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達的馬蹄聲傳來,一聲又一聲落入心底,彷彿正訴說:我攜來的是美麗,不是錯誤的感傷,歸人曾是過客,過客是某人久候的歸人。文獻記載,臺灣的土地上極早出現馬的蹤跡,日治時期因作戰需求引軍馬入臺,沒有詩人筆下的浪漫情懷,馬兒以軍備英姿與臺灣結成命運共同體。為了推廣馬事思想,賽馬曾是方案之一,群馬疾馳為庶民生活帶來另類的娛樂。建於1938年的后里馬場是臺灣唯一的官方畜馬場地,受惠於獨特的自然人文條件,肩負著如精密科學般的養馬任務,到了戰後政策大轉變,它的角色也隨之多變。馬場黃塵雖不似昨日飛揚,新的可能卻正悄然萌發。
作者簡介:
林慶弧
現任修平科技大學專任副教授、國立中興大學兼任副教授;擔任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審查委員、交通部觀光局領隊與導遊訓練講師、政府機構與民間社團「國際禮儀」講座 。曾獲2003年、2004年教育部全國績優學生社團指導老師「特優獎」、2007年、2010年、2011年修平科技大學「年度教學優良教師獎」、2017年「祿公獎」第一屆得獎人等。編著有:《近代臺灣公共圖書館的發展》、《研究所推甄與面試禮儀寶典》、《臺灣民俗與文化》、《國際禮儀》、《飲食文化與鑑賞》、《在他面前不出糗》等書。
郭双富
曾任臺中市鄉土文物學會總幹事、臺中縣文化推廣協會理事長,及師範大學、中興大學、暨南大學、靜宜大學、朝陽科大歷史學諮詢委員。現任大屯文史工作室負責人、臺中教大、逢甲大學歷史系諮詢委員、埔里地方文化館營運發展委員,及臺灣古文書學會常務理事。對於臺中市的歷史變遷與發展有深入研究,擅長文物年代及真偽之鑑識、紙質文物修復,並收藏珍貴古文書籍、契約、照片等文物,常提供各學術單位展覽,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道卡斯古文書展」、外埔鄉圖書館「古文書展」、中研院史語所「臺灣教育資料展」、臺中市文化中心「宗教符咒特展」、國立中興大學藝術中心「百年臻藝:郭双富前輩畫作收藏展」。曾榮獲97年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第三屆傑出臺灣文獻推廣獎。著有《劇場演義:演藝娛樂現代化的天外天劇場》(與蘇全正合著)。
章節試閱
昭和15年「紀元節」(1940年2月11日,農曆正月初四)空氣中還瀰漫著濃濃的過年氣氛,住在臺中「旱溪媽祖廟」旁的林金土,興沖沖地跑回家裡灶腳,氣喘吁吁問:「阿母,什麼時候可以吃中晝?」
阿母很好奇地問說:「你有什麼事情?平常時吃飯都找不到人,為什麼今日會想要討吃飯?」
「剛剛在廟埕那裡,聽到大人們在講下晡一點,有馬的大遊行,說會經過臺中車頭,我想要帶弟弟他們一起去看鬧熱。」金土笑嘻嘻地告訴媽媽,他在樂成宮的廟埕聽來的最新消息。
「好啊!再等一下,我再『餾』兩樣菜就可以吃了,你去叫金木和金水同時來吃。」
林金土又跑回廟埕去找兩個弟弟,三兄弟一起回家吃午餐,匆匆吃完一碗飯喝完湯,金土騎著爸爸的鐵馬,金木坐在前鐵桿上,金水坐在後面的貨架,出發前往臺中火車站。
