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可以用「自由」當成逃走時的藉口啊!
角色,由你決定!
樣子,是自己的!
看電影,學靠譜的職場求生心法「因為人一生的經驗有限,無法遍歷所有與人有關的知識與文化,所以才需要『虛構』的世界。」日本資深動畫導演押井守如是說。
【電影是公司職員都該看的最佳教科書!】
當各種聖經與指南太遙遠,勵志心靈小語無助於現況時,包容著各種職業、性格的人們與其各自殊異的社會關係的電影情節,就是人生的最佳教科書!
我們可以重看好幾次電影,重播無數次關鍵當下,一再揣摩片中況味與精義,提煉為真實人生裡每一次抉擇時的智慧與膽量。
日本資深動畫導演押井守,其動畫電影作品中所呈現的SF未來城市網絡結構、政府與人民、社會與個人的意識與聯繫,或是畫面背景或台詞裡的暗號符碼,常被拿出來引用或討論。
這次,曾穿著球鞋走過坎城紅毯的押井守,執筆說說他從電影中學來的工作生存之道。押井導演從蔦屋書店的古典電影區挑了九部覺得有意思的經典電影,用他颯爽俐落的”刷刷刷”風格,或犀利或幽默或帶著思考,將心比心地再以其個人資深的電影從業生涯之所見所行,私底話與實例不時穿插其中,無論你是何等職位、哪個角色,機會可以翻轉,命運可以修整,姿態必須有型,並且要與自己一決勝負。
本書篇章於日經BP網站連載期間,獲得廣大民眾共鳴並熱烈留言,當然也有不同意見的辯駁或分享,隨著每個人的場域與位置不同,產生不同的視野,最重要的是──
你,想把自己放在哪個位置?
押井守語錄1. 每種方法都有其風險存在,而所謂決斷,就是一一排除其中較無可能性的方法。這也是經營者與領導者之所以要存在的理由。電影導演可不能說出「演員太爛」、「那個動畫師根本是蠢貨」之類的話。此外像是「預算太少」、「沒有排定時程」也是一樣。
2. 人類無法戰勝失敗所帶來的誘惑。只要失敗一次,便會不斷在挫折的周邊環繞不去,一輩子都沉浸在自我憐憫的情緒中。敗北的蜜汁便是如此甜美。
3. 我不會對製作人乃至於工作人員說謊,同時也未曾對客戶扯過任何一次謊。我只是不會去回答沒有被問到的問題罷了,而這就是所謂「導演的誠意」。
4. 只要是為了獲勝,即便是詭辯也能使用。例如當自己執導的電影評價不好時,可絕對不能說「這部電影失敗了」。我是在宮崎駿先生身上學到這件事的。他跟我說:「你不可以自已說出『失敗了』,這話就算嘴巴裂了也不能說!」。
5. 傾聽最為重要,之後再給任何建議都顯得多餘。
6. 當一個人不快樂的時候,他就沒有滿足所謂的勝利條件,因為他的人生完全不快樂啊!
7. 每個人的人生長度都有其限度,如果再不包含一些幻想,則自己的人生就無法多出更多知識與學識。
8. 若要使喚心中沒有主題的人,只要將主題賜予他們就行了。
9. 是什麼理由讓工作變得有趣?當自己的技能實際受到測試時,就是當事人會感到有趣的時候。畢竟任誰都希望自己的技能在工作中受到好評。
10. 唯有「天才」能夠僅憑一己之力而有所建樹,而身為一介凡人,唯有與他人互相合作才能夠達成實現自我。
11. 正因為是人類,所以哪怕機率再低,也會去期待對自己有利的結果。正因為未來存在著不確定性,人類才能夠活下去。
12. 雖說導演供他人驅使,但仍然有其無可取代的部分,譬如潛藏於體內的某種職人天性。因此即便劇本相同,換個導演就會拍出截然不同的一部電影。
作者簡介:
押井守 Mamoru Oshii /電影導演
生於西元1951年,東京都太田區人。
畢業於東京學藝大學教育學部美術教育學科。就讀大學期間即開始獨立製作電影。1977年進入龍之子製作公司(2013年以前公司名稱以漢字呈現,之後則改以片假名呈現),同年推出的電視動畫《一發貫太君》為其初次執導的作品。1980年跳槽至小丑工作室,師從鳥海永行;1981年被拔擢為《福星小子》總導演,其後於1984年推出電影動畫《福星小子2:綺麗夢中人》備受矚目。同年自小丑工作室離職成為自由工作者。《GHOST IN THE SHELL/攻殼機動隊》(1995年)一度於美國Billboard雜誌佔據錄影帶排行榜第一,於海內外亦受到極高評價。主要作品包括動畫電影《天使之卵》(1985年)、動畫電影《機動警察PATLABOR2 電影版》(1989年)、真人電影《歡迎光臨虛擬天堂》(2001年)、動畫電影《攻殼機動隊II:無罪》(2004年)、動畫電影《空中殺手》(2008年)等。此外,亦推出小說創作《立食師列傳》(2004年)、小說《PAX JAPONICA:雷轟rolling thunder》(2006年)、舞台劇《鐵人28號》等,活動觸角廣泛。
