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現代版畫領銜先鋒、鐵雕大師陳庭詩精采故事
真摯動人的文字,上百幅精美作品及生活寫照
與生命真誠對話、不屈服時代動盪艱困,淬鍊大師極致美學
隨書附贈陳庭詩故事高畫質影音光碟,國際藝術巨擘的生命鉅獻,不容錯過!
藝術巨擘 陳庭詩
藝術大師陳庭詩的生命經驗,彷如戰後一部無聲的臺灣文化史。
藝術家如何創造如史詩般壯闊的巨作?如何在困頓中不斷淬鍊與超越?
本書生動呈現臺灣國際級鐵雕大師陳庭詩和藝術家之間的俠侶真情,
那些既溫厚、又充滿人文韌度的生命故事。
名家推薦
•黃海鳴│藝評家(臺北市立美術館前館長)
光看陳庭詩的小品,就有一種巨大的、遠觀動盪宇宙洪荒的感覺。廢材料在他的組合之下服服貼貼,轉化成一種非常安靜莊重、具有無限擴展性的史詩般永恆運轉、交互運轉的宇宙意象,以及不同強大勢力之間的隱性動態關係。
•鐘俊雄│藝術家
陳庭詩是開拓臺灣現代版畫的先鋒,也是東方集合式鐵雕的大成者。他的作品彰顯出獨特的個人特質、強烈的民族色彩、也具備世界性的風格,把現代藝術的特色完全彰顯出來,這就是大師的風範。
•謝棟樑│雕塑家
陳庭詩雖然在中國文化大河中涵泳浸潤數十年,但他有所為和有所不為的態度,使他能超拔於中國文化之外。從傳統到現代,陳庭詩的作品涵蓋了東方與西方、具象與抽象。在廣義的藝術領域中,他恣意馳騁,左右開弓,展現出才華橫溢的丰姿。
•劉高興│藝術家
鐵雕藝術的焊接是一種破立不斷再生的創作工程。常以高溫燒焊形體,又喜將拼接的組件一起毀熔,迫使物件堅硬的質面軟化變形,經由傷口銜接的組合,化成新生的結構體──展現出美感能量。這樣的藝術需要慈悲的心胸,更需要大勇實驗、自由的理想精神。這種藝術的精神和用心,過逝的老藝術家陳庭詩先生最受我景仰敬尊。
作者簡介:
作者 莊政霖
國立政治大學阿拉伯語文學系、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研究所創作組畢,現為自由創作者。現代詩作品散見於《創世紀詩雜誌》、《衛生紙+》,著有報導文學作品《有聲畫作無聲詩:陳庭詩的十個生命片段》、合著有《部落繁星:搶救數位落差大作戰》。曾獲國立政治大學道南文學獎書評組第一名、國立東華大學東華文學獎現代詩組佳作,另報導文學作品《有聲畫作無聲詩》獲文化部獎助出版。
策劃 張琬琳
臺大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曾任臺大專任助教,現兼任臺北海大講師及聯合報系uStory有故事總編輯。長期投入臺灣文化資產保存,關注文化公共性議題。創作曾獲國內多項文學獎,研究曾獲國立臺灣文學館碩士論文獎。2013~2014年獲歐盟公費獎學金,赴捷克布拉格查理大學博士交換研究、2015年獲聯合報王惕吾新聞獎學金、2016年獲陳文成博士基金會社會關懷獎、近期獲德國學術交流總署DAAD獎學金,將赴海德堡大學進修。近年著有國共戰役史錄《江山.民國.新故鄉》、合著有《時代、生活與環境的流變》、《終戰那一天: 臺灣戰爭世代的故事》。
章節試閱
1999年9月21日凌晨一點,臺灣中部發生芮氏規模七點三的強烈地震,造成2,378人死亡,8,722人受傷,加上財物損失,堪稱臺灣近百年最大的地震災害之一。
因為怕有餘震,太平的許多戶人家約有一個禮拜的時間,都不敢住在家裡,而在周邊空地找地方露宿。家住太平、經營「沅豐食品模具行」的鄭永斌也是如此,他帶著家人和一位老人家在外面住了至少一個禮拜。九二一當天,甚至在外頭空地倒下,面對天空就睡了,往後幾天才有帳篷。
