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認知水平,決定了你的人生格局。
★2017年8月上市,中國銷售突破10萬冊,作者個人微信公眾號「請辯」超過30萬粉絲訂閱
★暢銷書作家 安納金、知名自媒體人,「一書一觀點」創辦人 許維真、香港知名自媒體人,公眾號「Spenser」創始人 陳立飛 齊聲推薦
生活很難,在臉書討拍、同溫層取暖……只是安慰劑,
你需要的不是心靈雞湯,
而是戳中你的認知盲點、反轉人生的開竅建言。
作者蔡壘磊是高智商協會「勝寒」、「門薩」雙會員,他經營個人微信公眾號「請辯」時,從幾十萬網友的提問中發現,大多數的人對某些問題就是無能為力,原因在於人們對影響人生關鍵的某些觀念認識不清,因此總是無法做出正確的決定。作者以簡單明晰的文字,解析影響人生的六大關鍵面向,點出認知盲點,不被價值觀綁架。
★清醒認識自己,先習慣打自己的臉
懶惰、放縱、自制力不足,根源都在於認知能力受限,看不到某事能帶來的巨大收益,因此就不足以產生足夠的動力。
★知識不是無用,是你不會用
很多人感嘆自己懷才不遇,其實該想的是自己的「才」,是不是別人需要的「才」。只要你的知識價值足夠稀缺,有足夠多的受眾,連上網路,選擇合適的變現模式,就不可能懷才不遇。
★你沒有那麼渴望金錢
很多人愛錢,卻只想毫無成本的獲取,也有人陷入愚弄自己的努力,以為花更多的時間就能賺錢,對金錢的認知不清,就導致無法和金錢產生正向連結。
★時間用在哪,決定了你是誰
所謂的管理時間,其實是管理自己,注意力就是管理自己的關鍵。注意力可以理解成我們使用時間的方式,濫用注意力伴隨著無法做另一些事的隱性成本,放棄了你本可以獲得的最大收益。
★知恩圖報?知恩要馬上報
知恩圖報並不正確,既然知了恩就不要圖,要馬上報,因為恩情會隨著時間被打上折扣。
★努力,不足以讓你過上好日子
努力有著許多「坑」,並非僅是看上去努力就能達成目標。
透過從源頭上提升對每個人來說極重要的六件事(清醒認識自己、如何有效學習、建立恰當金錢觀、高效利用時間、正確處理人際關係、如何看待成功)的基礎認知,搞清楚它們的內在邏輯,指出大部分人的認識誤區,直指生活中真正重要的道理,讓你思維開掛,認知升級,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生贏家。
本書精彩摘要:
.機會並沒有那麼依賴運氣,機會之所以沒有青睞你,是因為你並不具備開啟它的條件。
.獲得好人緣的正確方式是擁有更多的正面資源。
.知識變現需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點,雖然每個人的工作都是知識變現的過程,但並非每個人都能找到最優解。
.在邊際接近零的領域,數量比單價重要得多。
.無節制的省錢是錯誤的金錢觀,無節制的花錢也一樣。
.在開源和節流產生衝突時,堅定的站在開源這一邊。
.時間就是生命,這並不是什麼修辭,而是事實。占用他人的時間等於部份消耗他人的生命,請付出代價。
.操別人的閒心是對自己生命的不尊重。
.人和人之間需要一點界線,劃清自己的界線,尊重他人的界線。
.戀愛和婚姻要保鮮,只有不斷提升自己在社會屬性上的吸引力。
.說不想努力的人,不是不想要努力後的結果,而是懼怕努力要付出的成本。
.格局是每個人的認知層次,下層沒法看清上層的世界。
作者簡介:
蔡壘磊