譯者簡介:
謝承翰
日檢N1滿分,因為對文字的熱情而一頭栽進翻譯世界,到目前已經累積數年的翻譯經驗。
高詹燦
從事日文翻譯十多年,書籍翻譯一百多本,漫畫三百多本。譯作持續累積中。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馬 克 ── 職場圖文作家
陳夏民 ── 出版人
膝關節 ── 影評人
名人推薦:
馬 克 ── 職場圖文作家
陳夏民 ── 出版人
膝關節 ── 影評人
章節試閱
別相信那種說話全憑經驗與直覺的人
──布萊德‧彼特的優先順序
《魔球》(Moneyball)
Production
於2011年上映的美國電影。導演/班奈特‧米勒、編劇/艾倫索肯、史蒂芬柴里安、主演/布萊德‧彼特、喬納‧希爾等。
Storyline
比利‧比恩在高中時期是位明星棒球員,但是最後卻在走上職業道路前就引退了。現在他是一名年輕的球隊總經理。他隸屬於弱小的奧克蘭運動家隊,而這支球隊正面臨嚴重的財政緊繃,就連補強選手陣容一事都無法確實做到。
某天比利前往克里夫蘭印地安人隊的事務所,遇見了畢業自耶魯大學的青年彼得‧布蘭。他使用一套獨特的棒球統計學(sabermetrics)*1來分析每位選手的表現。比利對這位彼得的理論頗感興趣,因此就將他給挖角至奧克蘭運動家隊。比利根據他重視資料面所分析出的選手評價,集結了一群年薪低廉的選手,逐漸制定出一套獨特戰略,幫助打造出一支能獲勝的隊伍。
但也因為比利那打破常規的方針,以及獨斷專制的做法,導致球隊總教練、工作人員的反彈,讓球隊遲遲難以得出結果。劇中描述現實人物的心中苦悶,以及充滿榮耀的上半輩子,他將透過獨特創新的球隊經營手段,令奧克蘭運動家隊這支原本在大聯盟積弱不振的弱小球隊給打造成百戰告捷的勁旅。
在美國,以職業運動作為舞台背景,打造一部以運動管理做為主題的電影已經形成一個領域。我常常會想,為什麼日本幾乎沒有類似電影呢?同時也默默地有了自己也想要拍一部的想法。
談到運動管理,最近日本倒也有《如果,高校棒球女子經理讀了彼得.杜拉克》*2,只是《魔球》當中可就沒有任何「萌」要素了,此外也幾乎不存在女性要素。頂多就是主角那大約國中生年紀的女兒會出來串串場罷了。以這層意思來看,《魔球》可說是在美國電影當中的異類,因為這部電影「只論述方針面」,鮮少有人與人之間的戲碼。
領銜主演的布萊德‧彼特同時也身兼製作人一職,可見他對原作也相當喜歡。就連導演也是布萊德‧彼特親自去找來的呢!班奈特‧米勒這位導演在日本的名氣較低,但是在導演技巧上的確有其獨到之處。
別信任完全不迷惘的人所說的話
劇情由布萊德‧彼特飾演的比利‧比恩擔任弱小球隊─奧克蘭運動家隊的球隊總經理(GM, General Manager),並大幅改變球隊方針,力求改造球隊開始。
由於有名的選手全都會被有錢的球隊給簽下,因此他打算集合起一些沒沒無聞、年薪低廉,且能馬上出賽的選手。劇中將描述他如何對抗以老闆為首的反對勢力。
而有趣的是,他在打造嶄新方針時最為抗拒的竟是利用球探一事。比利以不信任球探做為選擇選手時的出發點。
事實上,我們的比利球隊總總教練在學生時期也曾是一名棒球選手。並聽信球探的吹捧,因此就連原本已經申請上的大學獎學金都踢到一邊不管,直接進入大聯盟打球。而直到選手生涯結束,他也未曾有過什麼出色的表現。退休後,他自願踏上球探之路。
電影當中省略了他從球探成為球隊總經理的過程,因此我們也不知道在這中間他發生了什麼事,但是相信他至少是一名能力不錯的球探;畢竟換作是一名無能的球探,在成為球隊總經理之前就會銷聲匿跡了。
而他不顧自己曾經是一名球探的經歷,決定在改造球隊時完全不要信任球隊。相反地,他選擇與自己偶然結識的小胖─彼得‧布蘭(喬納‧希爾)聯手。彼得乃是比利與其他球隊談球員交易時,偶然在對方球隊發現,並挖角至奧克蘭運動家隊的人物。這位曾在耶魯大學修過經濟學的高知識份子從未當過棒球選手,卻是一名棒球統計學的實踐者。
這套理論本身是由其他人創造出來的,這是一種大量蒐集資料,並等同無視棒球界常識以及直覺的做法。身為球隊總經理的比利與彼得結為知交,並仰賴量化的數字資料,網羅蒐集許多名聲不顯但似乎派得上用場的選手。這等於是同時與所有最喜歡棒球界常識、直覺等物的球探為敵。
