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鄉村人民的文化與經濟成熟程度,獲致更全面的認識,就有必要針對這些依然相對較少被探索的鄉村社會、經濟與宗教生活,從事更進一步的研究;這樣的研究也能讓我們站在更佳位置,將鄉村文化連結到中國(臺灣)的城市文化。
作者簡介:
孔邁隆(Myron L. Cohen)
現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Professor of Anthropology,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Weatherhesd East Asian Institute, Columbia University)。研究領域為華人社會與文化,如經濟文化、民間信仰、家庭與親屬關係、社會變遷等議題。長期研究臺灣客家族群,尤其致力於高雄美濃客家族群探究。其研究以人類學研究觀點,透過婦女在傳統漢人家庭經濟中所扮演的角色、婚姻對家庭經濟生活的影響,及漢人社會中親屬、婚約、社區與國家的關係等研究面向,關照美濃地方客家宗族與家族經濟運作方式。曾獲臺灣客委會頒發「一等客家事務專業獎章」、美濃鎮公所頒發榮譽鎮民證書。主要著作有:《闔家與分家:臺灣的漢人家庭》(House United, House Divided: The Chinese Family in Taiwan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76).)、《親屬,婚約,社區和國家:從人類學的觀點透視中國》(Kinship, Contract, Community, and State: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Chin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亞洲問題的社會科學研究:教學指南》(Asia Case Studie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A Guide for Teaching (Routledge, 1993).)等。
章節試閱
清治臺灣瀰濃客家家庭的社經差異研究:
從歷史人類學論南臺灣客家社會
Social and Economic Differences Among Minong Families During Qing: An Essay on the Historical Anthropology of a Hakka Com- munity in Southern Taiwan
本論文是關於清治晚期南臺灣客家社會社經差異形式的初步調查成果。同時介紹來自這些資料分析及衍生的研究發現,所進行的更大型研究計畫,這項計畫更廣泛論及瀰濃地區在1895年之前的社會狀況(此地區即現今的臺灣高雄縣美濃鎮,日治之初估計約9,000名人口,而今日約有50,000名人口)。基於本文的論述目標,我援引了非常多樣的資料來呈現社會地位或資產的差異。就在日本佔領瀰濃僅僅數年之後的1902年所辦理的土地調查,使我們能將當時全部的地主依其持有地產大小與價值狀況作排序;1885年由鳳山知縣勒記於石碑的告示「端正風俗碑」,呈現當時從官府及瀰濃社群的角度所見的瀰濃仕紳階層的成員狀態,至少提及他們彼此往來的情形;一座在1890年的石碑載明了重建瀰濃土地公壇的捐題緣金者。姓名(及數額);一座在1894年樹立的捐獻功德碑刻有幾位瀰濃人士的名字,位於今日屏東縣內埔附近的西勢忠義亭,這裡是南臺灣客家社會的其中一個信仰及社群中心。
