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研究領域的各個角落,無處不見伊能嘉矩留下的巨大身影。
《臺灣文化志》是其一生的事業,更是聳立在臺灣研究史上不朽的「金字塔」。
伊能嘉矩是臺灣研究領域的先行者,是日治時期在臺日本研究者中「用力最勤,成就最大的第一人」。他隨著日本帝國的擴張來到臺灣,開始了在臺灣的調查研究,並成為當時的「臺灣通」,其影響力至今不墜,被譽為偉大的臺灣學開拓者。
《臺灣文化志》是伊能嘉矩的代表作,更是其三十多年研究及寫作生涯的集大成之作,論述時序涵蓋荷蘭時期、鄭氏王朝、清領時期與日治初期,為一全方面之文化百科全書。其歷史寫作受到人類學知識背景與方法的影響,而且有意識地將臺灣放在世界史的格局下來考察,在本書完成了多重空間尺度、多元族群競爭互動、自然與人文地理、乃至集團與個人、制度、習俗與風氣等具有整體性的臺灣歷史民族誌的知識建構。
《臺灣文化志》日文原書出版於一九二八年,雖然《臺灣文化志》在戰後臺灣受到學者高度重視,曾被視為與連橫的《臺灣通史》齊名之作,但相較於《臺灣通史》,伊能嘉矩透過實地踏查,保存精準時代記錄的《臺灣文化志》在很長一段時間僅於學術圈內流通。一九九○年代之後《臺灣文化志》完成全書中譯,讓一般讀者也能從伊能嘉矩龐大的調查與研究成果獲取臺灣文史知識。
全新審訂版仍分三卷出版,上卷置重點於荷蘭及鄭氏王朝時期的臺灣歷史,以及清朝對於臺灣的政治與軍事治理;中卷則以清朝治下臺灣的教育、社會政策、民俗信仰、經濟治理與交通為論述之中心;下卷之重點則為清朝治下臺灣的對外關係、拓墾與理蕃政策,以及臺灣割讓與日本領臺。
全新審訂版不僅重新校訂全書內容,加入兩篇專文導讀,修訂先前譯本若干具有時代限制之文字,更旨在還原伊能嘉矩的用語與史觀,以求忠實呈現《臺灣文化志》的完整面貌。將未經曲解的伊能嘉矩提交在讀者面前,是在後殖民的臺灣重新認識、重新理解伊能嘉矩的必要條件,也是重新面對、重新建構這座島嶼的身世與歷史的必經道路。
「我們要前進!」前進在臺灣研究領域的這片山林裡。這裡有日照、有樹影,有溪流、也有原野。伊能嘉矩的《臺灣文化志》橫亙在此地,提醒著後來的研究者與踏查者,要不斷迎向它、進入它,超越它。
【本書特色】
一、二○一七年伊能嘉矩一百五十歲冥誕,二○一八年《臺灣文化志》出版九十週年特別紀念版。
二、上卷收入國史館館長吳密察、本書審訂者陳偉智長篇專文導讀。
三、全新裝幀、全新設計,以海洋、原野與山脈三項臺灣自然景色的元素,象徵伊能嘉矩《臺灣文化志》三冊的「金字塔」巨構。
2017年為伊能嘉矩一百五十歲冥誕,2018年為《臺灣文化志》出版九十週年。
作者簡介:
伊能嘉矩
出生於日本本州東北,今日的岩手縣遠野市。早年就讀岩手縣師範學校,因被認為鼓動學潮而遭退學,而後師事東京帝國大學坪井正五郎教授,加入東京人類學會。
一八九五年底,隨日本政府來到殖民地臺灣,在臺期間,歷任總督府雇員、山地事務調查員、囑託等職,並展開其研究。早期以臺灣北部平埔族原住民為研究對象,一八九七年五月起開始一百九十二天的全島大調查,其後又多次進行局部的調查旅行,在此期間跋山涉水,歷經種種艱難危險,獲得豐富詳實的田野資料,使其成為當時在臺日本人的「蕃通」與「臺灣通」,建立起在臺灣研究領域的知識權威。
一九○六年,辭去在臺職務返回故鄉之後,仍持續致力於臺灣及故鄉遠野的鄉土研究,埋首寫作《臺灣文化志》。一九二五年,由於早年在臺踏查感染的瘧疾復發,於五十九歲去世。《臺灣文化志》於一九二八年,在其故舊及門生奔走下出版問世。依據其學生板澤武雄記述,伊能生前出門旅行時曾云,若家中遭遇著祝融之災,其他財物皆可不管,唯一擔心的只有《臺灣文化志》的五十四冊原稿,可見其對於此部著作的重視。
伊能著作眾多,與臺灣相關著作計有《臺灣在世界中的位置》、《臺灣蕃人事情》、《臺灣年表》、《臺灣蕃政志》、《領臺十年史》、《領臺始末》、《臺灣文化志》等十餘種,其中尤以《臺灣文化志》為代表作,是研究清帝國統治之下臺灣史的頂峰之作。
審訂者簡介
陳偉智
美國紐約大學歷史學博士候選人,現就讀於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班。曾任宜蘭縣文獻委員會委員、紐約大學、宜蘭大學、東吳大學、佛光大學兼任講師。專攻臺灣近代史、歷史與社會理論、歷史人類學以及人類學史。著有《伊能嘉矩──臺灣歷史民族誌的展開》,及共編著《伊能嘉矩與臺灣研究特展專刊》、《異鄉又見故園花──田代安定宜蘭調查史料研究》。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名家推薦──