劇中也有一幕比利與和自己關係險惡的資深球探對話的場景。
「你是因為個人的恨意才決定不要相信球探的吧!做那種事可是會自取滅亡。我們球探有經驗以及直覺做為武器,靠那些資料、統計是不可能打贏比賽。」
聽完資深球探的話,比利一時之間什麼都沒有回答。
或許對方的話有一半講對了;但也或許因為自己有過被球探相中的經驗,才能夠秉持著堅定信念否定對方的話。這是本電影的第一個關鍵。
當聽到資深球探那句「我們有經驗與直覺,所以知道光靠資料與統計贏不了比賽」的台詞,我不由得想到「啊,我也曾在某個地方聽過相同的話呢!」。
而那當然是在製作動畫的現場。
所謂職人,講的話到哪裡都一樣。無論是球隊球探、電影導演、動畫師、編輯皆是如此。劇中的球探們也都只相信自己做為職人的經驗。而他們所仰賴的都是所謂的「經驗」,因此無法轉換成言語,乃至是技術的體系。
也正因為經驗無法轉化為言語,自然會具備有效的一面,以及無效的一面了。而那無效的一面就是無法形成體系、理論的部分。
結果在需要判斷一位選手是否前程似錦,乃至於判斷一部作品是否會銷路大好時,最後大家全都只會仰賴直覺,而沒有轉化為言語後,向別人說明的根據。譬如電影製作人就是其中的典型。
常常會有製作人對我說:「我都經手過好多部電影了,自然有足夠的經驗知道電影需要有那些元素才會大賣,也能夠指出這份腳本哪裡不好。」,我從來沒有遇過一位將上述說法掛在嘴邊,卻仍然值得信賴的製作人。
我認為日本有許多全憑經驗以及直覺做事的製作人。而另一方面,美國的製作人又有過於重視市場調查的癥結點,導致他們只聽市場調查員的話。
我也曾經因此吃盡苦頭。
在我打算讓《歡迎光臨虛擬天堂》*3在美國上映時,也曾進行過所謂的突擊試映(sneak preview)。這是一種市場調查的手段,調查員將剛好路過電影院的年輕人叫住,並在突然給對方觀看《歡迎光臨虛擬天堂》之後,請對方填寫觀影問卷。隔一天之後,調查員已經蒐集了不少資料,但是其中過半數都是「很難理解」、「意義不明」等回答。
在看過問卷結果之後,市場調查員也對我表示「這樣下去可不會賣啊」。與我合作的製作人全都無力抵抗,因此結論就是要再次對《歡迎光臨虛擬天堂》做「徹底編輯」。而我問市場調查員說,只要徹底編輯,電影就會賣座嗎?市場調查員也是一臉遲疑不定。
在眾家電影導演當中,我屬於比較不在意自己的作品讓他人操刀編輯的類型,因此我就叫製作人隨他們去折騰吧!但是於此同時,我也對他們提出了一個交換條件,那就是要同時讓原版的《歡迎光臨虛擬天堂》在美國上映。我對他們說:「只要你們接受這個條件,那麼接下來要怎麼編輯就都隨你們高興了。」。
結果《歡迎光臨虛擬天堂》最後並沒有在美國上映,這部電影的上映地區遍及全球數十個國家,獨缺北美。只有改推出DVD而已。也就是說,無論是仰賴製作人自身的經驗,乃至於偏重於市場調查,結果都並無不同。身為球隊總經理,比利也因此決定不要信任球探的經驗。
這部電影最為有趣的地方就是「不要相信職人所說的話」。基本上也就是在說不要跟那些「篤信自身經驗以及直覺的人」以及「對自己抱持有絕對信念的人」聯手。
主角的女兒喜歡唱歌,劇中曾有她為父親獻唱的橋段。歌詞則是在講「我正感到迷惘」、「我無法一個人去面對這些,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但是今天就先忘掉這些事情快樂度過吧」等內容,而比利就在車上聽著這首歌。女兒的歌聲就像是一種象徵,代表每個人都會感到煩惱迷惘。就連自己的阿宅搭檔彼得也無法倖免。
反過來說,這也代表「別信任完全不迷惘的人所說的話」,而是要在煩惱的過程當中做出決斷──。這部電影可說是敘述了其中的微妙處。
而這也並不代表其中某種理論就是正確的。無論是盡信職人的直覺以及經驗;還是以統計來打棒球,電影中都沒有說其中一種是正確的。事實上,奧克蘭運動家隊也在當年的分區季後賽輸掉了。
在賽季結束之後,波士頓紅襪隊向比利拋來了橄欖枝,而根據電影最後的字幕顯示,比利婉拒了一千兩百五十萬美元這史上最高的棒球總經理簽約金,決定繼續留在奧克蘭運動家隊。「我希望帶領這支球隊獲勝。」他說。
而在電影當中也以影像搭配字幕,指出「至今比利仍在挑戰贏得世界大賽」。而電影結束在球隊尚未取得冠軍處,這也是《魔球》這部電影值得玩味的部分呢!
