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是司馬光領銜修撰的歷史名著,全書兩百九十四卷,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至後周世宗顯德六年,記載了戰國初年迄於五代末葉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歷史,宋神宗賜名「資治通鑑」。顧名思義,即史學要「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所以在選用史料以及敘述方面,「專取關國家盛衰,繫生民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全書內容緊扣於「治、亂、興、衰」四字上。《資治通鑑》吸收《左傳》、《漢紀》,以及紀傳史敘事的優點,在政治軍事中關注禮樂、曆數、天文、地理及經濟、文化等面向,並極力描繪各種戰爭場景,是一部內容豐富的編年通史。
《資治通鑑》的史學價值主要有三:(1)幫助人們貫通古今、以史為鑑。對於瞭解歷史、總結歷史,具有極高的史學價值;(2)按年月日記事的方式編纂,讓讀者能夠掌握大勢,並將一定時期歷史演變的概貌展現在讀者面前;(3)廣泛收集史料,遍及正史、雜說,種類達三百餘種,更添內容的豐富與價值。
本書由張大可、韓兆琦等多位學者教授共同點校注譯。正文以清胡克家本為底本,參考章鈺校記與當今研究成果釐定文字。每卷開頭皆有「題解」,指出該卷大事內容,「章旨」則以注釋段落首尾完備的大事件為單元,述與評結合,提示重要史事。「注釋」詳盡明確、「校記」勘校嚴謹、「語譯」通順流暢。卷末則有「研析」,評點大事、總結史實。真正達到普及學術,雅俗共賞,對於專家學者與一般讀者,都有極大的幫助。
本冊記載漢紀二十(西元前四八年)至漢紀二十七(西元二年)間的大事。
作者簡介:
張大可,重慶市長壽縣人,生於一九四○年。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畢業,曾任蘭州大學歷史系教授、甘肅省中青年歷史學會會長、北京外國語大學中文系教授兼中文系副主任、中國歷史文獻研究室主任、中國《史記》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主要從事中國歷史文獻學和秦漢三國史的教學與研究,發表有論文百餘篇,出版個人學術專著《史記研究》、《三國史研究》、《中國歷史文獻學》等近十部,並獲得全國及省級社科優秀圖書獎。
韓兆琦,天津市靜海縣人,生於一九三三年。一九五九年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一九六二年復旦大學古典文學研究生畢業。歷任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社會兼職有中國《史記》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著有《史記箋證》、《新譯史記》等二十餘種相關著作,為著名的《史記》與傳記文學研究專家。
章節試閱
卷第二十八
漢紀二十 起昭陽作噩(癸酉 西元前四八年),盡屠維單閼(己卯 西元前四二年),凡七年。