經過糖廠(高砂町)前的鐵枝路時,就遠遠看到廣場好像很多人潮往車站方向前進。繼續往前騎,就在靠近練兵場圍牆旁邊,聽到更熱鬧的嘈雜聲,再往前一點就看到好多好多馬,但是有管制不能進去看。原來下午的大遊行,出發的地點就是在「臺中州畜產會」成立的「乘馬練習所」(臺中市干城町)裡面。
金土三兄弟愈來愈興奮,加快踩踏板,不久就到臺中火車站,一看不得了,早已人山人海,到處都是人。停好鐵馬鎖好大鎖,三兄弟手牽手往前鑽,想要往第一排的位置靠過去。好不容易擠到了最前面蹲好,金木問道:「阿兄,那個牌樓上面寫什麼字?」
金土抬眼一看,說:「寫『奉祝紀元節愛馬大行進』啦。」
此時,金水好奇地問:「什麼是『愛馬大行進』?」
「我也不知道。」金土搔搔頭回答。
就在這個時候,站在旁邊的歐吉桑聽到三兄弟的對話,側身跟他們說:「哦,這就是日本政府在『開國紀念日』這天,今年是第二次舉辦的『騎馬遊行』,說是要給大家認識馬的重要性,不僅只有咱臺中舉辦,全臺灣的大都市嘛攏有舉辦,親像臺北、臺南、高雄都有,連屏東、臺東、花蓮港都嘛有遊行,今年是奉祝紀元2600年,所以特別鬧熱。」
不久,就聽到人群裡傳來的騷動喝采聲。
「來呀!來呀!」
「哇!馬這麼大隻!」
「喔,驚死人,一次出來這麼多馬!」
「你看,那個馬師真緣投呢!」
大家七嘴八舌談論前所未見的景象。
「阿兄,好多馬喔!」金水興奮得忍不住拍手尖叫起來。
「阿兄,攏總有幾隻馬?你甘知?」金木問大哥。
金土傻傻地笑:「我嘛不知道,咱同時來算,看攏總有幾隻馬。」
「一、二、三、四、五、六……」
一隻一隻慢慢算,總共有60匹馬參加這次的大遊行,規模盛大、雄壯威武,是臺中市舉辦難得一見的馬遊行,當天繞行的路線從臺中乘馬練習所(今干城重劃區)出發,朝往老松町後驛(今復興路),轉明治町(今林森路),沿著旭町(今三民路)前進,因為隊伍拖得很長,到臺中病院(今署立臺中醫院)時休息整隊,稍事喘息,繼續由州廳前通(今民權路)出發,途經臺中州廳前,往前過大正橋(今民權路跨越綠川),到「火車路空」前左轉驛前大通(今建國路),到了人潮最多的臺中火車站廣場,這裡也是林家三兄弟駐足觀看的地點,並進行隊形變換的表演。接著遊行隊伍繼續繞行最熱鬧的市區(今臺灣大道一段),朝著梅枝町(今北區五權路)前進,並在此處停留休息,再到若松町(今中華路一帶)遊街,然後進入臺中公園,到臺中神社參加奉祭開國2600年的儀式,結束後再騎回乘馬練習所。
整個臺中市區洋溢著熱鬧慶典的情緒,金土、金木、金水三兄弟,後來就跟在遊行隊伍的最尾端,好奇又欣喜地一路踩著鐵馬,也不覺得辛苦疲累,回到家都已經要準備吃晚餐了,興高采烈一邊吃一邊還談論著今天看到的新奇經驗。
金土問父親:「阿爸,您甘知影這麼多馬,是對叼位來ㄟ?」
阿爸回說:「我有聽人說,親像是從后里馬場來ㄟ。」
「后里馬場在哪裡?」三兄弟同時睜大眼睛齊聲問道。
阿爸嘴角一笑,於是娓娓道來關於馬與后里馬場的故事……。
馬(學名:Equus ferus caballus),「始馬」約五千萬年前出現在地球上,比起人類的歷史更是長遠,但是卻經過漫長歲月的複雜與變異演化,才有今日體形壯碩模樣的馬登場,世界各國馬種依據功能與用途,略分為乘用種、輕輓用種、重輓用種、休閒觀賞用種。
