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敢說,我怕被罵》作者溫馨力作
如何溫暖開放的與孩子談論死亡?故事從克里斯欽想把一隻毛毛蟲放進玻璃罐裡開始,爺爺告訴他,這麼做毛毛蟲可能很快就會死掉。意識到這件事,讓克里斯欽吃了一驚。
可是,死掉是什麼呢?死掉之後會怎麼樣呢?克里斯欽漸漸浮出對死亡、對生命的一連串疑惑,他在與爺爺散步的途中,聊起這些聽起來天真卻很深沉的問題。
「可是爺爺,你想,死掉以後有什麼呢?」
「我想我會到一個地方,那裡會下著巧克力雨。」
克里斯欽哈哈大笑。
「你覺得呢?」
克里斯欽安靜下來。「我需要一點時間想想,爺爺。」
「我明白,親愛的。你知道嗎?說是一點時間,其實有時候要花一輩子來想呢。也許死掉有個特別的地方,那就是沒人真的知道。所以我們可以照自己的方式來想。」
面對克里斯欽的提問,爺爺以智慧和幽默的態度予以回應,有時則坦承他其實還不知道問題的答案。在一問一答之中,他們互相分享自己的想法,激盪出更多對生命與死亡的思考面向,再消化後融合出了一個目前彼此能滿足的答案。
書中的爺爺說,我們會死掉,是因為死亡是生命的一部份。活著的東西,到最後都會面臨死亡。這也讓克里斯欽從一開始的毛毛蟲,延伸體悟出自己對於死亡的一番重生見解。
「蝴蝶出現的時候,毛毛蟲就不見了。
毛毛蟲死掉了,可是又不算是死掉,因為牠變成了蝴蝶。
所以,也許死亡就像變成一隻蝴蝶。
你會變成別的東西,是你目前還想不到的東西。
變成美麗的東西……」
祖孫倆對話中自然流動的情感、直白單純的提問、具體易懂的美麗比喻,搭配繪者溫暖的圖片,讓這本書談論起死亡來,顯得輕柔又平易近人。
生命議題困難但難以避免,孩子能預先透過本書漸進開啟對話機會,因為我們永遠不知道何時會面臨下一次的失去。★附有悲傷輔導治療師蕾貝卡‧達伯考森(Rebecca Dabekaussen)的專業結語,為家長提供可以用來跟孩子討論死亡的實用指引
★藉由孩子慢慢能自在地談論生活中較為微小的失去,也較為容易談及生命中較為重大的失去。
作者簡介:
皮姆‧凡赫斯特(Pimm van Hest)
荷蘭童書作家,曾經擔任國小教師,後返校攻讀心理學,在那段期間結識目前的伴侶並共同領養一個美麗的女兒茉伊拉,她是他們人生中的陽光。在童書創作上,皮姆喜歡處理根本與敏感的主題。作品已譯成多國語言。在大穎出版過的中譯作品有《我不敢說,我怕被罵》、《謝謝你陪伴我這麼久》、《請你告訴我情緒是什麼?》。皮姆的網站:www.pimmvanhest.nl
【關於繪者】
麗莎‧布蘭登伯格(Lisa Brandenburg)
荷蘭獨立插畫家,受過鹿特丹威廉德庫寧學院完整的插畫訓練,合作對象除了荷蘭也遍及國際,有廣泛的藝術興趣與社會關懷,喜愛工作上的挑戰與多元,靈感往往來自家庭日常生活、大自然、美麗的書籍、電影、音樂跟視覺藝術。麗莎的網站:http://www.lisabrandenburg.nl/
譯者簡介:
謝靜雯(Mia C. Hsieh)
荷蘭葛洛寧恩大學英語語言與文化碩士,專職譯者,在大穎的近期繪本譯作有《請你告訴我情緒是什麼?》、《爺爺的神祕菜園》等。譯作集:miataiwan0815.blogspot.tw/
章節試閱
克里斯欽看著爺爺。
「我可以把這隻毛毛蟲帶回家嗎?」
「為什麼?」爺爺問。
「我想把牠養在瓶子裡。」
「嗯……我不確定這樣好不好喔,」爺爺說,「牠可能很快就會在你的瓶子裡死掉喔。」
「噢。」這個念頭讓克里斯欽吃了一驚。
爺爺點點頭。
「你很快就會死掉嗎?爺爺?」
「我不知道耶,親愛的,希望不會。」
「我也希望不會,爺爺。」
「有人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死掉嗎?」
