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電影劇本,透過龍樹菩薩悟道、弘法的傳奇事蹟,闡述大乘佛法的基本義理。
◎以嚴謹的劇本形式,敘述龍樹菩薩一生弘揚佛法的經過。
◎陳朝猛繼《開悟不是證得第八識》後,又一談佛力作。
◎收錄作者描繪佛法情境的十多幅版畫、油畫作品。
作者深具藝術素養,後更努力自學而領悟佛法義諦,並發願著書弘法,這次,他捨棄艱深的論述,以通俗的劇本形式來呈現佛法,令大眾更易接受佛法的妙趣。
透過龍樹菩薩的弘法與悟道,釐清大乘佛法的來龍去脈與教義理趣,龍樹菩薩除了是禪宗第十四代祖,在中國且被譽為大乘八宗共祖,因此,欲了解大乘佛法的精妙,必先了解龍樹菩薩的修行悟道過程與思想大要,而本書就是最好的入門之鑰!
作者簡介:
陳朝猛
簡歷:
1959年 出生於嘉義縣
1975年 畢業於嘉義大林國中,畢業後,北上學習彫刻
2000年 獲中華民國第十五屆版印年畫 首獎
2000年 台中市政府文化局 個展
2002年 獲中華民國第十七屆版印年畫 首獎
2002年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水印木刻教學
2003年 高雄市立社會教育館 個展
2003年 嘉義縣立文化局 個展
2004年 台北縣石碇藝文館 個展
2005年 獲中華民國第二十屆版印年畫 首獎
2006年 獲中華民國第二十一屆版印年畫 首獎
書籍出版:
2013年 開悟不是證得第八識
2015年 龍樹菩薩傳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自學 認真 邁向全方位
文/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專任教授兼所長 鐘有輝
幾個月前,陳朝猛拿了一片光碟給我,說是他要出的劇本形式新書,我在上課沒有多會意,等回家看,才知道是佛學的劇本創作。
照理說,我不懂佛法,涉獵太少,不應該答應寫序,可是朝猛是我相識至今十餘年的朋友,知道他潛心佛法,但從未與他論佛,倒是在藝術方面知道他有天分,尤其他雖然只有國中的學歷,從小就開始學習雕刻木雕,後來因電腦雕刻盛行,也就往其他藝術發展。我多次提筆要寫序,總是無法下筆,一擱下半年就過去了,多次經過仔細看完劇本,知道他是要弘揚佛法,希望寫劇本將來拍片或電視劇讓一般普羅大眾接近佛法,於是我從另一個角度來寫陳朝猛這個人。
2000年朝猛習得絹印版畫,並首次得到中華民國年畫首獎!陳朝猛受到很大的鼓舞,往前努力向學,請教年畫的構成色彩及民俗特色,接連又拿了2002、2005、2006年三次大獎,我分析「努力學習,不恥下問」是其成功的原因,不因自己學歷少,努力自學自己想表現的東西是一大特色。
雖然我都注意朝猛的藝術發展,但也略知其對佛法研究的興趣,前年他拿出了一本《開悟不是證得第八識》的著作,告訴我,他出書了,著實讓我嚇了一跳,再翻閱內容,更吃驚,深奧的佛法讓我很難理解,我告訴他,想要宣揚佛法,寫淺一點比較好理解,其實我心中告訴自己,太小看國中學歷的朋友,他在佛書堆中自習,從一位完全不受汙染的白紙來吸收佛學的知識,心無雜念,當然精進比別人快,而且專精,有自己的見解。
今日再拿出他的電影劇本,更讓我嘆服,場景分鏡、人物特寫非常仔細,我在報社待了十年,看了多少文章,也有些文學素養,我除了佩服北野武、黑澤明兩位導演的劇本,繪畫及編導全方位功力外,我想未來的有一天,我又要佩服這一位認真的全方位工作者──陳朝猛。
名人推薦:自學 認真 邁向全方位
文/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專任教授兼所長 鐘有輝
幾個月前,陳朝猛拿了一片光碟給我,說是他要出的劇本形式新書,我在上課沒有多會意,等回家看,才知道是佛學的劇本創作。
照理說,我不懂佛法,涉獵太少,不應該答應寫序,可是朝猛是我相識至今十餘年的朋友,知道他潛心佛法,但從未與他論佛,倒是在藝術方面知道他有天分,尤其他雖然只有國中的學歷,從小就開始學習雕刻木雕,後來因電腦雕刻盛行,也就往其他藝術發展。我多次提筆要寫序,總是無法下筆,一擱下半年就過去了,多次經過仔細看完劇本...
