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好喝的細節密碼
一杯茶,如何泡,看似容易,實際學問多,功夫大。泡茶技術掌握得紮實與否,一杯茶就能評判出來。有經驗的事茶者,一般按照以下幾點來控管一泡茶的品質。
1. 茶與水的比例
必備法寶: 迷你電子秤、帶刻度的量水杯。
經驗建議: 3 克茶葉配150 毫升水是標準比例。當然也可依個人口感喜好而增減茶量。泡茶時不宜加蓋,否則會有一種悶熟燙味,導致茶葉失去鮮美的味道。
一泡茶,水少茶多,茶湯苦澀難喝;水多茶少,茶湯清淡寡味。因此,茶和水的比例必須依據不同的茶、茶具來區別。細嫩的茶葉用量多些,粗老的茶葉、緊壓茶用量可少些。
綠茶、花茶、細嫩紅茶、白茶、黃茶等,可按照1 克茶葉配比50 毫升水來沖泡,這也是專業上標準的茶與水的比例。如一個150 毫升的壺(杯),放上3 克茶葉,沖水至滿,出來就是一杯濃淡相宜的茶湯了。
烏龍茶比較講究滋味和香氣,相對於清淡的綠茶來說,就是濃飲了。一般用茶量以茶葉與茶壺的比例來確定,投茶量是茶壺容積的1/3 至1/2。對於黑茶緊壓茶來說,茶葉成塊狀,會逐漸釋放茶葉內含物質,可依據1 克茶葉配60 毫升水來沖泡。
當然,泡茶中也不必過於拘泥於標準,茶與水的比例在實踐中可完全依據飲茶者的年齡、性別、喜好來調整和增減。一般年輕人、女性喜歡清淡的茶,中老年人、男性喜歡飲濃茶。
所以,多泡、多體會,實踐出真味,不知不覺中一杯好茶就出來了。
2. 泡茶的水溫
必備法寶: 溫度計、計時器。
經驗建議: 水溫都是指水燒開後再降溫、控溫至所需泡茶水溫。
水溫的高低對於一杯好茶來說,有著決定性的作用。選擇水溫,要根據茶葉的細嫩、粗老、鬆緊度、大小來定。水溫過低,茶葉的滲透性低,茶中的有效成分難以浸出,茶味淡薄。水溫過高,湯色就會變濃,茶芽被泡熟,甚至成爛菜葉狀,既失去欣賞,咖啡鹼、茶多酚也會很快浸出,使茶湯苦澀味加重。
通常用低中溫水(75 ∼ 95℃)沖泡細嫩、鬆散、碎葉的茶,用高溫水(95 ∼100℃)沖泡原料粗老、緊實、整葉的茶。
低溫泡茶。水溫在75 ∼ 85℃,適合沖泡細嫩高檔茶,如綠茶龍井茶、信陽毛尖、碧螺春、紅茶金駿眉等。這種水溫泡出的茶,湯色清澈,香氣純正,滋味鮮爽,葉底明亮。如水溫過高,湯色則變黃,維生素C 等有益成分遭到破壞,而咖啡鹼茶多酚很快浸出,又使茶湯產生苦澀之味,反之如若過低,有益成分難浸出,茶味淡薄。
中溫泡茶。水溫在85 ∼ 95℃,適合沖泡普通綠茶、花茶及輕發酵烏龍茶等。這些茶葉對水溫的需求有些許的差別,如輕發酵烏龍茶可用90 ∼ 95℃來泡,可根據具體情況掌握。
高溫泡茶。水溫在95 ∼ 100℃,適合沖泡重發酵烏龍茶、普洱茶和沱茶等。由於這些茶原料不細嫩,加之用茶量較大,所以需用滾燙的開水來泡。
煮茶。西藏邊疆飲緊壓茶的人都是將茶葉解散成小塊狀,放入鍋裡去煮,這樣滋味會更加濃厚。
3. 沖泡時間
必備法寶: 計時器。
經驗建議: 多泡,時間長,自然就掌握規律。
泡茶時間的長短控制著茶葉滋味的濃淡。沖泡時間還與茶葉老嫩和茶的形態有關。
一般說來,凡是原料較細嫩、茶葉鬆散的,沖泡時間即可縮短;原料較粗老、茶葉緊實的,沖泡時間可相對延長。
目前泡茶,一般以熱水泡後稍等3 ∼ 5 秒即倒出。接下來第一泡時間為30∼45秒。第二泡到第四泡,每泡加約10 秒,第五泡需比第四泡多30 秒,第六泡以後都多加1 分鐘,越是後面,沖泡時間要越久。
總之,沖泡時間的長短,對於不同的茶葉,最終還是依個人口味、喜好而定。
4. 沖泡次數
必備法寶:耐泡茶類,大葉種茶。
經驗建議:泡茶手法熟練。懂茶。
茶葉沖泡次數根據茶類來定,如綠茶一般3 次過後就無茶味了,烏龍茶可以泡8 次以上,緊壓茶可以泡10 次以上。
據檢測,綠茶沖泡第一次時,茶中的可溶性物質能浸出50% ∼ 55%;沖泡第二次時,能浸出約30%;沖泡第三次時,能浸出約10%;沖泡第四次時,只能浸出2% ∼ 3%,幾乎是白開水了。所以,通常以沖泡3次為宜。
紅茶、烏龍茶可連續沖泡6 ∼ 8 次,其中烏龍茶有「七泡有餘香」之說。
老白茶、黑茶一般可以沖泡10 次以上,最後還可以將茶葉放到鍋裡再次煮飲。茶葉沖泡次數過多過久,不但毫無滋味,而且茶葉中對人體有害的物質也可能被浸泡出來。因此,泡一杯茶喝一天是不推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