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軍機處二百年歷史為主線,展示軍機處在清代歷史中的重要作用。
軍機處,它依賴於一套文書制度治理天下。
它沒有正式的工作人員,卻囊括了清朝最優秀的人才。
它非正式機構,卻執掌中樞二百年。
當雍正、乾隆兩朝國力蒸蒸日上之際,軍機大臣們跟在皇帝後面,躍馬揚鞭,開拓疆域,無不躊躇滿志。到了嘉慶、道光兩朝,大清已經開始走下坡路。面對此景,嘉慶、道光的選擇是守成,於是軍機大臣們也收斂了拳腳,小心翼翼地幫皇帝打點著江山,總算將大清國傳了下去。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四朝,是一個王朝由盛轉衰曲線圖的展示。在這個歷史過程,軍機處起著什麼樣的作用,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它襄贊了乾隆朝的十全武功,奮力應對著嘉道兩朝的大蕭條,它幫助大清度過了咸豐朝的最高危機,打開了同光中興的局面。
軍機處實繫大清國運之所在,它既確保了皇權的絕對統一,又能高效率處理各類事務。
如史學大師錢穆所說,軍機處作為皇帝私人秘書處,以密摺等形式形成秘密政治,使權力集中於皇帝一人之手,如此成為了「少數人」統治「多數人」的基礎。
軍機處二百年,一筆厚重的歷史,一群出類拔萃的人物,一堆有待挖掘的故事,一個全面而真實的軍機處。
本書特色:
【百家開講】系列
以現代觀點重新詮釋傳統智慧
惟以一人治天下,豈為天下奉一人--雍正皇帝
史上最勤勞的雍正皇帝創設了軍機處
它沒有正式的工作人員,卻囊括了清朝最優秀的人才。
它非正式機構,卻執掌中樞二百年。
它既確保了皇權的絕對統一,又能高效率處理各類事務。
後世的「國安會」、「X人小組」都有軍機處的影子!
★一部完整的大清帝王權力運作史,一個神秘機構的跌宕起伏。
★從雍正至宣統,國策大政皆出於此,親王重臣皆出於內。
★解密雍正至宣統年間清朝權力的核心。
★深挖歷史的眾多疑題,演繹近兩百年的政治風雲
如史學大師錢穆所說,軍機處作為皇帝私人秘書處,以密摺等形式形成秘密政治,使權力集中於皇帝一人之手,如此成為了「少數人」統治「多數人」的基礎。
本書以軍機處二百年歷史為主線,展示軍機處在清代歷史中的重要作用。
當雍正、乾隆兩朝國力蒸蒸日上之際,軍機大臣們跟在皇帝後面,躍馬揚鞭,開拓疆域,無不躊躇滿志。到了嘉慶、道光兩朝,大清已經開始走下坡路。面對此景,嘉慶、道光的選擇是守成,於是軍機大臣們也收斂了拳腳,小心翼翼地幫皇帝打點著江山,總算將大清國傳了下去。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四朝,是一個王朝由盛轉衰曲線圖的展示。在這個歷史過程,軍機處起著什麼樣的作用,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作者簡介:
袁燦興
江蘇靖江人,歷史學博士,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社會史,著有《中國鄉賢》《國際人道法在華傳播與實踐研究》《湘軍淮軍》等
章節試閱
前言
中國歷代皇帝所面臨的一個問題是,他們必須集中權力,以確保皇權獨尊;但他們又必須適度放權,以讓臣子去處理紛繁複雜的事務。在分權與集權之間,如何做好平衡,是考量皇帝執政能力的重要標準。
雍正登基之後,培養親信大臣,打擊朋黨,整頓吏治,又在思想領域打擊異端,爭奪輿論陣地,宣傳清廷統治的合法性。在這一過程中,雍正已開始構思創設一個政治機構,這個政治機構專屬於皇帝,由皇帝任命,唯皇帝是從。這個政治機構必須效率極高,又具備保密性,但卻沒有專屬府衙,也沒有專門官吏。它既能滿足皇帝集權的需要,又能高效地處理軍政,控制思想,預防朋黨。雍正七年,帶著這個機構的藍圖,在張廷玉的輔佐下,雍正一手創設了影響清朝國運、主持清朝大政一百八十三年的軍機處。
