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馬基維利語錄》是馬基維利一生思想的精華,主要摘自《君主論》、《李維羅馬史論》等名著。 他排除膚淺的倫理、道德觀點,正視現實的思考方式,充分掌握了人心的動向,激發出機智 、鋒利的言語。
「只是讀一次,就感到馬基維利文章所蘊藏的力量,就像運動員的肌肉運動雖然隱藏在皮膚底下,但仍能被人們感覺到一樣。」--現代義大利文豪 莫拉維亞 如是說
作者簡介:
塩野七生
1937年7月出生於東京,學習院大學文學院哲學系畢業後,1963至1968年負笈義大利遊學。1968年於《中央公論》發表〈文藝復興的女人們〉,開始寫作活動。首部長篇作品《優雅的冷酷──切撒雷.波爾賈》於1970年獲選每日出版文化賞;該年移居義大利。1982年再以《海都物語》獲得三多利學藝賞。1983年,獲頒菊池寬賞。自1992年起,開始撰寫描述羅馬帝國興亡歷史的「羅馬人的故事」。1993年,以《羅馬人的故事Ⅰ》獲得新潮學藝賞。1999年,獲選司馬遼太郎賞。2001年發行《塩野七生文藝復興著作集》共七冊。2002年,榮獲義大利政府頒授國家功勞勳章。2005年,獲日本政府頒贈紫綬褒章,2007年再獲文部科學省評選為文化功勞者。
章節試閱
君主篇
1
我寫在這裡的目的,既然是要寫給關心這些事、想要理解的人實際上有用的東西,那麼我深信與其寫想像中的世界,不如談論現實中存在的事,絕對要來得有益。
古今中外賢人多闡述只存在於想像世界中的共和國或君主國。然而,對人類而言,應該如何生存,與實際上如何生存,二者相去甚遠。
所以,只討論人類如何生存而不想正視現實生活的人,非但保有不了今天所有的一切,而且要失去一切,最終只有走向滅亡。
何以如此呢?這是因為凡事只為善者,在惡人之間多無法避免敗亡。
因此,君主(領導者)若欲自保,就應學習做惡人,並懂得何時該用何時不該用的技巧。
-《君主論》-
2
歷史上殘留下來的國家,無論擁有多麼優秀的政治家,必定都是建立在二件事作成的基礎上,實施著各種政策。那就是正義和權力。
正義是為了在國內不樹敵,權力是為了抵抗外來勢力。
-《關於佛羅倫斯共和國的未來,答麥迪奇家族的提問》-
3
君主說:「那樣不行,面對他們我們要團結一致。」但是,我不贊成這種說法。
一旦成為大國的領導者,要團結一致是很困難的,即使能夠實現,維持下去更困難。
-《書信》-
4
在個人之間,法律、合約、協定,有助於維護信義。但是,在權力者之間,能夠維護信義的只有武力。
-《陳述若干序論與應慮之事,同時對資金籌措的建議》-
5
人們常常這樣評論君主(領導者):
他大器。
他小氣。
他慷慨。
他貪婪。
有人批評他殘酷,也有人說他慈悲。
有人說他不誠實,也有人稱讚沒人比他更誠實。
有人損他像個女人柔弱,有人說他是懦夫沒用,
也有人誇他勇敢膽大,還有人說他人情味濃。
有人評論他傲慢驕矜,有人背地裡說他好色,也有人說他不懂變通。
有人說他真誠,也有人說他表裡不一,要小心。
有人說他性情頑固,也有人說他討人喜歡。
有人說他穩重威嚴,也有人說他輕浮不穩重。
有人說他有堅定信仰,也有人完全相反,說他壓根就沒有信仰。
當然,作為領導者如果能具備其中的所有優點是最好的,這點我認同。
但人類所以是人類,原本就不具備所有性質。而且即使真的具備,在現實的人類世界中,也無法不加修改地直接展現。
正因為如此,領導者必須留意,避免製造容易給有心人口實的負評,同時對於較不茲事體大的其他無謂負評,也應盡量避免。
但話又說回來,對於後者,如果無法避免的話,那就別去在意,隨他去也無妨。
但如果君主(領導者)面臨的是,不如此做就會危及國家存亡,因此而招致負評或污名時,則一切無須在意。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一般人認為是好的事情,在實際工作中多數會失敗,而乍看是不好的卻往往又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說,在國家存亡之際,君主要以大局為重,不必介意各種惡言穢語。
-《君主論》-
6
作為君主,不須具備所有優點。
但是,要讓人們認為你具有這一切。
不,明確地說如果實際上全部具備的話,反而有害,讓人們認為你有是最好不過的了。
讓人們認為君主有同情心、重信義、有人情味、光明正大,這點非常重要。
但同時要具備的是,如果臨到必須捨棄這些德行的局面時,也能行使完全相反特質的能力。
君主,尤其是新就任的君主,腦海裡一定要記住一件事,那就是為了守護國家,少有能貫徹德行者。
為維護國家利益,多得是不得不背棄信義,拋開慈悲心,把人性擺一旁,連深厚信仰也必須忘卻的時候。
君主被要求因應命運與時局,行使合適的對策。另外,如果可以的話,盡可能不背棄美德,但一旦有必要,也要有能不怕行惡的覺悟。
君主最應放在心上的事是,維持國家在良好的狀態。只要成功做到這一點,對於你採取的任何措施誰都會無從非議,誰都會表示讚賞。
一個深思熟慮的人,當事態對自己不利,或是失去當時所持的理由時,既不會死守信義,而且也不該死守才對。
當然,以上我的想法,如果人類都是善人,大概不會有用處。只是,因為現實人類多半是愚劣又自私的,所以你也只有照著自己認為對自己最好的方法行事。
而且,如果是君主的話,照理說是不難為這項「轉向」找到理由的。
-《君主論》-
7
眾所周知,君主如果不玩弄權術,光明正大,是最難能可貴的。但是,經驗告訴我們,不拘泥信義的君主更能完成大業。善於操縱別人的君主,比信任別人的君主,從結果上來看更能獲得事業的成功。
要探究這個原因,首先要看到的是:要取得成功,一靠法律,二靠權力。