蔡壘磊,江湖人稱蔡叔,2017年亞馬遜新銳作家,高智商協會「勝寒」、「門薩」雙會員,區塊鏈內容協定Endorsit&一站式知識平臺螞蟻私塾創始人,其個人公眾號「請辯」聚起了30萬的讀者,對人對事有著極其深刻的洞察力。
章節試閱
你不是不勢利,只是想占便宜
承認自己勢利
「勢利」是一個委屈的詞,之所以說它委屈,是因為它自誕生以來,便被人為地附上貶義的色彩,而它本身描繪的卻是一個真實的、人人都有的,並沒有什麼不好的狀態,只是人出於「占便宜」的心理,將這種正常的狀態「貶義化」了。這樣,當別人羞於這樣做,而自己這樣做的時候,就能夠輕鬆得利。
因此,人人都說勢利不對。因為你要說它對,你就是勢利的,於是就沒人跟你玩兒了,之所以不跟你玩兒,是因為在你身上明確占不到便宜,而在別人身上,不那麼明確。
在這裡,你看出了些什麼?那就是我們嘴上說著勢利不對,但行為上都在做著勢利的事情。然而,我在開篇就已經說了,大腦這個東西是會騙人的,你老說老說,結果一段時間以後,很可能它就信以為真了。如此,我們就從只想得利變成了真的「嫌棄」別人的勢利。這就很危險,因為我們對別人的「合理」行為做出了錯誤的反應。
勢利這個行為,哪怕從進化論的角度來看也是一樣。不勢利,就意味著在嚴酷的生存競爭中存活下來的機率更低,如此經過一代又一代的更迭與淘汰,我們自出生以來就自然攜帶了「勢利基因」以適應環境的需要,因為我們都是「勢利者」的後代。所以,也許我們無須大聲說出「我就是勢利」,但在內心深處一定要明白,我們每個人本就是生而勢利。如果我們通過對自己的洗腦妄圖讓自己接受一個更「乾淨」的自己,只會在很多時候造成決策失誤。
環顧一下你的周圍,什麼樣的人最受歡迎?有錢人、有幽默感的人、老好人……如果要將他們歸類,大致畫像是「有正面資源或有潛在的正面資源可貢獻」的人。他們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人人都喜歡靠近這些「(潛在)正面資源」的擁有者,這意味著跟他們湊在一起得利的機會更大,或許是物質上的,或許是精神上的。
很多人不是看不到自己的行為,而是不願意承認自己行為的目的。由於目的本身通常是「複合」的,因此人們總會將各種微不足道的切片目的拿出來當作藉口,這樣就可以堂而皇之地避免直視自己內心那些貌似「陰暗」的部分,這是很糟糕的。
我建議從今天開始,在自己的內心深處勇敢地承認自己的勢利,因為更坦然地認識自己,有助於你在重要關頭不被世俗的道德壓力綁縛,從而做出最有利於自己的選擇。
正確地獲取好人緣
勢利是每個人刻入基因的天性,因此,我們會有傾向性地選擇跟一些人相處,不跟另一些人相處。對於那些很多人願意與之相處的人,我們一般說這個人的人緣好,依照上面的敘述,我想你應該很容易就能找出人緣好的關鍵,那就是擁有正面資源或潛在的正面資源。如果你也想成為一個人緣好的人,當然也需要這些。
不過,正如收入分為資產性收入和勞動性收入一樣(我們會在第三章詳述),人緣也是。你看很多有錢人,他從不請人吃飯,也不給人好處,但就是有一堆人圍著他轉。我把這類稱為「資產性人緣」,他的好人緣建立在他有值得他人「圖謀」的地方,所以哪怕他什麼恩惠都不施,只要有潛在的收益期望存在,他的好人緣就會一直存在。
老好人的人緣也不錯,但本質就有很大不同,他的好人緣建立在他能給人提供即時性的正面回饋。他從不得罪你,讓你的心情很舒暢。你有個小忙只要開口,他也會盡心盡力。我把這類稱為「勞動性人緣」。