其他補充資料來自多種不同文獻來源、1971至1972年筆者與巴博德(Burton Pasternak)教授在美濃協同進行田野工作的紀錄、以及筆者在先前及此後多次造訪美濃的田野紀錄等。功名當然是清治時期社會地位的關鍵指標,也成為我這項研究急欲收集的目標,盡可能蒐集最多的清代瀰濃功名持有者資料。同樣重要的目標就是找出由清朝地方官府正式派任的人士──通常會事先徵詢功名持有者的意見──來綜理瀰濃地區地方日常事務的行政工作,一如在南臺灣其他各地,這些人士稱為「管事」或「經理」。在每個庄都有管事的情況下,在瀰濃各個不同區域的村莊結合起來,成為南臺灣客家地方團練組織「六堆」的其中一堆「右堆」,右堆就如同其他各堆及整個團結的六堆組織一般,具有多個領導職位,其中最重要者是總理及副總理。因此,可將晚清時期石碑所載明的捐獻實錄拿來跟土地資產持有資料相對照,最起碼可提供一項四個面向的分析,從土地產權、功名、正式官職(例如管事及總理),以及捐獻所呈現的地方公共事務參與等方面著手。這項分析的主要缺陷在於,土地調查資料未能完全呈現經濟生活各領域的資產所有權及參與程度,例如店鋪、糖廍及其他類似資產。同時,本分析也存在若干社會學層面的重大缺漏,例如在祖先法人或非祖先性質的擁有地產的宗教法人組織,或是有關灌溉、運輸或地方宗教等重要地方事業之中,具有影響力的正式或非正式職位。然而,我希望能在下文所呈現的可取得資料當中,能確實闡明一個看似悖論的東西,實際的社經階層化,以及依據社群成員最基本生存需求所產生的社群凝聚力,兩者是同時存在的。
晚清瀰濃社會地位排序與仕紳階層特質
在轉向對於前述的資料,特別是著重於經濟政治及社會性質的階層化與差異化進行分析之前(如前所述,依然是初步分析),我也想要描述這些資料來源。
土地調查
在1895年末,日本政府平定地方抵抗並實質佔領瀰濃地區後,就在1903年完成對現今美濃鎮所有土地的逐筆土地調查,這是全臺地籍大普查的其中一部分。以瀰濃地區而言,此次調查一共記錄並描述了7,243筆地籍。調查目的就是針對當時的土地所有權、相關權利與土地使用情形,無論是依法登記或依習慣法處置的現狀,提供完整詳實的細節。換言之,這項普查所提供的實錄絕大部分是清治時期土地權處置情形,在日本統治的頭七年僅發生極小改變,這項普查本身就是為了便於在日後執行更激烈的土地變革,諸如由日本政府廢止某些所有權與租約。
這些瀰濃土地調查資料已輸入數位資料庫之中。地籍登載事項均以中文輸入以便查認,並與下文提及的其他來源資料進行交互比對,例如日治初期戶籍登記與清治時期的碑文。我曾將這些土地調查資料運用在一篇正式出版論文(Cohen, 1993)以及另一篇論文,刊載在南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同事所編輯的書籍當中(Cohen, 1999)。地籍資料是以土地利用方式來區分歸類(按照水田、旱田、住宅與其他建地等類別)。土地所有權屬與權利設定均有載列:有許多田地具有各自的「大租」(田底)與「小租」(田面)擁有者;此外,所有權也經常「典」給他人,以至於單單一筆土地就具有為數可觀的個人或法人共同持有者,他們可能擁有某一種或其他類型的權利或主張。值得一提的是,對於某一處特定土地擁有所有權的各方,都是依據人名與住所來鑑別。許多共同持分的所有者或權利持有者並非個人,而是各種不同形態的法人組織:包括宗教組織(神佛會)、祖先祭祀組織(嘗、祭祀公業)及其他更緊密聚焦於社會公益事業的組織,例如橋會。
清治臺灣瀰濃客家家庭的社經差異研究:
從歷史人類學論南臺灣客家社會
Social and Economic Differences Among Minong Families During Qing: An Essay on the Historical Anthropology of a Hakka Com- munity in Southern Taiwan
本論文是關於清治晚期南臺灣客家社會社經差異形式的初步調查成果。同時介紹來自這些資料分析及衍生的研究發現,所進行的更大型研究計畫,這項計畫更廣泛論及瀰濃地區在1895年之前的社會狀況(此地區即現今的臺灣高雄縣美濃鎮,日治之初估計約9,000名人口,而今日約有50,000名人口)。基於本文的論述目標...
