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第一本運用阿德勒心理學的整理書!不懂得整理,不代表你是無用的人!
給人勇氣的居家整理師,教你利用阿德勒心理學,
從內心到生活徹底解決整理難題 ▎超過七百五十個家庭的熱烈迴響:「這是我至今試過最不勉強自己的整理法,而且心情輕鬆多了!」▎
*你是不是也經常陷入整理的惡性循環中?
「過於努力→不如自己所願→責怪自己→更加焦躁→責怪家人與身邊的人,導致人際關係變差→失去力氣→變得更亂」
*你是不是也常為了無法整理感到焦躁,覺得自己很沒用,意志消沉?
阿德勒心理學說:「任何人都會有自卑感,這是健康、而且能刺激努力與成長的正常心態。」
房子太小、太忙、捨不得丟東西、收到太多禮物、提不起勁、無法物歸原處、難以克制購物的衝動跟欲望……無法整理的理由或許五花八門,但阿德勒心理學認為:東西存在是不爭的事實,而東西之所以在那裡,也是你的選擇與決定。
雖然你選擇了「不整理的人生」,當你的內心與空間一樣亂糟糟時,其實正代表你擁有「想成為更好的自己」的渴望。如果能產生這層覺察,就懂得如何與負面情緒共處,從接納自己的挫敗感(自卑感)出發,不糾結在過去自己如何失敗,進而擁有往未來前進的「阿德勒式勇氣」。
本書作者丸山郁美,在為妻與為人母後,因為對於居家整理的強迫性格,不僅時時處於自責與焦慮中,也常怪罪無法配合幫忙的家人。但在她於整理技巧中巧妙融入阿德勒心理學後,發現理想的住家不一定要臻於完美,而該是種適合自己、並令自己感到舒服的狀態。而物品也並非要禁欲式地一味斷捨離,生活本是流動的,有去有留的物件正是我們有溫度地活著的證明。此外,她更透過勇氣整理術的正能量,讓家庭與人際關係更和諧。
至今她已至超過七百五十個家庭講解「阿德勒勇氣整理術」。在幫助人們在改變觀念、給予自己勇氣、克服整理難題的同時,不但空間變得清爽整潔,心情更從容,也讓人逐漸變成未來想要成為的樣子。許多人都說:「這是我至今試過最不勉強自己的整理法,而且心情輕鬆多了!」
阿德勒勇氣整理術的三大優點
不需丟東西,或是勉強自己過極簡生活,在整理術中融入阿德勒心理學的精華,不否定焦慮感,改變你對於「整理」的心態。
給予自己勇氣,將整理的義務,轉變成「找出家中的舒適感」;把「整理完又變亂」的焦慮,化為積極的行動力。
這樣的你,生活得舒服、像自己,家人也會變成夥伴,就連你的「屋子」都會為你加油!你一定能夠擁有這樣的生活。
阿德勒勇氣整理術讓你更了解自己
勇敢接受自己無法整理的事實,不需追究原因
否定自己、責怪自己並沒有用,更重要的是想像「你想要在整理好的屋子裡做什麼?」,這樣才能主動產生「好,我想要改變!」的想法。
東西亂七八糟,就是生活的證據。
學習與「物品」和睦相處,即使隨處擺放,東西也不是「不好」的存在。而且被拿出來的物品之所以不在原位,是因為你要做某件事,也是你積極生活與行動的證明。
違背自己風格的整理術,只能換來短暫的整潔。
整理的重點不在於「該不該丟」,而是你「為什麼想留」。用「舒服」、「不舒服」的心情做選擇,不要壓抑「感性」的那一面,讓身邊充滿最適合自己的「舒服」物品!
為什麼忽視95%已經完成的積極行動,卻執著5%未完成的事?
