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最難拿捏的獎與罰
本書將以最實際的方式,
剖析教育中「棍棒與紅蘿蔔」各自所展現出來的優缺點,
並讓父母了解到「棍棒與紅蘿蔔」的最佳拿捏尺度與範圍,
讓父母都能運用自如的教育出快樂成功的好孩子。
獎罰,在普遍父母耳裡聽來,不過是件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了。孩子聽話、學業進步、做的好,就該獎勵;孩子不聽話、功課退步、做錯事,就該懲罰。然而,父母卻不知道,在教育中,父母對子女採取何種態度,以及如何拿捏批評表揚的細節,是對孩子教育成敗非常重要的關鍵,也是時下父母最容易拿捏不當、踩過界,進而使善意的教育變成錯誤教育最常發生的問題。
家庭教育到底應該以嚴厲「虎媽狼爸」的棍棒式教育,還是以「苦口婆心」愛的教育來做呢?每個家長對於成功教育的方法及評判標準是不同的,所以對教育方式的認定出現爭議也是很正常的。
有些父母對孩子的管教相當嚴厲,當孩子的成績沒有達到父母的期望時,父母就會給予孩子嚴重的處罰;父母認為做錯事用最嚴厲的懲罰才能讓孩子長記性、記住這次的教訓,是最可以防止孩子重蹈復轍的最佳辦法,但如此卻容易產生過度的責罰,形成大家口中「虎媽狼爸」的棍棒式教育;相反的,也有一些家長把孩子當作是家裡的小皇帝伺候著,凡事家長一手包,就怕委屈了家裡的小皇帝,所以,也容易產生過度的讚揚,形成大家口中「二十四孝父母」的溺愛式教育。
許多家長在恨鐵不成鋼的心態之下,不論是用棍棒式或溺愛式的教育,都容易過度支配及干涉孩子的一切。但父母須知道,教育孩子無論是保護孩子、干涉孩子、放任孩子,或是獎罰孩子時,都必須適度。過度保護會使孩子養成依賴,過度干涉支配會使孩子缺乏自主,過度放任孩子也容易讓孩子學壞,獎勵過度會造成孩子自負,懲罰過度又會使孩子產生錯誤的人格發展,因此謹慎抓住教養的適當尺度,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孩子做不好,責備和處罰孩子是父母的一個基本責任,但這並不意味著責備和處罰可以濫用。誰都知道,有的處罰使孩子心悅誠服,有的處罰卻招來孩子的敵意和憤怒。因此,處罰或責備是有分寸的。
當然。有的家長也會講,孩子會反省什麼過失?他們根本就不會感到愧疚,所以才會罵他們。做錯事用最嚴厲的懲罰才能讓孩子長記性、記住這次的教訓,是最可以防止孩子重蹈復轍的最佳辦法。然而,真是這樣嗎?
也有很多父母主張以獎賞的方式規正孩子,雖然獎勵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正面而積極的獎勵可以很明確地表示你對他們的認同,經常可以帶給孩子意想不到的效果,引導孩子發揮最大的功效。
但是事實上,獎賞並不是萬靈丹,如果父母沒有斟酌好獎賞的質與量而濫加施用,結果不僅難達預期的效果,同時也會在孩子的人格發展方面留下不良的影響。
本書將以最實際的方式,剖析教育中「棍棒與紅蘿蔔」各自所展現出來的優缺點,並讓父母了解到「棍棒與紅蘿蔔」的最佳拿捏尺度與範圍,讓父母都能運用自如的教育出快樂成功的好孩子。
作者簡介:
畢業於心理學專業,專攻青少年心理、兒童早教心理研究。曾任職於大學講師。
章節試閱
PART 1
棍棒與蘿蔔
在教養中的是與非
教育的藝術就在於:用真心去愛你的孩子;愛他,就是不過分關愛,不過分照顧;愛他,就是幫助他獨立,訓練他自主能力。教育孩子是一門藝術,多一分是溺愛,少一分是頑劣;寬一分是放縱,緊一分則是壓抑。
有人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沒有比父母的教育力量更有力、影響更大了。要想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家長必須以身作則,只有家長自己不斷的完善,掌握最優秀的教育技巧,才能教育出最傑出的孩子!教育的藝術全在父母的方寸之間,稍不留神就會陷入錯誤的教育區裡。
1.虎媽、狼爸的教育方式,到底對不對?
