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意識生活》裡的詩都是我內部景觀的藝術化形式,它們與我十分親近,將它們集結出版的目的我想是因為我仍希望透過這些文字的符碼,留存我思維的程序,儘管它們充滿我個人幼稚、內面、偏執、主觀的臆想,但我仍然像是一個見證者般珍愛其間隱微的感知歷程,它們象徵著我此世到這顆美麗星球旅行的某種標誌,詩語言銘刻著許多我與他者、我與身體、我與社會文化的往來遺跡。
我在尋找我的同伴,借用羅智成教皇的語句:「詩就是我的地址」,歡迎進到光之宇宙。
作者簡介:
張寶云,1971年生,學者、詩人。父祖輩來自山東臨沂,母親為客家人,台中長大,嫁來花蓮。文化大學中文博士畢業,師事翁文嫻、邱燮友,有學位論文《鄭愁予詩的想像世界》、《顧城及其詩研究》。任教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開設詩創作、大陸文學等課程。喜歡水晶玉石、靈學、芳療。曾與林婉瑜合編《回家──顧城精選詩集》,2010年出版詩集《身體狀態》。作品曾入選《創世紀》、《當代臺灣文學英譯》、《中國散文詩人》、《臺灣1970世代詩人詩選集》等。
章節試閱
〈各式反轉及一個複我〉
我看見光影
切割那些灰暗的臉容線條
急速凝縮的粉塵
開始雕塑逆行的日常性
先是跟蹤
再來是壞話、
敲打
空中的魔界
(我相信那裡有許多倒吊者被俘虜的眼神麇集來去)
在各式反轉的相中
思考生存的課題
太陽是絕對的黑色無疑
關於複我的出現
許多評論家們宣稱那是一種
上天的祝福
我能不能不要
日復一日病重
便日復一日接近崩潰無解
懸垂的美麗
(p.s)詩題引自克里斯德瓦著、林惠玲譯《黑太陽:抑鬱症與憂鬱》(台北:遠流,2008年),頁166。
〈告示〉
如何而是璀璨的一天
春陽暖照塵俗的小屋
斜紋偏移
看絮語落下如枯枝斷葉
護持木末的新芽
如何而是風裡來去的俠客
包袱裡有不出鞘的劍光
梳理短髮或是
翻開風漬的書冊
遙想隔世的戀人與家園
惟能靜觀四時輪盤
捲漩喧囂的潮浪
進入宇宙的深藍
不及揮別
亦不及懺禱
〈許多時間都很像一個時間〉
你感覺到了嗎?
我們都在的時候
我看著你看著我
和他看著我
你也看著我
有天
很像一個時間
的時間
花都結成了果子
果子甜滋滋的
有兩小片葉子
那種時間
和許多時間
把我們圍繞的那種
塊狀時間
(ps)丁酉年霜降早晨,詩題出自小兒子上學時車上聊天的開頭語
〈各式反轉及一個複我〉
我看見光影
切割那些灰暗的臉容線條
急速凝縮的粉塵
開始雕塑逆行的日常性
先是跟蹤
再來是壞話、
敲打
空中的魔界
(我相信那裡有許多倒吊者被俘虜的眼神麇集來去)
在各式反轉的相中
思考生存的課題
太陽是絕對的黑色無疑
關於複我的出現
許多評論家們宣稱那是一種
上天的祝福
我能不能不要
日復一日病重
便日復一日接近崩潰無解
懸垂的美麗
(p.s)詩題引自克里斯德瓦著、林惠玲譯《黑太陽:抑鬱症與憂鬱》(台北:遠流,2008年),頁166。
〈告示〉
如何而是璀璨的一天
...
