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天安門血腥清場內幕》續篇
六四這一天,以人民為名的戒嚴部隊,把天空和大地,塗滿了腥紅的血色
本書提供了一份迄今為止最完整的六四戒嚴部隊各級指揮官升官晉爵的名單,並公布了一份參與北京戒嚴行動的六四戒嚴部隊官兵名錄,包括這些官兵所在的部隊番號、職務、軍銜,人數逾兩千。這些六四戒嚴部隊官兵即使不是六四屠殺事件的責任者,也是六四屠殺事件的見證人,他們有責任、有義務說清楚他們當年做了什麼,見到了什麼。在中國目前的政治局勢下,要還原六四屠殺事件的真相,有待於知情者和研究者的共同努力。——吳仁華
本書為《六四天安門血腥清場內幕》的姐妹作,內容詳細介紹了解放軍執行任務的真實情況,從國家暴力的角度來揭露六四屠殺事件的真相。作者費盡心思、竭盡所能搜集資料,將參與北京戒嚴行動的六四戒嚴部隊軍兵名錄詳實記錄,從奉命進京,到執行天安門廣場清場命令,其間所發生的情況均予以敘述,包括進京路線、方式、情形,執行天安門廣場清場命令的行動等等,如實記載,有如史書。書中也提供了一份目前最完整的六四戒嚴部隊各級指揮官升官晉爵的名單,並公布了一份參與北京戒嚴行動的六四戒嚴部隊官兵名錄,包括部隊番號、職務軍銜、人數,並專門列出一章探討開槍命令、北京戒嚴的緣起和決策過程、關於北京戒嚴的軍事部署、解放軍戒嚴部隊的數量和番號、戒嚴部隊軍人殺人的原因、戒嚴部隊和武警死亡的情況……等,還原六四屠殺事件的現場真相,讓共犯無所遁形,彰顯歷史公義。
作者簡介:
吳仁華,歷史文獻學者,八九民運的參與者和見證人,1956年9月12日出生於中國浙江省溫州市。長期參與海外民主運動,曾任中國民主團結聯盟(中國民聯)聯委會委員、中國民主聯合陣線(民聯陣)總部理事、《中國之春》雜誌社董事、中國戰略研究所理事。現任中國憲政協進會秘書長。1989年參與天安門民主運動,是首次遊行的組織者之一,曾任新華門絕食請願區負責人。1989年6月3日率領特別糾察隊趕赴天安門廣場,經歷了整個清場過程。1990年2月從珠海跳海游泳至澳門,在「黃雀行動」救援人員安排下坐漁船偷渡香港,7月5日流亡美國,定居洛杉磯。1991年5月至2005年7月,任《新聞自由導報》總編輯。2012年11月,利用美國護照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入境許可,回到闊別22年的中國大陸,低調圓親情以後離開返美。其被國安部門告知「以後不再有入境機會」。著有《六四天安門血腥清場內幕》、《六四屠殺內幕解密:六四事件中的戒嚴部隊》等書。
章節試閱
第一章 北京戒嚴和戒嚴部隊的若干問題
第一節 北京戒嚴的緣起和決策過程
一九八九年四月十五日,前中共中央總書記、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的胡耀邦因心臟病發作而逝世。北京各高校學生發起悼念活動,從校園到天安門廣場,很快轉化為一場反官倒、反腐敗、要求政治體制改革的學生運動。由於鄧小平等中共領導人將學生運動定性為「動亂」,並由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於一九八九年四月二十六日發表了題為「旗幟鮮明地反對動亂」的社論。一九八九年五月十三日,數百名北京各高校的學生在天安門廣場絕食請願,短短一、兩天時間之內,絕食請願學生的人數劇增到數千人,持續不斷地有學生送醫急救,引發北京各界逾百萬人士上街遊行聲援,聲援活動又迅速擴展到全國各地,引起中共當局恐慌,決定調動大批解放軍部隊進京,對北京市部分地區(這個北京市區)實施戒嚴。
名義上,調兵進京、實施戒嚴的決定是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所做出,然後交由中國國務院出面頒佈戒嚴令,並由中央軍委具體部署實施。實際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純屬木偶,被幾個躲在幕後的中共元老所操縱,拍板定局者是時任中央軍委主席的鄧小平。從以下幾次相關的中共高層會議和中共元老的密會,可見其端倪。
一九八九年五月十六日晚上,也就是北京各高校學生在天安門廣場絕食請願的第3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召開緊急會議,與會者有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五名常委趙紫陽、李鵬、喬石、胡啟立、姚依林,以及有權列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的中共元老楊尚昆(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中央軍委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薄一波(時任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副主任)。
這次緊急會議做出了兩項決定:第一、鑒於目前局勢非常緊急,於五月十七日向小平同志進行全面的情況彙報,聽取小平同志和其他老同志的意見;第二、同意由中共中央總書記趙紫陽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向絕食請願的學生發表書面講話,書面發言稿會後馬上播發。
一九八九年五月十七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的5名常委趙紫陽、李鵬、喬石、胡啟立、姚依林齊聚鄧小平家中,名義上是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實際上是向當代的慈禧太后—鄧小平彙報請示,聽候鄧小平的指令。在場的還有中共元老楊尚昆和薄一波。