作者序
總序
高雄地區的歷史發展,從文字史料來說,可以追溯到16世紀中葉。如果再將不是以文字史料來重建的原住民歷史也納入視野,那麼高雄的歷史就更加淵遠流長了。即使就都市化的發展來說,高雄之發展也在臺灣近代化啟動的20世紀初年,就已經開始。也就是說,高雄的歷史進程,既有長遠的歲月,也見證了台灣近代經濟發展的主流脈絡;既有台灣歷史整體的結構性意義,也有地區的獨特性意義。
高雄市政府對於高雄地區的歷史記憶建構,已經陸續推出了『高雄史料集成』、『高雄文史采風』兩個系列叢書。前者是在進行歷史建構工程的基礎建設,由政府出面整理、編輯、出版基本史料,提供國民重建歷史事實,甚至進行歷史詮釋的材料。後者則是在於徵集、記錄草根的歷史經驗與記憶,培育、集結地方文史人才,進行地方歷史、民俗、人文的書寫。
如今,『高雄研究叢刊』則將系列性地出版學術界關於高雄地區的人文歷史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既如上述,高雄是南臺灣的重鎮,她既有長遠的歷史,也是台灣近代化的重要據點,因此提供了不少學術性的研究議題,學術界也已經累積有相當的研究成果。但是這些學術界的研究成果,卻經常只在極小的範圍內流通而不能為廣大的國民全體,尤其是高雄市民所共享。
『高雄研究叢刊』就是在挑選學術界的優秀高雄研究成果,將之出版公諸於世,讓高雄經驗不只是學院內部的研究議題,也可以是大家共享的知識養分。
歷史,將使高雄不只是一個空間單位,也成為擁有獨自之個性與意義的主體。這種主體性的建立,首先需要進行一番基礎建設,也需要投入一些人為的努力。這些努力,需要公部門的投資挹注,也需要在地民間力量的參與,當然也期待海內外的知識菁英之加持。
『高雄研究叢刊』,就是海內外知識菁英的園地。期待這個園地,在很快的將來就可以百花齊放、美麗繽紛。
吳密察(國史館館長)
總序
高雄地區的歷史發展,從文字史料來說,可以追溯到16世紀中葉。如果再將不是以文字史料來重建的原住民歷史也納入視野,那麼高雄的歷史就更加淵遠流長了。即使就都市化的發展來說,高雄之發展也在臺灣近代化啟動的20世紀初年,就已經開始。也就是說,高雄的歷史進程,既有長遠的歲月,也見證了台灣近代經濟發展的主流脈絡;既有台灣歷史整體的結構性意義,也有地區的獨特性意義。
高雄市政府對於高雄地區的歷史記憶建構,已經陸續推出了『高雄史料集成』、『高雄文史采風』兩個系列叢書。前者是在進行歷史建構工程的基礎建設,由政...
目錄
高雄研究叢刊序 I
導論 我所理解的孔邁隆與其學術 鍾秀梅 III
清治臺灣瀰濃客家家庭的社經差異研究:從歷史人類學論南臺灣客家社會 宋廷棟譯 1
瀰濃的法人:18 和 19 世紀臺灣的宗教、經濟與地方文化 賴伊凡譯 25
共享的信仰:清代南臺灣客家人的法人(嘗會)、社群與宗教 徐雨村譯 59
客家人或「客人」:試論在中國東南將方言做為社會文化變項 徐雨村譯 83
建構客家認同與客家族群身分,以 1963-2008 在臺灣美濃所見為例 郭揚義譯 125
參考文獻 139
高雄研究叢刊序 I
導論 我所理解的孔邁隆與其學術 鍾秀梅 III
清治臺灣瀰濃客家家庭的社經差異研究:從歷史人類學論南臺灣客家社會 宋廷棟譯 1
瀰濃的法人:18 和 19 世紀臺灣的宗教、經濟與地方文化 賴伊凡譯 25
共享的信仰:清代南臺灣客家人的法人(嘗會)、社群與宗教 徐雨村譯 59
客家人或「客人」:試論在中國東南將方言做為社會文化變項 徐雨村譯 83
建構客家認同與客家族群身分,以 1963-2008 在臺灣美濃所見為例 郭揚義譯 125
參考文獻 139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