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五十年的行善義舉,就是佛陀精神在人間的最佳體現。
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成立於一九六六年五月十四日(農曆閏三月二十四日)。證嚴法師承襲印順導師「為佛教,為眾生」的理念,秉持「佛法就在生活中」精神,內修誠正信實,外行慈悲喜捨,帶領慈濟人「走在最前,做到最後」,展現佛教的慈善力量。
從日存五毛錢萌發的在地慈善,到奔赴世界各國救災,綿密的菩薩網從臺灣花蓮擴展至全世界,是慈濟人在實做中修行的表現;五十年的發展歷程,鋪就四大志業、八大法印的行善大道。慈濟從在地走向國際,來自小島的軟實力促成人世間美善不斷循環。
二○一六年慈濟成立屆滿五十年,全球九十三個國家地區,都有慈濟的足跡;半世紀的努力,則是佛陀精神在人間的實踐。證嚴法師期許所有慈濟人要「教富濟貧、濟貧教富」,啟發人人心中愛的種子,藉由一點一滴的付出,拔除人間苦難,菩提自然遍地生。
延伸閱讀:
證嚴法師琉璃同心圓(增訂版)
善的循環
心靈的故鄉
清淨赤子心
我是小志工(增訂版)
作者簡介:
潘煊
出生於埔里小鎮,自大學中文系畢業後,歷任雜誌、新聞媒體編輯、撰述等職。多年來得遇因緣,寫作佛教傳記與理念,傳達人間美善事蹟。著有《行願半世紀:證嚴法師與慈濟》、《心靈的故鄉:靜思精舍巡禮》、《人間佛國: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紀事》、《看見佛陀在人間:印順導師傳》、《法影一世紀:印順導師百歲》、《慢行聽禪:殷琪問法・聖嚴解惑》、《聖嚴法師:最珍貴的身教》、《證嚴法師:琉璃同心圓》、《相信閱讀:天下文化25年的故事》等書。
章節試閱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一九六五・八
一位年少的女孩,跟在母親身邊。母親正與幾位朋友相約去寺廟拜拜,其中一位說不去,因為當天沒帶錢,不能添香油,不敢去。
聽到這對話,女孩感到十分不解:「寺廟,一定要人捐錢添香油嗎?沒錢的人,就不能親近佛教嗎?」
單純的疑問,在少小的心靈裏,是一種力量。
猶如種子冒芽見天光,在女孩接觸佛教後,意識到社會大大誤解了佛教和出家人!漸受法義薰陶的內心,暗自發願:有朝一日出家了,一定要自力更生維持生活,不接受供養。
一九六三年,女孩二十六歲,得因緣皈依於印順導師座下,成為日後廣為世人所知的證嚴法師。
一屋一田,克勤克儉
一九六五年,二十八歲的證嚴法師,帶著三位弟子借住花蓮普明寺側屋。
孤鳥借巢而居,粗簡的木板房子,夏熱蚊子多,冬天冷風穿窗刺骨,撿碎布縫成的被子,根本蓋不暖。一日三餐靠自己種菜,青黃不接時,就採過貓、刺杏仔、山茼萵等野菜佐食,境況之窘困,只差沒去海邊撿泡過海水「有鹹味的石頭」來配飯。
清貧歲月,身無長物,普明寺後的旱地成為生活寄望。初試耕作,毫無農事經驗的大弟子德慈,為了翻整那片荒蕪已久的貧瘠硬土,吃足了苦頭。推駛犁具,完全生澀,老牛又欺生硬是不肯走。證嚴法師於是向人討來一大綑甘蔗尾,抱著走在老牛前面。老牛受甘蔗尾吸引,終於才一點一點前進,拉動犁耙耕地。
村子裏的阿兩伯,看到這師徒倆別樹一幟的耕田風格,笑問:「師父,你們在玩遊戲嗎?」於是義氣相助,「我來幫你們犁!」
旱地收成不敷所需,證嚴法師的俗家母親看在眼裏,心想:「孩子要自力更生,我就給他一個維生的來源。」因此買下九分水田,讓師徒依靠度日。
