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篇篇與學生交心、衝突又重新感受愛的生命故事中,看見了對信仰的堅持,與對教育的熱情。
【本書簡介】
◎繼《因為我相信》深獲好評後,黃懷恩老師再次用文字感動讀者。
◎作者豐富的成長歷程,加上有笑又有淚的師生故事,交織成堅持相「信」、永保盼「望」、讓「愛」延續的校園青春錄。
◎作者將學生視為家人,也將此本校園紀錄獻給即將畢業的學生們。
作者前作《因為我相信》曾獲「文化部台灣文學館103年度好書推廣」、「文化部第37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等多項肯定,時隔四年,再次推出全新力作《接下來就是我們的事了》。
這是一本能感動人心的書
也是一本能激勵教師的書
這是一本能幫助父母的書
也是一本能改變學生的書
這更是一本用生命所寫的書
當我開始著手寫《接下來就是我們的事了》時,開頭與最後的篇章名,早已烙印在我的心底。從〈This is the Land〉訴說馬偕博士的故事開始,將時空拉回淡江創校之先,然後沿著故事線,將畫面一路帶到此時此刻。〈有一天,我們都會說再見〉,是篇章名,也是這本書的終點。
這聲「再見」,不是永別;這聲「再見」,是一份約定。就如同這本書的書名《接下來就是我們的事了》,每個篇章裡的故事和信念,都是我給每個學生的祝福與期望。身為老師的我或許永遠不知道也看不到,我所做的努力與堅持,究竟改變、幫助了孩子們多少?當下孩子們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但上帝一定知道。
我相信,在未來的某一天,在生命的轉角處,在上帝安排最美好的時刻,我會和我最愛的孩子們「再見」。我相信到那時,他們都已長大,用我所教予他們的信念,活出淡江人「愛與服務」的美好生命。
感謝上帝,讓我有機會能和一群又一群,名為「學生」的家人們相遇,並在他們最青春、最叛逆的歲月,與他們一起學習,陪他們一起長大。後來的「我們」會怎樣呢?我期待著,也祝福著。 ──黃懷恩
作者簡介:
黃懷恩
從來沒有當過POWER老師,但是會做POWER POINT。
沒被選為SUPER老師,但是覺得自己很SUPER。
師鐸獎頒給自己無數次,沒有一次是從別人手中接過。
最常說的話是「不敢說自己最好,但是應該也有第一。」
還有「上次看到這麼優秀的老師,是在我照鏡子的時候。」
小時候的夢想是當總統,當老師其實是為了累積自己的選票。
科任班的學生叫我「數學王子」。
導師班的學生叫我「老大」。
上個世代的人提到淡江中學,會說李登輝。
這個世代的人提到淡江中學,會說周杰倫。
我努力,讓下個世代的人提到淡江中學,會說黃懷恩。
章節試閱
因為真正重要的,是信念
有一年家長會,我放了兩段各五秒的音樂給台下的家長們聽。然後請他們用舉手的方式,統計聽過這兩首音樂的人數。第一首播完,台下大約只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家長們表示聽過,其餘的家長則是一臉茫然。再播第二首,才聽到四個音,幾乎全場的家長都已經舉手。
第一首音樂,我播的是梁靜茹在二○○○年發行的專輯主打歌〈勇氣〉。當時這首歌紅
遍大街小巷,無論是KTV的點播率,或是被廣泛討論的MV情節,都讓梁靜茹的歌唱事業,因著這張專輯而被推向高峰,甚至有很多梁靜茹的粉絲表示,他們是從〈勇氣〉這首歌才開始喜歡上梁靜茹的。一、二十年過去,雖然這首歌至今依然感人動聽,卻也在演藝圈一位又一位的新人、一首又一首的新歌中,淹沒在時間的洪流之中。
第二首音樂,我播的是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這首寫於貝多芬失聰後,代表貝多芬不向命運低頭的生命之曲,距今已超過兩百多年。經典之所以經典,就是即使過了這麼久的時間,仍能如此廣傳。我不知道再過數百年,還有沒有人聽過梁靜茹?但我猜即使再過數百年,人們還是知道貝多芬。
或許有些人會覺得拿梁靜茹和貝多芬來比較,實在有點不倫不類。畢竟一個是近代華人流行音樂圈的演唱天后,一個則是世界級古典音樂家。然而我真正想突顯的氛圍是:在〈勇氣〉發行與熱銷的數年間,這首歌幾乎是每去KTV必點的「神曲」,彷彿沒唱就跟沒去KTV一樣的Fu(應該沒有太誇張吧?)當然,我相信不會有人去KTV點播〈命運交響曲〉來哼(應該也沒得點),然後大家陶醉在古典音樂的樂聲中(這畫面太有違和感了)。但是,隨著新人與新歌的不斷出現,所謂的「神曲」也隨之更換。就像我們生命的成長過程一樣,在不同的階段,我們有當下最重視、最在乎的「點」。然而這些「點」,常常隨著我們年歲的增長、是我們的孩子未來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擁有什麼樣的「信念」?
