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多名來自德國的猶太難民,1939年納粹清算前夕,
期許開往無反猶狂潮古巴的聖路易斯號帶來希望,
最後卻被迫與家人分別流亡各地,
開啟流浪大西洋的難民悲劇。打從出生起,我們這群不純潔之人就已準備好迎接死亡提前來到。多年來,即便在日子還快樂時,我們也得提心吊膽著避免撞上這道命運,走一步是一步。有時我會想,當其他人如飛蠅般紛紛殞落時,我們又有什麼資格認為自己能倖免。
根據古巴政府至今不願證實的聖路易斯號郵輪事件而作金髮碧眼的小女孩漢娜・羅森塔,出生在優渥的家庭。直到1930年代德國的反猶行動,猶太裔的血統奪去了羅森塔家的所有財產,以及身為德國人的資格,曾經的友人、鄰居對他們嗤之以鼻。陰錯陽差之下,漢娜的照片被刊登在德國民族主義雜誌《德國女孩》的封面,她標緻的德國外表,使她對自己的身份感到疑惑,不理解何謂「不純潔」的血統。
當反猶主義日漸增溫,漢娜的父母透過管道購得古巴入境簽證,登上希望之舟「聖路易斯號」。九百多名逃離柏林的猶太難民在郵輪上享盡美食、舞會,漢娜和青梅竹馬李奧及其他年齡相仿的孩子們在甲板上玩耍,所有人在這庇護天堂暫時忘卻自己的難民身份,期盼在大西洋的彼岸尋得新生活。
經過兩週的海上顛簸,郵輪即將靠岸之際,古巴當局發送電報,宣布他們高價購得的簽證在一夕化為廢紙,最後僅二十餘名乘客,包含漢娜與她懷孕的媽媽,獲准進入哈瓦那,而這艘孤立無援的猶太難民郵輪只能朝著歐洲返航。漢娜的媽媽生下弟弟之後,進入封閉自我的孤立狀態,漢娜才終於了解她們再也不可能離開古巴回到以前的生活。
七十五年後的紐約,十二歲的安娜・羅森收到一個來自古巴的包裹,寄件人:漢娜・羅森塔。為了挖掘這個包裹與她於九一一事件逝世的爸爸之間的關係,安娜與媽媽決定到古巴,展開一場追根溯源、了解自己的存在意義的旅程。
各界好評「故事精彩絕倫地描繪這些當時早已被命定的靈魂,他們那充滿恐懼、熱情,以及徒勞的勇氣。透過歷經錯綜複雜悲劇的角色,彰顯這永恆的不義。」——湯瑪斯・簡尼利,《辛德勒的名單》作者
「一部令人難忘和華麗的小說,在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偉大歷史小說中,勇奪一席之地。漢娜・羅森塔爾將永存人心,她那講述所見過、經歷過、失去過的決心,將改變人們看待世界的方式。」——艾狄安娜.翠吉亞妮,《白朗峰上的約定》作者
「《德國女孩》強而有力地為這悲傷的猶太大屠殺事件增添一絲光明。」——柯克斯書評
「本書感動我至深,特別是以女孩的角度書寫,就像當年在船上的我。這件被忽視的悲劇,包含永遠不該忘而且必須學習的教訓:憐憫難民。」——安娜・瑪利亞・高登,聖路易斯號生還者
作者簡介:
阿曼多・盧卡斯・科雷亞 Armando Lucas Correa
獲獎無數的記者、作家,現為美國銷量最大的西語雜誌《People en Espanol》主編。成長於古巴的哈瓦那,大學時專攻戲劇分析以及新聞學,並以戲劇和舞蹈評論作為職業的開端,一九九〇年代移居美國。