章節試閱
劇情大綱
龍樹菩薩出生於南天竺,梵志種,在阿周陀那樹下出生,後於龍宮悟道,以龍配字,故曰龍樹。
龍樹少年學習吠陀經典,同時也精通各種學問、武術與法術。因學得隱身術,與朋友四人進入皇宮調戲宮女,宮女懷孕,國王大怒,使計殺之。三位好友慘死,自己也差點喪命,因此領悟「淫慾為苦本,眾禍害之根」,於是決心出家學道。
出家後,於天竺北方閱讀大乘佛教經典。之後,至各地尋求如是經典,由於當時大乘經典所剩無幾,於是想自立為佛。就在這個時候,海龍王接引龍樹進入龍宮學習《方等經》,方知佛法浩瀚無邊。
龍樹離開龍宮,先至天竺西部渡脫五百大龍,此時禪宗第十三代祖迦毘摩羅尊者弘法於中天竺,尊者受羅荼國太子邀請,至其國相會,因此有緣渡了白蟒蛇變化的白衣老人,並與龍樹相遇,然後將禪宗心法傳給龍樹,龍樹因此成為「禪宗第十四代祖」,尊者還吩咐龍樹至南方弘法。
龍樹南行途中,曾教導白鵰解脫籠子之法。
龍樹到達南方,心想,要讓大乘佛法弘傳,必須先讓國王信受,於是先至軍中服務。
國王信受後,卻引起婆羅門師徒不服,因此有場婆羅門師與龍樹神通較量。結果婆羅門師敗下陣來,隨即皈依佛教,成為佛門弟子。
婆羅門師雖然誠心皈依,其弟子喬達卻有不甘,暗中以毒箭射殺。龍樹中毒昏迷,經御醫診斷,需至雪山之頂取靈珠果解毒。雪山路途遙遠,而且懸崖峭壁,常人難到,幸虧白鵰知恩圖報,自願前往取果。無奈,白鵰取果回途又被喬達所傷,多虧其妻勸導,終將解藥送至寺院。
龍樹晚年,由於國王隨龍樹習得養生之術,一直沒有老邁跡象,太子憂心自己不能當上王位,求母后施計而取龍樹性命。
龍樹圓寂,國王隨即駕崩,太子登上王位,之後得知自己與龍樹的過去因緣,十分自責,因此更大力護持佛教,讓大乘佛法廣大弘傳。
場 44 白天 內外景/山路、山洞 大樹、佞比丘、雪山老比丘
△山路。
△大樹與佞比丘於山路行走。
△深山,山裡有個山洞。
△山洞裡燈火通明。
△老比丘專心看著經書。
△佞比丘向洞裡喊著……
佞比丘:法師長老在嗎?
△老比丘抬頭看佞比丘。
△佞比丘看到老比丘,馬上合掌……
佞比丘:法師!
法師:你們來了!
△法師向著大樹,用似乎知道大樹要來的語氣說著。
△大樹雙手合掌……
大樹:弟子名為大樹,是山腳下薩婆多部僧院的學習者,(比佞比丘)昨日聽同學說,大法師曾說「無苦集滅道」的法理,這些義理與僧團的經典完全不同,所以特來請示大師,請法師開示。
△法師看看大樹與佞比丘……
法師:你會因「無苦集滅道」而來,證明我昨晚夢見山神說「今日有大乘行者到來」,我想應該就是你吧!