「我的志願」這個全台點播率最高的作文題目,幾乎所有在台灣當過學生的人都寫過。
然而我們常常把焦點放在「職業的名稱」,而忘了每份職業的背後,都有它的價值與意義。
有人說:「我的志願是當醫生。」在費盡千辛萬苦考上醫學系,然後完成所有的實習與課程後,是的!他成為了醫生。但是,是一位「什麼樣」的醫生?是視病如親,不只醫
「病」也醫「心」?還是不帶任何溫度,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只顧著機械式地重複看診、醫病?也有人說:「我的志願是當律師。」在認真苦讀,啃食完無數本又厚又重的法律專書後,是的!他成為了律師。但是,是一位「什麼樣」的律師?是仗義執言,為弱勢發聲?還是只看金錢,不問是非?
每次只要有機會分享班級經營,我都會先問在場的與會者一個問題:「你為什麼想當老師?」
有的人會說:「因為我喜歡把別人教會的感覺。」(嗯!跟我當初一樣)
也有人會說:「因為薪水穩定。」(Well!這的確很重要)
當然更有人說:「因為有寒暑假。」(華生,你突破盲點了!)
或許,在歷經數年寒窗苦讀後,我們終於如願成為老師。那,接下來呢?圓夢後的我
們是否能夠永保初衷?還是在年復一年規律的步調下,我們成了機器人般的「教書匠」?因此,我總喜歡接著問第二個問題:「你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老師?」
這兩個問題看似單純,其實背後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涵。「為什麼想當老師」是我們的
動力來源,不時地提醒自己那份曾經有過的渴望,然後告訴自己:對於夢想,要永保熱忱。
「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老師」是我們對於這份偉大志業的一種信念,這份信念幫助我們面對挫折,走過低潮;這份信念幫助我們堅定腳步,不斷向前。
棒球場上有項特別的紀錄,叫做「完全打擊」。之所以用「完全」來稱之,是因為這項紀錄必須由同一位選手,在同一個場次,分別擊出「一壘安打」、「二壘安打」、「三壘安打」和「全壘打」。能上場比賽就不容易了,還必須至少擁有四次以上的打擊機會。而就算擁有四次打擊機會,全壘打也不是隨時想打就能打的,更遑論必須同時兼具腳程速度和巧妙落點的三壘安打。難度之高,可想而知。
於是愛看棒球的人總愛聊一個有趣的話題:那就是如果有一天,我們是一位打者,在前三次的打擊中,已經分別擊出了「二壘安打」、「三壘安打」和「全壘打」。只剩下最容易完成的「一壘安打」,就能夠得到「完全打擊」的殊榮。此時投手將球投出,我們幸運地擊出了一支安打,而且看起來像支長打。那麼當我們經過一壘壘包時,我們會選擇站在原地,等守方將球傳回來,完成極度難能可貴、可遇不可求的「完全打擊」?還是踩過壘包,繼續往二壘、三壘奔去?
因為真正重要的,是信念
有一年家長會,我放了兩段各五秒的音樂給台下的家長們聽。然後請他們用舉手的方式,統計聽過這兩首音樂的人數。第一首播完,台下大約只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家長們表示聽過,其餘的家長則是一臉茫然。再播第二首,才聽到四個音,幾乎全場的家長都已經舉手。
第一首音樂,我播的是梁靜茹在二○○○年發行的專輯主打歌〈勇氣〉。當時這首歌紅
遍大街小巷,無論是KTV的點播率,或是被廣泛討論的MV情節,都讓梁靜茹的歌唱事業,因著這張專輯而被推向高峰,甚至有很多梁靜茹的粉絲表示,他們是從〈勇氣〉這首歌才...