勞動性人緣必須時刻維持在勞動狀態,也就是得一直處於施恩狀態。假如他從某一刻開始拒絕別人的請求,那麼前期的積累就趨向於零。換言之,他的積累建立在「不斷施恩」的沙堆上,看似壘了個金字塔,風一吹什麼也剩不下。資產性人緣則要好得多,它與勞動性人緣之間的區別可以歸納為主動與被動:勞動性人緣在大部分情況下是被動的,受環境裹挾;而資產性人緣則擁有主動選擇的權力,人人都想跟你建立關係、交換資源,且很多人會將自己的資源主動獻上以示誠意。至於最終同誰「建交」,主動權一直握在你的手裡。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是一出生就帶著光環擁有資產性人緣的,絕大多數人還是得通過不斷積累,才能一點一點建立起對他人的吸引力。而在我們自身吸引力不足的狀態下,就不得不通過積累大量的勞動性人緣,讓自己更有安全感。為什麼會更有安全感呢?這有點類似於佛家的「廣結善緣」,我們付出的勞動越多,才能有越大的機率獲得一些回報。顯然這樣的策略是比較被動和低效的,但在一無所有的時候,我們別無選擇。
有些讀者可能會有疑惑:「我明白了資產性人緣和勞動性人緣,對於比我價值低的人,我自然是擁有資產性人緣,可以有主動選擇權;但對於價值比我高的人,我該選擇主動為他提供‘勞動’,還是默默提升,直到可以與其平等交流呢?」
這就得看你們的差距有多大了。如果你們之間的差距過大,你主動提供「勞動」的意義就不是很大,無論你是想跟對方進行單次還是多次交換,對方都幾乎不可能回報你,因為對方沒有同你進行交換或建立聯繫的必要。這樣,你的單位時間利用率就會非常低,近乎零。
因此,當我們主動提供「勞動」的時候,在多數情況下,是表明我們想建立長期交換關係的姿態,但這個策略僅在你與對方差距並不是那麼大的情況下方可使用。在此之前,請先埋頭積累。如果你想在積累的同時通過「建交」來獲利,可先將你的目標轉向與你對等或略勝於你的那個群體。
通過以上的種種分析,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勢利」是貫穿絕大多數人類行為的始終的。哪怕我們平時並不認為自己在做著勢利的事,其實也只是我們對自己的真實目的認識不清而已,於是有意或無意地造成了對自己的誤解。
格局,決定你的世界
格局是什麼
「格局」這個詞,聽起來比較虛,也比較大。但這種又虛又大的詞,往往不是三言兩語能講清的。於是看上去似乎人人都能上來扯幾句,就像「愛情」這種詞,大家都能提出點自己的看法,但若是深究起來,基本都沒什麼邏輯。
格局對人生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可以這麼說,你這一生的品質差不多就是由它決定的。那麼格局究竟是什麼呢?如果一定要找一個最接近的解釋,應該就是我們的認知層次。
當我們說某個人格局很大時,通俗化的解釋就是他的認知層次較高,能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東西。認知層次有自己的特點,在認知層次中,只能從上往下看,沒法從下往上看,每提高一層,就能看到多得多的風景,而處於相對下層認知的,僅用想像是很難理解上層認知的。
格局的不同,造成了我們在本質上就是生活在不同的世界。有些人看到這裡可能會不理解:「明明我們就是生活在同一個世界啊,為什麼這麼說呢?」這是由於很多人並沒有領會到,世界除了是個物質實體外,呈現給我們的卻是個精神實體。
多數人的五感大體相同,比如多數人能分辨色彩、聲音等,但還是有小部分人是沒法分辨的,他們腦中的世界就跟多數人的不同。假如把所有人的眼睛或耳朵等感官都改個構造,那麼世界在人類的認知中就變成了另一副樣子,而你也會真實地認為那當然就是客觀的樣子,其實僅僅是你的「接收器」換了而已。
