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移動富士山》暢銷作家全新力作
在什麼都可以搜尋到的時代,
我們永遠無法Google到的一件事,
就是我們該Google什麼!
低頭時代,你更需要抬頭才看得見的致勝關鍵
當熟背25000條道路的小黃司機,
遇上把GPS當唯一指標的Uber駕駛,
你,想成為哪一個?
雲端大腦時代,我們以為自己越來越無所不知,
然而當Google斷線的那一刻,儲存在大腦記憶體裡的還剩多少?
在什麼都可以「滑」到的時代,
要比別人技高一籌的絕不是連線速度,而是:
◆20%的人相信錯誤的事,慎防達克效應
1995年的一樁銀行搶案,搶匪以為在臉上塗了檸檬汁,
就可以讓臉部在監視器裡隱形!
「五分之一法則」認為,若是調查中提出某種光怪陸離的想法,
至少會有20%的人相信,包括:
─相信真的有女巫。
─相信太陽繞著地球轉。
─相信有外星人綁架案。
─相信歐巴馬是穆斯林。
從新墨西哥在哪裡,到1895年發生過什麼事,
網路讓我們更能查到各種似是而非的知識,
浸身在氣味相投的「同溫層」中,
反而更不易察覺自己錯在哪裡!
◆記得不起眼的小事,善用知識溢價
發音標準、略懂體育賽事、知道古巴在地圖上的哪裡,
竟然可以讓收入高人一等?
最高法院有幾位法官、太陽系最大的物體為何,
答對的人竟比答錯的更健康?
比教育程度、家庭背景更關鍵的致勝法則,
就在如何靠冷知識變身熱門人才!
◆從刺蝟變狐狸,應對文化盲社會
希臘詩人亞基羅古斯(Archilochus)說:
「狐狸所知甚多,刺蝟只知道一件要事。」
許多人把藥瓶上「一茶匙」當成「一湯匙」,
誤解一盒哈根達斯上標示的熱量,
看不懂保單上艱澀的條文與術語……,
懂得更多不僅能讓你賺得更多,還能更健康與更幸福!
唯有博學多聞的人明白自己不懂的有多少,
知識就像不急著吃的棉花糖,
當下無法獲得的滿足,會在無法預期的時刻給你最大回報。
作者簡介:
威廉.龐士東(William Poundstone)
知名科普作家,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MIT),主修物理。著作包括《為什麼出布容易贏?》(Rock Breaks Scissors)、《如何移動富士山》(How Would You Move Mount Fuji?)、《囚犯的兩難》(Prisoner’s Dilemma)、《天才數學家的秘密賭局》(Fortune’s Formula)、《如何秤出你的頭有多重?》(Are You Smart Enough to Work at Google?)等。他也為《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等報章雜誌撰稿。目前定居於洛杉磯。可在推特追蹤龐士東(@WPoundstone),也可到他的網站進一步了解(william-poundstone.com)。
相關著作
《為什麼出布容易贏?從球賽、股市到選擇題,在未知中輕鬆致勝的22個預測練習》
譯者簡介:
林奕伶
自由譯者,曾任電視台國際新聞編譯,國際通訊社財經新聞編譯。譯有《人體素描聖經》、《行動思維時代》、《訂價背後的心理學》、《真希望我第一次買股票就知道這些事》、《FBI教你讀心術》等書。
章節試閱
第一章 在臉上塗了檸檬汁的搶匪,就能隱形嗎?