前幾年,美國華裔教授蔡美兒出版了「虎媽戰歌」一書,書中告訴讀者,「虎媽」蔡美兒以罵女兒垃圾、要求每科成績拿A、琴練不好就不准吃飯等殘酷嚴厲手段,培養出兩個才華出眾的女兒;之後,「中國狼爸」蕭百佑又以「每天挨頓罵,孩子進北大」的棍棒教育,不准孩子看電視、不准上網、不准隨意開冷氣,把三個子女打進了北大而聲名鵲起。
「狼爸虎媽」的教育規矩
※不准在外過夜。
※不准參加玩伴聚會。
※不准參加校園演出。
※不准抱怨不能參加校園演出。
※不准看電視、上網或玩電腦遊戲。
※不准隨意開冷氣。
※不准擅自選擇自己喜歡的課外活動。
※不准任何一門功課的學習成績低於「A」。
※不准在除了體育與話劇外的其他科目拿不到第一。
※不准練習鋼琴及小提琴以外的樂器。
※不准在某一天沒有練習鋼琴或小提琴。
……
「虎媽」和「狼爸」的棍棒教育,隨著媒體的報導而名揚大江南北,他們所宣揚的極端教育方式也引發了社會各界的討論,更觸動了不少父母的心,有人宣揚支持,有人抨擊反對。支持者認為「虎媽狼爸」的教育成果還是很顯著的,孩子紛紛進入名校,這是多少家長、多少孩子們的願望;反對者則認為「虎媽狼爸」的教育方式完全是一種沒人性的棍棒教育,是早已經被淘汰、被否定的教育方式,是不利於孩子們健康成長的教育方式。
※※※※※※※※※※
每個家長對於成功教育的評判標準是不同的,所以教育方式的認定出現爭議也是很正常的,但這也顯示了廣大家長們對於如何教育孩子的迷茫:到底虎媽、狼爸的教育方式對不對?
著名的鋼琴演奏家郎朗曾出了一本自己的傳記《千里之行:我的故事》。他回憶起自己的童年,不免一陣心酸:爸爸以為我貪玩沒有準時學鋼琴,歇斯底里地吼叫:「我為了你放棄我的工作,放棄我的生活!……你還不練琴,你真是沒理由再活下去了,只有死才能解決問題……」爸爸竟真的拿起一個藥瓶讓郎朗全部吞下去!回想起過往種種,郎朗仍有害怕。「每年的年三十除夕,我也必須練完八小時琴再吃年夜飯,菜都涼了……小時候,父親對我太激進了,其實那是對小孩的一種摧殘。」郎朗當著父親的面如是說。
但當爸爸看到這些回憶時是,卻似乎「想不起」那些事了。「我也是該嚴的時候嚴、該鬆的時候鬆,我也曾經騎著摩托車帶他去抓過蜻蜓啊!」「就兩次!」郎朗馬上說明,一臉窘迫的爸爸承認:「當然,我也有把變形金剛踹了的時候!」
郎朗在歐洲樂壇聲名鵲起,他的專輯在美國暢銷,被稱為鋼琴神童,這樣的成績是很多父母的夢想。但這個成功的孩子,想到童年的教育時只說:「我心裡曾經很悲傷!」可以想見,在那些刻苦練琴的日子裡,他對父親有多少無奈和委屈,父親的教育究竟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呢?