第一個方法是人性的,第二個方法是獸性的。而且我們知道,只靠前者在現實中往往是不夠的,所以只好借助後者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這就是說:君主必須具備區分使用人性和獸性的能力。
古代的作家,記述了以阿奇里斯為代表的眾多君主都曾受教於半人半獸喀戎門下。這暗示著作為領導者,有必要學習人性和獸性的東西。
這兩者,缺少任何一個都不可能長久地維持地位不變。
君主必須具有獸性的一面,從野獸的性質來看,最引人注目的是狐狸和獅子。單憑獅子不能從圈套中自救,而單憑狐狸又不能擺脫狼的威脅。但靠狐狸可以從圈套中逃脫,靠獅子可以趕走狼。破圈套靠狐狸,趕走狼則要靠獅子。所以說,只當獅子就滿足的君主是因為他不明白這一點,同樣,只當狐狸就足夠的領導者也是因為不明白這個道理的緣故。
君主必須巧妙地運用狐狸般的騙術,要神不知鬼不覺地進行。
人是單純的動物,容易受表面現象所蒙蔽,所以,想騙人的人,絕對不會找不到人可騙。
-《君主論》-
8
被稱為善人的人,為了達到成功的目的而不得不行惡時,一般來說,最好是盡量避開人們的注意力,慢慢地改變作法。
不過,如果是機會來臨,來個由善到惡的突變會更有效。
為什麼呢?因為急劇的轉變,可以在失去原有的支持者之前獲得更多的新支持者。
不按照上述作法去做的話,別人會因此知道你真正的想法,就連以前的支持者也會失去,結果只有走向滅亡。
-《李維羅馬史論》-
9
世襲的君主國比新興的君主國更容易維持。因為他們只需繼承先人的事業和制定處理緊急事態的對策就行了,只要不發生更棘手的事情,一般都能維持下來。
相反的,新興的君主們則會遇到許多困難。這些領導者,必須具有特別優秀的才能和力量。
為什麼呢?因為新上任的領導,為達到目的,不傷害部下中的某些人是不可能的。這些人就會變成你的敵人,甚至連原來是你這方的人也因為你難以實現他們的期望而轉到敵對一方。
-《君主論》-
10
強迫他國置於自己的統治之下,成功之後,維持統治的策略要具體分析問題。
首先,被征服國有兩種,第一種是在語言、風俗習慣等方面與征服國相同,市民已習慣已有的自由生活。
這種情況,只要根除舊的統治階級就可以了。這麼做,只控制根本的東西,其他的舊體制和舊風俗可以原封不動地繼承下來,人們便可以歸順。法國統一勃爾艮、不列塔尼、加斯科涅地區就是最好的例子。
征服這種地方的君主,為維護其統治,只需注意下面兩點就可以了。
第一,根除過去的君主血統。
第二,不要插手其法律和稅收。
若能做到這兩點,短期內征服者和被征服者就能夠融為一體。
第二種情況,征服了與自己國家語言、風俗習慣、體制不同的地方,要永久地維持下去,就得是相當幸運並且要盡很大的努力才能做到。
最簡單、確切而又能保證永久解決問題的辦法是:君主本人要移到該地去居住。征服羅馬帝國的土耳其民族,把自己的首都移到了羅馬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樣做使得君主可以蒞臨其境,當面處理一切。
如果做不到這點,第二種有效的辦法是:在你認為關鍵的一兩個地區設置移民點。假如你不願這麼做的話,一旦發生什麼事,就必須靠投入大量的兵力來控制局面。
-《君主論》-
11
古代羅馬人面臨戰亂紛爭,凡是賢明的君主都會採取這種方法:也就是不但對眼前的紛爭謀求有效的對策,而且不忘對將來可能發生的紛爭制定有效的對策,千方百計想辦法把危機消弭在萌芽狀態。
對付將來可能發生的紛爭,就像摘嫩芽一樣,越早採取措施越容易。要發揮好的治病療效就要趁早下藥。
古羅馬人不喜歡現代(十六世紀)智者常掛在嘴邊的等待機會,因為與其相比,他們更相信自己的力量和判斷力。
之所以如此,也是因為時機可以帶來一切,時機能帶來好的,也能帶來壞的。
-《君主論》-
12
必須牢記:建立新秩序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實施新秩序更困難,即使實施了也不一定能獲得成功,所以在實施過程中要特別謹慎。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實施者不僅面臨著在舊體制下受益的人的敵意,而且還得不到在新體制下可能受益的人的全力支持。
這些在新體制下可能受益的人,之所以不全力以赴地支持實施者,是因為:一、對謳歌現有體制的人有恐懼感;二、對新生事物有不信任感。
-《君主論》-
13
儘管如此,要充分論證這個問題,必須弄清建立新秩序的人是靠自己的力量還是借助其他力量來進行的。
後者在實施過程中必定會發生障礙,不可能達到目的。相反的,靠自己的力量進行的,即使途中有什麼不測,也能果斷處理。
所以說,有備者才能取勝,無備者必然失敗。
-《君主論》-
14
對於突然承繼地位的人來說,最重要的是要立即鞏固基礎;在就任的同時,刻不容緩地實行別人一直以來都在進行的相同準備。
初期不穩固基礎,過後再做,要花很大的力量。而且,危險性大,形勢也不利。對此我們必須牢記。
-《君主論》-
15
建立新國家的君主,要遵守以下幾點:
制定防衛對策。
爭取同伴的支持,營造自我網絡。
不管是靠政治策略,還是靠軍事力量,最重要的是奪取勝利。
受民眾愛戴的同時也要讓他們感到害怕。
使部下忠心效力於己。
對企圖謀反者要鎮壓於前。
用新方法改革舊體制。
行事要嚴格、鄭重、寬宏大量。
廢除不忠實的軍隊,建立新的軍隊。
與其他國家的領導者建立友好關係。這樣,除了能獲得他們的尊重所帶來的好處之外,還會使他們在侵略前謹慎考慮。
以上這一切,對新君主來說是必不可少的。要證實這一點,最好的例子是西撒‧博爾吉亞的行動。
-《君主論》-
16
即使是掌權的人,如果認為給人新的恩惠,舊怨就會消失的話,那就犯了無法挽救的錯誤。
-《君主論》-
17
一定會有人問:為什麼像亞卡托克利斯和他的同類那樣,即使無惡不作也能抵抗內外敵人,維護他的統治地位?
