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妻心有感慨熱論中★
給那些覺得內心某處剝落了的妻子們
解決現代人最困擾的夫妻關係……
人們都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
但為何外頭的人想往裡頭跳、裡頭的人又想跳出來呢?
所謂婚姻不是該與心愛的他/她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嗎?
2013年資料指出,台灣一天有153對夫妻辦離婚,名列世界第三,比日本、韓國還嚴重。
顯示現代人不願委屈自己,困在不快樂的婚姻關係裡。
此外,
FB知名社團「靠北老公」「靠北老婆」不僅粉絲數破20萬,每天更有上百則的發文 。
長年在治療現場分析解惑的精神科醫師──岡田尊司,分享21個案例,提供最適切的處理建議。
◆案例◆
在婚前把丈夫視為人生救星的理穗,因為發現丈夫擅自動用存款投資失利後,而不再信任他。即使丈夫百般討好,追求完美的她仍舊會不斷地挑剔、找碴。面對個性始終如一、不曾改變的丈夫,為什麼理穗的態度會有180度改變呢?
◆岡田醫師這麼說◆
完美主義者,不僅束縛自己,也會以同樣標準強求另一半。因此他們的伴侶,會覺得處處受拘束,為了避免爭吵,更可能忍氣吞聲地配合對方的標準而努力。「非~不可」的思維只會扼殺彼此的愛情。真正該做的不是怪罪他的個性或行為,重拾愛情與關懷,讓枯涸的泉水復甦才是重點。
還有更多不敢開口的夫妻問題!
․他只要一靠近我就覺得噁心!
․我們已經沒有親密關係了
․為什麼他這樣要求我和孩子,自己就可以無關緊要!
․我害怕離婚後,孩子怎麼辦!我沒有謀生能力怎麼辦!
․我的妻子情緒無常是更年期關係嗎?
․為什麼我逃離不了家暴?
一本讓你找回真正自我的婚姻關係解藥書,
面對不再如往昔深愛他的另一半……是該修復關係?還是要畫下句點呢?
【本書特色】
1. 日本精神科醫師岡田尊司繼《父親這種病》《母親這種病》新著作,解決現代人最困擾的夫妻關係。
2. 21個來自治療現場的實際案例,每個都可能是你的故事。
3. 魄力分析每個案例的關鍵點,從他人的困擾,反思自己的關係經營。
作者簡介:
岡田尊司(OKADA TAKASHI)
精神科醫師․作家․醫學博士
一九六○年生於香川縣。東京大學哲學系退學後,畢業於京都大學醫學系。於京都大學醫學研究所高次腦科學講座神經生物學教室、腦病態生理學講座精神醫學教室從事研究的同時,任職於京都醫療少年院、京都府立洛南醫院。曾任職山形大學客座教授,目前為岡田醫院院長(大阪府枚方市)、大阪心理教育中心顧問。站在人格障礙、發展障礙治療最前線,以臨床醫師的身分面對現代人的心靈問題。著有《母親這種病》《父親這種病》等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律師 呂秋遠
金鐘節目主持人 李四端
律師娘 林靜如
《學著,好好愛》作者/台大社會系教授 孫中興
諮商心理師 許皓宜
Hit FM台北之音台長 蔡詩萍
精神科醫師 鄧惠文
綠州聯合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賴芳玉
諮商心理師/作家 蘇絢慧
「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你們不再熱切地想跟對方溝通?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你覺得努力也沒有用?他為什麼不能面對?你為什麼不想包容?如果成為夫妻是種病,處方是什麼?逆轉關係、跨越極限就從了解『夫妻這種病』開始。」──律師娘 林靜如