※※※※※※※※※※
曾經有記者訪問蕭百佑就讀北大的小兒子,對於父親用「打」的體罰方式,把他打入北大的看法時,孩子不避諱的說他曾問過班上同學,沒有一個家長是這樣的,他們也同樣考上北大啊!所以他認為他父親根本不需要這樣對他們,他們依然是能進入北大的。
其實,蕭百佑打孩子與孩子考上北大,這兩者之間並非存在必然關聯。由於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天性各有不同,如果孩子具有較好的稟賦,那麼在嚴苛的棍棒教育下或能在學業上取得成就。但如果孩子天資平平,那麼「虎媽狼爸」的教育實際上就損害了孩子追求幸福和快樂的能力,甚至也有人把孩子打出了身心疾病,乃至讓孩子喪命啊。
相信在這社會上,有著許許多多不為人知的父母也實施「棍棒」式的教育,但能成功把孩子打成天才的可說是微乎其微。可以這麼說,每一例值得炫耀的「成功」典範背後,可能掩蓋了無數淪為「廢柴」的不幸孩子。
※※※※※※※※※※
聯合國教科主任辛格認為,「虎媽狼爸」的做法對培養孩子專注性或許真有很大好處,但並不適合所有孩子,對於服從性強的孩子,這種方法的潛力非常巨大,換句話說,這種教育方式能夠讓遵從並良好執行這一方法的孩子得到非常大的發展。
反之,如果孩子的叛逆性非常強,這種教育方法可能會引起比較嚴重的後果,即孩子強烈的叛逆和不遵從,如果孩子從小一直在叛逆的狀態下,長大後會引發一定的心理障礙以及扭曲,所以這一方法並不適用於所有孩子。
用「打」的體罰方式,讓孩子懂得服從,本質上是用暴力強迫孩子服從自己的意志。用這樣的方式培養的孩子,只會成為唯唯諾諾,沒有獨立思想的人,孩子的性格會受到扭曲,容易損害孩子的人格和社會性發展。「虎媽狼爸」型父母養育的孩子可能具有僥倖性在學業和早期職業上取得成功;但在社會互動中更容易表現得內向、社交退縮或被動,在日常人際交往中常常緊張而令人覺得不友好。
好的父母應該給孩子提供更多可選擇性的學習方法和途徑,而不是強迫,所有家長只能給孩子打基礎,而不能決定他未來的發展。
家長們應關注孩子的全面發展,在尊重孩子自主權利之上,給予孩子合理的引導和教育。以自身的豐富閱歷和專業的眼光幫助孩子進行選擇、判斷,而不是逼孩子成才或者規劃孩子成才。
2.用威脅與打罵對待孩子的錯誤,可行嗎?
有些父母對孩子的管教相當嚴厲,當孩子的成績沒有達到父母的期望時,父母就會把問題歸咎在孩子的興趣、嗜好上,認為因為在興趣、嗜好上花費了過多的時間,才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為了能夠使孩子按照父母的意願,把更多的時間用在課業上,父母會用各種辦法限制孩子參加他喜歡的活動,或是要求孩子只有達到一定的成績後,才能參加這些活動。
有些父母每當孩子做了一點錯事(例如打破東西),或是做了無法令父母滿意的事時,父母便是會以嚴厲的口語責罵孩子,又或是實行狼爸虎媽的體罰方式,以此希望讓孩子能得到應有的警惕。父母認為做錯事用最嚴厲的懲罰才能讓孩子長記性、記住這次的教訓,是最可以防止孩子重蹈復轍的最佳辦法。然而,真是這樣嗎?
※※※※※※※※※※
許多孩子一開始做錯事或考試成績不好時,大都會老老實實的告知家長,希望能得到父母的諒解與開導,但許多家長只要一聽到這些不好的消息,通常都會給孩子一頓臭罵與懲罰。然而,父母以孩子的興趣為懲罰,根本無法使孩子遠離他喜愛的活動,反而使孩子更加渴望脫離父母的管制,參與到其中。久而久之,孩子便開始學習隱瞞這些事,認為父母知道後肯定會對他懲罰,與其這樣,那能讓父母越晚知道,被懲罰的時間也能拖越久。
當孩子年紀還小時,這樣的處罰方式會造成孩子心生恐懼害怕的心理,使小小的年紀中認識到,父母不喜歡的事情,不能讓父母看見、知道,否則自己將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趨吉避凶的自然心理反應之下,就造成孩子欺瞞行為的發生了。一旦孩子成長到青少年叛逆時期(十二歲以上),他們的自尊心在這個時期會無限膨脹,更無法讓任何有侵犯到他自尊的事情發生。所以,多數孩子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就用謊報課業成績、編造理由、藉口等方式來與父母「鬥智鬥勇」,這樣會使孩子學會弄虛作假、投機取巧。
