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dream of painting and then I paint my dream.」
畢卡索的自畫像裡透露的愛情玄機
梵谷與高更的藝術靈魂對決
安迪.沃荷製造的反科學、反美學、反藝術的藝術
培育美感、提升美感、典藏美感
引領你理解梵谷、卡蘿等藝術家的素養,與其藝術品蘊含的美感
感受這些大師的呼喚,解密他們的獨特吸引力
*作者為台灣第一位藝術評論博士、台灣美術院院士、聖彼得藝術顧問與專案研究中心創辦人,其深入淺出的筆觸,適合逐漸成熟並重視藝文生活的台灣社會讀者。
*引領讀者理解梵谷、卡蘿等藝術家的素養,與其藝術品蘊含的美感。感受這些大師的呼喚,解密他們的獨特吸引力。
近年來台灣的藝術發展,多著眼於台灣觀點的地方藝術史整理,以致於跨領域、跨文化而具國際觀的關鍵性人文基礎,略顯不足。
本書以專業藝評的觀點切入探討一些美學品味與收藏展示等較特殊的實例,列舉多名近代著名的藝術家或藝術畫作進行抽樣化又具啟發性的深入探討,包含:重新探討「全方位的藝術家」──達文西;〈蒙娜麗莎〉變奏作品分析;畢卡索的自畫像在肖像畫發展史上的地位;殘酷寫實的英國表現主義畫家──培根;維也納先鋒派領導者──克林姆對「新藝術」(Art Nouveau)的影響等,共收錄15篇文章,期望能為國內已逐漸升段的藝文社會,帶來一些美感啟示的另類思考,讓讀者透過文章的剖析,領略藝術所帶給我們的美好享受與喜悅。
作者簡介:
曾長生 Pedro Tseng
台灣第一位藝術評論博士,台灣美術院院士,聖彼得藝術顧問與專案研究中心創辦人。
曾就讀政大外交研究所、西班牙皇家外語學院、紐約普拉特藝術研究所、紐約大學藝術博士班、台師大藝術評論博士。曾任駐西班牙大使館、外交部禮賓司、拉丁美洲大使館。
曾任教於台灣藝術大學、淡江大學,現任教於世新大學,並為台灣美術院院士。
著有《俄國藝術實驗》,《羅馬式建築藝術》,《拉丁美洲現代藝術》,《李仲生卷》,《致命的美感》,《超現實主義藝術》,《另類現代》,《台灣超現實風繪畫》,《西方美學關鍵論述──從文藝復興時期到後現代》,《禪與現代美術》等專書四十餘種。學術論文發表三十多篇,其他藝術文化論述專文發表四百多篇,並曾舉辦多場個展。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謝里法 《紫色大稻埕》作者/藝評人
林明哲 山藝術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收藏家
鄭功賢 《財訊》雙週刊主筆/《典藏》雜誌前總編輯
聯 合 讚 譽 推 薦 !
名人推薦:謝里法 《紫色大稻埕》作者/藝評人
林明哲 山藝術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收藏家
鄭功賢 《財訊》雙週刊主筆/《典藏》雜誌前總編輯
聯 合 讚 譽 推 薦 !
