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藥物的性質嗎?
無論是感冒藥或頭痛藥,都潛藏了許多你看不見的「陷阱」。
★「自我藥療時代」的必備入門書 ★
本書是提供讀者深入學習藥物知識的入門書,活用本書便能理解藥物的基礎概念,加深了解自己和家人所服用的藥物。
藥物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感冒時、頭痛時、腰或膝蓋疼痛時,甚至是因為花粉症或異位性皮膚炎等過敏症狀出現時,我們都會仰賴藥物來減緩疼痛或症狀。然而,究竟有多少人真的敢說「我很清楚藥物的性質」呢?面對「藥物為何對身體有效?」這個簡單問題,能夠確實回答的人又有幾位呢?
如果不問反倒還好,一問之下,大家對於藥物的疑問可能源源不絕。而作者深井藥劑師便以其專業角度,來一一告訴我們各種事項:
‧藥物是否能治病?
‧為何藥物會在人體發生作用?
‧為何會產生副作用?
‧藥在體內會如何變化?
‧醫藥傷害為何會發生?
‧新藥與學名藥的優缺點及現狀。
身為專業藥劑師,作者對於藥物的說明可說非常嚴謹,客觀而冷靜指出其優點與缺點,同時揭露許多過去醫院及醫師總是不敢大聲說出口的各種事實,例如藥的開發有很大機率是靠運氣,或者是醫藥不可能零風險等。包含這些我們想聽以及不想聽的話,都是我們身為一般人必須要知道的重要知識。
每日的健康要由了解我們自己與家人服用的藥物開始。閱讀本書,就能了解「自我藥療時代」的必備想法。
★讀者強力好評★
●市面上雖然有查各種藥品成分的書籍,但說明藥本身性質的內容可說是付之闕如。本書不僅簡單易懂告訴我們藥物如何在人體作用,也告訴我們要如何注意藥物,透過本書我們終於了解藥劑師的工作有多麼重要。
●即便對於理所當然服用的感冒藥、頭痛藥等,也給予我們許多新認知,簡直令人邊讀邊讚到「原來如此」。書中說明十分詳細,文章也平易近人,同時適度插入圖解,即便沒有理工科背景的讀者如我,也能夠輕鬆讀懂。是一部讀後令人十分滿足的好書。
專業推薦
張承能 林口長庚醫院腦腫瘤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王梅影 財團法人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執行長
作者簡介:
深井良祐
藥劑師。一九八六年出生於岡山縣岡山市。岡山大學藥學部畢業後,於該大學研究所專攻創藥物化學(medicinal chemistry),修完碩士課程。就學期間,設立了藥學系網站「有用的藥物情報~專門藥學」(http://kusuri-jouhou.com/)提供分享。以一般民眾可以理解的方式簡易解說被視為艱澀學問的「藥劑學」,分享大量的情報資訊。後進入醫藥批發企業擔任管理藥劑師,負責DI(藥物資訊)業務、教育研修等工作。自立門戶之後,目前擔任藥劑師,從事臨床工作,同時也擔任醫療系顧問統諮詢師。
譯者簡介:
陳惠莉
畢業於淡江大學日文系。曾任雜誌社採編,出版社副主編。目前專職從事日文書籍翻譯工作。
章節試閱
【前言】
你知道藥物的性質嗎?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多少都會接觸到藥物。也許你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當我們感冒時,就會到醫院接受醫生的診療,然後靠著醫生開出來的藥來退燒或止咳。不只是感冒時,當我們頭痛、腰或膝蓋感到疼痛,或者出現花粉症或異位性皮膚炎等過敏症狀時,我們都會仰賴藥物來緩解疼痛或症狀。
即便是平常認為「我沒有仰賴藥物」的人,是否多少也會使用藥膏或含漱藥、貼布等呢?這些東西也都算是藥物。這麼一想就會發現,原來我們的生活周遭充斥著各種藥物。
對因為罹患糖尿病或高血壓等必須長期服用藥物的病人而言,藥物的存在更是不可或缺吧?糖尿病一旦惡化,會導致腎功能下降,最後就必須洗腎,也可能罹患視網膜剝離而失明。此外,如果對高血壓置之不理,也可能誘發腦中風或心肌梗塞等致命性疾病。為了預防諸如此類的併發症,都需要用藥物來加以控制。
攸關生命安全的場合,藥物也可以發揮其效用。舉例來說,接受器官移植手術時,有很高機率會引起排斥反應,但如果使用免疫抑制劑,器官移植的成功率就會明顯提升。此外,以前被視為「無藥可醫的疾病」的白血病,也可以依白血病的種類,透過藥物治癒或者控制住病情,甚至恢復健康。
藥物就像這樣,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成了不可或缺的存在,但是,敢說「我非常清楚藥物的性質」的人究竟有幾人呢?能夠正確地回答「藥物為何有效」這麼簡單問題的人又有幾人呢?