身高約一百六十八公分,體重約一百二十二公斤,這樣的銀行搶匪不可能隱形不見。一九九五年四月十九日,他在光天化日之下搶劫匹茲堡的兩家銀行。監視攝影機清楚拍到搶匪的臉——他沒有戴面罩,而且清楚地顯示他持槍對準銀行出納員。警方要求十一點的地方新聞務必播出畫面。幾分鐘不到,就有人提供一條線索;剛過午夜,警方就敲了嫌犯在麥基斯波特(McKeesport)住處的大門。確認身分為麥克阿瑟.惠勒(McArthur Wheeler)的嫌犯不敢置信。「可是我塗果汁了啊!」他說。
惠勒告訴警察,他在臉上塗了檸檬汁,讓監視攝影機無法看到。警探推斷他並沒有妄想症,也沒有嗑藥,只是錯得離譜。
惠勒知道檸檬汁可以用來當作隱形墨水,所以理論上檸檬汁也能讓監視攝影機拍不到他的臉。他在搶劫前曾進行實驗,先把檸檬汁塗抹在臉上,再用拍立得(Polaroid)相機自拍。照片裡並沒有他的臉!(警方始終想不通這一點,很有可能是惠勒拍照的能力和當銀行搶匪一樣不及格。)惠勒說出作案計畫的一個問題,就是檸檬汁刺痛他的眼睛,幾乎什麼都看不到。
惠勒鋃鐺入獄,並且登上世界最蠢罪犯年鑑。惠勒的故事在一九九六年的《世界年鑑》(World Almanac)中實在太有特色了,引起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心理學教授大衛.達寧(David Dunning)的注意。他從這個愚蠢故事裡,看到某種舉世皆同的悲哀,最缺乏知識與技能的人也最不能體察這種缺乏,這個觀察結果最後被稱為達克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
達寧和研究所學生賈斯汀.克魯格(Justin Kruger)針對這個假設進行一連串實驗。他們對大學心理系學生測驗文法、邏輯與笑話,再請學生評估自己的分數,也評估自己相較於其他人的表現(以百分位數表示)。結果發現,得分偏低的學生對自己的表現優異程度看法頗為誇大。達寧早已預料到這個結果,只是沒想到會這麼誇張。他對測試結果的第一個反應是:「哇!」那些得分接近最低者,評估自己的能力勝過三分之二的學生。
而得分較高的學生大概也一如預期,對自己能力的看法較為準確。但是(你準備好要接受了嗎?),得分最高的那一群人略微低估自己相較於其他人的表現。
正如研究人員的觀察,想要知道自己的文法測驗表現如何,唯一的方法就是懂得文法。缺乏文法知識的人也最無法衡量自己的知識,渾然不覺自己的無知。
每個人都以為自己知道什麼好笑。笑話測驗包括這兩個例子:
一、問題:什麼東西和人一樣大,卻毫無重量?
答案:這個人的影子。
二、如果有小孩問,雨從哪裡來,我認為俏皮的答案是告訴他:「上帝在哭泣。」如果他追問上帝為什麼哭泣,再告訴他一個俏皮的答案,「大概是因為你做了什麼事。」
測驗目標是評定每個笑話的好笑程度。達寧和克魯格找了一組專業喜劇演員為笑話評分,他們的平均意見就視為「正確」。喜劇演員判定第一個笑話一點也不好笑,而第二個〔由《週六夜現場》(Saturday Night Live)編劇傑克.韓迪(Jack Handey)所寫的〕笑話則被評為非常好笑。有些接受測驗的人很難做出這種區別,但還是確信自己有能力判斷什麼好笑。
後來的研究就遠遠超出大學範圍了。達寧和克魯格做的一個實驗,是在飛靶射擊與飛碟射擊比賽中招募槍枝愛好者。自願者會接受槍枝安全與知識的測驗,這十個問題取自全國步槍協會(National Rifle Association)公布的問題。同樣地,對槍械安全了解最少的槍枝擁有者對自己的知識高估得離譜。
和大多數的規則一樣,這一點也有例外。「不用怎麼費力尋找,」達寧和克魯格寫道:「就能找到有些人,例如:對籃球的策略和技巧瞭若指掌,卻絕對不會『灌籃』。(這些人被稱為教練。)」但是,教練當然了解自己的身體限制。同樣地,「大部分的人完全能確定自己沒有能力翻譯斯洛維尼亞的諺語、改造V八引擎,或是診斷急性瀰散性腦脊髓炎。」