幻想中帶有人生教訓,著實有趣
在最後成功贏得世界大賽,這則是少年漫畫與動畫的套路了。日本以「運動」為題材的作品,最為要不得的地方就是在成功贏得全國大賽,乃至於世界大賽之前,劇情都不會結束。但是結果其實無關緊要,過程才是最重要的。也正因為比利是這樣想,才會決定續留奧克蘭運動家隊。
在同一球季,紐約洋基隊以既有的做法集合了一批選手,估計每贏得一場比賽就必須花費一百四十萬美元;相較之下,奧克蘭運動家隊在該球季的勝場數幾乎與前者相同,但每場比賽的花費則為二十六萬美元,低於前者的五分之一。
相信何者較為優秀已是一目了然。但是那些既得利益者卻反對比利的新做法。而即便被那些傢伙討厭,跟比利也沒什麼關係。
事實上,當時比利正在存錢供女兒上大學,但是他仍是賭上自己的工作,對球隊加以改革。即使他知道,一旦失敗不僅會被球隊開除,之後整個棒球界也不再會有自己的容身之地。劇中甚至有人對他嗆聲說:「你就滾去賣運動用品吧!」。想當然爾,這樣子就不可能有錢供女兒上大學了。而只要有一千兩百五十萬美元,他就可以隨心所欲地供女兒上大學,就連海外留學也不在話下,但是比利卻果斷地拒絕了。
這就是《魔球》這部電影的主題,也是處理得最為優秀的部分。於此同時,也是電影製作方式的楷模。
如果電影演到他大獲成功,率領一支弱小球隊贏得世界大賽;或是轉戰波士頓紅襪隊並賺得盆滿缽溢,這就完全是少年漫畫的處理方式了。亦即憑藉努力乃至友情就能勝利的世界……但這並不符合現實以及原則。
電影當然也可以帶有幻想,但是其中也要具備人生教訓才會有趣。因為人類本來就是一種不合理的生物。
在此容我以組織理論的觀點來說,那就是煩惱是絕對有需要的。身為人類,不會煩惱才比較奇怪。我們既不該跟不識愁滋味的人搭檔,那種傢伙也絕對無法獲勝。
劇中比利也深感迷惘,不知自己是否真的做對。一旦失敗,也許就意味著自己會被炒魷魚,同時也無法供女兒去上大學了。當上公司的管理階層之後,相信自然都會考慮要如何供孩子上大學吧!或許房子的房貸都還沒繳清呢!雖說人們常常會有上述煩惱,但若是以此做為判斷上的基準,絕對會與勝利漸行漸遠,因此才要像個笨蛋一樣地突擊、自爆。
而這部電影有趣的地方,就是比利也有用心經營自己在球隊中的友軍,並非完全與整個球隊為敵。譬如當比利將哈提伯這位選手帶至球隊,並要求讓他擔任球隊的一壘手時,總教練認為從未擔任過一壘手的哈提伯無法勝任該位置,並加以拒絕。「你教他啊!」這是比利的回覆。
另一方面,球隊中已經有佩尼亞這位前途無限的一壘手,他雖身為新人,但是外界已經認為他絕對能在明星賽出賽,而總教練也決定繼續使用他。畢竟即便球隊本身仍無法獲勝,但若抓著這樣一位選手沒有派出場而輸掉的話,可是會被球迷以及球評給叮得滿頭包。「另外也為了我方便找工作(離開奧克蘭運動家隊之後),我會用那傢伙。」總教練明確地對比利表達自己的立場。
而這位總教練在劇中自然是沒什麼用處,因為他並沒有將勝利做為主題。相較於獲勝,他更優先考量到自己的地位,同時也優先選擇不令自己受到外界批評的做法。
顯而易見地,他是一位無能的總教練,但是比利並沒有將他給開除。取而代之的,他在賽季中突然將身為潛力新人的佩尼亞給交易出去。也就是說他沒有開除總教練,而是開除了總教練長期使用的選手。
一旦沒了佩尼亞,總教練也就不得不使用哈提伯了。而比利那即便將所需的選手釋放出去,也不開除自己的做法,當下總教練就入了球隊總經理的陣營了。而如此一來,比利也就更沒有辭退總教練的需要了。
當然,辭退總教練也是一種做法,但卻是個最不智的選項。這雖然簡單明瞭地闡明自身立場,同時也扎實地丟失一名在未來有可能成為自身夥伴的人。而比利的作戰內容既拉攏身為中階管理職的總教練,同時又對總教練的意見充耳不聞。如果總教練因此自行離職,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也就是說,比利雖然沒有強迫對方接受自己的意見,但就結果而論,他只給了對方有限的選項。
同樣也就結果而論,奧克蘭運動家隊在該球季的後半達成了二十連勝。而當時總教練完全沒有提到「球隊總經理是對的」之類的話。
世人皆將他譽為「一位重整積弱不振的球隊,率領其達成二十連勝的名總教練」,而比利對此毫不在乎。因為若是不給出一些甜頭,任誰都不會成為自己的夥伴。
他的做法並不只是軟硬兼施這麼單純。拿捏軟硬程度的技巧也相當重要。劇中他沒有辭退總教練,但是一開始就果斷地炒了球探魷魚。
之所以比利會只留下總教練,是因為他知道,總教練是比賽現場的負責人。
即便這位總教練多麼地不聽自己的話,但沒了總教練,可就也沒辦法比賽了。如果比利選擇自己當總教練自然也是可以,但這卻也是最不智的選擇。也就是說,比利將權限交給總教練,同時也限制了權限的選項。如此一來總教練就只能成為一具操線傀儡,全憑身為球隊總經理的比利擺布。而總教練若是不喜歡這有限的選項,也就只剩打包走人一條路好走了。而總教練本人也知道,如果不是強行被球隊總經理辭退,而是自行離職,這對自己會多麼不利,因此最後也沒有選擇離職。
