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藝獎、時報文學獎、海洋文學獎等多項文學獎肯定的早慧作家──伍季,
將二十年生命記憶與創作點滴,匯流成文學的河,蜿蜒返鄉,深情入港。
※第14屆林榮三文學獎小品文獎得主,醞釀二十年的創作結集※
前波的海潮已遠去,新的浪頭又生起,就讓我來敘說一個港口的故事,一個企圖用半生竭力完整呈述的故事,連接浪與浪之間的虛與實,摹繪出「失肘港」的輪廓……。
《失肘港》是作者近二十年來的創作結集,是散文,也是小說,以恰似孿生雙胞的文體,為作者對故鄉土地的關愛與對文學創作的熱情而生。書名《失肘港》是作者最初生長地──南方澳漁港的寄喻,承載最真摯情感的延伸。
從「前川輯」青春期的〈冷泉鄉之夜〉、〈消失的行李〉到中年返鄉,竟發現髮鬢已斑!「後流輯」〈暗流下的臉〉裡那個仍在找尋父親身影,試圖想幫其再擦背的年輕人,至「迴路輯」重嚐〈鯖之味〉,才發現故鄉早已變成異鄉……而鯖魚之味也非當初那個味道了。原來,時間才是最偉大的調味師與衝浪大師!
作者簡介:
伍季
本名劉志宏,宜蘭蘇澳人,佛光大學文學博士畢業,現任逢甲大學國語文中心、國立虎尾科大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以及文學廢五金出版社發行人兼總編輯。作品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時報文學獎、國家文學館博士論文獎助、文建會現代文學碩士論文獎助、國藝會出版獎助、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新詩獎、星雲佛教散文獎及台北市、鳳邑、玉山、大墩、雲林、夢花、桐花、台中縣、菊島、浯島、台中市、吳濁流、新北客家詩詞、後山、後生、竹塹、桃園、海洋、馬祖、乾坤詩刊、彭邦禎、耕莘等文學獎。作品散見報紙、文藝雜誌及個人網站「伍季文學廢五金行」。詩作〈老鷹不飛〉入選康軒版國小課文、〈籃球〉選入《九十一年年度詩選》(台灣詩學)、〈桂河大橋〉入選《閱讀與書寫》大學新詩教材選文、〈時間之鼠〉收入於《詩路2001年網路詩選》(河童),著有詩集《與鐵對話》、《痛苦已把門檻化為礦石》、散文集《失肘港》及論述《詩・役──一九五○、六○年代台灣軍旅詩歌空間書寫》。
章節試閱
〈失肘港〉
「我為什麼要介意泰晤士河邊的人,介意那特轄之河虛偽的水波?」
──William Blake
游吧,奮力向前!
深夜的游泳池,昏暗的照燈,以及閃著點點粼粼波光的背鰭。奮力甩動尾巴,他又回到最初的地方。已經習慣在這麼深的夜裡,將身體投付冰涼的自來水,這是一個巨大的魚缸。他在黑暗與光影的地帶,海平面以下,使勁地來回穿梭。黑夜沉沉睡去,留下喘息聲給雨滴,輕輕打在河面上。他輕輕撥動著,在這水域已經繞行這麼多年,每次躍入水面,為何總有不同的心情與感受。他該向哪裡?這裡又是哪裡?他能游向哪兒?空空盪盪的房間,他隔著一塊木板,他卻渴望再聽到他的鼾聲。雖然,在無邊的大海中,父親總駛著老邁的船,拿出所有能捕獲的魚具,不斷將他驅趕、追捕,戳刺得他遍體鱗傷,如今他再回到他居住過的如船之房,雖存有些許恐懼,但無一絲怨言。他已在自己追求的藝術大海中,形塑父親,將他留在永恆的模式裡,那麼真實,又充滿想像。想像:那曾經隔著這塊快被蟲蟻蛀蝕木板的質詰,還有那對現實生計與理想願景的辯證。父親以自己那對生命的體悟,反諷他一無是處,充滿隱喻,暗示,不切實際的人生;怎麼完成家族龐大的企業,何以為自己生活找到出口與交待。有時,沉默,是他們最多的語言,在時間的河裡,他們吐著一顆又一顆泡沬,從圓潤,碩大,晶體,到幻滅,破碎與無形,那麼真實,無以碰觸,又那麼不切實際,飽滿暗示……。這些話語,似乎仍留在室裡,安靜地迴盪,他悄悄關上門,讓它們多些停駐與陪伴,留在本來的地方,不被任何事物驚擾。
繞到樓上,那曾經被居住過近二十年的房間,如今因為主人過久時間荒宕歸期,桌面留下一層厚厚的灰,木椅下方的竹條交縫間,佈滿細細的蛛網。他輕輕拍拭起桌面的灰塵及,映著燦爛笑臉的相片與玩偶,似乎有那麼一種宣示:我回來了!回來看你們了,你們都還好吧?多希望每個日子都那麼充滿陽光與笑容,沒有雨絲、蛛網。桌旁那一疊字跡潦草的稿紙,藍色的黑水都已暈開,不知誰,曾經來到這個桌前,忘了把窗戶關上。他拿起紙頁,輕輕唸著,年少的時光記憶,像水流一樣全都回到身邊,那個瘦小困頓的身影,似乎仍伏在案上,想在這個美學的世界,找到人生的依據……他完成了嗎?窗外的雨絲不停落著,是一種傾訴,還是憤慨?