【題 解】本卷記事起西元前四八到前四二年,凡七年,當漢元帝初元元年至永光二年。漢元帝是一位典型的昏君,說好聽一點是一位中庸之君,其特點是可與為善,也可與為惡。漢元帝親近宦官弘恭、石顯,以及外戚史高、許嘉等人,則辦出糊塗事,可以逼殺自己尊敬的老師大儒蕭望之;漢元帝親近蕭望之、周堪、劉向等人,則可以舉賢、納諫,並克己奉公,做出表率。本卷所載大事,主要有三個方面。其一,漢元帝舉賢納諫。王吉、貢禹是所舉賢者之一,兩人均為大儒。漢元帝起用蕭望之、周堪、劉向、張猛等人,亦皆大儒。漢元帝採納貢禹之言,為政節儉,下詔御廚房不要每天殺牲,省膳,減少飲食一半,立即停止宮殿的修繕,減少御用馬,撤銷角抵遊戲,釋放上林苑行宮中稀見的宮女回家,撤銷齊地的皇家織造廠,裁撤北假的軍事屯田,廢除刑法七十多條判例,發放賑濟,擴大太學和郡國學校招收生徒的名額,能精通一經的士人免除田租差役。漢元帝又採納賈捐之上書,停止征討海南島珠厓郡夷人的叛亂。這些都是善政。其二,以主要篇幅記載權臣鬥爭。中官弘恭、石顯,外戚史高、許嘉,兩派勾結對付朝官,中堅人物為石顯。朝官蕭望之、周堪、劉向、張猛等人為中堅,志在除惡,劉向是朝官派的急先鋒,他的上書刀光劍影,直指對立面石顯,但仍隱晦其辭,不敢直呼其名。純儒派官僚貢禹、薛廣德、韋玄成、匡衡等依違其間。鑽營派官僚鄭朋、諸葛豐、賈捐之、楊興等人,推波助瀾,他們奔走於權貴之門,策劃陰謀詭計於密室,寡廉鮮恥巧言鑽營,一副小人嘴臉,描繪得栩栩如生。常語說,疏不間親。漢元帝貼近中官和外戚,石顯有恃無恐,朝官派事事先發難而常敗北。蕭望之自殺,劉向、周堪、張猛等人被罷官。其二,漢元帝羈縻北匈奴郅支單于,過於妥協,送還質子,派大臣直送至郅支王庭,示人以弱,郅支反而不買帳,殺漢使而西走,大為失計。馮奉世果決平定隴西羌人叛亂,鞏固了邊防,穩定了西域,這為後來西域都護斬殺郅支奠定了基礎。
孝元皇帝1上
初元元年(癸酉 西元前四八年)
春,正月辛丑2,葬孝宣皇帝于杜陵3;赦天下。
三月丙午4,立皇后王氏5,封后父禁為陽平侯。 以三輔、太常、郡國公田及苑可省者振業6貧民;貲7不滿千錢者,賦貸種、食8。 封外祖1平恩戴侯同產弟子9中常侍10許嘉為平恩侯。
夏,六月,以民疾疫,令太官11損膳12,減樂府13員,省苑馬14,以振困乏15。
秋,九月2,關東16郡、國十一大水17,饑18,或人相食,轉旁郡錢穀以相救19。
上素聞琅邪20王吉、貢禹21皆明經潔行22,遣使者徵之。吉道病卒。禹至,拜為諫大夫23。上數虛己24問以政事3,禹奏言:「古者人君節儉,什一而稅25,無他賦役,故家給人足。高祖、孝文、孝景皇帝,宮女不過十餘人,廄馬26百餘匹。後世爭為奢侈,轉轉益甚27;臣下亦稍4放28效。臣愚以為如太古29難,宜少30放古以自節31焉。方今宮室已定,無可柰何矣;其餘盡可減損。故時齊三服官32,輸物不過十笥33;方今齊三服官,作工各數千人,一歲費數鉅萬34,廄馬食粟將萬匹35。武帝時,又多取好女36至數千人,以填37後宮。及棄天下38,多藏39金錢、財物,鳥獸、魚鼈凡百九十物;又皆以後宮女置於園陵40。至孝宣皇帝時,陛下惡有所言41,羣臣亦隨故事42,甚可痛也!故使天下承化,取43女皆大過度44:諸侯妻妾或至數百人,豪富吏民畜歌者至數十人。是以內多怨女,外多曠夫。及眾庶45葬埋,皆虛地上以實地下。其過自上生46,皆在大臣循故事之罪也。唯陛下深察古道,從其儉者:大減損乘輿服御器物,三分去二;擇後宮賢者,留二十人,餘悉歸47之,及諸陵園女無子者,宜悉遣48;廄馬可無過數十匹,獨舍49長安城南苑地50,以為田獵之囿。以5方今天下饑饉,可無51大自損減52以救之,稱天意53乎?天生聖人,蓋為萬民,非獨使自娛樂而已也。」天子納善其言,下詔,令諸宮館希御幸54者勿繕治,太僕55減穀食馬56,水衡57減6肉食獸58。