要回答這個問題,關鍵是要清楚他們是否巧妙地使用了惡行。
所謂巧妙地使用惡行,是指為了維護自己的立場和利益,惡行做過一次就放棄,然後轉向有利於國民的方向。
與此相反,惡行用得不好的,開始只是顯得有一點點殘酷,隨著時間的推移,不但不收斂,而且越來越殘酷。
前者成功了,而後者必定逃脫不了失敗的命運。
總之,惡行要做就一下子做完。這樣給人們留下回味的時間短,由此產生的憎恨也少。
但是,恩惠則要一點點地給予,這樣才能讓人們長久地懷念。
-《君主論》-
君主篇
1
我寫在這裡的目的,既然是要寫給關心這些事、想要理解的人實際上有用的東西,那麼我深信與其寫想像中的世界,不如談論現實中存在的事,絕對要來得有益。
古今中外賢人多闡述只存在於想像世界中的共和國或君主國。然而,對人類而言,應該如何生存,與實際上如何生存,二者相去甚遠。
所以,只討論人類如何生存而不想正視現實生活的人,非但保有不了今天所有的一切,而且要失去一切,最終只有走向滅亡。
何以如此呢?這是因為凡事只為善者,在惡人之間多無法避免敗亡。
因此,君主(領導者)若欲自保,就應學習做惡人,並...
作者序
給讀者的話
這本《馬基維利語錄》不是馬基維利思想的概要,而是摘錄。我想說明一下,為什麼我不全部翻譯出來,為什麼選擇了既不是概要,也不是解說,而是摘錄這種方式。
第一個理由是:尼可羅‧馬基維利與我以前描寫的男人和女人,雖然在歷史人物這點上有共通之處,但是在一件事上是完全不相同的。包括《文藝復興的女性》、西撒‧博爾吉亞和《上帝的代理人》中出現的四位教皇,以及在《海都物語》裡出現後又消失的男人,可以說決定性的不同點,就在於他留下了作品。
前面提到的人,雖然寫了詩歌、書信以及公文一類的東西,但是,寫作這件事對這些人和馬基維利而言,意義是不一樣的。
對馬基維利來說,寫作,就是人生的見證。雖然說因為失業而不得不寫作,寫出來的東西也只好成為人生的見證。但是,一旦寫作成為人生,在氣魄上當然就會有所不同。
我在《我的朋友馬基維利》一書中描寫的正是這樣的人物。
然而,我想寫他,並不只是由於對他的生涯和思想抱有極大的興趣,還因為我想寫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代表性的城市國家。既然在《海都物語》裡寫了威尼斯共和國,那麼剩下的該是佛羅倫斯共和國了。再說,我認為馬基維利是非常適合描寫佛羅倫斯共和國的素材。
雖然如此,他的一生只不過六十歲,這與延續了一千年的威尼斯共和國相比是短暫的;而要將繁盛了三百年的佛羅倫斯共和國全部歷史寫出來也是不夠的。我常想,佛羅倫斯共和國的歷史可分三個部分描寫:一是興盛期,可以寫但丁與他那個時代;二是全盛期,可以柯西莫‧麥迪奇為中心加以描寫;三是衰退期,可以寫馬基維利的生涯。前面兩個部分,將來總會有人去寫吧!人一生什麼都做的話,時間太不夠用了。
在這裡,也許有人會說:那你是明知道不足夠而偏要去寫的啦?對此,我只能回答說:不,不是這樣!
曾經是興盛的要因會變成衰退的要因。如果我這樣的假設是正確的話,那麼,只寫衰退期也未必是不足夠;至少比只寫興盛期更有利於掌握整體形象。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儘管是衰退期,但有些部分還需要追溯到以前。因此,不能不將整體的情況放進視野裡。如果將整體放進視野,就可以抓住該民族固有的精神,而且,我認為這種精神就是「要因」。
馬基維利的一生對這樣考慮的我來說,是有足夠的素材的。
然而,正如前面所說的,馬基維利不僅是個素材,而且是留下了作品的思想家。也就是說,他的「人生見證」流傳到了今天,而且被當作古代經典,在現代仍然保持其價值。所以,只是追溯他的生涯,就他本身也行不通。我在決定寫他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為這樣的問題苦惱著,那就是:如何才能一邊將他的一生和思想並存,一邊與佛羅倫斯共和國的衰落結合起來進行寫作呢?