夫妻相處是一件世界上最不民主的事情,而且是一場永遠不能計較輸贏的選戰。不知道多少的夫妻在我的節目中,每當問到,在茫茫人海中他們當初如何相遇,又如何互許終身,他們無不是既驚嘆又迷惘。再問到如今又如何看待對方時,似乎過往已如雲煙,但真是如此嗎?其實那份愛的動力仍在,只是他們忘了,再熱的高爐也是需要填加燃料的。愛這件事永遠是進行式,千萬別輕言半途休息。──金鐘節目主持人 李四端
「愛不會只有單一形式。今日的世界,可能與我們過去的愛情形式格格不入,但也是探索嶄新形式的時機。」──精神科醫師 鄧惠文
夫妻問題並非從戴上婚戒的那一刻開始 律師 呂秋遠
所有的離婚訴訟,其實都只是結果,而不是過程。真正的過程,可能在這個人三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
這段話從「夫妻這種病:無法愛丈夫的人妻們」這本書來看,就更為貼切。本書作者是精神科的醫學博士,因為長期累積個案,對於伴侶間衍生的議題有相當深入的觀察。作者將實際案例的發生歷程做詳盡的描述,然後再以心理學的層次分析當中兩者的問題何在。作者並不是要討論對錯,而是將兩人間的相處歷程做基本的描述,然後分析當中兩人可能沒有看見的盲點。事實上,這些問題早就在兩人結婚前,就已經在成長歷程中浮現,只是因為戀愛時雙方不會看清楚,也無法深入了解,所以在親密的相處與陪伴後,發現這些人格上原本的議題,而導致兩人漸行漸遠。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句耳熟能詳的成語,或許可以作為本書的註腳,如果不想遭受那一日之寒,或許可以透過本書詳細的審視夫妻關係間出現的問題,希望這樣的關係,不會是一種病。
親愛的,沒有了愛,我們還剩下什麼? 諮商心理師/作家 蘇絢慧
日本的精神醫師岡田尊司,再一次的出版了探討現代人的心靈問題的書籍,繼《母親這種病》和《父親這種病》之後,岡田尊司醫師撰寫出版最新的作品《夫妻這種病》,想必再一次的會引發迴響,讓我們好好的關注及誠實討論,現代人「夫妻關係與心靈之間」交錯糾纏而出的身心痛苦。
首先,我們先來關注何謂:「病」?
我們社會對於「病」的觀感,是十分嫌惡的,因為在人與人之間,「病」才被拿來羞辱人,做辱罵的字眼。因此,沒有人想跟「病」產生關連。然而,即使我們迴避,或不想正視「病」的存在,病理還是會自行運作而生,在我們的身體及心理,在我們的人際和生活,產生許多的損害和障礙。
所謂的「病」,是有機體對病因所引起的損害而發生一系列抗損害反應;像是調節能力的紊亂,損害和抗損害的反應,在疾病過程中各種複雜的機能、代謝和形態結構的異常變化。這些變化又使有機體各器官系統之間,以及有機體與外界環境之間的協調關係發生障礙,而引起各種症狀、體徵和行為異常,特別是對環境適應能力和體力減弱甚至喪失。
如此看來,岡田尊司醫師此本書所探討的就是由「夫妻關係」所衍生而出的各種身心的損害,以及與外界環境之間的協調關係發了生障礙,而引起各種症狀、體徵和行為異常,特別是對環境適應能力和體力減弱甚至喪失。
無論過去我從事社工師工作,或是這十年來的心理諮商工作,許多受情緒困擾及生活適應困難,而來求助的當事人,其困擾及發生的身心損害,非常大的原因,來自於關係的傷害及阻塞。而其中,因為「夫妻關係」(伴侶關係)的長期折磨及衝突,或是長久冷漠或冷嘲熱諷的互動,讓當事人陷於痛苦崩潰的處境,也引發許多不適應的生活問題。
所以,當我在閱讀岡田尊司醫師的這本《夫妻這種病》時,我彷彿再次的看見那些痛哭失聲、傷心憔悴的當事人,又一一的來我的眼前。不禁的令我充滿感觸;同心的夫妻關係,是我們所渴慕的,也是人生路上,最重要的依靠,然而,若是這一份親密的關係,卻是傷害最大的原因,讓傷心纏身而成病的話,這我們又如何能在面對生活中,其它的生活議題和挑戰呢?
