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集作者十五年來實際臨床診療案例,尤其針對骨折、脫臼及一些棘手的問題,皆有清楚深入的描述。針對醫師在臨床診斷與治療上常會出現的診斷偏差與治療不周全現象,給予完整的陳述,不論在內科、外科、傷科及骨科之間存在的相關性皆有緊密的連結。書中幾近完整地列出臨床常見之骨傷疾病,更強調治療方法與發生原因,可使臨床診療更周全、效果更顯著,讓臨床醫師能確實掌握疾病的治療,在學習醫術上更能得心應手。
作者簡介:
李東煌
現職:高堂中醫聯合診所院長
中華民國中醫診療醫學會常務理事
高唐醫療研究中心主任
學歷: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
中國醫藥大學藥學系畢業
經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社團特約講師
臺中市中醫師公會特聘講師
臺中市勞工局及社會局特約醫學美容講師
榮獲97年度臺中市好人好事代表
專長 :
脊椎矯正
脊椎盤凸出症
脊椎滑脫症
骨折
脫臼
外傷處置
各種關節病變
章節試閱
第一節 關節炎
在臨床門診中關節的病變,雖然不是骨傷科的主要病患來源,但在一些棘手的門診中卻是常見的原因,尤其是治療療效不佳、久病、受傷後遺症、誤診或不當之治療方式,甚至隱藏性疾病都是門診中常見易失敗的原因。為了使醫師在門診中更能得心應手,雖然本章節疾病不算是主要就醫病群,但若能清楚了解則失敗機率自然下降許多。在本章節中將介紹下列四種常見的關節炎:
1. 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Oa)。
2. 風濕性關節(Recumatoid Arthritis,Ra)。
3. 外傷性關節炎(Traumatic Arthritis)。
4. 血友病的關節炎(Hemophilic Arthritis)。
一、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OA)
A. 簡介
骨性關節炎分為繼發性骨性關節炎和原發性骨性關節炎。繼發性骨性關節炎局部病因是因軟骨退變而發生的骨性關節炎,導致原因有關節內骨折、關節發育不良、關節外畸形、關節不穩定、醫源性、肥胖超重、過去有關節感染、關節過度使用、肌肉無力,骨性關節炎通常發病原因不是一種而是多種因素相互交織產生。常見於骨折受傷時,骨折復位不完全及或骨折合併脫臼,脫臼復位不佳造成,常見於手術固定或石膏固定過久關節僵硬造成。是臨床中最大宗的骨性關節炎來源,在中醫傷科門診中存在痼疾之病患中佔多數尤其是老年人或是勞力工作者。
原發性骨性關節炎致病原因不清楚,為生理性骨關節軟骨退化,在體力勞動者和婦女上比較常見,通常和年齡、遺傳、體質肥胖超重的老年人、免疫異常、軟骨代謝和其他因素有關聯。也和骨內靜脈淤滯、骨內壓作用、遺傳有關係。骨性關節炎是最多、最常見的關節病變,又稱為退化性關節疾病(Degenerative Joint Disease,DJD)
,為軟骨受損所造成,其特性如下:
1. 原因不明,而病程進展非常慢。和職業有關
,因運動員常發生。
2. 多半在晚年發作,50多歲才開始有症狀出現。
3. 局部的退化、硬化(Sclerosis)並且形成骨贅(Osteophyte),最後造成變形。
4. 可分為兩類:
a. 原發性(Primary):最主要的部分。原因不明,軟骨隨年紀增加而退化。
b. 續發性(Secndary):其他原因、如感染、
風濕性關炎、血友病關節內出血等造成。
B. 病因及好發部位
1. 病因不明,但好發於以下部位:
a. 脊椎的下段部分,即腰椎。
b. 髖關節(Hip Joint)。
c. 膝關節(Knee Joint)。
2. 易患病的因素:
a. 年紀:中年人,55~65歲佔85%。
b. 性別:女性稍微多一點。
c. 遺傳;有人報告說有關,但未定論。
d. 體重,肥胖者發生率約為2倍高。
3. 誘發的因素:
a. 發炎的過程:如風濕性關節炎。
b. 代謝性的異常,如:
(1) 痛風(Gout)為尿酸(Uric Acid)沈積所引起。
(2) 黑尿性褐黃病(Alkaptonuric Ochronosis)。
(3) 血色素沈著病(Hemochromatosis)。
c. 生物力學因素:
(1) 環狀的負載(Cyclic Loading)。
(2) 結構的異常。
(3) 排列不齊(Malalignment)。
(4) 異常的壓迫力。
(5) 關節長期固定不動。
d. 內分泌:打太多類固醇會使軟骨受損。
e. 化學藥劑:會造成軟骨受損。
f. 反覆出血:會造成沾黏。
g. 年紀念大愈易罹患。
第一節 關節炎
在臨床門診中關節的病變,雖然不是骨傷科的主要病患來源,但在一些棘手的門診中卻是常見的原因,尤其是治療療效不佳、久病、受傷後遺症、誤診或不當之治療方式,甚至隱藏性疾病都是門診中常見易失敗的原因。為了使醫師在門診中更能得心應手,雖然本章節疾病不算是主要就醫病群,但若能清楚了解則失敗機率自然下降許多。在本章節中將介紹下列四種常見的關節炎:
1. 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Oa)。
2. 風濕性關節(Recumatoid Arthritis,Ra)。
3. 外傷性關節炎(Traumatic Arthritis)。
4. 血友病的關節炎(Hemoph...