理所當然地,總教練、球隊總經理、老闆的利害關係皆各有不同。
老闆以提升觀賽人數,藉此增加營收為主要目的;而另一方面,總教練不一定只為獲勝而戰。在起用選手時,總教練有時也會以不讓自己受到外界批評,以及不會遭受老闆、球迷的苛責為目標。
而且總教練本身也不知道自己會在這支球隊待多久,因此可能也需要將自己之後的生涯乃至於轉職單位納入考量。
也就是說,所謂勝敗觀會根據各自立場而有所不同。
別相信那種說話全憑經驗與直覺的人
──布萊德‧彼特的優先順序
《魔球》(Moneyball)
Production
於2011年上映的美國電影。導演/班奈特‧米勒、編劇/艾倫索肯、史蒂芬柴里安、主演/布萊德‧彼特、喬納‧希爾等。
Storyline
比利‧比恩在高中時期是位明星棒球員,但是最後卻在走上職業道路前就引退了。現在他是一名年輕的球隊總經理。他隸屬於弱小的奧克蘭運動家隊,而這支球隊正面臨嚴重的財政緊繃,就連補強選手陣容一事都無法確實做到。
某天比利前往克里夫蘭印地安人隊的事務所,遇見了畢業自耶魯大學的青年彼得‧布...
作者序
前言
電影是公司職員都該看的最佳教科書
電影導演是我的本業,但是自某個時期起,我開始論述起在組織管理上的「勝敗」。例如在我2006年出版的《為了勝利而奮戰吧!》(enterbrain出版)一書中,除了電影以及遊戲外,我也談到了足球比賽的勝敗。
對於足球,我原本只知道像是「除了守門員,其他的選手都不可以用手」這類的簡單規則,但漸漸的,比起賽場上的勝敗,我開始對「足球俱樂部這種組織的目的為何?又具有怎樣的風格?」、「當足球俱樂部處於哪種狀況,或是在哪種條件下,總教練會接連換人呢?」等部分產生興趣。
而在抱持上述想法後,我慢慢發現「原來足球隊總教練以及電影導演在基本想法上如出一轍」。那些在我約三十年電影導演資歷中發現的事,套用在足球總教練身上也相當吻合,這讓我感到饒富趣味。
而是否能夠引領球隊走向勝利,端看總教練是否能夠理解自己是在與誰比賽。令人意外地,許多當到總教練的人都沒能理解這一點,因此搞錯了方向。而這類人都無一倖免地敗下陣來。
電影導演是一種相當有趣的商業角色,若是不能持續思考自己是在與誰比賽,那麼別說要讓執導的電影大賣特賣了,在那之前工作早已幹不下去。但是出人意表地,在我周遭有不少電影導演都對這件事不甚明白,特別是年紀越輕,就越不懂這個道理。
這部分與觀眾、總觀影人次、DVD銷售額,抑或是在坎城影展獲獎、獲頒日本電影學院獎,甚至是得到好萊塢的合作邀約,都截然不同。當一名導演僅為數字以及普世評價而戰時,最後幾乎都會以失敗作收。
以某種意義來說,之所以我能夠擔任電影導演長達三十個年頭,也是因為擁有一套「勝敗觀」的緣故。而當我明白自己擁有一套相當優異的勝敗觀之後,我便很注意此事,以此展開勝負。我於六年前開始練習空手道,而在我摸索出武道上的勝敗之後,這個想法變得更為強烈。
簡單來說,在電影導演的勝敗觀當中,最重要的就是「不可以輸」。我本人將這稱作「不敗的構造」,勝利本身並沒有多重要。人生當中的勝敗可不只一次,僅僅一次的勝敗根本無足輕重。
無庸置疑地,電影導演與商業人士之間存在著極大差異,但我認為改將這套勝敗觀解讀成「工作觀」並非難事,因而決定著手撰寫本書。
沒朋友的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
因為工作所需,我常前去位於加州舊金山灣區的天行者牧場(Skywalker Ranch)*1,該處設置有喬治‧盧卡斯創辦的音效工作室,許多名聲遠播的電影皆於該處進行配音作業。總之,那裡極其遼闊,根本不清楚占地範圍有多廣。
詢問工作室的員工也僅得到「這整片山頭都是唷」之類的答覆,各工作室零散地坐落其中,還有鹿四處奔跑。除此之外,如果發生火災時才請求消防隊前來滅火,肯定來不及,因此天行者牧場內也設置有私人的消防局,這裡就是如此遼闊。
而在這寬廣的工作室當中有一個祕密小房間,據說盧卡斯本人偶爾會待在那裡。那是一個類似閣樓的房間,外界完全不知道如何前往。音效工作室的某面牆可以像忍者機關般突然打開,裡面設有電梯,那是通往祕密小房間的唯一途徑。
想必各位會好奇我為何知道這件事。那是因為我曾經與盧卡斯在那裡見過面。之前我在天行者牧場進行《攻殼機動隊電影版2-Innocence》的配音作業時,有工作室員工跟我說:「盧卡斯說他可以跟你見個面,但是你不可以帶其他人一起過去」。那扇通往祕密小房間的門打開後,我從盧卡斯的直屬員工,也就是盧卡斯親衛隊工作的房間旁邊走過……有種「晉見」的感覺。
就這樣,我見到了盧卡斯本人,而他看起來一點都不快樂。提到喬治.盧卡斯,這位人物很可能是現今日本年輕一輩影像從業人員所追求的終極目標。但是他除了臉色欠佳之外,說話口吻也很陰鬱。而在談話過程中,他也沒提到會讓人對未來抱持夢想的內容。我不由得懷疑眼前這位大叔真的過得幸福嗎?