章節試閱
【Chapter 3】克林姆的分離派及他的「愛與性」、「生與死」
被公認為維也納先鋒派領導者的克林姆(Gustav Klimt, 1862-1918),乃是最能表現十九世紀末期浪漫、精緻而頹廢情調的畫家。克林姆的畫作多以情慾描摩為主題,然而透過其精心設計的構圖、貴族式的裝飾風格、美麗的鑲嵌式圖案,赤裸的情慾乃昇華成優雅的藝術,克林姆也因此成為雅痞的寵兒。但他廣受歡迎的最基本原因,恐怕是一種超越時代的末世紀氛圍在運作:從十九世紀末期的維也納,到現代的臺北。
很少有藝術像古斯塔夫.克林姆的作品那樣,在國際所獲評價如此多樣而戲劇化。在其有生之年,雖然他曾是奧地利藝術圈的崇拜偶像,也同時在國際上享有奧地利最重要藝術家的榮耀,不過能真正瞭解他作品的人並不多。在他死後,他的名字曾一度被人們所遺忘,直到一九六○年代,世人又重新對他發生興趣,很快即興起了一股名副其實的克林姆熱潮,此熱潮迄今仍然未見消退。
世紀末美術之都維也納誕生的大畫家克林姆,生活在燦爛的世紀末維也納藝術氛圍中,最能夠敏銳表現出一個時代的終結與另一個新世紀出現的胎動中流露出來的特殊氣象,創造出甜美、優雅、富麗而繁盛的繪畫之美。克林姆在美術史上,是維也納分離派大師。在他去世後將近九十多年的今日,他成為人氣最高的名畫家之一,繪畫作品受到高度讚美。克林姆一生都在描繪人間男女之愛、女性肖像以及嚮往自然生活的風景,〈吻〉是他最著名代表作之一,他的許多繪畫都刻畫沉醉於愛與女性祼體的情愛世界。
古斯塔夫•克林姆是現代主義的代表。這位藝術家和他的同伴共同塑造了二十世紀初期,並且為維也納留下深刻的美學歷史記憶。維也納在十九和二十世紀間是奧匈帝國的宮廷城市,並和巴黎、倫敦和慕尼黑並列為歐洲的精神中心之一。維也納分離派畫家(Viennese Secessionist)以克林姆與席勒等人為主。重視藝術創作的「分離派」,從內容到形式的「實用性」與「合理性」,強調風格上發揚個性,盡力探索與現代生活的結合。創造出一種新的藝術式樣。「分離派」曾經廣泛地應用在繪畫、設計、建築、家具上,其中影響最深遠的就是「新藝術」(Art Nouveau)。最欣賞這些改變的是嬉皮、雅痞、新新人類……。
[前言:從西方學術核心―神學/法學/醫學/哲學談起]
一九○○年的〈哲學〉,不合時宜;一九○一年的〈醫學〉,引起紛紛議論的騷動;一九○三年的〈法律〉,已經觸到極限,官方受不了了。一九○五年,克林姆把官方預支的酬勞全數退回,同時把〈哲學〉、〈法律〉、〈醫學〉這三幅畫收回……。
神學、法學、醫學、哲學,是西方學術傳統裡的主軸核心,缺少其中一項人文的欽點,則不具備構成一所大學的條件。但是,歷史悠久的維也納大學,宴會廳裡天花板上的壁畫,卻缺了四個象徵這四門學科的基盤要項,一世紀以來,華麗的穹頂上繽紛的壁畫,卻有四角赤裸裸的水泥壁底。黑白、彩色極強烈地映照著,到底出了什麼事?一個歐洲最古老的大學,怎麼讓門面醜陋粗鄙?因為,克林姆把〈法律〉、〈醫學〉、〈哲學〉之繪收回了。
一八九四年,那時維也納皇家官方委託克林姆,為古老的維也納大學,繪製三幅壁畫。大學部企望的是能呈現「光明戰勝黑暗」這主題的寓意。乍聞之下,十分理性,符合學術精神,但是敏銳的人,卻從中嗅到一股八股的味道。在此,我們預感到一個會分歧、對峙的結局,因為,克林姆不是那種按題作文的學生。太前衛、令人不安的〈哲學〉,在克林姆的尺寸,又超過了,這次,是〈醫學〉。
克林姆的筆下全是女性的世界,老的、豔麗的、邪惡的、懷孕的、凋零的、冷漠的、詭異的、無辜的、陶醉的、嬉鬧的,無一不是刻畫著女性的永恆與嫵媚。這次主宰〈醫學〉的,又是一位女神。希臘神話中緒己雅(Hygieia,也是「衛生」一字之由來)和艾司可勒普(Askulap)兩人所生的女兒,發明了療緩、治癒疾病的學問,是醫學的典祖。她手上纏繞的那條毒蛇,將煉出苦口良藥,也是日後代表藥局的標誌。醫學女神居高臨下,流金華貴地望著來者,雙手側肩,撐起一片生老病死。她左上方的一位女子,豔醉地托著腮,沉醉於自己的顏容。對啊!醫藥,可以研煉成女人的美容品啊!