若你正是身陷當中的人,或許這本書,無法幫你立即的解決這關係的折磨和糾纏,但是,卻能夠讓你看著他人的真實故事,想起了自己;想起自己的耗損、想起自己的苦痛、想起自己的硬撐、想起自己的矛盾,也想起了~你需要救你自己一把。
名人推薦:律師 呂秋遠
金鐘節目主持人 李四端
律師娘 林靜如
《學著,好好愛》作者/台大社會系教授 孫中興
諮商心理師 許皓宜
Hit FM台北之音台長 蔡詩萍
精神科醫師 鄧惠文
綠州聯合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賴芳玉
諮商心理師/作家 蘇絢慧
「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你們不再熱切地想跟對方溝通?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你覺得努力也沒有用?他為什麼不能面對?你為什麼不想包容?如果成為夫妻是種病,處方是什麼?逆轉關係、跨越極限就從了解『夫妻這種病』開始。」──律師娘 林靜如
夫妻相處是一件世界上最不民主的事情...
章節試閱
為什麼彼此心意無法相通?
案例 為丈夫漠視身心俱疲的妻子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每到丈夫快回到家的時間,亞夕美的胃就彷彿有重物沉沉壓著。大兒子還小的時候,她還很期待丈夫回家的時刻。但是,近來每當疑似丈夫的腳步聲一接近,她的心情就沉重無比,全身都僵硬起來。
數不清多少次她都覺得再這麼下去不是辦法,努力設法想去改變這種狀況。試圖和丈夫多溝通,想要增進彼此的了解。亞夕美的願望,應當不是強人所難,也並非奢求。只不過是希望和丈夫弘毅,如一般夫妻地交談、彼此傾聽、無論好事壞事都能分享,兩人一起度過難關。
事實上,兩人在結婚以前,她曾以為弘毅是能夠建立這種關係的對象。雖然弘毅不是個健談的人,但總是會專注地聽亞夕美說話,給她適當的建議。令她覺得弘毅雖然沉默寡言,即使不太喜歡閒聊,但重要的事總能清楚地傳達給她。
結婚之後通常也是亞夕美說得多。彷彿等待丈夫回家已經等到心焦如焚般,她總是把一天家裡發生的事鉅細靡遺地告訴丈夫。而弘毅也從來沒有嫌妻子囉唆的模樣,總能耐心聽她傾訴。
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弘毅在亞夕美說話時,幾乎有一半的時間都心不在焉,有時甚至露出一臉鬱悶的神情。而且,在亞夕美希望他能傾聽、給她支援時,弘毅卻把臉別過一旁。
其中的分界線,大概是她開始為小兒子煩惱的時候吧?當小兒子確診是發展障礙時,亞夕美竭盡全力地去尋找各種管道諮商,希望能夠找到改善的辦法,也定期帶孩子接受治療。即使這麼積極地尋求解決,心裡仍會無法接受現實,看到孩子比其他孩子成長遲緩時,無處可發洩的情緒,讓她的心情起起伏伏。怨嘆及抱怨遠遠多於報告孩子進步的情況。能夠傾聽亞夕美心聲的對象,只有丈夫弘毅,她以為丈夫當然可以包容,為她分擔。
然而,弘毅的反應卻完全與亞夕美的期待背道而馳。好不容易盼到丈夫回家,開始向丈夫訴說幾乎快爆炸的滿腹心事時,他的反應卻和亞夕美期盼的完全相反──丈夫立刻拉下臉,一一推翻了亞夕美的努力與做法,彷彿事不關己般地冷言冷語,最後,甚至就像一切都是亞夕美的錯般開始責備她。但亞夕美不過是希望丈夫能夠聽她說,為她分憂解勞。
即使並非如此,自責且深受無力感折磨的亞夕美,仍然因為丈夫說出口的言語而受傷。然而,能夠商量的人只有丈夫,她希望丈夫能夠站在孩子父親的立場,了解孩子的狀況。即使弘毅背過身去不理她,亞夕美仍然糾纏著絮絮叨叨。但是,丈夫卻露出更不悅的表情,一逕地喝著啤酒,並未專注地聽她說話。