作者序
自序
李東煌內科心法:
醫原無內外,常存結構理,不識結構因,終致起竇疑,
病起一真理,不知真理何,妄斷氣與血,定生百家音,
見氣勿補氣,見血妄清血,喘生休耗氣,痰生化痰起,
眩暈用通竅,不明內外理,難成真理醫,明得醫源因,
病去不遠矣,以此傳世醫,盼吾中道人,刻刻存心底。
李東煌整脊心法:
整脊心法,兩點一線,以線成圈,太極畫圓,
圓則為潤,方則銳現,圓潤無角,方銳多刺,
無角通融,多角生鋒,圓融無害,鋒芒傷身,
吐納調和,醫病相融,藉力使力,身柔指軟,
切線為向,折線成弧,提拉之間,化力為安。
腦、脊髓是維繫人類生命活動不可或缺之中樞神經系統,好比是一個國家之中央政府,四肢則為地方政府。人類之所有生命活動皆靠腦、脊髓來發號司令,經由周邊神經系統來完成,若中央政府無法發號司令時,地方政府便無法執行其任務,例如腦中風,使肢體偏癱。若地方政府未將地方事務向中央反應,例如末梢神經壓迫,使肢體無力反應失常,若只是短暫現象則只是協調不佳,但若時間一久可以導致週邊癱瘓、不聽使喚,人體亦然。四肢末梢長久不活動會讓腦部以為四肢不存在而減少血液之供應,最後骨質流失而產生骨質疏鬆症。
腦、脊髓之活動常常需要依靠脊椎旁之神經反應來達成,若脊椎受傷或受壓迫則人體之一切活動皆無法獲得協調,導致生活機能受影響。在本人強調之所謂「臨床結構醫學」中,包含臨床生理學、病理學、解剖學、神經解剖學、物理學、數學、能量醫學等牽涉動能、位能、熱能之能量轉換概念,應用在受傷機轉、治療步驟及病情嚴重程度之判斷及內經中自然能量與人體能量間之平衡,用於預測預後是否良好之評估,其中尤其強調針對脊椎受傷或錯位,而導致身體活動功能受影響更是明顯。總括一切,此「臨床結構醫學」之概念,包含有形之結構及無形之能量與人體之生理運行及大自然之運轉,更包含宇宙間之自然法則與中醫內經及道家天人合一之觀念,其中不可忽略的是影像倒轉之運用。
因人體所有內臟器官之神經控制皆由脊椎分出,若支配某器官功能的神經相對應之脊椎產生錯縫或位移或甚至受到擠壓,則神經會受壓迫且傳遞之訊號將出現雜訊,可引起受其支配之器官功能短暫性失常,若受壓迫時間持續加長,亦可能加重器官之負擔,而表現出臨床器官功能障礙之症狀,此時在生化檢驗下可能出現異常之報告,在此情況下問題其實已存在許久,只是並未被發覺而已。
支配器官之神經,好比是連接音響喇叭之電線,若電線受壓迫或甚至破損,則音響便可能出現雜訊,電線受壓迫或受損過久,甚至導致音響無法發聲,此為周邊神經受損之現象。若受壓迫之線路是連接主機之部分,則音響主機便無法正常使用,時間經過太久甚至導致音響報廢,此為中樞神經系統受損之現象。
在臨床案例中,不難發現大部分疾病之產生並不分內、外、骨、傷科,常是外感及內傷二因素所造成。內傷,即因平時姿勢不良或過度使用同一部位,或生活過度疲憊身體機能處於較低能量之狀態,或用力不當。而外感,即如同外力所造成,例如跌倒、車禍等等情形,使人體脊椎或關節疲乏或錯位,尤其是脊椎受影響更是嚴重。
當病患到醫院就醫時,又因對疾病之描述不甚清楚或醫師不解疾病之本質,常導致療效不佳而延誤病情。況且,現今之醫學常是分科過於細膩,在科與科之間的相通或關聯並不甚清楚,常把人體分成許多部分來治療,又將各部分細分為更小部分來看,但從優點來看,是更透徹地看清人體,分工更細膩相對更專精,但卻有忽略人體各器官、神經、血液運行之不可個別分開之特點,常常無法將人體疾病之相關性連出一個脈絡,此時更是因小失大。
