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烹飪教養家Amanda林家岑,
繼「跟孩子一起做菜」的最新力作!
這是一本給家長看的教養書
更是一本給孩子的生活練習書
一起做菜,將發現孩子的五感潛力
情感交流間,牽起你與孩子的親密關係!
為什麼要和孩子一起做菜?因為餐桌上、廚房裡能學習、交流的親子情事,是課本上、才藝班裡學不到的!教案經驗豐富的親子烹飪教養家Amanda,凝聚10多年教學心得,最深知孩子心理的她,將分享如何透過料理實作,幫助父母了解自己的孩子、並陪伴他們發掘自身的無限潛力。把料理檯當作你與孩子共有的親密空間,用教養代替教條,悉心觀察他們的個性與長成,將會發現孩子原來和你想得很不一樣!
「伴隨孩子一生的技能,就從餐桌、廚事練習開始」
真實生活中的起步練習…廚房裡有許多看似危險的事物,用火、用油、用刀做菜…等等,可能會擔心每一樣該如何讓孩子接觸才好呢?這正是真實生活的縮影,雖滿佈危險或不熟悉,但透過練習和原則訂定,在彈性範圍內,協助孩子漸漸獨立,拿捏分寸做使用、了解每件事的一體兩面。
真實教案的零距離分享… 每個孩子的成長背景及個性都不同,作者分享身邊的實際教案,透過說故事的方式,讓家長了解老師的處理方式,學習在話語、動作…等各方面如何適時應對、引導孩子,從小建立起父母與小孩良性的相處模式。
料理過程中的應對接觸…一起做菜能觀察孩子的個性、想法,都會呈現在料理過程與成品中,就算是煎個荷包蛋、做個甜點,都能發現許多有趣事。孩子就像白紙,會著上什麼樣的顏色,父母的應對也很重要,面對孩子五花八門的發問,你的回應會在他們的幼小心靈裡留下重要痕跡。
比國英數精采的生活應用…料理檯上能學的事太多太多,自然課、化學課、美術課、生活教育都濃縮在這一堂裡!從食材認識、烹煮間的化學變化、擺盤及菜單設計…,這些都是實際的生活應用,透過這些內容,更要學習不同的心理小課題,做不擅長的事、正視恐懼、保護自己、耐心等待、勇敢突破、培養想像力&觀察力、團隊合作…等等,還要帶孩子到真實的大人廚房中做實習演練。
》給家長看的教養書!
孩子們怎麼想、怎麼做回應、如何和孩子共同完成一件事…讓有無數教案經驗的作者親身告訴你。
》給孩子的生活練習書!
做菜過程中能學到許多好玩的事,每件事都是小小的生活教育,放手讓孩子試作、打開五感潛力。
》親子一起玩樂的實作書!
練習做書中食譜或讓孩子設計菜單,大手小手一起玩,藉由廚事分享,牽起你與孩子的親密關係。
作者簡介:
林家岑
親子烹飪教養家 // Amanda
從小愛做菜、熱愛廚房裡的大小事,覺得下廚及玩小孩是最有樂趣的兩件事。大學畢業後一直擔任幼稚園老師,後來有機會到了美國專研兒童教育,讓興趣有了更加踏實的發展。幼教經驗15年,從事親子及兒童烹飪教學10年,熱情始終如一,認為教育不在書本裡,生活上的真實體驗才是教養的關鍵。擅長設計有趣好玩、美感獨具的料理課程與食譜,期望以食物為媒介,讓孩子們經由動手體驗,引發他們的創意和生活熱情,和孩子一起烹調出一道道的隱味人生。
Amanda的膳生活
chiatsen0129.pixnet.net/blog
www.facebook.com/amandalovekids
目錄
為什麼要跟孩子一起做菜?
給孩子,也給家長的12個生活練習
Practice 1 有方法的規矩訓練
從頭開始的餐桌禮儀&刀具使用
刀叉如何用?筷子怎麼拿怎麼擺?如何在吃飯的場合表現合宜?這是給孩子的小小種子,之後也要請大人們給孩子們發芽的機會。
[ 實作重點 ]
用小孩專屬用餐墊輔助
依據孩子的生長狀況選用合適刀
由簡入難,漸進練習用刀
各種刀具、器具的使用法
[ Today’s Menu ]
日式炊飯
彩蔬鯖魚魔鬼蛋
Practice 2保護自己,與危險共處
水&油的烹調使用
「廚房裡的東西很燙、很危險、不可以摸!」是我課堂中的許多家長會對孩子說的話,大人雖然是出自保護的心,但是設下的隱形界線,其實讓孩子從小減少了學習保護自己、面對危險的處理能力與機會。
[ 實作重點 ]
從鍋子開始的事前教育
用五感實際感受物理或化學變化
讓孩子思考工具的選擇
不小心受傷時的正面應對
[ Today’s Menu ]
水波蛋
炸鮭魚薯條
Practice 3正視自己的恐懼與不擅長
肉&海鮮處理
觸摸濕濕軟軟的肉或海鮮,該怎麼切?要怎麼剝?孩子或許會覺得害怕,甚至覺得噁心抗拒。面對不喜歡、不習慣的事,大人的帶領方式或回應,將影響孩子決定前進嘗試或是選擇後退。
[ 實作重點 ]
圖片解說食材或帶孩子上市場認識
先從敢碰觸的食材部位做前處理
不吝鼓勵,語氣請溫柔且堅定
[ Today’s Menu ]
海鮮義大利蛋餅
雞肉奶汁花椰菜捲
Practice 4把不喜歡變成喜歡,勇敢突破
蔬菜料理
你最討厭什麼蔬菜?香菇、青椒,還是胡蘿蔔?今天就選出一個當主角吧,用自己的方式做成各種料理,大口大口把討厭蔬菜勇敢吃下肚!更要了解每項食材各有營養、訓練不挑食,在生活中實踐均衡飲食。
[ 實作重點 ]
跟孩子討論如何變換烹調
激發孩子對食物的興趣與好感
放手!把決定權交給孩子吧
[ Today’s Menu ]
紅蘿蔔果醬
緞帶芹菜沙拉佐優格花生醬
Practice 5觸覺與情感的練習
米食料理
孩子習慣用自己的方式感受、接觸這世界,大人學著接受每個孩子的不一樣吧,從觸覺開始,引導他開啟五感和嘗試的心,和他們一起享受並看見世界原來是意想不到的有趣!