人類出現後,馬就成為人類的食物,在許多舊石器時代的遺址中,就曾發現堆積的大批馬骨,推測當時史前人類是將馬當成可食用的獵物。也有人類將當時的所見動物描繪在岩洞中,例如法國的拉斯科洞窟(法語:Grotte de Lascaux)壁畫,根據放射性碳定年法鑑定,目前考古證實約有兩萬五千年之久;馬也很早就被人類馴服豢養成為家畜,馬是草食性家畜,牧馬是人類文明的產物,約六千多年前就被人類馴服豢養,最早的馬匹馴養遺址於歐亞大草原發現,中亞一帶已用馬拖拉帳篷和裝備,馬的最大天賦就是具有學習與被訓練的能力,但是人類懂得騎馬打仗,又是更晚以後所發生的事。
馬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給人敏捷快速且體態雄健的印象,馬的利用起源年代非常久遠,自古迄今綿亙數千年,所扮演的角色各代雖有異,然其為人類服務與協助的功能卻始終如一,是人類生活上非常重要的夥伴,其功能很廣泛,最熟悉的就是交通運輸,此外還有搬運馱物、農耕勞役、軍事國防,甚至食用取奶,過去畜馬產業發達與否,與民族興盛息息相關;近年來功能則轉換成為休憩娛樂與運動發展,用以競技、狩獵、競速與觀賞為培育目標。
此外,馬一直伴隨著人類的發展歷史而前進,牧馬作為過去歷史上馬政事業的表現,其盛衰與走向常能反映一國政治強衰、經濟情況與社會文化水準,可以清晰地見到馬的足跡與烙印,是評估該國經濟開發與軍事盛衰的重要指標。
即使世界各地都有馴化馬的紀錄,但是臺灣到底有沒有原生的馬,是非常令人好奇的事,想要了解臺灣是否產馬,可以從兩條線索來探尋。
第一條線索是從考古學著手,1981年設立於臺中的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在開館之初,即進行臺灣地區各類古生物化石的研究工作,特別針對臺灣海峽澎湖水道(或俗稱「澎湖海溝」)海底,打撈上來的哺乳動物化石群,進行一系列的分析與研究。
澎湖海溝位於臺灣島和澎湖列島之間,是臺灣海峽中一段地形比較特殊的水域。據有關資料,海峽水深一般是70~80公尺,最深處可達200公尺。科博館成立前的二、三十年,漁民在此區域進行底拖作業時,經常撈起大型的脊椎動物化石。在成千上萬的化石中,科博館的研究人員發現馬的肢骨與牙齒化石,意味著在過去的史前歲月裡,「野馬」曾經奔騰在臺灣這塊陸地上。
「澎湖動物群」在年代鑑定上,距今約一萬年至四萬年,在地質年代上屬於更新世晚期,與「野馬」同時出現的古生物還有:食肉類的虎、貉、棕熊、鬣狗;偶蹄類的德氏水牛、楊氏水牛、梅花鹿、四不像鹿、野豬等。
研究人員曾經進一步地分析與比對澎湖海溝的馬化石,尤其是上、下顎骨時,發現許多生物特徵與廣布在華北地區的普氏野馬(Equus przewalskii)相似,也有學者認為從其肢骨形態與大小來研判,它應該屬於大連馬(Equus dalianensis)的近親。
昭和15年「紀元節」(1940年2月11日,農曆正月初四)空氣中還瀰漫著濃濃的過年氣氛,住在臺中「旱溪媽祖廟」旁的林金土,興沖沖地跑回家裡灶腳,氣喘吁吁問:「阿母,什麼時候可以吃中晝?」
阿母很好奇地問說:「你有什麼事情?平常時吃飯都找不到人,為什麼今日會想要討吃飯?」
「剛剛在廟埕那裡,聽到大人們在講下晡一點,有馬的大遊行,說會經過臺中車頭,我想要帶弟弟他們一起去看鬧熱。」金土笑嘻嘻地告訴媽媽,他在樂成宮的廟埕聽來的最新消息。
「好啊!再等一下,我再『餾』兩樣菜就可以吃了,你去叫金木和金水同時來吃。」
...