臣光曰:「忠臣之事君也,責其所難59,則其易者60不勞而正61;補其所短,則其長者不勸而遂。孝元踐位之初,虛心以問禹,禹宜先其所急,後其所緩。然則優游不斷62,讒佞用權63,當時之大患也,而禹不以為言;恭謹7節儉,孝元之素志64也,而禹孜孜言之。何哉?使禹之智不足以知,烏65得為賢!知而不言,為罪愈大矣!」
匈奴呼韓邪單于66復上書,言民眾困乏。詔雲中、五原郡67轉穀二萬斛以給之。
是歲,初置戊己校尉68,使屯田車師故地69。
【章 旨】以上為第一段,著重寫孝元皇帝初即位,徵召賢者,問政於貢禹。貢禹畏難避禍,不言急務而言枝節,受到司馬光的批評。
【注 釋】1孝元皇帝 名「奭」,漢宣帝劉詢之子,西漢第八代皇帝,西元前四八至前三三年在位。2辛丑 正月初四日。3杜陵 古杜伯國,漢宣帝陵所在地,在今陝西長安東北。4丙午 三月初十日。5皇后王氏 漢元帝王皇后,名政君(西元前七一前一三年),王莽之姑。歷元、成、哀、平四帝,先後為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長達六十一年,使王氏外戚專擅朝政,為王莽代漢鋪平了道路。傳見《漢書》卷九十八。6振業 興業。指農民有耕地作業。元帝即位,詔令京師三輔(京兆尹、右扶風、左馮翊)、太常所掌諸陵,郡國等各級政府部門所掌公田,以及皇室禁苑的多餘公田,假貸給貧民耕作。7貲 同「資」。資產。8賦貸種食 供給和借貸給種子和糧食。賦,給予;贈送。此指政府無償供給。9同產弟子 同母所生兄弟之子,親姪兒。漢元帝外祖平恩戴侯許廣漢因受腐刑無後,以其姪許嘉襲爵平恩侯以繼其後。此言「封」,是指政府對許嘉的襲爵,正式頒賜冊書。10中常侍 官名,西漢時,朝官加中常侍或侍中,可出入內宮,給事皇帝。東漢專以宦官為中常侍,傳達詔令奏議,宦官得以弄權。11太官 官名,執掌皇帝膳食。12損膳 減少供給皇帝及嬪妃的膳食。13樂府 官府名,長官為樂府令。掌朝會宴享及出遊的音樂,兼採集民間詩歌及樂曲。14苑馬 政府諸苑所養戰馬。西漢極盛時,文、景、武之世,西北沿邊諸郡,有苑馬場三十六所,養馬三十萬匹。這裡專指皇家禁苑廄馬,有一萬匹。15以振困乏 用損膳等措施節省的費用救濟困苦和缺少生活物資的民眾。振,救濟。困乏,貧困的人。16關東 指函谷關以東。17郡國十一大水 據《漢書》卷九〈元帝紀〉,元帝初元元年九月,中原地區有十一個郡、國發生大水災。18饑 災荒。《爾雅‧釋天》:「饑,穀不熟為饑。」19轉旁郡錢穀以相救 政府調轉未受災鄰郡的錢穀去救濟受災的郡國。轉,調轉。旁郡,相鄰的郡。20琅邪 郡名,治所東武,在今山東諸城。21王吉貢禹 皆為漢元帝時大儒。王吉,字子陽。貢禹,字少翁,與王吉友善,官至御史大夫。傳均見《漢書》卷七十二。22明經潔行 精通經學,品行清廉。23諫大夫 官名,郎中令屬官,掌議論,拾遺左右。24虛己 指皇帝虛心聽諫。25什一而稅 徵收十分取一的賦稅,即稅率百分之十。