如果說五感是人類對世界資訊自以為是的初級判斷,那麼認知則是人類對世界機理自以為是的高級判斷。如果改變類似五感的接收器就能改變世界的根本面貌(其實是幻象),那麼認知的差別,當然同樣可以讓我們生活在完全不同的精神空間。就像在你的眼前有一朵花,大家都看得到是一朵花。但在你的眼裡,它只是一朵花,在詩人的眼裡,也許就不僅僅是一朵花。雖然對於相同的五感來說,花是客觀的資訊,但從你們整個人生的精神空間來看,你們其實活在完全不同的環境中。
所以有時候我們會很奇怪,這事他怎麼會不介意?怎麼可能不介意?一定是裝的。但氣人的是,他似乎不但不介意,還根本就不關心,這就是不同的認知,決定了世界在精神實體層面上的呈現方式不同。
接下來,我會從幾個常見的現象中,聊聊格局的高低如何造成精神空間的差別。
學習和職場上的格局
以前念書的時候,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些成績特別好的學生,特別好與人分享。你有什麼不會的題目去問他,他會把自己會的跟你說得明明白白。當然他也有不會的時候,也特別不恥下問,哪怕你的成績不如他,他也不覺得「丟臉」,因為他知道自己的成績再好,也不可能在知識上真包含所有不如他的人。
而有些人則不太一樣,你有什麼不會的題目去問他,他就算知道也會隨便找個理由打發你,而他自己不懂的,則因為缺乏「交換的籌碼」,漸漸地也問不出口了。這類人的成績往往處於中游附近,至多是中游偏上,屬於看起來不太笨,在笨人眼裡可能還有點小心機,實則智力比較低下的一類。有人會問:「那些中游以下的學生呢?」由於他們不常有機會回答他人的提問,因此不在討論之列。
為什麼他們的行為會有這樣的差別?本質上就是因為他們的格局不同,因此他們的世界就不同。
在認知能力較高的人看來,班級裡的排名其實沒有任何意義,因為我們到學校裡是來學習知識的。既然是學習知識,當然只跟自己比較才有意義,只要我今天比昨天懂得更多就行了,只要我盡力就可以了。阻礙別人進步不僅對自己於事無補,還會拉低自己所在群體的平均值,以致未來有可能影響自己的高度。
哪怕是從不那麼正確的功利主義目的出發,我們念書就是為了考個好大學,今後找份好工作,那麼班級裡的排名一樣沒有意義。因為你的高考成績是全國排名而不是班級排名,在全國排名100000與100001並沒有什麼本質區別,拉低幾個人的成績也對你毫無用處。
而那些認知能力較低的人就不同了,他們著眼的,只有自己的小世界——班級。班級排名就是他們的全部,甚至有些父母都是這樣認為的,只要班級名次下降,那就一定是退步,這是非常可笑的。所以對他們來說,這是個零和博弈,拉低一個人的成績,就意味著自己相對進步了。這種道理聽聽就很蠢吧,但在現實中,很多人會犯這樣的錯誤,因為他們的世界就是這樣,所以也只能看到這樣。
學習上的認知層次差距決定了我們的行為,而行為本身又決定了我們的高度。在職場上,同樣如此。
我很少看到在職場上能把心思真正放在自己身上的人。職場,是一個人的修行,是沒有什麼同伴和對手的。再過幾年,市場進一步細分和資訊化以後,大家的感受可能會更加明顯,你的收入,就是你價值的真實反映。在不完全市場裡,南郭先生興許還能沾點平台的光,但這種搭車行為很快就會消失。
我曾經做過職員,也雇過職員,我做過別人的同事,也做過別人的老闆。在職場中,我見了太多渾渾噩噩的人,他們不停地橫向比較:同事偷懶,我為什麼不能偷懶;同事拖拉,我為什麼不能拖拉。那麼公司裁員,同事被掃地出門,你是不是也跟著去呢?
