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作者孔邁隆(Myron L. Cohen)教授於1960年代到美濃的大崎下進行兩年田野調查後出版的著作。
本書呈現了豐富的田野資料與各種文獻檔案,孔教授以此資料解開了他的問題:為什麼美濃沒有像傳統中國那樣的仕紳階層,卻有那麼多大家庭。不論是美濃的研究,還是漢人家庭制度的研究,在這本書出版四十年後的今天,它仍是一本歷久彌新、值得參考的著作。書中有許多細膩的觀察、分析與推論,有賴讀者一一去發掘。
作者簡介:
孔邁隆(Myron L. Cohen)
現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Professor of Anthropology,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Weatherhesd East Asian Institute, Columbia University)。研究領域為華人社會與文化,如經濟文化、民間信仰、家庭與親屬關係、社會變遷等議題。長期研究臺灣客家族群,尤其致力於高雄美濃客家族群探究。其研究以人類學研究觀點,透過婦女在傳統漢人家庭經濟中所扮演的角色、婚姻對家庭經濟生活的影響,及漢人社會中親屬、婚約、社區與國家的關係等研究面向,關照美濃地方客家宗族與家族經濟運作方式。曾獲臺灣客委會頒發「一等客家事務專業獎章」、美濃鎮公所頒發榮譽鎮民證書。主要著作有:《闔家與分家:臺灣的漢人家庭》(House United, House Divided: The Chinese Family in Taiwan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76).)、《親屬,婚約,社區和國家:從人類學的觀點透視中國》(Kinship, Contract, Community, and State: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Chin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亞洲問題的社會科學研究:教學指南》(Asia Case Studie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A Guide for Teaching (Routledge, 1993).)等。
章節試閱
第一章 導論
菸寮(Yen-liao)是臺灣西南部以農業為主的美濃鎮中的一個小村莊,鎮中還包含幾個大村莊、一個城鎮以及許多散居的合院或單獨的家屋。美濃鎮屬於高雄縣的轄區,西邊是旗山鎮,北邊與東邊分別是農業鄉的杉林與六龜;南邊以荖濃溪為界與屏東縣的農業鄉里港為鄰。全鎮有120平方公里,是屏東平原東北延伸的地區;此由屏東縣延伸過來的平坦地區,與東北至西南的山脈為界,形成一個楔形,適合水稻的種植。美濃鎮的轄區擴及至某些山區,亦即在平原北邊的一些丘陵地。
美濃鎮大部分的居民是客家人,而相鄰地區的居民則是以說閩南話為主;雖然彼此的話無法溝通,但兩者都屬於漢語系統。根據1956年臺灣的人口調查,美濃鎮總人口是42,736人,其中41,496人是臺灣出生的客家人,占全部人口的97%。到1964年10月底,根據官方家戶登記資料,美濃鎮人口到達52,222人。
歷史背景
中日戰爭之後,1895年當日本人佔領臺灣時,他們認為統治的是一群延續中國大陸傳統生活的人們(「原住民」屬於少數)。整個日據時期,雖然日本政府引進不少現代科技與教育,但在許多方面,傳統仍扮演重要的角色。1945年日本投降以後,臺灣由中國國民黨統治,對國民黨而言,臺灣是1949-50年中共統治中國大陸後的避難所。在國民黨的統治下,臺灣的現代化與工業化加速發展,但是社會,特別是在農業區域,仍然由傳統支配。