26廄馬 專指皇家禁苑的馬匹,供皇帝出行及儀仗之用。27轉轉益甚 奢侈之風,越來越加劇。轉轉,成倍翻番增長。28放 通「仿」。29太古 遠古。指儒家所褒美的堯舜時代。30少 通「稍」。31自節 自為節儉。32齊三服官 在齊地臨淄(在今山東)設立的皇家織造廠,供給製作春秋、冬、夏不同季節服飾的絲織品,故稱三服官。33笥 方形竹箱。34鉅萬 大萬,即萬萬、億。35將萬匹 近萬匹。36好女 美女。37填 充實。38棄天下 皇帝死去的委婉說法。39多藏 指厚葬,埋下很多的錢物在陵墓中。40置於園陵 安置在墓園,看守墳墓。41惡有所言 厭惡談論節葬的話。42隨故事 沿用舊例。此指葬宣帝,依照漢武帝厚葬的舊例。43取 通「娶」。聘娶。44過度 超過制度。45眾庶 普通老百姓。46其過自上生 這種厚葬的過失,是由皇上造成的。47歸 將宮女釋放回家。48遣 發遣;釋放看陵宮女。49獨舍 只保留。50長安城南苑地 秦漢京師上林苑,範圍數百里,今只保留南苑,因南苑為終南山地,餘皆闢為耕地。51可無 能不。52大自損減 大幅度地減少支出。53稱天意 符合上天的意願。54希御幸 皇帝很少駕臨。希,同「稀」。55太僕 官名,九卿之一,掌皇帝車馬。56減穀食馬 減少用糧食餵養的馬匹。漢制,皇帝有六廄,各養馬萬匹。57水衡 官名,水衡都尉之省稱。掌上林苑馴養禽獸。58肉食獸 吃肉食的動物,如虎、豹等。59責其所難 要求君王先做難事。這裡指斥逐群小。60易者 容易做到的事,這裡指節儉。61不勞而正 不用費力即可走上正軌。62優游不斷 即優柔寡斷。63用權 執掌政權。64素志 平素的志向。65烏 怎能。66呼韓邪單于 匈奴單于欒提稽侯 ,西元前五八至前三一年在位。宣帝甘露二年(西元前五二年),呼韓邪歸附漢朝,漢匈和親,結束了長達八十三年的戰爭。67雲中五原郡 皆為朔方邊郡。雲中郡治所雲中,在今內蒙古托克托北。五原郡治所九原,在今內蒙古包頭西北。68戊己校尉 武官名,戊己兩校尉,掌西域車師屯田,巡護諸國。兩漢戊己校尉屯田車師,常駐高昌壁,在今新疆吐魯番東南。因車師分前後兩部,故戊己為兩校尉。69屯田車師故地 宣帝元康二年(西元前六四年),以車師地給與匈奴。現匈奴歸附,故復屯田故地。車師,西域國名,宣帝時分為前後兩部。車師前國,王治交河城,在今新疆吐魯番西北。車師後國,王治務塗谷,在今新疆奇臺西南。
【校 記】1外祖 據章鈺校,乙十一行本、孔天胤本皆作「外祖父」,張敦仁《通鑑刊本識誤》同。2秋九月 原無此三字。據章鈺校,乙十一行本、孔天胤本皆有此三字,傅增湘校北宋本同,今據補。3事 原無此字。據章鈺校,乙十一行本、孔天胤本皆有此字,傅增湘校北宋本同,今從補。4稍 據章鈺校,乙十一行本作「相」,傅增湘校北宋本同。5以 據章鈺校,乙十一行本無此字。6減 據章鈺校,乙十一行本作「省」,傅增湘校北宋本同。7謹 據章鈺校,孔天胤本作「勤」。
【語 譯】孝元皇帝上
初元元年(癸酉 西元前四八年)
春,正月初四日辛丑,安葬孝宣皇帝於杜陵。下詔大赦天下。
三月初十日丙午,冊立皇后王氏,封皇后父親王禁為陽平侯。 詔令將京師三輔、太常、郡國所掌公田,以及皇室禁苑可以節省的土地假貸給貧民耕作;資產不到一千錢的貧民,賑濟或借貸給種子、糧食。 封外祖父平恩戴侯許廣漢的同胞弟弟的兒子中常侍許嘉為平恩侯。
夏,六月,因為民間流行傳染病,命令太官減少宮中膳食,裁減樂府人員,減少禁苑馬匹,用來賑濟貧困缺吃少穿的民眾。