軍機處創設後,議政王大臣會議、內閣被徹底架空,皇權一統,乾綱獨斷。軍機處的負責人軍機大臣,由皇帝挑選內閣中的滿漢大學士、各部尚書、侍郎等親信大臣擔任。雖然名義上到軍機部上班是兼職,但基本上軍機大臣都在軍機處辦公。而自軍機處設立後,軍國大事概由軍機處負責。用兵時,由軍機大臣決定戰略方針,皇帝批准之後,再以諭旨發往前方。前方將領的請示,經由軍機處討論,奏報皇帝批准後,再發往前方執行。至於用兵時的兵馬糧秣、山川地形、人文地理之類,概由軍機處主持策劃,這便是後世參謀本部的雛形了。
在重要案件上,軍機處能越過刑部,取得法律執行權。軍機處審理案件,一種是由軍機大臣單獨審訊,將被審者押到內務府公署或步軍統領衙門內接受審問。另一種則由軍機大臣會同刑部審訊。案件涉及的都是當朝大員,故而交給軍機大臣來處理。軍機大臣還可以推薦重要職位官吏,從六部尚書到各省督撫,乃至地方官員,由軍機大臣開列名單,交給皇帝選擇。
軍機大臣權勢雖重,但伴君如伴虎,這也是份高風險的職業。軍機處的奠基者張廷玉不過因為上書乾隆,請他對自己配享太廟的資格做個保證,就招惹乾隆雷霆大怒,不得安生。訥親在金川前線,久戰無功,乾隆本來要讓他去邊疆充軍贖罪,不想因為他私底下的幾句牢騷話而送掉了自己的性命。咸豐朝首席軍機大臣賽尚阿,受命前往廣西鎮壓太平軍。出征之前,他自知要倒楣,竟然一路哭著出京。
軍機大臣之中,能長期坐穩,安享富貴榮華的,不外謹慎持身、不結黨營私之人。嘉慶朝擔任了十幾年首席軍機大臣的慶桂,性格平和,在中樞數十年,規規矩矩,不敢有絲毫逾越,毫無過失,一口氣幹到了七十九歲才退休。當時人認為他過於謹慎,近於迂腐,可嘉慶卻始終信任並重用他。被稱為「三百年第一福氣之人」的潘世恩,該說話時就說話,該磕頭時就磕頭,該閉嘴時就閉嘴,得享高夀,終身平安,後世子孫文章都做得好,孫子潘祖蔭還考中了狀元。潘世恩的蘇州同鄉彭蘊章,咸豐朝首席軍機大臣,老前輩潘世恩的那套功夫學不來,乾脆一言不發,官場人送外號「彭葫蘆」,也能做個太平宰相了。
軍機大臣之外,軍機章京是軍機處中不可忽視的角色。軍機章京的工作極多,如擬定諭旨、隨軍機大臣出差、參與審理案件等等,這些工作中,最為重要的是擬定諭旨。本來擬定諭旨是軍機大臣的任務,經過實際操作之後,這份工作也被轉給了軍機章京。將草擬諭旨的工作轉給軍機章京,一方面,有助於提高軍機章京們的積極性,給他們發揮才華的機會,以向皇帝、向軍機大臣們證明自己的才能。另一方面,也有利於軍機大臣專一於軍政事務,提高軍機處的工作效能與品質。就皇帝而言,也樂於看到軍機章京們起草諭旨,這樣可以適度分權,避免軍機大臣大權獨攬的現象出現。
軍機章京雖不似軍機大臣那樣聲名顯赫,標榜於史冊,但他們在當時職責重大,擔任撰寫諭旨,整理政令、檔案工作,並因其職位之重要,而在官場中可獲得更多的升遷機會。從軍機章京走出來的首席軍機大臣就有訥親、阿桂、慶桂、文孚、賽尚阿、穆蔭、彭蘊章等人。據統計,清代由漢軍機章京升為軍機大臣者有三十三名之多。軍機章京們在政治上的輝煌前途,也吸引了更多的人才投身其中,並視軍機章京一職為人生的榮耀。
總體而言,軍機處雖然有權勢過人如和珅者,卻從未能對皇權形成任何制約,更遑論威脅。軍機處它不是正式的機構,軍機大臣不是正式的官銜,既可以說它有權,也可以說它無權。只有皇帝最信任的大臣,才能入軍機處。而在軍機處之中,軍機大臣所處理的一切事務,都是皇帝交付的,他們只是皇權所操控的木偶,並不具備任何主動性。在軍機處的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皇權與相權激烈對抗的現象,也從來沒有軍機大臣的權勢囂張到不可控制的程度,這可以說是軍機處最成功的地方。
軍機章京們曾發出豪言:「起家詞賦皆先澤,報國文章在此身。書生蠅頭鑽故紙,不輸沙場斫賊刀。」軍機大臣又是些什麼樣的人物?他們對待新事務的態度又是如何?軍機處日常如何運作?軍機大臣與軍機章京們的心態又是如何?曾影響大清國運的軍機處,在清末時節能否經得起歷史的考驗?