進入自我藥療的時代
現在有一個名詞叫「自我藥療」。意思是「自己的健康自己守護」。不過度依賴醫療機關,靠自己來治療疾病,也涵蓋在自我藥療的意思當中。現在街頭巷尾充斥著藥房,也可以輕易地在網站上購買藥物,現代可以說是一個適合「自己的健康自己守護」的自我藥療時代吧?
但是,即便隨時可以在藥房購得安全性較高的藥物,也還是有幾點要注意的地方。譬如,當我們染上感冒時,輕易服用感冒藥來退燒未必是上策。此外,如果我們為了抑制頭痛而持續服用止痛劑,頭痛的情況有可能會更加惡化。即使是任何人都可以在藥房買到的藥物,有些可能為胎兒帶來畸形的風險。罹患流行性感冒時,讓幼兒隨便用藥,也可能大幅提升對腦部造成傷害的風險。
為了能夠理解藥物造成出乎預期之外的危險性,人人必須擁有藥物的基礎知識。我們當然不需要擁有專業的知識,但是至少對自己服用的藥物有某種程度的認識,應該會比較好吧?
這是我身為藥劑師的想法。因為我經常感覺到,找我諮詢藥物相關知識的人當中,在沒有基礎知識的情況下就直接服用藥物的人居大多數。我也看到其中有人根據自己的判斷而錯誤使用藥物。
換言之,我們必須擁有藥物的相關適當知識才行。不只是自己服用的藥物,了解家人等親密的人所使用的藥物是何種藥物也是很重要的事情。所以,能夠某種程度理解醫生或藥劑師所說的專業用語是必要的。
藥劑師的任務是什麼?
到醫療機關接受診療,根據醫生的處方調配的藥劑叫醫療用藥。醫療用藥多半都是到調劑藥局領取,但知道藥劑師或調劑藥局扮演何種角色的人或許是少之又少。藥劑師確實不像醫生一樣和患者近距離接觸,也鮮少像護理師那樣直接和患者互動。或許也因為如此,所以難怪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藥劑師和調劑藥局是做什麼事情的。
藥劑師不只是在藥局裡把藥物裝進袋子裡交給患者而已。舉例來說,你記不記得第一次到藥局去時,對方曾經給你一張問卷調查表?上頭有幾個項目,記載患者有無抽煙或飲酒的頻率?或是有無過敏等事項。這些問題其實都有其意義存在。
為什麼要問有無抽煙?那是因為有無抽煙會影響到藥物作用之故。有抽煙習慣的人具備有一個特徵,那就是代謝藥物的特定酵素會增加。代謝酵素一旦增加,藥物被代謝的速度就會加速。結果有時會造成藥物的效用比一般人弱。尤其是治療哮喘的治療藥,有抽煙習慣的人,其藥效就會減弱許多。
另外,問卷上還會問到喝酒的頻率,那是因為安眠藥等的藥物若和酒精一起服用,很容易就會出現副作用。一旦大量飲酒,人會因為酒精的作用而漸漸產生睡意,意識會出現模糊的現象。因為酒精會抑制大腦的機能。安眠藥也一樣,安眠藥會抑制大腦的機能,具有引發睡意的作用。也就是說,如果同時服用安眠藥和酒精,兩者會同時作用,過度抑制大腦的機能。因此在服用安眠藥之後的記憶會完全消失,或者因為呼吸機能受到抑制而陷入呼吸困難的險境。
有無過敏體質也有意義。藥物除了有效成分之外,也含有其他的添加物。添加物也可能成為過敏的原因,所以從之前習慣服用的藥物轉換成其他的藥物時必須特別注意。舉例來說,因為對牛奶過敏而引發問題的「蛋白質」、因為對蛋產生過敏而產生問題的「蛋黃卵燐質」等都是添加物。如果能夠在服用藥物之前知道有無該種食物過敏的問題,就可以避免因為藥物而引起過敏問題。
除此之外,如果藥局方面能夠知道患者「在其他的醫療機關也拿到藥劑的處分」之類資訊,就可以確認「有無重覆用藥」、「是否產生相互作用」等狀況。