丈夫的態度讓她火冒三丈,她怪丈夫:「為什麼你不願意好好聽我講呢?難道孩子的事跟你無關嗎?」丈夫惱羞成怒,蠻不講理地對她說:「就是因為妳這麼歇斯底里,才會沒辦法教好孩子!」丈夫對她的粗暴言語已成了家常便飯。
可能是這些狀況的緣故,曾幾何時,孩子們也開始討厭他們的父親。冷靜下來後,亞夕美盡可能不在孩子面前說弘毅的壞話,卻再也拂不去對於丈夫的失望與憤怒。
但站在弘毅的立場,他也有話要說。弘毅在公司剛晉升,承受著龐大的責任及壓力。他原本就是技術人員出身,並不擅長領導部屬、職場上的談判,但這些事也不能老是掛在嘴上。弘毅雖然很少在家抱怨公司的事,但內心為了工作已經飽受壓力。
雖說是自己的孩子,但每晚被迫聽到的都是不抱指望的狀態及妻子的唉聲嘆氣,對於他筋疲力盡的神經猶如拷問一般。妻子說的字字句句,彷彿在責備當父親的他。為什麼連孩子的事也要煩他?他內心真的這麼想。基於自我防衛,不覺地說話粗暴起來,出口責備妻子。
他們彼此的心情無法得到對方的理解,兩人在情感上漸行漸遠。
就亞夕美的角度來看,她也無法接受丈夫不願聽她傾訴這些重要的事情,卻一昧索求她的身體。除了沒有那樣的心情,亞夕美對弘毅只感到嫌惡。
妻子的拒絕,只是讓弘毅的態度更加頑劣,形成攻擊性的行為。回家時連聲招呼都不打,就悶不吭聲地開始喝酒,只要對他這樣的態度有怨言,他便乘著醉意,口出惡言辱罵妻子,甚至亂發酒瘋。
孩子們對他十分畏懼,父親一回家就突然沉默下來,當父親不在家時,神情才會放鬆。亞夕美開始不解他們究竟為了什麼生活在一起,除了離婚,是否有其他途徑可以擺脫這種狀況?亞夕美開始認真地思考這件事。
習題 一再交錯的依附典型
人際關係,尤其是夫妻或情侶間的親密關係,「依附典型」是了解當事人和對方是以何種方式產生關聯的最佳線索。
在說明什麼是「依附典型」之前,先簡單說明什麼是「依附」。所謂依附,就是支撐人與人聯結的「羈絆」。要說依附關係是一種心理聯結,不如說它是一種生物學上的關係。因為同樣的關係,在小狗、馬、猴子等其他哺乳動物身上也有這樣的本能,受到催產素這種荷爾蒙所控制。
不論是人類、馬或老鼠,父母之所以會拚命養育、疼愛子女,群居或組織家庭地生活在一起,都是因為藉由催產素的依附關係而形成。曾有實驗將恩愛的動物夫妻,給予讓催產素無法產生作用的藥劑,結果竟然破壞了牠們的關係,也不再養育照顧子女,只關注自己及新戀情。從這件事上應當就能了解依附關係為什麼如此重要吧!
而依附關係能否順利運作,將對表現的態度產生決定性的差異。從小就由特定養育者細心照顧時,催產素的結構就能健全,依附情感也會安定,這種類型稱為「安全型依附」。
催產素不僅能產生對人友善的感情、長久維持親密關係,也能有助於抑制不安及壓力、牢記他人長相等社會認知能力,以及為對方設身處地著想的寬容。因此,在安全型依附關係下成長的人,不僅容易與人維持親密關係,也更能溫柔、用心地體貼他人,不容易感到不安或壓力。
相形之下,幼年時沒有得到充分關愛或照顧,或是成長過程中常有愛情受到剝奪,為愛而受傷的經驗時,依附情感就無法健全發展,會表現出「不安全型依附障礙」。當不安全型依附障礙隨著成長而定型為人格特質後,不僅會產生難以掙脫的羈絆,也容易在養育子女上造成困難,欠缺對人體貼的感情,或是過度嚴格,對於他人的心情漠不關心,容易不安或感受壓力。
這種不安全型依附障礙,又可以大分為兩種類型,一個稱為「逃避型依附障礙(Avoidant-attachment)」,對任何人都難以建立親密的依附關係。封閉內心以保護自己,真正的意義說來,與他人根本沒有心靈上的聯結,連對自己最重要的人,也只會維繫表面上的關係來避免麻煩。是在缺乏關懷的環境下成長的人常見的典型。