結果,我最後的決定是將兩者分開。在《我的朋友馬基維利》中的他,既是一個普通人又是對他生活時代的佛羅倫斯作一描寫的素材。然而,我還想寫他的思想根源,也就是為什麼在那個時代仍富有獨創性?因為不涉及這個問題,不但無法寫他何以是「歷史性」、「戲劇性」、「悲劇性」般的存在,對於亦可評為「歷史性」、「戲劇性」、「悲劇性」的佛羅倫斯共和國的衰敗情況,一樣是無法下筆。
既然將兩者分開來了,那麼就要考慮分離後留下的思想怎樣去寫。
在解決這個問題時,不能沿襲向來在研究學者之間的權威作法,也就是解釋馬基維利的思想。為什麼這樣呢?因為在我的腦海裡牢牢記住了馬基維利寫過的一段話。原文(收錄在《君主論》第十五章)如下:sendo l'intento mio scrivere cosa utile a chi la intende...(我寫在這裡的目的,在於寫出對這樣的事情給予關心和想要理解的人實際上能發揮作用的東西。)
毫無疑問的,在馬基維利腦子裡的對象是他生活的十六世紀初葉的佛羅倫斯人,或是即使範圍更大也只不過是同時代的義大利人。
然而,真正的古典作品應該既是時代的產物又是超越時代的東西。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我就會想:對於五百年後的「想要關心和理解這種事情」的現代人,是否也「實際上能發揮作用」呢?
要解決這個問題,而且如果只有這個問題,我會說只須去閱讀他的《君主論》與《李維羅馬史論》。雖然並不是全部的馬基維利著作都有日文譯本,但這兩本是代表作,只要好好閱讀這兩部作品,幾乎就可以掌握馬基維利的全盤思想。
但是,不僅是他的生涯,在他的思想方面,我也想把橫隔在他和五百年後現代人之間的障礙清除掉,希望讀者也能體會作品在當時洋溢的生機。
對於抱有這種願望的我來說,如果不把人們為什麼對古典作品敬而遠之這個問題解決,就不能從根本上進行。
為什麼會對古典作品敬而遠之呢?
依我個人淺學之見,原因似乎在於附在正文裡龐大的「註解」。可是不詳細閱讀註解,又無法充分理解文章的內容,因此感到很麻煩。特別是馬基維利,因為他是採用了一邊引用具體的實際例子、一邊進行論述的方法,所以,如果不明白那些具體的事情和人物,論述方面就無法理解。在譯文中的大量註解,正是對那些事情和人物所作的解釋。但是,在他的手稿和他去世後五年出版的第一版書裡,卻沒有任何的「註解」。
那是當然的。因為馬基維利一邊把不需要作「註解」的事情和人物引用為例、一邊進行論述。所以只要是和他同時代的人,一看就明白。馬基維利正是藉由引用這樣的例子來闡述自己的觀點。尤其是他在《李維羅馬史論》中用作「教材」的李維《羅馬史》,對於當時的西歐人來說,就像司馬遷的《史記》對於從前的日本人那樣熟悉。
所以,可以作這樣的假設:如果馬基維利是生於現代的日本,在寫《君主論》時引用的人物,一定會是聖德太子和秦始皇,以及中曾根康弘、竹下登、雷根、戈巴契夫、柴契爾夫人等等,對於這樣的人物,難道還需要作「註解」嗎?
我想說,這種條件的差異,不只限於日本人,對於現代的西歐人也是一樣。但事實並非如此。
聖德太子和成吉思汗對於我們是不需要作特別「註解」的人物。同樣的,凱撒、亞歷山大大帝對於現代的歐洲人,即使是沒有接受過特別高等教育的人也不會不知道。現在出版的《馬基維利全集》裡也幾乎沒有「註解」這類東西。義大利語版的,也就是正版原著中的註解,只是將某些古代用語改成現代語言的表達形式。即使是英語版和法語版,也不過是簡單的義大利歷史常識而已。
總而言之,不僅是十六世紀當時的義大利人,就連現代的西歐人,也不用受龐大註解的干擾就能輕易地接觸馬基維利的思想,而且能表示贊同或不贊同的意見。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書中引用的都是些不用敬而遠之、眾所周知的人和事物。也正因為如此,在這五百年間,在西歐,馬基維利派和非馬基維利派之間的爭論從未間斷過。論爭的活躍,說明古代產物仍具有生命力。
於是我決定去掉「註解」。
另外,由於即使是對於西歐人是眾所周知的事物,但對於與他們不是同一個文化圈的我們卻不一定是廣為人知的事情。所以,我決定把沒有註解就無法理解的、馬基維利所引用的具體例證也刪掉。
我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將馬基維利的思想,以較為容易理解的方式,提供給他認為應該提供的現代人。所以這部《馬基維利語錄》是他「人生見證」的精華。這是否適合現代人,我並沒有考慮,我只是想將精華抽出來。我個人的主觀是考慮哪些是其真髓,其他的就不管了。
另外,從《論戰爭與藝術》中摘錄的次數比較少,我想馬基維利對此是會同意的。因為他曾經這樣寫道:過去和今天差距最大的是關於戰爭的部分。只是這個部分,即使在古代是非常有效的,但在今天往往有許多內容沒有採納的價值,因為那是受技術進步影響最大的領域。
馬基維利生前可以看到的自著印刷本只有這本《論戰爭藝術》。據說這部著作比《君主論》和《李維羅馬史論》更被當時的人所接受。儘管如此,在五百年後的今天,用不著伯特蘭‧羅素的認同,大家都公認他的代表作是在他死後出版的《君主論》和《李維羅馬史論》。這也許就是所謂的越是被時代接受的東西、越容易落後於時代的一個例子吧!
