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蘊藏在現代下的時移勢轉。走出校園的學術論文改寫,以細膩的文史觀察角度,帶領出台灣日本時代物質文明的鋪陳脈絡。
日治時期被殖民的台灣先民們,在舊昔的某時間點,也踏在與我們同樣生活著的鄉土街道,頭上也頂著和我們一樣的朗朗青天,鼻息之間更呼吸著和我們所聞到的相同氣味,在大歷史、大敘事之外的台灣生活事情細瑣,都應該被記憶著。
本書從攝影寫真、修學旅行、鐵道案內,由三部碩士論文改寫,共構成很鮮明的日治台灣生活事情;書裡的文字圖像光影,從甲午戰後、初期殖民、大正時代的內地延長主義、以至於昭和時代現代化到戰爭砲火的時間脈絡裡,台灣先民生活的一角,一幕幕地躍然而出。
作者簡介:
徐佑驊,台灣台北人,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碩士。因為血液中的戀日情結,且著迷於老照片迷離又遙遠的歷史時空,研究主題圍繞著日治時期的寫真帖,作品曾發表於攝影雜誌及相關研討會。目前任職於出版社。
齊藤啟介,日本東京人。假台灣人。2005年來台居留。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碩士。擔任日本僑報的駐台記者後,2013年迄今擔任台灣媒體編譯,並以自由撰稿人的身份撰寫專題或專欄。愛吃滷肉飯。鐵路迷。座右銘:船到橋頭自然直。
林雅慧,台灣台北人,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碩士,業餘貓奴。當過小學老師,現在把歷史當成本業永續經營,目前為出版社編輯。對於老舊事物有著無可救藥的迷戀,偶爾展現出女子特有的「韌性」與「任性」。
推薦序
導讀︱推薦
凝視下的歷史光影
這本書的緣起,其實是由於一個很單純的疑問。教育改革後廣設大學與研究所,每一年有數以千計的碩士生畢業,而他們所撰寫出的大量論文,多半冷冰冰地躺在圖書館裡,許多有趣的研究或想法,隨著學生畢業就職後,甚至連原本的撰寫者都遺忘了它們的存在。這樣的高等教育究竟對這個社會有什麼意義呢?
於是,就有了催生這本書的初衷:讓學術論文走出校園,進入更多人的視野中。
這本書是由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三位碩士的論文改寫而成的。為了不要讓這本書太過於「與世隔絕」,作者們與編輯很努力地把「形而上」的學術用語白話化,也想了方法為文章分設了一些小標,把學術的成果從象牙塔中釋放出來,讓這本書能更貼近大眾讀者。
這本書以日治時期的生活史為主題分為三個部分:照片寫真、修學旅行與鐵道旅行。1990年代後,「台灣」慢慢從底層浮出地表,人們的目光漸漸從遠方收回,投注到自身四周的土地、人物與歷史上。從台灣圖書館中典藏的台北勝山寫真館的老照片,我們看到了一排紅磚西洋建築配上台式亭仔腳(騎樓)或日式屋頂的台北榮町;在《台北市大觀》裡看到了日治時期著名的咖啡店「美人座」、「明治製菓」內,洋風裝潢與和服女給相映成輝;《台北寫真帖》裡,柏屋吳服店琳瑯滿目的布匹環繞中,掌櫃正與顧客進行熱烈地交涉;而《台灣日日新報》上刊載的新進公車,古典歐風的車窗上掛著可愛的開張旗幟,隱隱約約地,我們從中看到了在台北博愛路、衡陽路、新公園、歷史博物館仍些許殘留的影子,以及那些我們現今仍在從事的日常生活:搭車逛街、吃蛋糕喝咖啡、買衣服,照片留下了我們所在之處過往的痕跡,日治時期的生活其實並不是那麼遙遠,而是這麼貼近。
那麼,照相技術是怎麼傳進台灣,這些照片是怎麼被拍攝下來、怎麼被構圖、讓我們看到了什麼樣的台灣?是誰在拍照、又是什麼被拍下來了?寫真這個主題,便是將這個部分細細道來。
照片中的影像不只是市街山景,也有人物風情,在照相還是個昂貴時髦的玩意兒的時代,一般人能在相片中留影的機會不多,往往學校的紀念照,就是人一生中唯一會留下身影的紀錄。學校會拍照的時刻,大多是開學或畢業典禮、運動會,以及修學旅行。
從幼稚園以來的學生時代,遠足、校外教學、畢業旅行,往往是我們最興奮也最考驗團隊精神與體力的時候。這個傳統可以追溯到日治時期,早在19世紀末,台灣的學生已被帶出校園,前往各個地方旅行。當然,這個活動不只是娛樂,更是為了打開學生的眼界、認識自己所在的地方,還包含了強身健體的國民意識,因此,這種學校的旅行被稱做「修學旅行」,而不是單純的觀光。