多年前,他離開了這個潮溼多雨的城,像一尾魚,游出了漆黑的大海,在那個流向,不顧老父日夜對那咳嗽糖漿的希冀,母親疼著身子的殷切期盼,追逐那如浪花的人生,不向人生明示的想像世界。逃出一格一格如魚簍的網,卻掉入更綿密細緻的網裡。這個塊土地,無法給他想奮鬥的廉價雙手提供什麼,父親母親追捕著他,整個家族追捕著,全因為那個困苦顛躓的人生,他們所居是一個水的世界,河自天上來,自地底沁冷之泉來,也自那灰灰的遠方海潮來。一張張觀光饕客的嘴也追捕著他,用貪焚的脾胃、冰冷的鈔票,留下滿滿不全的的魚骨、臟器,保麗龍與彈珠汽水罐,淤堵在小鎮惟一能製造希望的夢出口──拜熱度一年比一年虔誠,船獲卻一年比一年減少,陌生的臉孔、不同膚色的眼睛一天比一天不斷增多。到最後,老父逼得要使出更多力氣,才能追趕到魚群,將印有「滿載而歸」的空空船艙填滿。不過,到頭來,老化的身體,終也抵不住比網更細密的海水,它們進入他的船艙,填滿所有空隙,也填滿他的肺器、生命的補痕。肝承襲岩石的基因,漸漸纖維化、硬化,腹部積進了長年奔走的海水,腎,也因過重的鹽漬,外表化成結冰的霜狀。這是魚群給他的回覆與報答嗎?那一夜夜沉默的爭辯,為何就這麼簡單浮現了解答。
他看到了桌上罩著的膠膜底下,有張類似廟宇卜祈的紅色籤言,他猛然翻開多年前一封信,若有所思──一陣風忽從窗子吹了進來,將它打落在地上!儘管,外地來的香客仍絡繹不絕,但他知道惟有他能讀懂媽祖的暗示與諭言。在將父親的身體埋回大海的櫝匣後,他想留下來,又止不住驅走的腳步。他請示媽祖,卜卦他接下來的命運,若他該走,他絕不戀棧。媽祖只是慈眉下望,沒有給他任何承諾與話語。他走向港邊,那裡有一個銅像,是當地為紀念義士救人殉亡所鑄的永恆模型,供鄉人與往來行旅景仰。那晚,祂化成魚神的形象,告訴他,祂願意讓他離開小鎮,且原諒他種種過錯,惟一金媽祖神殿。小鎮百姓,以祂為守護的女神,膜圍繞,然後不斷提筆振書,假裝什麼也不知道,心中帶點喜悅。好不容易,把最後一章寫完,明天拿去出版社付梓後,幾月後,應該有一點收入,足以撐過往後一些日子的開支。他臉上泛起多日未展的笑意。
就在心滿意足摺好稿頁,熄好燈,躺在床上入眠時,他忽然聽到,三更半夜的旅店走廊,有啜泣的聲音。那聲音似曾相識,又不知在哪聽過,引起他強烈思鄉病又犯,他睜著圓大的眼看著天花板,儘量不去想任何事物,睡意卻遲遲不肯降臨,等到不得不仔細去聽時,方辨識出了那聲音的方位與身份。他啜泣了起來,再也忍受不了這種苦痛。打開燈,在皮夾裡翻出家人的合照,將心情沒有任何修辭全化成文字寫了下來。他十分想念父親,請求他的諒解,多希望他能再回到身邊,多希望日子停留在童年的時光,那時,任何一條便捷的路也沒開通,什麼也還沒國際化,他跟父親安靜地走在街道。父親厚實的手掌輕輕挽著他的,把雜亂堆滿魚具的午后騎樓踏得剳剳作響,或者下著微雨的傍晚,當飄滿船油的漁船在港面上,隨著父親午睡的鼾息微微起伏時,將手伸走那掛在船艙的褲管,偷拿幾個銅板去柑仔店買冰棒,那還停佇在銅錢上面的魚腥味與油漆點,現在聞起來,可一點也不覺腥臭。可是,現在,怎變這樣,怎會這樣?他想不透,把花了好多時日完成的稿件撕毀後,投入熊熊火堆中,再丟向黑夜、神祕貪饜的窗口……
