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從這本書裡,不難窺見作者內心的孤獨和寂寞,和生命中蒼涼孤立的投影。正如作者所言:「我們每一個人,都得受苦受難的背負自己的路──尤其是愛的向善的路,更是沉重。」與其說丁穎在這本書裡所表現的只是些風花雪月,不如說這是失落的一代苦悶青年人的心聲。雖然作者自謙地說:「這本小書,乃是感懷抒情之作,餖飣短章,無所可取。」其實自古留給我們的那些不朽的作品,又何嘗不是「感懷抒情」之作呢?其所以之不朽,乃是作品中感情的真摯,《南窗小札》動人心弦的地方也就在此。
作者簡介:
丁 潁
丁潁本名丁載臣,1928年生,安徽阜陽人,安徽大學中文系畢業,1948年來臺。曾任中學教員,更長時間曾是媒體人:當過記者、編輯、報社主任、《世界論壇報》、「藍燈出版社」發行人。與詩壇關係較密切的是1977年與高準、郭楓、李利國等人創辦「詩潮詩社」,發行《詩潮》詩刊。丁潁來臺不久即長住臺中,早年求職艱困,還與朋友擺過書攤。目前東山路二段的透天厝,一住超過四十年,堪稱道地臺中文化人。除了第一本書《南窗小札》,還出有散文集《西窗獨白》,詩集《第五季的水仙》,小說《白色的日記》等。
章節試閱
「散文」
一個行吟者的獨白
媺媺:
一個人在寂寞的日子中,總希望把埋藏心靈深處的語言,說給他底知己。然而,我一直是沉默孤獨的,從未打開過緊鎖的心扉,釋放那些語言,像釋放一隻潔白的小鴿子,讓牠自由的翱翔於藍色的天空。因為,青天碧海,可以任小鴿子的翅翼抒展,但是,藍空下,卻沒有一個心靈能容納我的語言。因為,我沉默、孤獨、讓愛與感情,也過着海上的漂流,像悠烈栖斯樣,什麼時候才能找到他底歸宿?真希望能有一個藍天碧海那樣遼闊深邃的心靈,來接納這海浪似的,火山般的,澎拜而又熾烈的熱愛。可是,那裡能夠呢?在宇宙中,人畢竟是太渺小了!想覓尋一顆海闊天空的心,那只是一個夢想,更何況我們生活的天地又是那麼狹小。我們局限於這狹小的天地中,我們的心胸也像這狹窄黝暗的小天地一樣狹窄,加之,一些世俗的牽慮,我們不敢爽朗的笑,也不敢痛快的哭。說真的,媺媺,我們真是太委屈了自己。記得一個文學家說過:「對不瞭解我,和不能瞭解我的人,我無言。」多少年來,我走片千山萬水,來尋找這麼一個瞭解我的人,但是到如今,我還未看見那微笑的天使的投影。媺媺:妳也許是一個比較知道我的人,那麼,就讓我向妳述說我的心語,把我對這世界的感受,以及我自己,赤裸的向妳呈獻,媺媺,請耐心靜靜地聆聽我的傾訴。
一個人要完成一個心願,或者是奉獻;可不是那麼容易。在人生的旅途上,他必須披荊斬棘,手胼足胝,甚至創傷累累,流着滴滴的鮮血,跋涉奔勞,用他靈魂的聲音去呼喚另一個靈魂的回答。直到有一天另外那個靈魂有了回聲,在心靈深處有了顫抖,有了痙攣,有了一個新的靈魂的呼喊。然後,他們漸漸消失,像夜霧一樣,消失在一陣輕微的晨風中。這樣他的心願才算完成。可是完成的過程,是多麼艱苦啊!流淚、流血,有時得像基督樣,捨去生命去完成救贖,而使愛的光輝永如日之圓心,覆照着大地的生命……