不要只在乎「沒有做到」的事情,而要把焦點放在「已經做到」的事情。只要成為自己最有力的夥伴,不管在以為自己多麼無用的日子裡,也一定會發現值得稱讚、誇獎的行動。
整理不是「我說了算!」,與家人建立橫向的分工合作關係
獨自整理、孤軍奮戰的你,最後是不是常生悶氣,或對家人發怒?阿德勒整理術能讓人放棄「認知偏見」,察覺彼此的差異,尊重一起生活的伴侶與家人的價值觀。
阿德勒勇氣整理術的學員見證
「找出我家的舒適感吧!」阿德勒整理術的魅力,就能讓我轉變成這樣的心情。
「乾淨的狀態,不一定是最好的狀態。」這句話真的能夠帶給人勇氣,能讓人的想法從「不做不行!」變成「試試看吧!」。
的頭腦與心情都變得很清爽。真的很感激丸山小姐。
「『整理」的本身不是目的,而是通往幸福的手段。」這個想法讓我放下了心中的大石。
我請丸山小姐幫忙後發生的變化是,一歲九個月的女兒能夠自動拿出鞋子,在玄關擺好,還能在出門時幫我和老公準備好平常穿的鞋子。
作者簡介:
丸山郁美
一九七九年出生於長野縣,現居東京都。兩個孩子的母親。
大學畢業後進入飯店業工作,後因懷孕而辭職。待產時從擔任褓姆的母親之處,接觸到阿德勒心理學。
雖然夢想擁有幸福的家庭,但因為帶孩子而使家中無法維持理想中的整潔,因而變得心浮氣躁。為了紓緩自己的焦躁,便藉由丟東西與整理屋子排解壓力,但家裡變整齊後,又開始責怪把東西弄亂的家人。
由於體會到一般的整理術無法建立幸福的家庭,於是在二〇〇八年將阿德勒心理學的觀念融入整理中,結果不但空間變得清爽舒適,家人也都覺得自己的行動是對這個家有貢獻,自己是有價值的,因而能獲得勇氣。
為了提倡每天愉快過生活的好處,因而成為「給人勇氣的居家整理師」的整理顧問,曾至超過七百五十個的家庭,傳授阿德勒整理術的技巧,給因為整理而一再受挫的人們帶來勇氣,產生「我也做得到!」、「我能夠自我肯定了!」、「心情變輕鬆了!」的自信。
於二〇一四年在產經生活報社主辦的主婦競技「SHUFU-1大獎」中獲得準優勝。
譯者簡介:
林詠純
台灣大學物理系、地質系雙學士,日本九州大學藝術工學府碩士。
現為專職日文譯者,在翻譯此書期間也照作者介紹的方式試著整理冰箱,發現其實丟掉過期食物感覺還滿好的,因為冰箱裡冰著一堆早已不能吃的東西,無形中對自己也是壓力。
譯有《一天付36萬去幫他提公事包,為什麼大家搶著做?》、《杜拉克過時了,然後呢?:貼近時代脈動的管理學》、《霸氣:孫正義衝向未來的領導學》等書。
章節試閱
最不勉強自己的整理法
如果不管怎麼整理都還是覺得一團亂,
「整理」就會是件讓人焦躁的事情吧?