秋,九月,函谷關以東十一個郡和諸侯國發生大水災,鬧饑荒,有的地方人吃人,於是轉運相鄰郡縣的錢穀加以賑救。
皇上早就聽說琅邪郡人王吉、貢禹都精通經術、德行高潔,就派遣使者徵召他們。王吉病死在赴京師的途中。貢禹到達京師,被任命為諫大夫。皇上多次向貢禹虛心詢問政事,貢禹上奏說:「古代國君節儉,只徵收十分之一的賦稅,沒有其他的賦稅徭役,因此家家富裕,人人豐足。高祖皇帝、孝文皇帝、孝景皇帝,宮女不過十多個人,皇家馬棚裡的馬只有一百多匹。後代爭相奢侈,越來越厲害;臣子也逐漸仿效。我個人認為,回到太古時代也太難,但應該稍稍仿效古人,自行節儉。如今宮室已成定制,沒有辦法裁減;但其他方面都可以減省。從前齊國的三服官,每年供奉衣物不超過十箱;如今齊國的三服官,製作工匠各有幾千人,每年費用幾億,御用馬圈裡用糧食餵養的馬上萬匹。武帝時,又多方選取美人幾千人,用來充實後宮。等到他去世後,隨葬的金錢、財物、鳥獸、魚鱉等多達一百九十種;又把後宮女全部安置去守護園陵。等到孝宣皇帝去世時,皇上厭惡節葬的言論,群臣依循舊例厚葬,這真是令人痛心啊!所以使得天下受到影響,聘娶女子都大大超過了規制:諸侯的妻妾有的多達幾百人,豪紳富民和官吏畜養的歌伎多到幾十人。因此,宮室內和豪民家裡多有未嫁的怨女,社會上多有光棍漢。以致普通老百姓喪葬時,都用盡地上有用的東西,葬入地下。這種厚葬陋習是由皇上造成,又都是大臣依循舊例的罪過啊!願皇上深深考察古代治國的道理,效法他們的節儉:大大減損車乘衣物和御用器物,三分去二;選擇後宮賢淑的女子,留下二十人,其餘的都放她們回家,至於留守在園陵的沒有子女的女子,應當全部遣送回家;皇家馬棚裡的馬不要超過幾十匹,只留下長安城南的苑囿,作為打獵的苑囿。由於現今天下饑荒,能不大量減省費用來救災,順合天意嗎?天生聖人,是為了萬眾百姓,並不是要讓他獨享快樂。」元帝讚賞並採納貢禹的建議,頒下詔書,命令凡很少駕臨的宮館,不必整修,太僕減少用糧食餵養的馬匹,掌管禁苑的水衡都尉,減少餵養肉食的野獸。
司馬光說:「忠臣侍奉國君,職責是督促國君先做難做的事,這樣,那些容易做的事不費力氣就可走上正軌;彌補了國君的短處,那麼國君的長處不用鼓勵也能發揮。孝元皇帝即位之初,虛心詢問貢禹,貢禹應該首先提出皇上急需辦理的事,然後提出緩辦的事務。然而孝元皇帝優柔寡斷,讒佞之人專權,這才是當時的大患。可是貢禹不針對這些提出建議;恭謹節儉,是孝元皇帝平素的志向,貢禹卻絮絮叨叨地說這些。這是為什麼呢?如果貢禹的智慧認識不到,怎麼能稱為賢者!如果貢禹知道而不言,那他犯的罪就更大了!」
匈奴呼韓邪單于再次上書朝廷,訴說匈奴民眾生活困乏。孝元皇帝下詔雲中、五原兩郡轉運二萬斛糧食供給匈奴。
這一年,開始設置戊己兩校尉,令他們在從前車師國境內屯田。
卷第二十八
漢紀二十 起昭陽作噩(癸酉 西元前四八年),盡屠維單閼(己卯 西元前四二年),凡七年。
【題 解】本卷記事起西元前四八到前四二年,凡七年,當漢元帝初元元年至永光二年。漢元帝是一位典型的昏君,說好聽一點是一位中庸之君,其特點是可與為善,也可與為惡。漢元帝親近宦官弘恭、石顯,以及外戚史高、許嘉等人,則辦出糊塗事,可以逼殺自己尊敬的老師大儒蕭望之;漢元帝親近蕭望之、周堪、劉向等人,則可以舉賢、納諫,並克己奉公,做出表率。本卷所載大事,主要有三個方面。其一,漢元帝舉賢納諫。王吉、貢禹是所...