[ 實作重點 ]
從幼兒時期就開啟孩子的感官體驗
用遊戲、比賽的方式培養孩子耐心
減少命令句,讓孩子自己選擇、決定
[ Today’s Menu ]
米布丁
黑白珍珠丸
Practice 6學習群體合作
團隊做麵食&彼此分工
常常在上課分組的時候,有時會聽到部分孩子說:「我不要和他一組!」或是「我不要跟別人一組!」對於這樣自主性較高或有排他性的孩子,其實換個方式或說法引導,就能讓他們慢慢學習如何適應別人和團體合作。
[ 實作重點 ]
工具輔助,讓孩子獨立完成試作
提出多方案,自主討論與工作分配
設定共同任務和完成時間,練習合作
[ Today’s Menu ]
麵疙瘩
手工雞蛋麵
Practice 7創意與美感展現
盤中的排列組合
在我的課裡,最喜歡看孩子把盤子當畫布,用各種食材、醬料做畫,在白淨的盤子上自由揮灑他們的夢,每個孩子的盤中故事都不同,非常有趣。面對孩子的創意美感、日常發言,我們大人若能給予更多空間,孩子們所能發揮的,將是你意想不到的無可限量。
[ 實作重點 ]
蹲下來,聽孩子說他的畫面
參與孩子的世界,一起發現各種樂趣
好的傾聽、回應會在孩子心裡留下痕跡
[ Today’s Menu ]
香煎雞排&檸檬魚
Practice 8培養觀察力
麵糰的長大過程
只要是課程裡有出現麵糰的課,孩子們就會玩瘋似的很開心!光讓冰冰涼涼的麵粉撒在手上,他們就能樂很久;而使勁揉麵、等麵糰長大的過程中,更有許多事可以讓孩子們邊學邊玩,大人不妨和他們一起開心做吧!
[ 實作重點 ]
用透明容器,慢慢觀察過程變化
讓小孩想,如何善用、規劃零碎時間
多做多嘗試,共同體會進步的過程
[ Today’s Menu ]
Pizza餃
黑糖蒸糕
Practice 9用行動表達感謝
在家和媽媽一起做菜
選一個美好的日子,讓孩子自己做菜給家人吃,或和媽媽一起下廚、享受料理時光!先在紙上畫好今天的菜單,然後從採買開始,到下廚完成,最後上桌一同享用,用料理表達對家人的感謝。
[ Today’s Menu ]
小朋友的練習菜單
Practice 10預先的生活練習
到大人廚房校外教學
學校以外學更多!今天要跟主廚學做菜,走進大人世界的廚房,讓主廚帶你做預先的生活練習。在實境廚房裡,有許多突發狀況,一同學習如何大膽無畏、勇於嘗試、處理問題的能力。
[ 實作重點 ]
鼓勵孩子開口發問
創造實境機會讓孩子試試
[ Today’s Menu ]
主廚菜單
Practice 11獨立規劃的能力
戶外小野餐&外出體驗
從無到有做一件事情,比給你一堆參考、要你背下來,或從裡面選出一些問題來考試要困難太多了!給孩子一次帶領你去做某件事的機會,可以是旅遊,可以是野餐或露營,甚至去市場採購都好,想讓孩子獨立,從放手開始!
[ 實作重點 ]
假設提問,引導孩子想辦法
用寫或畫,進行採購和事前準備
以遊戲方式讓孩子學習接待、照顧別人
[ Today’s Menu ]
韓式醬燒三明治
薑味蜜桃冰茶
Practice 12想像力大爆發
孩子們的料理創作
孩子們在做菜當中需不斷調整、不斷加入新的創意,就像走迷宮一樣,這裡過不去了,那下一步要往哪裡走才能到達出口?這樣的過程實在太有趣,孩子們長久以來累積的功力,以及不受限制的想像力和創意,都在這時大爆發了。
[ Today’s Menu ]
原來孩子和你想得不一樣.從料理看孩子!
│特別篇:小廚的養成│
為什麼要跟孩子一起做菜?
給孩子,也給家長的12個生活練習
Practice 1 有方法的規矩訓練
從頭開始的餐桌禮儀&刀具使用
刀叉如何用?筷子怎麼拿怎麼擺?如何在吃飯的場合表現合宜?這是給孩子的小小種子,之後也要請大人們給孩子們發芽的機會。
[ 實作重點 ]
用小孩專屬用餐墊輔助
依據孩子的生長狀況選用合適刀
由簡入難,漸進練習用刀
各種刀具、器具的使用法
[ Today’s Menu ]
日式炊飯
彩蔬鯖魚魔鬼蛋
Practice 2保護自己,與危險共處
水&油的烹調使用
「廚房裡的東西很燙、很危險、不可以摸!」是我課堂中的許多...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