※※※※※※※※※※
責備和處罰孩子是父母的一個基本責任,但這並不意味著責備和處罰可以濫用。誰都知道,有的處罰使孩子心悅誠服,有的處罰卻招來孩子的敵意和憤怒。因此,處罰或責備是有分寸的。
處罰孩子的方式必須著重正面引導以減少孩子的反感,讓他真心知道他做錯事了,所以被處罰是應該的。否則,儘管他可能會感到後悔,但是他一點也不喜歡這樣的情況,所以他可能會比較有防備心,等著和你奮戰。
但對較年幼的孩子而言,處罰並不比找出問題的解決方法來得有效,孩子正在發展對錯觀念階段,所以處罰只會被視為沒有原因的嚴厲懲罰。要將不好的行為轉變成好的行為才是比較有效的。
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有些小孩在自己父母面前表現的非常聽話乖巧,一旦離開了父母的眼線,就變成一個調皮搗蛋的壞孩子,只要是大人越不讓這孩子做的事,他這是就偏要做,故意搞破壞,其實這全是因為孩子過多壓抑的心理壓力,所造成補償心理的作用。我們也時常可以發現,那些生長在家暴家庭的孩子,除了會讓孩子的心理不健康之外,更會讓這些孩子為求自保而養成許多不良的習慣。
※※※※※※※※※※
有一個企業家在回憶錄中寫道:「上小學時,即使我玩得過分,成績退步了,父母也從不嚴厲責罵我。當我把成績單交給他們看時,他們看看各門分數的成績,然後看看我的臉。當然我覺得很不好意思,而且等待著挨父母的罵。然而他們卻沒有罵我。這樣反而使我更加感到愧疚,決心下學期一定要好好讀書。」
日本有一屆議長在回憶他的童年時,也說過:「小時候母親經常要我去買東西。有時我不是買錯了,就是買漏了。但是母親發現後,從不責罵,只是說明天再去買回來。」這樣就養成了我把要做的事都寫在紙上的習慣。
從上面這兩人的回憶,我們可以看出孩子犯了錯誤,他們自己也是有愧疚、有改正的要求的,而且也會想辦法改正。問題是父母怎樣對待,怎樣讓孩子認識錯誤和勇敢承當。簡單地責罵孩子的錯誤和失敗常易引起孩子的反感;甚至原有反省的,也不去反省,因而又重犯錯誤;一而再,再而三。
※※※※※※※※※※
當然。有的家長也會講,孩子會反省什麼過失?他們根本就不會感到愧疚,所以才會罵他們。我覺得這種看法是不完全正確的,孩子到了一定年齡都會有一定的判斷能力,簡單的好壞還是能區分的,並且也有一定的自尊心和羞恥感,因而做錯了事,由於貪玩而荒廢了學業,考試不及格,他們是知錯並有一定的羞愧的,也因為孩子有羞愧心,才會造成孩子用錯誤的方法來掩飾過錯。當然,不同的孩子羞愧的程度不同這倒是存在的。
家長如果想改變懲罰孩子的方式,同情將會是很好的工具,同時也能讓孩子瞭解你也是個有思想、有感覺的人。手套丟了,就是丟了,不必為了丟掉的手套而觸發你的脾氣;襯衫撕破了,也用不著拿撕破了襯衫做題目,演出一場你自編自導,高興怎麼演就怎麼演的劇碼。然而不知道為什麼,有的父母在看到一個打破的雞蛋時,所產生的反應就如同是斷了一條腿;看到一扇打破了的玻璃窗,就如同是砸碎了自己的心。對這樣的父母來講,確實應該問問自己,你究竟是更愛你的物品呢?還是更愛你的孩子?既然事情已發生,家長應儘量用有益和支援的方式和孩子溝通,這樣才可以幫助孩子打開心房。
所以,當孩子做錯事情的時侯,我們應該循循善誘,耐心對待,不要使用「大棒」政策,這樣對孩子,對自己都不好。對於孩子的錯誤,家長應該有一顆寬容的心。站在小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們,並鼓勵孩子,這樣一來,孩子就不會因為逃避懲罰而做出更多的錯事了。
處罰的分寸應該如何把握呢?換句話說,什麼時候的處罰是建設性的?什麼時候的處罰是具有破壞性的呢?在這裡,我所能夠提供的答案就是:建設性的處罰是完全拋開孩子個人品行上否定特點,而僅限於只指出必須要做的該如何去做。越過了這個臨界點,處罰便完全招致你根本不期待的結果。
3.孩子把時間都花在學習上,有用嗎?