除了喬治‧盧卡斯之外,我也遇過其他被稱作人生勝利組的人,但是看到這些人的生活,即便他們想跟我交換人生,我也沒那個意願。他們實在都不像是人生勝利者。老實說,就我的勝敗觀點來說,把這些人當成目標也沒任何意義。
也許這聽起來有點酸葡萄、不服輸的感覺,不過就某個意涵來說,他們是在自己的人生中,把自己給毀了。不管是誰,只要沒事先預約就見不到他們,因此他們連朋友都沒有。除了自己之外,就連家人身邊也都隨時配有保鑣保護。
詹姆斯‧卡麥隆(James Cameron)*3也是隨身跟著一名身形魁梧的黑人保鑣,有次我們一行人事先與他敲定時間,前去與他見面時,就曾經被那位黑人保鑣給攔下來,並質問說「你們是幹啥的?」、「我們是來見卡麥隆的。」結果得到的回應是「咦?你騙人!」(笑)。
成功總是需要連帶抱持許多負擔,譬如每天會接到兩百通以上打來推銷的電話,或是長年受到數百件以上抄襲剽竊方面的官司纏身等。著實無法感受到絲毫自由。或許有人會對此欣羨不已,但我認為這並不是一個正常的人生。雖然我所知道的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可是每當看到或是聽到上述情況時,就會讓我認為「這不正常」的想法更加堅定。
常常會有日本的電影導演或是演員將「我的目標是好萊塢」這句話掛在嘴邊,而我對將進軍好萊塢做為最終目標一事持保留態度。難道只要前往好萊塢工作,就可以稱之為成功嗎?或許就演員的角度來講,像渡邊謙、淺野忠信一樣,在好萊塢拍過一兩部電影就已經算是成功了吧……
在執導《GHOST IN THE SHELL/攻殼機動隊》*4(以下簡稱為《攻殼機動隊》)之後,我也曾經在好萊塢待過兩、三年的時間。但是老實講,以我一位日籍導演隻身前往好萊塢,在那裏幾乎沒啥好事。因為兩國的系統可說是截然不同。
即便在好萊塢製作過電影,也沒什麼好拿來說嘴的。平常在日本,我製作一部電影的經費大約都落在兩、三億日圓,而地點換到好萊塢,其實也就是經費提高到五十億、六十億日圓,或有時提高到一百億日圓罷了。如果我能以如此龐大的經費來製作電影,當然也會想要一試,但若把在好萊塢拍電影當成目標可就沒什麼意義了。
這與在奧運奪金的意義完全不同。的確,對運動員來說,在奧運奪金,乃至於刷新世界紀錄會是他們的目標。但是換成一位電影導演,是否獲頒好萊塢最佳導演獎,與他是否達成了身為導演的目標全然無關。
即便是獲頒金棕櫚獎*5、奧斯卡金像獎*6,之後是否還能繼續拍「自己的電影」將會是個問題。雖然我沒有仔細計算過,但是我想受獎人當中大約有七成都銷聲匿跡了吧。
像是以流星之姿橫空現世,並以《性、謊言、錄影帶》*7一作獲頒坎城影展最佳影片的史蒂芬‧索德柏*8,之後也轉任製作人,並成為全好萊塢最會賺錢的人之一。但是為什麼他非得要接拍《瞞天過海》*9不可呢?那根本不可能會是他想拍的電影啊!