《德國女孩》為他的第一本長篇小說,二〇一六年以英文和西班牙文同時出版。現與伴侶及三個小孩同住在紐約曼哈頓。
譯者簡介:
簡萓靚
師大翻譯所口譯組畢業。靠著一張嘴、一組鍵盤維生與認識世界。跟隨聖路易斯號汪洋流離失所,緊跟漢娜逃離大陸、紮根島嶼。儘管時空地點殊異,正義缺席的時代,小人物的立足故事,原來隨處皆有共鳴。譯有《背離親緣》、《水的導讀:如何用小池塘窺見太平洋》。
懇請賜教:jmke27@gmail.com
章節試閱
第一部
漢娜與安娜,柏林—紐約
漢娜
柏林,一九三九年
決定殺死父母那時,我正快滿十二歲。
心意已決。我會爬上床,等到他們睡著。這不難分辨,因為爸睡前總會先鎖上笨重的雙層大窗,拉上厚厚的銅綠色窗簾。當時所謂的晚餐,不過就是一碗寡然無味的滾燙熱湯。每晚飯後,他會重複那句話——
「做什麼都沒用。一切都完了,我們得離開。」
接著媽就會開始尖聲吼叫,數落爸的不是。她會來回踱步,踏遍樓房各處。那是她位於這座沉淪城市中心的小小堡壘,更是那四個多月間,她唯一認識的地方。她會不斷走動,直到筋疲力盡為止。最後她會抱住爸,孱弱的呻吟終於止息。
我會等個幾小時。他們不會反抗的。爸早就放棄了,只想一走了之。媽比較棘手一些,但她吃那麼多的安眠藥,很快就會睡著,深陷在她濃濃的茉莉花與天竺葵精油香味中。她雖然藥吃得越來越多,半夜仍會驚醒哭泣。我每每衝去看發生什麼事,卻只能透過半掩的門縫,瞧見媽倒在爸懷中,激動不已,就像個從可怕夢魘中驚醒的小女孩般慌張,差別只在於,對她來說,醒來的世界才是夢魘。
再也沒人聽得見我的哭聲。沒人在意。爸說我很堅強,無論遇上什麼都能活得好好的。但媽就不是了。痛苦啃噬著她。她是個孩子,困在日光再也照不進的房裡。四個月來,自從那座城市滿地遍布碎玻璃,空氣中瀰漫著槍火金屬焦味、煙霧繚繞後,她便夜夜啜泣。他們開始計畫逃離,並決定拋棄伴我出生成長的房子,還禁止我上學,那裡沒人歡迎我。後來爸給了我第二台相機。
「這樣你就能像阿麗雅德妮一樣,留下一條線,指引迷宮出口。」他悄悄地說。
我暗自謀略,擺脫他們才是上策。
我想過把阿斯匹靈稀釋加到爸的食物裡,或偷走媽的安眠藥——如果沒藥吃,她撐不過一週。唯一的困難,是要解答我的疑問:要加多少阿斯匹靈,才能引發致命潰瘍與內出血?媽不睡到底還能活多久?任何見血的方法都不考慮,我受不了看到血。看來最好的方法是窒息死。用顆大羽毛枕把他們悶死。媽表達得很明確,她的夢想就是某天睡夢間,死亡突然來訪。她總直直盯著我說:「我受不了道別」,如果我沒注意聽她說話,她會用僅剩的一點力氣,緊緊掐進我的手臂。
某晚睡到一半,我突然抽動驚醒,以為自己已經動手了。我能看見爸媽已無生息的軀體,卻連一滴眼淚也掉不下。現在再也沒人能逼我搬到哪個骯髒的社區去、或放棄我的藏書、照片、相機,天天擔心自己可能被親生父母毒死。
我開始顫抖。「爸!」我大叫,卻沒人回應。「媽!」回不去了。這下我成了什麼了?怎能淪喪至此?屍體要怎麼處理?要多久才會開始分解?