地震後,新聞報導都在說,後面可能還有餘震,甚至可能會有餘震比主震更大的傳聞。因此,雖然家中玻璃櫥破了,雅石收藏砸了,女兒牆裂了,水櫃也破了,漏得到處都是水,倉庫那邊的樓梯也垮掉了,百廢待舉,但當時鄭永斌和家人都不敢回家。人住在外面,只求個平安,等到事情過後,再想要怎麼來建設。
在外面露宿幾天,和鄭永斌一家人同住的老人家,向鄭永斌遞出一張紙條。鄭永斌一看,差點當場昏倒。因為字條上面寫的是:「阿斌,我們什麼時候還要去環島?」
這個在外面住了幾天,就覺得無聊想要去環島的老人家,正是陳庭詩。
雖是臺中當地人,但因為鄭永斌自認不是讀書的材料,而且從小就對「藝」有興趣。國中畢業後,鄭永斌遠赴高雄「學師仔」,學習傳統的門花雕刻。高雄之後,再到桃園大溪,也到三義學習立體雕刻。二十歲時,回到臺中創業,專門製作傳統糕、餅、粿的模具雕刻。某日,他在報紙上看到石頭這個東西,居然有人在玩,而且玩的不是一般四處可見的鵝卵石,而是非常美的雅石。有了一點經濟基礎,判斷自己有餘裕收藏雅石之後,鄭永斌就加入了臺中石友會。他加入時,是石友會第二屆的會員,推斷起來,應當是1988年的事。
隔年鄭永斌參加石友會的活動時,在遊覽車上面見到謝棟樑。雖然還不認識,但因為鄭永斌曾看過和謝有關的報導,對他有印象,就主動過去和謝棟樑打招呼。寒暄過後,謝棟樑就把同車的陳庭詩,也介紹給鄭永斌認識。
當時,鄭永斌住在位於臺中市區的公寓。因為模具生意需要有地方放一些機械設備,公寓裡沒辦法做,就在市區一帶另外租了個地方創業。承租的時候,房東跟他說,這個地方是預定計畫道路,但是「沒關係,已經二十多年了,都還沒有動。」結果租下去才第二年,即通知鄭永斌說這裡要拆,他只好另外找地方。找來找去,決定搬到太平大興十五街上。搬過來的時候,他就知道謝棟樑是鄰居了,沒想到陳庭詩當時也住在和謝棟樑同樣的「麗園社區」,也就是大里立人高中何清松校長提供給陳庭詩的住處,誤打誤撞,就成了陳庭詩的「厝邊」。
剛搬到太平的時候,鄭永斌探聽到,這裡每年農曆四月二號,都會宴請外界的人。因為「媽祖生」的關係,鄉下地區在媽祖遶境時,遶到了哪個區域,那個區域就會辦請客,邀請親朋好友來。鄭永斌入境隨俗,跟著太平當地的人一起請客,他邀請的對象,就是石友會的人,包括謝棟樑、許政雄、陳庭詩,他都一起邀來吃飯。鄭永斌說,當時他還沒有陳庭詩的作品,也沒想過要他的作品,只是想說他是石界的人,一位值得尊重的藝術家。「不知道他跟我見面,就拿了一幅卷軸送我,我打開,上面寫『以石會友』,跟我在玩石頭有吻合,就覺得很高興,就收下了。」這幅書法,上面落款的時間是「壬申初夏」,對照起來,就是1992年。
鄭永斌回憶,陳庭詩在和石友會的人交流時,大部分都是以字交換。偶爾陳庭詩到石友家中作客,看到喜歡的雅石收藏,就會詢問對方是否願意割愛。很多石界的人都知道陳庭詩是個受大家尊敬的藝術家,在可以承受的範圍內,不會跟陳庭詩收錢。陳庭詩不想欠人家人情,就會寫字給他們,這就是為什麼石界很多人的家裡,都會掛著陳庭詩所書的「以石會友」、「石趣」的原因。
「事實上是這樣,他接觸石界,石界的人南北都是會串連的,對他的創作成就應該也是一種助益,其實這都是相輔相成的。」鄭永斌說。雖然在藝文界,大家都知道陳庭詩得到國際版畫的大獎,但在石界就不是這麼回事。但如果收到他的作品,石友之間口耳相傳,因為每個階層的人都有,反而有益於將藝術家陳庭詩的名聲傳開。鄭永斌就說,他自己就看過有某些藝術家,因為結合了盆栽界和石界,把知名度打開,促進了作品的銷售。但他認為,雖然在石界的人脈,無形中應該多少產生了一些效應,但陳庭詩應該沒想那麼多。