會議一開始,中共中央總書記趙紫陽首先簡單介紹了學生運動的情況。但鄧小平很快就給會議定了調子:「今天只談論究竟應該(對學生運動)退讓不退讓?」薄一波迫不及待地發言說:「現在,後退是沒有出路的,我們已經到了無路可退的地步。」楊尚昆隨即也明確表態:「這是水壩最後的一個大堤,不能退,一退就垮了。」鄧小平等人如此一定調,趙紫陽即使有不同看法,也不便或不敢表達了。就連反對調兵戒嚴、最終被撤銷職務的胡啟立,當時也不得不違心地表示「退是不能再退了」。
緊接著,鄧小平就提出了調動軍隊進京,對北京市部分地區實施戒嚴的意見,他說:「考慮來考慮去,要請解放軍出來,要在北京戒嚴,具體一點就是在北京市區實施戒嚴。戒嚴的目的就是為了堅決制止動亂,迅速恢復秩序,這是黨和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我今天鄭重地向中央政治局常委提出來,希望你們考慮。」
鄧小平說是提出個人意見,希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予以考慮,但他作為中共的「慈禧太后」,具有絕對的權威性,他的意見誰也不敢也無法反對。於是,會議隨即作出四項決定:第一、當天晚上繼續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具體部署如何在北京市區實施戒嚴;第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於五月十八日早晨去醫院看望住院治療的絕食請願學生;第三、李鵬於五月十八日與學生代表進行對話,要求絕食請願的學生全部從天安門廣場撤出來;第四、五月十八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向鄧小平等中共元老報告部署北京市區戒嚴的情況。
會議結束後,鄧小平親自打電話給中共元老陳雲、李先念、彭真,並指示秘書打電話給中共元老鄧穎超、王震和中央軍委的三名委員洪學智(時任中央軍委委員、中央軍委副秘書長)、劉華清(時任中央軍委委員、中央軍委副秘書長)、秦基偉(時任中央軍委委員、國防部部長),通知他們於第二天上午開會,通報實際上由鄧小平拍板決定,而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名義所做出的對北京市部分地區實施戒嚴的部署情況。
一九八九年五月十七日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繼續開會,與會者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趙紫陽、李鵬、喬石、胡啟立、姚依林和中共元老楊尚昆、薄一波。五名常委對戒嚴問題意見分歧,無法達成一致的意見,薄一波提議進行正式表決。表決的結果是:李鵬、姚依林支持戒嚴;趙紫陽、胡啟立反對戒嚴;喬石棄權。表決一結束,趙紫陽立即提出辭去中共中央總書記職務的請求,理由是個人對北京戒嚴持有不同看法,無法繼續履行總書記的職責。楊尚昆覺得趙紫陽在此時辭職對局勢震動太大,極力勸說趙紫陽不要、也不能辭職。趙紫陽最終收回辭職的請求,改為請病假三天。
這次會議做出兩項決定:第一、五月十八日清晨五點鐘,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五名常委分頭去協和醫院、同仁醫院看望住院治療的絕食請願學生。第二、北京戒嚴的部署因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嚴重分歧而陷於僵局,中共中央政治局全體常委於第二天(五月十八日)上午再去鄧小平家,將問題上交給鄧小平,由鄧小平與中共元老、中央軍委有關負責人一起部署,並由中共元老們最後拍板決定。
此後,第13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作用基本上消失了,作為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趙紫陽再也沒有參與任何決策過程。一九八九年五月十八日上午,中共元老鄧小平、陳雲、李先念、彭真、鄧穎超、楊尚昆、薄一波、王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鵬、喬石、胡啟立、姚依林,中央軍委委員洪學智、劉華清、秦基偉等人聚集在鄧小平家中開會,決定對北京市部分地區實施戒嚴。
這次會議做出了五項決定:第一、於一九八九年五月二十一日零點起在北京市部分地區實施戒嚴。第二、於一九八九年五月十九日晚上召開中央和北京市黨政軍幹部大會。第三、由楊尚昆負責,立即部署軍隊在北京市區實施戒嚴的行動計畫,成立解放軍戒嚴部隊指揮部。第四、向徐向前、聶榮臻兩位解放軍老元帥通報北京當前的形勢,並通報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即將在北京市區實施戒嚴的決定。第五、鑒於目前北京乃至全國的緊張局勢,立即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發出通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黨委常委會要在中央召開黨政軍幹部大會後對戒嚴決定明確表態。
上述幾次會議表明,對北京市部分地區實施戒嚴,是由中共元老們拍板決定的,起決策作用的是鄧小平,具體執行者是楊尚昆。鄧小平和楊尚昆無疑是六四屠殺事件的主要責任者。