所有農事比如割稻、打穀、晒穀、拔花生,證嚴法師都親身參與。即使在一九六六年慈濟功德會成立後,白天要為會員解惑開示,或者早出訪查貧戶、晚歸處理會務,但凡遇到農忙,依然捲起袖子分擔農事。
證嚴法師雖體弱多病但毅力驚人,每次收割稻子,他總是頭戴斗笠,臉上圍著面巾,露出的雙眼清澈明亮,一邊腳踏打穀機,一邊手摔稻穗,動作明快俐落。
一雙嬰兒鞋,力量起飛
看天吃飯的農事,難以維持基本溫飽,師徒為了另覓生計,各種手工副業不曾停息,糊水泥袋、做嬰兒鞋……
在慈濟功德會成立前兩個月,嬰兒鞋開始成為生計主力。鞋底、鞋面的縫製,每人各司其職,證嚴法師專責最難的部分─鞋底周圍滾邊。他拿起針來沉著定靜又快速,一人抵得過所有人的製程,成品也最為漂亮。
行情本是三塊半的嬰兒鞋,花蓮商家感於出家人不受供養、自力更生,因此以四元的好價錢收購。一雙四元,師徒六人每人每天縫一雙,一天就有二十四元收入。如此一針一線,勉強維持了生活,也織就了慈濟功德會誕生前的契機。
而在功德會成立後,為了濟貧救苦,師徒六人每人每天必須多做一雙嬰兒鞋,以此為基礎,加上號召三十位家庭主婦每人日存五毛錢,慈善工作就從這每月的一千一百七十元,微小但深刻地開始了……
從嬰兒鞋到靜思書軒
自力更生,是一條堅韌的長線,貫串著衣食用度、信念思惟;貫串著「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百丈清規;貫串著證嚴法師出家前的初衷、慈濟功德會成立後的堅持;貫串著至今五十年來,綿延久遠的「靜思家風」。
為了堅持自力更生,從最早師徒六人借住木屋,到現今的靜思精舍,前後嘗試了數十種工作,維持生活的同時,更從作務中修行。
證嚴法師感恩母親買田以供耕作、買地蓋精舍,「是母親給了我助緣,我才能堅守自力更生的志願。」
農事之外,手工副業迭經波折。物資波動買不到棉紗織手套時,開始木板雕刻(梅、竹與八景),後因日本斷交,木雕供應鏈也斷了。自此,成衣加工、棉被周圍鉤卡司米龍繡線、花蓮美美布莊的女裝大衣車縫,接連在精舍出現。
遇到經濟不景氣時,也曾撿碎布縫成布套,供鐵工廠抽鐵防熱用。為了突破生活的艱難,開始從事高週波嬰兒尿褲的生產。之後透過介紹,做過瓶蓋內面的白色墊片,連著三年種菊花、手工塑膠花、串珊瑚珠子,連外銷的猴子爬樹也在副業之列。之後的手拉胚陶藝,更是藝術氛圍鮮明的精舍一景。
數十種工作的波折經歷圖,是靜思精舍扮演慈濟後盾的完全承擔史。從六○年代進入九○年代,「手工」的精神,邁向新的範疇。創立於一九九三年的「靜思人文志業股份有限公司」(前名「靜思文化公司」),成為自力更生的現代耕耘模式。
在證嚴法師淨化人心的理念下,靜思人文志業股份有限公司所發行的圖書、影音光碟以及環保產品等,透過靜思書軒門市,以營運所得維繫精舍生活。
靜思精舍是慈濟發展的源頭,也是全球慈濟人心靈的故鄉,五十年來,自力更生清規不變,生活用度不僅沒有一分一毫來自慈濟會員的捐款,反而提供飲食、住宿接待全球慈濟人。證嚴法師認為,慈善、濟貧屬於生活層面的救助,然而人心淨化、精神滋養,必須仰賴人文的力量。從縫嬰兒鞋的手,到靜思書軒內種種化人文美善於產品中的手,手手相連五十年,牽繫著證嚴法師「自力更生」最初的一念。
「供養」的深義
傳統的佛教叢林,都是接受善信居士的供養來維持,然而證嚴法師自出家即發願,不趕經懺、不收弟子、不受供養。自力更生的心志與作為,一直少人理解。「數十年來,我在滾滾紅塵中,有誰能了解?總是有著孤單之感。」
