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指月之指,入般若之門。八經五論,總覽佛法要典,超越宗派界限,或為早期佛陀的原始教法,或為祖師大德的核心論著,或為南傳核心,或為北傳要典,共同點則都是根本了義的教法,直契佛法精髓,具有提綱挈領之效。
明奘法師傳承臨濟宗四十五代法脈,通讀古今,遍覽經藏,說法講經純淨透徹,面對現代人普遍存在的心靈問題,釐清存在於學佛者心中對於佛法源流的疑惑,深入以般若為核心的佛法智慧,直契佛陀本懷。
《金剛經》是歷來傳誦最廣的大乘經典之一。本書採用的是鳩摩羅什漢譯本,譯文優美流暢,富理趣和文學意味。隋唐以降,中國佛教的重要宗派都以《金剛經》為主要的習誦典籍。明奘法師以特殊的思辨形式,深入淺出地講解和歸納,並結合自己研修中遇到的問題舉例演繹,幫助讀者在最短的時間,以最簡要明晰的方式,完整清楚地了解《金剛經》的內容。
作者簡介:
明奘法師,河北承德隆化人,1967年生,中山大學肄業。1995年在柏林禪寺淨慧老和尚座下出家,1996年在新加坡從淨空老法師學習講經。1998年參與創辦河北省佛學院並擔任首位教務長。1999年冬從淨慧老和尚座下接法,傳承中國臨濟宗第四十五代法脈。
多次在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清華大學、陝西師範大學、中山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馬來西亞大學等各高校舉辦講座,其參與組織策劃的「生活禪夏令營」活動已經連續舉辦十五屆,受到廣大青年佛子的歡迎與好評。
現任:新加坡《佛陀教育》雜誌主編,馬來西亞《福報》雜誌專欄作家,河北禪學研究所副所長,《禪》雜誌編委會編委,昆明佛學會慈悲關懷委員會主席,陝西師範大學佛教文化研究所客座教授,北京大學禪學社導師顧問,河北秦皇島青龍縣佛教協會會長,河北秦皇島青龍祖山望海禪寺住持,雲南玉溪釋迦文化靜享園園長,雲南安寧八街三和寺住持,北京懷柔朝陽寺住持,浙江嘉興南湖石佛寺籌建處主任,浙江嘉興石佛禪修中心創始人,國際善地禪修中心創始人、導師。
章節試閱
卷首語
這次有機會有因緣來到這個畫廊,跟大家一起來共同學習《金剛經》,也是不可思議的一個機遇吧!我不認識這裏的廊主,也不認識這個地方,今天是我第二次來,就在這裏講《金剛經》,看起來是有些莫名其妙的。佛法講「緣聚則成,緣散則滅」,為什麼有這樣的一個條件?有這樣的一個機會?我覺得在今天這樣一個物質飛速發展的時代,在經濟、利益的推動下,人心可能都趨於一種兩極悖反的作用態度。人心在悟,得到了高度的滿足後,卻也容易產生心靈相對的匱乏和空虛,因而它需要有這樣一個回歸。我們能在這樣一個地方共同學習《金剛經》,願大家能夠敞開自己心靈的另一扇窗。這扇窗也許跟我們原有的認知不同。我們原有的認知是「老師教給你什麼,你就信、就接受」,至於接受的多少,叫「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可是佛教的《金剛經》跟這個認知恰恰相反,佛教的《金剛經》裏,釋迦牟尼怎麼來定位呢?他既不是一個教主,也不是一個權威的老師,他更像是一個睿智的、幽默的、慈祥的、耐心的老人,坐在你身邊。你不打擾他的時候,他就閉目安坐;你有事情來問他,他就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毫無保留地告訴你。告訴你之後,他也不需要你信仰他、崇拜他,也不需要你雕偶像給他,他只會跟你輕輕地說一聲再見。所以整個《金剛經》是釋迦牟尼四十九年教育的精華中的精華,經典中的經典。在佛陀四十九年所有的經典裏面,講般若部的經典用了二十二年,幾乎占了他弘法生命的一半,那麼《金剛經》又是這六百卷般若經中最精華的一卷。