楊尚昆與鄧小平的關係非同尋常,不僅是四川同鄉,而且早在一九三○年代中共在江西瑞金建立中央蘇維埃政權時期就關係非常密切。一九四九年中共建政後,楊尚昆長期擔任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在一九五六年召開的中共第八屆代表大會上,鄧小平出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楊尚昆擔任中共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兼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兩人的關係越加密切。一九七八年,「四人幫」(江青、王洪文、張春橋、姚文元)垮臺後二年,鄧小平復出政壇重掌大權。離開中國政治舞臺達十二年之久的楊尚昆也復出,並得到鄧小平的充分信任,先於一九八○年九月從中共廣東省委書記任上調入北京,補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兼秘書長;一九八一年七月出任中央軍委常委兼秘書長,一九八二年九月升任中央軍委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協助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主持中央軍委日常工作;在一九八二年召開的中共第十二屆代表大會和一九八七年召開的中共第十三屆代表大會上,楊尚昆連續當選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繼任中央軍委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在一九八八年四月召開的第七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由於鄧小平的提議和竭力堅持,八十高齡的楊尚昆取代李先念出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可以說,鄧小平與楊尚昆的關係屬於密友,而與同輩人陳雲、李先念、彭真等人的關係則是同志。王震雖然死心塌地地追隨鄧小平,但他與鄧小平的關係,也遠遠不如楊尚昆。至於胡耀邦、趙紫陽、萬里,雖然在一九八○年代作為鄧小平的三大愛將,但他們與鄧小平的關係,更像徒弟與師傅的關係,難以達到鄧小平與楊尚昆那種親密無間的程度。正因為是密友,楊尚昆可以隨意出入鄧家,在鄧小平名義上退出中共權力核心圈後,更成為在鄧小平與中共中央政治局之間傳遞資訊、溝通意見的信使,每當中共中央政治局有重大事情需要向鄧小平請教,都是通過楊尚昆傳達的。
楊尚昆與趙紫陽私人關係也相當不錯,在當時五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最親近的就是趙紫陽。這不僅因為他倆都曾擔任過中共廣東省委書記,更因為在一些問題的看法上相同,思想觀點比較接近的緣故。所以,在如何處理一九八九年學生運動這一敏感問題上,楊尚昆的作用就更加突出了。雖然他在內心深處可能贊同趙紫陽處理學生運動的主張,即在民主和法制的軌道上解決問題。但是,鄧小平一旦做了武力鎮壓的決定,他就轉而全力予以執行。
在鎮壓一九八九年學生運動的問題上,中共元老中除了鄧小平和楊尚昆,陳雲也起了相當大的作用。中共內部資料中有這樣的一段記載:陳雲同志在事關黨的重大原則問題上從不退縮,在黨和國家危難關頭更是挺身而出,無所畏懼。一九八九年春夏之交,他正在外地養病,當首都發生政治風波,他毅然提前返回北京,召集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開會,率先提出要堅決擁護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並指出:「現在是關鍵時刻,不能後退。如果後退,二千萬革命先烈用人頭換來的社會主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會變成資本主義的共和國。」陳雲時任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在中共黨內具有崇高威望,他的表態對於平息政治風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陳雲在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的五年任期內,只是在學生運動期間的一九八九年五月二十六日,出席並主持過一次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會議。這是陳雲唯一一次出席並主持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的會議,按照中共當局的說法,對穩定當時的局勢起了很好的作用。
其實,早在一九八九年五月十七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開會討論北京戒嚴之前,鄧小平就曾經與楊尚昆私下討論過解放軍部隊的情況,早有調動軍隊進京鎮壓學生運動的打算。一九八九年五月十一日下午,楊尚昆單獨前往鄧小平家彙報情況。他倆主要談論了以下問題:第一、這次學潮為什麼結束不了;第二、為什麼有這麼多人支持學生;第三、中共中央政治局的態度;第四、解放軍部隊的情況;第五、北京和地方政府的態度;第六、下一步怎麼辦?