因為鄭永斌自己是老闆,不是「吃人頭路」,時間相當「活」,很有機動性,搬到太平沒多久,陳庭詩就習慣找鄭永斌幫忙處理事情。如果鄭永斌沒空,也會請鄭太太幫忙處理。此後,除了像藝文界方面的聯絡、資訊,這些鄭永斌沒辦法處理的,陳庭詩還是會麻煩謝棟樑夫婦,其餘生活上需要人幫忙的大小事,就幾乎是鄭永斌夫婦一手包辦。
在鄭永斌看來,早年陳庭詩在臺中的朋友,幾乎都是藝文界的。自認是「三教九流」、不屬於上流社會的鄭永斌,認為陳庭詩在認識自己之後,將在臺中的生活圈又拓得更廣,但功勞不在自己,而是陳庭詩本身的個性。「他的個性就是『人人好』,如果他今天的個性姿態,是擺在『喔,我是藝術家』,那就不同了。他們『八風會』是藝文界,臺中石友會是三教九流都有,所以跟我認識以後,經過我這邊牽線,就一大片了。」鄭永斌說。
陳庭詩認識新石友時,通常是在鄭永斌家二樓,一邊泡茶,一邊閒聊。反過來說,陳庭詩和舊友聚會時,也經常是在鄭永斌這裡。在鄭永斌的記憶中,他搬到太平的一兩年內,何清松、謝棟樑、洪龍木、陳庭詩,就一群都來到他家聚會。有時陳庭詩想到高雄找林育如等朋友,剛好鄭永斌在高雄也有一些客戶,就和太太兩個人開車載他去,順便去客戶那裡走走,也就一起認識了林育如。晚年陳庭詩在創作之餘,有空想出門走走時,因為年紀大了不利遠行,比較少到外地,就乾脆把朋友都邀請到鄭永斌家作客。
鄭永斌說,如果自己沒有時間去找陳庭詩,「他就一個人而已嘛,『閒閒』,不管有沒有創作,反正『閒閒』,他一個人在家很無聊。」他說,好在有這些石友,經常帶陳庭詩出門,「他是孤家寡人,最主要是要有伴,有空的石友都會帶他出去走走,包括我和簡森林,他也有一個精神的寄託。」大概從1996年開始,鄭永斌和簡森林一年至少會帶陳庭詩出去環島兩次,去拜訪遍布全臺各地的石友,看石友的收藏,或一起到附近撿石頭。澎湖每年也至少去兩趟,「他這樣七八十歲的人了,照樣跟我們一起坐船,去海邊找石頭。」陳庭詩和石友們到澎湖的頻率之高,有時還會不經意碰到其他地方的石友。
洪龍木就記得,他至少在澎湖遇過兩次陳庭詩,都事先都未約定。其中一次他和高雄的朋友要去東吉。要去東吉,必須先從馬公坐船到望安,再從望安雇小船才有辦法抵達。依照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頒布的「各機關學校公教員工地域加給表」,東吉屬於三級離島,加給甚至比綠島、蘭嶼都還要高,可見其偏遠的程度。但是當洪龍木拿著相機往碼頭邊走去,透過觀景窗一看怎麼一船遊客,再仔細一看,赫然就是鄭永斌和陳庭詩。
這也就是為什麼,九二一地震後數天,陳庭詩覺得無聊時,居然異想天開,說想要去環島的緣故。
九二一地震當天,鄭永斌一確認家人都沒事,立刻衝去楓林小鎮社區找陳庭詩。印象中,那時電還沒有斷掉,按陳庭詩的門鈴可以看到裡面的燈在閃,可是左等右等都不見陳庭詩出來應門。焦急的鄭永斌強行把陳庭詩的門撬開,不確定有沒有拿著手電筒,衝上去看,陳庭詩居然還在睡覺。
把陳庭詩帶出來以後,接下來一個禮拜都在外面露宿。就是在這中間,陳庭詩覺得很無聊,遞了一張紙條給鄭永斌。「他問我說『這幾天』喔,還不是『什麼時候』喔,他說『這幾天我們再去環島』,我一聽差點昏倒,不知道要怎麼回他。當然他是用寫的啦。」