對我來說,所謂「導演勝利條件」若是要為了賺錢而勉強自己去拍一些符合好萊塢口味的電影,就沒有任何意義。在本書當中我將會大量提到這方面的內容。
曾經,我被外界稱作「小眾的帝王」,譬如在我執導《天使之卵》*10的時期,完全沒有必要去思考何謂「導演勝利條件」。但是當我執導的《攻殼特攻隊》於美國Billboard雜誌奪下錄影帶排行榜第一之後,可說是舉世譁然,也開始會有許多人跑來找我,並跟我談許多事情。我的生活因此大大改變,開始飄散著一股紙醉金迷的味道。
雖說如此,我在做的東西本身還是沒有任何改變。自那時起,我也開始會思考,自己身為一介導演最為重要的事情是什麼?什麼又是導演的勝利條件?等等。
世人所謂的「勝敗」皆為虛幻
而我也開始認為,拍攝一部電影就像是發動一場戰爭。之後約十五年間,我都會在拍攝電影時思索「有需要準備戰略儲備」、該從哪裡開始發動攻勢、攻勢的極限、後勤該如何運作等部分。
換成是過去,我甚至不需要思考這些部分。因為世人已經為我貼上小眾的標籤了。而在那世人為我貼上的標籤倏然改變時,我的心中不由得產生一絲衝突,或說是一股違和感。但也因此做為契機,讓我產生了「再不認真考慮這部分,可真的會完蛋啊!」的想法。即便不會真的完蛋大吉,我想還是會被逼著從事並非自己本意的工作吧。
當然啦,我並沒有打算違背自己,可是既然有許多人拋出橄欖枝了,我也就從善如流地陪著他們談談囉!其中甚至有人捧著金額高達數十億日圓的製作費要讓我拍電影呢!像《GARM戰記》*11就是如此。當時以七十億日圓的製作費開始了這個企劃案,但是三年過去了,卻沒做出任何東西來。
也因為上述經驗,讓我深刻地考慮到自己該以怎樣的標準與目的來拍攝電影、攻勢的極限在哪裡,撤退時又該獲得哪些事物,是金錢還是時間呢?
除此之外,我也開始考慮到自己的身體狀況。約從十年前開始,我就感覺自己的身體衰弱不少。而我現在已經六十二歲了。自從感覺身體有衰弱的現象,我便開始練習空手道,因為我的年齡已經需要與身體對抗了。
所謂的對抗,為的不是保持年輕,而是要掌握與自己的身體和睦相處的方法。
與身體對抗的方法種類繁多。事實上,我也曾經抱持著想要練出更多肌肉的念頭,並對改造肉體一事產生快感,於是就開始前往健身房做重量訓練,其實當時根本不該去的。因為我反而傷到身體,而被家姊*12給臭罵一頓。
家姊的職業是舞蹈家,她已經持續與自己的身體格鬥達三十個年頭,「身體可沒有你想的這麼簡單啊!」她說。簡單講來,我不應該為了追求成就感而去鍛鍊自己的身體。我的空手道師傅*13也怒氣沖沖地對我說「別再使用機器」。「只可以做靠自己的身體就做得到的事情」,這是他的觀點。
至今為止,我仍然跌跌撞撞地在錯誤中學習。如果各位誤以為現實裡我是輕鬆獲勝的話,這可會令我感到很困擾啊!
我只知道世人所謂的「勝敗」皆為虛幻,而每個人勝利所需的勝利條件也各有不同。原本我們就不可能找出一套方法,說什麼「只要跟著照做,任誰都可以獲得勝利」啊!根據職業類型、立場、性別等條件,每個人獲得勝利的條件也會有所不同。
因此我從來不會對別人說「如果你想要勝利,就要做這件事!」之類的話。我只會說「你要為了勝利奮戰不懈!」而已。
也就是說,既然都要戰鬥了,那就為了勝利而戰吧。有些人就是會知道這件事。譬如家姊在身體方面就已經頓悟了解其構造,而我的空手道師傅亦然。
而在電影導演方面,我的師父所講的話果然沒錯。於2009年謝世的鳥海永行先生*14曾經執導《科學小飛俠》*15,他是我的師父。時至今日,我常常會對他過去所說的話語感到恍然大悟。
人類無法戰勝失敗所帶來的誘惑
在本書當中,我除了會以自身在勝敗方面的論點做為基礎,同時也會透過實際上映的電影,向各位介紹一些思考方式與言行舉止,這可以做為商務人士在企業組織當中存活下來的參考。越是一部優秀的電影,其中越是蘊涵迫近人類、社會本質的教訓。而在書中,我將向各位一一剖析。
首先讓我們看到《江湖浪子》*16這部年代頗為久遠的美國電影吧。
或許會有人想說「咦?講撞球的電影?」,但其實這部電影幾乎包含了完整的「勝敗觀」。在很久以前,我也曾經為了培養自己身為電影文青的內涵,而看過這部電影。而時間拉到距今約十年前,我又偶然在電視看到這部電影的重播時,受到了極大震撼,幾乎是瞠目結舌,沒想到那是一部如此厲害的電影。
主角艾迪(保羅‧紐曼飾)以詐欺師為業,而伯特(喬治‧史考特飾)在劇中曾經對艾迪說過「你是個輸家」,而這句話就是全部了。
艾迪在比賽途中聽到這句「你是個輸家」,腦海中完全無法理解其意涵,以致接下來兵敗如山倒。簡單來說,伯特以培養詐欺師為業,他的地位等同於電影世界當中的製作人,而像我這種導演的地位就等同於艾迪了。
就算是將艾迪與伯特的地位解讀成足球員與教練,或是其他相等的存在,如:賭博的世界、才藝的世界、生意的世界皆可。在這些必須與他人相互競爭的世界當中,一定會產生輸家。也就是說,這部電影便是在闡述「一個人之所以會失敗」的來龍去脈。而答案則是「人類無法戰勝失敗所帶來的誘惑」。