基於這樣的理由,這本《語錄》主要摘錄於《君主論》和《李維羅馬史論》。
我在分析馬基維利的思想時,之所以不是進行「解說」,而是選擇了「摘錄」的方式,除了上述的理由,另外,這也是我在研究了五百年來對馬基維利的思想贊同與否定的兩種對立觀點後作出的結論。
批評馬基維利的人的觀點可以簡單地歸納為:那是違背人倫的東西。
另一方面,為馬基維利辯護的人又是怎樣的觀點呢?他們主張看一下馬基維利那個時代的佛羅倫斯和義大利的實際情況。這其實是不得已的結論!
我在寫《我的朋友馬基維利》時也曾困惑該如何處理後世對馬基維利思想的看法,最後我決定迴避這個問題。為什麼呢?因為我認為:無論是贊同還是否定,都無礙於人們正確理解馬基維利的意圖。所謂「違背人倫,對於良好的基督教徒是有害的思想」,這是批評派的意見。儘管我不屬於這個派別,但也只能回答說:哦!是這樣吧!
但是馬基維利說過:所謂政治,有時不得不做違背人倫的事情。他思想的獨創性正是在這一點上,也就是說,要將政治和倫理明確地區別開來。否定這種觀點,不是正確與否的問題,而是選擇的問題。所以,不選擇馬基維利式的政治觀點,當然就是持否定態度的了。
不過,我也不贊同所謂辯護派的觀點。辯護派認為:馬基維利之所以產生那種思想,是因為他生於那種時代。這種觀點隱藏著他們自己也沒有注意到的一個漏洞,那就是:越是強調馬基維利生活時代的特殊性,就越否定他思想的普遍性。所以如果按照這種觀點,就不能說馬基維利的思想既是時代的產物又是超越時代了。也就是說,辯護派打算為他所作的辯護卻成了對他的否定。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馬基維利的著作成為世界名著之一,被列入人類智慧系譜,原因是什麼呢?
對思想的評論,不管是贊同還是反對,歸根究底還是反映出評論者及其所處的時代。既然這樣,為什麼生活在現代的我們不直接接觸馬基維利的思想而要透過第三者呢?儘管他們是研究學者。我認為唯有不透過這類過濾,直接面對馬基維利的思想,即使是反對他的,也會從中得到莫大的收穫,不是嗎?
就像某書評家指出在《我的朋友馬基維利》中,我採取的是既不批評他、也不為他辯護的態度一樣。在這本《語錄》中,我用的還是相同的作法。
在日本,曾經也有人想將馬基維利的思想,不用全本譯文或解說的方式,而是以日本人容易親近的形式作介紹。這是我從佐佐木毅著的《馬基維利》(講談社)書中知道的,這個人的名字叫森鷗外。那是明治三十四年的事情。鷗外先生在題為《人主策》一書中陳述了為什麼他明知道《君主論》已經有兩種日語翻譯版本,卻還要重新用概要的形式進行寫作的理由:「馬基維利的《人主策》雖然已經成為一本小冊子,但文章迂曲,證例冗長,不可稱為易讀之書。吾曾在閱讀之時摘要抄下。」看到這段話,我不禁笑出聲來,心想:鷗外先生讀到了笨拙的翻譯!
擺在我面前的是義大利語的原文。現代義大利文豪莫拉維亞在文章中曾這樣指出:只是讀一次,就感到馬基維利文章所蘊藏的力量,就像運動員的肌肉運動雖然隱藏在皮膚底下,但仍能被人們感覺到一樣。而要將這樣的文體簡括成我的文體,我無論如何也沒有這樣的勇氣。
我選擇摘錄這種方法時有這樣一種願望,那就是:希望讀者也能體會到馬基維利毫不「迂曲」的文體給予的快感;而且摘錄精華的方式,絕對不會被人說是「證例冗長」。
然而,即使成功地將他「真實的聲音」呈現於讀者面前,僅僅這樣還不能說我的目的就完全達到了。因為馬基維利本人說,他的目的是要寫實際有用的東西。
所以,讀者們,我在此有個請求。
我想聽聽你們感興趣的是哪些地方。認同和不認同都沒有關係,即使是深受馬基維利影響的我,也有些地方是和他持不同意見的。
說不定,我相信最想知道你們的,其實是現在人在地獄因為他曾經說過天堂裡都是無趣的人,所以應該是在地獄正與歷史上偉人們交談的馬基維利本人。
順便提一下,我用來為翻譯的原著是現代最有信譽的版本,也就是1960年出版的「菲爾德里尼利版」。另外,我還想說句也許是多餘的話,菲爾德里尼利公司在義大利是有很高評價的左翼出版社。
請不要說因為在談論政治,就聯想到在國會和縣政府裡進行的那種政治。雖然那也叫作政治,但遺憾的是在那種地方進行的政治,不過是狹義的政治罷了。而真正的政治應該是更廣泛的。具體地說,是能夠更加公正、有效地發揮力量的一種技巧。正因為如此,古代希臘人比起經濟人更看重政治人。歷史也證明了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民族的興亡總是始於經濟的強大,然後達到政治的成熟。也就是說,政治是值得人們竭盡智慧作為的一種藝術。
也許是基於這樣的理由,馬基維利也曾經想將自己的人生賭在政治上。我也認為,現代人所追求的應該是這種政治。
最後,我想說明一下西歐人對於「君主」的原詞“Principe”的理解,這個詞在現代也常用於指創始人、領袖以及領導者。而「國家」一詞也是根據不同場合,有時可譯為共同體或組織等。
塩野七生
1988年春 於佛羅倫斯
給讀者的話
這本《馬基維利語錄》不是馬基維利思想的概要,而是摘錄。我想說明一下,為什麼我不全部翻譯出來,為什麼選擇了既不是概要,也不是解說,而是摘錄這種方式。
第一個理由是:尼可羅‧馬基維利與我以前描寫的男人和女人,雖然在歷史人物這點上有共通之處,但是在一件事上是完全不相同的。包括《文藝復興的女性》、西撒‧博爾吉亞和《上帝的代理人》中出現的四位教皇,以及在《海都物語》裡出現後又消失的男人,可以說決定性的不同點,就在於他留下了作品。
前面提到的人,雖然寫了詩歌、書信以及公文一類的東西,但是,寫作這件...