交談中,鄧小平表示:「人民要求反腐敗,我們當然接受。現在這些別有用心者提出反腐敗,我們也要當好話來接受。當然,這個口號只是他們的陪襯,他們的核心是要打倒共產黨,推翻社會主義制度。」接著又說:「我看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只有姚依林的觀點最鮮明,態度最堅決,並且一以貫之。在重大政治問題面前中央政治局常委一定要果斷,要敢於堅持原則。當然,我們要儘量採取和平的手段解決這次學潮。」從鄧小平「我們要儘量採取和平的手段解決這次學潮」這一句話,可見他已有調兵進京鎮壓學生運動的預案。
鄧小平詢問楊尚昆:「你怎麼看京(北京)津(天津)滬(上海)三地對這次學潮的處理?」楊尚昆回答說:「處理這次學潮,態度最堅決的是北京,李錫銘、陳希同幾乎每天把兩眼都盯在學潮上,生怕北京出現大的亂子,擔當不起。」
李錫銘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北京市委書記,陳希同時任中國國務院國務委員、北京市市長,結夥緊跟李鵬、姚依林,力主武力鎮壓學生運動。在趙紫陽提出「在民主和法制的軌道上解決問題(學潮)」的主張後,他們一方面極力刺激學生,激化矛盾,不讓局勢穩定下來,一方面一再向鄧小平謊報軍情,促使鄧小平下定決心武力鎮壓。這是導致發生六四屠殺事件的一個關鍵。
鄧小平接著又詢問:「部隊思想狀況怎麼樣?」楊尚昆回答說:「學潮發生以來,解放軍總政治部已經連續發出四個通知,要求各大軍區認真做好官兵的思想政治工作,絕不介入地方政府處理學潮的事務。對於涉及嚴重影響地方社會安定的打砸搶事件,地方政府需要軍隊出面維持秩序的,必須報經中央軍委批准。現在,軍隊的政治學習抓得很緊。一些軍區還開展了官兵對話活動,針對性很強,有效果。七大軍區和三總部(解放軍總參謀部、解放軍總政治部、解放軍總後勤部)的領導班子成員精神面貌很好,沒有不團結現象。」
一九八九年五月十三日上午,楊尚昆和趙紫陽一起來到鄧小平家,彙報近期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的工作部署。聽完彙報,鄧小平表態說:「這次學潮已經拖得太久了,將近一個月了。老同志們心都焦急著呢!陳雲、彭真、先念、王震還有鄧大姐(鄧穎超),包括我,心裏都急著呢!要有決斷力。」楊尚昆明白鄧小平的心思,特別就解放軍部隊的情況予以說明:「部隊官兵的思想是統一的,與黨中央、中央軍委保持高度一致。這次學潮對部隊官兵的思想不會有大的影響。」最後,鄧小平特別叮嚀:「在重大政治問題面前中央政治局常委一定要果斷,要堅持原則。當然,對這次學潮,我們要盡力採取和平的手段解決。」
在上述鄧小平的談話中,在在都透露出他一直有著動用軍隊鎮壓學生運動的想法,決定調兵進京、對北京實施戒嚴,絕不是他一時心血來潮。鄧小平本來是希望通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做出相關的決議,可以「名正言順」地調動軍隊進京,以避免「垂簾聽政」之嫌疑,沒想到遭到中共中央總書記趙紫陽的堅決抵制,打亂了他的如意算盤。這也正是鄧小平痛恨趙紫陽,導致趙紫陽被軟禁到死的主要原因。
《鋼鐵的部隊:陸軍第38集團軍軍史》透露,一九八九年四月二十二日,也就是胡耀邦去世後僅一個星期,陸軍第38集團軍便奉命進京「維護首都安定」了。北京衛戍區警衛第3師也已經奉命進入北京市區執行命令。由此可見,中共執政者對於其專制統治的安危是極為敏感的,從一開始就考慮到了動用軍隊的可能性。相比之下,北京的市民和學生就顯得太天真爛漫了。
第一章 北京戒嚴和戒嚴部隊的若干問題
第一節 北京戒嚴的緣起和決策過程
一九八九年四月十五日,前中共中央總書記、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的胡耀邦因心臟病發作而逝世。北京各高校學生發起悼念活動,從校園到天安門廣場,很快轉化為一場反官倒、反腐敗、要求政治體制改革的學生運動。由於鄧小平等中共領導人將學生運動定性為「動亂」,並由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於一九八九年四月二十六日發表了題為「旗幟鮮明地反對動亂」的社論。一九八九年五月十三日,數百名北京各高校的學生在天安門廣場絕食請願,短短一、兩天時間之內,...