推薦序
市長序
林佳龍:厚植臺中的在地文化
臺中位於臺灣南北交通的中點,氣候宜人,資源豐富,擁有良好的生活機能,更有優美的城市風景。多年來,我們積極活化市區,為市民打造一個生活的好所在,並且致力發展人文產業,為臺灣建立一座嶄新的文化城。
新臺灣國策智庫於2018年五月公布,臺中市是六都民眾心目中的最佳宜居城市,這是我們連續四次獲此殊榮,也是所有臺中市民努力的成果。除了推動城市建設,我們還要厚植在地文化,才能擁有豐富的精神生活,從「希望的臺中」邁向「進步的臺中」。
世界各地的重要城市都有自己的定位與特色,由文化局策畫出版的「臺中學」系列叢書,呈現出臺中市的獨特歷史脈絡和優質人文風貌,在2016年和2017年都受到文化界和學術界人士的關注與肯定。第一輯的主題包括臺中公園、林獻堂、葫蘆墩圳、清水及珍奶茶飲;第二輯的主題則有臺中火車站、第二市場、中央書局、天外天劇場及膠彩畫家林之助,充實的內容獲得各界的一致好評,引領讀者們深入認識臺中在地文化。
今年出版的「臺中學」第三輯,延續先前的嚴謹製作流程,特別邀請文史學者深入描寫楊肇嘉、八仙山、霧峰、客家聚落大茅埔、后里馬場以及和平區的原住民聚落,林景淵、蘇全正、蔡金鼎、管雅菁、林德俊、陳介英、林慶弧、郭双富、鄭安睎,透過充滿溫度的文字敘述和精采的圖示,帶領讀者穿越時光隧道,探索先人走過的痕跡,進而瞭解這些珍貴的歷史文化,如何造就出臺中現今的多元樣貌。
臺中人文薈萃,是名副其實的希望之城,也是富於文化底蘊的城市,建立在共生、共榮、共好的基礎上。讓我們透過閱讀的力量,把希望變成進行式,在追求進步的同時,也要珍惜自身擁有的文化資產,才能培養深厚的文化內涵,然後穩定地邁向新的階段,創造出人本、永續、活力的臺中。臺中的改變,會帶領臺灣的改變;臺中的進步,也會帶來臺灣的進步。
市長序
林佳龍:厚植臺中的在地文化
臺中位於臺灣南北交通的中點,氣候宜人,資源豐富,擁有良好的生活機能,更有優美的城市風景。多年來,我們積極活化市區,為市民打造一個生活的好所在,並且致力發展人文產業,為臺灣建立一座嶄新的文化城。
新臺灣國策智庫於2018年五月公布,臺中市是六都民眾心目中的最佳宜居城市,這是我們連續四次獲此殊榮,也是所有臺中市民努力的成果。除了推動城市建設,我們還要厚植在地文化,才能擁有豐富的精神生活,從「希望的臺中」邁向「進步的臺中」。
世界各地的重要城市都有自己的定位與特色,由文...
目錄
市長序 厚植臺中的在地文化
局長序 擁有豐富內涵的城市
前 言 「紀元節」觀看馬的大遊行
第一章 臺灣馬的謎團
臺灣有原生馬嗎?
文獻中的臺灣馬
第二章 日本馬政與臺灣馬政
第一次馬政計畫
第二次馬政計畫
臺灣馬政
初期養馬―臺灣馬業的興起
臺灣農會與臺灣畜產會
臺灣馬政的實施
始政四十週年博覽會的「馬產館」
第三章 日本賽馬與臺灣賽馬
日本古代的賽馬
明治維新後的西式賽馬
加入「博弈」色彩的賽馬活動
臺灣賽馬的緣起與演變
臺灣賽馬的盛況
臺中州的賽馬活動
│插曲│金土長大了,第一次騎馬
第四章 后里馬場的建設與經營
后里地名的由來
為何選后里養馬
建設后里馬場經過
劍及履及的籌設
馬廄的管理準則
獸醫的訓練
第五章 戰後后里馬場的轉折與改變
戰後初期的接收
轉變成軍事單位
約旦贈送阿拉伯種名駒 轟動臺灣
支援電影拍片
救國團的騎馬營隊
第一屆中正盃馬術競賽大會 轉型馬術推廣重鎮
國防部退出后里馬場經營
爭奪產權的訴訟
結語
│插曲│金土畢業了,決定成為「裝蹄師」
後 記
附 錄 臺灣馬政事業發展大事紀
參考書目
市長序 厚植臺中的在地文化
局長序 擁有豐富內涵的城市
前 言 「紀元節」觀看馬的大遊行
第一章 臺灣馬的謎團
臺灣有原生馬嗎?
文獻中的臺灣馬
第二章 日本馬政與臺灣馬政
第一次馬政計畫
第二次馬政計畫
臺灣馬政
初期養馬―臺灣馬業的興起
臺灣農會與臺灣畜產會
臺灣馬政的實施
始政四十週年博覽會的「馬產館」
第三章 日本賽馬與臺灣賽馬
日本古代的賽馬
明治維新後的西式賽馬
加入「博弈」色彩的賽馬活動
臺灣賽馬的緣起與演變
臺灣賽馬的盛況
...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