推薦序
◎青春是一首勇敢的歌 ──淡江中學校長 柯賜賢
聖詩《上帝做阮代代幫助》的第一段歌詞這麼寫道:「上帝做阮代代幫助,也做將來盼望;互阮閃避大湧風颱,永站安穩所在。」今日的教育環境,已非過往。在這個資訊隨手可得的時代,老師如果沒有兩把,甚至三把刷子,如何讓學生信服?少子化衝擊著各校的招生,順應時局變化的教育政策,考驗著各校的智慧。然而對比今日艱困的教育環境,一八七二年登陸淡水的馬偕博士,當年所面對的挑戰與困境,可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即使考驗隨著不同時代,或多或少有些不同。但不變的是百年來,扎根埔頂的我們,依然倚靠「上帝做阮代代幫助」。
有人說:「青春是一首勇敢的歌。」身為過來人的我們,都曾大聲唱過。繼《因為我相信》後,懷恩老師再次用文字感動我們。在那一篇又一篇與孩子們交心、衝突又重新感受愛的生命故事中,我們看見了一位對信仰堅持,對教育充滿熱情的「人師」。
願這本書成為我們共同的勉勵,承擔時代給予的使命,為上帝及台灣教育做美好的見證。
◎在相信中看見盼望,在盼望中感受愛 ──輔仁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副教授 林偉人
堅持相「信」、永保盼「望」、讓「愛」延續,這樣的精神貫穿了整本書。懷恩老師的前一本大作《因為我相信》,闡述如何相信學生,以及如何讓學生相信老師、讓家長相信老師(什麼?沒看過!那還不趕快去買一本來看看,當中有一篇序寫得精妙絕倫、扣人心弦。這本書小孩不看長不大,女生沒看沒氣質,男生不看XX會爛掉,當然是傷口囉!不然你以為什麼會爛掉?)
延續上本書「相信」的主軸,在本書中,懷恩老師將自己就讀淡江中學的經驗、學生遭遇的問題、班上發生的事件、老師與家長的互動、學長姐對學弟妹的照顧與關愛……,透過一篇篇文情並茂的文章,讓我們看到一個用心的老師,如何秉持「相信」,讓學生真實地經歷「相信」的美好、珍惜每一份「相信」,進而成為值得別人「相信」的人。
在「相信」的基礎下,懷恩老師讓學生了解能代表他們的不是成績、名次、榜單,身為「淡江人」要有「淡江魂」,要有信念、要知感謝、要抱希望。懷恩老師也從不吝於對學生說愛,讓學生感受到愛,來自老師、同學、家長的愛,也讓學生了解「即使我們一無所有,我們還能給人『溫暖』」,並透過言教及身教,教導學生「愛」的真諦,以及如何傳遞與延續愛。凡此種種的信念與作為,早已超越師鐸獎、SUPER教師、POWER教師這些獎項所能給予的榮耀,大概只有「偉人教師」這種獎項可比擬懷恩老師的付出。
◎我們是教會學校──伊是咱的囝仔 ──淡水文史工作者 蘇文魁
看懷恩這本書,可以看到一個老師在今日詭譎的校園文化中,要一邊求新求變帶好孩子,還要同時搞定家長,是多麼的累人。在這本書中,可以找到很多的創意和撇步,也有感人的心路歷程和特殊的校園文化,但最重要的,是讓人看見,雖然時代在變,人與人的各種關係也在變,淡江中學在淡水砲台埔頂,還是有不少老師在努力傳承這百年老校的核心價值。
懷恩、懷恩的爸爸和我都出自這所學校,當年我們都曾在這裡,如同懷恩寫的歌:「八
角塔前的邂逅,紀錄年少輕狂的夢,紅磚道上的笑容,訴說我們的懵懂」。我們傳承了同樣的校園文化,也都有不少的好老師疼愛過我們。我一直記得我的盧姓地理老師,那時,老師都住在學校宿舍,既沒汽車,也沒機車,生活很不方便。老師會找些值得信任且家住淡水的學生當「家臣」,請他們在回家的路上順便幫他買些東西,第二天再帶來學校。我還記得自己曾幫老師買過醬油、醋、魚乾、文具等,有時還要到診所拿藥、相館拿照片。每次老師叫我放學後去找他,我就知道又有事需要我下山去辦。老師通常會先帶我到家裡,然後叫我坐在一旁等。他總是先脫下襯衫、襪子、兩腿一盤,坐在沙發和我聊天。看著老師大剌剌地整個身體往後仰的樣貌,剛剛課堂上,老師威嚴的形象早已完全消失,簡直比我的老爸更像老爸。
◎一場沒有終點的接力賽 ──正德國中校務主任 游珮琪