和女子上方成強烈對比的,是頹廢的黑色與點點金黃。半透明、舞動的黑紗,是骷髏和女子共舞的旋律,在腐朽的前一刻,以黑紗包裹和死亡交纏著;而這,又和旁邊另一女子的長長黑髮,融成一體,閉眼的女子一副安詳沉醉,渾然不覺,但是面容卻已由淡淡的筆觸,透露出黑暗的死訊。生命的循序漸進,是彼此的不著痕跡,環環相扣,無奈,卻又極其自然。
克林姆畫中的男性,一向屬於點綴角色,區區可數,就算出現,也幾乎都以背部面對觀視者,僅具道具襯托功能。這幅〈醫學〉裡,昂首的醫學女神旁,蜷縮著一個男人,仔細一看,克林姆竟還讓他皮開肉綻,悚然的露出節節脊椎骨。我們看到生與死之間,留下深深的痛楚鴻溝;而這鴻溝在畫裡,又劃分出生命的殞滅與演進過程。左邊,一個向後傾即將墜落的女子,僅以隻手戲謔、不安地和生界攀附著,它,攀存於綻放和逝去的那一刻。
接下來,克林姆語不驚人死不休似的又畫了一幅〈法律〉。在這幅畫裡,男人的地位更低了,他是被審判者,不但如此,還被一隻章魚纏繞著。男人雙手反綁待審,低頭懺悔,肩胛骨甚至如蝙蝠似的,邪惡的突了出來,大章魚盡責、目帶馴光,一副守候發落般的,等著面前三位女性開口裁決。這三個分別象徵「法律」、「公平」、「真理」的女人,一語不發,畫,就凝結在這一片沉寂中。中間那位女子,以手托腮,面無表情,目光冷漠地盯著眼前的男人,好整以暇的模樣,讓冷峻的內心世界,透露出一股無言鏗鏘的力量:「嗯……該如是發落……」沉默的審判,其威力遠甚於喧鬧撻伐的力量。
克林姆也受不了了,我們且看克林姆如是說:「夠了,受夠了,這種官方的審查尺度。我要自力救濟,我要甩開這一切可笑的、阻礙我工作的惱人不快,回歸自由。我拒絕接受任何一分官方資助。最主要的是,我要和官方這種對待藝術的態度作戰。這國家的每一項措施,都是『有違』藝術本意的。受到保護的,是那些虛偽、無力的藝術;至於真正的藝術家,則屢遭非難。」
很熟悉的場景,不是嗎?藝術一旦遇上政治,就立即失色,變成黑白―甚至空白。但是,克林姆不知道,更大的災難,還在後頭。畫家收回著作權,和官方翻臉後,還好,維也納一熱中文化的資產家,樂於高價收購。一對極富裕的猶太實業家夫婦,買下克林姆的〈法律〉和〈哲學〉這兩幅畫。不過,當希特勒一九三八年來到維也納時,這些文化財,全數納入囊中,被放置到郊區的一座城堡內(Schloss Immendorf)。希特勒曾經是維也納美術學院的榜落者,對藝術的喜愛不下於對政治的狂熱,他四處蒐集藝術品。不過,有些畫在他眼裡,是屬於「墮落變質」藝術,比方說:克林姆這三幅〈哲學〉、〈法律〉、〈醫學〉。於是,一九四五年五月的一把火,結束了所有紛爭,克林姆對學術的詮釋,盡成餘灰。
[一、古斯塔夫•克林姆的生平]
克林姆生於鄰近維也納的鮑姆加登,在家中三子四女中排行老二。家裡的三個兒子在幼時都展現了藝術的天分。克林姆的父親恩斯特•克林姆是名來自波西米亞的黃金雕刻匠,妻子安娜•克林姆則夢想從事音樂相關工作,但一直沒有實現。克林姆小時候家境一直很貧困,當時職缺稀少,移民的經濟發展十分艱苦。
一八七六年,克林姆獲得了前往維也納藝術工商學校(Kunstgewerbeschule)的獎學金,並在該校就讀至一八八三年,受訓成為一名建築學畫家。當時,他崇敬一流的歷史畫家漢斯•馬卡特。克林姆欣然接受了保守主義的訓練;他早期的作品可被歸類為學院派。一八七七年,他的兄弟恩斯特,跟隨其父的腳步,成為一位雕刻匠,亦進入該校就讀。兩兄弟與朋友法蘭茲•瑪茲曲一起工作,一八八○年,他們以團體「畫家集團」之名,受委託辦理了許多工,並幫助他們的老師為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創作壁畫。克林姆以創作室內壁畫與為戒指路上大型公共建築的天花板作畫,其中包括成功的系列「寓意與象徵」(Allegories and Emblems),展開了他的職業生涯。
