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李筱峰(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名譽教授)
吳叡人(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翁佳音(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莊佳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系副教授)
莊萬壽(長榮大學臺灣研究所名譽講座教授)
黃智慧(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研究助理)
(依姓氏筆劃)
作者:張子涇
繪者:太宰信明
定價:NT$ 300
優惠價: 79 折, NT$ 237
優惠截止日:至2024年11月22日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難得一見的海南島二戰回憶
海南島的大小與臺灣相當,如同八田與一所說的,「就像漂浮在水上的馬鈴薯」。這座位於中國最南端的島嶼有「東方夏威夷」之稱,是熱門的觀光勝地。然而,在這個現代化的形象背後,海南島在二戰日本統治下的歷史卻鮮為人知。日本帝國很早就注意到海南島在地緣政治上的重要性,於是在1939年2月10日攻占海南島,成為「南進基地」。日軍在攻占海南島的過程中,中國駐軍無力抵抗,退守至山區。此後日本人將統治臺灣的經驗(如農林產業、調查事業、熱帶醫學、警察行政和宣撫教育等)移植到海南島,依據南進政策,引進臺灣拓殖株式會社以及三井、三菱等民間商社的力量,與軍方共同開發、經營海南島。直到1945年8月日本戰敗投降為止,日本統治海南島長達六年。
在1930年以後,日本進入對外擴張與軍人強勢的時期。到了1930年代後半,臺灣也逐漸被捲入戰爭。本書的主角和作者張子涇,便是在1941年以佐世保第八特別陸戰隊的海軍通譯(翻譯官)身分派往海南島,在當地待了五年,並在戰爭結束近一年後才回到臺灣。通譯是日軍和當地人之間的橋梁,平時負責宣導和維持治安、物資調度配給、以及建築和道路工程等相關工作,甚至還要充當日語教師。由於任務相當多樣,通譯可說是多才多藝又繁忙的職位。此外,翻譯官在作戰時也必須為日軍指引道路,他們往往要比前鋒部隊更瀕臨火線,因此有不少翻譯官殉職。
終戰日(1945年8月15日)是本書張子涇故事的開端。當時,他和1300名的臺灣士兵在海南島東邊的嘉積市,被中國軍解除武裝,收容在市區的集中營。三個月後,他們還被要求徒步搬遷到200公里外的瓊山市集中營。戰後過了將近一年,張子涇和臺灣戰友遲遲未能等到返鄉船,備感焦急之下,更堅定了自力返鄉的決心。張子涇與250名的戰友集資找到船隻後,冒著生命危險歷經333天,終於回到了臺灣。返臺的航行過程中,遭遇海盜襲擊、颱風侵襲,本書也記錄了這段冒險歷程,曲折離奇不亞於小說。
同樣經歷過二戰的太宰信明為本書畫了上百張插畫,希望藉此將他們的戰爭經驗及身為臺籍日本兵的痛苦經驗傳達給「戰後世代」。像張子涇一樣在戰後遭日本拋棄的臺籍日本兵和看護士不在少數。他們在戰後喪失了日本國籍,不但無法獲得日本政府的補償,而且受到不聞不問的對待,實在令人同情。
作者簡介:
張子涇(1921-2010)
1921年生,台中豐原人,清代台灣著名通事張達京的後代。日治時期,就讀於台中州郡翁子公學校,豐原高等科,台北府立工業養成所。太平洋戰爭時派至海南島,任佐世保第八特別陸戰隊海軍通譯官(1941.10-1945.8)。終戰後任海南島台籍軍人嘉積集中營隊長(1945.9-1946.6)。1946年7月搭乘帆船返回台灣。二二八事件時在高雄六龜鄉興產製材廠工作。1950年結婚,育有二男三女。1966年,搬回台中豐原,在台中市客運工作,至1986年退休。1984年,出版日文回憶錄《台籍日本兵苦闘の結末》(台中市:聯邦書局)。2010年3月過世,享年90歲。
插畫簡介
太宰信明
1929年出生於東京,筆名為太宰飛斗志。1944年4月,三重海軍航空隊奈良分遣隊入隊,成為第十四期海軍甲種飛行予科練習生。1945年6月,配置於舞鶴防備付舟艇襲擊隊,在此地終戰,時為元海軍二等飛行兵曹。戰後,進入東京醫畜生專門學校就讀。1952年4月,加入廣播界,在東北放送(仙台)、日本短波放送當主播,1961年轉向當製片人。1989年退休後,同年五月赴韓國首爾當日語老師,共待了十八個月。著有《まなざし遠く―漫画で綴る軍歌集―》(1970)、《花は散りぎわ》(1972)等。