△法師停了一下……
法師:不錯!世尊說「四聖諦」,這是為了讓二乘人「知苦斷集證滅修道」解脫生死,證得涅槃;但對大乘行者,更進一步說「無苦集滅道」,這些不是二乘人可以理解的。
大樹:可否請法師進一步開示?
法師:老衲至今也還沒有完全參透,我剛剛只是依經解義說給你聽而已,(指桌上一堆竹片)這些《摩訶衍經》我把它送給你,你拿回去體會體會,希望你將來能夠融會貫通而把它弘揚出去。
大樹:這些都是大乘經典嗎?
法師:是的!這些都是歷代祖師一代一代口耳相傳下來,直到後來再記錄在竹片的。
△大樹將竹片拿予佞比丘,邊拿邊問……
大樹:大師!這種大乘經典別的地方還有嗎?
法師:應該還有,可以到其他地方找找看。
大樹:多謝法師。
△大樹向法師作禮答謝,法師點點頭。
場 45 白天 內外景/殿內、佛寺 大樹、佞比丘
△大樹於殿內專心看經書,有時閉目靜思,偶而睜開眼睛看經,如此反覆多時,放下竹片往外走,遇到佞比丘……
大樹:你去準備一下,我想去各地找尋其他《摩訶衍經》。
佞比丘:是!
場 46 白天 內外景/佛寺、山景、街道 大樹、佞比丘、佛寺比丘
△大樹與佞比丘在山路行走。
△至其他寺,大樹拿竹片問寺內比丘,比丘搖搖頭,大樹與佞比丘告辭離開。
△大樹與佞比丘往他處走,經過農田、街道。
△大樹、佞比丘至其他寺,他寺比丘引進,見住持,大樹拿竹片問住持,住持拿起來看一看,搖搖頭,大樹與佞比丘鞠躬而退。
△大樹、佞比丘山路行走,至其他寺院。
△大樹行走中,對佞比丘說……
大樹:找遍全國都找不到,看來這種經書存在不多了,我們回去吧!
場 47 白天 內景/寺內房間、禪房 大樹、佞比丘
△寺內房間。
△大樹於房間徘徊,走出房間轉進禪房,坐上蒲團……
大樹:(心想)五陰生生滅滅,所以無常。無常故,不可得,因此可以說「無苦集滅道」。原來大乘佛法,可以在不違背佛陀的本意下而不斷的推廣。
△大樹在禪房沉思,佞比丘走過來,大樹向佞比丘說……
大樹:色受想行識皆生滅無常,既然無常,所以「無五陰、無苦集滅道」,從今以後可以弘揚大乘佛法了。
佞比丘:師父已經通達一切經典,不用再稱為佛弟子。因為佛弟子,表示還有不懂,必須請示於佛。如今師父已經全部都懂了,是最有智慧的導師,應該可以自立為「佛」。
△佞比丘舉手諂媚說著,大樹轉頭看著佞比丘……
大樹:(點頭)嗯!
△大樹停了好一會兒……
大樹:既然要重新立佛,比丘穿的衣服必須與原來僧服不一樣,戒律也要重新制定。
△大樹再度停了一下……
大樹:好!你去吩咐其他人,去把原來的僧服稍作改變,不要與原來一樣。至於戒律,讓師父想想,看要如何重新制定,改天再選個良辰吉日昇座。
△大樹起了憍慢心,吩咐眾人準備新衣,自己在禪房思惟如何制定新戒。
場 48 白天 內外景/龍宮、山海 海龍王
△龍宮。
△海龍王於宮中漫步……
龍王:(心想)昔日佛陀咐囑我等受持《方等經》,等待人間大乘因緣成熟時,再廣傳於世間。
龍王:(心想)如今閻浮提的天竺南方,大乘根器已經漸漸成熟,應該想個法子讓大乘經典流傳下去。
△海龍王在宮殿裡想著,然後上蒲團閉目静坐……
龍王:(禪定中見大樹於禪房)喔……原來天竺北方有個大樹行者起了憍慢心,想自立為佛,此人是大乘法器,我該去渡化。
△龍王下坐,騰空,飛過山海、國土……
場 49 白天 內外景/禪房、山海 海龍王、大樹
△大樹於禪房思惟制戒之事。
△海龍王入禪房,禪房忽然明亮。
△大樹眼看龍王從天而降,急忙下坐,站起來,合掌請問……
大樹:來者何人,從天而降?