就一個臨床上非常常見之病症「頭痛及頭暈」來看脊椎之解剖概念,從脊椎之側面圖及頸椎血管解剖圖發現,頸椎共七塊而頸椎兩側之動脈及血管及神經因頸部肌肉較少且頸椎椎體較小,因此這些軟組織與頸椎之距離也相對較近。當頸椎產生輕微之小面關節錯位時,容易導致血液在瞬間無法立即連續供應頭部,且頸動脈到頭部兩側時便分支為小動脈,因此在血流瞬間減少之情形下,會在頭部兩側出現血管擴張壓迫之情況,當發生頭痛時,按壓兩側太陽穴會發現血管阻力增加,且頭痛時常會發生在氣溫忽然改變之季節或夏天酷熱之天氣,進出室內、外或冷氣房,因血管擴張受阻而引起,這是一般人常有之困擾,發作之時會先出現頸部僵硬或沈重之感覺,說明頸椎有錯位之情形。
但若在第四、五、六胸椎有錯位時呼吸會有胸悶之現象,若合併頸椎之錯位時會因呼吸困難,使肺部空氣無法循環而缺氧,加上頭部血管擴張不易而引起頭暈之病症。因此若單是頸椎錯位可能導致頭痛,但若合併胸椎錯位則可能導致更嚴重之眩暈,常被誤診為梅尼爾氏症。
圖A-1脊柱側面圖
圖A-2 頸椎血管解剖圖
在治病之過程中,疾病之表現,除了明顯外傷、肢體殘缺或扭、挫傷外,常由內科方向之器官功能障礙來表現。例如頭暈、頭痛、呼吸困難或心跳加快、胸悶、喉中異物感、眼睛疲倦、眼紅、耳鳴、甚至心悸等等諸如此類方式來表現。但如上述卻是脊椎問題導致,西醫方面可能遍尋生化檢驗或X光檢驗,甚至MRI檢查皆無臨床發現,而中醫則依辨證論治方向,參考古今各派理論及條文用盡心思,但仍不得其門而入。因西醫無整體概念而中醫則無解剖概念,若兩者可互相配合,取其長而去其短,則現代醫學必定強過古代,現代醫師必勝過歷代醫師。
醫師若無「臨床結構醫學」之概念,則往往一直只用藥物治療,效果常是不佳,似乎遇到不少醫療上之瓶頸。也因此種情形,從古到今一直不斷重複出現,因治療效果不彰,因此,百家爭鳴各派理論不斷湧出,如在內科方面,繼傷寒論之後仍因無法解決臨床面臨之各種問題,先後出現金元四大家,甚至又有近代火神派之發表。疾病之事實只有一個,但因對事實之不解才出現各種推論,此便是各派醫學理論林立之故。
古代中醫學不似西方醫學,具有人體解剖概念,對疾病之解釋,幾乎僅以症狀配合外感或內傷等理論來思考,全無解剖理論配合,通常無法完全掌握疾病之本質。醫師在此種思維之下學習,常以模糊之觀念加上揣測之理論來推斷,使醫學新生總覺得無法獲得一致及可循之方向學習,醫界對疾病之認識亦無法如西方醫學般,提出合理且一致之解釋,因此,似是而非之現象便相應而生。有鑑於此,本人方提出結構醫學之概念以解內、外、骨、傷科之間可能存在有互相影響之謎,希望對醫學有微薄之貢獻。以下正式進入臨床之探討。
自序
李東煌內科心法:
醫原無內外,常存結構理,不識結構因,終致起竇疑,
病起一真理,不知真理何,妄斷氣與血,定生百家音,
見氣勿補氣,見血妄清血,喘生休耗氣,痰生化痰起,
眩暈用通竅,不明內外理,難成真理醫,明得醫源因,
病去不遠矣,以此傳世醫,盼吾中道人,刻刻存心底。
李東煌整脊心法:
整脊心法,兩點一線,以線成圈,太極畫圓,
圓則為潤,方則銳現,圓潤無角,方銳多刺,
無角通融,多角生鋒,圓融無害,鋒芒傷身,
吐納調和,醫病相融,藉力使力,身柔指軟,
切線為向,折線成弧,提拉之間,化力為安。...
