生活細節剖析日本
●描繪日本人的思想、行為深處的態度
Chapter2戰爭中的日本人
●為建立等級秩序而戰鬥的日本
●「精神」與「物質」的抗戰
●一切皆在預料之中
●日本的精神象徵 —天皇
●榮譽就是戰鬥到死
●戲劇大逆轉 —模範戰俘
Chapter3各得其所.各安其分
●信奉階級區分的繁文縟節
●不追宗溯祖,侷限於家庭內部的孝道
●男尊女卑的等級觀念
●家族會議的崇高約束力
●世襲制的封建社會
●武士、農民與庶民的階級劃分
●超越世俗的神聖首領—天皇
●宛如精密地圖的等級行為規範
Chapter4明治維新
●不得民心的明治改革初期
●武士和商人的精銳聯盟
●遵循等級制的政府機構
●忠誠的象徵—國家神道
●促進民主的人民軍隊
●從關鍵性的重工業起步
●創辦戰略性的企業
●無法輸出的等級制觀念
Chapter5歷史和社會的負恩者
●欠恩與報恩—理解日本的重要脈絡
●以感激之心恭受皇恩
●努力償還父母之恩
●不遺餘力回報師長之恩
●受恩與施恩的情結糾葛
●過重恩情的沈重負荷
Chapter 6報恩於萬一
●如同債務關係的報恩觀
●強盜的榮譽
●極端沈重的孝道義務
●遠離世俗的聖父—對天皇盡忠
●天皇宣佈投降,戰爭就此結束
Chapter 7情義最難接受
●日本人行為模式與動機的基礎
●迫於輿論壓力所履行的情義
●等量對待的情義報答
Chapter 8洗刷污名
●名譽至上的道德觀
●堅忍與自我克制的自尊心
●根深蒂固的自我防禦
●對競爭異常敏感
●迂迴限制挑起侮辱的事端
●嘲笑者—殺害他人心靈的人
●猶如「晨浴」的復仇觀
●動輒憂鬱感傷的日本人
●「自殺」是洗刷污名最體面的方法
●從強烈的獻身精神,轉為極端的厭倦情緒
●戰敗後的180度轉變
●情義的光明面與黑暗面
Chapter9情慾的世界
●日本人的享樂哲學
●入浴的藝術
●睡眠—日本人最熟練的技能
●飲食與絕食的哲學
●浪漫色彩的戀愛主義
●婚姻與性享樂間,涇渭分明的區別
●同性戀的界限
●自淫並非罪惡
●飲酒的樂趣
●同時存在「溫和」與「粗暴」的雙重靈魂
●情慾是天賜幸福,不應譴責
●放棄享樂的堅強意志值得歌頌
●強調苦難、犧牲的文學與戲劇表現
Chapter10道德的困境
●由各個世界所組成的人生觀
●善惡共存的矛盾
●對主君的情義
●義務與情義的衝突
●致力將「忠」變成最高道德
●試圖將「誠」變成一切道德教訓的基礎
●「真誠的情義」與「單純」的情義
●熱誠遵循日本精神
●多層次分散狀態的道德體系
●「自重」—自我慎重
●恥感文化
●無法順利輸出的道德文化
Chapter11自我修養
●美日對自我修養的不同定義
●以意志駕馭肉體
●自我犧牲的定義
●是「自願」而非「自我犧牲」
●磨掉身上的鏽
●圓熟—意志與行動的合而為一
●感官享受是生活智慧的一部份
●武士與禪宗
●「自力」與「無我」
●禪問—「圓熟」最重要的訓練手段
●置之死地而後生
Chapter12兒童學習
●嬰兒和老人有最大的自由和任性
●重視家庭血統的傳宗接代
●母以子為貴
●嘲弄與譏笑的教育方式
●驕縱孫子的祖父母
●兄弟姊妹的關係
●吃虧就是佔便宜
●轉移注意力與各種「治療」教育法
●培養必要的身體技能與姿勢
●小小遊戲集團
●炫耀自己的父親
●宗教經驗起源—家庭祭祀
●開始學習謹慎處世
●少女「童歡」的終結
●屈辱與復仇
●對少女的教育—無權威的壓力
●害羞隱密、自我摸索的性觀念
●矛盾人生觀的形成
●獲得認同的重大意義
●從鏡中「觀我」
●自重與克制—提升自我價值
●教養不連貫所造成的矛盾性格
●將個人埋葬在群體的期望中
●秉持日本精神的創新
Chapter13 投降後的日本人
●佔領性質的確立
●不行使實權的上層地位者
●沒有必要固守失敗的方針
●自我負責,不再重蹈覆轍
●避免侮辱失敗的敵人
●隨情況而改變的道德標準
●保留天皇的重大意義
●戰敗國的艱困道路
●成為東方貿易中的主角
●隨機應變的行為動機
出版前言
譯者序言
Chapter1任務—研究日本
●一面似菊、一面似刀的雙重民族性
●文化人類學家研究下的日本
●從日常生活細節剖析日本
●描繪日本人的思想、行為深處的態度
Chapter2戰爭中的日本人
●為建立等級秩序而戰鬥的日本
●「精神」與「物質」的抗戰
●一切皆在預料之中
●日本的精神象徵 —天皇
●榮譽就是戰鬥到死
●戲劇大逆轉 —模範戰俘
Chapter3各得其所.各安其分
●信奉階級區分的繁文縟節
●不追宗溯祖,侷限於家庭內部的孝道
●男尊女卑的等級觀念
●家族會議的崇高約束力
●世襲制的封建社...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