龍王:吾乃海龍王是也。
大樹:不知尊駕來此,所為何事?
龍王:只為無知佛子,不知天高地厚,連二乘涅槃都尚未證得,竟然於大乘自稱為佛。
△海龍王氣定神閒直接指責,大樹看著龍王……
大樹:請問尊駕!大樹有何過失,云何見面即指責人?
龍王:學佛貴在入門,你身雖出家,卻連入門都沒有,竟然誑稱成佛。
△大樹剛剛被龍王責備「無知佛子,不知天高地厚」,現在又說「沒有入門」心裡很不服氣。
△龍王看看大樹,知道大樹的感受……
龍王:入門必須斷我見,你看,稍稍指責,就生起不平之心,這不就證明我見未斷嗎?
△龍王說完,轉身……
龍王:別的不說,(比經書)就談談現有的經書,你對這些經典的義理都能通達嗎?
大樹:當然!若不能通曉,如何成為人師?
△大樹尚以憍慢心篤定地回答。
△龍王笑笑……
龍王:佛經即是佛意,你既然自認了解佛意,那我問你……
△龍王轉身,將門口旁,櫃子內的石鉢取過來置於桌上。
△牆角有個木桶,龍王看看木桶,木桶裡有水,隨意舀少許水倒入鉢中。
△又隨手於桌旁拿幾片果皮放入石鉢。
△看到桌下有根木條,將它拾起來安於鉢上。
△轉身問大樹……
龍王:這是何意?
△大樹不知所措,眼睛睜大大,一臉疑惑的表情看著龍王。
△龍王神態安然地說……
龍王:我乃小小龍王,我的心意你尚且不知,竟然誇口能了解三界至尊的佛意。
△大樹被龍王一問,目瞪口呆,不知如何是好。
△龍王接著又問……
龍王:這個也暫且不說,就問個比較基本的好了。你可知道大乘與二乘的差別在哪裡?
△大樹稍稍定神,即說……
大樹:二乘知道「五陰生滅,是無常。無常故,無我,所以不再執著有我,而一味的想解脫生死,證入涅槃」;大乘也知道「五陰虛妄,但不畏五陰生死於人群中,行布施、持戒、忍辱……等善行,目的是要救渡眾生」。
龍王:你把大乘說成這樣,那根本是在誹謗佛法!
大樹:(錯愕表情)龍王何以說得如此嚴重?
龍王:你剛剛說的大乘,那只是人天善法。這樣的作為,不但不能解脫,連二乘都不如,卻把它說成大乘的成佛之道,這不是誹謗,是什麼?
△大樹急忙伏跪……
大樹:請龍王示下。
龍王:當知,二乘修行是為了解脫生死,證入涅槃;而大乘行道,是為了自己與其他眾生都可以成佛。
龍王:既然果德不同,其因地當然也不一樣。
龍王:二乘於因地時,只要把我執斷除,即可證入涅槃,不再輪迴三界;而大乘主要是斷除法執,沒有法執,當然也沒有我執,所以大乘行者可以不畏生死於三界中行六度波羅蜜,直至成佛。
大樹:(頂禮)請尊駕饒恕弟子的愚昧。
龍王:(扶起大樹)嗯!知過能改,善莫大焉。
大樹:請龍王開示弟子的無知。
龍王:你必須知道「於人群中行布施、持戒、忍辱……等善行」,這些都必須建立在無法執,或學習斷法執的情況下,才是大乘。
龍王:至於你說「五陰生生滅滅,所以無常。無常故,不可得。不可得故,無苦集滅道」。這只是把二乘法義套入大乘而已,這樣完全曲解佛意。
大樹:(合掌)請問龍王,什麼才是無苦集滅道的要義?