伊能嘉矩的臺灣研究成果在過去基本上只是學術研究工作者的參考材料,因此伊能的著作大概只是復刻再版後在學術界的小範圍內流通。但是,進入一九九○年代以後,伊能嘉矩的著作就以中譯的形式在臺灣出版了。這說明了廣大的臺灣社會,也想要從伊能嘉矩龐大的調查成果獲取臺灣文史知識。
──吳密察 國史館館長
《臺灣文化志》這部臺灣研究的經典著作,其重要性除了提供整體性的臺灣歷史文化發展的解釋外,更在於影響了近百年來臺灣研究的知識生產框架。……今日閱讀伊能嘉矩的意義在於從批判性地閱讀中超越其觀點,並藉此瞭解構成我們今日歷史文化意識的軌跡,進而建構屬於這個時代的、屬於我們自己的,對於臺灣的歷史文化知識。
──陳偉智 美國紐約大學歷史學博士候選人、本書審訂者
■伊能嘉矩及《臺灣文化志》所獲讚譽如下──
《臺灣文化志》在某個意義上是一部文化的百科全書,亦是Almanac(年鑑),更是Archives(檔案)。換言之:稱其為現代化的《臺灣文獻通考》,想亦無不當。
──福田德三 日本慶應義塾大學教授、經濟學及經濟史學者
在臺灣的人文科學研究史上,不能不提伊能氏之名字。
──金關丈夫 臺北帝國大學醫學部教授、體質人類學者
臺灣史及高砂族研究的偉大先驅者。
──馬淵東一 日本都立大學教授、臺灣原住民研究學者
(伊能嘉矩)縱貫三十年之臺灣研究總成果,以及畢生之學術業績總成果。實際上是呈現於三卷的《臺灣文化志》。
──楊雲萍 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臺灣史學者
伊能嘉矩實是偉大的「臺灣學」開拓者。
──曹永和 臺灣歷史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
凡是要瞭解臺灣、要研究臺灣的近代史、臺灣文化,以及臺灣各族群的人,莫不預先翻閱伊能嘉矩學術上的成果。他為臺灣研究所展現的先驅精神與風範,仍然留存於臺灣,雖然歷經一百年,仍然存活於臺灣及日本的臺灣文化研究者心內。
──楊南郡 作家、翻譯家,譯有伊能嘉矩著作多種
名人推薦:■名家推薦──
伊能嘉矩的臺灣研究成果在過去基本上只是學術研究工作者的參考材料,因此伊能的著作大概只是復刻再版後在學術界的小範圍內流通。但是,進入一九九○年代以後,伊能嘉矩的著作就以中譯的形式在臺灣出版了。這說明了廣大的臺灣社會,也想要從伊能嘉矩龐大的調查成果獲取臺灣文史知識。
──吳密察 國史館館長
《臺灣文化志》這部臺灣研究的經典著作,其重要性除了提供整體性的臺灣歷史文化發展的解釋外,更在於影響了近百年來臺灣研究的知識生產框架。……今日閱讀伊能嘉矩的意義在於從批判性地閱讀中超越其...
目錄
第五篇 教學設施
第一章 學校教育
第二章 教學之鼓勵與藝文之振興
第三章 間接的右文影響
第四章 圖書蒐集
第五章 考試
第六章 教化之實行
第七章 人文之特殊發展
第六篇 社會政策
第一章 戶口之編查
第二章 賑恤設施
第三章 健訟之戒飭
第四章 奢侈之矯正
第五章 賭博之禁制
第六章 禁煙之厲行
第七章 婢女之解放
第八章 犯姦之禁制
第九章 溺女之禁制
第十章 安葬之保護
第十一章 墳墓之保護
第七篇 特殊之祀典及信仰
第一章 城隍廟之崇敬
第二章 武廟關帝之祀典
第三章 天妃及其他海神之信仰
第四章 鄭國姓之崇祀及施琅之廟祀
第五章 福德正神之信仰
第六章 竈神之信仰
第七章 耕耤之典禮及祈雨
第八章 道教之影響
第九章 佛教之影響
第八篇 修志始末
第一章 府、縣、廳志
第二章 臺灣通志及州、廳、縣采訪冊
第三章 臺灣輿圖之測繪
第九篇 經政沿革
第一章 地積制
第二章 特殊之私租
第三章 賦課制度
第四章 倉廒
第十篇 農工沿革
第一章 稻米及勸農
第二章 埤、圳設施
第三章 糖業設施
第四章 茶業設施
第五章 蠶桑及紡織
第六章 牛隻之保護
第七章 林業設施
第八章 腦務
第九章 鑛務
第十章 煤炭及石油之管束
第十一章 磺務
第十二章 鹽務
第十一篇 交通沿革
第一章 防海及船政
第二章 臺灣渡航之弛張
第三章 通信
第四章 鐵路
第五章 築港
第六章 道路
第七章 義渡
第八章 臺灣近海之航路
第九章 海難救護
第五篇 教學設施
第一章 學校教育
第二章 教學之鼓勵與藝文之振興
第三章 間接的右文影響
第四章 圖書蒐集
第五章 考試
第六章 教化之實行
第七章 人文之特殊發展
第六篇 社會政策
第一章 戶口之編查
第二章 賑恤設施
第三章 健訟之戒飭
第四章 奢侈之矯正
第五章 賭博之禁制
第六章 禁煙之厲行
第七章 婢女之解放
第八章 犯姦之禁制
第九章 溺女之禁制
第十章 安葬之保護
第十一章 墳墓之保護
第七篇 特殊之祀典及信仰
第一章 城隍廟之崇敬
第二章 武廟關帝之祀典
第三章 天妃及其他...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