媺媺,在這第一封信中,我想告訴妳一個故事,一個別人不知道的故事。媺媺,妳願意聽嗎?它不是一則神秘的童話,也不是羅密歐與茱麗葉的羅曼史,它只是一個偶然,一個偶然發生於兩顆完美心靈的觸及,而燃亮一道閃光,洞照着一個憂鬱的靈魂,一縷微微聲響迴盪在天地之間,一如飄渺的游絲,若有若無。而一個流浪的行吟者,為着尋覓它,攜着他的無弦琴,背着他的詩囊,走遍天涯海角。最後,他來到一個小海島上,那裡從沒有人去過,島上長滿各種的花卉草木,以及一些珍禽奇獸,自由的生活着,以天地為屋,以山林為家。當這個年輕詩人的足音驚動枝頭甜睡的小鴿子,牠以驚異的眼光糾着他。但當牠知道這遠路的陌生人,並無傷害牠之心,牠的驚恐和畏懼方始消失。於是,他就在這小島上卜居下來,漸漸地那些小動物也就與他熟悉起來,他們之間建立了親善的友情,沒有一點虛偽與做作。他們像兄弟姊妹一樣,都是大自然的孩子,有時年輕的詩人坐在古老的菩提樹下,撥弄他的無弦琴,牠們都圍着他靜聽,他的琴聲竟把那藍色的小蜥蜴感動得流下淚來。有時他向牠們朗誦自己的小詩,牠們微微地頷首,表示領悟到這流浪青年詩人的心聲……
就這樣,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雖然他獲得大自然的友情和滋養,但他所追尋的生命的奧秘,仍未發現。於是他拖着蹣跚的腳步,彈着他的無弦琴,走遍島上每一個角落,尋找,尋找………就在那麼一個春天的月夜裡,他坐在無花果樹下,輕撥他的琴,低吟着「流浪者聽聽雲雀。」清脆的琴音,彷彿一串串珠子從玉盤裡滾落在濛濛的夜色裡。就這樣,他朦朧的睡去。第二天,在晨曦熹微裡,他發現身邊一朵潔白的小百合花,帶着滿頭露珠,含羞的向他微笑,於是他刺破自己的指頭,把一滴殷紅的鮮血染在花蕊間。突然那朵百合花就變成了一位美麗的少女。這個行吟的孤獨的青年詩人,心頭也綻放了一朵微笑,從此他不再像從前那樣憂悒,寂寞了。
他們快樂的生活在小島上,那裡沒有仇恨,沒有戰爭,也沒有奴役和鞭子。更沒有憂愁與煩惱。他們自由自在的,共同享受着山間的清風明月,有時共讀一首小詩,同聽一曲流水,無憂無慮的過着幸福愉快的歲月。沒有人打擾他們,他們可以盡情的歡笑,盡情的歌唱。媺媺,喜歡這個故事嗎?妳願認識這位美麗的百合公主嗎?
媺媺,夜已深,那頭小松鼠也睡著了。也許此刻妳的夢正甜?我也該休息了。窗外風很急,在這聖誕花醉,寒梅吐香的季節裡,歲尾風寒,媺媺:盼妳多多珍重。
對了,記告訴妳,前兩天妳寄來的祝卡,以及那葉簽名的聖誕花,都收到了,在此向妳致謝,並請天邊的星子,也捎上我虔誠的祝福。好了,就此擱筆,下次再談吧!
祝 好
談寫作
媺媺:
很久沒有給妳寫信了,也許妳會猜我很忙,其實每日俗務繞身,說忙固然可以,說懶也可以,但我想主要的還是懶吧。
如今執筆,就讓我借「雲青」一頁,繼續讓我們討論一些人生的小問題,同時也讓我們談談生活的感懷,和每日身邊的一些瑣事,妳說好嗎?
漫長的暑假,轉眼又將過去了。雖然妳未告訴我在暑期中做了些什麼,讀了些什麼書;但一向愛讀書的妳,一定涉閱了不少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是不?