將口袋中的銅板與紙鈔全倒出來,打電話給櫃台小姐,要她找一個年輕的,打開電視裡男女交歡的畫面,將音量開到最大──那一夜,他知道他的肺應瞬間化成魚鰾,巨大的鋼筋,繼續橫亙在他與無形的父親之間,他知道他不再用肺呼吸。這些鋼筋,從這破落的家世與旅店,一直延伸到整個家族、更大的苦難社會;原來,彼此都緊緊連結在一起,透過這片海潮,與海上的沬垢。而他在其中,像隻小丑魚嘉年華般,摟抱自己黑白身影與七彩衣裳,悲傷,且愉悅地踊舞著。翌日,他便發覺,他的腿在白日總會不聽使喚地萎縮屈疲下去,遍訪名醫皆不知其灶,惟有深夜,在這個泳池,才舒展開來──
他在許多夜裡,游回到故鄉的港邊,那個港口的臂膀,如今已被規劃為跨海的大橋、水上遊憩場,曾經殘缺斷落的,都被海平面新升起的岩塊所暫時覆住。只有他知道,它把斷離的手肘埋藏在哪裡,惟有在深夜裡,所有人潮遠離時,它才於月光下,在裸露的石堆,輕輕舔噬著傷口。他也游回到了媽祖廟前,靜靜燃起一柱香,看著紅點,在時間的撥弄下,不斷往下墜沉,祂的笑容依舊,慈祥依舊,信徒也依舊,只是身上多了更多珠光寶氣的掛飾。再繞到那個曾經被海港奪赴生命的魚神那兒,請祂法外開恩,原諒自己的魯莾,實非所願,以後不會再犯同樣過錯云云。多年來,一直沒得到祂的允示,於是他在水中的時光一日比一日頻繁,惟有如此,腿才不致因不良於行而產生苦痛之感。不過,也因此,他在水底,發現了,那年少曾經遺失的鎖匙,帶著它們自在徜遊,穿越時空,打開母親、妻子的房間,進入父親的船屋,推敲塵封已久的硯盒、記憶的信箋,不再憂愁,沒有憤恨……
---
多年來,每在流動的旅店中看妳,都有一種奇特朦朧的神祕美感!妳是我生命一個重要的港口、停泊站,儘管後來許多日子我到了一個完全沒港口的地方,沒有妳自然的山林海水給我能量,也沒有妳嚅嚅地以海聲向我傾訴,只有人世更多的戰爭,與虛假的交臂,只能在書本中,重溫、閱讀加深妳種種的形象與訊息,回顧種種自我漂泊的喜樂與感傷。南方澳的漁港啊,為何現今都只剩半截手臂,一堆被扯亂的袖衣。父親因長年於海上奔顧,早在許多年前因疲累死於肝病,而結縭多年的愛妻,也因病苦麻瘋纏身,把房子交給火後,便躍身投入妳的咽管,現在的我,隔著落地窗在這異鄉的旅店再次與妳貼靠,使我倍感淒涼。妳輕輕拍打岸邊的聲音,是否在嘆息,可是一轉眼也已幾百年過去了,為何妳嘆息聲猶在?明月輕輕露面,照著粒粒赤裸裸層次分明的石礫,這個世界是不是真如馬修.阿諾德所思,信仰喪失價值闕如的時代。蚊香已經燒燼,像一隻形隻影單的眼相伴,留下一圈圈想望與思路的痕跡。星漸淡去,隔房交耳聲以及頻道電波滋滋的細響,終也平息,妳,為何還不伸臂將我輕輕環抱?……穿過黑夜層層的波濤,穿過記憶,連接到父親的港口;穿過童年的苦力的手,曾有過的純情的夢與遺忘,到達親人的墳前──細問這片海浪,是否能連結死者與生者的訊息,追者與逝去的時光,讓落入水裡的點點雨滴,隨著海潮聲,流向不會消逝的遠方?
