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書為平實導師始從2009/7/21演述至2014/1/14之講經錄音整理所成。世尊一代時教,總分五時三教,即是華嚴時、聲聞緣覺教、般若教、種智唯識教、法華時;依此五時三教區分為藏、通、別、圓四教。本經是最後一時的圓教經典,圓滿收攝一切法教於本經中,是故最後的圓教聖訓中,特地指出無有三乘菩提,其實唯有一佛乘;皆因眾生愚迷故,方便區分為三乘菩提以助眾生證道。世尊於此經中特地說明如來示現於人間的唯一大事因緣,便是為有緣眾生「開、示、悟、入」諸佛的所知所見──第八識如來藏妙真如心,並於諸品中隱說「妙法蓮花」如來藏心的密意。然因此經所說甚深難解,真義隱晦,古來難得有人能窺堂奧;平實導師以知如是密意故,特為末法佛門四眾演述《妙法蓮華經》中各品蘊含之密意,使古來未曾被古德註解出來的「此經」密意,如實顯示於當代學人眼前。乃至〈藥王菩薩本事品〉、〈妙音菩薩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普賢菩薩勸發品〉中的微細密意,亦皆一併詳述之,開前人所未曾言之密意,示前人所未見之妙法。最後乃至以〈法華大意〉而總其成,全經妙旨貫通始終,而依佛旨圓攝於一心如來藏妙心,厥為曠古未有之大說也。大約25輯。每輯300元。
作者簡介:
平實導師,甲申(一九四四)年生於台灣中部小鎮農家,世代務農,父祖皆三寶弟子。作者早年游於世務,厭惡迷信。中年歸命三寶,矢志求道,自成念佛功夫。未幾復探驪龍,額下得珠,發明智慧。遂發悲勇,誓願度眾,護正法眼,創辦台北市佛教正覺同修會、佛教正覺講堂。著有無相念佛等書問世。
章節試閱
經文:【「文殊師利!又菩薩摩訶薩不應於女人身,取能生欲想相而為說法,亦不樂見;若入他家,不與小女、處女、寡女等共語。亦復不近五種不男之人以為親厚,不獨入他家;若有因緣須獨入時,但一心念佛。若為女人說法,不露齒笑,不現胸臆;乃至為法猶不親厚,況復餘事?不樂畜年少弟子、沙彌、小兒,亦不樂與同師。常好坐禪,在於閑處修攝其心。文殊師利!是名初親近處。」】
語譯:【初親近處的第二個部分,佛陀這麼開示說:「文殊師利啊!除了上面所說的以外,菩薩摩訶薩不應該於一切女人身上,去執取能生細滑欲的想法以及法相,而去為對方說法,也不樂於看見女人。如果進入別人家裡,不要跟小女孩,或者已經成長的處女,也不要跟喪失了丈夫的女人共同說話。也不要去親近五種不像男人的人,去互相親厚,也不獨自進入別人家裡;如果有因緣須要獨自進入別人家裡時,只可以全心全意地憶念於佛。如果為女人說法時,不應該露出牙齒來歡笑,也不應該示現出胸膛來;乃至於女人是為了法而來求你去她家說法,也不應該跟她們親厚,何況是其餘的各種事情呢?出家菩薩們不但如此,而且不該樂於畜養年少的弟子、年少的沙彌、年少的小兒,也不樂於和這些年少弟子、年少沙彌、年少小兒們,共同拜在一位師父座下修學。而且常常都要好於坐禪,總是在清閑之處修攝自己的覺知心,不亂攀緣。文師殊利啊!這就是出家菩薩們的初親近處啊!」】今天講到這裡。