許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問題:若是孩子的成績不理想,家長不但不聽孩子的解釋,還很主觀、武斷的評斷孩子課業不努力、不專心、花的時間太少、受外界誘惑太多……的結論。於是,為了想讓孩子考高分,按照自己的主觀意願給孩子訂立學習的目標,擅自增加孩子的課業難度和負擔,並把「分數」看作衡量孩子是否努力、是否花夠多時間學習的唯一標準,不但不與孩子交流,甚至用強迫命令甚至暴力來解決所發生的問題。
然而,每個孩子課業成績的好壞,是有多方面原因的。錯誤和失敗的威脅是學習過程中的噩夢,它們形影不離地伴隨著學習過程。因此,厭倦、焦慮、壓抑可能時時襲擊孩子們的脆弱的心靈。即使是少數「優等生」,班上的「佼佼者」,也會不時體驗到某種程度的厭倦和焦慮。如果家長沒有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或是孩子並沒有明白該如何解決問題時,父母只是憑藉自己的想法,靠增加習題、作業等方法以期提高孩子的成績,只會使孩子在這種「疲勞戰術」中身心過度緊張,甚至因此而厭學。
※※※※※※※※※※
大多數父母都認為花在學習上的時間越多,學習效果就越好,因此有些人為了獲得好的成績甚至以犧牲睡眠時間為代價,日夜不歇。但事實表明,睡眠不充足,學習成績是難以提高的,甚至還有可以降低,所以成績好的關鍵並不在於時間的量,而是在於質的方面。
美國一位心理學家就做過這樣的實驗,結果表明:每週用功不到三十五小時的學生的成績遠比三十五小時以上的學生的成績好。簡而言之,就是學習的效果的好壞全在如何利用時間。
所以為了使孩子能健康的成長,有規律的生活是很必要的。學習、學習、再學習,這也許就是考生所謂的有規律的生活,然而這種所謂的「有規律」生活,確實能使考生時時精神集中嗎?無論是從理論還是從實際來說都是絕對不可能的。因此,必須適當的休息,休息可能使你的一些時間沒有用在學習上,但休息過後當你再學習時,你會發現學習效果明顯好多了。這正反應了「磨刀不誤砍柴功」這名言。
※※※※※※※※※※
然而,刀磨的時間越長柴砍得越多嗎?這是絕對不可能的。因為刀磨到一定的鋒利程度就無法更加鋒利了,因此,當刀達到了這個鋒利程度即使再磨,也不能增加所砍的柴。同樣的道理,休息時間越長不見得學習效果越好。該學習時,就應該集中精力全力以赴,該玩時就要玩得盡興,玩得痛快,不要學習時老想著玩,玩時又老惦記著學習。結果反而學也學不好,玩也沒玩痛快。
那麼休息多少時間為宜呢?你的孩子是如何分配休息時間的呢?一般情形下我們認為學習一小時休息十分鐘,或學習兩小時休息十五分鐘為佳。如果休息太長超過這個時間,就會產生負面影響,休息時間太長就會使孩子走出學習狀態,當要再次進入時就顯得有點力不從心,如果採取十分鐘的休息時間,那麼這十分鐘如何安排呢?肚子餓了,吃點東西吧!看看漫畫書,輕鬆一下吧!躺著也許會更舒服,就稍稍躺一會兒吧!如果這一躺就躺得見周公去了,如此一來也就失去了休息的意義了。
休息不僅是為了放鬆緊張的神經,緩解疲勞,也是為下一回合的學習積蓄力量,由此看來十分鐘或十五分鐘的時間最為合適。
※※※※※※※※※※
當思考地正是關鍵時,如果因為休息而中斷思考,這實在太可惜了。如何利用休息時間,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可以伸伸懶腰,做一下深呼吸或者看看遠處來放鬆緊張的神經緩解疲勞。學習的時間基本上是一個小時,所謂基本上為一小時就是最低限度為一小時的意思,如果能集中精神,即使超過一小時也沒關係。也許有人會說:只要超過三十分鐘就集中不了精神了,這怎麼辦?這時就必須慢慢加以訓練,逐漸延長學習時間,才能延長精神集中的時間,再者學習時間的長短必須與升學考試的時間相配合,如果考試時間是九十分鐘,就要養成在九十分鐘以內集中精神的習慣,這樣才能在考試時集中自己的水準能充分發揮而取得好成績。
就人的身體狀況來說,不容許我們一次睡很久,也不容許我們一次吃很多,同樣地,學習也不可一次學很長時間。可是常有人將困難或討厭的科目留至考前的最後時刻,這種做法是極為錯誤的。曾有人做過這樣一種實驗,讓實驗對象反覆做二十次某種練習,如果將練習集中起來不停地做,那麼最後一次所需的時間是八十分鐘,但是如果每練習一次就休息一天,最後一次的練習卻只花五十分鐘。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與其把學習任務集中起來完成,不如中間隔一些時間,邊做邊休息,這就像學習開車一樣,當你到汽車駕駛訓練班去報名時,訓練班絕不會讓你在一天之內學習很多,而是一步一步地慢慢學下去,因此,臨時抱佛腳的方法是無益的,它不會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所以功課要分開來做,不要連續數小時做同一科目,只要懂得此一道理就能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