另一種則是「焦慮型依附障礙」,和逃避型依附障礙正好相反,這一型的人尋求過度親密的關係,只要深入交往,就要求無時無刻黏在一起,不斷地索求被愛的證據,稍微拉開距離便覺得不愉快。離不開另一半,想要依賴對方,但另一方面,只要覺得對方的愛情冷淡了,覺得對方不關心自己,便暴躁動怒、不理睬或是攻擊對方。
焦慮型依附障礙和希望保持冷淡、關係不要拖泥帶水的逃避型依附障礙剛好呈現對比,因為希望擁有濃厚黏著的關係,用情再怎麼深,都很難讓這樣的人覺得愛情專一,結果作出這樣的結論後便背叛對方。這一型的人,只要對方稍微置之不理,便因為耐不住寂寞,所以轉而另求所愛,出乎意外地容易變心。換句話說,焦慮型依附障礙會因不同原因不容易維持穩定的關係,到最後和逃避型依附障礙走向同樣的結局。
形成焦慮型依附障礙的原因雖然也和缺乏愛情有關,但與逃避型依附障礙有些差異。焦慮型依附的人,多數都是在關懷時有時無的環境下長大。情緒反覆無常的母親,有時很疼愛,有時又會排斥拒絕或是嚴厲地責罵。原本很疼愛自己的人突然消失無蹤,也會造成同樣的傾向。
焦慮型依附和逃避型依附的反應,在其他方面的表現也有一百八十度的差異。例如,產生煩惱或壓力時,焦慮型依附的人會去找人商量訴苦、企圖博取周圍的同情或協助;相對的,逃避型依附的人則不擅長把煩惱的問題說出來或是找人商量。他們習慣封閉自己的內心,裝作一副什麼事都沒發生的樣子,甚至不尋求任何幫助。
而且,當有人向他們求助時,其反應也是恰恰相反。當有人覺得困擾而向焦慮型依附的人求助時,他們幾乎會傾出全力地幫助對方,不僅是把自己的事情拋到一旁,連對方的分內事務也會插手做,由於過度熱心,容易關心過度,到最後卻是白忙一場。
相對的,逃避型依附障礙的人,不僅是冷淡,甚至會刻意避開麻煩。因此,當一切平順時,對方看起來可能像是個親切的人,一旦發生困難需要協助時,他卻掉過頭去置之不理。要求對方協助時,不僅不會體貼幫忙,有的甚至會生氣,因為他們對於讓自己捲入麻煩的人,感到憤怒。
記住這些基本觀念後,我們再次看看前面的案例吧!
從依附典型來看,亞夕美可以說是典型的焦慮型依附障礙。她在心理上常會依賴丈夫,把丈夫視為討論的對象。即使是自己就可以思考判斷的事,還是鉅細靡遺地報告,希望丈夫肯定自己的做法,因為她向丈夫傾訴,就是希望聽到丈夫對她說:「妳做得很好!」渴望得到丈夫的肯定與支持。
另一方面,她的丈夫弘毅卻是逃避型依附障礙。原本就不擅長情感上的表達,無法訴說自己的心情,或是向旁人商量自己的煩惱。弘毅在公司的壓力堆積如山,但他無法向妻子說出口,全往肚子裡吞,封閉著自己。
兩人的依附障礙落差,在相安無事時看不太出來,一旦發生問題時,就變得明顯,亞夕美任何大小事都要找丈夫商量,向丈夫求助,更何況當心愛的孩子發生問題時,更是方寸大亂,完全失去判斷力。
但是,弘毅則是對於自己的狀況、痛苦悶聲不吭,也不會主動求助,完全藏在心裡。因為他什麼都沒說,妻子也沒發現丈夫內心承受極大的壓力,更不幸的是,妻子愈是向他求助鬧得天翻地覆,逃避型依附的丈夫愈是覺得鬱悶,別說體貼了,甚至會發脾氣或表現出攻擊妻子的反應。以致於事情會演變成妻子愈是要求他體貼或支持,愈是會被他的否定言語或冷淡的態度給傷害。
如果不從依附觀點來看,這個悲劇的差異,根本無法理解。
即使是夫妻,這兩人對於情緒及行為的反應方式,宛如居住在不同星球的人。要是亞夕美能夠了解弘毅愈是痛苦,愈難以言語表達,苦水總是往肚裡吞;而弘毅能夠了解亞夕美的怨嘆或抱怨,並不是在責備弘毅,只是希望他能安慰一聲:「辛苦妳了」,他們兩人之間或許就不會因為一再交錯而漸行漸遠吧?