大家會以為他們是自殺。沒人會起疑。他們那時已經受苦四個月了。大家會當我是孤兒,我當自己是殺人犯。這罪行在字典裡有個名字,我查過。很糟的一個詞。光是唸著就讓人打冷顫。弒親。我試著再念一遍,但做不到。我是殺人犯。
我的罪刑、我的罪惡、我的痛苦,一切都很明確。而我的父母呢?他們正計畫擺脫我呢,殺死自己孩子的人叫什麼?是罪無可赦至極,以致連字典裡也找不到詞形容嗎?這表示他們能輕鬆脫罪,而我卻得承擔死亡的重擔,以及那個令反胃的名字。你能殺死爸媽,殺死兄弟姊妹,卻不能殺死自己的孩子。
我在房裡徘徊,在不久後再也不是家的地方,這間房是顯得如此狹窄陰暗。我抬頭望向高不可及的天花板,走向大廳,沿途牆上掛滿的照片,展示著一個正逐漸消失的家族。爸書房裡有盞雪白色燈罩的檯燈,燈光透出走廊,我在廊裡迷失了方向,寸步難行,怔怔望著金黃色的燈光爬上自己蒼白的雙手。
我睜開眼,人還在同一間臥室裡,身邊滿是老舊的書本與玩偶,我一個也沒碰過,也永遠不碰。闔上眼,我心裡有數,不久即將登上大型郵輪,從港口出發,離開我們從來不屬於的國家。
***
房子的味道令人難受。一年中此時分僅存的一點日光,也被青苔色絲綢牆面吞噬殆盡,我無法理解媽如何能在這夾縫中過日子。那是囚禁的味道。
來日已不多,我知道,我感覺得到。我們不會在柏林度過這個夏天了。媽在衣櫥裡放了樟腦丸,試圖保存她的世界,刺鼻味道瀰漫樓房四處。我不了解她到底想保護什麼,反正我們無論如何是要失去一切了。
「你身上的味道和格羅斯漢堡大街上的老太太一模一樣。」李奧揶揄我。李奧是我唯一的朋友,只有他能正面看著我而不會想吐我口水。
柏林的春天又濕又冷,但爸出門老是不帶外套。那些日子裡,他從不等電梯,一出門就直接走下樓,樓板隨著他的步伐嘎吱作響。不過他們不准我走樓梯。他走樓梯不是因為趕時間,而是不想遇上這棟樓裡的其他人。下面樓層住了五個家庭,全等著我們走。這些人昔日曾是朋友,如今再也不友善。他們曾經對爸滿懷感激,或對著媽與媽的友人打勤獻趣,誇讚她們品味高雅、請教她怎麼織個亮色手提包,搭配自己新潮的鞋子,如今遇見我們卻一臉鄙夷,隨時可能口出惡言。
媽又一整天沒出門。一早起床,她會扣上紅寶石耳環,梳順一頭濃密耀眼的秀髮,從前她到阿德隆飯店茶廳與朋友聚會,濃密秀髮總引來全場妒羨。爸都叫她女神,因為劇院讓她十分著迷,也是她與外在世界的唯一連結。每次正牌銀幕「女神」—葛麗泰・嘉寶一有新作,她絕對不會錯過,一定在首映日往皇宮劇場報到。
「她比誰都還有德國味」,每提到女神嘉寶,她都要堅稱一遍,雖然嘉寶分明是瑞典人。不過當時的黑白電影沒有台詞,所以沒人在意影星到底在哪出生。
是我們發掘了她,知道她定能傾倒眾生。我們比任何人還早先一步欣賞她的美;好萊塢因此才注意到她。而且她初次獻聲幕前,就說得一口完美德文:「威士忌——aber nicht zu knapp(別太吝嗇)!」
有時從劇院回到家,媽仍然熱淚盈眶。她說;「我愛悲劇結局——電影裡的悲劇。喜劇不適合我。」
她會倒向爸的臂膀裡,舉手齊眉,另一手拉起滑順修長的絲裙一角,仰頭說起法語。
「亞芒,亞芒啊⋯⋯」她反覆呢喃,帶著濃濃口音,就像嘉寶女神一樣。
爸則回叫:「我的卡蜜兒」。