客家人移墾美濃始於1736年,此數字意味著在漢人移居臺灣的歷史中,他們是較晚到達的一群人。12世紀初,一些漢人由中國大陸沿海地區,特別是福建省,移居到臺灣,開始了一個將原住民漸漸由平地趕到難以接近山區的過程。說不同「南方福建」(閩南或福建)方言的人形成臺灣漢人移民的大多數;而說客家話的人,則是在17世紀由廣東省北方(特別是梅縣與蕉嶺縣)移居臺灣之後,成為重要少數。
儘管有漢人移居臺灣,但中國政府不像其他歐洲國家,在17世紀以前對臺灣沒有多大興趣。1590年葡萄牙人來到臺灣島,他們是最早來的歐洲人,只停留了短暫的時間,但因為他們,臺灣島因此以「福爾摩沙」聞名於西方。1624年荷蘭人在臺灣西南建立殖民地,兩年後西班牙在臺灣北端殖民。當這兩個歐洲勢力在臺灣爭奪時,到臺灣的漢人移民不斷地增加;西班牙人被趕走後,在荷蘭人統治的20年間(1642-1661),漢人移民的比例更高。當1644年滿清在中國大陸取代明朝時,由於明清戰爭非常激烈,延伸到大陸南方地區,而沿海區域更飽受海盜侵襲之苦,臺灣就像避難所一般,吸引更多的漢人來移民。1662年忠於明朝的軍事領袖鄭成功(國姓爺)和他的支持者來到臺灣,靠著早期移民的協助,鄭成功打敗荷蘭人建立政府,直到鄭的孫兒在1683年歸降清政府為止。這是第一次臺灣納入中國帝國之中。
在超過兩個世紀的清朝統治期間,新移民穩定地到來,加上人口的自然成長,臺灣的漢人人口不斷增加。不同地域團體的械鬥以及反清事件的頻繁發生,為此時期的特色。無論如何,這段期間島上的非山地區域皆轉變為漢人的社會。在密集農業的基礎上,發展出商業的中心,同樣地,行政體系也經由劃出新的鄉鎮與村落而擴張。
在臺灣西南部,閩南人很早就佔據了近海的肥沃土地,大批客家移民則是在1688年以後,也就是在清朝統治臺灣後沒多久(鍾壬壽,1970)。客家移民在下淡水河(現在的高屏溪)右岸建立幾個據點,向西他們常與閩南移民鬥爭;而向東則與居住在南北向中央山脈山上或山腳下的原住民敵對。大約50年間,客家人漸漸向北擴張,在河流與山脈間的新平地上開墾(鍾壬壽,1970),到1736年,美濃地區成為客家居住地拓展的最北界線。
清代,美濃地區隸屬鳳山縣(包括現在的高雄與屏東兩縣)的管轄範圍。鳳山縣政府幾乎無法防止客家與閩南移民的械鬥;與閩南移民械鬥有時動員了整個美濃地區的男子,偶而更動員了整個南臺灣客家村落的男丁。客家與閩南移民衝突擴大是在客家人由大陸來臺的第二個十年,主要是在爭奪土地、灌溉水源與使用市場設備等;為了持續的戰鬥,客家人建立了一個軍事組織,就是聞名的六堆(六隊),這個組織在清代一直很活躍(關於六堆的詳情參見鍾壬壽,1970;Pasternak, 1972: 142ff)。
美濃的各個村落,屬於右堆,是整個軍事組織的最北邊;而南邊則是現今的屏東縣,有5個單位,分別為先鋒堆、前堆、中堆、後堆與左堆。福建人的聚落將右堆的美濃與其他南邊的客家聚落分開,某些地方僅隔開一點點;但是其他5個單位形成一個很堅實的客家領域,中間只有一些小地方住有閩南居民。六堆除了軍事的功能外,也提供了南臺灣客家人社區組織的框架。美濃的各個村落深深捲入六堆的活動中;但是就日常社會生活而言,因為被閩南村落包圍,屬於右堆的美濃比任何一個南邊的單位可能更自給自足。舉例來說,其他5個南邊的單位,可能就不像美濃一樣有內婚的現象。因為美濃相當孤立於南邊客家居住區域之外,流行的方言稱這兩區為「上庄」與「下庄」。
第一章 導論
菸寮(Yen-liao)是臺灣西南部以農業為主的美濃鎮中的一個小村莊,鎮中還包含幾個大村莊、一個城鎮以及許多散居的合院或單獨的家屋。美濃鎮屬於高雄縣的轄區,西邊是旗山鎮,北邊與東邊分別是農業鄉的杉林與六龜;南邊以荖濃溪為界與屏東縣的農業鄉里港為鄰。全鎮有120平方公里,是屏東平原東北延伸的地區;此由屏東縣延伸過來的平坦地區,與東北至西南的山脈為界,形成一個楔形,適合水稻的種植。美濃鎮的轄區擴及至某些山區,亦即在平原北邊的一些丘陵地。
美濃鎮大部分的居民是客家人,而相鄰地區的居民則是以說閩南話...