當臺灣發生颱風或地震,平時藏在底下的石頭會被翻起來。加上當時高雄是安全的,陳庭詩就想要找鄭永斌一起去高雄,然後再去環島一圈。鄭永斌完全沒這個心思,跟陳庭詩說他家需要重建。但事後回想,這也反映出陳庭詩率性而為、天不怕地不怕的個性。
玩石頭之餘,陳庭詩也沒放棄民藝品收藏,也常和鄭永斌一起去逛藝品市場。鄭永斌回憶,每隔一段時間,他們就會約陳庭詩一起到彰化、南投之間的彰南路上逛民藝品店,這裡既收得到石頭,又有民藝品。鄭永斌說,會玩賞民藝的人,看到舊的、喜歡的,多少都會收藏一些,有時收的東西會讓人完全想像不到。有時會專攻一項,像鄭永斌自己,早期什麼都收,直到某一次去許政雄家,看到他收了一件餅模,回家想想,自己是做食品模具的人,應該要朝這個方向來收藏才對,後來就收了近千件的舊模具。陳庭詩收的東西更是讓人想像不到,鄭永斌說,去到他家,看到陳庭詩連養豬用的舊飼料槽、木製的舊馬桶,都收起來放在家裡。
如果鄭永斌一段時間沒約陳庭詩,陳庭詩自己也會開口。有時鄭永斌要工作應付不來,比如像中秋之類「最大日」、最忙的時候,一時抽不開身,就太太帶陳庭詩出去。
由於創作上有需要,陳庭詩和鄭永斌剛認識不久,就和鄭提過他找不到甘蔗板,因此,鄭永斌也帶陳庭詩去逛過舊料市場。舊料市場的貨源是別人舊房子拆下來的,鄭永斌想到,從前裝潢隔間會用到甘蔗板,於是就帶著陳庭詩去找找看,但是都沒有找到。因為舊料行會覺得,相比整支完整的實心木料,甘蔗板是不重要的東西,於是都丟掉了。後來,鄭永斌帶陳庭詩去買和甘蔗板相近的密集板回去試用,但因為密集板無法表現出甘蔗板的撕裂效果,後來就沒有再用了。根據廖述昌的口述,一直要到2001年,他在臺中首都藝術中心替陳庭詩舉辦「世紀新貌個展」,覺得既然是新世紀,應該要回顧一下陳庭詩的版畫成就,應廖述昌的請求,陳庭詩才用密集板做了幾幅新的版畫。
就鄭永斌的記憶和觀察,大概在1998年左右,陳庭詩的身體狀況就不太行了,原因還是出在他長時間累積下來的職業傷害。所有朋友都在跟陳庭詩勸說,已經是有年紀的人了,做小件作品就好,也不要玩那麼重的石頭。「其實他就是要大,包括他玩石頭也是要大的,作品也要做大件的,他就是要那個氣勢。年輕有體力可以做大件作品,但八十幾歲了,我們的感覺是不用這麼累。」
但還要再隔一段時間,陳庭詩才慢慢做一些小件的作品。朋友們都知道陳庭詩頸椎的問題,石界也有朋友介紹陳庭詩到彰化求醫。鄭永斌回憶,「如果不是每天,最起碼兩天一次,載他去彰化,再載他回來,去治療頸椎。這個醫生的方式醫好很多人,可偏偏陳庭詩這個部分就是醫不好。我記得前後跑了一兩個月,醫不好就是醫不好,職業病就是永遠固定了。」
這段時間,陳庭詩連自己去銀行領個錢都有問題。事實上,以前陳庭詩是請鄭永斌載他去銀行,存摺銀行陳庭詩自己拿著,那還沒什麼關係。但陳庭詩這時是要把存摺印章都交給鄭永斌夫婦,「雖然他對我是信任,接受這樣的任務對我們來說,壓力是很大的,就算我們坐得正,旁邊的人要怎麼想你你不知道」,極力向陳庭詩婉拒。但後來看實在是推辭不了,鄭永斌就和陳庭詩說,不然請廖述昌和林育如來。廖述昌和林育如兩人來了之後,陳庭詩、鄭永斌告訴他們現在的情況,廖、林兩人也同意當證人,「大家白紙黑字寫清楚」,鄭永斌才接下這個重擔。
從陳庭詩因為腸道堵塞住進八○三醫院到往生,前後不過半個月。陳庭詩住院的消息,藝文界、石界的朋友,以及陳庭詩在臺北的親戚,都是由鄭永斌幫忙通知。這段時間,藝文界的朋友就開始開會,討論陳庭詩的作品後續該如何處理。連基金會的成立,都是在鄭永斌家二樓的客廳,由劉高興擬草稿,大家簽名。當時,鄭永斌沒有管基金會成立的事,名單他不知道,也不知道自己是裡面的成員。但因為廖述昌拿了名單出來,陳庭詩也同意了,鄭永斌就不好推辭。