講義:《妙法蓮華經》,上一週把一二六頁第一段語譯完畢了。請歐老師把今天要補充的那一段經文在講到第二行時播出來。這是〈安樂行品〉,世尊說:在後世想要為人演說這部《法華經》的人,「當安住四法」;在這四法裡面,第一法是「安住菩薩行處及親近處」;「菩薩行處」在上一段經文中已經講完了,在後半段也講完了「親近處」,是說某一些外道,或者那一些有權勢的國王等人,以及惡律儀的屠戶等等,講《法華經》如來藏妙法的菩薩,都不應該去親近;乃至於佛門中求聲聞法的四眾們,都是專修解脫道而想要求得自己可以永遠離開三界生死,不肯永遠留在三界中度眾生,這對身為演述《法華經》妙法的菩薩而言,也不應該親近。接下來這一段就繼續講解「親近處」。
那一些不該親近的眾生講完了,現在是反過來說應該跟眾生如何親近,又應該與妙法如何親近等二個部分。這一段經文先談到怎麼樣跟眾生親近,與眾生親近時應該注意些什麼。佛陀告訴 文師殊利菩薩說:「凡是為人演述《妙法蓮華經》的菩薩,不應該於女人身上生起欲想之相而為女人演說妙法。」也就是說,為人演述《法華經》的菩薩,若是為女人說法時,不看她是女人,只看她是如來藏。就只看她是菩薩,不看是女人。我們在早期也是這樣,不管是哪一位女眾,只要悟了我就稱她為師兄,到現在還有幾位女眾我們叫慣了就沿襲下來;一遇見了,依於舊習慣就直接喊出來說「某師兄」,其實她是個女生。可是後來有人說,這樣會外有人聽了會說:「奇怪!他們正覺為何這麼說?」所以後面再破參的師姊們,我就不再這樣稱呼了。
不過還是有那麼一、二位師姊,我們一遇見了就脫口稱呼為師兄,可是大家怎麼看她都是個女生。其實我們只是奉行 世尊的教導,而 世尊的意思是說,你既然如實演講《法華經》,那《法華經》所說的「此經」,跟《金剛經》所說的「此經」是一樣的,就是講第八識如來藏,是講諸佛的自心如來,是講三世諸佛教導的真如心,這才叫作「妙法蓮華」;離此以外沒有妙法可說,更沒有出污泥而清淨不染又能生諸法的蓮華可說。
所以演述此經的時候,不管對男子、對女子都一樣,不應該「取能生欲想相」。例如,假使你是個有情生,依你往世所發的願,此世生而為女性菩薩;在人間一定會有兩性,那妳往世為了容易攝受眾生,所以發願生為女人之身;就像 觀世音菩薩常常變化作人類母親的模樣,眾生就很依賴他,這是一樣的道理。假使妳身為女人,那妳想為人家演說《法華經》,可就反過來說了:「菩薩摩訶薩不應於男人身,取能生欲想相而為說法。」也就是說,不是為了獲得欲覺而去為對方說法,而去討好對方;所以為對方說法時「不起欲想相」,就是心中不生起欲想之相。
「亦不樂見」,不能像難陀尊者那樣,一群大眾在那邊,他就先走向女人那邊,先去跟女人講一講,等他歡喜了,才會過來跟男眾說話。他是阿羅漢,已經迴小向大了,可是那個多世以來的習氣還改不掉。同樣的,他如果上座說法時,一定先看女眾,先把女眾瞧一瞧,瞧完了再看男眾。他絕對不先看男眾,他的習氣就是這樣子。這是說他喜歡女生的習氣狀況會出現,但是現行終究是不會再有了。也就是說他不會再共諸女人行非梵行,他的貪欲現行已斷,然而習氣還是會繼續存在而出現。
因此說,既然是講解此經,這樣的菩薩當然是摩訶薩,否則是沒有辦法為人講此經的。那麼他為人講此經時必須要進入別人家裡,因為一部經不是一、兩個小時,或一、兩個時辰就能夠講完的,所以講經過程中間,暫停休息時,或者托缽的時候,他有時如果必須進入別人家裡,世尊規定:「不與小女、處女、寡女等共語。」這是說他單獨一個人進入別人家裡時,不應該這樣子。這是指什麼樣的講《法華經》的菩薩呢?是出家的菩薩!還有,這就是階位上的限制,也就是三賢位的菩薩。