歷經一百八十三年的軍機處,一筆厚重的歷史,一群出類拔萃的人物,一堆有待挖掘的故事,在《如何以一人治天下》之中,我將努力給讀者朋友們展示一個全面而真實的軍機處。
「一人治天下」的夢想
紫禁城的乾清宮廣場西側,靠近隆宗門,有一排簡陋的平房。與金碧輝煌的宮殿相比,它頗顯寒酸,遊客們也大多會忽略它。然而,別看它不起眼,它卻是大清帝國一百八十餘年的決策中樞。
它就是軍機處。
軍機處為清朝獨有,首創者乃雍正皇帝。雍正為何要設立這麼一個「中央軍事領導小組」?根本原因是想有效發揮君主集權的優勢,而導火線是一場發生在帝國西北邊陲的戰爭。
事情起于雍正二年(公元一七二四年),青海和碩特蒙古首領羅卜藏丹津叛亂,被年羹堯、岳鍾琪蕩平。羅卜藏丹津逃亡準噶爾。準噶爾是清廷的老對手了。康熙皇帝都披掛上陣,三次御駕親征準噶爾。
雍正四年,內政整肅完畢,皇帝準備對準噶爾用兵。
雍正七年,戰爭爆發。軍情如火,需立即處理,且必須保守秘密。但當時的政治機構卻不盡人意。清承明制,以內閣為國家行政中心。內閣設於紫禁城太和門外的文淵閣附近,而雍正皇帝在養心殿處理政務、就寢,兩者相距一千餘米。宮禁重重,手續繁多的處理流程,極易延誤時機;而軍報到京,先經內閣,也容易洩露機密。於是雍正以需要一個密近的處理機關為藉口,在隆宗門一帶的牆根搭建了一排平房,始稱軍需房,後改稱軍機房,又改稱軍機處,遴選心腹允祥、張廷玉、蔣廷錫三人秘密辦理軍務。
打開故宮地圖就能發現,隆宗門位於乾清門廣場以西,正北面就是雍正皇帝的寢宮——養心殿,兩者相距不足五十米。一千米到五十米,從內閣到軍機處,距離的縮短意味著政務處理的快捷,也意味著權力向皇帝集中。
軍機處的房子,和宮牆之間有兩米空隙。據說這裡曾有一條通往養心殿的專用通道。這條路穿過宮牆,經過御膳房,直達養心殿。如今在御膳房的宮牆,依然留有通道的痕跡。心急的雍正皇帝將軍務處理中心遷到自己附近還不夠,還要鑿出一條便捷往來的孔道。雍正的亟亟求治之心,乾綱獨斷之望,顯露無遺。
西北戰事結束後,雍正並未撤銷軍機處,反而在第二年增設辦理文書事務的「小軍機」——軍機章京;雍正十年,又鑄軍機處印信,儲於大內。一個臨時機構,為何能存在如此之久,影響如此之大?因為皇帝憑藉軍機處,掌握了「乾綱獨斷」的技術,破解了集權統治的難題。
創設軍機處,既是對準噶爾用兵的需要,也是集中權力的需要。軍機處創設之後,早先的議政王大臣會議徒具虛名,議政王大臣成了虛銜,無應辦之事,有名而無實,在乾隆年間最終被裁撤。南書房雖仍為翰林入值之所,但已不參與政務,主要負責文辭書畫。但入南書房行走卻一直是清代士人心中的最大榮耀,皇帝也常讓親信大臣入南書房作為獎勵。
雍正帝養心殿的西暖閣,是雍正皇帝處理政務,批閱奏章的地方。牆壁上懸掛著一副雍正手書的對聯,十分醒目:惟以一人治天下,豈為天下奉一人。皇帝不加掩飾地表達了他對集權的渴望。那麼,他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秘密在於軍機處的三個字:「勤」、「速」、「密」。雍正追求高效。軍機處一成立,雍正皇帝就規定,不管有多少公文,必須在當天完成。即便一天的奏摺多達幾百件,也必須連夜處理完畢。皇帝如此嚴格要求,軍機大臣的工作就很辛苦了。