從讀者到成為兩代信班的家長,六年的相處時光,真的不算短,但是我看到懷恩老師始終保持著他的信念和初心,並沒有因為帶班或教學時所遭遇的挑戰、挫折或疲勞而耗盡他的熱情與理想。就如同此書一開始的故事,馬偕博士踏上東方的土地時,並沒有選擇生活和工作品質相對有保障的大城市,反而選擇落腳在一切都要從零開始的北臺灣淡水傳福音、行醫和辦學,只因為他聽見來自上帝的呼召:「This is the land!」我相信懷恩老師也擁有著相同的信念,才會選擇回到他的母校淡江中學當老師,即使淡江中學在別人的眼中不是升學名校或貴族私校,在淡江當老師也不會有名師的耀眼光環,但是懷恩老師卻始終相信要用「一流的態度,做一流的努力,當一流的老師!因為一流的人才,到哪裡都是一流!」
多年以來,我始終能從老師身上感受到一股強烈的使命感,更貼切的說法應該稱為「淡江魂」。這股不斷燃燒的淡江魂,牽引著懷恩老師主動接下棒子,帶領著學生和同事,一起去尋找淡江人專屬的歷史、故事與榮耀。除此之外,懷恩老師還自費出版《因為我相信》這本書和《淡江驪歌》專輯,現在又繼續「燒錢」出第二本書,如此不計代價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無非就是希望他的學生,也是他的學弟妹們,畢業後都能以身為淡江中學的校友為榮,把象徵感謝、堅持、愛與信念的淡江魂,傳遞下去,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青春是一首勇敢的歌 ──淡江中學校長 柯賜賢
聖詩《上帝做阮代代幫助》的第一段歌詞這麼寫道:「上帝做阮代代幫助,也做將來盼望;互阮閃避大湧風颱,永站安穩所在。」今日的教育環境,已非過往。在這個資訊隨手可得的時代,老師如果沒有兩把,甚至三把刷子,如何讓學生信服?少子化衝擊著各校的招生,順應時局變化的教育政策,考驗著各校的智慧。然而對比今日艱困的教育環境,一八七二年登陸淡水的馬偕博士,當年所面對的挑戰與困境,可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即使考驗隨著不同時代,或多或少有些不同。但不變的是百年來,扎根埔頂...
作者序
致 後來的我們
淡江人的淡江記憶,都是從八角塔前的邂逅開始,在一生中最年少輕狂、最青春叛逆的時間相遇。有人用相片留存記憶,而我,用文字。或許少了相片的具體和張力,但仍期待用文字補足那遺漏的情緒和回憶。寫下《因為我相信》這本書,是我生命旅程中,一場「刻意」安排的「意外」。
說「刻意」,是因為我真的花了不少時間,投入許多心力,並在電腦螢幕前,拋妻棄子,宅了無數個夜晚。那份「刻意」,是希望透過自己寫的書,和所記錄的生命故事,讓更多人認識淡江,這所以上帝之名設立,我從小長大、求學,到結婚生子、成家立業的――
「家」。
說「意外」,是因為寫書從來不在我的生涯規劃中,更遑論,此刻完成的《接下來就是我們的事了》。另一個「意外」,則是在書出版後,所得到的回饋。因著這本書,我有機
會認識許多素昧平生的「網友」。他們多數是學生,少部分是家長和老師。藉由網路的無遠弗屆,臉書的四通八達,我常常收到來自台灣各地,和我分享讀後心得的「學生」。是的,他們叫我「老師」。那句最常出現在訊息裡的話就是:「從來沒有被老師您教過,但讀著讀著,彷彿也成為了您的學生一樣,感受到溫暖,感受到愛。」
曾有人問我:「你寫書,是寫給你的學生嗎?」我的答案,是肯定,同時也是否定。
是!我是寫給我的學生,因為我希望他們都能知道,他們在我的生命中,占了多麼重要的地位。然而,也不僅僅是寫給我的學生,更是寫給每個願意相信愛與信念如今依舊存在校園內的你。
老實說,這不是一本教人「班級經營」的工具書,充其量,只是一本記載發生在北台灣、淡水河口旁、埔頂山崗上的校園故事。我只是忠實地把那些發生在我和學生們身上的故事,用文字記錄下來罷了。