她會接著用法語回答:「Espère, mon ami, et sois bien certain d’une chose, c’est que, quoi qu’il arrive, ta Marguerite te restera.(希望,我的朋友,有件事你能肯定,那就是無論如何,你的瑪格麗特都不會離開你。)」說完開懷大笑。「大仲馬用德文念起來真是難聽,可不是嗎?」
但媽現在哪兒也不去了。
「到處都是破窗」是她一貫的藉口,去年十一月,大屠殺發生後,爸也失業了,媽再也足不出戶。爸在大學裡自己的辦公室內被捕,送到歌羅曼街上的警局關起,切斷所有對外聯繫,我們從來沒搞懂罪名是什麼。爸和李奧的爸爸——馬丁先生——同住一間無窗牢房,兩人日夜共處,這讓媽更加擔心,彷彿他們正謀畫一場她準備不及的逃亡計畫似的。恐懼困住她,使她走不出自己的堡壘。她總是活在痛苦中。從前她還會去凱瑟霍夫飯店裡的高雅沙龍晃晃,那兒離家僅僅幾個街區,但最後終究被那群自視純潔、蹭恨我們的人給佔據,李奧都叫他們「食人魔」。
從前她會吹噓柏林的好,若到巴黎購物,她只住麗池飯店;若是跟隨爸到維也納演講或聽音樂會,就住帝國飯店。
「但我們有阿德隆飯店,還有菩提樹下大街的大飯店。女神嘉寶住過那裡,還上了大銀幕,成為後世不朽的存在。」
那些日子裡,她會望向窗外,試圖理解一切究竟怎麼發生的。那些快樂的日子成了什麼?她被判了什麼刑?為什麼?她覺得自己在為他人償罪:為她的爸媽、祖父母,為百年來她世世代代的所有祖先償罪。
「我是德國人,漢娜。我來自史特勞斯家族。阿爾瑪・史特勞斯。難道這樣還不夠嗎,漢娜?」她用德文對我說,接著又用西文說一次,然後英文,最後是法文。彷彿有人聽她說話,彷彿要用四個她流利掌握的語言,清楚明白地各自傳達一遍。
那天我和李奧約好要一起出門拍照。我們每天下午都在哈克雪市場附近的「傅肯赫斯特夫人」咖啡館碰面。老闆娘每次看到我們,都會笑著叫我們「小混混」。我們聽了也開心。如果哪個人遲到,先到的人得點杯熱巧克力。有時我們約在亞歷山大廣場站附近的咖啡店,店裡架上擺滿用銀色錫紙包裝的甜點。如果李奧急著見我,就在我家附近的新聞小報攤等我,以免遇上任何鄰居,雖然這些人是我家的房客,卻總刻意避開我們。
為了不違抗大人命令,我避開鋪了地毯、如今灰塵越積越厚的樓梯,選擇坐電梯下樓。電梯在三樓停下。
「豪夫麥斯特太太,您好。」我說,並給了女兒格蕾特一個微笑,我們以前是玩伴。格蕾特漂亮的白色小狗不久前剛過世,心情很低落。我為她感到難過。
我們同齡,但我比她高得多。她低下頭。豪夫麥斯特太太竟然對她說:「我們走樓梯。他們到底什麼時候才要走啊?害我們日子這麼難過⋯⋯」
彷彿我聽不到似的,彷彿電梯裡站著的只是我的影子,彷彿我不存在一樣。那正是她想要的:我不存在。
我們的樓裡住了迪特瑪、哈特曼、布勞爾以及舒爾茲家族。我們出租樓房給他們住。打從媽出生前,這棟樓就歸她們家族所有。該離開的是他們。他們不屬於這裡,我們才是。我們比他們更德國。
電梯門關起,開始下降,我還能看見格蕾特的腳。
「骯髒。」我聽見一句。
我沒聽錯吧?我們做了什麼得忍受這種待遇?我們犯罪了嗎?我才不骯髒。我不要別人覺得我髒。出電梯後,我躲在樓梯下面,以免再撞上她們。我看到她們走出樓外。格蕾特還是低著頭。也許是想道歉,她轉頭往後搜尋我的身影,但她媽媽推著她向前。
「你看什麼?」她大吼。