龍王:首先要斷除我見,證得自性本心。這個心性,在經典上,假名稱為真如佛性。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以後,再觀察其本具作用,就知道萬法皆是自心本性顯現的影像,依此就知道無苦集滅道了。
大樹:龍王這樣說明,弟子還是無法理解。
龍王:這些都必須親證真如佛性以後才能了解的,來!我帶你進龍宮看看,你就知道了。
大樹:請龍王稍待片刻,弟子留個字條。
龍王:嗯!
△大樹於桌旁拿塊木片書寫,然後向龍王問訊。
△龍王見狀,舉出左手,右手比向大樹。
△大樹身體漸漸變小。
△龍王右手一揮。
△大樹身體飛上龍王左手掌。
△龍王騰空,帶著大樹飛出禪房,經過農田、鄉村、山海,入於海中……
以上內容節錄自《龍樹菩薩傳》陳朝猛◎著.白象文化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3581482.pdf
劇情大綱
龍樹菩薩出生於南天竺,梵志種,在阿周陀那樹下出生,後於龍宮悟道,以龍配字,故曰龍樹。
龍樹少年學習吠陀經典,同時也精通各種學問、武術與法術。因學得隱身術,與朋友四人進入皇宮調戲宮女,宮女懷孕,國王大怒,使計殺之。三位好友慘死,自己也差點喪命,因此領悟「淫慾為苦本,眾禍害之根」,於是決心出家學道。
出家後,於天竺北方閱讀大乘佛教經典。之後,至各地尋求如是經典,由於當時大乘經典所剩無幾,於是想自立為佛。就在這個時候,海龍王接引龍樹進入龍宮學習《方等經》,方知佛法浩瀚無邊。
龍樹離開龍宮,...
作者序
個人感嘆,當今世上雖說佛教興盛,卻極少人知道「什麼是開悟」?其實,開悟就如同睡覺做夢,從夢境中醒過來,醒來就叫做開悟;同理,一切眾生眼前正在做夢,只要行者從眼前這個人生大夢醒過來,就叫做開悟。這是學佛的基本,卻極少人知道。
其實從現前這個夢醒過來叫做開悟這一點還滿好理解的,難是難在眾生能否確信眼前正在做夢?關於這一點,個人在之前出版的《開悟不是證得第八識》書中的第二十五章有詳細說明,但是《開》書主要為了法義辨正,於是大量引經據典,卻也因此讓讀者忽略了這一章,十分可惜。如今再寫,就試著以問答方式來說明「眾生眼前正在做夢、如何醒來?醒來是悟到什麼?」但是如果要詳細了解,可能還要再參考《開》書的第二十五章。
至於把龍樹菩薩的一生編成電影劇本,是因為有人認為大乘經典是後人創造出來的。其實,在龍樹未進入龍宮之前,當時的佛教僧團就有大乘經典流傳著。從這一點可以知道,當初諸阿羅漢第一次結集經典的時候,就已經把大乘與二乘的經典結集完成。雖然有些大乘經典因口誦流傳而忘失,但是還是有少部分由人間流傳著。
我們回想看看……當初佛陀滅渡後,大迦葉、阿難尊者、諸阿羅漢與諸護法龍天將佛陀在世所說的言教做了第一次結集。結集後,佛弟子口耳相傳留給後世弟子。而大迦葉與阿難尊者不但是佛陀咐囑的召集人,更是誦出經典的主要人物,當然也是傳誦經文之人。不但如此,兩位尊者還是禪宗的初祖與二祖。這樣,二祖傳給三祖,三祖再傳四祖,五祖、六祖、七祖……這樣一代代傳下來。試想,在相傳的時候,祖師也一定會把心中所記經文傳給下一位紹繼者,直到可以用文字彫刻或記錄在貝葉、疋素、紙張時,再把它書寫起來,《阿含經》不也是由佛教大德以這種方式傳承下來的?