一八八○年,克林姆從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得到了黃金勳章,彰表他為維也納宮廷劇院的壁畫所做的貢獻。克林姆也成了慕尼克大學與維也納大學的榮譽會員。一八九二年,克林姆的父親與兄弟恩斯特皆逝世,克林姆必須承擔其父與兄家中的經濟責任。這次的悲劇也深深影響了克林姆的藝術理念,很快的克林姆便轉向開創了新的個人風格。一八九○年代早期,克林姆認識了艾蜜莉•芙洛格(Emilie Flöge),儘管他與其他女人糾纏不清,芙洛格仍成了克林姆終其一生的伴侶。他與芙洛格的關係是否只限於肉體仍是爭議不斷,但那時期的克林姆至少有了十四個小孩。
[二、維也納分離派時期]
一八九七年,克林姆等人創辦了維也納分離派(Vienna Secession),克林姆並擔任了該派的期刊《聖春》(Ver Sacrum)的總裁。克林姆待在分離派一直到一九○八年。維也納分離派的目標是提供年輕的非傳統創作者一個發表的平臺,替維也納帶來外國畫家的優秀作品,並自行發行雜誌來展示團員的作品。分離派聲明沒有任何宣言,也不主動鼓勵任何顯著的風格,自然主義、寫實主義與象徵主義和平共存。政府支援他們的目標,並給予公有土地的租約以建立展覽廳。分離派的象徵是雅典娜,代表著智慧、技藝、戰爭的希臘女神―克林姆於一八九八年畫了他的版本。
一八九四年,克林姆受託創作三幅畫來裝飾維也納大學大廳的天花板。完成於世紀之交時,克林姆的三幅畫:〈哲學〉、〈醫學〉與〈法學〉,其激進的主題與取材遭到排山倒海般的批判,被評為「色情」。克林姆捨棄了傳統的寓言與象徵手法,而使用了更公然表達性欲的新穎表達方式,因此招來了更多紛擾。公眾的抗議從四面八方而來―政治、美學與宗教。因此,克林姆的三幅畫並沒有被放上大廳的天花板。這是克林姆所接受的最後一個公眾任務。一九四五年五月,克林姆的三幅畫被黨衛隊銷毀。他的〈真相〉(Nuda Verita, 1899)解釋了他更進一步動搖傳統的企圖。毫無掩飾的裸體紅髮女人手握著真理之鏡,上方引用了席勒風格的字體,寫著:「如果你不能以你的成就與藝術滿足所有人,那麼滿足少數人吧。滿足全部便壞。」
一九○二年,克林姆為第十四屆維也納分離派展覽完成了〈貝多芬橫飾帶〉,展覽主題是對作曲家的褒揚,以一座不朽、色彩斑斕、馬克斯•克林格爾所制的雕塑為號召。橫飾帶只為展覽而作,克林姆以亮眼顏料將之直接畫上牆壁。展覽結束後,畫作被保留了,但直到一九八六年前才開始公開展出。
此時期的克林姆並不因公眾任務而局限自己。一八九○年代末期開始,他與芙洛格一家在阿特爾湖岸共度了一年一度的暑假,並在當地畫了許多風景畫。這些作品構成了除了圖形之外,唯一讓克林姆認真投入的風格。正式而言,風景畫是以相同的精製圖樣為特徵,強調結構、有象徵意義的碎片。克林姆成功的使阿特爾湖的作品的深處扁平成為單一平面,人們相信克林姆以透過望遠鏡觀察景色的方式,創作了這些畫作。
[三、巔峰:金色時期與成功]
克林姆的「金色時期」為他帶來了正面評價與成功,並被認為是克林姆的巔峰時期。克林姆此時期的作品常使用金箔,奪目的金色可於〈帕拉斯•雅典娜〉(1898)與〈茱蒂絲一號〉(1901)首次見到,金色時期最著名的作品則是〈艾蒂兒畫像一號〉(1907)與〈吻〉(1907-1908)。克林姆很少旅行,但皆以其美麗馬賽克鑲崁工藝聞名的威尼斯與拉文納,則很有可能是克林姆得到金色與拜占庭式畫風的靈感的旅行地點。