作者序
【作者前言】
一九八九年發生於北京的六四屠殺事件,最根本、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動用全副武裝的軍隊屠殺和平請願的學生和民眾;所謂的真相,最重要的也就是屠殺的真相。因此,本人作為六四屠殺事件的親身經歷者,又是中國古典文獻學者,多年來一直極力搜集有關六四屠殺事件的資料,探求六四屠殺事件的真相。此前曾出版《天安門血腥清場內幕》一書,詳細記錄了一九八九年天安門廣場血腥清場的整個過程。本書則主要記述一九八九年奉命進京執行戒嚴任務的解放軍部隊的詳細情況,從另一個角度揭示了六四屠殺事件的真相。
寫作本書的念頭產生於一九九○年三月初,當時本人以跳海游泳的方式逃離中國大陸、抵達香港,承蒙程翔先生贈送《戒嚴一日》一書,初步瞭解了六四戒嚴部隊的情況,對鄧小平、楊尚昆等人有關武力鎮壓的精心佈局感到震驚,同時發現許多真相未明,例如開槍命令、戒嚴部隊的番號和人數,於是發願:一定要廣泛搜集資料,精心研究,寫一部關於六四戒嚴部隊的專著,將六四屠殺事件的決策者、執行者記錄在案,有名有姓地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中共當局至今仍將六四屠殺事件視為禁區,使得本書的寫作面臨極大的困難。首先是資料嚴重不足,沒有現成的、可靠的資料可以使用。其次是由於涉及到中國軍隊,又是特別敏感的六四戒嚴部隊,搜集資料非常不易。中共當局歷來將有關軍隊的資訊列為國家機密,每一支部隊除了番號,例如「陸軍第38集團軍」,團級以上建制單位還有代號,例如「8341」(中央警衛團),規定部隊對外只能使用代號,連番號都屬於機密,不許使用。再加上六四屠殺事件過於敏感,在中共官方的資料中,包括公開宣傳「平息反革命暴亂」勝利成果、表彰「共和國衛士」的資料中,不僅見不到部隊的番號,就連部隊的代號都見不到,讓人無法斷定資料中所提到的官兵到底屬於哪一支部隊。
值得慶倖的是,本人曾在北京大學古典文獻專業(國學專業)受過七年專業的訓練,課程包括目錄學、版本學、考據學,先後獲得學士、碩士學位;而且在入讀北京大學前曾是公安邊防部隊的軍人,具有一定的軍事知識,瞭解軍隊的建制。因此,經過曠日持久的努力,基本上破解了有關六四戒嚴部隊的資料,一一確定了部隊番號,從而為寫作本書奠定了基礎。在破解、確定部隊番號的基礎上,相關的資料才可以引用,而且可以用來相互驗證,解讀其它原先無法解讀的資料,一些通常被人們視為毫無價值的中共官方有關「平息反革命暴亂」的宣傳資料,陡然間也顯現出應有的價值,諸如解放軍戒嚴部隊清場指揮部和前進指揮部的位置所在,就是在無意有意之間發現的。
本書的寫作是一個艱難而痛苦的過程,但由於破解了一份又一份資料,找到了一個又一個答案,又無疑是一個不斷產生驚喜的過程。本人不止一次對友人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表示,萬萬沒有想到,在流亡海外,遠離古典文獻專業多年之後,竟然能用得上考據學的老本行,或許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之存在。