目錄
第一部 君主篇
01 我寫在這裡的目的,既然是要寫給關心這些事、想要理解的人實際上有用的東西,…… 3
02 歷史上殘留下來的國家,無論擁有多麼優秀的政治家,必定都是建立在二件事作成的基礎上,實施著各種政策。那就是正義和權力。 3
03 君主說:「那樣不行,面對他們我們要團結一致。」但是,我不贊成這種說法。 4
04 在個人之間,法律、合約、協定,有助於維護信義。 4
05 人們常常這樣評論君主(領導者): 4
06 作為君主,不須具備所有優點。 6
07 眾所周知,君主如果不玩弄權術,光明正大,是最難能可貴的。 7
08 被稱為善人的人,為了達到成功的目的而不得不行惡時,…… 8
09 世襲的君主國比新興的君主國更容易維持。 8
10 強迫他國置於自己的統治之下,成功之後,維持統治的策略要具體分析問題。 9
11 古代羅馬人面臨戰亂紛爭,凡是賢明的君主都會採取這種方法: 10
12 必須牢記:建立新秩序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1
13 儘管如此,要充分論證這個問題,必須弄清建立新秩序的人是靠自己的力量還是…… 11
14 對於突然承繼地位的人來說,最重要的是…… 12
15 建立新國家的君主,要遵守以下幾點: 12
16 即使是掌權的人,如果認為給人新的恩惠,舊怨就會消失的話,…… 13
17 一定會有人問:為什麼像亞卡托克利斯和他的同類那樣,即使無惡不作也能抵抗內外敵人,…… 13
18 君主有內外雙重的敵人。要自衛就要…… 14
19 沒有「自己的安全要靠自己的力量來捍衛」這一意識,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實現獨立與和平。 14
20 不得已參戰時,如果沒有由本國國民組成的軍隊,應該感到可恥。 14
21 人們對於無法保護自己,又…… 15
22 作為君主,時常不得不危害自己,…… 15
23 君主被認為小器並不可怕。 15
24 如果有人問:「凱撒難道不是由於大方,才取得帝國的嗎?……」 16
25 大慈大悲的君主與殘暴的君主哪種是好君主? 16
26 君主是希望受到人們的愛戴,還是讓人懼怕? 17
27 對君主來說,不得不嚴上加嚴的警戒,…… 18
28 對君主來說,最大的惡行是被憎恨和被輕視。 18
29 領導者要牢牢記住:憎恨不一定全是出於惡行,有時是來自善行。 19
30 在當初打天下時看作是自己敵人的人,往往會比自己的朋友更有用。 19
31 作為領導者,怎樣做才能受到人們的尊敬呢? 19
32 人出於嫉妒的心理,喜歡貶低而不是讚揚他人。 21
33 在共和國,作為一個公民,要想為國家做有益的事情,首先要考慮如何防止人的嫉妒心。 21
34 選擇親信,對君主來說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22
35 關鍵在於領導者如何才能擺脫人們的阿諛奉承? 22
36 君主(高層)應如何對待手下的協力貴族(管理階層)? 25
37 國家這個機構,在卓越的領導者之後,軟弱的領導者要想繼承,也不是不可能的。 25
38 人所做的一切事情,不可能從一開始就完整無缺。 25
39 只要結果是好的,其手段往往會被正當化。 26
40 要明確以下事情:危險這種東西,在它還處於萌芽狀態時,就要正確地把握其實體。…… 27
41 我可以斷言,保持中立不是太有效的選擇。 27
42 君主如果想成大事業,必須學會騙人之術,即權謀術數。 28
43 羅馬在建國初期還是一個很弱小的國家,從那個時代開始就知道了權謀術數的必要性。 28
44 無論採用什麼樣的政體,作為國家的領導者,即使做出出於無奈的事情,也要讓人們以為…… 29
45 必要時能大膽、果斷地進行的人,可以說是深思熟慮了。 29
46 君主絕對不能作出有可能損害自己權威的妥協。即使有自信忍耐過去也絕對不能。 29
47 無論個人或者國家都一樣,不要將對方逼到絕望和憤怒的境地。 30
48 我們的宗教(基督教)教給我們真理和正確的生存方法,卻沒有教我們重視現世的名譽。 30
49 共和制下的古代羅馬,與其他共和國相比,可以說是不忘對自國有功之人進行報答。…… 31
50 讀了李維的《羅馬史》,如果想從中得到某些教訓的話,有必要認真地研究…… 32
51 即使是軍隊的指揮官,只要善於演說者,便能成為出色的指揮官。 33
52 沒有領袖的群眾,…… 34
53 如果指揮官能冷靜地把握好敵我雙方的力量,就…… 34
54 在戰鬥中欺騙敵人,不但不應該指責,而且應該讚揚。 35
55 善於思考的武將,將下屬的將士置於不得不進行戰鬥的境地。…… 36
56 優秀的指揮官必須實行下面的事情: 37
57 對於指揮官來說,沒有比識破敵人計謀更重要的事了。 37
58 為什麼用金錢僱傭的僱傭兵制度沒有作用? 37
59 強將手下有弱兵和弱將手下有精銳,哪種軍隊更可信賴? 38
60 一軍的指揮官應該是一個人。 39
61 即使只有一次,只要是受過徹底侮辱或狠狠打擊的人,不能將重要任務交給他。 39
62 想有所作為的人,越是大事業越要了解自己生活的時代和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並使之相適合。 40
63 正如前面講過幾次那樣,人的命運好與壞,決定於他能否順應時代的潮流。 40
64 毀棄被強迫簽訂的協約並不是可恥的行為。 42
65 統治民眾,是採取寬大的方法好還是嚴厲的態度有效? 42