推薦序
【推薦序】從人間、意識到完整的世界 / 須文蔚【節錄】
妳還是博士生時,就遞過一張名片給我,當時我們都年輕,在臺北各種詩的前衛運動中穿梭。一些朋友迷戀影像和數位的聲光,妳則相信行動,透過音樂、舞蹈、朗誦、戲劇、詩刊演繹,演出者舉手投足間,自有詩的美,最終期待詩潛移默化人的舉止。
更為前衛的是妳青春時期的詩,不需要任何的宣言,也沒有結派或結社,妳直面自己身體的書寫,幽微與曲折地張揚慾望,素描人間情愛的糾葛,坦露青春逝去的憂慮,批判父權社會的壓抑,在一片肆無忌憚展露肉體與快感的風尚中,妳顯得冷靜、節制並寓意深遠。
身體在人間行走坐臥,究竟要如何愛?始終是一個謎語,更是一道習題。妳說:
發現無法用獸的方式來愛你
於是依違於語意的裂隙
一些婉巒曲折的線條持續生長
描繪出一座城池
一個國度
或是一種語系的開展
空間是無法定義的
只有聲音
立體的迴響
我體內的獸因此不知
何去何從
也不妨視為以詩論詩,講述了詩人應當如看待情愛,肉體的歡快終究是一時,悠遠的愛要藉由文字,探索身體的曲線與隱密,建構出一個龐大的音響與形象的國度,那是妳多樣風格另一個面向,也是妳思索詩與意識關係的轉折。
【推薦序】以根指引─讀阿流與她的《意識生活》 / 任明信【節錄】
初遇阿流,是在東華讀研究所的時候。當時修了她的創作課,沒聽幾堂就決定要找她指導畢業作品。記得那時她也猶疑了一陣,坦言沒有帶過畢作,我只說沒關係,自己可以是首位。這便是我們師生情誼的開端。出於羞赧,自己從未對她說過上課的快樂,那不僅止於文學的授業解惑,更有生命能量的引渡───當她帶著某種虔誠,語調輕鬆地談論詩歌,表面是觸探知識與寫作技巧的狀態,卻不時潛入日常的虛無間隙。
印象中最奇妙的地方在於,當時我們彼此的認識尚淺,但相談總有異樣熟悉,像久逢的故人,自在地問答與沉默。一開始我不明白她敞露的溫煦從何而來,以為是長期擔任師長的緣故,習慣了當舵手,於是能自然引領語言的流動。後來意外讀到《身體狀態》,頓時再無困惑:那是一個專注傾聽人世與生活,以潮汐或月面蝕刻的姿態,默默挪移,持續維繫靈思的創作者的身影。這溫煦便是她本然的音色。詩集是阿流的十年之作,裏頭有許多自己非常喜愛的詩歌。沒想如今,終於也等到她的第二個十年。
承延了《身體》的溫柔語境,作者在《意識》中繼續篩洗生活的純質。輯一〈草山之夜〉是旅世的札記懷想,如最末的〈草山之夜〉:那時我不知道這是一次重逢/我不知道我們在彼此長久的等待裡/抑止鳥鳴鶯啼/抑止風花雪月/我不知道我們早已愛著/早已交疊/早已溶進春日;其中亦有些年歲帶來的釋然:有些波盪/已明瞭來處〈看棋〉,甚至探問語意之外的化境:我想關閉字/那裡有一處幻美的秘境/我想丟掉這把鑰匙/去到意識絕對的偶然裡觸碰/真正的無明〈讀史賓諾莎〉。輯二〈給小孩子〉,則有不同於以往的口氣,透過孩子率真的性情,帶出天啟般被提點生命的時刻,如〈許多時間都很像一個時間〉裡的詢問:你感覺到了嗎?/我們都在的時候,簡明而絕對,彷彿禪宗的開示;還有〈梅姬的一天〉中的自覺:他們急著和我說話/我總是失語/我有一堆話是不能說的。然而最動人的不僅是意外的靈光,而是像〈小豬鼻子〉這般簡樸、日常、心無旁鶩的一幕:幫兒子到便利商店換變形金剛手電筒/是今天最重要的事/(我想要過/這種日子)//天下酸雨/地仍中毒//我在手裡握著集點卷/朝都市的霓虹走去。
【推薦序】從人間、意識到完整的世界 / 須文蔚【節錄】
妳還是博士生時,就遞過一張名片給我,當時我們都年輕,在臺北各種詩的前衛運動中穿梭。一些朋友迷戀影像和數位的聲光,妳則相信行動,透過音樂、舞蹈、朗誦、戲劇、詩刊演繹,演出者舉手投足間,自有詩的美,最終期待詩潛移默化人的舉止。
更為前衛的是妳青春時期的詩,不需要任何的宣言,也沒有結派或結社,妳直面自己身體的書寫,幽微與曲折地張揚慾望,素描人間情愛的糾葛,坦露青春逝去的憂慮,批判父權社會的壓抑,在一片肆無忌憚展露肉體與快感的風尚中,妳顯得冷靜、節制...