一九○四年,克林姆與其他藝術家於奢華的史托克列宮,富裕比利時企業家的住家進行合作,其亦是新藝術時代最堂皇的建築物之一。克林姆負責餐廳的部分,貢獻了包括〈實現〉與〈期望〉等他最傑出的裝飾作品,他曾為此公開表示:「大概是我裝飾作品發展的巔峰了。」一九○七年至一九○九年間,克林姆畫了五幅關於社會女性受包裹於軟毛中的油畫。他對女裝的喜愛,在許多芙洛格展示她所設計的服裝的照片中表露無遺。
於家中工作與放鬆的同時,克林姆通常穿著涼鞋與長外袍,並不著內衣。他的簡單生活稍像是隱居,獻身於藝術、家庭與分離主義運動之外的小事,且避免咖啡社交或與其他藝術家的交際。克林姆的聲譽常吸引許多支持者到家門來。他作畫的步驟總是經過深思熟慮,有時小心仔細,需要漫長的時間持續作畫。儘管克林姆對性十分活躍,他對風流韻事仍保持謹慎,並避免醜聞。
克林姆曾寫過一些關於他所見事物與作畫手法的事。他常寫明信片給芙洛格,但沒有寫日記的習慣。克林姆在一個被稱為「對沒有自畫像的注解」的珍罕書寫紀錄寫道:「我從來沒畫過自畫像。我對把自己當作繪畫主題,比畫其他人更缺乏興趣,而女人優先重要……。我沒什麼特別的。我是一個日復一日、日以繼夜地畫著的畫家……任何想更瞭解我的人……應該謹慎的看看我的畫。」
奧地利維也納分離派(Vienna Secession)的領袖人物,著名畫家。他強調個人的審美趣味、情緒的表現和想像的創造,他的作品中既有象徵主義繪畫內容上的哲理性,同時又具有東方的裝飾趣味。他注重空間的比例分割和線的表現力,注重形式主義的設計風格。他那非對稱的構圖、裝飾圖案化的造型、重彩與線描的風格、金碧輝煌的基調、象徵中潛在的神祕主義色彩、強烈的平面感和富麗璀璨的裝飾效果,使畫面彌漫著強烈的個性氣質,對繪畫藝術和招貼設計產生了巨大而又深遠的影響。克林姆的作品提升了招貼的藝術品味和價值,同時也使他名揚四海。
【Chapter 3】克林姆的分離派及他的「愛與性」、「生與死」
被公認為維也納先鋒派領導者的克林姆(Gustav Klimt, 1862-1918),乃是最能表現十九世紀末期浪漫、精緻而頹廢情調的畫家。克林姆的畫作多以情慾描摩為主題,然而透過其精心設計的構圖、貴族式的裝飾風格、美麗的鑲嵌式圖案,赤裸的情慾乃昇華成優雅的藝術,克林姆也因此成為雅痞的寵兒。但他廣受歡迎的最基本原因,恐怕是一種超越時代的末世紀氛圍在運作:從十九世紀末期的維也納,到現代的臺北。
很少有藝術像古斯塔夫.克林姆的作品那樣,在國際所獲評價如此多樣而...
作者序
【序】從生之慾到致命的吸引力/曾長生
據稱,梵谷在世的時候,一生僅賣過一幅畫,而且還是由他弟弟迪奧於幕後促成的,可是到了一九八七年,他的一幅〈鳶尾花〉,竟在拍賣公司售得五千四百萬美元,一九九○年他的畫像作品更賣到八千二百五十萬美元。墨西哥的女畫家芙麗達.卡蘿(Frida Kahlo),雖然在世的時候作品即開始被人收藏,她的自畫像一九七九年在蘇富比公司紐約拍賣場曾以四萬二千美元售出,不過到了一九九五年,她的另一幅同類作品〈與猴子及鸚鸝一起的自畫像〉,己售達五百萬美元。梵谷無疑是當今國際藝術市場上價位最高的畫家,而卡蘿則為畫價最貴的女畫家。
梵谷與卡蘿的作品價位何以如此高昂?基本上來說,那是出自市場供需與藝術品味的問題。或許有人會說具有藝術價值的作品,不一定也同時具有經濟價值,在古時候或是某些社會制度下,藝術品具有某種「使用價值」,它能為佔有人帶來愉悅,或是做為某種報償,但並不具備市場上的交換價值。然而在資本主義的社會中,藝術品已成為投資的對象,這已與投資在不動產的商業行為,沒有什麼不同。當審美的附加價值增了,於是特定的作品與特定的藝術家,其吸引力也就自然上升,當其吸引人的程度升高,需求度也跟著提升,在「物以稀為貴」的情況下,其市場價值即相對地大為增加。