記得以前,妳曾向我說起寫作的事,當時因事沒有和妳詳談,以後我就把這件事忘記了。日昨在一個刊物上讀到妳的「作家夢」,才知道妳想將來做一個偉大的作家。但在最後妳卻說:「不知道夢是否能夠實現?」妳又說:「雖然我喜歡文藝,愛幻想,愛寫,但我卻缺少勇氣,同時關於寫作的知識我又知道的是那麼少。」因此,在這封信中,我願將自己從事寫作以來,所得到的一點經驗說出來供妳參考。
妳前次信中說,每次接到退稿,就使人心涼一陣子。的確,對於一個愛好文藝而初學寫作的人來說,退稿實在是件煞風景的事。因為妳對於自己的文章變成鉛字呈現在讀者面前的希望太大,一旦退稿失望也大,所以就會感到灰心。這種滋味我也領受過,但不必因退稿意冷,接到退稿後,不必氣餒,也不必怨埋編輯先生不認貨,可冷靜的把妳的文章再重新讀一遍,找出退稿的原因來,看看毛病出在哪裏?因為每一個編輯都希望把自己的刊物編得出色,都希望用好稿子。因此一篇稿子的被退,一定這篇稿子還有瑕疵,否則,就是這篇稿子的主題與他的刊物宗旨相遠,以致不適刊用。
那麼,我們怎樣來檢查出自己作品不被採用的缺點呢?讓我們先看一篇稿子是怎樣組成的?通常一篇文章的組成,不外乎以下的幾個條件,那就是內容、形式、結構、詞藻,另外再加上妳寫作的技巧。一篇被退的稿子,妳不妨把它解頗,首先妳看內容是否充實,主題是否正確,鮮明?形式是否完整?結構是否嚴謹?詞藻是否簡潔洗練?再者是意境是否清新?故事是否生動?人物刻劃是否深刻?不過是都是屬於技巧方面的問題了。
一篇內容充實,主題正確,形式完整,結構嚴謹的文章,妳還怕編輯先生不採用嗎?不過文章要寫到這個地步,亦非一日之工夫,因此妳想成為一個偉大的作家,必須要有恆心,燃膏繼晷,孜孜窮年,不斷的寫下去。
當然世界上也有些天才作家,生性穎悟,其智慧超過常人。他們在很小的年紀即一鳴驚人,而享譽天下,但這種與生俱來的天才,世上畢竟不多。何況大文豪莎士比亞曾說:「成功是一份的天才要加上九分的努力」呢,由此可見,光有天才而沒有恆心和努力,雖然他偶有一二驚世之作,他的光芒也不過像黑夜的流星,很快就會消失了。如果妳想做一個永遠普照大地,永遠給人類以光明,溫暖的太陽,妳必須永遠保持一個太陽的熱度──這就是說,妳想成為一個偉大不朽的作家,妳必須永遠保持文藝的創作的狂熱。
一篇創作的完成,從孕育到生產,這中間必經過一段時間,在這一段時間中妳必需要化去幾許心血,從構思,素材的剪裁,到「胎兒的成型」,然後把它誕生下來。每一個情節,甚至每一個字,妳都要經過一番斟酌和推敲。談到「推敲」這兩字的故事,妳也許已經聽人講過了。但為了證明古人遣詞用字的謹慎。我不妨在此再提一下。
有一天,有個瘦老頭,騎著一頭小毛驢子,嘴裡念念有詞:「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僧推月下門。」是「推」字好呢?抑是「敲」字好呢?推敲兩字他猶豫不決。一邊念著:「推呢?敲呢?」一邊手在作推敲狀。他只顧想到推敲二字,而沒想到竟冒撞了一位大人的八抬轎,開路的人把他拿下問他為什麼不讓路?他說因為只顧想著詩中的推敲二字,不知那個字恰當?所以未聽見大人的到來。轎裏坐的那位大人聽說他是個詩人,也就不怪罪他的冒犯了,並且告訴他「敲」字好。這位騎小毛驢的乾老頭,就是唐朝的大詩人賈島。而轎裏那位大人即是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昌黎呢。
另外王荊公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幾時照我還?」其「綠」字原為「到」字,後塗去改為「過」字。三易其稿,最後方改為「綠」字。由此我們可看出古人在文字的推敲上所下的工夫了。
因此我們為文脫稿後,不要急著立刻寄出去,不妨多看幾遍,諸字都要加一番推敲,看每個字是否用得妥貼,然後付郵。我想妳寫稿時,只要把握了以上的諸點,雖不中亦庶幾不遠了。
妳是個有才華的人,而又富於豐富的同情心,加上妳細膩的文筆,我想只要妳努力不懈,妳的「作家夢」將會成為事實,在此讓我為妳這顆文壇的彗星祝福。這封信就寫到這裏,下次再談吧。末了,
祝 努力。
「詩箋」
最初的觸及
──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
鐘句。從牆上剪下歷史的投影
時間就那麼悄悄地流著
我知,八時過後妳必須離去
於是,我輕輕地觸及
一九六二最美的傍晚
輕輕地,觸及心靈的顫抖
且憶及西風與黃花的秘約
因而,我拾起一葉楓紅,偷偷地
寫下燃燒的戀歌
不是嗎?我只是一個過路的歌者
偶然,在此小息
偶然輕撥生命的斷絃
誰知,竟醉於妳朦朧的秋波
醉於妳淺淺地嫣然
唉!M‧J啊
記取:最初的觸及
花會凋零
月會殘去
然而,這最初啊
將在心中,凝結
美的永恆
「散文」
一個行吟者的獨白
媺媺:
一個人在寂寞的日子中,總希望把埋藏心靈深處的語言,說給他底知己。然而,我一直是沉默孤獨的,從未打開過緊鎖的心扉,釋放那些語言,像釋放一隻潔白的小鴿子,讓牠自由的翱翔於藍色的天空。因為,青天碧海,可以任小鴿子的翅翼抒展,但是,藍空下,卻沒有一個心靈能容納我的語言。因為,我沉默、孤獨、讓愛與感情,也過着海上的漂流,像悠烈栖斯樣,什麼時候才能找到他底歸宿?真希望能有一個藍天碧海那樣遼闊深邃的心靈,來接納這海浪似的,火山般的,澎拜而又熾烈的熱愛。可是,那裡能夠呢?在...