2002年4月15日凌晨,鄭永斌接到陳庭詩主治醫師的電話,要他前往一趟八○三。鄭永斌一到,主治醫師即判斷陳庭詩完全不行了,只能依靠維生系統維持呼吸,因而要鄭永斌簽放棄急救同意書。陳庭詩一走,鄭永斌第一個打給謝棟樑,再來是廖述昌和葛國慶醫師,再來等大家都差不多睡醒後,鄭永斌再一個個通知。
因為自認不是正統藝文界的人,辦展覽等需要和別人討論處理的事,鄭永斌覺得自己不在行,因而他謙和向基金會的其他成員說,粗重的工作,交給他就好了。直到現在,陳庭詩故居的鑰匙都由鄭永斌管理,辦理展覽時,展品的借用及歸還,也都是由鄭永斌來協助處理。
「基金會的成員都是好朋友,大家一起義務來處理陳庭詩的事情,我們也是盡量堅持。我們的付出,完全都是不求回報的,沒有利息也沒有利益。」鄭永斌說:「說實在今天是他不棄嫌我們,他不是『目頭高』的人。如果他是這樣的人的話,覺得自己高高在上,他就不可能有這麼多藝文界、甚至三教九流的石界朋友。」
在家裡二樓的客廳,四周有條不紊地擺滿、掛滿了他的藏品、他和陳庭詩等石友的合影,還有陳庭詩歷年來送他的字畫,鄭永斌一邊泡茶,一邊娓娓說出他和陳庭詩交往的過從。在這個他招待三教九流朋友的地方,在「陳庭詩現代藝術基金會」成立的地方,在陳庭詩曾經坐過,和很多朋友相聚閒談的地方。
1999年9月21日凌晨一點,臺灣中部發生芮氏規模七點三的強烈地震,造成2,378人死亡,8,722人受傷,加上財物損失,堪稱臺灣近百年最大的地震災害之一。
因為怕有餘震,太平的許多戶人家約有一個禮拜的時間,都不敢住在家裡,而在周邊空地找地方露宿。家住太平、經營「沅豐食品模具行」的鄭永斌也是如此,他帶著家人和一位老人家在外面住了至少一個禮拜。九二一當天,甚至在外頭空地倒下,面對天空就睡了,往後幾天才有帳篷。
地震後,新聞報導都在說,後面可能還有餘震,甚至可能會有餘震比主震更大的傳聞。因此,雖然家中玻璃櫥破了,雅石...
目錄
推薦序 林佳龍
推薦序 王志誠(作家路寒袖)
作者序 莊政霖
---------------------------------------------------------------
壹、 《和平日報》、二二八與陳庭詩
貳、 陳庭詩略傳
參、 臺中太平二十年:臺中與高雄,日常與創作
一、 大默無聲見真情
二、 鐵石為侶,摯友相隨
三、 碼頭與牧場
四、 從友誼到師承
五、 老娃小娃串門子
六、 焊鐵精工師
七、 阿斌,我們去環島!
八、 除了陳庭詩,我不知道要做誰
肆、 藝評家黃海鳴(臺北市立美術館前館長):天行健自強以不息
──讀陳庭詩的一些版畫以及鐵雕作品
伍、 雕塑家謝棟樑:生命沒有交白卷的藝術家
──親入陳庭詩的藝術世界
附錄 陳庭詩生平年表
附贈 陳庭詩故事高畫質影音紀錄片
推薦序 林佳龍
推薦序 王志誠(作家路寒袖)
作者序 莊政霖
---------------------------------------------------------------
壹、 《和平日報》、二二八與陳庭詩
貳、 陳庭詩略傳
參、 臺中太平二十年:臺中與高雄,日常與創作
一、 大默無聲見真情
二、 鐵石為侶,摯友相隨
三、 碼頭與牧場
四、 從友誼到師承
五、 老娃小娃串門子
六、 焊鐵精工師
七、 阿斌,我們去環島!
八、 除了陳庭詩,我不知道要做誰
肆、 藝評家黃海鳴(臺北市立美術...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