《金剛經》在我國的文字史上、在全世界人類的印刷史上占了一個第一,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有明確年月記載的雕版印刷物,是在敦煌發現的《金剛經》。如果做出版的要祭祖的話,應該祭這本《金剛經》。剛才我們說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就是「本師」—從生命的根本來教導我們的,從生命的起源處來教化我們的,就是我們根本的老師,這個老師叫佛陀。
「佛」是印度話,全稱「佛陀耶」,英文叫Buddha。中國人好簡,去掉了佛陀耶的「耶」,叫佛陀,佛陀還嫌囉嗦,就叫做「佛」,漢語的意思叫做「覺悟」,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叫三覺。第一個是自覺,第二個是覺他,幫助他人覺悟,第三自覺、覺他,都全部圓滿,叫覺行圓滿。覺悟的、智慧的行動已經全部圓滿,才叫佛。
所以我們南無的意思是規定範本,是向他學習,不是向他祈禱、乞求,這個跟宗教的意味完全背道而馳,是尊敬他、讚美他,「見賢而思其言」,是「南無」的本意。而不是說南無佛給我健康吧!南無佛給我長壽吧!南無佛給我一個男朋友、給我一個女朋友、讓我發財致富吧!很多人念南無阿彌陀佛時好像總是想向阿彌陀佛要點什麼似的,「南無」是讓我們的生命像一個醒覺的覺者,是皈依的意思。
對《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佛經有幾種命名,「金剛」是比喻,世間最堅固的東西是什麼?金剛鑽。金剛能切斷所有的東西而不被所有的東西所切斷,形容其堅硬無比,「金剛」是以比喻來命題。「般若波羅蜜多」是智慧到彼岸的意思,按照這個動賓(動詞補語)後置,彼岸到,到彼岸,就是用智慧到達彼岸之意。它在翻譯成漢語的時候,屬於五種不翻,哪五種不翻呢?祕密不翻、多含不翻、此方無不翻、順古不翻、尊古不翻。那麼這個般若含有很多的意思,是用智慧不能界定的,用聰明不能界定的,用黠慧、狡詰都不能界定的,就索性含多義不翻、尊古不翻。「波羅蜜多」就是彼岸到,就是這件事做到家了,用北京的俗話講「到家了」,圓滿之意。
「經」,梵音叫蘇怛囉Sutra,貫穿之意。就像我們手裏的念珠,十八顆念珠也好,一百零八顆念珠也好,總要有根線把它穿起來,經的本意就是穿念珠的那根線,把東西穿起來的意思。但是我們後人,中國的一些高僧大德們就把這個經給改造了,從貫攝意引伸為攝受意,好比這個攝影機的「攝受」。整個一部經,無論是多長或者是多短,無論是講圓滿、精進、了義的經典,還是一般針對小乘根性所說的經,它有一個從始至終的過程叫「初中後皆善」。像舔蜂蜜一樣,舔一點也甜,舔半嘴也甜,舔滿嘴都是甜的。佛經這個貫攝的意思就是初終後皆善。然後它還有一個引伸的意思是當鏡子,反觀。
佛陀不在了,離開我們已經兩千五百多年了,阿羅漢們也不在了,那麼我們憑什麼跟他學習,用什麼來檢驗我們的所行、所思、所做是對的還是錯的呢?以經為檢驗。符合經文所說,即使我們做的打點折扣,也是可以經得起驗證的,不符合經文所說便肯定有問題,經本身沒有問題,那問題一定是出在我們身上。還有「經」通「徑」,路徑,曲徑通幽處的徑,一條路,這條路帶我們回家,回到哪裡的家呢?我們生命沒有被污染,沒有被流浪,沒有被各種各樣的煩惱所壓迫,那個本來的狀態就是你本來的家,但是回家你必須有方法有路,那麼所有的經就是路。佛經有十二種,十二種不是指十二本經,而是十二種題材。有散文的、有詩歌的、有講佛陀過去前世的故事的、有大量比喻的、有諷誦的,叫伽陀。所以跟其他宗教不同,其他宗教的經典是唯一,不可更改、不可發展、不可去創造。但是佛經,