當然,反對大乘經典者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懷疑龍樹菩薩如何從龍宮習得大乘經典?
這是因為第一次結集後,當時的佛教僧團還一直盛傳著二乘法,而少數流傳下來的大乘經典又大部分被遺忘,所以龍樹出世以後再從龍宮學得許多經典。
但是從歷史考證、科學證據,都無法證明世上有沒有龍族這類眾生。一般會說「既然沒有龍族眾生,就沒有龍宮?何來從龍宮學得經典?」
關於這一點,確實有再進一步說明的必要。
首先要先釐清的是:經典所說的龍,那是三界中的一類眾生,可不要與現今的藝術圖騰相提並論。還有,要有一個觀念:先見於文獻的,並不表示就一定是先存在;反之,不見於文記的,也未必不存在,或後來才有。
當然,現在再怎麼說,不信的,仍然不信,因為現代人的信根已大不如往昔,更何況無法以科學與歷史文獻來證明龍族這類眾生的存在。
然而,現在是站在佛教立場來說,相信身為佛弟子,最基本的,應該不會懷疑《阿含經》的真實,而《阿含經》處處記載著天人、阿修羅、鬼道、地獄眾生,這些如果以現今的科學與歷史文獻來說,也都沒有考據,但是佛弟子也不會認為它不存在。不然,佛說的六道豈不剩下人道與畜牲二道?同樣的,《阿含經》處處提到龍的典故,甚至多處記載諸龍來聽佛陀說法,來請問佛法,並且發願護持佛法,這些都清楚的記載在《阿含經》,也是不分大乘二乘都能信受的。試想,既然相信《阿含經》的龍族存在,那這些龍族眾生不住龍宮,要住哪裡?所以,龍樹至龍宮聽受佛法,這是於法有據的,如鳩摩羅什翻譯的《龍樹菩薩傳》說:「大龍菩薩見其如是,惜而愍之,即接之入海,於宮殿中開七寶藏,發七寶華函,以諸方等深奧經典無量妙法授之。」
但是這些事實與過程,一般學佛者幾乎都把它忽略掉,想到這裡,個人突發奇想,如果可以把它拍成電影,這樣佛弟子與一般民眾就可以一目了然了,所以就自不量力的寫起劇本來。當劇本完成後,心想,劇情有些佛法過於繁長,如果將來有機會拍成電影,由於電影公司、導演的專業,或考量市場需要,往往對情節有所刪改或添加,這一點個人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個人的本意在於佛法,當然不樂見佛法被刪添,所以覺得以書籍出版比較理想,因此就籌備出版了。
希望讀者看完本書,能對大乘經典的由來不會懷疑,也對開悟內涵不再疑惑,至於拍成電影,那就隨緣了!
個人感嘆,當今世上雖說佛教興盛,卻極少人知道「什麼是開悟」?其實,開悟就如同睡覺做夢,從夢境中醒過來,醒來就叫做開悟;同理,一切眾生眼前正在做夢,只要行者從眼前這個人生大夢醒過來,就叫做開悟。這是學佛的基本,卻極少人知道。
其實從現前這個夢醒過來叫做開悟這一點還滿好理解的,難是難在眾生能否確信眼前正在做夢?關於這一點,個人在之前出版的《開悟不是證得第八識》書中的第二十五章有詳細說明,但是《開》書主要為了法義辨正,於是大量引經據典,卻也因此讓讀者忽略了這一章,十分可惜。如今再寫,就試著以問答方式來...
目錄
推薦序/自學 認真 邁向全方位/鐘有輝
自 序/陳朝猛
劇情大綱
人物介紹
電影劇本
推薦序/自學 認真 邁向全方位/鐘有輝
自 序/陳朝猛
劇情大綱
人物介紹
電影劇本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