66 有時候,使人屈服,與其用殘酷的、暴力的行為,不如用充滿溫情的、人道的辦法更有效。 43
67 漢尼拔和西比奧雖然在掌握人心上採用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方法,但為什麼兩者都收到了同樣的效果? 43
68 要把握人心,嚴厲主義有效還是溫情主義有效? 45
69 君主為什麼會受到民眾的憎恨? 45
70 因為女人而使國家滅亡的例子多不勝數。 46
71 即使民眾犯了錯誤,君主也不該抱怨。 47
72 既然我認為沒有各個偉大君主的才幹和組織者的力量,共和國就無法創立。 47
73 領導者的素質,歸根究底是天生的。 47
74 有武裝的預言者都會取得勝利,而沒有武裝的預言者必定走向滅亡。 48
75 歷史教訓對任何人都是有益的,…… 48
76 歷史,是我們行為的指南。特別對於領導者更是導師。 48
第二部 國家篇
01 在關係到祖國存亡的時刻,只要能保護國家的利益,可以不擇手段。 51
02 縱觀歷史可以知道,那些致力於建立共和制的人,都是把這樣的事情當作最重要的:也就是…… 51
03 人們為什麼會強烈地渴望自由生活?回答這個問題很簡單。 52
04 無論是宗教還是國家,要想長期維持下去,一次是遠遠不夠的,要多次使它恢復到原來的狀態。 53
05 要想長久維持共和制,就要學習斯巴達和威尼斯。 54
06 非正義但有秩序的國家和正義但無秩序的國家,如果問我要選擇哪一個的話,我將選擇前者。 54
07 為什麼在古代能穩定秩序,而現代(十六世紀)卻要受到無秩序的困擾? 55
08 改革一開始之後,就會一個接一個地進行 55
09 國家如果依靠一個人的力量,是不會長久的。 56
10 對國家來說,沒有比制定了法律但又不遵守更壞的事了。 56
11 歷史告訴我們:無論是共和政體還是其他政體,對一個國家來說,沒有比嫉妒…… 57
12 民眾只要生活在仁政中,…… 58
13 從自由社會走向隸屬社會,或是從隸屬狀態到自由狀態,當政治體制發生變化時,…… 58
14 作為一個有法制秩序的國家,必須對市民的行為區分善惡。 58
15 古代羅馬人是非常注重名譽的民族。儘管如此,當某個人必須聽從曾是他部下的人指揮時,…… 59
16 古代歷史學家說過:人們如果不順遂時就會產生煩惱,而得意時又會心生厭倦。…… 60
17 國家要保持現有的秩序,使每個國民都能享受自由,提倡清貧是最有效的辦法。 60
18 同樣都是共和制,…… 61
19 人民間不平等的國家,…… 62
20 古代共和制下的羅馬人,作為危機處理的對策,設立了這樣的制度: 62
21 不少歷史學家認為,羅馬人創造出來的臨時獨裁官制度是後來出現僭主制的罪魁禍首。…… 62
22 同樣是由國民自由選舉出來的,為什麼臨時獨裁官會為國家謀取利益,而十人委員會卻給國家帶來不利呢? 64
23 統治者不管是稱為執政者還是領導者,這都無關緊要。重要的是:沒有統治者的社會是不存在的。 65
24 在這裡,我想把特權階級的定義明確下來。 66
25 我認為:有特權階級存在的國家是無法成為共和制的。…… 66
26 人往往在判斷大局時容易犯錯,而在處理個別問題時卻格外地正確。 67
27 如果不想讓卑劣、陰險毒辣的人位居高位,最好的辦法是將他們與被稱為高潔的人一起推舉出來。 68
28 對於民眾,希望注意他們以下兩個特點: 68
29 在這裡,我想討論一下關於要取得民眾的贊同,用什麼方法容易做到,什麼方法不容易做到的問題。 68
30 要使狂怒的民眾平靜下來的唯一辦法是: 69
31 民眾如果結成團體就會做出大膽的行為,…… 69
32 討論民眾本質的好壞並不重要。 70
33 雖然說沒有領導者的群眾,是不知道會做出什麼事來的可怕存在。 70
34 淺薄、前後立場不一致,莫過於民眾。這是提圖斯‧李維對他們的評價。 70
35 即使是共和國,也必須注意市民的言行。 72
36 衡量一個國家的國力如何,其中一個辦法就是看它與鄰國是何種關係。 73
37 弱國總是優柔寡斷。而處事不果斷,耽誤時間,常常帶來危害。 74
38 弱小的共和國最壞的毛病是:無論做什麼事都優柔寡斷。 75
39 共和制下的羅馬,執政官的職位是可以授予平民的。因此,這個官職與門第和年齡都無關,…… 75
40 要使自己的國家成為大國,就要想盡辦法引進人口。 76
41 有些民族放棄自己的領土而入侵其他國家,而且在那裡建立新的國家,其實這也是一種戰爭。 76
42 擴張領土對錯與否,…… 77
43 無論是城市還是國家,只要是規模較大的共同體,隨著時間的推移都會不可避免地暴露出它不足之處。 78
44 艱難的時代,只有有真本領的人才能施展才能;而在和平年代,則是富豪權貴主宰世界。 78
45 軍隊有三種類型。第一種類型是…… 79
46 一個國家,無論在什麼年代,選擇什麼樣的政治體制都無關緊要。要保衛它,幹勁和才智…… 80
47 我再次強調,國家沒有軍事實力是不能長久的。最終是要走向墳墓…… 80
48 經常擁有只懂得打仗的人,對執政者來說是一件危險的事。 81
49 真正的防衛力量,不只是在軍事武裝上強大,軍隊的聲譽也應被列入其中。 81
50 沙路斯提烏斯在他的著作,藉朱利斯‧凱撒之口所說的下面這句話,…… 82
第三部 人民篇
01 我們如果認真地觀察一下聲譽好的領導者的行為,就會發現他們唯一受命運眷顧的,只有機會。 85
02 關於命運、力量、時代性 85
