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代臺灣傳統文人是日治下成長的第一代,也是臺灣史第一代的近代知識分子,然論起臺灣傳統漢文學,他們又算是最後一代。當面對殖民者的文化霸權時,堅守漢文化本位的立場,默默傳承斯文於一線;在國族認同上,則孺慕西方彼岸,毫無經驗實感的「祖國」。
本書希冀透過知人論世的演繹,兼顧共性與殊性,剖析他們作品中習見之飄零感的成因,以及他們應對前後兩個外來政權,在心態及行為表現上的差異,並探索原因。將這世代文人的思維模式以及因之而來的應世之道解析得更加透徹,從而進入作品的深度說釋。
本書以張達修為主體,擴及整個世代跨政權臺灣傳統文人之主命與作品的話詮釋,是第一本以「世代」為主題進行臺灣傳統漢文學研究的著作。
目錄
第一章緒論
壹、傾聽一個沉默世代的聲音
貳、走向「國民」:一條坎坷的應世之路
參、張達修生平與文學價值
肆、章節安排
第二章日治下的身分認同與存在焦慮
壹、成長背景與遺民意識
貳、文化鄉愁與國族認同
參、現實困境與存在焦慮
肆、飄零‧尋根:中國經驗及其影響
第三章文明浪潮與時代課題的回應
壹、新文明想像與理想社會的藍圖
貳、新時代知識分子的自我定位與期許
參、新文化想像與傳統儒學的再詮釋
肆、文學觀與世代文學特色
第四章國民黨政府時期的衝突與時代意義
壹、中華國族主義與臺灣古典詩壇
貳、戰後臺灣古典詩中的時代傷痕
參、戰後跨政權臺灣傳統文人的應世之道
肆、戰後臺灣末代傳統文人的國族認同
第五章精神家園的追尋
壹、努力恢先緒--漢文化的傳承與回歸
貳、生事歸清恬--人間桃源式的樂園嚮往
參、一宿戀空桑--山水詩中的物我關係與空靈想像
肆、斜陽歌樵牧--田園、山水交融下的物象與心象
第六章結論
參考書目
附錄一:張達修年表
附錄二:張振騰先生訪談紀錄
附錄三:張達修家族及其作品圖片
第一章緒論
壹、傾聽一個沉默世代的聲音
貳、走向「國民」:一條坎坷的應世之路
參、張達修生平與文學價值
肆、章節安排
第二章日治下的身分認同與存在焦慮
壹、成長背景與遺民意識
貳、文化鄉愁與國族認同
參、現實困境與存在焦慮
肆、飄零‧尋根:中國經驗及其影響
第三章文明浪潮與時代課題的回應
壹、新文明想像與理想社會的藍圖
貳、新時代知識分子的自我定位與期許
參、新文化想像與傳統儒學的再詮釋
肆、文學觀與世代文學特色
第四章國民黨政府時期的衝突與時代意義
壹、中華國族主義與臺灣古典詩壇
貳、戰後...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