達克效應的必要條件,就是對你無知的領域有最低程度的知識與經驗(而且不知道自己的無知)。駕駛這一類的人就有這種效應,差勁的駕駛通常認為自己是優秀的駕駛,但是不曾學開車的人並不包括在內。
自從達寧和克魯格在一九九九年的報告「沒能力且沒察覺:難能體察自身的能力不足,導致自我評價膨脹」(Unskilled and Unaware of It: How Difficulties in Recognizing One’s Own Incompetence Lead to Inflated Self-Assessments)首次發表研究結果,這個以他們為名的效應就成為一種迷因(meme)現象,引起全世界的共鳴:用達寧的話來說,過度自信的傻瓜「是大家都曾遇過的。」
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將二○○○年的一座諷刺獎項頒給這個二人組。演員約翰.克里斯(John Cleese)在一則廣為流傳的YouTube影片上,扼要說明達克效應:「如果你非常、非常愚蠢,怎麼可能會知道自己非常、非常愚蠢呢?你必須相當聰明才能知道自己有多愚蠢……這不僅能說明好萊塢,還有幾乎整個福斯新聞(Fox News)頻道。」達克效應現在成為網路揶揄嘲諷(還有些自以為了解意思,但是其實不甚了解的人)的詞彙。但是,這份一九九九年的報告清楚說明作者的見解,第一個尋找達克效應無知笨蛋的地方,就是鏡子。
熟記兩萬五千條道路的小黃司機
第一個成功的搜尋引擎,名稱源於「喧譁的笨蛋」的同義詞。一九九○年代中期,雅虎(Yahoo)帶來一個人人都能方便取得事實的世界。按幾下鍵盤或口說,就能召喚出一個精靈列出幾乎所有記錄在冊的事實。過去有一段時間,酒吧侍者是爭辯體育、性事、名人及政治等問題時的仲裁者;而現在的顧客則會拿出手機或手錶。那些迷人的行動裝置將雲端帶到餐桌、健身房、汽車後座,當然也帶到會議室、教室和臥室。
所以,我們何必費事地在腦袋裝滿事實?
有一個好例子就是「知識大全」(Knowledge),這是倫敦的計程車司機都必須通過,以困難著稱的考試。應試者的手冊裡解釋:
為了達到必要之水準,以取得「全倫敦城」計程車司機執照,必須具有完整周密的知識,主要是查令十字(Charing Cross)方圓六英里範圍的區域。必須知道:所有街道;住宅區;公園及開放空間;政府部門與辦事處;金融與商業中心;外交館舍;市民集會所;戶籍登記處;醫院;宗教場所;體育館及休閒中心;航空公司辦事處;車站;旅館;夜總會;劇院;電影院;博物館;藝廊;學校;學院與大學;警察局和總署大樓;民事法庭、刑事法庭及死因裁判法庭;監獄;以及觀光勝地。事實上,也就是所有計程車乘客可能會要求前往的地方。
在這方圓六英里的範圍內,有兩萬五千條街道必須記得滾瓜爛熟。不僅如此,倫敦計程車司機還得是一個活生生的衛星導航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能夠立刻說出任兩個指定地點之間最有效率的路線。
但是,變化就在眼前。倫敦和其他大都市一樣,共乘服務優步(Uber)打亂了計程車業的腳步。我們可以很有把握地認定,優步的駕駛不會有倫敦計程車司機揚揚自得的知識大全,但同樣可以確定的是,優步的駕駛會有Google地圖。
有一個知識豐富的駕駛,而非只是依照應用程式路線規劃指示的司機,是否有任何優點?這場辯論目前正在倫敦吵得不可開交。計程車司機和支持者提到衛星導航系統的局限與小毛病(彷彿人類司機永遠不會犯錯似的)。言下之意就是,知識大全是另一個瀕臨滅絕的英國獨特傳統。
不難猜測故事最後會如何結束。無論倫敦到底是禁止,還是擁抱共乘應用程式;無論變化是迅速發生,還是拉長到數十年,到了某個時候,巨大的數位力量將會戰勝一切,攬客的司機將不再熟記城市地圖。
將知識外包給數位平民,是二十一世紀的大敘事(grand narrative)。無論你的專業知識是在哪一方面,雲端都已經知曉或即將知曉。網路的知識將比你的知識更新,同時網絡擷取的速度更快,也更善於做出連結,然後呢?