推薦序
想望枝頭花開──丁潁第一本書《南窗小札》●應鳳凰
丁潁本名丁載臣,1928年生,安徽阜陽人,安徽大學中文系畢業,1948年來台。曾任中學教員,更長時間曾是媒體人:當過記者、編輯、報社主任、《世界論壇報》、「藍燈出版社」發行人。與詩壇關係較密切的是1977年與高準、郭楓、李利國等人創辦「詩潮詩社」,發行《詩潮》詩刊。丁潁來台不久即長住台中,早年求職艱困,還與朋友擺過書攤。目前東山路二段的透天厝,一住超過三十年,堪稱道地台中文化人。除了第一本書《南窗小札》,還出有散文集《西窗獨白》,詩集《第五季的水仙》,小說《白色的日記》等。
單看書名會以為《南窗小札》是部散文集,其實是「散文新詩」的合集──不同文類混合一書出版,可說是「作家第一本書」常見現象。連作者自己都料想不到的是,第一次出書,卻是前前後後印了數十版的暢銷書。此外,「第一本書」常常也影響了作家一生的事業方向。發現書有銷路,為了上市發行,丁潁克服萬難自己登記一家出版社。換句話說,這本書不只讓作者賺到錢,同時也「賺到」一生的出版事業;開啟他往後數十年「藍燈出版社」發行人的出版生涯。
一窮二白詩人作家,要在1960年代文壇出書談何容易。最初從朋友湊來一筆錢,先找印刷廠印,自已兼當編輯校對。自費印書還不算困難,如何賣書才是大問題。幸而他有擺書攤的老友,有年輕粉絲幫著拿到校園販售,甚至找認識的書報社代銷。發現銷售情況不錯,才鼓足勇氣登記出版社正式發行。難怪各版《南窗小札》無不高掛著「藍燈出版社」印行,僅稀有最早版本,版權頁「發行所」印的是丁潁書房:「夢痕齋」。這三字齋名充分流露其文字風格與詩人氣質:中文系出身文人,無論住宅多窄小多簡陋,好歹得給自己書寫空間取個什麼齋什麼樓的;作為「憂鬱流浪詩人」本來居無定所,「夢痕齋」乍看浪漫不食人間煙火,仔細推敲租客「來來去去了無痕跡」也頗為寫實。
書名「小札」已具體說明這是一本「書信體」抒情散文。「南窗」則來自雜誌主編的建議──當時正熱銷著張秀亞散文集《北窗下》。有了《南窗小札》的欄目名稱,成書之際,作者將兩句陶潛詩置於扉頁──「倚南窗以寄傲 /審容膝之易安」。陶淵明是他喜愛的詩人,詩句更貼切傳達寫時的環境與心境。「後記」寫道:書從1962年冬天執筆,直到1967年春天初版,將近五年完成。好友周伯乃(筆名:帆影)為書寫序:「……詩使他存在。使他勇於活著去承納折磨。使他勇於去愛人和被人所愛。」書中一篇篇傾訴著內心鬱悒、苦悶,孤獨與無助的散文,帆影說:「可以窺見丁潁生命中蒼涼孤立的投影」。
作者在散文裡創造了一個完美的傾訴對象「媺媺」:她是寂寞心靈的慰安者,也是一個「真善美的化身」。書中各篇皆以此二字開頭──丁潁「寫信」與她娓娓而談,述說心中的委屈與哀愁、悲憤與寂寞。這些溢滿濃濃情愫的散文,感動了無數青年學子,也是它暢銷書市的原因。如果我們回到1960年代台灣讀書市場,會記得「文星書店」叢書最受青年學子歡迎。台大學生王尚義第一本書:《從異鄉人到失落的一代》便是1964年在「文星」出版的。兩年之後的1966年,王尚義遺作《野鴿子的黃昏》(水牛出版),更加轟動,一躍而成讀者最多的暢銷書。丁潁此書同樣散文形式,同樣知識青年娓娓傾吐著苦悶與鬱悒的主題。