這本書,就是特別要寫給這樣的你。
據說,整理會帶來好運。
整理得乾淨整齊的家,不僅打掃起來輕鬆,工作與做家事的效率也會提高,更重要的是住起來讓人覺得舒服,光是待在家裡,就能放鬆心情,心中湧現出「嗯,我明天也要努力!」這樣樂觀的正面情緒。所以整理能為工作、人際關係,甚至是人生的各個面向招來好運氣,讓人每天帶著笑容,所有的一切都順利運作……。
這種想法確實沒錯,只是,執行起來卻沒有這麼順利。
舉例來說,在年底大掃除、或是迎接新的一年來臨時,你是否也曾在心裡暗自發誓:「好,我今年一定要變成能夠維持整潔的人!」,並且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準備徹底整理一番。但是,回過神來時卻赫然發現,整理狀況不如預期,讓你焦躁無比;或是雖然暫時整理好了,卻無法一直維持整齊乾淨的狀態也讓你十分懊惱……。
「原來,我就是一個學不會整理的人……」,你因為困在整理的惡夢而完全陷入自我放棄的情緒。於是,你開始責怪自己、自暴自棄,對人生所有的一切都變得悲觀。
如果是這樣,就真是太可惜了。好不容易產生「面對整理」的正能量,但這股能量不但沒有帶來好運,反而讓你愁眉苦臉,破壞每天生活的心情與規律,變成自怨自艾的負面能量。
但是,如果你打開這本書,就不用擔心了。
整理既不是苦行,也沒有那麼禁慾。整理其實是最輕鬆、最有建設性的行動,能將平日的壓力、焦躁等「不舒服」的情緒,轉變為愉悅、幸福等「舒服」的情緒!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愈能輕鬆愉快地埋首於整理中,自然就會變得愈喜歡自己,也能夠總是帶著幸福的笑容,變成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
不過,這當中包含了幾個訣竅,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阿德勒心理學」。
阿德勒讓我成為「給人勇氣」的居家整理師
阿德勒心理學因為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而廣為人知,又被稱為「給人勇氣的心理學」。我將阿德勒心理學的精華融入「整理」當中,也就是在給予自己勇氣的同時,房間也能變得清爽整潔,進而讓你對自己更有自信,更喜歡自己。這種整理方式,可說是帶來劃時代的效果,而且無論是多忙碌、多沒耐心的人,也一定做得到。
因為我自己以前就是這樣的人,無論怎麼整理都不滿意。最後,整理一再挫敗的壓力與焦躁感,更讓我拿家人出氣。
我就是這種「痛恨自己」的焦慮媽媽的代表。但在整理當中融入了阿德勒的心理學精華後,拯救了當時的我。
從那時至今已經過了七年,今天的我就像自己希望的一樣,變成一個總是面帶笑容的人。
當然,我家也變得清爽舒適,在整理時會產生的焦躁感也消失了。而且,我不但成功地改變了自己,還成為「帶給人勇氣的居家整理師」,造訪超過七百五十個的家庭,講解「阿德勒勇氣整理術」,也同時接受諮詢。
我透過自身的實證經驗與心得,全部寫在這本書裡面。而且,這本書對整理的想法與方法,與市面上的整理書都略有不同。
「阿德勒整理術」的最主要重點,也是最大的特色,就是透過以下兩大主軸來面對整理。
一、 先在整理術中融入阿德勒心理學的精華,讓人改變對於「整理」的誤解。
二、 在建立正確的整理觀念後,將之融入打造舒適居家環境的六個最佳步驟之中:(一)想像(二)整理(三)收納(四)收拾(五)打掃(六)重新檢視。
這種方式一點也不難,更確切地說,如果你就像幾年前的我,曾有過好幾次失敗的整理經驗,是個「不擅長整理的人」,又或是「忙到沒時間整理的人」,這就是最適合你的輕鬆、省時又能偷懶的整理魔法。
會覺得焦慮,是因為你「想成為更好的自己」
聽過我講解或接受過我諮詢,包含參加過講座或演講的人在內,最多人回饋給我的感想就是:「這是我至今試過最不勉強自己的整理法,而且心情輕鬆多了!」這其中的秘訣與關鍵就是「阿德勒心理學」。
阿德勒整理術的第一個重點就是:「不要否定焦慮,要給予自己勇氣。」
阿德勒心理學告訴我們:「焦慮與自卑等不舒服的情緒,會成為讓我們進入更舒服的狀態(也就是「實現目標」)的能量。」這對整理來說,也是一句至理箴言。
無法整理並非壞事!現在焦躁無比的你,也一點都不糟!當你出現煩躁、焦慮、自卑等負面情緒時,反而正是察覺理想與現實的落差,讓你成為理想中的自己的最大機會!