「沒有人。沒人知道喔。」
「就連奶奶也不知道嗎?」
「連奶奶也不知道。」
「我會死掉嗎?爺爺?」
「你覺得呢?」
兩人安靜了一會兒,克里斯欽思考著這件事。
「我猜我會死掉,爺爺,可是我希望不要。」
「是啊,」爺爺說,「能不要就好了。」
「我想知道我什麼時候會死掉,爺爺。」
「為什麼呢?親愛的?」
「唔,這樣我就可以趕在死掉以前,做很多美好的事情。」
「像是什麼呢?」
「比方說,全家一起去海邊玩、跟你一起搭飛機、選一隻小狗來養。」
「不用等到快要死掉的時候吧?現在就可以做那些事情啊。」
「噢,對喔……」
「你會比我先死掉嗎?爺爺?」
「有可能,這很有可能。」
「可是我也可能會比你先死掉吧,爺爺?」
「不大可能,應該不會,幸好。」
「不過還是有可能,對吧?」
「對,是有可能。」
「我想長得跟你一樣老,爺爺,然後再死掉。」
「我也很想看你變老的樣子喔,克里斯欽,變得跟我現在一樣老,然後我再死掉。」
「有可能這樣嗎?爺爺?」
「不可能,親愛的,很遺憾,那是不可能的,我沒辦法活到那麼老。」
「死掉以後會怎麼樣啊,爺爺?」
「這是個好問題,小伙子。這樣好了,等我死掉之後再告訴你。」
克里斯欽看著爺爺。
「你沒辦法這麼做吧?」
「噢,是不行,你說得對,」爺爺說,
「嗯,其實我不知道人死了之後的答案,因為我以前沒死掉過。」
「可是爺爺,你想,死後的世界有什麼呢?」
「我想我會到一個地方,那裡會下著巧克力雨。」
克里斯欽哈哈大笑。
「你覺得呢?」
克里斯欽安靜下來。
「我需要一點時間想想,爺爺。」
「我明白,親愛的。你知道嗎?說是一點時間,其實有時候要花一輩子來想呢。也許死掉之後,我們會到一個特別的地方,但是沒人真的知道。所以我們可以照自己的方式來想像。」
「別人都怎麼想死亡這件事呢?爺爺?」
「有各式各樣的想法喔,親愛的。有些人覺得有個天堂,那裡沒有悲傷也沒有戰爭,一切永遠很美好。有的人覺得他們死掉以後會重新出生,每一次回到地球的時候,都會變得更有智慧。不過,也有人覺得死掉以後什麼都沒有,感覺就跟出生以前沒有兩樣。」
「噢,」克里斯欽說,
「我死掉以後,我想我會去找你,爺爺。」
「你想我們為什麼會死呢?」爺爺問克里斯欽。
「因為我們把身體用得太舊了嗎?」
「沒錯,小伙子,而且我想,」爺爺繼續說,
「我們會死掉,是因為死亡是生命的一部份。活著的東西,到最後都會死掉。」
「也許我們也可以想想,我們為什麼會出生,」
克里斯欽說,「這個問題比較簡單,爺爺。」
「是嗎?我們為什麼會出生呢?」
「唔,我想我們會出生,因為我們要在地球上學各種事情。而且有的人學得比別人快,對不對?」
爺爺眼中噙滿淚水,點了點頭。
「你剛剛教了我一件非常美麗的事情,親愛的。」
「你會害怕死掉嗎?爺爺?」
「要聽實話嗎?我有時候會怕,有時候不會。有時候我會常常想到死這件事,有時候隔很久都不會想到。前一分鐘,死亡感覺很可怕,讓我覺得傷心。下一分鐘,又很讓人興奮。偶爾還會讓我覺得很滿足,知道自己有一天會死,反而安慰了我。聽起來會不會很奇怪?」
「不會,爺爺。一點都不會。」
「不過,等我死的時候,我會想念好多事情,像是你奶奶親手煮的美味蔬菜湯,或是在空中飛舞的雪花,或者被你爸爸講的笑話逗得哈哈笑,或是跟你一起坐在公園的木頭長椅上,還有好多好多別的事情。」
「可是也許你不用想念那些事情喔,爺爺。」
「為什麼呢?」
「也許那些事情在死掉以後都還存在。我們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來想,對不對?」
「對,」爺爺說,
「或許你說得沒錯,也許死掉以後,這些東西依然存在。」
親愛的爺爺,
我最近又在想了。
也許死掉就像變成一隻蝴蝶。
你知道為什麼嗎?