二十世紀的重大恐懼,就是被機器取代;二十一世紀的重大恐懼,則是擔心被學識淺薄但有機器補強的低薪人類取代。那些低薪人類擁有的不是知識大全,而是碎塊知識(McKnowledge),像是知道如何使用衛星導航系統應用程式。科技愛好者表示,這種創造性破壞不可避免,而且最終對所有人都好。關於不可避免這部分,他們是對的,只可惜不可避免的變化並不保證會產生最理想的世界。
知識大全考試是純粹的精英制度,在階級森嚴的英國依舊很難通過。階級、種族、宗教、性別及年齡並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熟悉街道。雖然應試者可能要花費數年的時間用功準備考試,但是花費的時間和金錢往往遠小於大學教育。一個倫敦計程車司機比許多大學畢業生賺得多,還有能力安排自己的時間。
優步進入障礙的嚴苛程度則是遠遠不及,「遠遠不及」也能用來形容優步駕駛的收入。成為優步的駕駛謀生,既不算是一種事業,也不是向上流動的工具。等到哪一天優步駕駛不可避免地被自動駕駛汽車取代,這一點可能還是依然如此。
小心「Google效應」
現在有一個活躍的研究領域,正在研究網路如何改變我們學習和記憶的內容,就從「Google效應」開始說起。二○一一年由哈佛大學的丹尼爾.韋格納(Daniel Wegner)領軍的一項實驗,讓自願者看一份四十項冷知識的清單,有著簡短、精練的陳述,像是「鴕鳥的眼睛比腦子大。」每個人按照指示將四十項陳述全部打字輸入電腦,一半的自願者被告知要記住;另一半則不用。同樣地,有一半的人被告知他們的成果會儲存在電腦裡;另一半則被告知在任務完成後會立刻刪除。
自願者之後接受測驗,測試他們打字輸入的冷知識。被告知要記住資訊的人得分並沒有比未被告知的人來得高,但是認為自己的努力成果會被刪除的人得分卻比以為會儲存的人高出許多。無論他們是否嘗試記住事實,都是如此。
馬塞爾.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並非提出記憶是奧妙謎題的第一人。我們記得泡過茶的瑪德蓮蛋糕,卻忘了許多更重要的經驗與事實。意識心理鮮少主動選擇記憶或遺忘,沒有人會決定忘記一個客戶的名字,或是永遠記住一首討厭的流行歌曲歌詞,但事情就是發生了。
這項哈佛大學實驗的結果符合記憶的實際運作系統,我們不可能什麼都記得。大腦一定是在沒有意識干擾下,時時為記憶做分類。顯然大腦體認到,能夠迅速檢索的資訊不太需要囤積在腦中。(你可能很久以後才需要知道鴕鳥的眼球有多大。)因此,我們認為會被歸檔的事實,通常比較容易忘記。這種現象有一個名稱——Google效應,描述我們會自動忘記可以在線上找到的資訊。
Google效應引發一些有趣,甚至令人不安的可能性。其一就是在Snapchat和Confide等應用程式傳送的訊息,照片或訊息在讀取後立刻消失,或許會比文字和電子郵件記得更清楚。倘若如此,Snapchat意圖成為醉後色情簡訊媒介的目的就落空了。
如果將Google效應衍生到荒謬的極點,自拍也會造成健忘。二○一三年,一項由費爾菲爾德大學(Fairfield University)的琳達.韓珂(Linda Henkel)所進行的研究,就指出了這個方向。韓珂注意到參觀美術館的人,若是一心想用手機拍攝藝術作品,往往會對觀賞藝術品本身並沒有那麼注意。於是,她在費爾菲爾德大學的貝拉明藝術博物館(Bellarmine Museum of Art)進行一項實驗。大學生規規矩矩地參觀,期間被指引觀賞特定的藝術品。有些人會接到指示要為藝術品拍照,其他人則是只被告知要多留意。隔天,兩組人接受測驗,測試他們對藝術品的知識,拍照的人比較無法認出作品,並回想起視覺細節。
我們無意識的記憶管理員,必定清楚喚起所需事實的速度及費力程度。這意味著我們的寬頻網路建立一套學習與記憶的新制度,在這套制度中,比較不可能留住知識,而且會遺忘得更快。數年後,我們可能全都穿戴著裝置,一天二十四小時、全年無休地拍攝我們生活的影像。社群媒體是否會造成所有人都更加健忘?