作者序
《新譯資治通鑑》序
唐太宗嘗曰:「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可見歷史具有「鑑往知來」的效果。中國人最注重歷史。在儒家奉為圭臬的十三部經典中,屬於歷史記載者便佔了四部之多;而清代集圖書之大成的「四庫全書」,更將「史部」列名四部第二,足證歷朝統治者對於編修史書之重視。若從文體分,又以紀傳體、編年體與紀事本末體最為人所熟知。而編年體史書的起源最早。編年體始創於春秋,依歷史發生的先後順序加以編撰紀載,較著名的編年體史書有《春秋》、《竹書紀年》,而將之推上頂峰者,則是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其記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迄於後周世宗顯德六年,橫跨十六個朝代,時間長達一千三百六十二年。想要瞭解各朝代的興衰更替、透析歷史洪流的固定脈絡,熟讀《資治通鑑》,絕對有助於貫通古今、記取教訓。
敝局自西元二○○一年規劃出版《新譯資治通鑑》,並覓尋對此方面具有相當研究之專家學者,歷經千辛萬苦,終獲中國歷史文獻研究室主任張大可教授,與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韓兆琦教授首肯,共同承擔本書的注譯工作,並從二○○六年開始陸續交稿。經過多年努力,埋首案牘、辛苦撰稿,終在二○一一年全部稿齊。
二位教授於點校、注譯等各方面著力頗深、極富學術性,對於本書的貢獻實功不可沒。然而此時距規劃出版此書已逾十年,一則相關學術成果迭出,或有新舊爭鳴;二則受社會變遷帶來教育發展、思維變化等諸多影響,現今學子與社會大眾的古文能力已不比從前,一般讀者恐難吸收箇中菁華,如此即行出版,有悖初衷。鑑於二位教授年事已高,故此,敝局特別邀請前北京大學中文系侯忠義教授、前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吳樹平先生、北京大學中文系林嵩副教授等多位專家學者,在尊重原稿基礎上,針對書中部分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與修改,期使本書汲取新意並深入淺出,以達學術與普及兼備、雅俗共賞之目標。經過諸位學者專家齊心努力,終至圓滿完成。
本書能夠順利出版,要感謝以下諸位專家學者:張大可、韓兆琦、侯忠義、吳樹平、楊振紅、賴長揚、馬怡、駢宇騫、陳抗、魏連科、張文質、林嵩、汪華龍、滑裕、謝振華、孔令潔、孫秋婷、章鴻昊,共同承擔此一浩大工程。亦要向排校過程中,一同參與相關工作的編輯部同仁致上最大的敬意。因為有大家的通力合作、無私付出,方能使本書順利付梓,不勝感激。本書雖經細心核校,仍恐有所疏漏,尚祈各界方家不吝指教,以使本書俾臻完善。
三民書局編輯部 謹誌
《新譯資治通鑑》序
唐太宗嘗曰:「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可見歷史具有「鑑往知來」的效果。中國人最注重歷史。在儒家奉為圭臬的十三部經典中,屬於歷史記載者便佔了四部之多;而清代集圖書之大成的「四庫全書」,更將「史部」列名四部第二,足證歷朝統治者對於編修史書之重視。若從文體分,又以紀傳體、編年體與紀事本末體最為人所熟知。而編年體史書的起源最早。編年體始創於春秋,依歷史發生的先後順序加以編撰紀載,較著名的編年體史書有《春秋》、《竹書紀年》,而將之推上頂峰者,...
目錄
刊印古籍今注新譯叢書緣起
《新譯資治通鑑》序
導 讀
凡 例
第五冊
卷第二十八 漢紀二十 西元前四八至前四二年 一
卷第二十九 漢紀二十一 西元前四一至前三三年 五九
卷第三十 漢紀二十二 西元前三二至前二三年 一二三
卷第三十一 漢紀二十三 西元前二二至前一四年 一九一
卷第三十二 漢紀二十四 西元前一三至前八年 二五三
卷第三十三 漢紀二十五 西元前七至前六年 二九五
卷第三十四 漢紀二十六 西元前五至前三年 三四五
卷第三十五 漢紀二十七 西元前二至西元二年 三九五
刊印古籍今注新譯叢書緣起
《新譯資治通鑑》序
導 讀
凡 例
第五冊
卷第二十八 漢紀二十 西元前四八至前四二年 一
卷第二十九 漢紀二十一 西元前四一至前三三年 五九
卷第三十 漢紀二十二 西元前三二至前二三年 一二三
卷第三十一 漢紀二十三 西元前二二至前一四年 一九一
卷第三十二 漢紀二十四 西元前一三至前八年 二五三
卷第三十三 漢紀二十五 西元前七至前六年 二九五
卷第三十四 漢紀二十六 西元前五至前三年 三四五
卷第三十五 漢紀二十七 西元前二至西元二年 三九五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