經濟學家也使用「品味」(Taste)這個字,因為消費者的品味顯然會影響商品的需求形式與趨向,在自由資本主義社會中,消費者的品味往往是難以捉摸的,而市場上的藝術品味,更是需要時間去培養與開發。不過,藝術品是一種奢侈的商品,許多有品味的潛在買主,必須等待他們有足夠的財富後,才會進入市場,他們也很少有此方面的交易經驗,當他們有一天一旦進入市場,必然需要借助於此方面的專家意見及專業資訊。
一般藝術品投資專家總認為,在藝術市場進行投資時,最重要的考慮是做長期的展望,主要的問題乃在瞭解:有那些藝術家具創新精神?又有那些藝術家在藝壇具影響力?那些藝術家的作品除具視覺上的誘惑力外,尚帶有智慧性的挑戰內容?這些都是考慮一個藝術家是否有投資潛力的決定性因素,同時也都需要經歷長時間的考驗。
談到藝術品味的高下,則取決於特定藝術家的素養與特定藝術品的美感,一般東方人也許會認為,性情中和而行為方正規矩的聖哲很美,但是在西方人的眼中,藝術家卻是熱情似火又充滿嫉妒心,少有理性而多傾向於偏執,他們均強調豐富的想像力。藝術家多半具有一些異於常人的個性,也正因為如此,他們在道德上的脫軌,均能為一般人所諒解。知名的藝術家就如同一顆隨時會引爆的炸彈,將他的才華化成火花,散播到四面八方去,有時他不但會威脅到四周的人們,甚至於還會危及到他自己的生命。這也就是說,藝術家的生命相當具冒險性,此種危險不僅要由他們自身來承受,有時還會波及到他人的身上。
《生之慾》的主人翁梵谷,他身上的冒險性,是一串連事先無法預估的激烈反應,也可以說是一團在心靈中燃燒的烈火,梵谷有一種原始的生命力,他那特異的性格與獨特的個性,也就是他那熾熱燃燒的創作原動力,這也正是他吸引觀者的地方。許多藝術家都想要登上梵谷船,但是卻很少有人願意去經歷一下梵谷在世時被人忽略的經歷。
畢卡索生前是一位本世紀最具爆炸性又危險的浪漫英雄人物,同時他也是一位幻想型的文化豪傑,他的視覺創造力與強有力的頑童般造形,乃至於他在私生活中的暴君形象,均相當吸引人們的注意。這個「神聖怪物」(Sacred Monster),他那超道德的描繪形式與想像 力,更是一般大眾所難以理解的。
至於卡蘿,她被公認為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女性藝術家之一,她在女性文化史上的地位,幾乎形同偶像,她的自白告解式作品,充滿了生理痛苦、屈辱及堅忍的象徵訊息,這正符合了二十世紀末期各種個人異端邪說當道的局面。尤其是她那激烈的自我殘害陳述方式,使許多藝術家將她的作品視為,在一個家長制主控的世界裡,女性掙扎奮鬥的象徵。她自由游走於兩性之間,結交了許多愛慕她的人,其中包括俄共名人里昂.托羅斯基(Leon Trotsky)及知名女星多羅.德莉奧(Dolores Del Rio),這使她的魅力有增無減。有人甚至於認為,她的作品結合了智慧、性感、嚴肅、悲慘與自戀情結,使她有如當代的普普明星,當今美國搖滾樂巨星瑪丹娜,居然還成為她最偉大的仰慕者之一,也就自然不會讓人感到驚訝了。
大多數的殘酷藝術悲劇是被人們所容忍的,「悲劇」的形成,並不是出於主題,而是來自表現的方式。當一件藝術品的真正悲傷效果被觀者找到時,觀者的同情心一定會被喚起,這種真正的痛苦通常會與審美的激動景象混合在一起,而賦予了它悲傷或憐憫的色彩。此種悲劇情感必然是相當複雜的,它包含了一種能壓倒痛苦的愉快因素,在我們的愉快中間一定有一種顯然的委屈與悲哀,這種令人感到內心恐懼或悲哀的魔力,會賦予這些複雜感受以深度的辛辣味。凡所描述的經驗愈恐怖,那用來轉化它的藝術,也就愈有力量,忍著滿懷的委屈、辛酸、痛苦,仍然肩負著重擔默默往前走,掙扎著繼續前進,不停的往上爬,這是一顆高貴的心靈、高貴的悲哀,它贏得了我們的同情心,可以說是悲劇的主要魅力所在,那也正是梵谷與卡蘿的作品具有致命吸引力的根本原因。