03 古羅馬的歷史學家提圖斯‧李維曾經說過:「當命運不希望自己的想法被中斷時,就把那個人變成瞎子。」 87
04 命運對弱者更能發揮她的力量。 88
05 我想指出,命運…… 89
06 傑出人物無論是好運高照還是厄運纏身,都不會改變自己奮鬥的目標。 89
07 觀察人們的行為就可以發現:不管期待是多麼完美,到後來總會因為某種原因,而達不到預期的目的。 90
08 「時不我待」。好時機捕捉不到,就會稍縱即逝。 90
09 善於回顧過去,觀察現在的人就會知道,即使國家不同,民族不同,但都是受同樣的欲望驅使著,生活著。 91
10 美好的東西總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流傳下來。 91
11 在同一個地方生長的人,即使時代變了,也還是保持著原有的性格。 92
12 不同的性格,不僅與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國家有關,就是在同一個城市裡,不同的家族,…… 93
13 自然界是不斷發生變化的。同樣的,民族的命運也不是一成不變。 93
14 下面兩點是決不可忽視的。 94
15 評價一個人做的事,…… 94
16 人們總是踏著前人開闢的道路前進。 95
17 培養他人強大者是自取滅亡。 95
18 認為謙虛的美德可以…… 95
19 偽裝成另一種人,有時是十分聰明的作法。 96
20 從我的經驗來看,人們提出的意見,無論如何偽裝,總是會表現出錯誤的判斷和歪曲的事實,…… 96
21 人們用巨額購買古人雕像的碎片,擺放在身邊,讓別人觀看,接著又熱心地製造仿製品。但是,…… 97
22 對於個人來說,最高的榮譽就是做對國家有貢獻的事。 97
23 一個國家的民眾有時會對某些人表示不滿、憤怒。 98
24 對待民眾的態度,要麼是寬容的,要麼是高壓的。 98
25 不管怎麼說,把對方逼入絕境絕不是一個聰明人該做的事。 99
26 民眾的情緒具有非常容易動搖的特徵。 99
27 正像西塞羅所說的那樣,民眾是無知的,卻有著看穿事物真相的能力。 99
28 長期處於被支配,而已習慣被支配的民眾,即使因偶然的機會使他們獲得了自由,他們也不會很好地運用它。…… 100
29 人的行為往往如同小鳥一樣。 100
30 無論是什麼樣的議題,只要是參加過會議的人,就一定會有這樣的體會,…… 101
31 聽信流亡者之言,一定會伴隨著巨大的危險。 101
32 給外交官的建議: 102
33 人們即使有一個野心實現了,又會立刻想達到下一個野心。 105
34 從人的本性來看,施恩與受恩一樣,…… 105
35 人就是這樣,可能加害他的人如果對他施以好處,…… 105
36 人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善人,也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惡人。 105
37 人總是這樣,當他估計做這件事哪怕只有一點困難,都會表示反對。 106
38 人們出於恐怖和憎恨的心理,都會做出偏激的行為。 106
39 剛開始只想保護自己的人,當目的達成以後,就會考慮如何攻擊他人。 106
40 古人的話,即使是在現代(十六世紀)也很適用。 106
41 人如果不給他施加一定的壓力是不會行善的。 107
42 人就是這樣,當你不保證在現有的基礎上再讓他得到新東西的話,…… 107
43 要證明某人是賢明、深謀遠慮的,只要看他是否能做到即使是…… 107
44 無論是個人還是共同體,在獲得勝利後,或者只是看到勝利的幻影,往往就會…… 108
45 評價一個人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看他結交什麼樣的朋友。 109
46 提倡要做大事業的人,即使他們是為大多數人謀利益,也總是會伴隨著巨大的危險。 109
47 名譽並不是只有成功者才能得到。 110
48 現實是無情的。人越有權,越不懂得善用權力。 111
49 獲得局部勝利就滿足的人可以保持常勝。 111
50 無論是什麼樣的較量,如果削弱的是己方的話,就絕對不能做。 111
51 沒有人是想犯錯才犯錯的。 111
52 無論是誰,都盡可能地想用最簡單的辦法把事情辦好。 112
53 如果有人問我,作為一個指揮官,最重要的素質是什麼?我將回答他:是想像力。 112
54 「做完後後悔比後悔沒做好。」 113
55 把好的東西留住的同時,壞的往往也會留下來。 113
56 我們必須時時牢記,如何才能減少實際危害。 113
57 去天堂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熟悉去地獄的路。 114
第一部 君主篇
01 我寫在這裡的目的,既然是要寫給關心這些事、想要理解的人實際上有用的東西,…… 3
02 歷史上殘留下來的國家,無論擁有多麼優秀的政治家,必定都是建立在二件事作成的基礎上,實施著各種政策。那就是正義和權力。 3
03 君主說:「那樣不行,面對他們我們要團結一致。」但是,我不贊成這種說法。 4
04 在個人之間,法律、合約、協定,有助於維護信義。 4
05 人們常常這樣評論君主(領導者): 4
06 作為君主,不須具備所有優點。 6
07 眾所周知,君主如果不玩弄權術,光明正大,是最難能可貴的。 ...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