1960年代物質精神兩匱乏,台灣青年充滿迷惘與苦悶。但是丁潁說:他那一代與今天青年們不一樣的是:他們都有一種「忍苦精神」,對人生滿懷希望與憧憬。用他詩意的句法:「在蕭蕭西風裡踏著落葉,而想望著明春梢頭的花開」。《南窗小札》1967年問市,初版距離眼下2017年已整整半個世紀。當年作者才三十多歲,唇紅齒白,自稱「憂鬱的流浪詩人」。而今丁潁年近九十,老病侵尋,最近氣喘、肺炎已令他難以握筆。翻開他第一本書,字裡行間除了紀錄詩人的心靈波動,也留下當年隱藏文字背後的微言大義。正因為散文書寫的真誠,作者把當年「時代氣息」也一併保留了下來。
想望枝頭花開──丁潁第一本書《南窗小札》●應鳳凰
丁潁本名丁載臣,1928年生,安徽阜陽人,安徽大學中文系畢業,1948年來台。曾任中學教員,更長時間曾是媒體人:當過記者、編輯、報社主任、《世界論壇報》、「藍燈出版社」發行人。與詩壇關係較密切的是1977年與高準、郭楓、李利國等人創辦「詩潮詩社」,發行《詩潮》詩刊。丁潁來台不久即長住台中,早年求職艱困,還與朋友擺過書攤。目前東山路二段的透天厝,一住超過三十年,堪稱道地台中文化人。除了第一本書《南窗小札》,還出有散文集《西窗獨白》,詩集《第五季的水仙》,小說《...
目錄
導讀/應鳳凰
新版自序
序
輯一
一個行吟者的獨白
夜,輕輕地流着
褪色的日記
無言的歌
微笑開在你的心田
一枚角幣
沉重的路
病榻絮語
飄逝的歡笑
愛百合花的少女
孤獨者的收穫
風雨燈窗寄我情
談寫作
談詩的欣賞
詩與散文的分別
美與人生
三月.一抹綠意
雨的聯想
榴紅艾綠的季節
心靈的灌溉
一抹藍色的秋日
冬的呢喃
愛與夢想
五月的旋律
夏日抒情
月圓照離人
啞了的雲雀
白色的寂寞
永恆的祝福
一瓣簽名的聖誕花
空谷微語
輯二 詩箋
吉普賽的慰安
雨夜
走在雨中
八月之末
燔祭
島之秋
二十一盞星顆
最初的觸及
冬夜
寂寞
南下的客車裡
秋之黃昏
啊!黎明
吻
祈禱
逝去的七月
憶及二月
九月的投影
五月之夜
別後
跋
導讀/應鳳凰
新版自序
序
輯一
一個行吟者的獨白
夜,輕輕地流着
褪色的日記
無言的歌
微笑開在你的心田
一枚角幣
沉重的路
病榻絮語
飄逝的歡笑
愛百合花的少女
孤獨者的收穫
風雨燈窗寄我情
談寫作
談詩的欣賞
詩與散文的分別
美與人生
三月.一抹綠意
雨的聯想
榴紅艾綠的季節
心靈的灌溉
一抹藍色的秋日
冬的呢喃
愛與夢想
五月的旋律
夏日抒情
月圓照離人
啞了的雲雀
白色的寂寞
永恆的祝福
一瓣簽名的聖誕花
空谷微語
輯二 詩箋
吉普賽的慰安
雨夜
走在雨中
八月之末
燔祭
島之秋
二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