我大聲跑上樓,邊跑邊哭。是的,我又氣又無力,哭自己沒能告訴豪夫麥斯特太太她比我髒多了。只要我們想,就能叫她滾蛋,這棟樓是我們的。我想撞牆,想摔碎爸給我的昂貴相機。我跑進家門,媽一頭霧水,不懂為何我那麼生氣。
「漢娜、漢娜!」她高聲叫我,但我選擇不理她。
我跑進冰冷的浴室,甩上門,轉開淋浴水龍頭。我哭個不停,想停下,卻完全做不到。我一件衣服也沒脫,穿著鞋子爬進潔白的浴缸裡。媽持續呼喚,最後終於留我一個人清靜。耳裡聽得到的只剩蒸騰熱水的奔瀉怒號,我任由熱水扎進眼裡,直到雙眼刺痛,任其灌進耳朵、鼻子、嘴巴裡。
我動手脫去衣鞋,它們因為沾了水、更因承受我的骯髒而顯得沉甸。抹上肥皂,倒了媽那刺激皮膚的沐浴鹽,我抓起白色浴巾猛搓身體,除去任何一丁點不純潔的痕跡。我搓得皮膚發紅,彷彿要脫皮似的。我把水轉得更燙,直到受不了為止。沖完澡後,我癱軟在黑白相間的冰冷磁磚上。
幸好,眼淚已流乾了。我擦乾身體,用力搓揉我不想要、刻意施以高溫只求趕快脫落的皮膚。熱氣蒸騰中,我站在鏡子前,仔細檢查身上每一個毛孔:臉上的、手上的、腳上的、耳裡的,一處也不放過,想看看還有沒有任何一絲不純潔的痕跡。我倒想知道,這下誰才骯髒。
我蜷縮在角落,縮瑟顫抖著,感覺自己只是塊肉與骨。這是我唯一的藏身之處。我知道,無論我多麼用力沖洗燒燙皮膚、剪去頭髮、挖出眼珠弄瞎自己;無論我如何改變穿著與談吐,或換個名字,最終,他們仍然視我為不純潔。
也許我該去敲敲尊敬的豪夫麥斯特太太家門,請她看清楚我的皮膚上並沒有丁點污痕,沒有必要不讓格蕾特靠近我,我不是她孩子的壞朋友,她那金髮、完美、無懈可擊與我無異的孩子。
回到房間,我穿上一身白色與粉色裝扮,那是我在衣櫥裡能找到最純潔的顏色。我去找媽,抱了抱她,因為我知道她懂我;雖然她選擇留在家裡並因此不必面對任何人。她在自己的房間裡為自己築起一座堡壘,由樓房厚實的圓柱,以及大樓的龐大石磚與雙層窗戶守護著。
我得快點。李奧一定已經到車站、四處衝竄閃避趕著搭車的人群。
至少我知道,在他眼中,我是純潔的。
第一部
漢娜與安娜,柏林—紐約
漢娜
柏林,一九三九年
決定殺死父母那時,我正快滿十二歲。
心意已決。我會爬上床,等到他們睡著。這不難分辨,因為爸睡前總會先鎖上笨重的雙層大窗,拉上厚厚的銅綠色窗簾。當時所謂的晚餐,不過就是一碗寡然無味的滾燙熱湯。每晚飯後,他會重複那句話——
「做什麼都沒用。一切都完了,我們得離開。」
接著媽就會開始尖聲吼叫,數落爸的不是。她會來回踱步,踏遍樓房各處。那是她位於這座沉淪城市中心的小小堡壘,更是那四個多月間,她唯一認識的地方。她會不斷走動,直到筋疲力盡為止。最後...
目錄
第一部 漢娜與安娜,柏林-紐約
第二部 漢娜 聖路易斯號,一九三九年
第三部 漢娜與安娜 哈瓦那,一九三九年-二〇一四年
第四部 漢娜與安娜 哈瓦那,二〇一四年五月二十四日星期二
作者後記
謝誌
參考書目
聖路易斯號乘客相關資料
第一部 漢娜與安娜,柏林-紐約
第二部 漢娜 聖路易斯號,一九三九年
第三部 漢娜與安娜 哈瓦那,一九三九年-二〇一四年
第四部 漢娜與安娜 哈瓦那,二〇一四年五月二十四日星期二
作者後記
謝誌
參考書目
聖路易斯號乘客相關資料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