王文韶是清末的一位軍機大臣。在他的日記中,留下了軍機大臣辛苦工作的記錄。每日寅時初(淩晨三點)天還沒亮,王文韶就要入值軍機了。光緒七年的元旦,他淩晨二點就到了值廬(軍機處所在地),直到早晨七八點才能稍微緩一口氣,休息一下。夜裡辦公腹中饑餓,軍機大臣們會在離家前先吃好夜宵。皇帝也考慮得很周到,軍機處辦公室的門廊下,總會擺放著一盤盤燒餅油條,供大臣們充饑。
淩晨三點,紫禁城內一片漆黑,唯有軍機處值廬中燈火通明。不過,最辛苦的人不是軍機大臣,而是負責撰擬諭旨和管理檔案的軍機章京。軍機處成立後,權責日重。舉凡政治、軍事、經濟、外交事務,莫不經過軍機處,單憑幾個軍機大臣已經處理不過來了。於是軍機處成立的第二年,就增設軍機章京。起初軍機章京無定額,從內閣中書、筆貼式等官員中選調。
嘉慶四年(公元一七九九年)起,定軍機章京滿漢各十六人,分為滿漢各兩班。每班的領頭稱為「達拉密」,由他領著章京們在軍機處值班。通常情況下,滿漢章京輪流值日,每班值兩日。即便是大年初一,軍機處也要當差入值。
軍機處最強調效率與速度。軍機大臣的工作流程,生動地展示了這裡的「速度與激情」:軍機大臣入值後,約莫五六點鐘,天剛濛濛亮,就要去養心殿面見皇帝,聆聽皇帝對政務的處理意見,這叫「承旨」。皇帝在徵詢軍機大臣對政務的意見後下達指示,軍機大臣就會急匆匆趕回五十米以外的軍機處,將皇帝的意思「述旨」給軍機章京,章京們走筆如飛,執筆「擬旨」。軍機大臣拿著擬好的諭旨,再趕回養心殿報皇帝批准。一來一去,不過一個時辰,許多政務就處理完了。
軍機大臣是跪著「承旨」的。久跪辛苦,大臣們總結了一些小竅門。比如說他們會在膝蓋處的圓夾布中置棉絮為襯裡,這樣跪著就不疼了。為了免除終日長跪,軍機大臣們還練就了簡明扼要的本事:無論事情多複雜,一定三句話內講完,免得皇帝再問。皇帝批文封好後,就會加蓋軍機處大印,並寫明驛遞日行里數,交給兵部發驛馬傳遞,或每日行四五百里,或六百里加急,飛奔的駿馬帶著皇帝的批文,在帝國的驛道上絡繹不絕。憑著這套交通系統,中央集權的觸角伸向帝國各方。
「密」,是軍機處的最大特點。軍機處成立後,雍正三令五申地告誡屬下「臣不密則失身」的道理,並規定軍機處外面由護軍把守,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太監宮女,都嚴禁私入。甚至服務人員,也規定必須是十五歲以下不識字的小太監,稱為「小么童」,十五歲之後,就立刻換新人。而占軍機處文書大宗的「廷寄」,與文武大臣向皇帝呈遞的「奏摺」,更是改變了古代中國長期以來的公文慣例。
今天,「上朝批摺子」是人們對皇帝工作的主要印象。殊不知,清代之前的皇帝,是「不批摺子」的。奏章擺在皇帝案頭,需經過複雜的流程。以明朝為例,當時地方各省及中央各部的上行公文,若有關公事的,叫「題本」;有關私事的,叫「奏本」。這些「本」首先要匯總到相當於行政院秘書處的通政使司,然後交給內閣。內閣先「票擬」附上處理意見,與奏本一同送達皇帝審批。皇帝用朱筆寫下意見後再發給內閣執行,這叫「批紅」。
明朝中葉後,皇帝對政務懈怠,往往將「批紅」權力交予司禮監,讓首席秉筆太監按照皇帝的意思作「朱批」。明朝這套政務處理流程,雖然開了太監參與朝政的後門,也對皇權形成了制約。因為內閣首先閱覽奏章,在皇帝過目之前,就擬定了意見。即便皇帝駁回了內閣的「票擬」,內閣也會想法子補救。慢慢地,內閣首輔變成事實上的宰相。如果他與首席秉筆太監關係密切,且皇帝年紀幼小,那麼,決策權就掌握在內閣首輔手中。例如萬曆年間的張居正,屬下官員上「奏本」,內閣依張居正的意思「票擬」,政治盟友馮保控制的司禮監再「批紅」,「萬曆新政」就這樣雷厲風行地推行開了。