有很多藥物不能使用於某些特定的疾病,所以了解現在或者過去曾經發病過的疾病也很重要。舉例來說,青光眼的患者不能使用某種安眠藥或抗憂鬱症藥、帕金森氏症治療藥等(禁止使用)。哮喘患者也一樣,有些用來治療高血壓或心律不整的藥物是不適用的。由於處方箋上並沒有記載病名,所以,藥局方面針對疾病對患者做詳細詢問的目的就在這裡。透過綜合判斷上述種種狀況,據以監控,以期不會因為服用藥物而出現副作用,或者讓疾病的症狀惡化。
另外也有些藥物是不能用在孕婦或哺乳中婦女身上。監控用藥不會在這些人身上出現副作用,也是藥劑師的責任。此處就不做詳盡的討論,但是大家要知道,糖尿病治療藥或抗菌藥、鎮痛解熱劑等許多種藥物都是孕婦要特別注意的。
預測「不會發生任何預期之外的情況」
很多診所都是由護理師或不具有專業知識的行政人員負責調劑,未必都是由擁有高度醫藥知識的人進行調劑。所以,無法靠著醫療機關執行所有的諸如此類的「藥物監控審查」。因此,藥局便擔負著部分的任務。
當藥劑師發覺處方箋的內容有問題時,譬如「處方的藥量明顯過多,如果按照處方箋服用,發生副作用的危險性會提高」、「和其他醫療機關處方的藥物重複」等,藥劑師就有義務要詢問開立處方箋的醫生,針對「處方內容是否恰當」一事進行確認。這叫「確認醫囑」。不管處方的內容是否有變更,譬如「這一次的服用方法或用量,以及處方內容與患者往常的用法不同,是否有誤」、「處方內容與平常使用的方法不同,有無問題」等,當藥劑師對處方箋的內容處生疑問時,就要進行確認醫囑。據以雙重確認投藥量是否有錯?有無重覆用藥等。
我相信一定有很多人認為「處方箋出錯的機率應該不是那麼多吧?」然而事實上,處方箋的錯失很多,一天之內連一次確認醫囑都沒有的日子幾乎不存在。重要的是,藥劑師所執行的這些作業,有大部分都是在患者看不到的情況下進行。
不只是確認醫囑,在藥局內部進行的作業多不勝數。舉例來說,把所有的藥物拿出來,執行把一次份的用藥整合為一個包裝的「一包化」作業,以避免藥物服用量很多的人吃錯。此外,藥粉或軟膏很少會事先分裝,所以有時候要當場量秤製藥。在調劑同一個家族幾個孩子的藥物時,也要小心做上記號,避免誤食。藥劑師就像這樣,根據患者來進行客製化的藥物調劑。通常都是在私底下進行去除處方箋內容中的問題點,配合患者狀況來調劑的作業。
醫生的工作是治療患者的疾病。相對的,根據處方內容來確認不會發生副作用等的問題,預測「不會發生任何事情」,則是藥劑師的角色。仔細監督以避免發生問題,這是藥劑師的業務,而這也是藥劑師的任務鮮為人知的原因之一。
我覺得,或許就是這個緣故吧?當我們想找人諮詢與藥物或健康相關的事情時,會想到「找藥劑師幫忙吧」的人是少之又少。
現在大部分的人只有在實際罹患疾病時才會依賴醫生等的專家。如果能夠修正這種想法,在即便沒有生病的時候也能巧妙活用專家的話,應該就可以過得更健康吧?採用自我藥療的想法,一邊借用藥劑師的力量,一邊靠自己進行健康管理是很重要的事情。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想要從專家身上得到必要的資訊就需要具備最低限度的知識。
* * *
本書是提供讀者更深入學習藥物知識的入門書。但是,說是入門書,多少也摻雜著超越藥劑系學生所學習的內容。如果各位能夠活用本書,把本書當成理解「所謂的藥物是什麼」的基礎概念,加深了解本身和家人所服用的藥物的工具,那是我個人無上之榮幸。
1-2 受體和酵素
何謂受體?