---
再度躍入水面,划動水波時,發現足端已全佈滿了金光閃閃細密的鱗片,他拾起那把藏寄在入口處的銀色鑰匙,往水底深處游去。游去,水草傾身愉悅地搖擺,雪白紙頁化成點點螢光自身邊飄流來去,港灣亦從地底的泥堆裡伸出雪柔手臂,將他輕輕托住與攏附;游去,到達母親的夢境,點亮她那日益憔悴、沉默的雙眼,帶她往更深邃美麗的流域──
〈失肘港〉
「我為什麼要介意泰晤士河邊的人,介意那特轄之河虛偽的水波?」
──William Blake
游吧,奮力向前!
深夜的游泳池,昏暗的照燈,以及閃著點點粼粼波光的背鰭。奮力甩動尾巴,他又回到最初的地方。已經習慣在這麼深的夜裡,將身體投付冰涼的自來水,這是一個巨大的魚缸。他在黑暗與光影的地帶,海平面以下,使勁地來回穿梭。黑夜沉沉睡去,留下喘息聲給雨滴,輕輕打在河面上。他輕輕撥動著,在這水域已經繞行這麼多年,每次躍入水面,為何總有不同的心情與感受。他該向哪裡?這裡又是哪裡?他能游向哪兒?空空盪盪的...
作者序
【自序】連接浪與浪之間的虛與實……
楊牧在地情懷書寫「奇萊前書」系列,如《山風海雨》、《昔我往矣》、《方向歸零》,「山谷」的記載讓我們看到後山的人文與地貌。山與河的文化精神都需要有人來鑿劃與穿連。不同楊牧的「山」,我的人生思考似以「河海港灣」為追尋指歸;自二十歲始我即不斷在文字裡嘗試用不同角度來敘述自己的故鄉,《失肘港》書寫的就是漁港村落的人事、生命之故事,企圖思尋他們對土地與人生的看法、展現出的價值觀世界觀,再據此環境時空窺探台灣社會的衍變與宿命……
多年來,每在流動的旅店中看妳,都有一種奇特朦朧的神祕美感!妳是我生命一個重要的港口、停泊站,儘管後來許多日子我到了一個完全沒港口的地方,沒有妳自然的山林海水給我能量,也沒有妳嚅嚅地以海聲向我傾訴,只有人世更多的戰爭,與虛假的交臂,只能在書本中,重溫、閱讀加深妳種種的形象與訊息,回顧種種自我漂泊的喜樂與感傷。南方澳的漁港啊,為何現今都只剩半截手臂,一堆被扯亂的袖衣。……
二○○八年吳濁流文藝獎散文作品〈失肘港〉我如此書寫,我這樣思索並記錄自己的青春與生命。大學時期第一篇散文得到獎項肯定的〈冷泉鄉之夜〉,遂即展開了我對故鄉人情書寫的開端,多年來持續自我內心的析剖,欲通過想像與藝術之斤斧心血鑿刻、銘記,對土地、年少情意的體會,追尋與掌握。在陸續發表過許多相關的詩文裡,我更清楚自己生命的時空方位與座標,我以此計劃做為我更向前進的動力,並且不斷書寫下去,完成它,豐富它,與自己、土地及人群對話。自覺才疏學淺,文筆孤陋,但我願不斷學習與改進,創作屬於自己獨特的情思,把這份情感奉予土地,獻給文學。
關於宜蘭的書寫已經有許多前輩奠下基礎,包括散文大家簡媜及國寶大師黃春明,都是台灣人乃至華人對於宜蘭的想像及集體意識,他們的開拓及致力確實為我們留下許多精采的篇章及典範,值得我們深思感佩。然而時間不斷在前進,蘭陽亦產生了新的衝擊及變化,新時代的宜蘭需有新的思索, 在面對觀光化及全球化的衝擊下,這座港口正在急遽變化……。
關於這名列台灣十大漁港―南方澳,有關文學的篇章記載不多,王文興〈海濱的聖母節〉確實引出了許多線頭,小說裡發生的故事詳實點出南方澳這塊土地,並拖曳出了該地最有名的信仰中心「南天宮」。信仰與凋零確實為許多村落的命運,然而或許很多人不知,花了二十年書寫《背海的人》據說也是南方澳給王文興的靈感,一座小小漁港啟迪一位天才型的文學大師實在功不可沒,更讓我們感其魅力與獨特。王文興不是長期居住在該地,卻能寫出這麼貼近土地的感受,著實令人著迷、讚嘆。