換句話說,三賢位的出家菩薩,證悟了成為摩訶薩;但是為人說法時,「不應於女人身,取能生欲想相而為說法,亦不樂見;」所以也不會一天到晚想要去看見女人。或者說,演述《法華經》的人,這位法主是個女人,結果她一天到晚想見男人而說《法華經》,那也不行。如果萬一進入別人家裡(現在是以比丘而言,是說三賢位的證悟比丘),他解說《法華經》的時期,有時進入別人家裡時,不應該「與小女、處女、寡女等共語」。小女,就是說十幾歲的小女生,處女是已經長成,但是尚未婚嫁;寡女,是已經婚嫁,但是丈夫過世了;證悟後的比丘,不單獨與這三種人共語;因為要避嫌的緣故,所以他不得不這樣子。這是說,你還在三賢位裡面,佛陀就告訴你要預防這些事情;而這些事情,不用來限制入地以後的菩薩,因為現行已斷的緣故。
那麼例如結夏安居。結夏安居是聲聞人的事,還是菩薩的事?(大眾答:聲聞人。)欸!是聲聞人,他們是要結夏安居的。可是菩薩就不一樣了!說句俏皮話,菩薩就像流浪漢一樣到處去。等他哪裡流浪完了,像是倦鳥返巢,他又回到 佛陀座下來。可是聲聞人每天依於佛身而住,每天都住在 佛陀身邊的,正是聲聞人,那些不迴心阿羅漢們都是這樣。可是你看諸地菩薩們,特別是四地以上的菩薩們,他們都是到處去,不一定窩在 佛陀身邊。有時向 佛陀告個假離開,就是五天、一個月不等。
就好比 文師殊利菩薩,連告假都沒有;當人家結夏安居時,他卻是三處王宮結夏安居。人家是在道場裡結夏安居,足不出戶;結果他跑到王宮裡面,而且是每一個王宮裡住一個月;他在王宮裡面幹什麼?為諸宮女說法,每天就是跟那些宮女們在一起,不停為她們說法。好了,那聲聞人看到了能不能接受?不能接受!因為他們想:「你文殊也是出家菩薩啊!怎麼可以這樣子啊?」所以,解夏的時候,文殊歸來道場了,那個定性聲聞的大迦葉看見 文殊回來時,就問他:「你這三個月結夏安居,到哪裡去了?」文殊菩薩說:「我啊!都在王宮裡過夏。」「幹什麼?」「與諸宮女、婬女說法。」不得了喔:「哇!你竟然還跟那些宮女、婬女們混在一起三個月。」所以那個聲聞大迦葉,拿著楗椎就要打雲板了。打雲板就是要集眾嘛!想要在大眾前責備文殊,他想要對 文殊師利菩薩作羯磨,把 文殊逐出道場。
但他沒有想到,楗椎才剛舉起來,都還沒有打上雲板,突然看見滿天都是 文殊菩薩。遍十方世界都有 文殊菩薩,糟糕了,究竟要趕出哪個文殊?他現在不曉得該怎麼辦了!那楗椎就只好停在半空中,打不下來。這才知道菩薩不可想像啊!那 文殊是妙覺菩薩啊!如果要說到最究竟,他其實是成佛後倒駕慈航來幫助 釋迦牟尼佛,是習氣種子早已斷盡的人,只因為五濁惡世眾生難度才來幫忙的啊!結果大迦葉不曉得天高地厚,竟然拿楗椎要打雲板來舉發 文殊,沒想到才剛舉起來,看見滿天 文殊,不曉得哪個是真的,哪個是假的,他都弄不清楚了。
這時候 佛陀就冷冷地(我說「冷冷地」只是一個形容詞,當然佛陀不會冷冷地)一句話說:「汝欲擯哪個文殊?」是說:「你想要把哪一個文殊菩薩趕出去呀?」大迦葉當場不知所措,那時楗椎舉在半空中,就不知道該怎麼辦;要打下來也不是,要放下來也不是。後來有禪師就拈出這個公案來說:「假使換了老僧我,當時一捶就打下去,看世尊怎麼辦?」於是就變成一個公案了。但這公案裡是另外一層意思,不是說 世尊不對,也不是說 文殊不對,而是把它拿來作禪門的機鋒使用,可是大迦葉欲擯出 文殊的典故卻是真實發生過的。所以 文殊在王宮裡過夏,與諸宮女們說法,令發無上正等正覺之心,這聲聞人根本不能想像。
文殊的境界畢竟是太高了,那我們來說說禪宗裡的故事好了。這是有一點風流的故事啦!大家來看補充資料,我找了好久終於找到這個公案,提供給諸位參考。我先唸一遍,這是《楞嚴經宗通》卷六裡面的文字:
【「昔二祖嘗混跡婬房酒肆間,人或嘲之,祖曰:『我自調心,何關汝事?』不是大出脫人,安能入泥入水?百丈惟政禪師上堂:『巖頭和尚用三文錢,索得箇妻;祗解撈蝦摝蜆,要且不解生男育女。』直至如今門風斷絕。要識奯公妻麼?百丈今日不惜唇吻,與你諸人注破:『蓬鬢荊釵世所希,布裙猶是嫁時衣。』怪哉!將謂是奯公妻,元來與我奯公面目相似。有僧問欽山:『如何是和尚家風?』欽曰:『錦繡銀香囊,風吹滿路香。』巖頭聞得,令僧去云:『傳誠十八姊,好好事潘郎。』巖頭大似說風流禪,而惟政借巖頭指蹤,風流更甚,總是臘月蓮華耳。」】
這讀起來好有意境,是不是?因為這是自心如來的境界,但是悟後就這樣子顯現出來說:菩薩摩訶薩怎麼樣過日子,如何親近眾生,如何親近於法。前提一定是先親近於法,然後才示現出這樣子來親近眾生,與眾生同事。這個記載裡面是這麼說,以前二祖慧可大師得法於達磨大師,那麼達磨大師吩咐說一代只能傳一人,代代單傳,要傳到第六祖以後,才可以一華開五葉,才可以廣傳。廣傳時當然不能在嶺北,就是不能在京師所在廣傳,所以要到嶺南去。剛好就有一個嶺南來的、說廣東話底獦獠,名字叫作惠能,五祖磨練了他,認為可以了,三更半夜傳法給他。當然要先觀察他那八個月心性怎麼樣,看他沒日沒夜苦拼,真是為了法而苦拼;雖然六祖惠能當時自以為開悟了,但是沒有得到印證之前,他還是努力在拼。就這樣,五祖經過八個月對他磨練以後,看這個人心性可以,就三更半夜傳法給他,幫他開悟後,連夜把他送走,怕他被害。
那麼追溯回來說二祖的事,二祖那時只是單傳一人,只有五祖在四祖死後還度了個牛頭山的法嗣,算在四祖的法脈下;這真是禪門唯一的一件怪事,不過五祖也得要賣四祖這個帳。現在話說回來,二祖慧可因為只能傳一個人,他一天到晚閑著沒事,幹嘛呢?就得悟後進修啊!他要設法斷除習氣種子,所以曾經混跡在淫坊裡。現在叫作綠燈戶,就是妓女戶啦!他混跡在淫坊,有時候又混跡在酒肆,也就是專門賣酒的店鋪,在那邊安住。若不是在妓女戶裡面住下,不然就在酒店裡面往來,當然人家會嘲笑他說:「你不是從達磨大師那裡得到達磨大師的精髓了嗎?你已經得到了佛缽祖衣啊!為什麼還幹這種事情?」二祖慧可就回答說:「我自己調伏我的心,有什麼事情是該你管的?」「何關汝事」,跟你有什麼相關?
舉出來以後,這《楞嚴經宗通》的著作人就說啦:「如果不是一個大出脫的人,怎麼可能進入泥巴裡面、進入水裡面而不沾身的?」接著他又講到百丈惟政禪師,不是指百丈懷海:「百丈惟政禪師上堂時,就開示說:『巖頭全豁和尚用三文錢,就乞討得一箇妻子,但這箇妻子只懂得撈蝦摝蜆。』」蜆知道嗎?(有人回答…)欸!你們都知道,就好像蛤蚌一樣,但是小小的,殼是黃金色的,當然也有黑色的,都叫作蜆。百丈惟政說:「『巖頭全豁和尚用三文錢乞討到一個老婆,這老婆只懂得撈蝦或摝蜆。』」蜆小小的,都在泥巴裡面,要用東西把牠篩過,所以說摝蜆,「『她只懂得撈蝦摝蜆,從來都不懂得怎麼生男育女,所以直到如今,巖頭全豁門風已經斷絕了,沒有傳承下來。』」
這樣講完了,百丈禪師接著就說:「你們大家想要認識豁公這個妻子麼?我百丈惟政今天不婉惜自己這個嘴唇了,我就說破了,」就是說「我要跟你們講了」,所以說「我就跟你們大家注破了」,接著說:「他這個妻子就是『蓬鬢荊釵世所希,布裙猶是嫁時衣;』」意思是說:「巖頭全豁那個妻子啊,頭髮蓬蓬鬆鬆的,兩鬢也是一樣都沒有梳理。雖然如此,她頭上所穿戴的都是世間所稀有的,可是身上卻穿著布裙,她所穿的布裙仍然是她當初嫁給巖頭全豁時所穿的布裙。」這是在講什麼?巖頭全豁可是出家人,是個很有名的禪師,怎會娶了妻子?而他的妻子是誰?