如果你能夠理解,現在的你之所以會覺得心煩,是因為你已經對「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或「理想中的樣貌」有所期待,如此,你將能像在後面章節中所詳述的那樣,把「尋找日常生活中的焦躁點」這件事當成愉快的遊戲。
「人類是自己命運的主角。」這是我最喜歡的阿德勒名言之一。把這句話套用在整理中,就會變成:「獨一無二的你,就是家裡的主角。」所以整理時,完全不需要再受既定的價值觀擺佈,因為只有「你」才能為自己量身打造的理想居家。
總而言之,首先你要誠實面對自己的情緒,並自問:「我究竟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呢?」在釐清想法與目標後,你會逐漸發現自己的價值觀。以此價值觀為基礎,再活用前面提到的六個最佳步驟,逐漸將焦躁點改變成會讓自己覺得舒適的事物……。這麼一來,你就能在不知不覺間,將你家整理並收拾成真心覺得舒適的理想住居。
此外,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持續一點一點地勇於面對與處理自己的焦躁,就能產生自信,變得神清氣爽,心情舒暢,也愈來愈喜歡自己現在的樣子,而且在未來生活中,除了與「人」之外,也能擴展至與「物」和睦相處。
不否定「物品」與「生活感」,也是阿德勒整理術的一大特徵。
「斷捨離」太禁慾,學習和物品一起開心生活吧!
現在將重點擺在「丟棄」的整理術蔚為風潮,因此往往容易對「東西多」或是「充滿生活感」的空間抱持否定態度,但是,如果我們沒有物品就無法生活,空間中擺放著物品,就代表有人在那裡「生活」。所以即使隨處擺放,物品本身也並非是「不好」的存在。
你覺得舒適、剛剛好的感覺,當然會和其他人不一樣。你家的人數、家裡擁有的物品種類與數量,當然也會和其他人不一樣。
所以這本書不會只教你丟東西、減少雜物這種禁慾的做法,而是會建議你坦誠面對自己的情感,輕輕鬆鬆、開開心心地思考「我想和那些物品一起過著什麼樣的生活?」這個問題。
這麼一來,即使不刻意這樣想,你周遭的物品也能自然產生協調感,溫暖地圍繞並守護著你,以及對你重要的人們。這些物品肯定能變成這樣。
能常保乾淨整齊,當然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但是,生活得舒服、快樂、像自己等,這些事更加重要。
如果想要透過整理獲得幸福,只靠著既有的方法,會覺得總還差那麼臨門一腳。
請你透過這本書,掌握最獨一無二、最適合自己的訣竅,並誠實面對自己的心情,在不勉強自己的整理方式中,留下讓自己覺得「需要、適合、舒適又愉快」的物品,進而讓理想的自己逐漸浮現。
不懂得整理,不代表你是無用的人!
有勇氣接受不完美,才能接納自我
現在市面上出版了許多整理書。 這些書籍教大家如何整理、如何丟東西,以及如何收納。雜誌也會製作使用三十九元均一價商品收納的特輯,滿滿都是將家裡收拾得清爽整潔的智慧。
當然,很多方法都相當棒,但即使如此,還是有許多人會因為無法整理而心情焦躁,或是產生自我厭惡感。這是為什麼呢?
我認為光靠這些整理術,是不足以消除「不懂得整理」的焦躁感的。
我在「前言」中也提到,我自己在七年前,也曾是因為無法整理,而受焦躁、煩惱、自我厭惡所苦的代表。當我愈是抱著「非整理不可」的心情,拚命自卑感
照著書籍與雜誌教的方法去做,我每天的生活就愈難順利運作。那時的我,對整理這件事,感覺已經變得有點類似強迫症了,即使想找朋友來家裡作客,也因為看到一下子就變得亂的屋子,而開始自責沒有做好整理工作,覺得「亂七八糟的房間真糟糕」。
過於努力→不如自己所願→責怪自己→更加焦躁→責怪家人與身邊的人,
導致人際關係變差→累到沒力→變得更亂。
這簡直就是惡性循環。
這麼一來,不管再怎麼整理,最後理所當然都會打回原形,又再度變亂。
或許,一開始就放棄整理,讓心情維持平靜,反而對人生更好也不一定?