很多人把工作看成計件獎賞,今天我在這裡待了多久,你給我多少錢,我能換多少吃的,就是這種很原始的折合方式。當他們偷懶以後,就覺得是占了老闆的便宜。所以老闆為什麼要設置打卡機,為什麼要查崗,就是因為到處都是這樣的員工。接著,員工和老闆就會上演無休止的鬥智鬥勇,將寶貴的精力消耗在毫無意義的事情上。
擁有較高認知層次的人,他們的著眼點根本不會在這樣的地方,他們清楚自己的布局,知道自己每一刻在做什麼,能給未來帶來什麼樣的好處。對他們來說,其實未來的大體框架早已提前建好,只是具體的表現形式未知,實現的路徑未知,時間未知而已。
在職場這條孤獨的路上,為什麼我說同伴和敵人都不存在?因為他們都在即時變化著,甚至相互轉化著,因此放太多心思下去就容易做無用功。很多偉大的企業就是專注自身就可以了,在你不斷變強的同時,敵人跟不上腳步,自然就不配做你的敵人了,打他幹什麼呢?這跟盯著班級的排名是一個道理。
提升格局,就能看到更大的世界,這種感覺就像是「哇!為什麼之前我就沒想到」。這說明你接收到了來自更高段位元的資訊,賺到了。而在這個資訊出現之前,可能你幾乎是想破腦袋,也衝不過去那個思維關卡的。
學習也好,職場也罷,人生這場修行,就是不斷提升自我格局的過程。至於社會上普遍認同的體現人生成功的東西,如金錢等,只是隨之而來的副產品而已。當你對世間萬物的本質認知達到了一定的層次,很多東西都只剩下想不想的問題,並不存在能不能的問題。
提升格局之分辨層次
格局是如此重要,「認知層次低的人無法看到高層次的世界」和「大多數人都以自己現有認知作為認知的最高層次」則是在格局中,要時時警醒自己的兩個概念。
所以提升格局的第一個要點就是:懂得分辨格局的層次。
一個頂級的廚師需要滿足什麼條件?也許你會說出與他的專業技能相關的一大通東西,但最基礎的不是這些,而是擁有一條好舌頭。
小野二郎說:「如果我的舌頭不如客人的,那麼我是做不出讓客人滿意的東西的。」道理顯而易見,你沒法分辨相似味覺和口感之間的細微差別,自然就會將粗糙的東西拿給要求精細的客人,這是你用再高的技巧都無法彌補的。
於是我們進行認知升級的第一個目標,就是我們雖然看不到某些層次裡的具體世界,但至少得能看得出或者隱約知道那裡有更廣闊的世界,這就是我們獲得進步的基礎。
如何做到呢?我把它叫作——推倒自己的積木。
積木,代表你的積累,一旦搭上去了,就會產生一種叫「我就代表正確」的副產品。千萬別認為這種副產品很容易對付,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自己能容納跟腦中既有觀點不同的聲音,但對大部分人來說,這恰恰就是「我就代表正確」的一種表現,只有小部分人,願意使用邏輯工具重新檢驗現有知識的有效性和正確性。
你的知識體系是你日積月累而來的,包括固定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思維定式等。這些都非一朝一夕可形成,一旦有人的知識觀點跟你的現有積累不符,也就意味著你需要花時間去核對總和判斷。若檢驗出來是自己有問題,那麼細枝末節還好。若動了根基,則以往的很多積累白費不說,還需要花時間重構。所以很多人從內心抵觸不同的聲音是有理論依據的,寧可有可能錯下去,也不能給花費大量精力重構知識體系留一點可能性,因為若經過了檢驗確定是自己有問題,那麼不改正就過不了自己內心這關,因此乾脆就不檢驗了。這跟很多人不肯去體檢其實是類似的心理。
我們的格局之所以提升不了,就是因為我們看不到或根本不想看到更高層次的認知。我們在第一時間就會有本能反應,抵觸不同的聲音,其本質,在於我們不願意給推倒自己親手搭起來的積木留一丁點可能性。