作者序
總序
高雄地區的歷史發展,從文字史料來說,可以追溯到16世紀中葉。如果再將不是以文字史料來重建的原住民歷史也納入視野,那麼高雄的歷史就更加淵遠流長了。即使就都市化的發展來說,高雄之發展也在臺灣近代化啟動的20世紀初年,就已經開始。也就是說,高雄的歷史進程,既有長遠的歲月,也見證了台灣近代經濟發展的主流脈絡;既有台灣歷史整體的結構性意義,也有地區的獨特性意義。
高雄市政府對於高雄地區的歷史記憶建構,已經陸續推出了『高雄史料集成』、『高雄文史采風』兩個系列叢書。前者是在進行歷史建構工程的基礎建設,由政府出面整理、編輯、出版基本史料,提供國民重建歷史事實,甚至進行歷史詮釋的材料。後者則是在於徵集、記錄草根的歷史經驗與記憶,培育、集結地方文史人才,進行地方歷史、民俗、人文的書寫。
如今,『高雄研究叢刊』則將系列性地出版學術界關於高雄地區的人文歷史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既如上述,高雄是南臺灣的重鎮,她既有長遠的歷史,也是台灣近代化的重要據點,因此提供了不少學術性的研究議題,學術界也已經累積有相當的研究成果。但是這些學術界的研究成果,卻經常只在極小的範圍內流通而不能為廣大的國民全體,尤其是高雄市民所共享。
『高雄研究叢刊』就是在挑選學術界的優秀高雄研究成果,將之出版公諸於世,讓高雄經驗不只是學院內部的研究議題,也可以是大家共享的知識養分。
歷史,將使高雄不只是一個空間單位,也成為擁有獨自之個性與意義的主體。這種主體性的建立,首先需要進行一番基礎建設,也需要投入一些人為的努力。這些努力,需要公部門的投資挹注,也需要在地民間力量的參與,當然也期待海內外的知識菁英之加持。
『高雄研究叢刊』,就是海內外知識菁英的園地。期待這個園地,在很快的將來就可以百花齊放、美麗繽紛。
吳密察(國史館館長)
總序
高雄地區的歷史發展,從文字史料來說,可以追溯到16世紀中葉。如果再將不是以文字史料來重建的原住民歷史也納入視野,那麼高雄的歷史就更加淵遠流長了。即使就都市化的發展來說,高雄之發展也在臺灣近代化啟動的20世紀初年,就已經開始。也就是說,高雄的歷史進程,既有長遠的歲月,也見證了台灣近代經濟發展的主流脈絡;既有台灣歷史整體的結構性意義,也有地區的獨特性意義。
高雄市政府對於高雄地區的歷史記憶建構,已經陸續推出了『高雄史料集成』、『高雄文史采風』兩個系列叢書。前者是在進行歷史建構工程的基礎建設,由政府...
目錄
高雄研究叢刊序 I
導言 美濃、家庭與客家:簡介《家的合與分》一書 III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 黃宣衛
序言 1
前言 5
第一章 導論 9
歷史背景 11
社區組織 13
臺灣的傳統與現代化 16
第二章 村落 21
住家 21
人口 28
收養 31
招贅婚 34
親屬組織35
經濟 43
第三章 漢人家庭組織綜觀51
第四章 婚姻家庭 73
第五章 複合家庭組織 81
第六章 婚禮與婦女 113
第七章 分家 145
第八章 菸寮與中國的家庭 169
附錄 A 177
附錄 B 182
參考文獻 191
高雄研究叢刊序 I
導言 美濃、家庭與客家:簡介《家的合與分》一書 III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 黃宣衛
序言 1
前言 5
第一章 導論 9
歷史背景 11
社區組織 13
臺灣的傳統與現代化 16
第二章 村落 21
住家 21
人口 28
收養 31
招贅婚 34
親屬組織35
經濟 43
第三章 漢人家庭組織綜觀51
第四章 婚姻家庭 73
第五章 複合家庭組織 81
第六章 婚禮與婦女 113
第七章 分家 145
第八章 菸寮與中國的家庭 169
附錄 A 177
附錄 B 182
參考文獻 191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