繼《因為我相信》的揮霍家產後,《接下來就是我們的事了》寫完,應該就是我封筆的時候了(否則就要傾家蕩產了)。如果說《因為我相信》是回顧我初任教師的熱血奮鬥史,那麼《接下來就是我們的事了》,就是一份我對於學生未來的期望與祝福。
一八七二年,馬偕博士登陸淡水。
一八八二年,淡江中學的前身,牛津學堂(漢名為「理學堂大書院」)落成、開學。
一九一四年,獲得台灣總督府的設校許可。淡水中學校的首任校長,是馬偕博士的獨子
――偕叡廉先生。
時光荏苒,從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一世紀初,若以時間軸來區分,相較百餘年前,離鄉背井、飄洋過海,篳路藍縷地在這塊土地上傳福音,並致力於醫療與教育的馬偕博士、偕叡廉校長等先輩們,此刻承接埔頂故事,傳承淡江文化的「我們」,不也是先輩們眼中「後來的我們」?如果他們還在,他們會不會對我們說:「『接下來,就是你們的事了』呢?」
五月天《自傳》專輯中,有一首歌是這麼唱的:
無論是 後來故事 怎麼了
也要讓 後來人生 精彩著
後來的我們 我期待著
是的,感謝上帝,讓我有機會能和一群又一群,名為「學生」的家人們相遇。並在他們最青春、最叛逆的歲月,與他們一起學習,陪他們一起長大。後來的「我們」會怎樣呢?我期待著,也祝福著。
彷若電影《功夫》裡的經典對白,一個流浪漢對小周星馳說:「維護世界和平的任務,就交給你了。」我也想對每個我所愛的孩子們說:「感謝、堅持、愛與信念,就交給你們了。」
接下來,就是「我們」的事了。
我們,指的是我,指的是我的學生,和每個即將開始閱讀此書的你。
致 後來的我們
淡江人的淡江記憶,都是從八角塔前的邂逅開始,在一生中最年少輕狂、最青春叛逆的時間相遇。有人用相片留存記憶,而我,用文字。或許少了相片的具體和張力,但仍期待用文字補足那遺漏的情緒和回憶。寫下《因為我相信》這本書,是我生命旅程中,一場「刻意」安排的「意外」。
說「刻意」,是因為我真的花了不少時間,投入許多心力,並在電腦螢幕前,拋妻棄子,宅了無數個夜晚。那份「刻意」,是希望透過自己寫的書,和所記錄的生命故事,讓更多人認識淡江,這所以上帝之名設立,我從小長大、求學,到結婚生子、成家立業...
目錄
推薦序 青春是一首勇敢的歌/淡江中學校長 柯賜賢
在相信中看見盼望,在盼望中感受愛/輔仁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副教授 林偉人
我們是教會學校――伊是咱的囝仔/淡水文史工作者 蘇文魁
一場沒有終點的接力賽/正德國中校務主任 游珮琪
自 序 致 後來的我們
This is the Land
尋找淡江魂
謝謝 那些我深愛的背影
記得你是誰
決定「我」是否值得相信的,是「自己」!
我們都曾遇過好老師
那條外公牽著我走過的馬路
家長的作業簿
你為什麼離我那麼遠?
因為真正重要的,是信念
一人一信 傳承「相信」
不回擊的勇氣
愛的破風手
突然好想你
生命旅途中的美好過客
給未來的自己
我愛你們,但,你們愛我嗎?
即使我們一無所有,我們還能給人「溫暖」
教室裡的一場雨
加倍奉還
「笑」園故事集
朝夢想,飛馳達陣吧!
有一天,我們都會說再見
推薦序 青春是一首勇敢的歌/淡江中學校長 柯賜賢
在相信中看見盼望,在盼望中感受愛/輔仁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副教授 林偉人
我們是教會學校――伊是咱的囝仔/淡水文史工作者 蘇文魁
一場沒有終點的接力賽/正德國中校務主任 游珮琪
自 序 致 後來的我們
This is the Land
尋找淡江魂
謝謝 那些我深愛的背影
記得你是誰
決定「我」是否值得相信的,是「自己」!
我們都曾遇過好老師
那條外公牽著我走過的馬路
家長的作業簿
你為什麼離我那麼遠?
因為真正重要的,是信念
一人一信 傳承「相信」
不回擊的勇氣
愛的...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