想要了解「藥物以何種方式作用於身體中的哪個部位?」,就需要針對「受體」和「酵素」做一番了解。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大腦會發送出各種「訊息」。舉例來說,當我們進食時,唾液自然地就會分泌出來,這是因為當我們將食物含進口中時,大腦就會發送出啟動「分泌唾液」的機能的物質。
同樣的,「活動手或腳等身體部位時」或「感受到頭痛等的痛感時」、「產生花粉症等過敏反應時」等,我們的所有活動都與信號有關。而這個「信號作用的器官」就是受體。透過作用於受體來傳遞資訊,引發「活動手腳」、「感受痛感楚」、「出現過敏反應」等現象。
藥物也以同樣的機制作用於受體。透過此機制以發揮各種作用。而藥物的功能就是「強化」或「弱化」這種受體的作用。針對「活動手腳」、「感受痛楚」、「出現過敏反應」,我們也可以透過「強化」或「弱化」來說明藥物的作用。
舉例來說,如果是「無法活動手腳」等無法自由活動身體的人,就可以藉著活化與活動手腳有關的受體,使身體的活動變得容易。也就是說,透過藥物來強化受體的作用。
治療帕金森氏症的藥物就是個好例子。所謂的帕金森氏症,簡單說來就是「身體的活動變得遲鈍的疾病」。為了讓身體順暢活動,就必須讓腦部分泌出與「運動」相關的物質。這種與「運動」相關的物質之一就是多巴胺,而帕金森氏症的患者的特徵就是腦內的多巴胺的分泌量太少。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可以利用藥物從外部補充多巴胺,或者刺激多巴胺所作用的受體,以改善帕金森氏症的症狀。這就代表「利用藥物強化受體的作用」的意思。
另一方面,「利用藥物弱化受體的作用」時又是什麼狀況呢?這裡以止痛劑為例來做說明。當神經受到損傷而引發身體的痛感時,就是代表與疼痛相關的受體處於過度興奮的狀態。此時藥物就可以阻斷引發這種疼痛的受體。結果就可以減輕神經痛的程度。
說得簡單一點,基本上,藥物的任務就是「強化」或「弱化」受體,也就是打開「ON」或「OFF」這兩種開關。
為了更加詳細了解藥物和受體的關係,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引發睡意的藥物(安眠藥)」和「降低血壓的藥物(降壓藥)」的機制。
受體的「ON」和「OFF」
當大腦沒有在活動時,代表「鎮定腦部活動的物質(引發睡意的物質)」正在分泌。由於該物質的分泌,大腦的機能受到壓抑,一到夜晚,我們便可以安然入睡。安眠藥也一樣,只要使其分泌「鎮定大腦的活動的物質」,就可以誘發睡意。
此時,藥物把與「鎮定大腦的活動的物質」的分泌相關的受體設定於「ON」的狀態。這叫「活化受體」。這種安眠藥所作用的受體就被稱為「BENZODIAZEPINES精神鎮定劑(抗焦慮症)受體」。精神鎮定劑受體處於「ON」的狀態,也就是被活化時,「鎮定大腦活動的物質」就會被大量釋出。這就是安眠藥誘發睡意的機制。
那麼,「弱化受體」又是怎麼一回事呢?舉血壓為例。血壓上升的理由有千百種要素,其中之一就是存在有「使血壓上升的物質」。這種「使血壓上升的物質」作用於受體,發出「使血壓上升吧!」的指令。血壓就是這樣上升的。
但是,就算存在有「使血壓上升的物質」存在,只要這種物質沒有作用於受體的話,血壓就不會上升。所以,如果我們事先使用藥物來阻斷受體,使「讓血壓上升的物質」不作用於受體的話,情況會變成什麼樣子呢?因為受體被藥物所阻斷,「使血壓上升的物質」就無法作用於受體。如此一來,「讓血壓上升吧!」的指令就出不來了。
與血壓上升有關的物質中有一種被稱為「ANGIOTENSIN Ⅱ(血管收縮素)」的物質。如果阻斷這種物質作用於受體的過程,就應該可以使血壓下降。使受體的作用弱化,處於「OFF」的狀態,因此就可以治療高血壓。
阻斷藥劑的機制都與此相同。如果是神經痛的治療藥,就可以透過抑制「因為神經興奮而引疼痛的受體」,得以鎮定因神經損傷所引起的疼痛。如果是抗過敏藥,就可以透過阻斷「引發過敏反應的受體」來抑制過敏症狀。藥物的效果就像這樣端視作用於哪個受體而有異。
3-3 預測效力
何謂半衰期?