這裡可能很多人會問:「那些厲害的人好像都是固執己見的啊?他們的格局都很低嗎?」這麼問就沒有搞清楚格局的概念。格局可以從上往下看,不能從下往上看。我接觸過很多厲害的人,他們都是非常善於聽取意見的。但在普通人看來,他們卻是固執己見的,那是因為普通人的建議對他們來說,通常不具備「建議」的意義。厲害的人顯得固執己見,是因為他看得到別人的不夠強,而不強的人固執己見,往往是因為害怕一無所有。
所以,提升格局首先要做的是:雖然看不到上層格局的世界,至少能看到不同格局的層次。實現的方式是關閉「抵觸」開關,樹立推倒積木就是更快建造正確的大廈的正確觀念。
提升格局之擴展時空
漸漸有能力將格局分層了以後,我們就有了謙卑之心。僅這樣是不夠的,有了虛懷若谷的心態,還需要有正確檢視事物的方法。用邏輯和科學的態度是最基礎的,除此之外,還要學會從更長的時間跨度和更大的空間跨度看問題。
更長的時間跨度其實很好理解,比如剛剛講過的職場上的格局,你在考慮職場問題的時候是以多長的時間跨度為計算單位的,決定了你當下的行為。
如果你是以天為單位,那麼自然是幹一天算一天,只要老闆固定給你當天的回報就行,參考工地搬磚模式。如果你是以年為單位,那麼就不能只考慮當天在幹的活了,要考慮在公司裡的生存問題,考慮升職加薪的問題,參考大多數的白領模式。如果你是以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為單位,連當下的薪水都不是很重要了,最重要的是當下的工作環境能不能讓你變得更值錢。如果你持續增值的速度夠快,那麼當下的薪水其實意義並沒有那麼大,因為當你一個月能掙十萬元的時候,之前是一千元還是三千元其實都差不了太多。
所以,當我們從不同的時間跨度考慮問題時,就會表現出迥然各異的行為。有些人很難理解,這麼辛苦付出怎麼可能有人不計較薪水呢?這種難以交流的現象,在本質上就是格局不同導致看到的世界不同。
更大的空間跨度,理解起來也不難。
在這方面,我有個關於自身經歷的例子。我從五歲開始學棋,野路子出身,一直沒有接受過系統訓練,於是開局的布局總是很差,漏洞百出,有時還會丟子,但進入中局以後往往能扳回劣勢,原因就是我的邏輯推演和記憶能力都還不錯,通常可以比對手多看幾步。為什麼多看幾步如此重要呢?因為你在三步以內思考出來的最優解,到了五步以內,很可能就是最「臭」的。
每個人看事情的時候,都拿著一個用硬紙板卷起來的圓筒,有些人的筒大一些,有些人的小一些。如果你把下棋過程中,每一步的可能性用思維樹給畫出來,那麼三步和五步的區別,就是不同的人用不同的筒觀測到的世界。
當我們聚焦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時,做出了看似最適合自己的決定,或者給出了自己認為最正確的評價。然而,當我們把可視的範圍擴大,剛剛明明正確的決定和主觀評價,可能因為其他因素的加入突然就變得不再正確,所以用更大的空間跨度去看問題,顯然就會更接近真相一些。
那麼,如何擴展空間跨度呢?其實擴展空間跨度的方式就是,擴展自己的思維樹,用白話來講,就是將盡量多的相關物件和影響方式收納到自己的思考範圍之內,理清相互之間的邏輯關係。如果這個過程在頭腦中完成有困難,可先盡可能多地列到白紙上,然後借助工具慢慢梳理。
當你對事物的認知較之以前更為接近本質和核心時,你的格局就提升了,眼中的世界也將隨之改變。
你不是不勢利,只是想占便宜
承認自己勢利
「勢利」是一個委屈的詞,之所以說它委屈,是因為它自誕生以來,便被人為地附上貶義的色彩,而它本身描繪的卻是一個真實的、人人都有的,並沒有什麼不好的狀態,只是人出於「占便宜」的心理,將這種正常的狀態「貶義化」了。這樣,當別人羞於這樣做,而自己這樣做的時候,就能夠輕鬆得利。
因此,人人都說勢利不對。因為你要說它對,你就是勢利的,於是就沒人跟你玩兒了,之所以不跟你玩兒,是因為在你身上明確占不到便宜,而在別人身上,不那麼明確。
在這裡,你看出了些什麼?那就是我們...