為了避免自己被內閣蒙蔽,康熙中期發明了奏摺制度——皇帝親信秘密地直接呈遞報告,皇帝通過秘密報告,掌控全域。奏摺繞過了內閣,這保證皇帝不受干擾地貫徹自己的意志,實現權力集於君主一身。
雍正完善了奏摺制度。他不僅將有權寫摺之人擴展至大學士、各省督撫、藩、臬、提、鎮,也在保密措施上下足了功夫。首先,密折均直達御前,中間不經過任何人轉手;而且密折只能由皇帝一個人批閱,即便是軍機大臣也不能過目。
在《朱批諭旨》前言中,雍正自得地說:「此等奏摺,一字一句皆出朕之心思,無一件假手於人,亦無一人贊襄於側。」大臣與皇帝之間的密摺與朱批,由特製匣子傳遞。大臣與皇帝一人一把鑰匙,除此之外,沒有人能夠打開匣子。即便如此,雍正還要諄諄叮囑臣下不要洩露密折內容。鄂爾泰是雍正最信任的寵臣之一,雍正在給鄂爾泰的侄子鄂昌奏摺的朱批中告誡他,「不可令一人知之,即汝叔鄂爾泰亦不必令知。」就是朱批過的奏摺,雍正依然不放鬆,還下旨要求具奏人在一定時間內交回宮中保存,本人也不得抄錄留底,否則嚴懲不貸。
那麼,朱批後的奏摺是如何到達具奏人手中的呢?靠軍機處。軍機處收到朱批奏摺後,先由軍機章京將奏摺連同朱批謄寫一遍,加以保存;原件則密封裝好,直接傳給上摺大臣。有些摺子,皇帝當天沒有考慮周全,就「留中」不發;另一些極為機密的,只錄「另有旨」,連副本也不保存。
雍正靠密摺瞭解下情,推行新政,震懾臣下,清明政治。舉凡氣候、糧價、養廉、水利等,密摺是無所不包。除了這些,精力充沛的雍正還喜歡插手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大臣也望風希旨,投其所好。雍正六年六月,河南府孟津縣居民翟世有,撿到陝西棉花商人秦泰一百七十兩銀子,沒有私自獨吞。時任河南山東總督的田文鏡在奏摺中向雍正陳說此事,皇帝批示,這是田文鏡你教化有方,真是國家的祥瑞,朕很高興。由於地方大員多有密摺具奏之權,雍正樂得他們互相牽制,相互監督。王紹緒由鄂爾泰舉薦出任廣州提督,雍正擔心他過於「善柔,行小惠沽名釣譽」,於是讓廣州將軍石禮哈監察王的表現。在接到石禮哈「王紹緒念念不忘聖恩,勤於辦事」的回奏後,雍正依然疑慮重重,又詢問了兩廣總督、署理廣州巡撫的意見。得到廣州巡撫傅泰的肯定意見後,方才罷了。
任命一位廣州提督,就要耗費皇帝如此的心神。在天威罩頂的震懾下,雍正力推的新政,如攤丁入畝、改土歸流等,也轟轟烈烈地推行下去了。自雍正朝始,密摺政治成為清朝政治的主流。軍機處扮演樞紐的作用,對於大清帝國走向盛世,功莫大焉。
雍正憑藉軍機處「以一人治天下」,同時也將重擔放在肩頭。清朝皇帝普遍勤政,而雍正是其中最突出的。雍正四年五月,皇帝在上諭中感慨地說道,皇考每日上朝,已經是勤政的楷模了;而朕,每天從清晨工作到深夜,又有過之。白天,雍正帝接見大小官員,披覽章奏;晚上在青燈下,還要閱讀各地的密摺,多至二三十件。