只要能夠了解「服用藥物之後,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效果」、「藥物的效果能夠持續多久」,就很容易可以預期藥物的效果或副作用。此時重要的是藥物的「半衰期」這個關鍵字(圖表九)。
所謂的「半衰期」是指「藥物的濃度剩下一半的時間」。舉例來說,半衰期兩個小時的藥物是指兩個小時之後,體內的藥物減至一半。這個半衰期對所有的藥物而言,都是很重要的測量指標。
讓我們更具體地來思考看看吧。「半衰期兩小時的藥物」以血液中的藥物濃度最高的時間為基準來思考,一旦經過兩小時(半衰期)之後,藥物的濃度就會變成五○%。再經過兩小時(合計兩個半衰期),藥物濃度就成了五○%的一半,也就是二五%。如果再經過兩個小時(合計三個半衰期),就只剩二五%的一半,也就是一二・五%。若是再經過兩小時(合計四個半衰期),藥物量就只剩六・二五%了。
半衰期因藥物不同而決定,半衰期的數值各不相同。總而言之,只要經過半衰期的四倍時間,殘存在體內的藥物量就會減至六・二五%。不只是「半衰期兩小時的藥物」,這是所有藥物共通的法則。就算是半衰期不一樣的其他藥物,只要經過四個半衰期,藥物量就會只剩六・二五%。
當體內的藥物量剩下這麼一點時,「就幾乎沒有藥效了」。也就是說,從藥物濃度最高的時候來想,藥物要從體內整個消失需要「花費半衰期的四倍時間」。
何謂恒定狀態?
可是,這個例子說的只是服用一次藥物時的狀況。通常多是「一天三次
」等連續服用多次的情形,所以,事實上我們需要分成兩種模式來思考。第一種模式是「每次服用藥物以提升體內的藥物濃度時」。
當藥物從體內排出之前再度服用時,血液中的藥物濃度就會提高。此時,隨著時間的經過,體內的藥物濃度就會上升。但是,藥物的濃度並不會永遠上升。在某一個時間點,藥物的投與量和藥物的排出速度會變得一樣。
也就是說,因為「進入體內的藥量」和「從身體內部排出的藥量」相等,以至於血液中的藥物濃度呈現一定的數值。這個狀態以專業用語來說就稱為「恒定狀態」。
讓我們以河川的水流為譬喻。河川的水量幾乎是一定的。這是因為水的釋放量受到水壩等嚴格限制使然。可是,一旦下大雨,由於水壩的洩洪,河川的水量就會一點一點增加,水勢也會變大。此時,河川裡的水量就會永遠地增加嗎?不是的。當河川的水量因為水壩的洩洪而增加時,大量的水就會流向大海。河川的水勢雖然一樣澎湃,但是隨著水壩的洩洪,某個時候,水勢就會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就算水量暫時變多,「因為水壩的洩洪而進入河川的水量」和「從河川流入大海的水量」總會在某個時候變得均等。
藥物也一樣。增加再多的投與量,「進入體內的量」和「排出的量」在某個時候就會變得一樣。這就是恒定狀態。
藥物在體內生效時
前面我們提到「當藥物從體內消失時」的議題。那麼,「當藥物在體內生效時」會是什麼狀況呢?
概念和半衰期是一樣的。也就是說,服用藥物之後一旦過了半衰期,血液中的藥物濃度就會來到恒定狀態的五○%。過了兩個半衰期,就到達七五%,過了三個半衰期就上升至八七・五%,經過四個半衰期就高達九三・七五%。也就是說,透過和藥物消失時的反向模式,每經過一個半衰期,藥物的濃度就變得越高。就如同半衰期中的「衰」所顯示的意義一樣,代表「減少」,但是在藥學上,藥物的濃度升高時,也採用同樣的思考基調。
當血液中的藥物濃度高達九三・七五%時,可以說就是到達最高值了。此時就處於恒定狀態,也就是說「進入體內的藥量=從體內排出的藥量」。
換言之,就如同藥物要花上四個半衰期才會從體內消失一樣,「藥物要花上四個半衰期才會進入恒定狀態」(圖表十)。
保有恒定狀態的藥物,為了得到明確的藥效「就必須到達恒定狀態」。因為只服用一次藥物時,藥物濃度很難到達有效區域,無法充分獲得藥效。
所以,必須連續投與藥物才行。要言之,我們可以了解到,具有恒定狀態的藥物是「慢慢生效的醫藥品」。在達到恒定狀態之前,就自我判斷「效果沒有顯現」而擅自停止服用藥物的話,就無法得到效果。
【前言】
你知道藥物的性質嗎?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多少都會接觸到藥物。也許你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當我們感冒時,就會到醫院接受醫生的診療,然後靠著醫生開出來的藥來退燒或止咳。不只是感冒時,當我們頭痛、腰或膝蓋感到疼痛,或者出現花粉症或異位性皮膚炎等過敏症狀時,我們都會仰賴藥物來緩解疼痛或症狀。
即便是平常認為「我沒有仰賴藥物」的人,是否多少也會使用藥膏或含漱藥、貼布等呢?這些東西也都算是藥物。這麼一想就會發現,原來我們的生活周遭充斥著各種藥物。
對因為罹患糖尿病或高血壓等必須長期服用藥物的病人而言,...