「南方澳」為我土生土長的故鄉,然而在成長的歲月與旅居他鄉夢回的日子,我看見:隨著外籍勞工不斷湧進、觀光化後漁業資源的衰疲與破壞、年輕人出走雙臂無力虛而晃、村民的老去而新生緩慢……漁民們的信仰和漁港的興衰存在著什麼古老又奇異的牽引關係?家族史會不會像撒出去的網散在海面沉落海底,如何與這漁村史銜接?年輕的一代為什麼似魚群逃離了「家」的捕獲,但能逃得開命運的網罟嗎?濤浪間,轉瞬掏盡肺腸,那麼端上桌吃進肚裡又是怎樣的愁苦?輸出與解譯,兩代之間在信仰與自然的力量裡分合又如何尋求和解及安慰?凡此種種都是我所關心的問題、這一代人所面臨的課題,更是這本文集所欲經緯出的向度。
此文集是近二十年來的點滴,也是處女文集的出版。此文集書寫的劃分,幾乎可以父親的死亡為一分界的!文中我不斷幻化成和父親對談的身份及姿態,嘗試追索親情最後片刻、瞬即又消逝的溫暖。A作品與B作品間,雖然題材相近,但我總像調味一樣企圖在不同篇章間再加入一點新東西,讓它產生更富層次及變化的口味,並讓作品演練時間與自我有意無意間的轉變。希冀此散文出版後,我能告別一個舊的自己,重新展開如文•溫德斯電影般,一段新的創作及生命旅程。此文集是散文,亦是小說,更似孿生雙胞,皆肇於對文學的熱忱,及對故鄉、土地非鄉愿式的關愛。文學既脫不了作者最初生長地的寄喻,它亦可承載起最真摯情感的延伸;虛實之間,小說與散文筆法若屋子的鋼與篷,共同潤飾了我們居住地與築造之空間。作者與敘述者若即若離,如影又似鏡,身份時有重疊,卻又依稀難辨,這也是作者與讀者共同創造的魅惑所在吧。二十年,人生有幾個二十年啊!從「前川輯」青春期的〈冷泉鄉之夜〉、〈消失的行李〉到中年返鄉,竟發現髮鬢已斑!「後流輯」〈暗流下的臉〉裡那個仍在找尋父親身影,試圖想幫其再擦背的年輕人,至「迴路輯」重嚐〈鯖之味〉,才發現故鄉早已變成異鄉…… 而鯖魚之味也非當初那個味道了。原來,時間才是最偉大的調味師與衝浪大師!
前波的海潮已遠去,新的浪頭又生起,就讓我來敘說一個港口的故事, 一個企圖用半生竭力完整呈述的故事,連接浪與浪之間的虛與實,摹繪出「失肘港」之輪廓……。
【自序】連接浪與浪之間的虛與實……
楊牧在地情懷書寫「奇萊前書」系列,如《山風海雨》、《昔我往矣》、《方向歸零》,「山谷」的記載讓我們看到後山的人文與地貌。山與河的文化精神都需要有人來鑿劃與穿連。不同楊牧的「山」,我的人生思考似以「河海港灣」為追尋指歸;自二十歲始我即不斷在文字裡嘗試用不同角度來敘述自己的故鄉,《失肘港》書寫的就是漁港村落的人事、生命之故事,企圖思尋他們對土地與人生的看法、展現出的價值觀世界觀,再據此環境時空窺探台灣社會的衍變與宿命……
多年來,每在流動的旅店中看妳,都有一...
目錄
【自序】連接浪與浪之間的虛與實
◇前川:流過冷泉鄉的福馬林
冷泉鄉之夜
消失的行李
流過冷泉鄉的福馬林
亞里斯多德的魚網
我,和母親的單人競技場
啞城
◇後流:南方澳的雨靜靜落著
南方澳的雨靜靜落著
早春
鏈
失肘港
魚眼家族
暗流下的臉
◇迴路:憂鬱的深度
憂鬱的深度──探訪十二佃古榕
琴音猶在──記陳達
枕山打靶紀事
毛巾
傘
滌洗
芭蕾與記憶──漫談日本九州屋臺
鯖之味──南方澳旅行札記
◇附錄
伍季創作生涯重要紀事
發表及獲獎出處
【自序】連接浪與浪之間的虛與實
◇前川:流過冷泉鄉的福馬林
冷泉鄉之夜
消失的行李
流過冷泉鄉的福馬林
亞里斯多德的魚網
我,和母親的單人競技場
啞城
◇後流:南方澳的雨靜靜落著
南方澳的雨靜靜落著
早春
鏈
失肘港
魚眼家族
暗流下的臉
◇迴路:憂鬱的深度
憂鬱的深度──探訪十二佃古榕
琴音猶在──記陳達
枕山打靶紀事
毛巾
傘
滌洗
芭蕾與記憶──漫談日本九州屋臺
鯖之味──南方澳旅行札記
◇附錄
伍季創作生涯重要紀事
發表及獲獎出處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