本書是迄今為止海內外有關六四戒嚴部隊的第一部專著,首次確定了六四戒嚴部隊的番號和人數,包括北京軍區屬下的陸軍第24集團軍、陸軍第27集團軍、陸軍第28集團軍、陸軍第38集團軍、陸軍第63集團軍、陸軍第65集團軍,瀋陽軍區屬下的陸軍第39集團軍、陸軍第40集團軍、陸軍第64集團軍,濟南軍區屬下的陸軍第20集團軍、陸軍第26集團軍、陸軍第54集團軍、陸軍第67集團軍,南京軍區屬下的陸軍第12集團軍,直屬中央軍委指揮的空降兵第15軍,以及北京軍區屬下的炮兵第14師、北京衛戍區屬下的警衛第1師、警衛第3師、天津警備區屬下的坦克第1師、武警部隊北京市總隊,總人數逾20萬。
本書列出專門章節,將上述所有的部隊,從奉命進京,到執行天安門廣場清場命令,其間所發生的情況均一一予以敘述,包括進京路線、方式、情形,執行天安門廣場清場命令的表現,等等。
本書專門列出一章,探討開槍命令等人們普遍感興趣和關注的問題。這一章分為十四節,內容包括:北京戒嚴的緣起和決策過程,關於北京戒嚴的軍事部署,解放軍戒嚴部隊的數量和番號,防止黨內「政變」和軍隊「兵變」,進京的解放軍戒嚴部隊和進京路線,天安門廣場清場命令的下達,解放軍戒嚴部隊的挺進目標和路線,開槍命令的下達情況,關於天安門廣場清場,一場沒有武裝對手的戰爭,一份論功行賞的升官晉爵名單,戒嚴部隊軍人和武警的死亡情況,戒嚴部隊軍人兇狠殺人的原因,戒嚴部隊軍人事後的瘋狂報復。
本書提供了一份迄今為止最完整的六四戒嚴部隊各級指揮官升官進爵的名單,並公佈了一份參與北京戒嚴行動的六四戒嚴部隊官兵名錄,包括這些官兵所在的部隊番號、職務、軍銜,人數逾兩千。這些六四戒嚴部隊官兵即使不是六四屠殺事件的責任者,也是六四屠殺事件的見證人,他們有責任、有義務說清楚他們當年做了什麼,見到什麼。
在中國目前的政治局勢下,要還原六四屠殺事件的真相,有待於知情者和研究者的共同努力。毫無疑問,六四戒嚴部隊官兵當屬重要的知情者,令人遺憾的是,時至今日,只有兩位有良知的六四戒嚴部隊軍人公開站出來敘述當年的親身經歷,一位是陸軍第39集團軍步兵第116師高射砲兵團雷達站站長李曉明中尉,現在居住澳大利亞墨爾本市,二○○二年五月三十日在美國紐約召開記者會,講述親身經歷;一位是陸軍第54集團軍步兵第162師士兵張世軍,現在居住中國山東省滕州市善國南路東二巷三十五號,二○○九年三月六日發表致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公開信後,於三月二十日凌晨被捕,關押十多天後獲釋。
本人真誠地期待讀者提供有關六四戒嚴部隊的資料和線索,以便繼續對本書進行補充和修訂。
【作者前言】
一九八九年發生於北京的六四屠殺事件,最根本、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動用全副武裝的軍隊屠殺和平請願的學生和民眾;所謂的真相,最重要的也就是屠殺的真相。因此,本人作為六四屠殺事件的親身經歷者,又是中國古典文獻學者,多年來一直極力搜集有關六四屠殺事件的資料,探求六四屠殺事件的真相。此前曾出版《天安門血腥清場內幕》一書,詳細記錄了一九八九年天安門廣場血腥清場的整個過程。本書則主要記述一九八九年奉命進京執行戒嚴任務的解放軍部隊的詳細情況,從另一個角度揭示了六四屠殺事件的真相。
寫作本書的念頭...