目錄
自序
第一章 骨折處理之一般原則
第一節 簡介
第二節 骨折之分類
第三節 骨折的診斷
第四節 骨折之癒合
第五節 骨折之治療
第六節 骨折的併發症
第七節 小兒的骨折
第八節 小兒股骨頭骨骺滑脫(Slip Capital Femoral Epiphysis, SCFE)
第九節 雷格-卡爾夫-柏斯氏病(Legg-Calve-Perthes Disease, LCPD)
第二章 脊椎神經階層
第一節 脊椎結構
第二節 頸椎(The Cervical Spine)傷害
第三節 頸椎病
第四節 依神經學階層論神經根病變
第五節 神經學階層的臨床應用
第六節 頸部脊髓病變:四肢麻痺
第三章 脊椎傷害
第一節 頸部的傷害之臨床應用
第二節 胸腰薦椎及胸廓的傷害
第三節 脊椎傷害造成之截癱
第四節 脊椎的異常徵象之椎間盤腔狹窄(Disc Space Narrowing)
第四章 腰部
第一節 腰椎解剖構造
第二節 腰部軟組織急性損傷
第三節 腰部慢性損傷
第四節 腰椎之骨折及脫臼
第五節 腰薦部骨發育異常症
第五章 肩部
第一節 肩關節結構
第二節 肩部關節肌肉韌帶之傷害
第三節 肩部的關節脫臼
第四節 肩部及鎖骨之骨折
第五節 肱骨的骨折
第六章 肘部及前臂部
第一節 肘之結構
第二節 肘部之軟組織損傷
第三節 肘部的脫臼及骨折
第七章 手部(手指、腕部)
第一節 手指部、腕部構造
第二節 手部軟組織損傷
第三節 腕部軟組織之損傷
第四節 掌骨及指骨的損傷
第五節 腕部的脫臼及腕骨的骨折
第六節 腕部神經症狀及傷害
第八章 髖部及骨盆
第一節 髖關節結構
第二節 骶髂關節損傷
第三節 骨盆腔
第四節 大腿之骨折
第五節 骨骼疾病
第九章 膝部
第一節 膝關節結構
第二節 膝部伸展機轉的損害
第三節 膝關節的脫臼
第四節 膝部韌帶的傷害
第五節 半月板的傷害
第六節 其他相關疾病
第十章 小腿及踝部
第一節 小腿
第二節 踝部(Ankle)的解剖構造
第三節 踝部韌帶損傷
第四節 小腿及靠近踝部的骨折
第五節 踝部骨折
第六節 足部軟組織損傷
第七節 足部之骨折
第十一章 關節的病變
第一節 關節炎
第二節 神經性關節病變
第三節 色素性絨毛結狀滑膜炎
第四節 骨軟骨瘤病(Osteochondromatosis)
第十二章 骨癌
第一節 源自硬骨的腫瘤
第二節 源自軟骨的腫瘤
第三節 纖維性病灶
第四節 其他的骨瘤
參考書目
索引
自序
第一章 骨折處理之一般原則
第一節 簡介
第二節 骨折之分類
第三節 骨折的診斷
第四節 骨折之癒合
第五節 骨折之治療
第六節 骨折的併發症
第七節 小兒的骨折
第八節 小兒股骨頭骨骺滑脫(Slip Capital Femoral Epiphysis, SCFE)
第九節 雷格-卡爾夫-柏斯氏病(Legg-Calve-Perthes Disease, LCPD)
第二章 脊椎神經階層
第一節 脊椎結構
第二節 頸椎(The Cervical Spine)傷害
第三節 頸椎病
第四節 依神經學階層論神經根病變
第五節 神經學階層的臨床應用
第六節 頸部脊髓病變:四肢麻痺
第三章 脊椎傷害
第一節...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