當夫妻關係發生嚴重裂痕時,其中常和依附典型差異有關,有必要掌握其中問題,重新扣好扣錯了的鈕扣。
POINT
夫妻之間的嚴重裂痕,依附典型差異是最大關鍵。
解開扣錯的鈕釦,重新扣上吧。
為什麼彼此心意無法相通?
案例 為丈夫漠視身心俱疲的妻子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每到丈夫快回到家的時間,亞夕美的胃就彷彿有重物沉沉壓著。大兒子還小的時候,她還很期待丈夫回家的時刻。但是,近來每當疑似丈夫的腳步聲一接近,她的心情就沉重無比,全身都僵硬起來。
數不清多少次她都覺得再這麼下去不是辦法,努力設法想去改變這種狀況。試圖和丈夫多溝通,想要增進彼此的了解。亞夕美的願望,應當不是強人所難,也並非奢求。只不過是希望和丈夫弘毅,如一般夫妻地交談、彼此傾聽、無論好事壞事都能分享,兩人一起度過難關。
事實上...
作者序
你,是否真心愛著另一半?
現在,為了夫妻或伴侶關係而煩惱的人正急遽地增加中。很多人覺得無法再和另一半繼續攜手同心,卻因為顧忌經濟問題或對孩子的影響而勉強維持關係,其中應該有不少人想分手。另外,也有許多夫妻雖然很重視另一半,但在實際面對配偶時,總是無法和平共處、互相責備埋怨,彼此的心情及行為沒有交集。究竟要怎麼做才能讓彼此更了解對方的心情,建立重視彼此的關係呢?
許多抱著這類煩惱的伴侶,來到我經營的診所或合作的諮詢中心。其中有許多希望解決丈夫施暴或夫妻問題的人,我也經常遇到很多個案,一開始是當事人因為自身的憂鬱或躁鬱問題而來諮商,或是為了孩子的困擾前來,但探詢背後原因,最後發現其實和夫妻問題有深切的關聯。像這樣的個案,通常只要設法讓夫妻關係好轉,就能改善當事人的精神狀態或穩定孩子的問題。
另外,雖然結了婚,但是伴侶對於孕育下一代的態度消極,或是原本就對性生活冷淡,導致另一半無法滿足性慾而痛苦,或是另一半性慾旺盛,難以應付而產生抗拒的個案也十分常見。
夫妻關係原本就很脆弱。日本的離婚率僅僅是結婚率三倍,換句話說,就是每三對夫妻中有一對離婚,相信未來要達到美國的情形(兩對夫妻中有一對離婚)只怕也相去不遠。根據某項社會研究調查,日本的外遇人口達五百萬人,已成為威脅家庭關係的嚴重問題。祈求和伴侶白頭偕老卻無法如願,和覺得被束縛,希望掙脫絆的人,同樣因為婚姻很痛苦。
而且,近年因為伴侶有輕度發展障礙或人格障礙,導致夫妻無法分享情感,心情空虛,或是因為無法理解對方的行為而深感困擾的案例也相當多。
社會型態的急遽變化,夫妻及愛情的型式也開始轉變,但也可以說還未達到安定的型態,整個社會都陷入生活的痛苦。
究竟該怎麼做,才能與伴侶建立出合適且穩定的關係呢?要是夫妻關係已產生嫌隙,或是傷痕累累時又該如何修復?是否可能破鏡重圓?又或是覺悟已不可能修復,是否該快刀斬亂麻,邁向新的人生呢?這樣的情況,應該在什麼時候下定決心,今後又應該維持什麼樣的關係,以什麼樣的家族形式為目標才好呢?