原來他用三文錢跟人家買東西的時候,自己就突然開悟了。就等於買到了那個妻子,所以說他三文錢就索討到那個妻子了。這個妻子也真夠便宜,三文錢就買到了!可是這個妻子只懂得幫他「撈蝦摝蜆,不懂得生男育女」,所以巖頭全豁就沒有傳人了。他其實是自參自悟的,而且是過牢關的人;他是每一世都可以決定要入涅槃就入涅槃的,他是這樣的人。可是他一生並不度眾,只是去找德山宣鑑安單,認德山宣鑑作他的師父。其實他的證量遠超過德山,德山禪師跟他不能相提並論。那時德山非常有名,巖頭全豁倒是默默無聞;而他的證量其實遠超過德山很多,但他為何沒有出世弘法,只是襄助德山而已?我們不知道,因為他沒有說明。他並且還幫助德山解悟牢關,因為德山禪師那時不算是過牢關,只是解悟而已!你看巖頭全豁厲害不厲害,真是厲害啊!
可是百丈惟政說他「三文錢,索得箇妻;祗解撈蝦摝蜆,要且不解生男育女」。說他這個妻子不懂得度人,所以不會在法上生兒育女。譬如現在,我生養了四百多個兒子,但問題是我娶得這個老婆,會不會生男育女?也不會啊!得要由我這個五陰來生男育女欸!所以今天才會有四百多個兒子嘛!「巖頭的妻子也是一樣啊,不懂得生男育女,所以直到如今門風都已經斷絕了!」然後百丈惟政禪師就拿出來問大家:想不想要認識豁公的妻子?奯,現在都寫作豁,這裡是寫這個奯字,就是幾歲的歲上面加一個大小的大,其實巖頭全奯的名字中,這最後一個字,現代都寫成豁。百丈惟政就問說:「你們想不想認識巖頭全豁的妻子啊?我百丈禪師今天就不珍惜這付嘴皮,我就說破了嘴,直接為你們注破算了:蓬鬢荊釵世所希,布裙猶是嫁時衣。」真的好奇怪,對不對?但這就是「此經」,就是《妙法蓮華經》。你如果沒有悟得,怎麼讀都讀不懂,就說:「這些禪師說話真不像話哩!一點都不像佛法。」根本就不像佛法!可是這才是真佛法。
好呀!這個《楞嚴經宗通》的作者接著說:「怪哉!將謂是奯公妻,元來與我奯公面目相似。」他又點出來了說:「真的是好奇怪喔,本來還以為真的是豁公的妻子哩!原來她長得跟豁公的面目一模一樣。」請問:你們的如來藏跟你們是不是一模一樣?對啊!一模一樣!完全沒有差別,長得一模一樣啊!所以我看見某甲的如來藏,我就說:「這是某甲的如來藏。」那你看見某丙的如來藏時,你說:「那是某丙的如來藏,不是某甲的。」你們都看得很清楚對不對?因為各人的「妻子」跟各人的丈夫都面貌相似,面貌全都一樣。
老實說,你從世間法來講,要是面貌完全不同,一定看不對眼,還能成婚嗎?世間人為什麼要相親?如果面貌長得不一樣,雙方就不會認同,無法成婚了。有時往往對方長得很美,男方卻說:「我才不敢娶她哩!」因為他有恐懼感啊!所以一般說來,去相親時,那媒人婆都會挑選說:「這兩個人長得蠻像的,可以約來一見。」才會來相親嘛!如果兩個人面貌長得完全不同,這媒人婆一定不會建議來相親,因為知道不可能成功。
同樣的道理,你的如來藏會把你生成那個樣子,意思就是說你的如來藏就是那個樣子。那有人又要問了:「奇怪!如來藏不是無形無色嗎?怎麼又會有樣子?」可是,誰說沒有樣子?如果牠那個如來藏不該去當狗,怎麼會生出牠那個狗身?所以牠那個如來藏現模現樣就是個狗身啊!有時候因為十善業道的修行,來世又到欲界天去,又出生了天身,那他的如來藏就是天身那個模樣。變化萬端,總是跟「豁公」相似。
正智書香園地:http://books.enlighten.org.tw/
經文:【「文殊師利!又菩薩摩訶薩不應於女人身,取能生欲想相而為說法,亦不樂見;若入他家,不與小女、處女、寡女等共語。亦復不近五種不男之人以為親厚,不獨入他家;若有因緣須獨入時,但一心念佛。若為女人說法,不露齒笑,不現胸臆;乃至為法猶不親厚,況復餘事?不樂畜年少弟子、沙彌、小兒,亦不樂與同師。常好坐禪,在於閑處修攝其心。文殊師利!是名初親近處。」】
語譯:【初親近處的第二個部分,佛陀這麼開示說:「文殊師利啊!除了上面所說的以外,菩薩摩訶薩不應該於一切女人身上,去執取能生細滑欲的想法以及法相,而去為...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