譯者簡介:
天江喜久,1972年出生於日本神奈川縣。夏威夷大學政治學博士。現任長榮大學臺灣研究所副教授。專研臺灣近現代史、後殖民研究與東亞比較文化。主要論文:〈他山の石:台湾から帝国の慰安婦問題を考える〉,浅野豊美、小倉紀蔵、西成彦編著《対話のために:帝国の慰安婦という問いをひらく》(東京:クレイン,2017),〈Becoming Taiwanese: Appropriation of Japanese Colonial Sites and Structures in Cultural Heritage Making—A Case Study on the Wushantou Reservoir and Hatta Yoichi〉(Michael Hsiao, Hui Yew-Foong and Philippe Peycam eds., Citizens, Civil Society and Heritage Making in Asia, ISEAS, 2017),〈A Japanese Engineer Who Became a Taiwanese Deity: Postcolonial Representations of Hatta Yoichi〉(East Asian Journal of Popular Culture, Vol. 1, No. 1, 2015),〈朴順宗:二二八事件中朝鮮人/韓僑的受難者〉(《臺灣風物》64卷第3期,2014)。
林子淳,1990年生,新竹人。長榮大學翻譯學系畢業,目前就讀於日本飯店專門學校,預定2018年3月畢業。
謝明諭,1989年生,南投人。長榮大學應用日語系碩士。
名人推薦:
李筱峰(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名譽教授)
吳叡人(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翁佳音(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莊佳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系副教授)
莊萬壽(長榮大學臺灣研究所名譽講座教授)
黃智慧(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研究助理)
(依姓氏筆劃)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張子涇
優惠價: 79 折, NT$ 237 NT$ 300
優惠截止日:至2024年11月22日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難得一見的海南島二戰回憶
海南島的大小與臺灣相當,如同八田與一所說的,「就像漂浮在水上的馬鈴薯」。這座位於中國最南端的島嶼有「東方夏威夷」之稱,是熱門的觀光勝地。然而,在這個現代化的形象背後,海南島在二戰日本統治下的歷史卻鮮為人知。日本帝國很早就注意到海南島在地緣政治上的重要性,於是在1939年2月10日攻占海南島,成為「南進基地」。日軍在攻占海南島的過程中,中國駐軍無力抵抗,退守至山區。此後日本人將統治臺灣的經驗(如農林產業、調查事業、熱帶醫學、警察行政和宣撫教育等)移植到海南島,依據南進政策,引進臺灣拓殖株式會社以及三井、三菱等民間商社的力量,與軍方共同開發、經營海南島。直到1945年8月日本戰敗投降為止,日本統治海南島長達六年。
在1930年以後,日本進入對外擴張與軍人強勢的時期。到了1930年代後半,臺灣也逐漸被捲入戰爭。本書的主角和作者張子涇,便是在1941年以佐世保第八特別陸戰隊的海軍通譯(翻譯官)身分派往海南島,在當地待了五年,並在戰爭結束近一年後才回到臺灣。通譯是日軍和當地人之間的橋梁,平時負責宣導和維持治安、物資調度配給、以及建築和道路工程等相關工作,甚至還要充當日語教師。由於任務相當多樣,通譯可說是多才多藝又繁忙的職位。此外,翻譯官在作戰時也必須為日軍指引道路,他們往往要比前鋒部隊更瀕臨火線,因此有不少翻譯官殉職。
終戰日(1945年8月15日)是本書張子涇故事的開端。當時,他和1300名的臺灣士兵在海南島東邊的嘉積市,被中國軍解除武裝,收容在市區的集中營。三個月後,他們還被要求徒步搬遷到200公里外的瓊山市集中營。戰後過了將近一年,張子涇和臺灣戰友遲遲未能等到返鄉船,備感焦急之下,更堅定了自力返鄉的決心。張子涇與250名的戰友集資找到船隻後,冒著生命危險歷經333天,終於回到了臺灣。返臺的航行過程中,遭遇海盜襲擊、颱風侵襲,本書也記錄了這段冒險歷程,曲折離奇不亞於小說。
