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令梵行久住」為題,因為這是佛陀的制戒目的,也是僧制與戒規的核心價值。
作者以整個修道框架——三學、八正道,定位戒學的角色,分別從理論與實務層面,進行戒律學的當代詮釋,具有以簡馭繁、詮釋清晰、與時俱進、彙編分類等特色。
無論出家還是在家,均可透過本書,掌握「戒增上學」的核心價值、系統理論與修學要領。
作者簡介:
昭慧法師
•1958年生於緬甸仰光,祖籍廣東梅縣,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
•現任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教授暨系主任,臺灣佛教研究中心主任
•創立關懷生命協會,推動動物福利
•創辦佛教弘誓學院,推動佛法教育
•至2022年6月,已出版專書32冊,期刊論文近80篇
•2007年起,榮任國際入世佛教協會INEB精神導師
•2007年,獲頒「中國文藝獎章」,獎項是「文化論述獎」
•2021年,榮獲有「宗教諾貝爾」盛譽之日本庭野和平獎(Niwano Peace Prize)
目錄
公正與慈愛,都是領導層必須具備的品格;而紀律與自由的平衡,則是團體品管與活力創新的要素。就個人修持而言,生命境界可以由「見諍」與「欲諍」的常態,昇華而達「無諍」意境;但是,在公眾事務的管理層面,就不能只訴諸個人言行與心念的訓練,而必須依於一套符合程序正義的「滅諍」法規,建構一個足以化解或減除「見諍」與「欲諍」的公正平台,並且在程序面做到公正、公開,資源分配也能力求公平,這才是符合佛法理念的「公共管理」。
僧團領導人的責任非常重大,他要時常釐清「修行人」與「管理層」的角色,並且迅速地在這兩種身分、角色間「轉台」。個人待人接物,可以無限寬容;一旦以「管理層」的身分斷事、滅諍,分配資源,分派工作,這時必須立即轉換心境,執法如山。
僧團即使是階級平等,依然具足賞罰嚴明的機制,但還是必須嚴守「絕不使用暴力」的底線。弘誓學團所遵循者,有以下三種規範:律典規範、叢林清規、學團規制。立法或修法,絕不依循個人好惡(不愛、不恚、不怖、不癡),而必須著眼於「十事利益」之「佛門憲法」以為判準,才能依此類推,讓僧團中對於規範的增修標準,有客觀之法源依據,而減少自由心證所產生的主觀好惡,乃至集體偏執。
公正與慈愛,都是領導層必須具備的品格;而紀律與自由的平衡,則是團體品管與活力創新的要素。就個人修持而言,生命境界可以由「見諍」與「欲諍」的常態,昇華而達「無諍」意境;但是,在公眾事務的管理層面,就不能只訴諸個人言行與心念的訓練,而必須依於一套符合程序正義的「滅諍」法規,建構一個足以化解或減除「見諍」與「欲諍」的公正平台,並且在程序面做到公正、公開,資源分配也能力求公平,這才是符合佛法理念的「公共管理」。
僧團領導人的責任非常重大,他要時常釐清「修行人」與「管理層」的角色,並且迅速地在這兩種身分、...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