沒有比失敗更令人感到舒適的事了。失敗後,個性變得猶豫不前,一輩子都在回味失敗的苦楚中度過,這種輕鬆的日子,沒人有辦法抗拒。
反之,若是勝利了,接下來就要持續獲勝才行。所謂勝利二字,係指不斷獲勝直到永遠;但只要失敗一次,便會不斷在挫折的周邊環繞不去,一輩子都沉浸在自我憐憫的情緒中。敗北的蜜汁便是如此甜美。
而此作品又以劇本最是出色。當時的好萊塢編劇可說身處水深火熱的世界。
他們既須面對因「獵紅」*17所帶來的背叛及毀謗中傷,亦須與製作人周旋角力,同時更須設法讓電影賣座……而此般戰鬥,衍生成商業行為且繼續存在。身處這種世界的編劇所寫出來的劇本自然是非同小可,與日本人那充滿自我憐憫的文字是全然不同。劇本的表現極其強烈,果然是以實用主義立國的美國所推出的劇本。《江湖浪子》這部電影的不同凡響,從這些部分中可見一斑。
我有的時候也會向年輕人提到這部電影,但是大家都沒有看過,有時也會想,為什麼想要拍電影的人,卻連《江湖浪子》都沒有看過?可是想想也是,我甚至也認識許多人連尚盧‧高達*18是誰都不知道呢!基本上大家都對古典電影興致索然。
不管是跟著我工作的副導演,乃至於跟我有交情的年輕導演,大家都對近期推出的電影如數家珍,卻都完全不看古典電影。
有時候我都真想要跟叫他們去逛逛蔦屋書店的古典電影區,或是有空的時候,每天看一部古典電影。
因為看時下的電影其實沒什麼用。如果對過去的電影棄若敝屣,那麼不管看再多現在的電影也沒什麼幫助,其中完全沒有可供學習處。頂多就是能掌握最近的趨勢罷了。而大家都一窩蜂地追求這股趨勢,並欲藉此一決勝負,這可是天大的錯誤。在考高中或是考大學時還可以藉由趨勢與對策來獲勝,但是光憑趨勢與對策不可能成為人生的勝利者。
我將以這樣子的步調,將自己感覺值得玩味的電影,以及從中推導出的商務人士處世之道傳授給各位。我幾乎沒有當上班族的經驗,但是從一名旁觀者的角度來看,我發現上班族既要去煩惱全球化,又需要去掛懷產能提升之類的事情,所處的世界可說是越來越嚴苛了。
雖說如此,無論時代如何演進,組織都不會出現變化。而組織的本質大多存在於電影當中,因此希望各位能夠陪我看到最後,進而掌握屬於自己的勝利,並度過毫無悔恨的人生,如此一來我將感到不勝榮幸。
前言
電影是公司職員都該看的最佳教科書
電影導演是我的本業,但是自某個時期起,我開始論述起在組織管理上的「勝敗」。例如在我2006年出版的《為了勝利而奮戰吧!》(enterbrain出版)一書中,除了電影以及遊戲外,我也談到了足球比賽的勝敗。
對於足球,我原本只知道像是「除了守門員,其他的選手都不可以用手」這類的簡單規則,但漸漸的,比起賽場上的勝敗,我開始對「足球俱樂部這種組織的目的為何?又具有怎樣的風格?」、「當足球俱樂部處於哪種狀況,或是在哪種條件下,總教練會接連換人呢?」等部分產生興趣。
...
目錄
前言 電影是公司職員都該看的最佳教科書
CHAPTER 1《鳳凰號1965》別人沒問,就不要隨意回答!
──失敗得再漂亮也沒有意義
CHAPTER 2《魔球》別相信那種說話全憑經驗與直覺的人
──布萊德‧彼特的優先順序
CHAPTER 3《晴空血戰史》看你是要幹掉下屬,還是自我毀滅?
──中階主管的殘酷故事
CHAPTER 4《機動警察PATLABOR 2 劇場版》讓無能下屬工作的究極手段
──不要給他選項
CHAPTER 5《諜影行動》「想做的事」就是「不會膩的事」
──當老二最舒服
CHAPTER 6《搶救雷恩大兵》怠工才是上班族的終極兵器
──史蒂芬‧史匹柏的詐術
CHAPTER 7《死在田園》越是優秀的成人,越會捏造自己的過去
──打起精神地天馬行空
CHAPTER 8《007:空降危機》「一生追隨老爹腳步」就是邁向用過就丟的第一步
──想要獲得「老媽」的愛
CHAPTER 9《鐵男總動員》囚犯問,「獲勝隊伍」的絕對條件為何?
──得到靈魂的自由吧!
對談 押井守X梅澤高明(科爾尼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日本代表)
──唯有與社會之間的關係能達成自我實現
終章 「虛構」乃是培養內涵範圍的不二法門
前言 電影是公司職員都該看的最佳教科書
CHAPTER 1《鳳凰號1965》別人沒問,就不要隨意回答!
──失敗得再漂亮也沒有意義
CHAPTER 2《魔球》別相信那種說話全憑經驗與直覺的人
──布萊德‧彼特的優先順序
CHAPTER 3《晴空血戰史》看你是要幹掉下屬,還是自我毀滅?
──中階主管的殘酷故事
CHAPTER 4《機動警察PATLABOR 2 劇場版》讓無能下屬工作的究極手段
──不要給他選項
CHAPTER 5《諜影行動》「想做的事」就是「不會膩的事」
─...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