※※※※※※※※※※
其實,上了中學的孩子,早已經能夠明白課業的重要性和競爭的壓力。但每個孩子因為智力的因素,所在學校的教學水準,以及自身學習習慣、方法和理解能力等的不同,課業成績總會有所差異。
父母所要做的,是馬上停止居高臨下、強迫命令的做法,以尊重、平等的態度,和孩子一起分析、解決課業中遇到的問題,幫助孩子掌握適合的、有效的學習方法,找出適當的、遞進的、可以逐步實現的目標,並鼓勵孩子不斷克服困難、接受挑戰。
孩子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過多的家庭作業必然會佔用孩子很多的休息時間,影響孩子體力、腦力的恢復,有時甚至會影響到孩子的正常課業,反而得到相反的效果。
PART 1
棍棒與蘿蔔
在教養中的是與非
教育的藝術就在於:用真心去愛你的孩子;愛他,就是不過分關愛,不過分照顧;愛他,就是幫助他獨立,訓練他自主能力。教育孩子是一門藝術,多一分是溺愛,少一分是頑劣;寬一分是放縱,緊一分則是壓抑。
有人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沒有比父母的教育力量更有力、影響更大了。要想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家長必須以身作則,只有家長自己不斷的完善,掌握最優秀的教育技巧,才能教育出最傑出的孩子!教育的藝術全在父母的方寸之間,稍不留神就會陷入錯誤的教育區裡。
1.虎媽、狼爸的教育方式...
目錄
序:父母最難拿捏的獎與罰
PART 1 棍棒與蘿蔔在教養中的是與非
1.虎媽、狼爸的教育方式,到底對不對?/014
2.用威脅與打罵對待孩子的錯誤,可行嗎?/021
3.孩子把時間都花在學習上,有用嗎?/028
4.只用成績來區別棒子與蘿蔔,適當嗎?/035
5.父母嚴格的緊迫盯人戰術,有效嗎?/042
6.讓孩子整天生活在誇獎中,會好嗎?/049
7.無論棍棒還是蘿蔔,父母須口徑一致/057
PART 2 錯誤的獎罰,嚴重的後遺症
1.厭學,多來自於父母錯誤的管教/064
2.過於嚴厲管教,會逼使孩子學說謊/072
3.棍棒式教育,會使孩子產生暴力人格/079
4.責罵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失去自信心/086
5.父母過大的壓力,會造成孩子的憂慮/094
6.過度讚揚孩子,會造成自負的心理/101
7.父母過於溺愛,會讓孩子過於依賴/108
PART 3 適度教育,讓孩子勇敢的做自己
1.適度保護與過度干涉的區別/116
2.過度同情,會讓孩子無法吃苦/123
3.過度干涉,會損害孩子的發展/130
4.物極必反,批評表揚多不得/136
5.認真瞭解每個孩子的心理特點/144
6.適度發揮家長的導向作用/150
7.考慮特點,尊重孩子的意願/158
PART 4 父母應如何對待孩子的過失
1.瞭解孩子犯錯的原因/166
2.家長對孩子態度要一致/172
3.父母對孩子犯錯後的引導/180
4.讓孩子自行負責,為過錯買單/186
5.用寬容和理解看待過失/192
6.幫助孩子約束不當的行為/198
7.制定合理的「家規」/205
PART 5 父母要學會利用蘿蔔教育孩子
1.獎勵孩子要掌握方法/212
2.讚揚孩子要掌握分寸/219
3.訂協議可以有效約束孩子/227
4.必須拿捏好獎勵的範圍與尺度/233
5.萬不可過分使用物質獎勵/239
6.忌使物質獎勵來彌補親子時間/246
序:父母最難拿捏的獎與罰
PART 1 棍棒與蘿蔔在教養中的是與非
1.虎媽、狼爸的教育方式,到底對不對?/014
2.用威脅與打罵對待孩子的錯誤,可行嗎?/021
3.孩子把時間都花在學習上,有用嗎?/028
4.只用成績來區別棒子與蘿蔔,適當嗎?/035
5.父母嚴格的緊迫盯人戰術,有效嗎?/042
6.讓孩子整天生活在誇獎中,會好嗎?/049
7.無論棍棒還是蘿蔔,父母須口徑一致/057
PART 2 錯誤的獎罰,嚴重的後遺症
1.厭學,多來自於父母錯誤的管教/064
2.過於嚴厲管教,會逼使孩子學說謊/072
3.棍棒式教育,會使孩子...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