目錄
作者前言
第一章 北京戒嚴和戒嚴部隊若干問題
第一節 北京戒嚴的緣起和決策過程
第二節 關於北京戒嚴的軍事部署
第三節 戒嚴部隊的數量和番號
第四節 防止黨內「政變」和軍隊「兵變」
第五節 進京的戒嚴部隊和進京路線
第六節 天安門廣場清場命令的下達
第七節 戒嚴部隊的挺進目標和路線
第八節 開槍命令的下達情況
第九節 關於天安門廣場清場
第十節 一場沒有武裝對手的戰爭
第十一節 軍人和武警的死亡情況
第十二節 戒嚴部隊軍人兇狠殺人原因
第十三節 戒嚴部隊軍人事後的瘋狂報復
第十四節 一份論功行賞的升官晉爵名單
第二章 陸軍第 38 集團軍與六四事件
第一節 陸軍第 38 集團軍概況
第二節 六四屠殺事件中的第一主力軍
第三節 軍長徐勤先少將抗命事件
第四節 奉命進京執行戒嚴任務
第五節 戒嚴中第一次軍民流血衝突事件
第六節 向天安門廣場武力挺進
第七節 裝甲車隊向天安門廣場開進
第八節 天安門廣場清場前的「談判」
第九節 參與天安門廣場清場行動
第十節 天安門廣場清場後的動向
第十一節 第 38 集團軍參加北京戒嚴官兵名錄
第三章 空降兵第 15 軍與六四事件
第一節 空降兵第 15 軍概況
第二節 緊急空運進京執行戒嚴任務
第三節 奉命向天安門廣場挺進
第四節 參與天安門廣場清場行動
第五節 空降兵第 15 軍參加北京戒嚴官兵名錄
第四章 陸軍第 27 集團軍與六四事件
第一節 陸軍第 27 集團軍概況
第二節 奉命進京執行戒嚴任務
第三節 積極準備天安門廣場清場行動
第四節 提前秘密進駐人民大會堂
第五節 出擊特遣分隊佔領紀念碑
第六節 天安門廣場清場後的動向
第七節 有關陸軍第 27 集團軍的誤傳
第八節 第 27 集團軍參加北京戒嚴官兵名錄
第五章 陸軍第 63 集團軍與六四事件
第一節 陸軍第 63 集團軍概況
第二節 奉命進京執行戒嚴任務
第三節 第 188 師成為第 38 集團軍督戰隊
第四節 第 187 師秘密進駐人民大會堂
第五節 守護人民大會堂
第六節 天安門廣場清場後的動向
第七節 第 63 集團軍參加北京戒嚴官兵名錄
第六章 陸軍第 40 集團軍與六四事件
第一節 陸軍第 40 集團軍概況
第二節 奉命進京執行戒嚴任務
第三節 向北京城交通要道開進
第四節 組織防暴隊鳴槍接應受阻部隊
第五節 佔領東直門立交橋
第六節 第 40 集團軍參加北京戒嚴官兵名錄
第七章 陸軍第 54 集團軍與六四事件
第一節 陸軍第 54 集團軍概況
第二節 奉命進京執行戒嚴任務
第三節 挺進天安門廣場
第四節 傷亡最重的一支部隊
第五節 張堃少將「失蹤」驚動高層
第六節 第 54 集團軍參加北京戒嚴官兵名錄
第八章 陸軍第 39 集團軍與六四事件
第一節 陸軍第 39 集團軍概況
第二節 奉命進京執行戒嚴任務
第三節 軍指揮部與部隊失去通訊聯絡
第四節 第 115 師佔領建國門立交橋
第五節 第 116 師挺進天安門廣場
第六節 第 116 師師長許峰抗命事件
第七節 第 39 集團軍參加北京戒嚴官兵名錄
第九章 陸軍第 65 集團軍與六四事件
第一節 陸軍第 65 集團軍概況
第二節 奉命進京執行戒嚴任務
第三節 向天安門廣場開進行動失敗
第四節 經戰備通道秘密進駐人民大會堂
第五節 參與天安門廣場清場行動
第六節 清理保衛天安門廣場學生指揮部
第七節 第 65 集團軍參加北京戒嚴官兵名錄
第十章 陸軍第 24 集團軍與六四事件
第一節 陸軍第 24 集團軍概況
第二節 奉命進京執行戒嚴任務
第三節 提前進駐中國公安部機關大院
第四節 突入天安門廣場參加清場行動
第五節 驅趕救死扶傷的志願醫務人員