話雖如此,如果可以的話,還是想待在乾淨整齊的空間、而不是凌亂不堪的屋子裡,過著舒適的生活。我想幾乎所有人都打從心底這麼希望。
任何與整理收納有關的書籍,裡面都寫著「把房子整理好,人生的一切都會變得更順利」。但我照著做之後,不要說變順利了,反而還愈來愈糟。在彷彿活在「不會整理」的惡夢中時,阿德勒心理學讓我眼睛為之一亮。
尤其是阿德勒心理學給予「自卑感」這樣的解釋:「任何人都會有自卑感,這是健康、而且能夠刺激努力與成長的正常心態。」、「自卑感會成為實現目標的能量。」
當我得知這個觀念時,有如醍醐灌頂,覺得自己被拯救了。原來,只要心懷目標,當然就會有自卑感!這樣的自卑感其實是在向自己宣示:「我想成為這樣的人,我想過著這樣的人生。」
健康的自卑感會激起人想追求改變的力量,形成追求卓越的動力,也就是「勇氣」。而這樣的想法,才是讓我們在進行整理工作時能減輕焦躁感的重點,而且比任何方法都有效。我因此頓悟道:「這種焦慮或自卑感,並不是不好的情緒!」
只有察覺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兩者間的差距,期待自己「想要變得更好」、「應該能做得更好」時,才會產生焦躁,或「自己很沒用」的自卑等負面的情緒。為了消除自卑感,我們會努力改善自己;也因為感受到自卑感,我們才會開始想要讓自己脫離「負面感受」的狀況,改變為「正面感受」的情境。
如果你討厭自己早上總是慌慌張張地繞著房間團團轉,手忙腳亂地尋找遺失的鑰匙,那是因為你心裡有著「我想要更悠閒地出門,我想過著不需要找東西的生活!」的想法。
如果你氣自己總是浪費時間站在塞得滿滿的衣櫃前,因為沒有適合的衣服而沮喪,那是因為你抱著「我想要一下子就能搭配好適當服裝!」的想望。
無法整理的自己不是無用的人。
現在焦躁的自己也不是無用的人。
那些焦躁或自我厭惡等不舒服的情緒,展現的其實是自己想要變得更好的上進心,也會成為讓自己更好的原動力,成為你實現理想自我的重要指引。所以,先請懷著自信,給現在已經擁有理想自我形象的自己肯定的鼓勵。
為什麼再怎麼整理也整理不好?
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選擇
了解擁有憤怒、不安、自卑感等負面情緒並非壞事後,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全然接受現狀。這也是獲得「整理的勇氣」,讓整理不再令人焦躁的訣竅。這個想法裡,包含了阿德勒心理學中「創造性自我」的概念。
阿德勒說:「人類是自己命運的主角,是描繪自我人生的畫家。」每個人都可以決定自己該如何解讀與面對所處的環境,既然如此,現在無法整理的現狀,其實也是你自己決定的事情。
房子太小、太忙、捨不得丟東西、收到太多東西、缺乏體力、無法物歸原處、難以克制購物的衝動跟欲望……無法整理的理由或許五花八門,但東西存創造性自我在是不爭的事實,而東西之所以在那裡,也是你的選擇與決定。
這種說法聽起來似乎非常嚴厲而且毫不留情,但請你千萬不要因此而覺得沮喪。就阿德勒心理學而言,無論什麼樣的現狀都絕對不是壞事,這些情況只是你根據自身目的所採取的行動罷了。他認為:「我們之所以無法改變,是因為自己下定決心不要改變。」
不管你因為什麼樣的理由而無法整理,現在的狀態都是你自己所決定的最佳策略,而且這當中必定隱藏著正向的目的。簡單來說,至今為止,因為你覺得不整理的好處更多,所以你才會做出「不整理」的決定。
在這裡舉個例子。最近有一位埋首於工作的獨居女性前來找我諮詢。經我仔細詢問後發現,她在假日時「想要自己一個人好好休息,不想找朋友來家裡」;如果不整理的話,就可以因為擔心家裡太雜亂而怕丟臉,因此名正言順地不需要邀請別人來自己家了。這就是她不整理的好處。此外,還有位家中有兩個孩子的全職主婦,對她來說,不整理也有好處。