推薦序
【推薦序】究竟你吃的藥是良藥還是毒藥? / 張承能
還記得昔日初學藥理學時,藥理教授開門見山就說:「所有的藥物積聚在身體裡面都是『毒藥』,只因為有一些藥物的療效比毒性強,那麼就變成良藥。但是,假使它的療效不佳或者是甚至於沒有療效,反而具有毒性,那麼就是真正的毒藥了。」所以到底是毒藥還是良藥,還必須看我們所使用的目的、使用的劑量,以及使用的時機。
作者在書中就提到一個很好的例子:華法林(Waffarin)會抑制血液的凝結,所以低劑量可以用來治療人體心臟或者是腦的血栓症。但是,反過來說也可以用來當做殺老鼠的藥。同樣地,如果高劑量用在人體,也是變成毒藥,容易造成內出血,而無法止血。
那麼,到底我們所吃的藥有沒有效?一般而言,我還記得我們藥理教授所講的話:「絕對不要當第一個去使用新藥的人,也不要做最後一個放棄舊藥的人。」因為新藥可能有效果,但可能會有其他的副作用,而舊藥可能就是因為效果不好或副作用太大,才會停止使用。既然別人都不用,當然最好我們也不要用了。也就是說,大家普遍、長期使用的藥品,大多都不會太差。到底我們吃的藥有效與否,作者在本書中,根據專業的立場,從各種不同的角度來分析,探討不同的因素所造成不同的結果,會決定我們所吃的藥品到底有沒有效。譬如,使用高血壓藥「脈優」的時候,因為半衰期(註:某種特定物質的濃度經過某種反應降低到剩下初始時一半所消耗的時間。)較長,效果較穩定;使用Amaryllis糖尿病藥品的時候,效果短,卻有立竿見影的作用。
年齡也會造成藥物結果的差異性,同樣地,藥品的長效以及短效性,可以決定是否能夠幫助你睡眠,所以睡眠的障礙也必須用效果不同的藥物來治療,譬如說短效的安眠藥可以幫助入眠,長效的這可以幫助熟睡;我個人認為,治療安眠治療失眠的話,有的時候必須兩、三種藥物合併使用。
還有,作者也談到藥物的作用以及排泄的路線也很有關係。在人體裡,藥物大都經由肝臟、腎臟排泄,有一小部分會經由呼吸、糞便、或者是流汗排泄,所以使用藥物的時候,也必須考慮每個人是否有潛在性的器官功能異常。譬如說癲癇的藥物大多由肝臟排泄,可是如果肝臟功能異常的時候,無法有效排泄,這時候就必須改用由腎臟排泄的藥品,譬如說Neurontin。所以使用有藥物時,也必須考慮到每個人是否有潛在性的疾病,以免影響到藥物的效果。
在這本書中強調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方,也就是說譬如說原廠藥品以及學名藥品的差異性。這個議題目前影響著台灣的健保,也影響著日本的醫療,更影響到全世界的醫藥界。其中的差異性,書中說得很清楚:最重要的是,原廠藥通常比較貴,而學名藥品比較便宜。兩者成分雖然相同,但是不同賦型劑或者是製造過程不同,可能會有一些不同的生物吸收效應,造成藥物效果的差異性。
總而言之,所有的藥物都是毒藥,但在適當的情況,適當的劑量、適當的症狀來使用的話,那你吃的藥就會有適當的效果。反之,當然你所吃的藥就沒有效果了。如果你想要更了解你吃的藥到底有沒有效,這本書會給你很好的答案。
(本文作者為林口長庚醫院腦腫瘤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推薦序】自己的健康,「藥」自我把關 / 王梅影