同樣經歷過二戰的太宰信明為本書畫了上百張插畫,希望藉此將他們的戰爭經驗及身為臺籍日本兵的痛苦經驗傳達給「戰後世代」。像張子涇一樣在戰後遭日本拋棄的臺籍日本兵和看護士不在少數。他們在戰後喪失了日本國籍,不但無法獲得日本政府的補償,而且受到不聞不問的對待,實在令人同情。
作者簡介:
張子涇(1921-2010)
1921年生,台中豐原人,清代台灣著名通事張達京的後代。日治時期,就讀於台中州郡翁子公學校,豐原高等科,台北府立工業養成所。太平洋戰爭時派至海南島,任佐世保第八特別陸戰隊海軍通譯官(1941.10-1945.8)。終戰後任海南島台籍軍人嘉積集中營隊長(1945.9-1946.6)。1946年7月搭乘帆船返回台灣。二二八事件時在高雄六龜鄉興產製材廠工作。1950年結婚,育有二男三女。1966年,搬回台中豐原,在台中市客運工作,至1986年退休。1984年,出版日文回憶錄《台籍日本兵苦闘の結末》(台中市:聯邦書局)。2010年3月過世,享年90歲。
插畫簡介
太宰信明
1929年出生於東京,筆名為太宰飛斗志。1944年4月,三重海軍航空隊奈良分遣隊入隊,成為第十四期海軍甲種飛行予科練習生。1945年6月,配置於舞鶴防備付舟艇襲擊隊,在此地終戰,時為元海軍二等飛行兵曹。戰後,進入東京醫畜生專門學校就讀。1952年4月,加入廣播界,在東北放送(仙台)、日本短波放送當主播,1961年轉向當製片人。1989年退休後,同年五月赴韓國首爾當日語老師,共待了十八個月。著有《まなざし遠く―漫画で綴る軍歌集―》(1970)、《花は散りぎわ》(1972)等。
譯者簡介:
天江喜久,1972年出生於日本神奈川縣。夏威夷大學政治學博士。現任長榮大學臺灣研究所副教授。專研臺灣近現代史、後殖民研究與東亞比較文化。主要論文:〈他山の石:台湾から帝国の慰安婦問題を考える〉,浅野豊美、小倉紀蔵、西成彦編著《対話のために:帝国の慰安婦という問いをひらく》(東京:クレイン,2017),〈Becoming Taiwanese: Appropriation of Japanese Colonial Sites and Structures in Cultural Heritage Making—A Case Study on the Wushantou Reservoir and Hatta Yoichi〉(Michael Hsiao, Hui Yew-Foong and Philippe Peycam eds., Citizens, Civil Society and Heritage Making in Asia, ISEAS, 2017),〈A Japanese Engineer Who Became a Taiwanese Deity: Postcolonial Representations of Hatta Yoichi〉(East Asian Journal of Popular Culture, Vol. 1, No. 1, 2015),〈朴順宗:二二八事件中朝鮮人/韓僑的受難者〉(《臺灣風物》64卷第3期,2014)。
林子淳,1990年生,新竹人。長榮大學翻譯學系畢業,目前就讀於日本飯店專門學校,預定2018年3月畢業。
謝明諭,1989年生,南投人。長榮大學應用日語系碩士。
名人推薦:
李筱峰(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名譽教授)
吳叡人(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翁佳音(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莊佳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系副教授)
莊萬壽(長榮大學臺灣研究所名譽講座教授)
黃智慧(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研究助理)
(依姓氏筆劃)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5元。(減5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