作者序
〔序言〕
我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嗎?許多人會說:「那當然啦!如果不是這樣,我們怎麼能看到同樣的東西,聽到同樣的話,又能彼此交流呢?」
這事還真值得商榷。就物理空間來說,我們的確生活在同一個世界,但在精神空間層面就不一定了。雖然我們的眼睛、耳朵等器官的構造大體相同,但攝取資訊以後在大腦裡面加工出來的成品,可能就大相徑庭了。問題出在哪裡呢?肯定是大腦這個加工器的問題。
每個人的大腦都有一套演算法,是由從出生到現在的環境投射和自主意識共同進化而成的。這套演算法決定了一個人對基礎素材的加工方式,我們將其簡單地歸結為兩個字:認知。
認知有很多側面,對於任意一個側面,只要認知不同,看到的就是不同的東西,聽到的就是不同的話,進而無法彼此友好交流,因為所有的交互終究是過完腦子以後的成品之間的交互。
寫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次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的碰撞。理想主義是我有一些來自靈魂深處的責任感,我相信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現實主義是通過大量的前期資料積累,我確信它能幫助人們解決一些極其現實的問題。運營「請辯」公眾號這一年多的時間,有幾十萬讀者向我提過千奇百怪的問題。這些問題五花八門,但總有許多共性。這讓我相信,大多數人對於某些問題就是無能為力的,這種無能為力的背後是人們對影響人生關鍵的某些概念認識不清,從而總是無法做出正確的決定。
為此,本書用層層遞進的方式對人這一生中最重要的幾件事情進行了手術刀般的解構。
先瞭解「人」的共性,然後確定自己是「人」,接著坦然承認自己當然擁有這些共性,最後才是逐漸弱化,而不是試圖消除那些有負面效應的共性。
大腦是人身上最重要的物件,而知識是構成大腦演算法最基礎的元素,什麼樣的知識才是更為有用的知識?如果對這些概念模糊不清,那麼就很難建立起嚴謹的通識知識體系,自然在應對很多問題時就會吃大虧。
掙錢看起來是一件不那麼容易的事情,因為獲取資源這件事永遠都只能通過跟其他人競爭來實現。憑什麼競爭總是你勝出? 當你瞭解掙錢的原理,但別人還不瞭解的時候,你的贏面就大得多了。
時間很重要,但很多人並不清楚它究竟有多重要,於是「分秒必爭」對大多數人來說,就真的只是一個寫在紙上的詞,跟真正的行動沒有一點聯繫。
你有情感,也感受得到情感,但你知道它是從哪兒來的嗎?真正的情感,本質是自主意識的寄生。還有一些虛假的情感,是由社會壓力和利益產生的,但人們往往分不清。當明白了這個道理後,你就不會被輕易感動,因為感動是一種消費,凡消費必有成本。
人們都說懂得那麼多道理也過不好這一生,道理是不是真懂了?凡引發不了踐行的,要麼是並不真正認同,要麼是沒有真懂。
……
上面都是從書裡抽出來的觀點,或許你會大呼過癮,又或許跟你現有的認知不符,你會連連皺眉。這都不礙事,重要的是,當你看到跟自己一致或者不一致的結論時,你是僅有情緒體驗,還是有深度思考的參與?