人吃五穀雜糧,總有病痛。吃藥,似乎是避免不了的事,如何正確用藥,不只涉及治療成效,還可避免誤用藥物造成傷害。天下雜誌出版日本藥學專家深井良祐所著《你吃的藥為何無效》一書,用深入淺出的方式讓大眾認識身體發出訊息、藥物如何產生作用、為什麼不可以隨便停藥等常見的疑問,以免因錯誤資訊而危害。此外,本書也教導讀者在與醫療專業人員對話時,知道該問什麼,該提醒什麼,以提高問診效益,避免不當用藥。在自我照護已成為世界各國健康照護政策主流方針的現在,本書出版正是時候,堪稱民眾必備的工具書。
醫改會二○○一年成立以來,觀察到台灣存在諸多用藥安全議題,像是:僅一一%的民眾知道自己吃的藥名是什麼、在藥房即可買到的指示藥卻標示不清、高達七成老人擔心多科重複用藥、老人用藥風險更是一般人的二至七倍等。經過多年的努力,制度面有一些改善,民眾現在能拿到有藥名、功效、警語的藥袋,雲端藥歷的建置也試圖減少重複用藥問題。不過,用藥安全不僅是政府、醫藥專業與廠商的責任,民眾更應該是最後一道自我把關的關卡。
日本與台灣同樣面臨醫藥分業推動緩慢、藥師專業功能未能充分發揮,加上健保「以藥補醫」導致藥費支出過高,以及人口快速老化且健保財務挑戰等陣痛歷程,讓本書分享的經驗更顯珍貴,值得大家一讀。
(本文作者為財團法人台灣醫療改革基金執行長)
【推薦序】究竟你吃的藥是良藥還是毒藥? / 張承能
還記得昔日初學藥理學時,藥理教授開門見山就說:「所有的藥物積聚在身體裡面都是『毒藥』,只因為有一些藥物的療效比毒性強,那麼就變成良藥。但是,假使它的療效不佳或者是甚至於沒有療效,反而具有毒性,那麼就是真正的毒藥了。」所以到底是毒藥還是良藥,還必須看我們所使用的目的、使用的劑量,以及使用的時機。
作者在書中就提到一個很好的例子:華法林(Waffarin)會抑制血液的凝結,所以低劑量可以用來治療人體心臟或者是腦的血栓症。但是,反過來說也可以用來當做殺老鼠的藥。...
目錄
推薦序 究竟你吃的藥是良藥還是毒藥? 張承能
推薦序 自己的健康,「藥」自我把關 王梅影
前言
第1章 藥物作用的機制
1-1何謂藥物
1-2受體和酵素
1-3生病的理由
第2章 任何一種藥物都有副作用
2-1 這個世界不存在沒有副作用的藥物
2-2 毒和藥
2-3 感冒藥也存在著陷阱
2-4 自我判斷的危險性
第3章 藥物在體內的作用
3-1 吸收和分布
3-2 代謝和排泄
3-3 預測效用
3-4 藥物相互作用、個體差異、人種差異
第4章 副作用和新藥的認可延遲不會消失
4-1 新藥和副作用
4-2 副作用和藥物的認可延遲
4-3 零風險的陷阱
第5章 學名藥品的優點和缺點
5-1新藥品和學名藥品
5-2繞著學名藥品打轉的世界狀況
5-3生體相等性
5-4有效性高的學名藥品
第6章 如何有效活用藥劑師
6-1一般用醫藥品的注意事項
6-2藥物手冊和居家醫療的意義
6-3「面對面」的重要性
後記
推薦序 究竟你吃的藥是良藥還是毒藥? 張承能
推薦序 自己的健康,「藥」自我把關 王梅影
前言
第1章 藥物作用的機制
1-1何謂藥物
1-2受體和酵素
1-3生病的理由
第2章 任何一種藥物都有副作用
2-1 這個世界不存在沒有副作用的藥物
2-2 毒和藥
2-3 感冒藥也存在著陷阱
2-4 自我判斷的危險性
第3章 藥物在體內的作用
3-1 吸收和分布
3-2 代謝和排泄
3-3 預測效用
3-4 藥物相互作用、個體差異、人種差異
第4章 副作用和新藥的認可延遲不...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