「如果把家裡整理得整整齊齊,別人就會覺得當全職主婦很輕鬆。所以我想要透過不收拾亂七八糟的屋子,讓別人知道自己有多麼辛苦。」
話雖如此,即使我們察覺到不整理的優點,或許也不願意一開始就承認。
而一直以來總是尋找各種藉口逃避整理的你,或許也像前面案例中的這兩個人一樣,選擇「不整理」,做為避免再責怪自己、傷害自己的自我保護方法。
「雖然現在做的事情並不壞,但還是可以採取更具有建設性的行動喔!面對困難時雖然可以消極躲藏,但也可以再次付諸行動,度過難關。如果想要嘗試的話,就動手試試看吧!」
這就是阿德勒學說中,「創造性自我」最棒的地方。
阿德勒勇氣整理術也一樣。首先誠實接受自己「無法好好整理」這個事實,了解一切都是自己選擇的結果,當然自己也可以改變選擇,然後再進一步思考「那麼,自己究竟想要怎麼做呢?」,這麼一來,一定很容易就能順利踏出下一步。
只有你,能夠創造現在的自己;也只有你,能夠改變未來的自己。你可以選擇「會整理的人生」,也可以選擇「不整理的人生」。
用阿德勒心理學理論進一步解釋,就是:其實你並非「不想做」或「無法改變」,而是你自己決定「不要做」或「不改變」。無論什麼樣的人都不會因為過去的經驗或成長環境受到影響,每個人都擁有創造未來(自己的命運)的能力。一切都是取決於自己。
不要追究無法整理的原因,
只要想像「理想的自己」和「理想的行動」
很多人,包括認識阿德勒心理學之前的我在內,在立下「這次一定要好好整理!」的決心時,首先做的第一件事,往往都是去尋找從前無法整理的「原因」。相信對於這樣的說法,你也心有戚戚焉吧?
當我們看著亂七八糟的屋子時,會覺得心浮氣躁,厭煩地嘆口氣,並在心裡自問:「家裡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不僅如此,我們也會有意無意地質問家人:「為什麼會變得這麼亂?」、「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這樣的舉動乍看之下像是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所以整理書或雜誌的特輯,也經常會分析無法整理的原因,譬如:不整理可能是因為沒有時間,也可能是外界的阻礙或干擾,或者完全不知該從何做起,毫無頭緒。
但是阿德勒整理術,卻刻意不追究原因。因為如果把全副心力都放在尋找原因,最終都會演變成責怪自己或是他人,譬如:「因為那個人有錯」、「因為自己不夠能幹」,或是「我不知道整理的方法跟訣竅,所以才不會整理」……等等,導致被害者產生防衛心,心情也很難變得正面積極。
所以,阿德勒整理術雖然承認「無法整理」這件事一定存在著某種原因,但卻不會試圖一定要追根究柢。它著重的是把放眼未來,勾勒出對未來的想像,譬如:「自己想在這間房子裡做什麼呢?」、「自己想要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呢?」類似這些想法的基礎,就是阿德勒心理學中目的論的概念。
阿德勒認為:「存在於人類各種行動背後的不是原因,而是未來想要達成的目的。」、「意志是連結未來與現在的橋梁。」、「未來可以根據自己的意志主動打造。」
這也是目的論的一大優勢「目的」並不在過去,而在於未來。也就是說,我們要「關心未來的目的」,而不要「在意過去的原因」。即便過去或外在無法改變,也無法阻礙我們往目的前進。
這種追求未來的「目的論」,與佛洛伊德提出「過去的原因會對現在造成重大影響」的「因果論」完全相反。而此種想法也會成為一大助力,能幫助我們獲得「整理的勇氣」,讓整理不再令人焦躁。
請你試著在進行整理工作之前,具體想像你預計在家中想做的事情。你想要在變得整潔的屋子裡做什麼呢?