第一章 在臉上塗了檸檬汁的搶匪,就能隱形嗎?
身高約一百六十八公分,體重約一百二十二公斤,這樣的銀行搶匪不可能隱形不見。一九九五年四月十九日,他在光天化日之下搶劫匹茲堡的兩家銀行。監視攝影機清楚拍到搶匪的臉——他沒有戴面罩,而且清楚地顯示他持槍對準銀行出納員。警方要求十一點的地方新聞務必播出畫面。幾分鐘不到,就有人提供一條線索;剛過午夜,警方就敲了嫌犯在麥基斯波特(McKeesport)住處的大門。確認身分為麥克阿瑟.惠勒(McArthur Wheeler)的嫌犯不敢置信。「可是我塗果汁了啊!」他說。
惠勒告訴警察,他...
目錄
前 言 事實老是過時,記那個幹嘛?
第一部 達克效應
第一章 在臉上塗了檸檬汁的搶匪,就能隱形嗎?
第二章 地圖這麼大,你該記住的不是每個國家的首都!
第三章 死背年代事件,得到的還不如一齣穿越劇
第四章 20%的人相信錯誤的事,你該怎麼辦?
第五章 選舉就是一場智力測驗
第二部 知識溢價
第六章 每樣事實,都可以貼上一個價格標籤
第七章 看到相對論,只想到E=mc2
第八章 從餐廳菜單到商用文件的文法警察
第九章 只有少數人認識的名人,卻領到高額代言費
第十章 難道達賴喇嘛不是佛教徒?
第十一章 擊敗尼采的實境秀演員
第十二章 無麩質薯條是種健康食品?
第十三章 對運動冷知識懂得越多,就賺得越多?
第十四章 人生,是一連串的棉花糖測試
第十五章 表層學習的價值
第三部 文化盲社會的致勝策略
第十六章 標籤、保單與其他設計出來的無知
第十七章 破解長輩文、假新聞與網路謠言
第十八章 用事實為你的思考背書
第十九章 你要當狐狸,還是當刺蝟?
前 言 事實老是過時,記那個幹嘛?
第一部 達克效應
第一章 在臉上塗了檸檬汁的搶匪,就能隱形嗎?
第二章 地圖這麼大,你該記住的不是每個國家的首都!
第三章 死背年代事件,得到的還不如一齣穿越劇
第四章 20%的人相信錯誤的事,你該怎麼辦?
第五章 選舉就是一場智力測驗
第二部 知識溢價
第六章 每樣事實,都可以貼上一個價格標籤
第七章 看到相對論,只想到E=mc2
第八章 從餐廳菜單到商用文件的文法警察
第九章 只有少數人認識的名人,卻領到高額代言費
第十章 難道達賴喇嘛不是佛教徒?
第十一章 擊...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