不但佛陀可以說,弟子們可以說,現在的大學教授也可以去講。因此注解《金剛經》的人有很多,比如王朱曾經在未登基前就集注過。而集大成者,則是民國期間,一個叫江味農的老居士,他彙集了差不多關於中國歷朝歷代的僧人、文化名人、皇帝、達官等等所注解的《金剛經》,彙集了不下八十種,然後做了一個《金剛經集注》。大家如果想真正深入了解,可以參考這本《金剛經》,是最全面最權威彙集資料也最多的。
翻譯的金剛經也不限於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這個版本,《西遊記》裏的玄奘法師也翻譯過,叫「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能斷,就是用金剛才能切斷煩惱,所以又加了能斷兩個字,但是因為他的文詞比較拗口,所以流傳最廣的還是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鳩摩羅什是三藏法師,三藏是指精通於佛教裏的所有經典跟經藏。這裏講的三藏法師,專門是指原始佛教的經、律、論三藏。這樣的法師數量是很少的。那時出家的人,戒律非常少。男的這些戒律大概叫四分律,共二百五十條按字摳也能背下來,沒有多少。出家的女眾,有三百四十八條戒,差不多也都可以背下來,所以戒藏不多。但經藏部分比較多,依據南傳原始佛教的研究,分四大部,叫四阿含經,包括中阿含、增一阿含、雜阿含和長阿含。聰明利根的人花上三年就足夠背下來了。論藏,像《阿毗達摩論》,裏面總共含設了七個論,但七個論加起來並沒有多少,經論三藏合起來,估計文字加起來不會超過兩百萬字。所以精通這些經、律、論的叫做三藏法師。來到我國之後的漢傳佛教,說是否有人精通三藏,說是否有人能把它背下來,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一個也沒有,為什麼?中國漢傳佛教的經太多了,數不勝數,論更是無窮盡的,浩如煙海,沒有誰能真正精通三藏。
那麼來到中國翻譯經典的被稱為三藏法師的不超過二十個,中國人沒有經,都靠西域的法師、印度的法師、安西的法師傳過來,所以才有這句俗語:「遠來的和尚會念經。」法師的本意就是以法施人,就是能夠以法施捨、佈施給別人,能夠以他的智慧,用他掌握的佛法的智慧教導別人的人。這個以法自施,向上能夠向佛陀、聖賢學習,完善自己,向下能夠幫助他人,服務社會,這樣的人才有資格被稱為法師。
鳩摩羅什是西域人,在現在的庫車、庫爾勒這一帶。他的爸爸原來也是個出家人,叫鳩摩羅炎,特別聰明。後來,當時的龜茲國王(也就是現在的伊犁、庫爾勒一帶)一看這個鳩摩羅炎如此的聰明,就逼著他還俗,把兩個妹妹都嫁給他,希望他傳宗接代,然後生下了這個鳩摩羅什。鳩摩羅什七歲的時候有一天到廟裏去玩,竟把一個幾百斤重大寶鼎給舉起來了,舉起來後,突然一想,「咦?我七歲小孩哪裡來那麼大力氣?我又不是武功高手……」這樣一想鼎馬上就摔掉了,摔到地上,他一念間就悟到了「一切唯心造」的道理。後來他媽媽帶著七歲的他出家,碰到一個大修行人叫阿羅漢,跟她說這個小孩子將來要到東方去,他一定會幫助大乘佛法發揚光大的,如留在西方,他的個人修為,肯定會證得阿羅漢果位。