近年來台灣的藝術發展,多著眼於台灣觀點的地方藝術史整理,以致於跨領域、跨文化而具國際觀的關鍵性人文基礎,略顯不足。藝術環境如要升級,藝術社會的首務必須加強:不同層次的美學思維論述,藝術相關專業的整合與分工,以及重視專業藝評的投入。
至於一般大眾的藝術素養有否提升?博物館與美術館雖然也引進了一些東西方名家的展覽,宣傳報導「狂喜如風」,相關論述也「回音遊走」於藝術圈,然而,觀眾「美的感受」並未「深入靈魂」,社會人文素養更未曾留下多少「美的印記」。而《美感典藏》的誕生,希望能發揮一點拋磚引玉的效果,此書分為兩部分,是就美學品味與收藏展示等較特殊的實例,進行抽樣化又具啟發性的深入探討。這些專文大部分於過去二十年,在國內各美術雜誌上分別刊載過,如今將其中較精彩的二十八篇撰文集結成專輯,分為兩冊出版,期望能為國內已逐漸升段的藝文社會,帶來一些美感啟示的另類思考。
【序】從生之慾到致命的吸引力/曾長生
據稱,梵谷在世的時候,一生僅賣過一幅畫,而且還是由他弟弟迪奧於幕後促成的,可是到了一九八七年,他的一幅〈鳶尾花〉,竟在拍賣公司售得五千四百萬美元,一九九○年他的畫像作品更賣到八千二百五十萬美元。墨西哥的女畫家芙麗達.卡蘿(Frida Kahlo),雖然在世的時候作品即開始被人收藏,她的自畫像一九七九年在蘇富比公司紐約拍賣場曾以四萬二千美元售出,不過到了一九九五年,她的另一幅同類作品〈與猴子及鸚鸝一起的自畫像〉,己售達五百萬美元。梵谷無疑是當今國際藝術市場上價位最高的畫...
目錄
序 從生之慾到致命的吸引力
Chapter 1 達文西的世界──稱他是人物畫家,就太不瞭解他了
Chapter 2 〈蒙娜麗莎〉變奏作品分析──曾長生訪談錄
Chapter 3 克林姆的分離派及他的「愛與性」、「生與死」
Chapter 4 藝術與科學的謀合──探艾雪的幾何魔幻藝術
Chapter 5 「荒謬」與「魔幻」──拉丁美洲創造幻覺的力量
Chapter 6 義大利最知名的現代派大師──奇里哥作品的真偽
Chapter 7 畢卡索的自畫像──肖像作品透露了他一生的愛情玄機
Chapter 8 梵谷與高更的靈魂對決
Chapter 9 悲壯的卡蘿──二十世紀最引人爭議的女畫家
Chapter 10 培根的殘酷寫實──透視人類心靈深處的不安
Chapter 11 引人爭議的鄉土畫家霍帕──透過光影描述現代人的疏離感
Chapter 12 大師的老人痴呆症──引人爭議的德庫寧晚年作品
Chapter 13 人物收藏家──普普大師安迪.沃荷的美學觀
Chapter 14 卡通漫畫式藝術對話──李奇登斯坦為現代文化留下美好見證
Chapter 15 大衛.拉夏培爾──超現實攝影的第三代大師
Chapter 16 電影中的藝術家──從梵谷到畢卡索
主要參考資料
序 從生之慾到致命的吸引力
Chapter 1 達文西的世界──稱他是人物畫家,就太不瞭解他了
Chapter 2 〈蒙娜麗莎〉變奏作品分析──曾長生訪談錄
Chapter 3 克林姆的分離派及他的「愛與性」、「生與死」
Chapter 4 藝術與科學的謀合──探艾雪的幾何魔幻藝術
Chapter 5 「荒謬」與「魔幻」──拉丁美洲創造幻覺的力量
Chapter 6 義大利最知名的現代派大師──奇里哥作品的真偽
Chapter 7 畢卡索的自畫像──肖像作品透露了他一生的愛情玄機
Chapter 8 梵谷與高更的靈魂對決
Chapter 9 ...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