孤單感並沒有軟化證嚴法師的堅持,他確信出家人能在入世行菩薩道的同時,出世自食其力。就如唐代百丈禪師在他建立的叢林,倡導「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修行生活。
對於供養,證嚴法師別有見地:「雖然我都說我不接受供養,其實在精神上、人力上,慈濟人無所求地付出再付出,做我想做的事,這不就是對我的供養嗎?」證嚴法師進一步解析供養有兩種:「一種是以物質供養『生命』,另一種是以心力供養『慧命』。慈濟志業是一個慧命,大家為這個慧命盡力,就是用『行為』來供養我,給我精神力量,所以我也是接受供養。」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一九六五・八
一位年少的女孩,跟在母親身邊。母親正與幾位朋友相約去寺廟拜拜,其中一位說不去,因為當天沒帶錢,不能添香油,不敢去。
聽到這對話,女孩感到十分不解:「寺廟,一定要人捐錢添香油嗎?沒錢的人,就不能親近佛教嗎?」
單純的疑問,在少小的心靈裏,是一種力量。
猶如種子冒芽見天光,在女孩接觸佛教後,意識到社會大大誤解了佛教和出家人!漸受法義薰陶的內心,暗自發願:有朝一日出家了,一定要自力更生維持生活,不接受供養。
一九六三年,女孩二十六歲,得因緣皈依於印順導師座下,成為日後廣...
作者序
【自序】用愛鋪路,慈濟五十/釋證嚴
我的師父印順導師,在我頂禮皈依的那一刻,囑咐我「為佛教,為眾生」六個字。那麼深宏的六字法囑,簡短明快,進入我的心坎,卻是永恆。從那一秒開始,我拳拳服膺,片刻不敢違離。發心立願一念間,一秒鐘成了一輩子。
合抱之木,發於毫芒,慈濟走過半世紀,即始於「為佛教,為眾生」的啟蒙深因。
佛陀說:「菩提大道直。」菩薩道是一條寛直大道,毋需拐彎抹角,懷抱無私大愛前行就對了。我永遠相信,只要人人付出分毫,眾志成城就能產生力量,鏤刻深遠的生命歷史。
二○一六年一月,國際頂尖的量子力學專家卡法托斯(Menas Kafatos),來訪慈濟,談到微小的量子,聚集起來即有巨大的影響力。他說:「量子理論不只是一個物理的角色,同時也符合心靈上的角色,這跟佛家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
我一向尊重並感恩科學,科學印證兩千多年的佛法,而佛法指引人類打開善良心門,用愛膚慰苦難人生。
四十年前,慈濟的照顧戶黃桂子,是早期慈善結合醫療的關懷個案,當年我去訪視時,看到她躺在床上,一面哺育孩子,嘴邊還流著血水,境況堪憐。慈濟人自那時與她結下因緣,就不曾或忘。她從花蓮、臺東、高雄再遷居臺中豐原,慈濟愛的接力綿延不絕,陪伴她從東而西、從南往北,照顧四十年歲月。
黃桂子個案,只是人間菩薩層層疊疊腳步裏,含藏其中的一個足跡。一念不忍眾生苦,慈濟從細微深入而至廣闊恢弘,愛的行動廣布於全球。慈善有愛、醫療救人、教育安心、人文弘法,從五十年前沒人沒錢一無所有,用五毛錢的竹筒為大愛鋪路,分分、寸寸,從後山鋪到全臺灣、鋪進世界上,一直鋪向全地球。如今這「五毛錢」,國際間將它視為人道精神的來源。
印順導師在著作《學佛三要》中告訴我們:「大乘行果的心髓,不是別的,就是慈悲。離了慈悲,就沒有菩薩,也沒有佛。」
本著菩薩聞聲救苦的精神,慈濟在全球五十六個國家地區擁有據點,人道關懷援助的足跡,已遍及九十三國。「大愛之道廣披寰宇,長情之路古往今來」,「菩薩」是「覺有情者」,情一段一段牽引,愛一寸一寸鋪定,成就現在穩實的五十年,才有下一個五十年、未來無量數的五十年。