相信這些問題勢必將成為多數人必須面對的迫切課題。本書將透過二十一個案例來逐一分析,我想應該也能幫助你面對自身問題,了解問題的本質,並且從中得到必要的應對方式與提示。
只要能找到答案,相信現代人的嶄新家庭樣貌,必定能浮現眼前吧!
你,是否真心愛著另一半?
現在,為了夫妻或伴侶關係而煩惱的人正急遽地增加中。很多人覺得無法再和另一半繼續攜手同心,卻因為顧忌經濟問題或對孩子的影響而勉強維持關係,其中應該有不少人想分手。另外,也有許多夫妻雖然很重視另一半,但在實際面對配偶時,總是無法和平共處、互相責備埋怨,彼此的心情及行為沒有交集。究竟要怎麼做才能讓彼此更了解對方的心情,建立重視彼此的關係呢?
許多抱著這類煩惱的伴侶,來到我經營的診所或合作的諮詢中心。其中有許多希望解決丈夫施暴或夫妻問題的人,我也經常遇到很多個案,一開始是當事人...
目錄
序 你,是否真心愛著另一半?
第一部 無法再愛的人妻們
1
案例 為丈夫漠視身心俱疲的妻子
習題 一再交錯的依附典型
2
案例 逝去的青春
習題 為自戀障礙而奮戰
3
案例 情緒失控的美人妻
習題 啃蝕人生的無謂爭吵
4
案例 無法獲得滿足的外遇妻子
習題 究竟是為了什麼奔向不如丈夫的男子
5
案例 我的丈夫有「亞斯伯格症候群」
習題 卡珊德拉障礙而苦的妻子們
6
案例 已到盡頭的愛
習題 「非~不可」的思維扼殺了愛情
7
案例 想重回單身的丈夫
習題 男人的逃避心態傷害了女人
8
案例 到底是誰變了
習題 產後危機招來的夫妻問題
9
案例 賢慧的妻子與四處留情的丈夫
習題 蚱蜢無法過螞蟻的生活
10 無限輪迴的噩夢
案例 明知該遠離家暴的丈夫
習題 為什麼總是選擇同一型的男人
11 決心復仇的人妻
案例 妻子執著於存款的理由
習題 報復也無法重拾人生
第二部 重拾愛與人生的妻子們
12 愛不是支配
案例 女強人的陷阱
習題 不要試圖支配一切
13 讓遲鈍的丈夫學會體貼
案例 為冷暴力丈夫而困擾的妻子
習題 試著當丈夫的愛人吧
14 關掉憤怒的開關
案例 三十年來的怨恨
習題 反擊無法平息憤怒
15 「暴力老公」的再出發
案例 建議離婚的狀況
習題 判斷破鏡重圓的可能性
16 從鳥籠振翅疾飛的妻子們
案例 誰奪走了妻子的光環?
習題 重新找回像自己的人生
17 修復依附情感的時刻
案例 單親媽媽遇上離婚男
習題 依附形式的改變
第三部 尋找新愛情的形式
18 長長紅線聯繫的兩人
案例 與小王子的25年
習題 不一樣的家族形式
19 別讓婚姻成為愛情的墳場
案例 兼顧自我實現與愛情欲求的女性
習題 為愛自己而生也是一種人生
20 嶄新的家族形式
案例 因離婚重獲幸福的女子
習題 尋求適合自己的家族型態
21 人生與伴侶
案例 第三次的坦率
習題 隨著年齡增長而改變的愛情形式
結語 唯有愛與關懷,人才能活下去
序 你,是否真心愛著另一半?
第一部 無法再愛的人妻們
1
案例 為丈夫漠視身心俱疲的妻子
習題 一再交錯的依附典型
2
案例 逝去的青春
習題 為自戀障礙而奮戰
3
案例 情緒失控的美人妻
習題 啃蝕人生的無謂爭吵
4
案例 無法獲得滿足的外遇妻子
習題 究竟是為了什麼奔向不如丈夫的男子
5
案例 我的丈夫有「亞斯伯格症候群」
習題 卡珊德拉障礙而苦的妻子們
6
案例 已到盡頭的愛
習題 「非~不可」的思維扼殺了愛情
7
案例 想重回單身的丈夫
習題 男人的逃避心態傷害了女人
8
案例 到...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