多數人都喜歡看那些跟自己的固有思維一致的結論,因為這樣的「肯定」可以帶給他們愉悅的體驗。但有一個殘酷的事實是,成長確實是由一系列的不舒適構成的,所以不懼怕不舒適,或許是成長必不可少的一個條件。
世界雖很複雜,但千頭萬緒總有源頭。這個源頭就叫底層知識,對它的正向修繕是成長的關鍵所在。甚至可以這麼說,世間的道理一共就這麼多,無論你從事什麼行業,用的是什麼技能,都是底層知識的「相」,提升認知,提升的就是底層知識的正確性。
最後,本書的所有觀點都不是想改造你,而是一塊説明你檢驗底層知識的試金石,給出證明,給出邏輯,讓你自行判斷,自行取用。如果在認真思考後發現這個貌似複雜的世界真的可能是另一種模樣,那麼你就離「明白人」更近了一步。
〔序言〕
我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嗎?許多人會說:「那當然啦!如果不是這樣,我們怎麼能看到同樣的東西,聽到同樣的話,又能彼此交流呢?」
這事還真值得商榷。就物理空間來說,我們的確生活在同一個世界,但在精神空間層面就不一定了。雖然我們的眼睛、耳朵等器官的構造大體相同,但攝取資訊以後在大腦裡面加工出來的成品,可能就大相徑庭了。問題出在哪裡呢?肯定是大腦這個加工器的問題。
每個人的大腦都有一套演算法,是由從出生到現在的環境投射和自主意識共同進化而成的。這套演算法決定了一個人對基礎素材的加工方式,我們...
目錄
本書推薦
目次
推薦序 這場人生遊戲,你需要一本攻略本
序言
第一章 來,狠狠抽自己耳光:重新認識自己
大腦每時每刻都在騙你
別裝,千萬別裝
道理我都懂,只是懶?
沒機會真的怪不了運氣
你不是不勢利,只是想占便宜
第二章 成為一個睿智的人:重新認識知識
誰說學生只要讀書就行了
攝入有效知識的正確姿勢
打造知識體系需要笨辦法
持續學習,為何你無法堅持下來?
知識不是無用,是你不會用
第三章 掙錢是一門手藝活:重新認識金錢
金錢是人性的放大器
你對金錢遠沒有那麼渴望
無節制地省錢是個大坑
開源和節流,究竟哪個更重要
你的勞動很不值錢
掙錢是一門手藝活
第四章 賺時間就是賺壽命:重新認識時間
你對時間的理解可能並不正確
時間用在哪裡,決定了你是誰
究竟該花時間還是花錢?
時間是關於選擇的藝術
正確賺時間的重要法則
第五章 沒人真正為你好:重新認識關係
人和人之間,需要一點界限
父母偉大,但沒有那麼偉大
戀愛和婚姻,是基於利益的模糊博弈
親戚並不意味著更親密
你是在社交嗎?你可能是在瞎忙活
知恩圖報?知恩就得馬上報
第六章 如何過好這一生:重新認識人生
放棄吧,人生沒有假想的跑道
努力,不足以讓你過上好日子
少走彎路,可能死得更慘
格局,決定你的世界
人生的消費和投資
幸福人人都能擁有
後記
本書推薦
目次
推薦序 這場人生遊戲,你需要一本攻略本
序言
第一章 來,狠狠抽自己耳光:重新認識自己
大腦每時每刻都在騙你
別裝,千萬別裝
道理我都懂,只是懶?
沒機會真的怪不了運氣
你不是不勢利,只是想占便宜
第二章 成為一個睿智的人:重新認識知識
誰說學生只要讀書就行了
攝入有效知識的正確姿勢
打造知識體系需要笨辦法
持續學習,為何你無法堅持下來?
知識不是無用,是你不會用
第三章 掙錢是一門手藝活:重新認識金錢
金錢是人性的放大器
你對金錢遠沒有那麼渴望
無節制地省錢是個大坑
開源和...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