• 「我想要在像咖啡店般優雅的空間裡,悠閒地喝下茶。」
• 「我想要邀請朋友來家裡,開開心心地聊天。」
• 「我想要和家人一起開心地吃飯。」
• 「我想要躺在沙發上,聆聽喜歡的音樂。」
如果不像這樣,仔細分析與探究內心的想法,只是人云亦云地覺得整理會帶來好運,或是認為整理似乎可以改變人生,老實說,這樣的整理是無法持之以恆的。
只有採取行動,往理想中的自己邁進,才能改變你的想法,改變你的屋子,進而改變人生。
我們要看的不是原因,而是位在我們自己心中的目的,我們想要成為什麼樣子(也就是「理想的自己」)。
前面提到的那位獨居女性,發現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是打高爾夫球」,於是她開始思考「是不是要把桿袋擺到能夠立刻拿出來的地方呢?」,或是「如果把打球穿的鞋子、T恤、帽子全部和桿袋擺一起,想去打球的時候就能立刻出門了」等等。她便開始依此想法,進行適合自己的整理,也成為自己人生的主角。而且就連休閒嗜好也一起納入整理的範圍,思慮顯得更周全了。
我在前面「創造性自我」的曾提過,任何人都不會受到過去經驗與成長環境影響,每個人都擁有創造未來、也就是「自己的命運」的力量。只有你,能夠創造現在的你。也只有你,能夠改變未來的你。只要擁有「想要改變」的意志,自然就會為了實現理想而採取行動。
所以,接下來絕對不要再自怨自艾,追究過去(原因),而是不斷想像「理想的自己」與「理想的行動」。這麼一來,在你心中也不再只充滿對既往的懊悔,而是對未來(理想的自己)的期待。
最不勉強自己的整理法
如果不管怎麼整理都還是覺得一團亂,
「整理」就會是件讓人焦躁的事情吧?
這本書,就是特別要寫給這樣的你。
據說,整理會帶來好運。
整理得乾淨整齊的家,不僅打掃起來輕鬆,工作與做家事的效率也會提高,更重要的是住起來讓人覺得舒服,光是待在家裡,就能放鬆心情,心中湧現出「嗯,我明天也要努力!」這樣樂觀的正面情緒。所以整理能為工作、人際關係,甚至是人生的各個面向招來好運氣,讓人每天帶著笑容,所有的一切都順利運作……。
這種想法確實沒錯,只是,執行起來卻沒有這麼順利。
舉例來說,...
目錄
推薦序居家整理,其實是一門與內在自我對話的藝術 李家雯
前言最不勉強自己的整理法
阿德勒讓我成為「給人勇氣」的居家整理師
會覺得焦慮,是因為你「想成為更好的自己」
「斷捨離」太禁慾,學習和物品一起開心生活吧!
學員的迴響
阿德勒心理學概貌
給予勇氣、共同體感覺、自卑感
Chapter 1阿德勒勇氣整理術,讓你這次一定能成功!
不懂得整理,不代表你是無用的人!
有勇氣接受不完美,才能接納自我【自卑感】
為什麼再怎麼整理也整理不好?
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選擇【創造性自我】
不要追究找無法整理的原因,
只要想像「理想的自己」和「理想的行動」【目的論】
焦躁感也是你的朋友,
任何情緒都是幫助你實現理想自我的訊息【整體論】
檢視自己焦躁的原因,
就能發現需要整理的地方【目的論‧整體論】
價值觀因人而異,
不勉強自己,也不為難別人【認知論】
懂得整理,
人際關係也會變順利【人際關係論】
鼓勵自己,
就會產生源源不絕的勇氣【給予勇氣】
Chapter 2透過想像、整理、收納,打造整齊的房間
第一步:幸福的理想生活,
就藏在細微的「理所當然」中
垃圾桶太小,文件堆積如山……
將你的焦躁點一一擊破吧!
第二步:將物品全部取出、分類、減量,
然後進行「整理」
不需要一口氣整理所有空間,
從小地方慢慢進行更容易成功
雖然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也要鼓勵自己:「做得好!」
透過「尋找同伴」的遊戲,
了解物品的重要性
留下捨不得丟的東西,
會讓你覺得「舒服」還是「不舒服」?
在進入第三步的「收納」前,
先別急著買收納用品
東西該擺哪裡?