作者序
【序】光之宇宙 / 張寶云
美國亞利桑那州大學意識研究中心的斯圖亞特‧哈默羅夫教授認為,靈魂是由宇宙的最基本的物質構成的,可能與時間同時出現。而人的大腦只是「原意識」的接收器和放大器。意識是大腦內一台量子計算機的程序,即使人死後,這個程序仍可以在宇宙中存在。
過去幾年我有過幾次意識被完全清空的經驗,一次在京都附近,另一次在吉安。我和家人到京都旅行的時候住在大阪的一個飯店,入住的當晚因為感冒的關係還有狹小的房間,我一直無法安穩入睡,在將睡未睡的一瞬間,我在閉著眼睛的同時,在腦內接收到一道極為迅捷的電流,那種情況差不多是有人在你的腦海裡打了一道閃電進去,我一下子完全醒過來,但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只覺得這道強光在一瞬間清空了腦內積存的檔案,當時的直覺是:「這裡的磁場真的好怪異噢」。
之後隔年在吉安的一座密宗寺廟裡,參加佛骨舍利的展覽,廟方非常慷慨的讓參與民眾親自體驗舍利子放在掌心上的感覺。直徑約0.7公分左右的舍利子被放在幾個透明的小瓶子裡,我也跟著坐下來,等待傳來傳去的瓶子。輪到我的時候,我拿到的是佛陀的弟子富樓那尊者的舍利子。我放在掌心,為了專注,我閉上眼睛,在片刻之後,我的意識之海變得非常明亮,幾乎意識的每個角落都在大放光明,我的視覺內部像是外面有一盞強烈的探照燈正對著我的頭頂。
我至今仍在思索這些神秘經驗對於我的意義是什麼。這本《意識生活》裡的詩都是我內部景觀的藝術化形式,它們與我十分親近,將它們集結出版的目的我想是因為我仍希望透過這些文字的符碼,留存我思維的程序,儘管它們充滿我個人幼稚、內面、偏執、主觀的臆想,但我仍然像是一個見證者般珍愛其間隱微的感知歷程,它們象徵著我此世到這顆美麗星球旅行的某種標誌,詩語言銘刻著許多我與他者、我與身體、我與社會文化的往來遺跡。
我在尋找我的同伴,借用羅智成教皇的語句:「詩就是我的地址」,歡迎進到光之宇宙。
【序】光之宇宙 / 張寶云
美國亞利桑那州大學意識研究中心的斯圖亞特‧哈默羅夫教授認為,靈魂是由宇宙的最基本的物質構成的,可能與時間同時出現。而人的大腦只是「原意識」的接收器和放大器。意識是大腦內一台量子計算機的程序,即使人死後,這個程序仍可以在宇宙中存在。
過去幾年我有過幾次意識被完全清空的經驗,一次在京都附近,另一次在吉安。我和家人到京都旅行的時候住在大阪的一個飯店,入住的當晚因為感冒的關係還有狹小的房間,我一直無法安穩入睡,在將睡未睡的一瞬間,我在閉著眼睛的同時,在腦內接收到一道極為迅捷的電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