慈濟半世紀,坎坎坷坷、風風雨雨,因為有浩蕩長的隊伍,自動自發、無怨無悔,我被每一分堅定的心念推動著,所以有足夠的力量「拉車向前行」。
感恩普天下慈濟人同心一志,在時間需要我、空間需要我、人與人之間需要我的時候,把握因緣付出無所求。哪裏有苦難,慈濟人就去那裏,直下承擔、全力投入,讓我很安心。
地球是太陽系中最美的一顆星球,臺灣是以善、以愛名揚的寶島,期望慈濟人繼續走入人群,作眾生的知音,傾聽他們吐露的悲苦;並且啟動善的潛能、呼喚周遭共同造福。生命因付出而寶貴,讓螢火微光發出燦爛光芒,大愛照亮美善人間路。
【自序】用愛鋪路,慈濟五十/釋證嚴
我的師父印順導師,在我頂禮皈依的那一刻,囑咐我「為佛教,為眾生」六個字。那麼深宏的六字法囑,簡短明快,進入我的心坎,卻是永恆。從那一秒開始,我拳拳服膺,片刻不敢違離。發心立願一念間,一秒鐘成了一輩子。
合抱之木,發於毫芒,慈濟走過半世紀,即始於「為佛教,為眾生」的啟蒙深因。
佛陀說:「菩提大道直。」菩薩道是一條寛直大道,毋需拐彎抹角,懷抱無私大愛前行就對了。我永遠相信,只要人人付出分毫,眾志成城就能產生力量,鏤刻深遠的生命歷史。
二○一六年一月,國際頂尖的量子力...
目錄
序 用愛鋪路,慈濟五十 釋證嚴
第一部 慈善腳步・啟發悲心
一九六六―一九七五
01為佛教,為眾生
02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03五毛錢,能救人
04收弟子,有條件
05第一手徵信
06從安生到送死
07跨越「心」關卡
08愛的小屋
09一條毛毯
10踏訪偏鄉暗角
11儲值希望
12醫師來了
13破除迷思
第二部 艱難建院・扭轉花東
一九七六―一九八五
14開枝散葉
15一念不忍
16行腳臺灣
17建院步步難
18愛心如活泉
19落地生根地球村
第三部 守護生命・大愛跨國
一九八六―一九九五
20生命富翁
21搶救生命,刻不容緩
22身穿「迷你袈裟」
23培育醫護搖籃
24靜思好話
25「手護」大地
26大愛搭起兩岸橋
27跨越疆界的關懷行動
28開啟捐髓風氣
29化作春泥更護花
第四部 厚實愛心・廣布全球
一九九六―二○○五
30親幫親,鄰幫鄰
31建構媒體新典範
32行醫全球匱乏處
33愛的醫療網
34地震島展生命力
35教育不能等
36向下扎根,用愛培育
37越洋而來的病人
38另類家園
39不食眾生肉
40醫病醫人又醫心
41來自泰國的「慈濟列車」
第五部 慈濟宗門・靜思法脈
二○○六―二○一六
42廣結眾生緣,直行菩薩道
43早起薰法香
44晨間課徒,日日恆持
45收「資源」不收「垃圾」
46牽長情,愛不斷
47別開生面的法會
48研創來自不捨
49天下一家親
50證嚴法師對弟子的期許
序 用愛鋪路,慈濟五十 釋證嚴
第一部 慈善腳步・啟發悲心
一九六六―一九七五
01為佛教,為眾生
02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03五毛錢,能救人
04收弟子,有條件
05第一手徵信
06從安生到送死
07跨越「心」關卡
08愛的小屋
09一條毛毯
10踏訪偏鄉暗角
11儲值希望
12醫師來了
13破除迷思
第二部 艱難建院・扭轉花東
一九七六―一九八五
14開枝散葉
15一念不忍
16行腳臺灣
17建院步步難
18愛心如活泉
19落地生根地球村
第三部 守護生命・大愛跨國
一九八六―一九九五
20生命富翁
...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