把用得到的物品,擺在用得到的地方!
「反正就是會亂七八糟!」
不想面對失敗,所以用「放棄」自我保護
衣架放在廚房流理台下方!
我家收納與眾不同的秘密
三種收納方式,三個收納重點,
解決亂七八糟的空間與心情
洗好的衣服由左往右放,
挑選穿著的衣服從右往左拿
不要把東西堆放在地上,
是清爽收納的重點
不適合自己的整理方式,
當然會恢復原狀,再度變亂
想像、整理、收納,
以行前準備的愉快心情進行吧!
Chapter 3利用收拾、打掃、重新檢視,讓你的居所更舒適!
第四步:設定讓空間歸零的時間,
讓所有東西一次物歸原處
第五步:找出你的「打掃黃金時段」,
一天只需要整理一次
每天都會堆積的灰塵,
就用除塵撢清除
擁有人味與生活感的居家,
比保持整潔更重要!
享受物品更換變動的樂趣,
就是享受生活
因應生活型態的轉變,
進行第六步「重新檢視」
勇氣整理法也要定期更新升級,
一回生,二回熟,三回更上手
年度掃除行事曆,
讓你省時又減壓
Chapter 4給予勇氣的整理,所帶給未來的好處
丟棄物品是「畢業」!
整理就是積極面對人生的方法
室內布置唯一的重點,
是要讓「舒服」變得「更舒服」
想轉換心情?
那就改變物品的擺放位置吧!
亂七八糟也不是壞事。
不自責,不壓抑,培養勇氣與自信
接納自我、信任他人及貢獻他人,
讓我們更幸福!
透過整理,
讓家擁有美妙的能量氣場
住家不是樣品屋,
生活感與人味能為空間帶來真實的溫度
感受不到別人肯定的我,
曾絕望地帶著孩子搭末班的新幹線離家出走
為什麼忽視95%已經完成的積極行動,
卻為5%未完成的事自責?
被整理的,不只是空間,
連頭腦也變清晰
「把電視櫃上的文件放回抽屜」,
像這樣,從決定隨時能保持乾淨的地方開始做起
「魔鬼的耳語」傳播負面能量,
「天使的耳語」讓你愈挫愈勇
惡魔的耳語(負面自我對話的例子)
天使的耳語(正面自我對話的例子)
只要三十秒閱讀,就能讓你變得積極堅強
每日金句,給自己勇氣的一百話
Chapter 5透過整理,幫助全家人心生勇氣
整理,是家人間的磨合,
也需要溝通的勇氣
整理不是「我說了算!」,
與家人建立橫向的分工合作關係
孩子整理房間後,
不要說「你好棒!」,而是說「你把桌子收乾淨了呢!」
理想的家,
是整合全家人想法後所打造的
愛的任務是人生最困難的課題,
但牽絆的感覺也讓人幸福
適度協助不干涉,
讓孩子自己完成自己的整理課題
建立橫向關係,
就從說「請幫我」和「謝謝你」開始
關注孩子已經做到的部分,
就是幫助他們心生勇氣
用「我」當主詞,取代命令的口氣,
表達請託與情緒
用溫暖的話語,
化解家人不願丟東西的防衛之心
隱藏在焦躁背後,
是寂寞、不安、擔心、失望的情緒
想給予家人勇氣,
也要增加自己的勇氣
結語
推薦序居家整理,其實是一門與內在自我對話的藝術 李家雯
前言最不勉強自己的整理法
阿德勒讓我成為「給人勇氣」的居家整理師
會覺得焦慮,是因為你「想成為更好的自己」
「斷捨離」太禁慾,學習和物品一起開心生活吧!
學員的迴響
阿德勒心理學概貌
給予勇氣、共同體感覺、自卑感
Chapter 1阿德勒勇氣整理術,讓你這次一定能成功!
不懂得整理,不代表你是無用的人!
有勇氣接受不完美,才能接納自我【自卑感】
為什麼再怎麼整理也整理不好?
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選擇【創造性自我】
不要追究找無法整理的原...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