不只是男生,女學生也走出了校園,修學旅行的足跡從近處向外拓展,搭火車、搭船前往台灣的其他地方,甚至遠赴滿州、朝鮮、南洋與日本。而一幀幀照片與一篇篇紀錄,將這些旅行中的驚訝、歡喜與衝擊給留了下來。第二部分的修學旅行,就要帶讀者看看的台灣,學生們如何走行程?去了什麼樣地方?又有著什麼樣的感想。
當然,旅行者不只有學生,隨著鐵路交通的發達,觀光旅行也慢慢在日治時期的台灣流行起來,雖然所費不貲,總還是要有一定經濟能力的人才能實踐觀光的夢想,但卻不再像封建時代那樣,只有貴族階級才能旅行。而花費巨資建設起來的鐵路局,當然也希望火車不只是用於載貨,而能被更大量地使用。因此,推行載客服務是當時鐵路局的重要目標。而載散客不如創造觀光客,鐵路局於是出版了一系列的旅行導覽書《台灣鐵道旅行案內》,介紹台灣各地的風景名勝、設計行程,更重要的是,營造能吸引觀光客到此一遊的美麗形象。我們現今熟知的北投溫泉、草山溫泉,雖然在日治時期前就被發現湧出溫泉,但卻是在日治時期,「有毒之水」才被認識為高官們或風雅之士的休閒療養地。那麼,什麼地方被選擇、怎麼被形容?又是基於什麼樣的概念被選擇與描述?第三部分的「鐵道旅行案內」的介紹,將帶領讀者看看台灣總督府的鐵路局,是怎麼樣建構台灣的意象。
及今提到日治時期,帝國殖民的概念總是先躍然而出,被壓迫的人們也彷彿沒有日常生活,我們看到了大歷史、大敘事,看到了戰爭,卻忘了不管在什麼時刻,日治時期的被殖民者都是踏在與我們同樣的街道鄉土上,生活著。希望藉由這本書,能讓讀者們窺見從甲午戰後、初期殖民、大正時代的內地延長主義、昭和時代的現代化到戰爭的時間脈絡中,台灣先民們生活的一角。
李衣雲
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副教授
東京大學人文社會系研究科博士
導讀︱推薦
凝視下的歷史光影
這本書的緣起,其實是由於一個很單純的疑問。教育改革後廣設大學與研究所,每一年有數以千計的碩士生畢業,而他們所撰寫出的大量論文,多半冷冰冰地躺在圖書館裡,許多有趣的研究或想法,隨著學生畢業就職後,甚至連原本的撰寫者都遺忘了它們的存在。這樣的高等教育究竟對這個社會有什麼意義呢?
於是,就有了催生這本書的初衷:讓學術論文走出校園,進入更多人的視野中。
這本書是由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三位碩士的論文改寫而成的。為了不要讓這本書太過於「與世隔絕」,作者們與編輯很努力地把「形而...
目錄
第一部 寫真:太陽旗下的台灣光圈
影像史學的建構
視覺符碼的神話性
寫真與攝影的語境
日本第一個攝影快門
權力者座席後的屏風
老台灣的攝影幽光
台灣人的攝影事情
寫真帖的台灣意象
山岳市町的殖民治理
寫真內容的政治態度
被選擇的台灣空間
被凝視的台灣片斷
統治眼光的邊陲地帶
日照下的台灣風情
觀看台灣的方式
從時間軸脫落的影像
帝國之眼的神轎巡視
台灣風土的觀光圖像
觀光旅遊的符號蒐集
第二部 修學:殖民視野的旅行地圖
日本與台灣的修學旅行
忠君愛國的教育馴化
國家主義的再造
殖民母國的崇拜
直觀教學的新教育觀
台灣修學旅行的海外長途
女子修學旅行第一個腳步
台灣修學旅行四十年
博覽會的政績誇耀
海外修學旅行的政治風景
旅行地圖裡上山下海
從旅費儲備到行囊準備
回憶戰利品
旅行分工的細瑣事情
校園運動的民族衝突
新事物體驗的文化震撼
同化被殖民者的文化儀式
殖民者的歷史詮釋發球權
殖民範本的謄寫與定義
國民精神的朝聖儀式
不敵現代性的殖民同化
第三部 案內:台灣鐵道的紙上風景
台灣的旅行事情
歐洲的觀光故事
日本的觀光旅行
第一次海外之旅
日本人眼裡的台灣
從船笛喇叭到鐵道嘟嘟
舊時台灣的近代化蛻變
旅行書裡的凝視
台灣旅行書的新葉
旅行案內的觀光地景
旅行書的偏見與正視
產業台灣的異國印象
台灣人的生活樣式
近百年前的旅行套票
夢境之國的戰爭陰影
八紘一宇的帝國之夢
第一部 寫真:太陽旗下的台灣光圈
影像史學的建構
視覺符碼的神話性
寫真與攝影的語境
日本第一個攝影快門
權力者座席後的屏風
老台灣的攝影幽光
台灣人的攝影事情
寫真帖的台灣意象
山岳市町的殖民治理
寫真內容的政治態度
被選擇的台灣空間
被凝視的台灣片斷
統治眼光的邊陲地帶
日照下的台灣風情
觀看台灣的方式
從時間軸脫落的影像
帝國之眼的神轎巡視
台灣風土的觀光圖像
觀光旅遊的符號蒐集
第二部 修學:殖民視野的旅行地圖
日本與台灣的修學旅行
忠君愛國的教育馴化
國家主義的再造
殖民母國的崇拜
直...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