第六節 天安門廣場清場後的動向
第七節 第 24 集團軍參加北京戒嚴官兵名錄
第十一章 天津警備區坦克第 1 師與六四事件
第一節 天津警備區坦克第 1 師概況
第二節 奉命進京執行戒嚴任務
第三節 坦克裝甲車隊向天安門廣場挺進
第四節 六部口坦克追軋學生隊伍事件
第五節 六部口慘案的詳細經過和後果
第六節 坦克第 1 師參加北京戒嚴官兵名錄
第十二章 北京軍區炮兵第 14 師與六四事件
第一節 北京軍區炮兵第 14 師概況
第二節 乘火車專列進京執行戒嚴任務
第三節 受困北京火車站
第四節 挺進天安門廣場
第五節 天安門廣場清場後的動向
第六節 炮兵第 14 師參加北京戒嚴官兵名錄
第十三章 陸軍第 28 集團軍與六四事件
第一節 陸軍第 28 集團軍概況
第二節 奉命進京執行戒嚴任務
第三節 挺進天安門廣場受阻
第四節 軍長何燕然軍政委張明春帶頭消極抗命
第五節 第 28 集團軍參加北京戒嚴官兵名錄
第十四章 北京衛戍區與六四事件
第一節 北京衛戍區概況
第二節 警衛中南海等重要目標
第三節 神秘幹部隊執行神秘任務
第四節 警衛第 13 團五進五出北京城
第五節 高射炮團進駐新聞傳播機構
第六節 六部口搶奪彈藥車
第七節 為戒嚴部隊開闢通訊線路
第八節 武裝部系統協助進京戒嚴部隊
第九節 北京衛戍區參加北京戒嚴官兵名錄
第十五章 武警部隊北京市總隊與六四事件
第一節 武警部隊北京市總隊概況
第二節 奉命執行北京戒嚴任務
第三節 護送北京軍區前進指揮部
第四節 為第 38 集團軍挺進天安門廣場開道
第五節 配合天安門廣場清場行動
第六節 武警北京市總隊參加北京戒嚴官兵名錄
第十六章 陸軍第 12 集團軍與六四事件
第一節 陸軍第 12 集團軍概況
第二節 六月四日緊急空運進京
第三節 成為進京戒嚴部隊的督戰隊
第四節 第 12 集團軍參加北京戒嚴官兵名錄
第十七章 陸軍第 20 集團軍與六四事件
第一節 陸軍第 20 集團軍概況
第二節 奉命進京執行戒嚴任務
第三節 向天安門廣場艱難挺進
第四節 步兵第 173 團鳴槍突圍
第五節 配合天安門廣場清場行動
第六節 出天安門廣場收攏失散部隊
第七節 第 20 集團軍參加北京戒嚴官兵名錄
第十八章 陸軍第 26 集團軍與六四事件
第一節 陸軍第 26 集團軍概況
第二節 空運進京執行戒嚴任務
第三節 控制永定門等交通要道失敗
第四節 第 26 集團軍參加北京戒嚴官兵名錄
第十九章 陸軍第 64 集團軍與六四事件
第一節 陸軍第 64 集團軍概況
第二節 乘火車專列進京執行戒嚴任務
第三節 佔領德勝門等交通要道
第四節 第 64 集團軍參加北京戒嚴官兵名錄
第二十章 陸軍第 67 集團軍與六四事件
第一節 陸軍第 67 集團軍概況
第二節 奉命進京執行戒嚴任務
第三節 向天安門廣場挺進
第四節 第 67 集團軍參加北京戒嚴官兵名錄
作者前言
第一章 北京戒嚴和戒嚴部隊若干問題
第一節 北京戒嚴的緣起和決策過程
第二節 關於北京戒嚴的軍事部署
第三節 戒嚴部隊的數量和番號
第四節 防止黨內「政變」和軍隊「兵變」
第五節 進京的戒嚴部隊和進京路線
第六節 天安門廣場清場命令的下達
第七節 戒嚴部隊的挺進目標和路線
第八節 開槍命令的下達情況
第九節 關於天安門廣場清場
第十節 一場沒有武裝對手的戰爭
第十一節 軍人和武警的死亡情況
第十二節 戒嚴部隊軍人兇狠殺人原因
第十三節 戒嚴部隊軍人事後的瘋狂報復
第十四節 一份論功行賞的升官晉爵名單...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