據統計,雍正當政十三年,至少批閱過奏摺兩萬兩千餘件,題本十九萬餘件,寫下了千餘萬字的批語。與他的父親和兒子不同,雍正從未南巡錦繡江南、圍獵木蘭圍場。除了生日放假一天外,他就是一架工作機器。君主集權的背面就是放棄休息、勤於政事。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皇帝暴死於圓明園,大位傳給寶親王弘曆,新帝年號乾隆。在乾隆皇帝時,軍機處徹底成為了皇帝的左右手,軍機大臣徹底成為了皇帝的高級秘書。
前言
中國歷代皇帝所面臨的一個問題是,他們必須集中權力,以確保皇權獨尊;但他們又必須適度放權,以讓臣子去處理紛繁複雜的事務。在分權與集權之間,如何做好平衡,是考量皇帝執政能力的重要標準。
雍正登基之後,培養親信大臣,打擊朋黨,整頓吏治,又在思想領域打擊異端,爭奪輿論陣地,宣傳清廷統治的合法性。在這一過程中,雍正已開始構思創設一個政治機構,這個政治機構專屬於皇帝,由皇帝任命,唯皇帝是從。這個政治機構必須效率極高,又具備保密性,但卻沒有專屬府衙,也沒有專門官吏。它既能滿足皇帝集權的需要,又能高效地處理...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雍乾盛世
「惟以一人治天下,豈為天下奉一人」秘密在於軍機處的三個字:「勤」、「速」、「密」。 雍正憑藉軍機處「以一人治天下」,同時也將重擔放在肩頭。
在乾隆皇帝時,軍機處徹底成為了皇帝的左右手,軍機大臣徹底成為了皇帝的高級秘書。自創設後,軍機處對保密工作格外重視,但軍機處在人事制度上的弊端,決定了很難避免洩密。雖然乾隆屢屢整頓,但軍機處洩密事件卻是層出不窮。
「一人治天下」的夢想
軍機處奠基者張廷玉,一世殊榮,晚景不保
被斬的首席軍機訥親、謹慎保身的傅恆
軍機章京榮辱路,機會就是風險
貪腐軍機于敏中與太監洩密案
第二章 嘉道蕭條
嘉慶對於軍機處的系列改革,起到了撥亂反正之效,使皇權得到了加強,也使軍機處在制度與法律上被確認下來。但在統治上,嘉慶篤信守成,既然官員任用機制不能變革,選用的多數還是庸碌之徒。當運動式的反腐結束之後,官員們照樣貪污。既然不能開源節流,國庫照樣還是拮据。當歐洲開始工業革命時,清國還在原地踏步。
平心而論,道光可能平庸,但他絕不昏庸;他也想有所作為,卻無能為力。他無法開源節流,那就勒緊腰帶,節儉治國。他也無法大力改革,只能小心翼翼,清靜無為
和珅的竄起與跌倒
嘉慶新政春風、軍機處重訂規則
庸懦無膽道光帝配上木訥宰相曹振鏞
善於揣測皇上心意,保守無為的「秦檜再世」穆彰阿
禁煙引發的黨爭、三千年未有之變局
第三章 苦命咸豐
咸豐登基之後,朝中格局,又是一番大變,軍機處也被重新洗牌。在祁寯藻主持下,軍機處作了新一輪的整頓。此次整頓共涉及九項內容,涉及軍機處的各種具體事務。由此次軍機處整頓的內容來看,主要涉及的還是保密事務。自雍正七年軍機處創設以來,每個皇帝都對軍機處的洩密事件加以打擊整頓,可還是無法根絕軍機處洩密。
常有史學家云咸豐為苦命天子,一個十九歲的青年,繼承了無限的權力,而前代帝王所積累下的無數問題,在他登基時全部爆發,咸豐打破祖先定下的規矩,讓弟弟恭親王奕訢入軍機處,擔任首席軍機大臣。
肅順崛起之後,在政壇一方面打擊滿人大員,另一方面則予漢人督撫以大力支持。從長期歷史來看,地方督撫崛起,漢人大臣勢力擴張,將在以後的歷史中完成終結滿人的統治。
咸豐大洗牌、穆黨失勢落馬
整頓軍機、無奈而退祁寯藻
不知兵、無將略的欽差大臣賽尚阿
內憂外患,親王破例再入軍機
架空軍機,奏摺著與肅順看