無論是印度佛教史,還是中國、韓國、日本、越南的佛教史,整個東南亞和歐美佛教史,都沒有因為佛教傳播發生過什麼征戰、戰爭,唯一的一次征戰卻是因鳩摩羅什法師而起。苻堅派大軍去迎請鳩摩羅什法師,派呂光率七萬大軍大敗龜茲,得獲鳩摩羅什,但法師並沒有回到苻堅這裏,因為淝水一戰苻堅被人打敗了,他的國就滅了。法師在呂光建立了後涼國停留了幾年,又被後秦姚興出兵西伐涼州,才把鳩摩羅什帶回長安。他翻譯經典的地方在陝西西安戶縣的草堂寺,那裏有鳩摩羅什法師的舍利塔。
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經文是不分章節的,是南北朝時期梁武帝的太子昭明太子,根據自己的體會把《金剛經》分了三十二章節,分得非常非常好,這使大家容易有操持。但是我們誦經的時候不會去誦這個「法會因由分第一」,不會說這些,直接就「如是我聞,一時怎麼樣……」
請大家跟我合掌
願消三障諸煩惱
願得智慧真明瞭
普願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薩道
普願一切見者聞者聽者
遠離痛苦之因、痛苦之緣、痛苦之業
普願一切見者聞者聽者
建立解脫之因、解脫之緣、解脫之業
普願一切見者聞者聽者
快樂安詳得以解脫
願一切眾生
快樂安詳得以解脫
願一切眾生
快樂安詳得以解脫
願一切眾生
快樂安詳得以解脫
卷首語
這次有機會有因緣來到這個畫廊,跟大家一起來共同學習《金剛經》,也是不可思議的一個機遇吧!我不認識這裏的廊主,也不認識這個地方,今天是我第二次來,就在這裏講《金剛經》,看起來是有些莫名其妙的。佛法講「緣聚則成,緣散則滅」,為什麼有這樣的一個條件?有這樣的一個機會?我覺得在今天這樣一個物質飛速發展的時代,在經濟、利益的推動下,人心可能都趨於一種兩極悖反的作用態度。人心在悟,得到了高度的滿足後,卻也容易產生心靈相對的匱乏和空虛,因而它需要有這樣一個回歸。我們能在這樣一個地方共同學習《金剛經》,願...
目錄
第 一 品 法會因由分
第 二 品 善現啟請分
第 三 品 大乘正宗分
第 四 品 妙行無住分
第 五 品 如理實見分
第 六 品 正信稀有分
第 七 品 無得無說分
第 八 品 依法出生分
第 九 品 一相無相分
第 十 品 莊嚴淨土分
第 十一 品 無為福勝分
第 十二 品 尊重正教分
第 十三 品 如法受持分
第 十四 品 離相寂滅分
第 十五 品 持經功德分
第 十六 品 能淨業障分
第 十七 品 究竟無我分
第 十八 品 一體同觀分
第 十九 品 法界通分分
第 二十 品 離色離相分
第二十一品 非說所說分
第二十二品 無法可得分
第二十三品 淨心行善分
第二十四品 福智無比分
第二十五品 化無所化分
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
第二十七品 無斷無滅分
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貪分
第二十九品 威儀寂淨分
第 三十 品 一合理相分
第三十一品 知見不生分
第三十二品 應化非真分
第 一 品 法會因由分
第 二 品 善現啟請分
第 三 品 大乘正宗分
第 四 品 妙行無住分
第 五 品 如理實見分
第 六 品 正信稀有分
第 七 品 無得無說分
第 八 品 依法出生分
第 九 品 一相無相分
第 十 品 莊嚴淨土分
第 十一 品 無為福勝分
第 十二 品 尊重正教分
第 十三 品 如法受持分
第 十四 品 離相寂滅分
第 十五 品 持經功德分
第 十六 品 能淨業障分
第 十七 品 究竟無我分
第 十八 品 一體同觀分
第 十九 品 法界通分分
第 二十 品 離色離相分
第二十一品 非說所說...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