因為蝴蝶出現的時候,
毛毛蟲就不見了。
毛毛蟲死掉了,
可是又不算是死掉,
因為牠變成了蝴蝶。
所以,也許死亡就像變成一隻蝴蝶。
你會變成別的東西,
是你目前還想不到的東西。
變成美麗的東西……
以後見囉,爺爺。
克里斯欽
附錄
與孩子談死亡
文 / 蕾貝卡‧達伯考森(Rebecca Dabekaussen)
遲早,每個人在自己的人生中都必須處理失去、分離跟死亡。遺憾的是,孩子也無法逃避這些事情。
擁有空間跟機會討論失去、分離跟死亡的孩子,等於提前跨出一步面對。一旦孩子能夠自在討論自己對小失去(像是失去動物玩偶、寵物死亡或朋友搬家)的感受時,就比較容易談起更重大的失去,像是媽咪病重、爺爺驟世,或同學碰上致命意外。
研究顯示,面臨失去或分離的時候,最好能夠告知孩子,並讓他們參與其中。透過敞開的態度,讓親子有機會談談當前的狀況,以及對他們造成什麼影響。仔細傾聽孩子的心聲,也能夠因此強化親子之間的信任感。
有時,要談論死亡滿困難的,因為你寧可保護孩子,不讓孩子體驗死亡可能引發的重大傷慟。不過,藉由對談,孩子面對自己的情緒時才不會那麼孤單。
可以用來跟孩子
討論死亡的實用指引
從簡單的地方起步
跟你孩子聊聊躺在窗櫺上的死蒼蠅。「看,牠不會動了,身體壞掉了。」用這種方式,讓你的孩子逐漸熟悉死亡這個話題,並且將死亡當成大自然的一部份。
如果你專注在事實上,對孩子會有幫助
即使以愛為出發點,也不要試著美化死亡,不要說「如果你死了,你就是在睡覺」,而要解釋實際的狀況:「爺爺死了,他的身體再也不能運作了。」
比起你說的話,你的所作所為跟呈現出來的模樣對孩子更具影響力。當你發現很難談論死亡,或是很難開口告訴你孩子壞消息,首先,先確定你自己是自在的。當孩子注意到你很平靜,孩子的反應可能也會(更)平靜。
跟孩子的對話可以很簡短
孩子輕易就會用遊戲來代換困難的議題。如果在困難的對話裡,孩子突然轉變話題,通常表示孩子的內心正在消化這件事。
為情緒提供空間
幼童常常不懂「你現在覺得怎樣?」這類的問題,更好的問法是:「可以告訴我你肚子裡有什麼怪怪的感覺?是傷心的怪、生氣的怪,還是開心的怪?」這麼一問,有時他們就能說出自己的感受。或者只要說你眼前所見的:「這件事讓你覺得傷心,對不對?」
P31
坦誠面對孩子,父母不必知道所有問題的答案
有時候我們就是不知道答案。「你死掉以後會去哪裡?」「奶奶現在看得到我嗎?」你可以問孩子有什麼想法,一起尋找可以讓親子雙方都覺得自在的想法。
孩子能看懂時間的時候,就會開始理解死亡
然後他們就會對時間有個概念。在那之前,他們雖說可以理解時間,但無法真正明白時間的意涵。
孩子喜歡讓事情具體化
讓你孩子替某個死去的人做點事情:放一朵花在墳上,做一本回憶書,或者替逝者點一根蠟燭。
有時候孩子並不想談死亡
談論死亡,有時滿困難的,尤其是如果真的有人過世的時候。對一些孩子來說,知道就夠了,要討論死亡太複雜。這也沒關係。定期邀請孩子談談死亡。比方說,你可以跟他們一起烤蛋糕,然後隨口問起爺爺最喜歡什麼蛋糕;或是到樹林裡散個步,想想生前也喜歡到林子散步的奶奶。有時,對話會自動開啟。如果你覺得孩子在沉默中受苦,向專業人士求教可能比較明智。
對孩子的反應表示理解
孩子會按照自己的方式,表現出獨特的反應。悲傷、憤怒、如釋重負。讓你的孩子知道有這些感覺都是正常的。
蕾貝卡‧達伯考森(Rebecca Dabekaussen)是孩童跟青少年的悲傷輔導治療師跟失去專家。她在阿姆斯特丹的愛瑪兒童醫院學術醫學中心任職,為罹患不治之症的病童提供諮商。此外,也經營自己的諮商機構「BlijvendVerbonden」,在這裡協助經歷過重大失去的兒童跟青少年。
她的網站:https://www.blijvendverbonden.nl
克里斯欽看著爺爺。
「我可以把這隻毛毛蟲帶回家嗎?」
「為什麼?」爺爺問。
「我想把牠養在瓶子裡。」
「嗯……我不確定這樣好不好喔,」爺爺說,「牠可能很快就會在你的瓶子裡死掉喔。」
「噢。」這個念頭讓克里斯欽吃了一驚。
爺爺點點頭。
「你很快就會死掉嗎?爺爺?」
「我不知道耶,親愛的,希望不會。」
「我也希望不會,爺爺。」
「有人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死掉嗎?」
「沒有人。沒人知道喔。」
「就連奶奶也不知道嗎?」
「連奶奶也不知道。」
「我會死掉嗎?爺爺?」
「你覺得呢?」
兩人安靜了...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