兵敗如山倒,英法聯軍帶來的變局
熱河密札與辛酉政變
第四章 同治中興
同治一朝在後世的標籤是「中興」:一是鎮壓了太平天國與各地的起義,二是由洋務運動而開啟了求富求強之路。至於同治帝,他在整個同治中興中無足輕重。
慈禧野心勃勃,善於玩弄權術﹔奕訢控制了內府、外廷、宗室,其權力之大,為清代前所未有。
辛酉政變之後,文祥協助恭親王辦理洋務,主要有幾個創舉:一是參與創設總理衙門,二是開辦並扶持同文館。同治一朝,雖然邊境屢屢起釁,終究未釀成影響國運的大戰,也是文祥主持總理衙門之功。
同治元年:兩宮垂簾、權集恭王
洋務運動與文祥之歎
總理衙門:影子軍機處
慈禧奪權,叔嫂決裂
帝師清流:李鴻藻守孝風波
同文館之爭:既是衛道也是政爭
天津教案:恭王(洋務派)與醇王(清流派)的鬥爭
「此位讓爾如何?」--折騰皇帝同治
第五章 南北黨爭
光緒朝前期,軍機處中形成南北兩黨,南以沈桂芬、王文韶為中心,北以李鴻藻為中心,雙方展開爭鬥。在清流的輔助之下,李鴻藻最終鬥敗南黨,在軍機處中獨大。清流之肆虐,既是軍機處內部分歧,彼此傾軋,遂利用清流為鬥爭工具,也是慈禧特意縱容,以分化瓦解,利於政治操控的結果。
軍機處新人:一枚油浸枇杷
從政爭到黨爭:沈桂芬惡鬥榮祿
李鴻藻與翰林清流出擊
怪老頭左宗棠入樞
雲南報銷案:南黨大挫敗
第六章 清流求戰
自奕訢去職之後,軍機大臣們惟慈禧心意是從,慈禧獲得了無可挑戰的地位。晚清亂局,慈禧擅權,實肇始於甲申。
由甲申而有甲午朝局之變,由甲午而有戊戌政局之變,由戊戌而有庚子之變,由庚子而有辛亥革命之變,大清的命運由此而定。
甲申易樞:恭王再退,慈禧擅權
揣摩上意,太后心腹孫毓汶
甲午分歧、敗戰賠款
變法的祭品:戊戌四章京
第七章 清末亂局
光緒朝軍機處內紛爭不斷,前有沈桂芬、李鴻藻之爭,再有翁同龢、孫毓汶之爭,到了末期,又有奕劻、瞿鴻禨之爭。丁未廢除科舉的政潮,也夾雜著直隸總督袁世凱與兩廣總督岑春煊的紛爭
自庚子變亂後,在內外壓力之下,清廷不得不表態,將推行改革。至於改革如何推行,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清廷不能預測。改革涉及到哪些實際內容,清廷也很模糊。
皇權難敵民意,宣統三年(西元一九一一年)四月初十,責任內閣成立,軍機處告別歷史舞臺。
慈禧的權術與對八國開戰的決策
兩宮狼狽西狩、軍機處在西安
死榮祿,生奕劻:不好打的慶親王
廢除科舉,丁未政潮
遲來的張之洞,勉力抑制滿人親貴
民意高張,資政院肉搏軍機處
皇權末路:責任內閣取代軍機處
京華煙雲:一名軍機章京的追憶
參考書目
後記
前言
第一章 雍乾盛世
「惟以一人治天下,豈為天下奉一人」秘密在於軍機處的三個字:「勤」、「速」、「密」。 雍正憑藉軍機處「以一人治天下」,同時也將重擔放在肩頭。
在乾隆皇帝時,軍機處徹底成為了皇帝的左右手,軍機大臣徹底成為了皇帝的高級秘書。自創設後,軍機處對保密工作格外重視,但軍機處在人事制度上的弊端,決定了很難避免洩密。雖然乾隆屢屢整頓,但軍機處洩密事件卻是層出不窮。
「一人治天下」的夢想
軍機處奠基者張廷玉,一世殊榮,晚景不保
被斬的首席軍機訥親、謹慎保身的傅恆
軍機章京榮辱路,機會就是風...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